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瘟病毒反向遗传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1
作者 韩鹏 张亮 +2 位作者 王伟 王明成 郭亚男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7期230-234,共5页
瘟病毒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核酸为单股正链RNA,基因组长12.3 kb。反向遗传技术是研究病毒蛋白功能的有力工具,已经成为研究瘟病毒属的有效途径。介绍了瘟病毒的基本特征,概述了瘟病毒反向遗传操作技术的建立和发展过程,综述了... 瘟病毒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核酸为单股正链RNA,基因组长12.3 kb。反向遗传技术是研究病毒蛋白功能的有力工具,已经成为研究瘟病毒属的有效途径。介绍了瘟病毒的基本特征,概述了瘟病毒反向遗传操作技术的建立和发展过程,综述了牛病毒腹泻病毒(BVDV)、猪瘟病毒(CSFV)及其他瘟病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构建以及应用该技术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并对该技术在瘟病毒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瘟病毒属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致病机制以及新型疫苗研发开辟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瘟病毒 反向遗传技术 牛病毒腹泻病毒(BVDV) 猪瘟病毒(CSFV) 病毒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城疫病毒反向遗传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赵长光 宋松林 +1 位作者 赵继勋 张国中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6-59,共4页
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引起禽类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也是目前严重危害我国养禽业的主要疫病之一。虽然NDV只有一个血清型,但不同毒株之间的毒力存在明显差异。有... 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引起禽类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也是目前严重危害我国养禽业的主要疫病之一。虽然NDV只有一个血清型,但不同毒株之间的毒力存在明显差异。有关NDV毒力及其相关决定因素的研究一直是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其中反向遗传学操作技术是进行NDV毒力相关基因研究的一种主要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反向遗传技术 接触性传染病 VIRUS 反向遗传 NDV 世界范围 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技术合成rH_5/PR8融合病毒的生物学活性 被引量:1
3
作者 乔莹 蔡鑫泽 +5 位作者 温庆华 赵连爽 韩晓旭 陈冬 冀敏 尚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13-1017,共5页
目的探讨用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技术合成的人工融合病毒株的生物学活性,对人工合成的融合流感病毒株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对其作为疫苗株的可行性、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技术合成rH5/PR8减毒病毒株,测定5代病毒与... 目的探讨用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技术合成的人工融合病毒株的生物学活性,对人工合成的融合流感病毒株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对其作为疫苗株的可行性、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技术合成rH5/PR8减毒病毒株,测定5代病毒与原代病毒HA基因序列,确认外来基因的遗传稳定性;用细胞实验确认其增殖性,用动物实验确认其致病性的强弱。结果人工合成的rH5/PR8融合病毒株除HA外,均来自A/PR/8/34(PR8),HA来自H5N1型强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第1050碱基从G定点突变成C,导致344号氨基酸从精氨酸变为苏氨酸,并剪除第1054~1065碱基,致使第346~349的碱性氨基酸(RKKR)部位被去除。该病毒的增殖能力可以达到109PFU/ml,外来基因HA5基因遗传稳定、不易变异,达到疫苗株的要求;鸡脑内即静脉接种活病毒实验证实病毒呈现弱毒性。结论用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技术合成的人工融合病毒株有良好的增殖性及基因遗传稳定性,用基因剪切技术对HA的碱性氨基酸连续序列的敲除可以减低病毒的致病性,对鸡呈现弱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技术 流感病毒 强致病鸡禽类流感病毒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技术合成rH5/PR8融合病毒的免疫学相关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乔莹 才娜 +4 位作者 温庆华 蔡鑫泽 韩晓旭 赵连爽 尚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91-894,共4页
目的研究用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技术合成的rH5/PR8融合病毒株的免疫学特性,为人工合成的融合流感病毒株,作为疫苗株的免疫性、有效性、稳定性及可持续性提供科学数据。方法用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技术合成减毒rH5/PR8融合病毒株,用动物实验确... 目的研究用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技术合成的rH5/PR8融合病毒株的免疫学特性,为人工合成的融合流感病毒株,作为疫苗株的免疫性、有效性、稳定性及可持续性提供科学数据。方法用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技术合成减毒rH5/PR8融合病毒株,用动物实验确认此病毒株的免疫原性、免疫稳定性及免疫防御实验确认防御效果。结果人工合成的rH5/PR8融合病毒株除HA外,均来自A/PR/8/34(PR8),HA来自H5N1强致病性鸡流感病毒,剪除第346-349的碱性氨基酸(RKKR)部位。用灭活rH5/PR8病毒免疫鸡后,平均抗体水平HI Titer达到29以上,持续达1个月之久;免疫原在一定条件下保存2个月及4个月后重复上述实验,抗体水平上升与立即免疫组相似,有效抗体水平可持续到免疫后7个月以上,表明rH5/PR8病毒HA5抗原稳定,不易被降解;免疫防御实验表明:非免疫组鸡的死亡率达到60%左右,而免疫组无死亡,防御率达到100%,表明免疫防御有效。结论用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技术合成的人工融合减毒病毒rH5/PR8株,外来基因HA5抗原性安定、免疫原性可靠,有效抗体持续时间长,免疫防御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技术 流感病毒 强致病鸡禽类流感病毒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向遗传技术在牛轮状病毒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丹 宋玲玲 +5 位作者 王洪梅 杨宏军 武建明 高运东 仲跻峰 何洪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255-7256,共2页
本文综述了牛轮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反向遗传学系统的建立及其研究进展,并对反向遗传技术应用于牛轮状病毒进行展望。
关键词 牛轮状病毒 培养鉴定 流行病学调查 反向遗传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反向遗传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周生 姜逸 +5 位作者 程旭 沈欣悦 李建梅 尤素兰 赵宝华 戴亚斌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39,共4页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严重危害世界养禽业的重要疫病。在规模化饲养条件下,IBV变异株的广泛流行给我国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IBV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和应用,给该病的预防和控制带来了新曙...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严重危害世界养禽业的重要疫病。在规模化饲养条件下,IBV变异株的广泛流行给我国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IBV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和应用,给该病的预防和控制带来了新曙光。近几年,国内外在IBV的反向遗传技术上取得了较大发展,本文就IBV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构建策略及利用该技术在IBV研究中所取得的最新成果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反向遗传技术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反向遗传技术研究流感病毒
7
作者 林甦 周伦江 庄向生 《福建畜牧兽医》 2007年第6期18-21,共4页
反向遗传技术(reverse genetics,RG)是一种通过cDNA克隆来拯救RNA病毒基因组片段,进而复制出设计表型的病毒的现代生物基因工程手段,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流感病毒重配株的构建。回顾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技术发展的历史,并介绍目前该技术在禽... 反向遗传技术(reverse genetics,RG)是一种通过cDNA克隆来拯救RNA病毒基因组片段,进而复制出设计表型的病毒的现代生物基因工程手段,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流感病毒重配株的构建。回顾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技术发展的历史,并介绍目前该技术在禽流感疫苗研发方面的实际应用,为禽流感的防治、流感病毒以及其他RNA病毒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遗传技术 流感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反向遗传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晋英浩 卢彦澎 +3 位作者 张桃妮 林子学 马燕 磨美兰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4-89,共6页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感染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病。IBV基因组非常容易发生突变和重组,给该病防控带来巨大困难,因此高效疫苗和有效药物的研发非常重要。反向遗...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感染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病。IBV基因组非常容易发生突变和重组,给该病防控带来巨大困难,因此高效疫苗和有效药物的研发非常重要。反向遗传技术是研究RNA病毒的重要技术。通过反向遗传技术可以在DNA分子水平定向改造病毒序列,对病毒的基因功能、致病机制以及新型疫苗进行研究。论文对构建IBV操作系统的策略、利用反向遗传技术研究IBV基因结构和功能、研发新型疫苗以及开发病毒载体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为IBV及其他冠状病毒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结构蛋白 反向遗传技术 新型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向遗传技术及其在猪病防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祖立闯 李娇 +3 位作者 张倩 庄金秋 李峰 沈志强 《猪业科学》 2015年第12期92-93,共2页
反向遗传技术与经典的从表型改变到进行基因特征研究的思路相反,是指通过在体外构建病毒的感染性cDNA克隆,通过病毒拯救获得低毒力的弱毒株,并且新毒株的免疫原性保留,可以作为弱毒疫苗而广泛应用到猪病防控中,将是未来新型猪病疫苗研... 反向遗传技术与经典的从表型改变到进行基因特征研究的思路相反,是指通过在体外构建病毒的感染性cDNA克隆,通过病毒拯救获得低毒力的弱毒株,并且新毒株的免疫原性保留,可以作为弱毒疫苗而广泛应用到猪病防控中,将是未来新型猪病疫苗研究的发展方向。文章针对反向遗传技术在猪病防控中的研究概况作一简要综述,以期为加强我国新型疫苗研究开发和提高我国猪病防控能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遗传技术 猪病防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拯救重组H1N1 pdm09亚型流感病毒
10
作者 黎燕 周克茹 +1 位作者 季旻珺 王桂芹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9-326,共8页
目的: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拯救重组H1N1 pdm09病毒,评价其在MDCK细胞和鸡胚内的生长特性以及对BALB/c小鼠的致病性。方法:RT-PCR技术扩增A/Puerto Rico/8/1934(简称PR8)病毒基因片段,并克隆至pHW2000双向表达载体上。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 目的: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拯救重组H1N1 pdm09病毒,评价其在MDCK细胞和鸡胚内的生长特性以及对BALB/c小鼠的致病性。方法:RT-PCR技术扩增A/Puerto Rico/8/1934(简称PR8)病毒基因片段,并克隆至pHW2000双向表达载体上。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lobal initiative of sharing all influenza data,GISAID)数据库中下载A/Wisconsin/588/2019(H1N1)的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序列,将其HA非编码区替换为A/California/07/2009(H1N1)的HA非编码区。全基因合成A/Wisconsin/588/2019的HA和NA片段,分别克隆至pHW2000双向表达载体上。将PR8病毒6个内部基因重组质粒与A/Wisconsin/588/2019的HA和NA重组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与MDCK细胞,拯救重组病毒。对重组病毒进行血凝效价测定和RT-PCR鉴定以判断是否拯救成功。将重组病毒接种MDCK细胞和9~10日龄鸡胚,评价其生长特性并绘制生长曲线。将重组病毒以滴鼻方式感染BALB/c小鼠,记录小鼠体重变化和生存率以评价其致病性。结果:成功拯救出重组A/Wisconsin/588/2019病毒,血凝效价为1∶8,测序鉴定其HA和NA序列与预期一致,重组病毒接种MDCK细胞后72 h,大部分细胞完全脱落,病毒滴度为10^(5.38)TCID_(50)/mL,复制高峰期为接种后60 h,接种鸡胚后的血凝效价最高可达1∶2^(8)。重组病毒(病毒稀释比为1∶1)滴鼻BALB/c小鼠后第8天,小鼠全部死亡,对小鼠的半数致死剂量为10^(-1.38)/50μL。结论:成功拯救一株重组H1N1pdm09病毒,该病毒在MDCK细胞上生长良好且具有良好的鸡胚适应性,对小鼠具有致病性和致死性,为反向遗传学技术快速拯救流感病毒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流感 H1N1 反向遗传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向遗传学技术及其在FMDV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光清 刘在新 谢庆阁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4,11,共5页
反向遗传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已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综述反向遗传技术研究进展 ,并讨论该技术在口蹄疫病毒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 反向遗传 反向遗传技术 全长CDNA 口缔疫病毒 克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向遗传学技术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沈巍巍 陈果 +1 位作者 何秀苗 韦平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45-49,共5页
反向遗传学技术是研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的一种新手段,从"基因-性状"层面对基因突变、节段重排等生物学特性的改变进行解读,可突破常规的对IBDV从"性状-基因"进行研究的... 反向遗传学技术是研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的一种新手段,从"基因-性状"层面对基因突变、节段重排等生物学特性的改变进行解读,可突破常规的对IBDV从"性状-基因"进行研究的局限性。本文主要对IBDV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及其在IBDV细胞嗜性、毒力分子基础、致病机制及致弱机理等重要生物特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遗传技术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细胞嗜性 毒力相关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在禽流感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韩庆功 崔艳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069-2071,共3页
反向遗传操作技术的建立为负链RNA病毒的研究开创了新的途径,使负链RNA病毒的许多特性得以深入认识,目前此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多种负链RNA病毒的研究中。禽流感近几年在全球的广泛爆发,使得对流感病毒的深入研究更加迫切,反向遗传操作技... 反向遗传操作技术的建立为负链RNA病毒的研究开创了新的途径,使负链RNA病毒的许多特性得以深入认识,目前此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多种负链RNA病毒的研究中。禽流感近几年在全球的广泛爆发,使得对流感病毒的深入研究更加迫切,反向遗传操作技术的应用,使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结构、致病机理、与宿主细胞的相互关系等各方面的研究工作都取得了巨大进步。笔者就国内近几年取得的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遗传技术 禽流感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向遗传学技术及在RNA病毒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英 李莉 +2 位作者 李旭 韩松 鲁会军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8年第3期60-63,共4页
RNA病毒的反向遗传学技术是指由病毒的cDNA克隆获取RNA病毒的一项技术,该技术通过人为加入DNA基因片段,实现了在DNA水平上对RNA病毒基因组的人工操作。反向遗传系统可以对RNA病毒直接进行遗传操作,为RNA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一种... RNA病毒的反向遗传学技术是指由病毒的cDNA克隆获取RNA病毒的一项技术,该技术通过人为加入DNA基因片段,实现了在DNA水平上对RNA病毒基因组的人工操作。反向遗传系统可以对RNA病毒直接进行遗传操作,为RNA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工具。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第一例RNA病毒感染性克隆构建成功以来,RNA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各种RNA病毒反向遗传系统的建立。文章介绍了反向遗传学技术的基本特点、技术方法及其在正、负链RNA病毒的基因功能、致病机制及新型病毒载体等方面的研究及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遗传技术 正链RNA病毒 负链RNA病毒 感染性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向遗传学技术应用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郑海红 孙竹筠 +2 位作者 张可煜 高飞 韦祖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72-1076,共5页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re 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属于动脉炎病毒科(Arteriviridae)、动脉炎病毒属(Arterivirus)成员。根据血清学和遗传特性的差异,可将PRRSV分为欧洲型(1型)和美洲型(2型)[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re 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属于动脉炎病毒科(Arteriviridae)、动脉炎病毒属(Arterivirus)成员。根据血清学和遗传特性的差异,可将PRRSV分为欧洲型(1型)和美洲型(2型)[1]。随着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使对RNA病毒基因组在其cDNA分子水平上进行体外人工操作成为可能,如对基因进行点突变、缺失、插入、颠换、转位和互补等改造。近年来,科学家通过对PRRSV基因组的反向遗传操作[2-6],在研究PRRSV的基因复制、亚基因组转录与表达调控机理、PRRSV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PRRSV用于异源基因表达载体来开发抗病毒疫苗等研究,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果。本文就应用反向遗传学技术来研究PRRSV的进展报告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反向遗传操作系统 动脉炎病毒属 遗传特性 反向遗传技术 美洲型 RNA病毒 基因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向遗传操作技术产生全禽源致弱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免疫保护性试验 被引量:7
16
作者 石火英 张小荣 +2 位作者 孙学辉 刘慧谋 刘秀梵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11-13,共3页
利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产生致弱的8基因全禽源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rgF-H5△N1,经甲醛灭活制成油苗免疫SPF鸡和有母源抗体的商品鸡。比较拯救的重配病毒rgF-H5△N1和野毒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油苗免疫后的抗体应答水平、攻毒后发病率和死... 利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产生致弱的8基因全禽源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rgF-H5△N1,经甲醛灭活制成油苗免疫SPF鸡和有母源抗体的商品鸡。比较拯救的重配病毒rgF-H5△N1和野毒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油苗免疫后的抗体应答水平、攻毒后发病率和死亡率等指标,评价其免疫和交叉免疫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反向遗传操作技术为构建新型的流感疫苗株提供了更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遗传操作技术 禽流感病毒 疫苗 免疫保护作用 H5N1亚型 操作技术 反向遗传 保护性试验 致弱 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向遗传学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彬 王雪峰 王凤龙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8年第12期62-64,共3页
反向遗传学是直接从遗传物质入手研究生命现象与规律,其相应的操作技术已在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显示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作者对反向遗传学技术的应用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反向遗传技术 病毒基因组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向遗传学操作技术在禽流感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靳冬 吴志明 +3 位作者 张志凌 张健 李明义 赵雪丽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1年第3期75-77,共3页
反向遗传操作技术的建立为负链RNA病毒的研究开创了新的途径,使负链RNA病毒的许多特性得以深入认识。禽流感近年在全球的广泛暴发,使得对流感病毒的深入研究更加迫切,反向遗传操作技术的应用,使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结构、致病机理、与宿主... 反向遗传操作技术的建立为负链RNA病毒的研究开创了新的途径,使负链RNA病毒的许多特性得以深入认识。禽流感近年在全球的广泛暴发,使得对流感病毒的深入研究更加迫切,反向遗传操作技术的应用,使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结构、致病机理、与宿主细胞的相互关系等各方面的研究工作都取得了巨大进步。笔者就国内近几年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在禽流感研究中取得的进展做一综述,并对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做一分析,提出对策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遗传操作技术 禽流感 发展趋势 对策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感病毒反向遗传学技术研究进展
19
作者 刘大飞 刘春国 +1 位作者 刘明 刘大程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67-874,共8页
流感病毒亚型众多,且极易发生变异,给防控带来很大困难,所以当务之急应加强其在致病机理、传播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和加快新型流感疫苗的开发.近年来,反向遗传学技术的发展为流感病毒基因功能研究和疫苗制备方面开辟了新思路.
关键词 流感病毒 反向遗传技术 功能研究 标记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在流感病毒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彭永刚 耿庆华 李梅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7年第12期8-10,共3页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为单股、负链、分段的RNA病毒.按照病毒核蛋白和基质蛋白的不同可分为A、B和C三个型.A型流感病毒又可根据病毒粒子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不同分为不同的亚型.尽管历史上对流感病毒进行了...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为单股、负链、分段的RNA病毒.按照病毒核蛋白和基质蛋白的不同可分为A、B和C三个型.A型流感病毒又可根据病毒粒子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不同分为不同的亚型.尽管历史上对流感病毒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关于流感病毒决定致病机理和宿主限制性的分子基础却知之甚少;另外流感病毒为什么能够跨越种间的障碍进行传播的机理也无从知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流感病毒 反向遗传操作技术 应用 致病机理 正粘病毒科 RNA病毒 神经氨酸酶 基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