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界面聚合工艺条件对反渗透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邱实 吴礼光 +2 位作者 张林 陈欢林 高从堦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027-2034,共8页
以聚砜超滤膜为支撑膜,间苯二胺(MPD)为水相功能单体,均苯三甲酰氯(TMC)为油相功能单体,通过界面聚合法制备了反渗透复合膜。研究了功能单体浓度、界面聚合反应时间、界面聚合成膜后热处理时间和温度等条件对复合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并对... 以聚砜超滤膜为支撑膜,间苯二胺(MPD)为水相功能单体,均苯三甲酰氯(TMC)为油相功能单体,通过界面聚合法制备了反渗透复合膜。研究了功能单体浓度、界面聚合反应时间、界面聚合成膜后热处理时间和温度等条件对复合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并对在水相中添加相转移催化剂对复合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和相转移催化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首先在单因素实验条件下确定工艺条件的优化范围,然后经过正交实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油相中TMC浓度为3g.L-1、水相中MPD浓度为20g.L-1、界面聚合反应时间为30s、界面聚合成膜后热处理温度为90℃、后处理时间15min时,所制备的反渗透复合膜表现出良好的分离性能,通量达14.91L.m-2.h-1,截留率为0.951(测试条件:压力1.6MPa,温度25℃,NaCl浓度20000mg.L-1);当水相中MPD浓度较低时,加入适量的相转移催化剂,能有效地改善膜的分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苯二胺 均苯三甲酰氯 界面聚合 反渗透复合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渗透复合膜内界面改性对其性能的影响研究——(Ⅰ)性能表征 被引量:11
2
作者 曹艳霞 郑国栋 +1 位作者 徐纪平 沈家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38-141,共4页
用界面改性的方法研究了多孔支撑层/超薄功能层界面性质对反渗透复合膜性能的影响。采用了甲酸、磷酸、盐酸和弱极性试剂异丙醇作为聚砜底膜表面改性试剂。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采用的不同的改性条件下,复合膜的性能都出现了大幅度的提高... 用界面改性的方法研究了多孔支撑层/超薄功能层界面性质对反渗透复合膜性能的影响。采用了甲酸、磷酸、盐酸和弱极性试剂异丙醇作为聚砜底膜表面改性试剂。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采用的不同的改性条件下,复合膜的性能都出现了大幅度的提高,改变改性试剂时,复合膜的性能变化有着相似的规律。改变改性试剂的浓度和改性时间有同样的改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界面 反渗透复合膜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渗透复合膜(Ⅰ)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7
3
作者 周勇 俞三传 高从堦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70-1373,共4页
Three composite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s were prepared from m-phenylenediamine (MPD) and trimesoyl chloride (TMC), 5-chloroformate-isophthaloyl chloride (CFIC), 5-isocynate-isophthaloyl chloride (ICIC) respectively t... Three composite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s were prepared from m-phenylenediamine (MPD) and trimesoyl chloride (TMC), 5-chloroformate-isophthaloyl chloride (CFIC), 5-isocynate-isophthaloyl chloride (ICIC) respectively through the 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 technique on the polysulphone supporting membrane.The membranes produced were characterized by using permeation experiments with salt water,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 infrared (ATR-IR), and X-ray photoelectronic spectroscopy (XPS).This study showed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NaCl concentration, the flux of the three membranes decreased; the rejection of TMC/MPD, ICIC/MPD composite membranes increased firstly and then decreased; but the rejection of CFIC/MPD composite membrane kept steady.According to the ATR-IR and XPS results, the active layer of three membranes was composed of crosslinked polymer and linear polymer with pendant; all three composite membranes contained amide functional group( —CONH? ゛nd carboxyl acid functional group( —COOH ); the ICIC/MPD composite membrane contained urea functional group( —NHCONH? ? the CFIC/MPD composite membrane also contains urethane functional group( —OCONH? ゛nd hydroxyl functional group( —OH ).The hydroxyl functional group could lead to high rejection and low flu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渗透复合膜 均苯三甲酰氯 5-异氰酸酯异酞酰氯 5-氯甲酸酯异酞酰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聚酰亚胺-氨酯反渗透复合膜材料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4
4
作者 刘立芬 徐德志 +2 位作者 茅佩卿 张林 高从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605-1612,共8页
采用关键功能单体N,N'-二甲基间苯二胺(DMMPD)和多元酰氯5-氯甲酰氧基-异肽酰氯(CFIC)聚合制备了一种耐氧化的聚酰亚胺-氨酯(DMMPD-CFIC)反渗透复合膜材料.研究了水相溶剂、多元胺浓度和组成及两相接触时间等因素对DMMPD聚合成膜的... 采用关键功能单体N,N'-二甲基间苯二胺(DMMPD)和多元酰氯5-氯甲酰氧基-异肽酰氯(CFIC)聚合制备了一种耐氧化的聚酰亚胺-氨酯(DMMPD-CFIC)反渗透复合膜材料.研究了水相溶剂、多元胺浓度和组成及两相接触时间等因素对DMMPD聚合成膜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DMMPD-CFIC膜的脱盐率不够理想,但将4-甲基间苯二胺(MMPD)与DMMPD以2∶1(质量比)组合后制得的MMPD/DMMPD-CFIC膜的脱盐率得到显著提高,并且对膜的耐氯性能影响不大.采用傅里叶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2种膜的活性层的结构,并利用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膜的表面形态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氨酯 反渗透复合膜 表面形态 分离性能 耐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膜表面处理对反渗透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娟 张宇峰 +1 位作者 孟建强 刘颖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7,15,共4页
采用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和弱极性试剂异丙醇(IPA)作为聚砜基膜表面改性试剂,观察其对中空纤维反渗透复合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不同处理剂在一定浓度和时间下处理基膜,所制备复合膜的膜通量提高明显,截留率基本不变;若... 采用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和弱极性试剂异丙醇(IPA)作为聚砜基膜表面改性试剂,观察其对中空纤维反渗透复合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不同处理剂在一定浓度和时间下处理基膜,所制备复合膜的膜通量提高明显,截留率基本不变;若处理时间过长或者处理剂浓度过大,则膜通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纤维 反渗透复合膜 表面活性剂 弱极性试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酯酰胺反渗透复合膜的制备及其表征 被引量:4
6
作者 娄红瑞 王铎 +2 位作者 王倩 陈国华 高从堦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4-76,共3页
以间苯二胺、氨基葡萄糖与均苯三甲酰氯为反应物,在聚砜基膜上用界面聚合法制备聚酯酰胺反渗透复合膜。用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所制备膜的结构和形态进行表征。红外光谱的结果表明有聚酰胺和聚... 以间苯二胺、氨基葡萄糖与均苯三甲酰氯为反应物,在聚砜基膜上用界面聚合法制备聚酯酰胺反渗透复合膜。用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所制备膜的结构和形态进行表征。红外光谱的结果表明有聚酰胺和聚酯结构的生成,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复合膜表面呈明显的峰谷状结构,原子力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聚酯酰胺膜表面粗糙度较聚酰胺膜表面粗糙度大。实验考察了界面聚合反应中的水相单体配比对所制备复合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操作条件及物料性质对制备的聚酯酰胺反渗透复合膜分离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水相中氨基葡萄糖配比的增加,复合膜的脱盐率下降,通量上升。聚酯酰胺反渗透复合膜在1.6MPa操作压力下水通量达到27.4L/m2·h以上,对2000mg/L的NaCl、KCl、MgCl2、Na2SO4、MgSO4等无机盐的脱盐率均在97.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聚合 聚酯酰胺 反渗透复合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渗透复合膜的表面特性及表面改性 被引量:10
7
作者 邬迪华 朱碧文 俞三传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15,20,共6页
对反渗透复合膜的表面特性及其改性方法作详细综述,以期为高性能反渗透复合膜的研制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反渗透复合膜的表面特性(如表面粗糙度、亲水性、表面电荷等)对反渗透膜的通量、截流率和抗污染性能等具有重大影响,光滑、亲水、... 对反渗透复合膜的表面特性及其改性方法作详细综述,以期为高性能反渗透复合膜的研制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反渗透复合膜的表面特性(如表面粗糙度、亲水性、表面电荷等)对反渗透膜的通量、截流率和抗污染性能等具有重大影响,光滑、亲水、电中性的膜具有较好的分离性能,特别是抗污染性。表面涂层、接枝、水解等表面改性技术,可有效实现对反渗透复合膜表面性质的调控和加工,改进和优化复合膜表面的粗糙度、亲水性、荷电特性,实现对复合膜性能的调节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渗透复合膜 表面性质 粗糙度 亲水性 表面电荷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渗透复合膜研究(Ⅱ)初生态膜的原位改性 被引量:4
8
作者 周勇 俞三传 高从堦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90-1193,共4页
Initial reverse osmosis composite membrane(IniM) is a thin-film-composite(TFC) membrane prepared through the 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 technique without post-treatment,such as water washing,heating,etc.Trimesoyl chlo... Initial reverse osmosis composite membrane(IniM) is a thin-film-composite(TFC) membrane prepared through the 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 technique without post-treatment,such as water washing,heating,etc.Trimesoyl chloride(TMC) and m-phenylenediamine(MPD) were used to prepare some IniMs through the 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 technique on the polysulphone supporting membrane without heat-treatment and washing.Then the in situ modification was performed with tetraethylenepentamine(TEPA) on the surface of IniMs.Modified membran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using X-ray photoelectronic spectroscopy(XPS),contacting angle and permeation experiments with salt water of different pH valu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etraethylenepentamine reacted with acyl chloride(—COCl) on the surface of IniM,because the ratio of O/N of the modified membrane surfac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unmodified membrane.Furthermore,the contacting angle of modified membrane was larger than that of unmodified membrane.It is interesting that the water flux and rejection of modified membrane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pH value for sodium chloride solution,while the unmodified membrane was just on the contrary.The reason was that functional groups on the modified and unmodified membrane were different,the former were amino(—NH2) and imino(NH),and the latter was carboxyl(—COO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渗透复合膜 均苯三甲酰氯 初生态 原位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渗透复合膜耐污染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刘立芬 俞三传 高从堦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9-72,共4页
反渗透复合膜是将超薄的功能性皮层材料负载于多孔支撑体上而形成的,而膜材料和支撑体可以分别选择,因而有利于实现膜性能最优化.目前制约它进一步广泛应用的难点之一仍是膜污染.反渗透复合膜耐污染性能的表征方法主要有:膜材料平衡水... 反渗透复合膜是将超薄的功能性皮层材料负载于多孔支撑体上而形成的,而膜材料和支撑体可以分别选择,因而有利于实现膜性能最优化.目前制约它进一步广泛应用的难点之一仍是膜污染.反渗透复合膜耐污染性能的表征方法主要有:膜材料平衡水吸收分析、膜表面Zeta电位分析、膜接触角、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原子力显微镜(AFM).膜污染的主要防治方法:研制开发耐污染膜与复合膜表面结构控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渗透复合膜 耐污染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纤维中低压反渗透复合膜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艳萍 张宇峰 +2 位作者 郭豪 安树林 杜启云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68-70,共3页
以聚砜、聚醚砜、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超滤膜为基膜,以间苯二胺(mPD)水溶液和均苯三甲酰氯(TMC)正己烷溶液进行界面聚合,制备了一系列聚酰胺中空纤维反渗透复合膜.研究了基膜材质与孔径、TMC浓度、mPD浓度以及聚合时间等制备条件对复合... 以聚砜、聚醚砜、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超滤膜为基膜,以间苯二胺(mPD)水溶液和均苯三甲酰氯(TMC)正己烷溶液进行界面聚合,制备了一系列聚酰胺中空纤维反渗透复合膜.研究了基膜材质与孔径、TMC浓度、mPD浓度以及聚合时间等制备条件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当的实验条件下制备的聚酰胺/聚砜中空纤维反渗透复合膜,在0.7 MPa、室温的测试条件下,对0.5 g/L NaCl溶液具有较高的脱盐率(96.5%)和较高的透水通量(12.2 L/(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纤维 反渗透复合膜 界面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樊晋琼 王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68-871,876,共5页
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在水/丁醇界面区进行水解,制备了锐钛矿型TiO2。分别将不同量的TiO2分散在水相或油相中,以界面聚合方法制备了TiO2/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研究了TiO2含量对所制备复合膜结构和分离性能的影响。SEM图谱结果表明,当TiO2... 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在水/丁醇界面区进行水解,制备了锐钛矿型TiO2。分别将不同量的TiO2分散在水相或油相中,以界面聚合方法制备了TiO2/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研究了TiO2含量对所制备复合膜结构和分离性能的影响。SEM图谱结果表明,当TiO2添加到水相中时,其同时存在于聚酰胺复合膜皮层的底层以及聚砜基膜的指状孔道中;当TiO2添加到油相中时,复合膜表面结构致密,峰谷结构明显,可看到在膜皮层的表面有TiO2存在。膜分离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与TiO2添加在水相中相比,TiO2添加在油相中能更好地提高膜分离性能。膜抑菌性能研究表明TiO2/聚酰胺反渗透膜在紫外光照下对大肠杆菌表现出良好的杀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聚酰胺 界面聚合 反渗透复合膜 抑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建立的模型预测反渗透复合膜生产线水相中3种组分 被引量:1
12
作者 谭惠芬 张宇 +3 位作者 陈涛 潘窔伊 潘巧明 陈志善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99-1004,共6页
基于近红外光谱建立的模型预测反渗透复合膜生产线水相中间苯二胺、三乙胺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3种组分。以近红外光谱仪分析样品,得到的原始红外光谱图用Savitziky-Golay法平滑-二阶微分法预处理后,选择间苯二胺、三乙胺和十二烷基苯... 基于近红外光谱建立的模型预测反渗透复合膜生产线水相中间苯二胺、三乙胺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3种组分。以近红外光谱仪分析样品,得到的原始红外光谱图用Savitziky-Golay法平滑-二阶微分法预处理后,选择间苯二胺、三乙胺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PLS因子数为3,4,3,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分别在1630~1699 nm、1699~1733 nm和1662~1690 nm波长区间内建模,3种水相组分模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3,0.9863,0.9998,校正均方根误差(RSMEC)分别为0.119,0.239,0.095。该模型用于预测集样品(混合标准溶液系列)的分析,并对3种水相组分的预测值和已知值进行线性拟合,所得相关系数大于0.9800,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144,0.169和0.1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法 预测模型 水相组分 反渗透复合膜生产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渗透复合膜的制备和脱盐功能
13
作者 陈学思 郑国栋 +5 位作者 金敏善 王秋东 白福臣 陈天禄 袁雅桂 徐纪平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86-88,共3页
以玻璃化温度高、强度大、易磺化和耐酸碱的带酞侧基的聚芳醚酮(PEK-C)为支撑膜材料,研究了PEK-C铸膜液组成及复合液配比等对PFT反渗透复合膜(PFT ROCM)制备及其脱盐功能的影响。 试剂与材料 糠醇(FA):化学纯。用前精制,三(2-羟乙基)异... 以玻璃化温度高、强度大、易磺化和耐酸碱的带酞侧基的聚芳醚酮(PEK-C)为支撑膜材料,研究了PEK-C铸膜液组成及复合液配比等对PFT反渗透复合膜(PFT ROCM)制备及其脱盐功能的影响。 试剂与材料 糠醇(FA):化学纯。用前精制,三(2-羟乙基)异氰尿酸酯(THEIC)。熔点134~136℃。聚乙二醇-400(PEG-400):化学纯。DMF,DMAc,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分析纯,经脱水精制。异丙醇、硫酸为分析纯。十二烷基磺酸钠(SLS)化学纯。含酞侧基的聚醚醚酮PE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渗透复合膜 糖醇 异氰尿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氯酸钠溶液对反渗透复合膜的改性
14
作者 翟晓飞 孟建强 +1 位作者 张宇峰 李冉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11,共5页
用次氯酸钠(NaClO)溶液对一系列商品反渗透复合膜进行改性,考察该改性方法对4种商品反渗透膜的通量、截盐及脱硼性能的影响,同时考察了膜性能与进水pH值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控制NaClO改性条件可提升反渗透复合膜的脱硼和截盐性能;改性... 用次氯酸钠(NaClO)溶液对一系列商品反渗透复合膜进行改性,考察该改性方法对4种商品反渗透膜的通量、截盐及脱硼性能的影响,同时考察了膜性能与进水pH值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控制NaClO改性条件可提升反渗透复合膜的脱硼和截盐性能;改性后的膜在进水pH=11的条件下,脱硼率达到最大,透过液中硼质量浓度小于0.5 mg/L,符合WHO饮用水硼浓度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渗透复合膜 次氯酸钠改性 脱硼 截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的抗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陶杰 何平 +1 位作者 夏敏玲 俞三传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2-45,共4页
研究次氯酸钠、双氧水、过氧乙酸等氧化剂对芳香聚酰胺反渗透膜性能的影响。通过膜表面接触角、膜通量、截留率以及表面化学结构等表征,重点考察了pH、氧化剂浓度以及处理时间对膜的分离性能和化学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芳香聚酰胺反渗... 研究次氯酸钠、双氧水、过氧乙酸等氧化剂对芳香聚酰胺反渗透膜性能的影响。通过膜表面接触角、膜通量、截留率以及表面化学结构等表征,重点考察了pH、氧化剂浓度以及处理时间对膜的分离性能和化学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芳香聚酰胺反渗透膜对过氧乙酸和双氧水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其对次氯酸钠的抗氧化性能与pH、次氯酸钠浓度、处理时间等有关。为芳香聚酰胺反渗透膜的有机生物污染处理工艺的选择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 抗氧化性能 次氯酸钠 双氧水 过氧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聚(酰胺-脲-酰亚胺)反渗透复合膜的稳定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丽项 蔡志彬 +3 位作者 陈晓林 刘立芬 朱丽芳 高从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65-771,共7页
通过二次界面聚合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聚(酰胺-脲-酰亚胺)反渗透复合膜.将常规二元胺——间苯二胺(MPD)与关键功能单体5-异氰酸酯基-异肽酰氯(ICIC)通过界面聚合得到MPD-ICIC初生态基膜,再与关键功能单体N,N'-二甲基间苯二胺(DMMPD)... 通过二次界面聚合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聚(酰胺-脲-酰亚胺)反渗透复合膜.将常规二元胺——间苯二胺(MPD)与关键功能单体5-异氰酸酯基-异肽酰氯(ICIC)通过界面聚合得到MPD-ICIC初生态基膜,再与关键功能单体N,N'-二甲基间苯二胺(DMMPD)经二次界面聚合制得聚(酰胺-脲-酰亚胺)反渗透复合膜.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膜活性层的化学结构,评价膜的分离性能,在此基础上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从微观角度分析二次聚合膜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聚(酰胺-脲-酰亚胺) 反渗透复合膜 稳定性 N N'-二甲基间苯二胺 二次界面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温等离子体基膜改性的高脱盐性反渗透复合膜的制备 被引量:3
17
作者 程杨 丁昀 +2 位作者 陈欣 马毓淑 杨庆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5-51,共7页
为了改善反渗透聚砜(PS)基膜的亲水性,增加基膜与皮层间的结合力,提高反渗透复合膜脱盐性,本研究采用丙烯酸(AA)为接枝单体,对PS膜进行低温等离子体引发接枝聚合改性,将改性后的基膜通过界面聚合制备反渗透复合膜.通过均匀试验方法研究... 为了改善反渗透聚砜(PS)基膜的亲水性,增加基膜与皮层间的结合力,提高反渗透复合膜脱盐性,本研究采用丙烯酸(AA)为接枝单体,对PS膜进行低温等离子体引发接枝聚合改性,将改性后的基膜通过界面聚合制备反渗透复合膜.通过均匀试验方法研究改性条件并利用SPSS软件对反渗透复合膜截留率进行回归分析,建立显著性回归方程.根据截留率高低对回归方程进行寻优处理,得出最优改性参数并进行试验验证.得到优化改性参数为:放电电流4 A,放电时间7 min,接枝液体积分数70%,接枝时间180 min,验证结果表明,基膜改性后制备的反渗透复合膜截留率达到95.83%,较未改性基膜制备的复合膜截留率提高了36.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渗透复合膜 低温等离子体 均匀设计法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2′,4,4′-联苯四甲酰氯与均苯三甲酰氯的反渗透复合膜制备及性质 被引量:1
18
作者 代磊 张志广 张所波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共6页
以2,2′,4,4′-联苯四甲酰氯(BTEC)和均苯三甲酰氯(TMC)为有机相功能单体,与间苯二胺(MPD)通过界面缩聚反应制备了一系列反渗透复合膜.系统研究了BTEC的加入对复合膜活性分离层表面化学组成、表面形貌、亲水性及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2,2′,4,4′-联苯四甲酰氯(BTEC)和均苯三甲酰氯(TMC)为有机相功能单体,与间苯二胺(MPD)通过界面缩聚反应制备了一系列反渗透复合膜.系统研究了BTEC的加入对复合膜活性分离层表面化学组成、表面形貌、亲水性及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TEC的加入,所制得的反渗透复合膜表面趋于平滑,水通量略有降低,脱盐率则由99.42%提高至99.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渗透复合膜 2 2′ 4 4′-联苯四甲酰氯 均苯三甲酰氯 界面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SiO2孔道结构对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兆峰 何灿 +2 位作者 朱桂茹 刘淑琴 王海增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1-45,49,共6页
在界面聚合过程中,通过添加改进水热方法制备的球形介孔SiO2纳米材料,制备了改性的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使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氮气吸附-脱附等手段对制备的介孔SiO2纳米材料进行表征;采用反渗透膜评价装置、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镜... 在界面聚合过程中,通过添加改进水热方法制备的球形介孔SiO2纳米材料,制备了改性的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使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氮气吸附-脱附等手段对制备的介孔SiO2纳米材料进行表征;采用反渗透膜评价装置、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和静态接触角仪器等手段对复合膜的性能和结构进行测试和表征;并对比了相同粒径大小的实心SiO2和介孔SiO2对膜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证明:成功合成了一种具有孔径分布均匀、粒径均一、比表面积较大、分散性较好的介孔SiO2纳米球形颗粒;SEM表征结果证实纳米材料在膜表面分布均匀,膜表面亲水性能提高,粗糙度变大;膜性能测试结果证实了介孔SiO2的添加使得膜在维持较高截留率的前提下,具有更高的水通量;同时,通过对比相同尺寸的实心SiO2作为添加材料,证实了介孔SiO2的孔道结构更有利于水分子的传输。当介孔SiO2添加质量为0.06%时,水通量由23L/(m2·h)提高至39L/(m2·h),对氯化钠的截留仍然维持在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孔道 反渗透复合膜 S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技术在反渗透复合膜制备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云倩 杨庆 +1 位作者 马毓淑 陈欣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694-2697,共4页
简述了国外等离子体聚合制备反渗透复合膜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复合膜制备过程中的功能单体和反应器类型、聚合时间、放电功率和单体流速等实验参数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并对等离子体制备反渗透复合膜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渗透 反渗透复合膜 等离子体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