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源CT颅脑灌注成像联合FGF21诊断脑梗死严重程度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邓靖 张鹤龄 +1 位作者 王源江 谭春苗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44-1448,共5页
本研究旨在揭示双源CT(DECT)颅脑灌注成像联合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诊断脑梗死严重程度的价值。采用DECT颅脑灌注成像对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获取相对脑血流量(rCBF)和相对脑血容量(rCBV)。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 本研究旨在揭示双源CT(DECT)颅脑灌注成像联合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诊断脑梗死严重程度的价值。采用DECT颅脑灌注成像对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获取相对脑血流量(rCBF)和相对脑血容量(rCBV)。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100例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参数对脑梗死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rCBF和rCBV水平随着脑梗死严重程度升高而降低(P<0.05)。随着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增加,血浆FGF21水平逐渐升高(F=65.212,P=0.002)。rCBF和rCBV联合血浆FGF21诊断脑梗死严重程度的AUC、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55、84.91%和95.74%。rCBF和rCBV联合血浆FGF21对脑梗死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高于单独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双源ct颅脑灌注成像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相对脑血流量 相对脑血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急性期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低剂量双源CT颅脑灌注成像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邱晓丽 侯英梅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32期101-103,共3页
目的:分析超急性期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低剂量双源CT颅脑灌注成像(CTP)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6月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行CTP检查的超急性期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管电流与采集频次... 目的:分析超急性期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低剂量双源CT颅脑灌注成像(CTP)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6月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行CTP检查的超急性期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管电流与采集频次的不同分为双低组与对照组。双低组69例,管电流100 mA,采集频次17次;对照组91例,管电流120 mA,采集频次39次。比较两组CTP扫描参数及其图像质量评分、辐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CTP伪彩图灰质和白质灌注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TP伪彩图CBF、CBV、MTT、TTP图像质量评分均>6分,满足诊断要求,且两组各项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组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和有效剂量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剂量双源CTP对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扫描,图像质量良好,符合临床诊断要求,且辐射剂量较小,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 双源ct 灌注成像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CT灌注成像相关指标与IMT对TIA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郭艳利 胡示超 秦文宇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19-21,共3页
目的探究颅脑CT灌注成像相关指标与IMT在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为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6月-2023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102例TIA患者临床资料。依照是否发生急性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的观察组和非脑梗死的对照组。比较... 目的探究颅脑CT灌注成像相关指标与IMT在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为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6月-2023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102例TIA患者临床资料。依照是否发生急性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的观察组和非脑梗死的对照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颅脑CT灌注成像相关指标、IMT;颅脑CT灌注成像相关指标与IMT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急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分析颅脑CT灌注成像相关指标与IMT的相关关系。结果两组年龄、性别、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BV、CBF均低于对照组,MTT、Tmax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IMT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颅脑CT灌注成像相关指标与IMT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良好,AUC为0.886,P=0.000,特异度、灵敏度较高,分别为0.904、0.846。CBV、CBF、MTT、Tmax、IMT的阈值分别为3.326ml/100g、33.682ml/min·100g、9.840s、12.562s、1.082mm。颅脑CT灌注成像相关指标CBV、CBF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IMT呈负相关关系,MTT、Tmax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IMT呈正相关关系,差异显著,(P<0.05)。结论颅脑CT灌注成像相关指标与IMT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急性脑梗死有良好的预测价值。颅脑CT灌注成像相关指标与IMT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ct灌注成像 短暂性脑缺血 IMT 预测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与头部MRI灌注成像对诊断原发性颅脑肿瘤的价值对比
4
作者 王宪莉 肖新广 +2 位作者 谷梅兰 李润华 邢威 《中国医学工程》 2023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分析双源CT(DSCT)与头部核磁共振成像(MRI)灌注成像对诊断原发性颅脑肿瘤(PBT)的价值对比。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来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诊断的63例疑似原发性颅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诊断方法分为DSCT组(实验... 目的分析双源CT(DSCT)与头部核磁共振成像(MRI)灌注成像对诊断原发性颅脑肿瘤(PBT)的价值对比。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来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诊断的63例疑似原发性颅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诊断方法分为DSCT组(实验组),头部MRI灌注成像组(对照组),对比两组诊断方法的灵敏度、准确性、特异度和图像特征。结果实验组诊断符合星形细胞瘤34例(53.97%),脑膜瘤14例(22.22%),室管膜肿瘤4例(6.35%),髓母细胞瘤4例(6.35%),对照组诊断符合星形细胞瘤30例(47.62%),脑膜瘤10例(15.87%),室管膜肿瘤4例(6.35%),髓母细胞瘤2例(3.17%)。实验组<2 cm的病灶的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检测2~4 cm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者检测的图像表现差异较大:①星形细胞瘤:实验组呈现低密度病灶,边界多数清晰,对照组检查边缘不清晰,多囊变、坏死。②脑膜瘤:实验组平扫为高密度分布,少数等密度,出血、坏死、囊变较少,对照组扫描后内部信号不均匀,血管丰富。③室管膜肿瘤:实验组平扫呈现等密度、混杂密度肿块,对照组扫描可见肿块影。④髓母细胞瘤:实验组可见低密度圆形肿瘤,对照组变化不明显。结论DSCT对PB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高于MRI灌注成像,更有利于指导临床医生对颅内多种肿瘤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核磁共振成像灌注成像 诊断原发性颅脑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灌注成像诊断胃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春志 徐荣天 +2 位作者 李响 金银华 刘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29-332,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最大斜率法、Patlak肿瘤灌注成像诊断胃癌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经胃镜活检证实的胃腺癌患者行双源CT灌注扫描,获得灌注参数,比较胃癌和正常胃壁灌注参数的差异,评估胃癌组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再分别根据肿瘤细胞分... 目的:探讨双源CT最大斜率法、Patlak肿瘤灌注成像诊断胃癌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经胃镜活检证实的胃腺癌患者行双源CT灌注扫描,获得灌注参数,比较胃癌和正常胃壁灌注参数的差异,评估胃癌组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再分别根据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胃壁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分成若干组,比较各组患者灌注参数的差异,探索其在评估胃癌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结果:MIP、AP、BV、BF、PC、CT增强值诸参数胃癌组织均高于正常胃壁组织(P<0.05)。不同细胞分化程度、胃壁浸润不同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各组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AP值与胃壁浸润深度呈正相关。结论:双源CT灌注成像能反应胃癌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胃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意义,对胃癌的生物学行为评估作用尚有限,AP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胃癌的胃壁浸润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灌注成像 胃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灌注成像联合血清学指标对肝纤维化诊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谭凡 聂聪科 +3 位作者 王皓 王红 王云玲 贾文霄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12期2158-2161,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灌注成像联合血清学指标对兔肝纤维化进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四氯化碳法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共对46只肝纤维化成模兔及10只对照兔行灌注成像,取得不同肝纤维化级别肝灌注参数,包括:肝动脉灌注量(ALP)、门脉灌注量(PVP... 目的探讨双源CT灌注成像联合血清学指标对兔肝纤维化进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四氯化碳法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共对46只肝纤维化成模兔及10只对照兔行灌注成像,取得不同肝纤维化级别肝灌注参数,包括:肝动脉灌注量(ALP)、门脉灌注量(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血流量(BF)、血容量(BV)。检测肝纤维化兔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IV型胶原(IV-C)和层黏连蛋白(LN)值,随后行病检分期分组,分析组间灌注参数值,同时分析灌注参数及血清学指标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随着肝纤维化分期增加,PVP值呈下降趋势(P<0.05);S0、S1期分别与S2、S3、S4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VP、HPI与肝纤维化分期存在一定相关性(r=-0.84,P<0.05;r=0.62,P<0.05)。血清学指标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其中,HA、IV-C与肝纤维化分期关系较为密切(P<0.05)。结论双源CT灌注成像与血清学检查在判断肝纤维化程度各有优缺点,联合应用二者有助于临床对肝纤维化进行合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肝纤维化 灌注成像 血清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ash双源CT冠脉成像与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赵瑞平 郝志茹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2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Flash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S—CTA)与心肌灌注显像(DS—CTP)一站式检查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对60例临床考虑冠心病的患者行双源CT检查,所有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为参考标准,根据冠脉造影结果... 目的探讨Flash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S—CTA)与心肌灌注显像(DS—CTP)一站式检查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对60例临床考虑冠心病的患者行双源CT检查,所有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为参考标准,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狭窄〈50%和狭窄≥50%,计算对于狭窄≥50%者双源CT冠脉成像及联合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结果60例患者行DSCT冠脉成像与心肌灌注显像,其中59例均显示良好符合诊断要求。以冠状动脉造影为参考标准:①对于血管狭窄≥50%的血管,Flash双源CT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O%、92.7%、88.9%和89.1%;②DS—CTA联合DS—CTP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8%、90.7%%、88.5%和97.5%。结论DS—CTA联合DS—CTP对冠心病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双源CT这种融合解剖学及功能学成像的“一站式”检查方法在冠心病的诊断及预后方面有重要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冠状动脉成像 心肌灌注 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疾病MS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杜敬仙 魏忠荣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12期5-6,11,共3页
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脑灌注成像作为一种功能成像检查手段,由于其普及率高,操作简便,其覆盖范围广,一次检查可以获得多个灌注参数,已经成为一种研究脑组织血流动力学的重要成像方法,为临床颅脑疾病的诊治... 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脑灌注成像作为一种功能成像检查手段,由于其普及率高,操作简便,其覆盖范围广,一次检查可以获得多个灌注参数,已经成为一种研究脑组织血流动力学的重要成像方法,为临床颅脑疾病的诊治提供了极具价值的信息。本文就MSCT灌注成像在颅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灌注成像 颅脑疾病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颅脑CT灌注成像筛选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血管内再通治疗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清清 傅聪 +6 位作者 傅新民 马庆防 张洋 陆俊杰 李峤 平蕾 施洪超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1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目的基于颅脑CT灌注成像(CTP)筛选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再通治疗的临床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发病12 h内、责任血管椎基底动脉完全闭塞且住院的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60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39~94岁,平均年龄6... 目的基于颅脑CT灌注成像(CTP)筛选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再通治疗的临床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发病12 h内、责任血管椎基底动脉完全闭塞且住院的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60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39~94岁,平均年龄63.32岁。行一站式颅脑CT平扫和CTP检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血管内治疗联合标准脑梗死药物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标准脑梗死药物治疗。采用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评估两组血管再通、颅脑CT平扫评估症状性出血,用颅脑CT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造影评估再闭塞情况;采用90 d改良Rankin量表(m RS)对比两组临床预后和90 d死亡率。结果60例基底动脉完全闭塞处于梗死前期缺血的程度为Ⅰ~Ⅱ1期。其中治疗组Ⅰ1期11例,Ⅰ2期7例,Ⅱ1期12例;对照组Ⅰ1期10例,Ⅰ2期6例,Ⅱ1期14例。治疗组术后血流TICI分级2b或3级的比例高于对照组[93.33%(28/30)vs 6.67%(2/30);P<0.01]。治疗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60.00%vs 13.33%;P<0.01)。治疗组90 d死亡率低于对照组(26.67%vs 66.67%;P<0.01)。治疗组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虽然高于对照组(10.00%vs 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治疗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26.67%vs66.67%;P<0.01)。结论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在发病12 h内,经一站式颅脑CT平扫和CTP检查筛选处于梗死前Ⅰ~Ⅱ1期,采用血管内治疗技术和标准脑梗死药物治疗,临床症状改善显著,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基底动脉闭塞 脑血栓取出装置 血栓抽吸系统 颅脑ct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少部分颅脑CT灌注成像扫描期相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灌注参数准确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春宁 冯佩 +3 位作者 马宁 任杰 田瑶 何源青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29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减少部分颅脑CT灌注成像扫描期相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脑灌注参数准确性的影响。方法收集因临床疑似AIS行颅脑CT灌注成像患者54例,将原始全静脉期相扫描灌注数据(对照组)作为参照标准,分别去除原始灌注数据中40~50 s的数... 目的探讨减少部分颅脑CT灌注成像扫描期相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脑灌注参数准确性的影响。方法收集因临床疑似AIS行颅脑CT灌注成像患者54例,将原始全静脉期相扫描灌注数据(对照组)作为参照标准,分别去除原始灌注数据中40~50 s的数据(实验1组)、原始灌注数据28.5 s后每间隔一期的数据(实验2组),通过CT perfusion 4D软件包去卷积算法获得三组脑灌注参数,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比较三组辐射剂量,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灌注参数进行组内相关分析、Bland-Altman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实验1组辐射剂量为对照组的86.9%,实验2组辐射剂量为对照组的82.6%。实验1组MTT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CBF、C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2组CBF大于对照组、MTT小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C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1组、实验2组与对照组各灌注参数组内相关性均较强(ICC均>0.6);除实验2组与对照组CBF的Bland-Altman一致性欠佳,实验组其余各参数与对照组Bland-Altman一致性均较好。结论减少灌注40~50 s扫描期像的方案降低了辐射计量,且与全静脉期相扫描在脑灌注参数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上不存在明显差异,有较高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颅脑ct灌注成像 辐射剂量 扫描期相 灌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心肌灌注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研究
11
作者 邓君良 《华夏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45-47,共3页
目的:探析双源CT双能量心肌灌注成像的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方法:将我院检查的6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选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两组,A组给予双源CT双能量心肌灌注成像检查,B组给予门控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分别比较双源CT双能量心肌灌... 目的:探析双源CT双能量心肌灌注成像的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方法:将我院检查的6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选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两组,A组给予双源CT双能量心肌灌注成像检查,B组给予门控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分别比较双源CT双能量心肌灌注成像与门控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双源CT双能量心肌灌注成像检查辐射剂量为(8.93±1.94)mSv,图像质量评分为(4.62±0.64)分,右冠CNR为(24.44±4.22),左主干CNR为(24.25±4.46),左旋支CNR为(25.15±4.06),门控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辐射剂量为(8.07±2.08)mSv,图像质量评分为(4.58±0.66)分,右冠CNR为(25.78±4.33),左主干CNR为(23.85±4.38),左旋支CNR为(24.19±4.24),二者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应用双源CT双能量心肌灌注成像检查与门控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图像质量差异不大,辐射剂量稍有增加,但心肌灌注成像能判断心肌缺血且效果比较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双源ct 心肌灌注成像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flashCT冠状动脉造影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的对比研究
12
作者 陈海军 姜洪 +4 位作者 许超蕊 郑超 陈军 张竞睿 李延皎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13期64-64,共1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与其相应供血心肌节段有无灌注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41例临床拟诊或确诊冠心病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心肌灌注显像(MPI)。结果CTCA狭窄50%时,诊断心肌灌注异常的...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与其相应供血心肌节段有无灌注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41例临床拟诊或确诊冠心病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心肌灌注显像(MPI)。结果CTCA狭窄50%时,诊断心肌灌注异常的准确性为85%,特异度为87%,敏感度为78%,阴性预测值为91%,阳性预测值为71%;以MPI为标准。。结论冠脉病变的狭窄程度与相应供血心肌节段灌注异常密切相关,双源CT一站式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成像 心肌灌注显像 冠状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对比剂双能量肺灌注成像评估肺动脉内血栓与灌注缺损间的关系 被引量:8
13
作者 沈比先 谭四平 +5 位作者 彭冬红 汪春荣 贾飞鸽 李元歌 罗玉娟 楚二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2期200-204,共5页
目的:应用双源CT低剂量对比剂双能量肺灌注成像评估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血管内血栓与肺灌注缺损间的关系,以提高对肺动脉栓塞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随机选择无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双能量肺灌注成像各15例,对比分析其图像质量... 目的:应用双源CT低剂量对比剂双能量肺灌注成像评估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血管内血栓与肺灌注缺损间的关系,以提高对肺动脉栓塞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随机选择无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双能量肺灌注成像各15例,对比分析其图像质量;收集20例疑肺动脉栓塞患者行低剂量双能量肺灌注成像;同时获得肺动脉CTA及肺灌注图像。分析肺动脉内有无血栓,以及血栓的部位、数量及形态特征。用双能量肺灌注分析软件判断有无灌注缺损及缺损的部位、形态及范围。对比分析并统计肺动脉内血栓与肺灌注缺损间的关系。结果: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双能量肺灌注成像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20例疑似病例中,15例诊断为肺动脉栓塞,其中13例患者肺灌注图像中出现102个肺叶、肺段、或亚段灌注缺损,4例共6个灌注缺损CTA无明确血栓;11例肺动脉CTA显示43个血栓,其中9例血栓与灌注缺损同时存在,2例CTA共5个血栓肺内无灌注缺损。75个灌注缺损与栓塞肺动脉供血范围一致,21个灌注缺损(8段、13亚段)与肺动脉供血范围无关。结论:综合分析双源CT低剂量双能量肺灌注图与CTPA,可以提高肺动脉栓塞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低剂量对比剂 双能量肺灌注成像 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PI灌注参数联合增强CT在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儒鹏 陈美玲 《中国医学工程》 2022年第1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采用双源CT全肝灌注成像(CTPI)灌注参数联合增强CT扫描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2例经TACE治疗后复发的PHC患者资料,...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采用双源CT全肝灌注成像(CTPI)灌注参数联合增强CT扫描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2例经TACE治疗后复发的PHC患者资料,纳入预后不良组;将同期医院复诊的52例经TACE治疗后未复发的PHC患者资料,纳入预后良好组。全部患者均接受CTPI、增强CT扫描检查,患者病历资料、影像学检查资料完整;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影像学参数,重点分析CTPI灌注参数[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增强CT相关参数[峰高(PH)、达峰时间(Tp)、肿块与主动脉强化峰值之比(M/A)、灌注值],分析CTPI灌注参数联合增强CT在PHC患者TACE治疗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HAP、PH值、灌注值高于预后良好组,PVP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两组M/A值、T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增强CT、CTPI灌注参数HAP、PVP、PH值、灌注值评估PHC患者TACE治疗预后的AUC均>0.70,有一定评估价值;且当各参数cut-off值分别取22.175 mL/(100 mL·min)、24.220 mL/(100 mL·min)、49.050 HU、0.205 mL/(min·mL)时,可获得最佳评估价值。结论 CTPI灌注参数联合增强CT扫描在PHC患者TACE术后评估中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双源ct全肝灌注成像 增强ct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PA联合DEPI在周围型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15期2821-2823,共3页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联合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在周围型肺栓塞(PP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在内黄县人民医院就诊的158例疑似PE患者,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均接受CTPA、DEPI检查,比较CTP...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联合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在周围型肺栓塞(PP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在内黄县人民医院就诊的158例疑似PE患者,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均接受CTPA、DEPI检查,比较CTPA联合DEPI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经病理检查显示,158例疑似PE患者中,40例确诊为PPE;CTPA联合DEPI检查准确性、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PA、DE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TPA联合DEPI应用于PPE诊断中,能显著提高灵敏度、准确性,为临床实施针对性治疗措施提供循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 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 周围型肺栓塞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