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筛选有效的siRNA 被引量:1
1
作者 单志新 林秋雄 +4 位作者 谭虹虹 邓春玉 刘晓颖 肖定璋 余细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77-1581,1584,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筛选能有效抑制目的基因表达的小干扰RNA(siRNA)的方法。方法以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为研究对象,构建3个候选的靶向GFP的siRNA表达质粒pSi-GFPsiRNA1、pSi-GFPsiRNA2、pSi-GFPsiRNA3和阴性对照p...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筛选能有效抑制目的基因表达的小干扰RNA(siRNA)的方法。方法以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为研究对象,构建3个候选的靶向GFP的siRNA表达质粒pSi-GFPsiRNA1、pSi-GFPsiRNA2、pSi-GFPsiRNA3和阴性对照pSi-Negative。构建拥有同一Kozak共有翻译启始序列、翻译启始密码子ATG的GFP与萤光素酶基因(LUC)的融合表达载体pGL3-GFPf。将包含3个GFPsiRNA靶序列的GFP片段插入到改建过的pGL3-promoter载体上LUC的3'非翻译区(UTR),构建pGL3-GFPp。将GFPsiRNA表达质粒联同内参照质粒pRL-TK分别与pGL3-GFPf、pGL3-GFPp共转化HEK293细胞。利用双萤光素酶检测试剂盒测定各组细胞中萤光素酶的活力水平,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中GFP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同对照组相比,与pGL3-GFPf共转化GFPsiRNA表达质粒的各组细胞中萤火虫萤光素酶/海肾萤光素酶比值明显降低,其中GFPsiRNA1表达组中降低最显著(P<0.01);定量PCR检测也显示,GFPsiRNA1表达组中GFP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最明显(P<0.01)。双萤光素酶活性检测和定量PCR结果还显示,与pGL3-GFPp共转化GFPsiRNA表达质粒的各组细胞中,GFPsiRNA1抑制GFP的表达最显著(P<0.01)。结论本文建立了通过双萤光素酶活性检测来筛选有效的siRNA的方法,并为进行多个基因的有效siRNA的筛选提供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萤光素报告基因系统 RNA干扰 荧光定量PCR 绿色荧光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验证小鼠lncRNA-H19与miR-199a-5p的靶向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侯婧瑛 周长青 +7 位作者 郑韶欣 郭天柱 龙会宝 伍权华 钟婷婷 吴浩 汪蕾 王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256-2260,共5页
目的:构建长链非编码RNA-H19(lncRNA-H19)萤光素酶报告质粒,利用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验证小鼠lncRNA-H19与微小RNA-199a-5p(miR-199a-5p)的靶向关系。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网站RegRNA2.0预测获取小鼠lncRNA-H19与miR-199a-5p潜在的互... 目的:构建长链非编码RNA-H19(lncRNA-H19)萤光素酶报告质粒,利用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验证小鼠lncRNA-H19与微小RNA-199a-5p(miR-199a-5p)的靶向关系。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网站RegRNA2.0预测获取小鼠lncRNA-H19与miR-199a-5p潜在的互补结合位点。将H19及其突变体克隆到萤光素酶载体psi CHECK-2中,构建H19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并采用酶切和测序方法鉴定psi CHECK-2-H19载体是否构建成功。将H19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分别与miR-199a-5p模拟物、miR-199a-5p抑制剂、miR-199a-5p模拟物阴性对照或miR-199a-5p抑制剂阴性对照在293T细胞中共转染。收集细胞后通过双萤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不同组别的萤光素酶活性,从而对lncRNA-H19与miR-199a-5p的靶向调节关系进行验证。结果:构建的重组萤光素酶报告质粒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显示,与miR-199a-5p模拟物阴性对照组相比,miR-199a-5p模拟物组H19野生型报告基因的萤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下降约49%左右(P<0.01),而miR-199a-5p抑制剂组H19野生型报告基因的萤光素酶活性较miR-199a-5p模拟物组明显增高(P<0.01)。miR-199a-5p模拟物、miR-199a-5p抑制剂、miR-199a-5p模拟物阴性对照以及miR-199a-5p抑制剂阴性对照对H19突变型的萤光素酶活性均无明显影响。结论:lncRNA-H19能够靶向结合miR-199a-5p,并在转录后水平对其有直接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H19 微小RNA-199a-5p 双萤光素报告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细胞活力响应性启动子(TARP)萤光素酶报告系统在CAR⁃T细胞功能鉴定中的应用
3
作者 梁思辛 郑瑞 +5 位作者 赵晓娟 张仪婷 王鹏举 蒙若彤 阎博 杨安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97-403,共7页
目的将T细胞活力响应性启动子(TARP)纳米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导入含有嵌合抗原受体(CAR)编码基因的慢病毒质粒中,为CAR⁃T细胞活化水平及功能鉴定提供一种便捷的、定量分析的方案。方法采用全基因合成及分子克隆技术构建重组质粒。慢病... 目的将T细胞活力响应性启动子(TARP)纳米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导入含有嵌合抗原受体(CAR)编码基因的慢病毒质粒中,为CAR⁃T细胞活化水平及功能鉴定提供一种便捷的、定量分析的方案。方法采用全基因合成及分子克隆技术构建重组质粒。慢病毒包装并感染人原代T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慢病毒感染T细胞的阳性率。通过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Western blot法、流式细胞术、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鉴定CAR⁃T细胞的功能。结果酶切鉴定和质粒测序结果表明重组质粒的顺利构建,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CAR⁃T细胞的正常制备,萤光素酶活力检测结果表明本系统能够动态响应CAR⁃T细胞的激活,体外功能实验证实本系统能够反映CAR⁃T细胞的耗竭状态,小动物活体成像结果体现了本系统在小鼠体内的示踪功能。结论TARP纳米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为评估CAR⁃T细胞活化水平,耗竭状态以及体内示踪等方面提供了更加便捷、灵敏、定量分析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活力响应性启动子(TARP) 光素报告基因系统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CAR⁃T cel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PK1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的构建及与gga-miR-148a-5p的靶向验证 被引量:2
4
作者 余河玲 朱师良 +1 位作者 何启牮 王彦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7-151,共5页
本试验通过构建PDPK1基因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并验证gga-miR-148a-5p与PDPK1的靶向关系。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gga-miR-148a-5p与PDPK1结合位点;利用PCR扩增PDPK1基因3′UTR序列,将其克隆到PGL3-CMV-LUC-MCS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本试验通过构建PDPK1基因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并验证gga-miR-148a-5p与PDPK1的靶向关系。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gga-miR-148a-5p与PDPK1结合位点;利用PCR扩增PDPK1基因3′UTR序列,将其克隆到PGL3-CMV-LUC-MCS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中;将gga-miR-148a-5p及阴性对照分别与野生型gga-PDPK1-WT-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共转染至293T细胞中,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各组荧光素酶活性。Targetscan、miRbase数据库预测结果显示,gga-miR-148a-5p与PDPK1基因3′UTR存在互补结合位点;酶切及测序结果表明,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构建成功;荧光素酶活性试验结果表明,gga-miR-148a-5p mimics能够与PDPK1基因3′UTR结合并抑制荧光素酶活性。gga-miR-148a-5p能够与PDPK1靶向性结合,PDPK1是gga-miR-148a-5p的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PK1 gga-miR-148a-5p 禽白血病 双荧光素报告基因检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参与枸橼酸铁铵过载诱导的人肝细胞hepcidin基因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士伟 李想 关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95-701,共7页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NF-κB)在枸橼酸铁铵过载诱导人肝细胞铁调素(hepcidin)基因表达中的调控作用。方法:依据前期不同浓度枸橼酸铁铵抑制人肝细胞HH4增殖实验结果,选取0.1、1、5和10 mmol/L枸橼酸铁铵处理人肝细胞HH4 48 h,半定量PCR...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NF-κB)在枸橼酸铁铵过载诱导人肝细胞铁调素(hepcidin)基因表达中的调控作用。方法:依据前期不同浓度枸橼酸铁铵抑制人肝细胞HH4增殖实验结果,选取0.1、1、5和10 mmol/L枸橼酸铁铵处理人肝细胞HH4 48 h,半定量PCR法检测胞内hepcidin的表达水平;利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 IP)、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和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并结合胞内NF-κB活性抑制实验,确定NF-κB对人hepcidin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5 mmol/L和10 mmol/L浓度的枸橼酸铁铵处理细胞后,hepcidin表达水平显著增强;Ch IP和EMSA实验证实NF-κB能够与hepcidin基因启动子结合;重组萤光素酶报告质粒TOPFlash-p Hepcidin相对萤光素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与重组质粒TOPFlash-p Hepcidin相比,突变重组萤光素酶报告质粒TOPFlash-p Hepcidin-mut相对萤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NF-κB抑制剂BAY 11-7082显著降低了hepcidin基因的表达。结论:NF-κB参与了铁过载诱导的人hepcidin基因表达。这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肝细胞铁过载模式下多因子协同调控hepcidin基因表达的具体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ΚB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 电泳迁移率实验 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 铁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miR-151-3p靶基因筛选和鉴定 被引量:1
6
作者 魏欢 李仲文 沈清武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3-31,共9页
采用生物信息软件系统分析miR-151-3p的保守性,并筛选出与小鼠肌肉发育和肿瘤发生相关靶基因:蛋白激酶3(serine/threonine kinase 3,Akt 3),Twist碱性螺旋-环-螺旋转录因子(twist basic helix-loophelix 1,Twist 1)和T型电压依赖性钙通... 采用生物信息软件系统分析miR-151-3p的保守性,并筛选出与小鼠肌肉发育和肿瘤发生相关靶基因:蛋白激酶3(serine/threonine kinase 3,Akt 3),Twist碱性螺旋-环-螺旋转录因子(twist basic helix-loophelix 1,Twist 1)和T型电压依赖性钙通道α1g亚基(calcium channel,voltage-dependent,T type,alpha 1g subunit,Cacna1g)。采用实时定量PCR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技术对以上靶基因进行初步验证,结果表明,超表达miR-151-3p显著抑制Akt 3mRNA表达,而Twist 1和Cacna1g mRNA表达变化不显著;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分析发现,miR-151-3p显著抑制野生型Akt 3报告载体相对荧光素酶活性,突变Akt 3 3′UTR与miR-151-3p结合的位点后,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得到恢复,而Twist 1和Cacna1g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无此现象,结果证实Akt 3是miR-151-3p的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51-3p 基因 双荧光素报告基因检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Bmlark基因启动子活性及转录调控元件分析
7
作者 吴桐 牛康康 +1 位作者 彭玉玲 冯启理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04-712,共9页
LARK蛋白是一个参与多个发育途径的重要调控转录因子。为研究家蚕Bmlark基因启动子活性及其调控蛋白,本研究克隆了家蚕Bmlark基因的启动子序列(-1232~+211),构建了该启动子萤光素酶报告质粒,转染至家蚕Bm12细胞中,进行启动子萤光素酶活... LARK蛋白是一个参与多个发育途径的重要调控转录因子。为研究家蚕Bmlark基因启动子活性及其调控蛋白,本研究克隆了家蚕Bmlark基因的启动子序列(-1232~+211),构建了该启动子萤光素酶报告质粒,转染至家蚕Bm12细胞中,进行启动子萤光素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Bmlark基因的-124~-92 bp和-220~-124 bp区域参与了其转录调控。利用-124~-92 bp区域的DNA片段作为分子探针,发现该区域可能与蛋白TAF7,Ets transcription factor,protein abrupt isoform X1和forkhead box protein N3等结合。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Bmlark转录调控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lark基因 启动子 双萤光素报告系统 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ap Controls Notochord Formation and Neural Tube Patterning by Integrating Mechanotransduction with FoxA2 and Shh Expression
8
作者 程才奇 Yingzi Yang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04-604,共1页
目的正确的脊索和神经管(NT)形成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至关重要。在胚胎发育中,生物力信息不断被胚胎细胞收集,生化和生物物理信号控制着胚胎的生长和模式化。然而,目前对生物信号的功能以及其与生物物理刺激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仍知之... 目的正确的脊索和神经管(NT)形成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至关重要。在胚胎发育中,生物力信息不断被胚胎细胞收集,生化和生物物理信号控制着胚胎的生长和模式化。然而,目前对生物信号的功能以及其与生物物理刺激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仍知之甚少。方法本试验利用原子力显微镜量化神经管发育过程中的组织硬度,通过构建基质胶外植体培养体系、多种转基因小鼠模型、胚胎原位杂交技术、免疫荧光、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等实验,探究Yap在神经形成中的作用。结果在胚胎形态发生过程中,脊索和神经管中存在机械应力和组织硬度梯度。脊索和神经管腹侧中最高的机械应力诱导Yap转录因子在脊索和底板中的激活,从而直接促进腹侧组织中心形成及其中Fox A2和Shh的表达。在底板中,Yap通过与Fox A2相互作用,是促进神经管中Shh表达的必要和充分条件。Hedgehog信号激活可挽救由Yap缺乏引起的神经管模式化缺陷,但不能挽救脊索形成,因此,Yap是独立于Hedgehog信号传导的脊索形成所必需的。结论胚胎形态发生过程中产生的生物物理刺激对包括神经管在内的中线结构的生长及形态范式发生起着指导作用,本研究揭示了Yap作为胚胎生长和编排的信号中心,将机械刺激转化为生化信号激活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物理 神经管 中枢神经系统 光素报告基因 外植体培养 机械刺激 胚胎细胞 生物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91通过调控C/EBPβ转录影响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帅 宁小敏 +4 位作者 李美航 仇杨 李艳杰 董培越 杨公社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5-176,共12页
对实验室前期Solexa结果进行深入挖掘,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从不同发育阶段猪皮下脂肪组织差异表达的miRNAs中筛选出高丰度差异极显著的候选miR-191.采用腺病毒过表达miR-191,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等技术方... 对实验室前期Solexa结果进行深入挖掘,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从不同发育阶段猪皮下脂肪组织差异表达的miRNAs中筛选出高丰度差异极显著的候选miR-191.采用腺病毒过表达miR-191,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等技术方法,初步研究miR-191对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发现,miR-191随着猪前体脂肪细胞的分化表达量逐渐增加.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miR-191的猪前体脂肪细胞中miR-191转录本显著增加,并引起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EBPβ)、PPARγ和aP2的mRNA水平降低,抑制了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同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miR-191的猪前体脂肪细胞在48 h C/EBPβ蛋白水平下降了55%.更重要的是,通过TargetScan等算法正向筛选以及MicroInspector反向筛选联合获得miR-191候选靶基因,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证实,miR-191可直接作用于C/EBPβ3′UTR,从而降低萤火虫荧光素酶活性.综上所述,miR-191可能通过抑制脂肪细胞分化早期标志基因C/EBPβ的表达,从而抑制了猪前体脂肪细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91 C EBPβ 猪前体脂肪细胞 表达谱 基因预测 腺病毒 双荧光素报告基因检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