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双输入Boost变换器 被引量:15
1
作者 陆治国 刘捷丰 +1 位作者 郑路遥 秦煜森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2-45,共4页
针对传统的多输入变换器(MIC)具有电路结构复杂、电压增益低或开关器件电压应力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双输入Boost变换器拓扑结构,该拓扑由2个完全一致的基本Boost变换器子拓扑构成,每个基本Boost变换器的功率开关管分别并联一个功率... 针对传统的多输入变换器(MIC)具有电路结构复杂、电压增益低或开关器件电压应力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双输入Boost变换器拓扑结构,该拓扑由2个完全一致的基本Boost变换器子拓扑构成,每个基本Boost变换器的功率开关管分别并联一个功率二极管,在单输入状态时一个始终导通,另一个始终关断;在双输入状态时,2个功率二极管全部关断。分析了2种输入状态下的工作原理及各个阶段的工作模态,结果表明该变换器适合工作在双输入状态,且在此状态时可以实现2种不同性质的电源输入,具有电压增益高、开关器件电压应力低等优点。研制了一台输出功率为240 W的双输入Boost变换器原理样机,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输入变换器 输入boost变换器 电压增益 电压应力 工作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错控制双输入Boost变换器的能量传输模式及输出纹波电压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皇金锋 韩梦祺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3022-3033,共12页
多输入Boost变换器较传统并联方式工作的Boost变换器而言,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增益高、控制方式灵活等优点,因此在新能源联合分布式发电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多输入Boost变换器存在多个输入电压及功率开关管,导致其供能模... 多输入Boost变换器较传统并联方式工作的Boost变换器而言,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增益高、控制方式灵活等优点,因此在新能源联合分布式发电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多输入Boost变换器存在多个输入电压及功率开关管,导致其供能模式及输出纹波电压较传统Boost变换器要复杂得多。为给多输入Boost变换器的分析和设计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该文对采用交错控制的双输入Boost变换器供能模式及输出纹波电压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发现,电感L1存在完全电感供能模式(CISM)、不完全电感供能模式(IISM)和断续导电模式(DCM)三种供能模式;电感L2存在连续导电模式(CCM)和DCM两种供能模式。推导出各供能模式的临界电感,得到各供能模式的输出纹波电压解析式,据此给出双输入Boost变换器参数设计方法。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boost变换器 能量传输模式 临界电感 输出纹波电压 参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电感双输出Boost变换器的目标全息反馈非线性控制
3
作者 李畸勇 潘恒宇 +1 位作者 刘斌 谢敏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62-972,共11页
单电感双输出Boost变换器具有非线性特性且输出端存在交叉调节,这给控制器的设计带来困难。为此文中采用目标全息反馈非线性控制方法对单电感双输出Boost变换器的控制器进行设计,以减少系统的交叉调节和其非线性特性带来的问题。首先,... 单电感双输出Boost变换器具有非线性特性且输出端存在交叉调节,这给控制器的设计带来困难。为此文中采用目标全息反馈非线性控制方法对单电感双输出Boost变换器的控制器进行设计,以减少系统的交叉调节和其非线性特性带来的问题。首先,建立所研究系统的仿射非线性模型,选取系统状态变量与其对应的参考值形成偏差方程,并令该方程符合布鲁诺夫斯基标准型。然后使用线性最优控制理论对偏差方程形成的线性系统进行设计。同时文中还推导出目标全息反馈非线性控制方法的控制本质是可通过选取反馈参数来配置变换器系统的极点。最后仿真实验结果证明了采用的目标全息反馈非线性控制策略相比于共模差模电压控制策略有着更强的鲁棒性和更快的调节速度,并能有效的抑制系统的交叉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电感输出boost变换器 目标全息反馈非线性控制 交叉调节 布鲁诺夫斯基标准型 极点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光伏发电系统的Buck和Boost组合变换器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孙向东 张琦 +2 位作者 吴迎丰 钟彦儒 任碧莹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17,共6页
为适用于光伏发电系统宽范围的光伏阵列输出电压情况,将传统的Buck变换器与Boost变换器相结合,采用变换器合成的方式,研究了一种双开关Buck和Boost组合变换器。针对传统的Buck-Boost变换器控制比较复杂的缺点,根据该变换器的输入输出条... 为适用于光伏发电系统宽范围的光伏阵列输出电压情况,将传统的Buck变换器与Boost变换器相结合,采用变换器合成的方式,研究了一种双开关Buck和Boost组合变换器。针对传统的Buck-Boost变换器控制比较复杂的缺点,根据该变换器的输入输出条件提出了三种工作模式,即Boost模式,Buck模式和临界模式。分析了该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其控制策略。与传统的Buck-Boost变换器相比较其具有正极性的输出电压和更宽的输入电压范围。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该电路性能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Buck和boost组合变换器 工作模式 光伏发电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Boost交联拓扑的三相功率因数校正器 被引量:3
5
作者 陈骞 陆翌 +3 位作者 裘鹏 吴佳毅 虞海泓 杜锦佩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3-160,共8页
研究了基于双Boost交联拓扑的三相功率因数校正器,其主支路三相不控整流器通过外加并联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来改善网侧电流波形,提高功率因数。首先对主支路的拓扑结构以及工作方式进行分析,总结该拓扑的特点,并针对其特点提出相应的控制... 研究了基于双Boost交联拓扑的三相功率因数校正器,其主支路三相不控整流器通过外加并联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来改善网侧电流波形,提高功率因数。首先对主支路的拓扑结构以及工作方式进行分析,总结该拓扑的特点,并针对其特点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以及参数设计方案。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新型三相功率因数校正器适用于恒功率负载场合,只需通过控制从整流器的选相开关以及双Boost交联变换器即可获得稳定的6脉波直流输出电压、理想的功率因数以及总谐波畸变率,而仅有约1/5的功率经过双Boost交联变换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功率因数校正器 boost交联变换器 整流器 谐波抑制 控制 参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器拓扑结构及其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陈息坤 李丽娟 +2 位作者 单鸿涛 康勇 陈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6-81,共6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单相双BOOST-APFC拓扑结构和相应的系统控制策略,系统采用DSP实现全数字控制。分析了主电路的拓扑结构及相应的控制模式,提出了基于数字控制的PFC的实现方法。分析表明,上下双侧PFC电路可以进行独立控制,且双侧直流母线... 提出了一种新的单相双BOOST-APFC拓扑结构和相应的系统控制策略,系统采用DSP实现全数字控制。分析了主电路的拓扑结构及相应的控制模式,提出了基于数字控制的PFC的实现方法。分析表明,上下双侧PFC电路可以进行独立控制,且双侧直流母线电压分别仅与本侧的控制相关。理论分析和仿真表明,该系统具有很高的输入功率因数和较小的输入电流谐波。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在5kVA高频模块化UPS样机中实际测试的输入功率因数为cosΦ=0.987,输入电流的总谐波畸变率ηTHDi=8.32%,且同时获得稳定的、动态性能良好的直流母线电压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因数校正 谐波抑制 直流母线电压 双boost变换器 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