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双重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鼠疫菌的探讨
1
作者 梁江明 黄德蕙 +5 位作者 林新勤 秦石英 周树武 韦锦平 鲁翠芳 陈达宗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9-99,139,共2页
关键词 双重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检测 鼠疫菌 分子生物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析细菌与胆固醇结石形成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伍晓汀 肖路加 黎介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7年第3期193-197,共5页
目的 :旨在从分子水平研究细菌感染与胆固醇结石形成之间的关系 ,以期阐明胆固醇结石发病的分子机理和探讨可能防治的新途径。  方法 :从 36例胆汁细菌培养阴性的胆囊胆固醇结石中提取 DNA,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 NP- PCR)技术 ,从中... 目的 :旨在从分子水平研究细菌感染与胆固醇结石形成之间的关系 ,以期阐明胆固醇结石发病的分子机理和探讨可能防治的新途径。  方法 :从 36例胆汁细菌培养阴性的胆囊胆固醇结石中提取 DNA,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 NP- PCR)技术 ,从中特异性地扩增细菌 DNA片段。  结果 :发现 30例 ( 83.33% )胆固醇结石中有细菌 DNA存在。其中胆固醇含量在 30 %~ 69%之间 6例 ( 6/ 6) ;70 %~ 90 %之间 14例 ( 14/ 17) ;>90 % 10例 ( 10 / 13) ,尚未发现结石中胆固醇和水分含量多少与细菌 DNA存在与否有关。采用 16S r RNA基因序列对照分析鉴定细菌种类 ,在 10例( 2 7.78% )胆石中发现与大肠杆菌相似的 DNA片段 ;从 8例 ( 2 2 .2 2 % )胆石中得到痤疮丙酸杆菌型 DNA序列 ;2例 ( 5.56% )胆石中残留的细菌 DNA片段与化脓性链球菌相关 ;8例 ( 2 2 .2 2 % )胆石内细菌的 DNA片段具有多样性 ,类似于大肠杆菌、痤疮丙酸杆菌、化脓性链球菌、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或其它未鉴定细菌 ,可能有多种细菌混合感染。另有 2例胆石的细菌 DNA分子量较低 ,不同于大肠菌、痤疮丙酸杆菌、化脓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色假单胞菌 ,归类于其它未鉴定细菌。  结论 :证实多数胆固醇结石内有细菌 DNA存在。至于这些微生物在胆固醇结石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结石 细菌 DNA 16SRRNA基因 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潘耀谦 金春彬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1999年第4期11-17,共7页
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在生物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广泛运用,不断深入研究和发展,现已形成一种新的技术体系。本文将近年研究和发展的一些特殊的PCR技术,即:免疫-PCR,套式引物PCR,反转录PCR,反向PCR,复合PC... 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在生物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广泛运用,不断深入研究和发展,现已形成一种新的技术体系。本文将近年研究和发展的一些特殊的PCR技术,即:免疫-PCR,套式引物PCR,反转录PCR,反向PCR,复合PCR,标记PCR,不对称PCR,玻片PCR,定量PCR,锚定PCR,加端PCR,重组PCR,长PCR,热起动PCR,兼并引物PCR等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反应 模板 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诊断技术的进展与医学伦理——论聚合酶链反应实验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与伦理道德 被引量:1
4
作者 宋文琪 张美和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6年第5期93-94,105,共3页
通过对聚合酶链反应实验诊断技术(PCR技术)在临床应用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和伦理道德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规范应用此项技术的重要性及解决问题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 实验诊断技术 聚合反应 临床应用 医学伦理 医学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陈诗书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347-349,353,共4页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又称体外基因扩增方法,是八十年代中期Mullis发明的一种新分子生物学技术,它能在一根试管内,将所研究的某个目的基因或某一DNA片段在数小时内扩增百万乃至千万倍,若配合适当的限制性内切酶...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又称体外基因扩增方法,是八十年代中期Mullis发明的一种新分子生物学技术,它能在一根试管内,将所研究的某个目的基因或某一DNA片段在数小时内扩增百万乃至千万倍,若配合适当的限制性内切酶,毋需放射性同位素辅助就可直接分析基因的结构。只要一根毛发、一个精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反应 分子生物学 诊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增强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
6
作者 王佳贺 李萍 王桂珍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40-440,432,共2页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感染 聚合反应检测 聚合反应(PCR) 呼吸道感染 培养 非典型肺炎 实验室诊断 流行季节 临床表现 雷诺现象 病原体 国内外 青年人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进行分子学诊断和监测
7
作者 季延红 邵文斌 +1 位作者 刘陕西 李旭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434-436,共3页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多能干细胞的肿瘤性疾病。Ph染色体是CML的标记染色体,其分子基础是第9号染色体上的原癌基因c—abl易位至第22号染色体,并与bcr基因5’端相连接,形成bcr/abl融合基因。为从分子水平探讨bcr/abl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多能干细胞的肿瘤性疾病。Ph染色体是CML的标记染色体,其分子基础是第9号染色体上的原癌基因c—abl易位至第22号染色体,并与bcr基因5’端相连接,形成bcr/abl融合基因。为从分子水平探讨bcr/abl融合基因在CML诊断及微量残留病(MRD)监测等方面的意义,我们应用筑巢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聚合反应技术 分子学诊断 abl融合基因 BCR/ABL PH染色体 白血病细胞 微量残留病 监测 标记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牙周相关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丽 杨禾 吴亚菲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S1期117-119,共3页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核酸定量检测和分析技术,具有实时监测、定量准确、灵敏度高、反应速度快、重复性好及反应后不需电泳检测等优点,已逐步成为口腔医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本文就此技术在牙周相...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核酸定量检测和分析技术,具有实时监测、定量准确、灵敏度高、反应速度快、重复性好及反应后不需电泳检测等优点,已逐步成为口腔医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本文就此技术在牙周相关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百日咳鲍特菌的效能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青 刘莹 +2 位作者 袁林 孟庆红 姚开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2815-2819,共5页
背景百白破疫苗效价不足事件引发公众对百日咳的关注,但目前各种百日咳实验室检测方法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快速进行病原学诊断的临床需求。目的评价一种商品化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试剂盒对百日咳鲍特菌(BP)感... 背景百白破疫苗效价不足事件引发公众对百日咳的关注,但目前各种百日咳实验室检测方法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快速进行病原学诊断的临床需求。目的评价一种商品化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试剂盒对百日咳鲍特菌(BP)感染的临床检测效果。方法2016年11月-2017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采集无热咳嗽患儿鼻咽拭子302例,以及临床诊断为百日咳患儿鼻咽拭子50例。采用Q-PCR与细菌培养方法筛查302例无热咳嗽患儿是否存在BP感染,并比较两种方法检测50例临床诊断百日咳病例的阳性率,综合评估Q-PCR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302例无热咳嗽患儿中,以细菌培养为金标准时,Q-PCR检测的灵敏度为78.6%(11/14),特异度为95.8%(276/288),阳性预测值为47.8%(11/23),阴性预测值为98.9%(276/279)。在50例临床诊断百日咳病例的鼻咽拭子标本中,Q-PCR检测的阳性率为34.0%(17/50),细菌培养的阳性率为22.0%(11/5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25,P=0.077)。结论以细菌培养结果为金标准,Q-PCR筛查百日咳的灵敏度及特异度较高;在为临床诊断百日咳患儿提供病原学证据中,Q-PCR与细菌培养方法检测阳性率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日咳 百日咳鲍特菌 实时聚合反应 细菌学技术 灵敏度 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鹿结核病
10
作者 杨雷 华育平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鹿结核病 聚合反应 技术检测 结核分枝杆菌 流行情况 感染情况 PCR法 屠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霉聚合酶链反应的技术推荐、临床应用和纳入原则更新--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真菌研究组教育和研究共同体(EORTC/MSGERC)第二次修订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慧萍(编译) 吴文娟(审校)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1-384,共4页
在最新的侵袭性真菌病分类定义第二次修订中,血液和呼吸道样本的曲霉聚合酶链反应(PCR)被纳入指南。这一成果有赖于方法学的标准化、商业化试剂的应用和外部质量控制及临床验证的实施。本文为曲霉PCR纳入指南提供了临床和技术上的支撑,... 在最新的侵袭性真菌病分类定义第二次修订中,血液和呼吸道样本的曲霉聚合酶链反应(PCR)被纳入指南。这一成果有赖于方法学的标准化、商业化试剂的应用和外部质量控制及临床验证的实施。本文为曲霉PCR纳入指南提供了临床和技术上的支撑,同时也总结了侵袭性曲霉病分子诊断的最新进展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霉 聚合反应 EORTC/MSGERC定义 技术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杂交技术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致泻性大肠杆菌
12
作者 肖会芳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2-64,共3页
关键词 大肠杆菌 杂交技术 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筛查缺失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枝挺 陈万金 +3 位作者 吴志英 王柠 林珉婷 慕容慎行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19-123,共5页
目的建立准确、快速的缺失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筛查方法。方法以35个家系中的35例临床诊断明确的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对dystrophin基因(DMD基因)缺失突变热区的11对引物分2组进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分别... 目的建立准确、快速的缺失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筛查方法。方法以35个家系中的35例临床诊断明确的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对dystrophin基因(DMD基因)缺失突变热区的11对引物分2组进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分别进行2%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对患者的基因缺失情况进行判断。结果2%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显示,正常对照组共出现11条电泳条带,分别代表11个外显子;DMD基因缺失型突变患者表现为部分电泳条带缺失。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显示,正常对照组共出现11个洗脱峰,分别代表11个外显子;DMD基因缺失型突变患者表现为部分洗脱峰消失。35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患者中19例呈缺失型突变,两种检测方法所得结果一致。结论联合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筛查缺失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患者准确、快速,可应用于缺失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患者的基因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反应 色谱法 高压液相 肌营养不良 基因 遗传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争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
14
作者 Paul D. Sichert +2 位作者 James W. larrick 黄志坚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2期71-73,共3页
竞争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与RNA标记技术一样,可用于定量mRNA,同时具有PCR的优点。
关键词 聚合反应 竞争逆转录 生物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原理和在预防兽医学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曹军平 刘秀梵 《中国动物检疫》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6-57,共2页
聚合酶链反应(PCR)是检测核酸的强力方法。由于PCR技术简便易行、灵敏度高等优点,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成为分子生物学必不可少的研究工具。由于传统的PCR技术存在不能准确定量.且操作过程中易污染而使得假阳性率高等缺点... 聚合酶链反应(PCR)是检测核酸的强力方法。由于PCR技术简便易行、灵敏度高等优点,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成为分子生物学必不可少的研究工具。由于传统的PCR技术存在不能准确定量.且操作过程中易污染而使得假阳性率高等缺点.使其应用受到局限。对PCR产物进行准确定量成为PCR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反应 预防兽医学 应用 反应原理 荧光定量 PCR技术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人巨细胞病毒DNA的失败原因
16
作者 李芳秋 杨毓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2年第2期156-157,共2页
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一种新的基因扩增技术,应用日趋广泛,但影响因素较多。我们在用 PCR 检测人巨细胞病毒(HCMV)DNA 时发现,紫外吸收法进行引物定量,不一定能测出样品中寡核苷酸的实际含量,引物寡核苷酸定量不准,是 PCR 不成功的重要... 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一种新的基因扩增技术,应用日趋广泛,但影响因素较多。我们在用 PCR 检测人巨细胞病毒(HCMV)DNA 时发现,紫外吸收法进行引物定量,不一定能测出样品中寡核苷酸的实际含量,引物寡核苷酸定量不准,是 PCR 不成功的重要原因。材料与方法(一)PCR 模板 HCMV AD 169株,引自解放军第302医院病毒室。病毒经人胚肺纤维母细胞培养增殖,冰融3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人巨细胞病毒 失败原因 聚合反应 基因扩增技术 紫外吸收法 病毒室 影响因素 扩增产物 人胚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四链体的PCR-RCA双重扩增技术检测沙门氏菌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健慧 张先舟 +5 位作者 张蕴哲 李兰茹 王红静 高洁 耿凤珍 檀建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25-333,共9页
将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与滚环扩增技术(rolling circle amplification,RCA)联用,并把G-四链体互补序列嵌入到RCA扩增所需的哑铃环状模板上,通过PCR和RCA的双重扩增及特异性结合G-四链体的硫黄素T荧光信号增... 将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与滚环扩增技术(rolling circle amplification,RCA)联用,并把G-四链体互补序列嵌入到RCA扩增所需的哑铃环状模板上,通过PCR和RCA的双重扩增及特异性结合G-四链体的硫黄素T荧光信号增强的作用,达到基于G-四链体的PCR-RCA技术检测沙门氏菌(Salmonella)的目的。在优化的检测体系下,确定了沙门氏菌基因组DNA浓度对数与486 nm波长处的荧光信号强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2.101x+2.8723(R^(2)=0.9925),线性范围为17 fg/μL~1.7 ng/μL。根据实验的特异性分析,表明此方法适用于沙门氏菌属的检测,对人工污染沙门氏菌牛奶样品进行检测,检出限为4.28 CFU/mL。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等优点,为实现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四 聚合反应 滚环扩增技术 沙门氏菌 荧光信号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滴式数字PCR技术用于生物样品种属鉴定和绝对定量 被引量:23
18
作者 胡伟 陈荣华 +3 位作者 张晨 安志远 王斌 平原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5期342-345,共4页
目的运用微滴式数字PCR技术进行生物样品的种属鉴定和绝对定量。方法选择人mtDNA两个编码基因ND4和16S rRNA,设计特异性引物与探针,用人来源及常见动物样本验证种属特异性,再用重组质粒和2组共16份人来源生物检材,倍比稀释。使用微滴式... 目的运用微滴式数字PCR技术进行生物样品的种属鉴定和绝对定量。方法选择人mtDNA两个编码基因ND4和16S rRNA,设计特异性引物与探针,用人来源及常见动物样本验证种属特异性,再用重组质粒和2组共16份人来源生物检材,倍比稀释。使用微滴式数字PCR技术进行种属检验和绝对定量,验证其灵敏度和稳定性。结果人重组质粒FAM(ND4)可进行人来源样品的检测,其检测结果与各级稀释梯度基本吻合,微滴式数字PCR技术可以检测出反应体系中低至单拷贝的DNA。结论微滴式数字PCR技术可以进行生物样品的种属鉴定和绝对定量,并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应用于日常法医物证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聚合反应 种属鉴定 绝对定量 微滴数字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重PCR技术的鹿茸及其伪品DNA指纹特征和鉴定 被引量:12
19
作者 高丽君 何程远 +7 位作者 李盈诺 巴宏宇 李梓僮 夏薇 李明成 苑广信 张丽华 艾金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39-844,共6页
目的:分析鹿茸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特异性,建立双重PCR技术鉴别鹿茸真伪的分子指纹特征。方法:利用碱变性法提取梅花鹿茸、马鹿茸、驯鹿茸和新西兰鹿茸的基因组DNA,应用引物设计软件Premier 5.0针对... 目的:分析鹿茸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特异性,建立双重PCR技术鉴别鹿茸真伪的分子指纹特征。方法:利用碱变性法提取梅花鹿茸、马鹿茸、驯鹿茸和新西兰鹿茸的基因组DNA,应用引物设计软件Premier 5.0针对Cytb和COⅠ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分别为Cytb 1、2和COⅠ1、2、3),采用单一及双重引物分别进行PCR扩增,筛选特异性强的引物,确定最佳PCR反应条件。结果:采用碱变性法提取的鹿茸基因组DNA片段长度为23 000bp,DNA纯度即A(260)/A(280)为1.80±0.02;应用单一引物进行PCR扩增无法鉴定鹿茸的真伪,而引物Cytb 1和COⅠ1组合后,解链温度为58℃时,梅花鹿茸(吉林、安徽)、马鹿茸均能扩增出395和525bp大小的2个片段,而驯鹿茸和新西兰鹿茸均未能扩增出相应片段;采用该提取方法及最优化的PCR反应条件,对市售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完全一致。结论:双重PCR技术可从分子水平鉴别鹿茸的真伪,该方法特异性高、实用性强,且简便快捷,在鹿茸真伪鉴别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 细胞色素B 细胞色素C氧化亚基Ⅰ 双重聚合反应 DNA指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滴式数字PCR技术定量检测发酵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 被引量:28
20
作者 周巍 李月华 +5 位作者 孙勇 李永波 张涛 刘琼 张岩 王丽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287-291,共5页
基于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 PCR)技术,建立发酵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检测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为目的片段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体系,通过活菌提取和ddPCR方法... 基于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 PCR)技术,建立发酵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检测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为目的片段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体系,通过活菌提取和ddPCR方法对靶标基因的检测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实验,并对定量结果进行分析。本研究建立了发酵乳中ddPCR技术定量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检测特异性良好,检测灵敏度为3.3×10~1 CFU/g,定量的偏差率为+10.18%,证明了ddPCR用于绝对定量检测的可行性,为其他食品污染菌和致病菌标准化控制体系提供有益的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滴数字聚合反应技术 发酵乳 定量检测 金黄色葡萄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