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等离子体诊断初探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成明 徐重 +4 位作者 田林海 王建明 苏永安 谢锡善 董建新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232-236,共5页
利用朗谬尔静电探针技术对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的等离子体参数进行了初步诊断.结果表明,等离子体电位和电子温度随气压的升高平缓下降,而等离子体密度则随气压的增加而提高,等离子体电位和电子温度均随源极电压和工件阴极电压的增加... 利用朗谬尔静电探针技术对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的等离子体参数进行了初步诊断.结果表明,等离子体电位和电子温度随气压的升高平缓下降,而等离子体密度则随气压的增加而提高,等离子体电位和电子温度均随源极电压和工件阴极电压的增加而降低.在适当的工艺条件下,源极和阴极之间产生了不等电位空心阴极效应,等离子体密度从1010数量级增加到1012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谬尔静电探针 等离子体诊断 离子金属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辉等离子渗金属中的光电高温计测温研究
2
作者 池成忠 贺志勇 徐重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0-42,共3页
分析比较了几种应用在双辉等离子渗金属中的测温手段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准确控制工件温度的重要性。为准确测量出工件温度,借助自制的一套热电偶测温实验装置,对光电高温计测温进行了比对实验,探讨了工件温度、保温时间等工艺参数对光电... 分析比较了几种应用在双辉等离子渗金属中的测温手段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准确控制工件温度的重要性。为准确测量出工件温度,借助自制的一套热电偶测温实验装置,对光电高温计测温进行了比对实验,探讨了工件温度、保温时间等工艺参数对光电高温计测温精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双辉等离子渗金属过程中,光电高温计测温过程分动态和稳态两个阶段;对不同的工件温度,应用不同的ε值来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辉等离子金属 光电高温计 测温 等离子 表面合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氏体不锈钢表面双辉等离子渗锆的动力学 被引量:1
3
作者 蔡航伟 高原 +1 位作者 马志康 王成磊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2-106,共5页
利用双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0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表面制备了一层均匀、致密、呈良好冶金结合的渗锆合金层,并对1 060℃下的渗锆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距锆合金层表面距离的增加,锆元素的含量呈梯度递减,扩散系数逐渐减小... 利用双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0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表面制备了一层均匀、致密、呈良好冶金结合的渗锆合金层,并对1 060℃下的渗锆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距锆合金层表面距离的增加,锆元素的含量呈梯度递减,扩散系数逐渐减小,而扩散激活能逐步增大;在1 060℃采用双辉等离子技术渗锆时,渗锆合金层表层的空位密度为2.945×(10^12~10^13)cm^-2,与相同温度下采用常规渗金属工艺相比,提高了1~2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 锆合金层 离子轰击 动力学 空位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4不锈钢双辉等离子渗铜铪表面合金层组织及抗菌性能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健 唐焱 +1 位作者 王岩 徐晋勇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4-51,共8页
利用双辉渗金属技术在304不锈钢表面进行铜铪共渗,使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研究铜铪共渗合金层的显微组织、相结构、形貌、成分和表面硬度,采用薄膜密贴法对合金层进行抗菌性能的检测。结果表明:铜铪共渗合金层由扩散层... 利用双辉渗金属技术在304不锈钢表面进行铜铪共渗,使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研究铜铪共渗合金层的显微组织、相结构、形貌、成分和表面硬度,采用薄膜密贴法对合金层进行抗菌性能的检测。结果表明:铜铪共渗合金层由扩散层和沉积层构成,合金层表面组织致密、分布连续、无明显裂纹和孔隙。铜、铪含量由表至里逐渐减少,渗铜铪试样中的铬和碳都出现向渗层表面迁移的现象。抗菌检测中,铜铪合金层表面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具有优良的抗菌性能,抗菌率均达到99%以上。当铜在源极棒中比例达到80%和90%时,所得到的渗铜铪试样抗菌率分别为99.83%和99.12%,当铜比例为70%时得到渗后试样的抗菌率仅为93%。渗后试样表面硬度约为605 HV0.1,大于渗铜试样和304不锈钢表面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辉金属技术 铜铪共合金层 微观组织 抗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辉等离子体表面冶金金属化CVD金刚石自支撑膜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高雪艳 钟强 +6 位作者 李晓静 黑鸿君 高洁 申艳艳 贺志勇 刘小萍 于盛旺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385-2389,共5页
采用双辉等离子表面冶金技术,在金刚石自支撑膜表面制备了W金属层。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分别对金属化后的金刚石膜的微观形貌、元素分布及物相组成进行了表征与分析;并通过测试Ag-Cu钎焊的金刚石... 采用双辉等离子表面冶金技术,在金刚石自支撑膜表面制备了W金属层。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分别对金属化后的金刚石膜的微观形貌、元素分布及物相组成进行了表征与分析;并通过测试Ag-Cu钎焊的金刚石膜-硬质合金刀片样品的剪切强度,评价金属层与金刚石膜的结合强度。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W金属层连续、致密,由大量纳米尺度的颗粒状团聚物构成;在金属层与金刚石界面一定深度区域内,存在W和C元素的相互扩散,并且反应生成了WC、W2C等金属碳化物颗粒,表明金属层与金刚石膜之间已形成了牢固的化学键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自支撑膜 双辉等离子表面冶金技术 W金属 元素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6Al-4V表面等离子合金层中渗Mo的扩散系数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哲 秦林 +3 位作者 马连军 范爱兰 张万祯 唐宾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37-1142,共6页
研究采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Ti-6Al-4V合金表面制备Mo基改性层的Mo扩散过程。通过观察渗层截面组织形貌,测定各种合金化元素的分布情况,着重分析不同温度下不同元素的加入对Mo扩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0~950℃下,Ti-6Al-4V... 研究采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Ti-6Al-4V合金表面制备Mo基改性层的Mo扩散过程。通过观察渗层截面组织形貌,测定各种合金化元素的分布情况,着重分析不同温度下不同元素的加入对Mo扩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0~950℃下,Ti-6Al-4V合金离子渗Mo后所得改性层厚度、Mo平均扩散系数及相同浓度下Mo的扩散系数都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由于反溅射和Ti-6Al-4V基体相变等原因,1000℃时各参数反常;加入合金元素W和N使Mo的扩散系数有所降低,Mo的平均扩散系数在单纯渗Mo时为2.37688×10-4,W-Mo共渗时为1.47127×10-4,W-Mo-N共渗时为7.02681×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6AL-4V 双辉离子金属技术 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渗Mo对TC4合金耐磨及拉伸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苏宏林 贲能军 +1 位作者 梁文萍 缪强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1-25,共5页
研究了TC4合金表面经等离子渗Mo处理后的耐磨性能和拉伸性能。通过SEM、EDS、SMM等研究渗Mo改性层的组织成分及断口形貌,并分析其磨损机理和拉伸性能。结果表明:TC4合金表面经等离子渗Mo处理后,其耐磨性能随表面硬度的提高而明显改善,... 研究了TC4合金表面经等离子渗Mo处理后的耐磨性能和拉伸性能。通过SEM、EDS、SMM等研究渗Mo改性层的组织成分及断口形貌,并分析其磨损机理和拉伸性能。结果表明:TC4合金表面经等离子渗Mo处理后,其耐磨性能随表面硬度的提高而明显改善,且抗拉强度与原始基体相比仅略有下降,即达到了使合金的耐磨性能提高而基体力学性能不受损害的预期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合金 双辉等离子表面冶金技术 等离子Mo 耐磨性能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钛合金表面等离子渗钼后的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4
8
作者 程俊静 贲能军 梁文萍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9-63,共5页
采用双辉等离子冶金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进行渗钼处理,并分别在10,20m·min-1的滑动线速度下研究了渗钼前后合金的摩擦磨损性能以及渗钼改性层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硬度,并探析了磨损机理。结果表明:TC4合金经表面等离子渗钼后,得到了... 采用双辉等离子冶金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进行渗钼处理,并分别在10,20m·min-1的滑动线速度下研究了渗钼前后合金的摩擦磨损性能以及渗钼改性层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硬度,并探析了磨损机理。结果表明:TC4合金经表面等离子渗钼后,得到了厚度约为30μm、表面显微硬度为1 107.8HV的渗钼改性层,改性层中的钼元素呈梯度分布;渗钼改性层的高硬度和磨痕表面较为完整的氧化膜使TC4合金耐磨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滑动线速度增加后,犁削效应更加剧烈,磨损更严重,所以渗钼改性层的磨损体积和比磨损率均有所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合金 双辉等离子冶金技术 等离子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合金表面等离子渗Mo层制备及其高温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贲能军 严国军 +1 位作者 顾琪 梁文萍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125-128,共4页
研究了TC4合金等离子表面渗Mo层的制备,并测试了基体和渗层在20、300和500℃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通过XRD、EDS、SEM、SMM等研究了改性层的组织成分及其磨痕形貌,并探析了磨损机理。结果表明:TC4合金表面等离子渗Mo后,显著提高了合金... 研究了TC4合金等离子表面渗Mo层的制备,并测试了基体和渗层在20、300和500℃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通过XRD、EDS、SEM、SMM等研究了改性层的组织成分及其磨痕形貌,并探析了磨损机理。结果表明:TC4合金表面等离子渗Mo后,显著提高了合金表面硬度和高温摩擦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 合金 双辉等离子表面冶金技术 等离子 MO 高温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阴极双辉等离子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家全 铁军 +1 位作者 余萍 袁斌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9-252,共4页
介绍了双辉离子渗金属技术的原理,对该技术所采用的不等电位对阴极双辉光放电的等离子体态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在阴极双辉放电中能够产生增强型放电,对增强型放电的特征以及增强型放电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实验研究 等离子 辉光放电 空心阴极放电 双辉离子金属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等离子渗Mo不同摩擦副条件下耐磨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贲能军 王元生 +1 位作者 朱璟 梁文萍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153-156,共4页
研究了TC4合金等离子表面渗Mo处理前后分别在以GCr15、Si3N4、ZrO2为摩擦副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通过XRD、EDS、SEM、SMM等研究了改性层的组织成分及其磨痕形貌,并探析了磨损机理。结果表明:TC4合金表面等离子渗Mo后,耐磨性能得到明... 研究了TC4合金等离子表面渗Mo处理前后分别在以GCr15、Si3N4、ZrO2为摩擦副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通过XRD、EDS、SEM、SMM等研究了改性层的组织成分及其磨痕形貌,并探析了磨损机理。结果表明:TC4合金表面等离子渗Mo后,耐磨性能得到明显改善,主要归因于渗Mo后表面的高硬度。以GCr15为摩擦副时,TC4等离子渗Mo处理后耐磨性能最理想;以ZrO2为摩擦副时,耐磨性提高效果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合金 双辉等离子冶金技术 等离子Mo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6Al4V合金表面等离子渗Mo及其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贲能军 王宜君 +1 位作者 王其松 梁文萍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研究了Ti6Al4V合金表面等离子渗Mo改性层的制备,并用SEM、XRD、EDS、SMM、纳米压痕仪、划痕试验机以及球-盘磨损试验机等研究了改性层的表面形貌、组织、相组成、显微硬度、强韧性、膜/基结合力及其耐磨性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改性层... 研究了Ti6Al4V合金表面等离子渗Mo改性层的制备,并用SEM、XRD、EDS、SMM、纳米压痕仪、划痕试验机以及球-盘磨损试验机等研究了改性层的表面形貌、组织、相组成、显微硬度、强韧性、膜/基结合力及其耐磨性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改性层表面致密,具有高的表面硬度、弹性模量和结合强度,耐磨性较渗Mo处理前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6AL4V合金 双辉等离子表面冶金技术 等离子Mo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表面等离子渗锆改性层渗碳处理后的碳化物及硬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航伟 高原 +1 位作者 马志康 王成磊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171-173,178,共4页
利用双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0Cr18Ni9Ti不锈钢表面形成了厚约65μm、均匀致密连续的渗锆合金层,然后对渗锆后的试样进行920℃固体渗碳处理;并对不锈钢基材、渗锆试样及渗锆+渗碳后的试样分别进行硬度检测。结果表明:渗碳后,试样的表面... 利用双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0Cr18Ni9Ti不锈钢表面形成了厚约65μm、均匀致密连续的渗锆合金层,然后对渗锆后的试样进行920℃固体渗碳处理;并对不锈钢基材、渗锆试样及渗锆+渗碳后的试样分别进行硬度检测。结果表明:渗碳后,试样的表面硬度较基材及渗Zr试样均有显著提高,且试样由表及里,硬度呈逐渐降低趋势;920℃固体渗碳后,碳化物呈颗粒状弥散分布在渗层上,无共晶碳化物生成;渗碳层的物相为ZrC、Fe3C、FeC8、ZrFe2、ZrO2、Cr2O3、α-Fe、Fe-Cr、Cr1.36Fe0.52;且实际检测到的试样表面中的含碳量要比理论值略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辉等离子金属 锆改性层 硬度 固体 碳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表面冶金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102
14
作者 徐重 《中国工程科学》 2002年第2期36-41,共6页
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已成功地在普通碳钢表面形成高速钢、其中包括时效硬化高速钢、不锈钢以及镍基合金等 ;该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手用锯条和机用锯条 ,使其齿部形成高速钢 ,锯条不仅具有高速钢的切削性能 ,而且柔韧不断 ;钛合金表面... 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已成功地在普通碳钢表面形成高速钢、其中包括时效硬化高速钢、不锈钢以及镍基合金等 ;该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手用锯条和机用锯条 ,使其齿部形成高速钢 ,锯条不仅具有高速钢的切削性能 ,而且柔韧不断 ;钛合金表面经离子渗钼等工艺处理后 ,Ti6Al4V的耐磨性得到大幅度提高 ;经离子渗铌等工艺处理后 ,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抗高温氧化性能明显改善。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的基础上 ,又发展了加弧辉光离子渗金属 ,双辉钎焊技术 ,双阴极辉光放电超硬薄膜合成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表面冶金 双层辉光离子金属技术 技术发展 表面合金化 金属材料 表面处理 锯条 钛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辉光等离子体形成TiN/Ti复合渗镀层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燕萍 徐晋勇 +1 位作者 高原 徐重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2-114,共3页
利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和空心阴极效应,在低碳钢表面形成 TiN/Ti 复合渗镀层。用 LEC 图像分析仪、M-400-Hl、GDA750型辉光放电光谱成分分析仪和 WS-97型发射划痕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表明:TiN/Ti 复合渗镀层厚度约7μm 左右;表面 ... 利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和空心阴极效应,在低碳钢表面形成 TiN/Ti 复合渗镀层。用 LEC 图像分析仪、M-400-Hl、GDA750型辉光放电光谱成分分析仪和 WS-97型发射划痕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表明:TiN/Ti 复合渗镀层厚度约7μm 左右;表面 Ti 含量达65%,N 含量达18%,Ti 和 N 原子按一定的重量百分比呈梯度分布;渗镀层表面形貌是均匀致密细小的胞状物组织,表面越粗糙,胞状组织也粗大,反之则细小;表面硬度在1600~3000Hv 之间;渗镀层与基体是冶金结合,不仅具有高硬度而且膜基结合强度也非常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光等离子 双层辉光离子金属技术 冶金结合 表面 低碳钢 镀层 组织 复合 重量百分比 高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6Al4V表面等离子渗Zr合金层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范文娟 陈凯 +2 位作者 安康 邹鹏远 刘小萍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89-93,共5页
利用双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对Ti6A14V合金进行等离子渗Zr处理,在其表面形成渗Zr合金层来改善钛合金的耐磨性能。用SEM、EDS及显微硬度计研究了渗Zr合金层的组织形貌、成分分布及硬度变化;对渗Zr处理及未处理的Ti6A14V基材进行了往复球... 利用双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对Ti6A14V合金进行等离子渗Zr处理,在其表面形成渗Zr合金层来改善钛合金的耐磨性能。用SEM、EDS及显微硬度计研究了渗Zr合金层的组织形貌、成分分布及硬度变化;对渗Zr处理及未处理的Ti6A14V基材进行了往复球一盘摩擦磨损试验,用SEM、EDS及轮廓仪对比分析了Ti6A14V渗Zr前后在不同载荷下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在Ti6A14V表面形成的Zr合金层厚度约40μm,组织均匀致密;渗Zr后的表面硬度比未处理的提高了200 HV。渗Zr后的Ti6A14V在2N和5N载荷下的平均摩擦系数分别为0.25和0.15,比未处理基材的摩擦系数减少了0.2和0.1,比磨损率分别是Ti6A14V基材的48%和56%,说明钛合金渗Zr后其减摩和耐磨性能均得到改善。Zr的固溶强化作用是Ti6A14V渗Zr后耐磨性得以改善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辉等离子金属 TI6A14V 等离子Zr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场致弧光等离子体技术在表面工程中的应用
17
作者 王福贞 《表面工程》 CSCD 1997年第1期20-22,共3页
关键词 离子金属 离子 表面工程 等离子体喷涂 多弧离子 材料表面 弧光放电 改质 改性技术 等离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等离子表面舍金化技术
18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07年第1期89-89,共1页
本发明钛合金等离子表面合金化技术属于金属材料表面改性领域。具体来讲在于将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拓展到钛合金表面舍金化领域,使钛合金表面形成包含钼、镍、铬、铌、钨、钯、钽、锆等单元素或多元素共渗合金层。合金层较基体材料... 本发明钛合金等离子表面合金化技术属于金属材料表面改性领域。具体来讲在于将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拓展到钛合金表面舍金化领域,使钛合金表面形成包含钼、镍、铬、铌、钨、钯、钽、锆等单元素或多元素共渗合金层。合金层较基体材料具有良好的抗蚀、抗磨及抗氧化能力。也可形成记忆合金,超导舍金以及储氢材料等。该技术可节约贵重舍金元素,节约能源,无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辉光离子金属技术 等离子表面合金化 材料表面改性 钛合金 抗氧化能力 基体材料 记忆合金 储氢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合金等离子钼基合金化改性层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秦林 李哲 +1 位作者 赵琪 唐宾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5-98,共4页
利用双层辉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Ti6Al4V(TC4)上制备钼基改性层以提高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对改性层的组织结构元素分布和显微硬度进行了测试,并采用球-盘滑动磨损试验机对渗层进行摩擦磨损性能测试。结果表明:Ti6Al4V合金表面经过渗Mo... 利用双层辉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Ti6Al4V(TC4)上制备钼基改性层以提高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对改性层的组织结构元素分布和显微硬度进行了测试,并采用球-盘滑动磨损试验机对渗层进行摩擦磨损性能测试。结果表明:Ti6Al4V合金表面经过渗Mo、W-Mo及W-Mo-N共渗都可以形成致密、均匀的表面合金改性层;通过三种表面改性后,钛合金的表面硬度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W-Mo-N共渗表面硬度提高最大,达1504 HV。在较短滑动距离内,渗钼改性层摩擦系数最小,W-Mo-N共渗次之,W-Mo共渗最大。随着摩擦的深入,渗钼改性层摩擦系数很快升高,超过W-Mo改性层。渗钼改性层磨损表现为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W-Mo和W-Mo-N共渗都降低了材料的粘着现象,W-Mo-N共渗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辉离子金属技术 TI6AL4V 摩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辉光离子渗钼工艺及其组织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扬伟 李德俊 余广华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68-471,共4页
采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对纯铁、1 0、4 0、4 5、60、T8等碳素钢进行了渗钼工艺的研究 .探讨了加热温度、保温时间以及阴极 -栅极间距对渗层厚度的影响 .同时还研究了渗钼层的显微组织、渗钼层浓度分布 .实验表明 ,双层辉光离子渗... 采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对纯铁、1 0、4 0、4 5、60、T8等碳素钢进行了渗钼工艺的研究 .探讨了加热温度、保温时间以及阴极 -栅极间距对渗层厚度的影响 .同时还研究了渗钼层的显微组织、渗钼层浓度分布 .实验表明 ,双层辉光离子渗钼技术是一种新的离子渗金属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等离子 表面合金化 表面热处理 双层辉光离子金属技术 钼工艺 加热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