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杏仁过敏原苦杏仁球蛋白 被引量:9
1
作者 张洁琼 高淑霞 +2 位作者 生威 张燕 王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73-177,共5页
提取中国甜杏仁过敏原蛋白苦杏仁球蛋白,分别制备兔和鼠多克隆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结果表明:对甜杏仁中苦杏仁球蛋白的检测限为(6.36±1.02)μg/L;对中国苦杏仁及美国大杏仁中苦杏仁球蛋白的检测限分别为(12... 提取中国甜杏仁过敏原蛋白苦杏仁球蛋白,分别制备兔和鼠多克隆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结果表明:对甜杏仁中苦杏仁球蛋白的检测限为(6.36±1.02)μg/L;对中国苦杏仁及美国大杏仁中苦杏仁球蛋白的检测限分别为(12.11±1.70)μg/L和(18.95±1.52)μg/L,且与常见的14种植物性蛋白没有交叉反应,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将该方法用于法式小面包、饼干和脱脂牛乳中杏仁过敏原的检测,苦杏仁球蛋白的添加回收率为78.94%~125.15%,且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5.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仁 苦杏仁球蛋白 抗体夹心免疫吸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常见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 被引量:2
2
作者 詹文辉 《福建畜牧兽医》 2013年第4期36-37,共2页
用酶标记物进行免疫学检测的方法称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该技术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可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主要有间接ELISA、阻断ELISA、双抗体夹心ELISA三种方法。目前该技术在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伪狂犬... 用酶标记物进行免疫学检测的方法称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该技术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可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主要有间接ELISA、阻断ELISA、双抗体夹心ELISA三种方法。目前该技术在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猪乙型脑炎、猪链球菌病、猪圆环病毒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细小病毒病等动物疫病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吸附试验 抗体夹心elisa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间接elisa 阻断elisa 原因 猪圆环病毒病 猪细小病毒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相思子毒素 被引量:13
3
作者 穆晞惠 童朝阳 +3 位作者 郝兰群 许秀玲 刘冰 沈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63-764,766,共3页
目的:建立相思子毒素(abrin)的酶联免疫检测方法,为abrin临床诊断、中毒治疗、法医学鉴定等应用领域提供技术基础和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来检测微量abrin。结果:该法检测abrin线性范围为0.25~125μg/L,线性回归方程为Y... 目的:建立相思子毒素(abrin)的酶联免疫检测方法,为abrin临床诊断、中毒治疗、法医学鉴定等应用领域提供技术基础和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来检测微量abrin。结果:该法检测abrin线性范围为0.25~125μg/L,线性回归方程为Y=0.51015X+0.4153(r=0.9880,n=10,P<0.0001),检测下限为0.25μg/L。不同浓度蓖麻毒素(ricin)、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对检测结果基本无干扰。该法能用于abrin毒素污染水样、土样、食品、血液等模拟样品的分析,相对标准差为3.52%~4.86%,具有较好的重现性。结论:成功地建立了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abrin,将多克隆抗体的强富集能力和单克隆抗体(mAb)的特异性结合起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适用于各种微量abrin样品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思子毒素 抗体夹心 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致敏蛋白Ara h 1双抗体夹心ELISA法的建立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耀 陈曦 +4 位作者 武汉良 卫星 张国庆 张淑霞 刘胜男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9-62,113,共5页
为建立用于花生致敏蛋白Ara h 1快速、灵敏、特异检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以Ara h 1鼠源单抗(mAb)为捕获抗体,以Ara h 1兔源多抗(pAb)为检测抗体,通过棋盘法优化抗体工作浓度建立方法,并对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稳定性等检测... 为建立用于花生致敏蛋白Ara h 1快速、灵敏、特异检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以Ara h 1鼠源单抗(mAb)为捕获抗体,以Ara h 1兔源多抗(pAb)为检测抗体,通过棋盘法优化抗体工作浓度建立方法,并对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稳定性等检测特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双抗体夹心ELISA法的mAb和pAb最佳工作浓度分别为1∶10000稀释和1∶8000稀释;ELISA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4~256 ng/mL,检测限为4.16 ng/mL;样品添加回收试验的平均回收率为85.9%~94.5%,且该方法与其他常见致敏蛋白无交叉反应;并能在4℃条件下避光密封保存90 d内保持检测结果稳定。说明所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灵敏特异、准确稳定,能够用于花生致敏蛋白Ara h 1的快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Ara h 1蛋白 抗体夹心 免疫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抗原夹心法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2种方法的比较
5
作者 陈新瑞 蒋姣伏 +1 位作者 曾胥 秦立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13-714,共2页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抗体 抗原夹心 免疫吸附试验 诊断 初筛试验 AIDS HIV 常规方 凝聚 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球菌肠毒素DAS-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刘鹏翀 黄金海 +3 位作者 刘莉 刘莹 刘壮 孙盈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95-198,共4页
为筛选特异性强、亲和力高、可夹心配对单克隆抗体4A2和5C12,通过方阵试验优化工作条件,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s,SEs)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标准曲线为y=4.074x-1.... 为筛选特异性强、亲和力高、可夹心配对单克隆抗体4A2和5C12,通过方阵试验优化工作条件,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s,SEs)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标准曲线为y=4.074x-1.1888,R2=0.9892,检测下限为0.307μg/mL,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脱脂乳粉中SEs掺入试验测定回收率为103%~107%,特异性、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应用所建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对数株葡萄球菌分离株体外培养上清中SEs产生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表明,不同菌株SEs分泌能力不同,且0~20h分泌量不断增加,对鲜牛乳和猪淋巴组织匀浆中的SEs进行检测,检出率分别为51.7%和59.1%,并与进口商品化试剂盒检测结果比对,一致率达92.5%,表明食品中SEs污染的普遍存在。所建方法灵敏高效,可为食源性污染监控提供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肠毒素 抗体夹心-免疫吸附 检测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玉山高山马铃薯茎尖再生苗6种病毒的DAS-ELISA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尹明华 刘燕 +5 位作者 郁雪婷 李远芳 周榕 范亚红 罗玉婕 万小霞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99-1705,共7页
对怀玉山高山马铃薯茎尖再生苗6种病毒(马铃薯卷叶病毒、马铃薯Y病毒、马铃薯X病毒、马铃薯S病毒、马铃薯M病毒和马铃薯A病毒)进行了DAS-ELISA检测与分析,并比较不同茎尖脱毒方法的效率,旨在确定怀玉山高山马铃薯的病毒种类,并筛选出怀... 对怀玉山高山马铃薯茎尖再生苗6种病毒(马铃薯卷叶病毒、马铃薯Y病毒、马铃薯X病毒、马铃薯S病毒、马铃薯M病毒和马铃薯A病毒)进行了DAS-ELISA检测与分析,并比较不同茎尖脱毒方法的效率,旨在确定怀玉山高山马铃薯的病毒种类,并筛选出怀玉山高山马铃薯脱毒苗。结果表明,怀玉山高山马铃薯感染的病毒包括马铃薯卷叶病毒、马铃薯Y病毒、马铃薯X病毒、马铃薯S病毒、马铃薯M病毒和马铃薯A病毒6种。"单纯的茎尖培养"以及"茎尖培养→热处理→茎尖培养"只能脱除部分病毒,而"茎尖培养→热处理→茎尖培养→热处理→茎尖培养"可脱除全部6种病毒。本试验成功获得了脱毒效果较好的编号为5-1-2和6-4-1以及脱毒效果最好的编号为5-3-2和6-2-2的怀玉山高山马铃薯茎尖再生脱毒苗。本试验结果为怀玉山高山马铃薯脱毒苗的工业化生产及其主粮化背景下高山马铃薯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玉山高山马铃薯 茎尖再生苗 病毒 抗体夹心免疫吸附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辣椒、番茄病毒病病原DAS-ELISA定性检测 被引量:3
8
作者 严婉荣 赵志祥 +3 位作者 肖敏 陈圆 符尚娇 陈绵才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8期68-72,共5页
辣椒和番茄是海南省重要的经济作物,但病毒病的发生导致严重减产。2013-2014年,在全省范围内采集了253份辣椒病毒病样品和289番茄病毒病样品,采用DAS-ELISA对7种主要病毒及病毒的相对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辣椒病毒病的总体检出率为... 辣椒和番茄是海南省重要的经济作物,但病毒病的发生导致严重减产。2013-2014年,在全省范围内采集了253份辣椒病毒病样品和289番茄病毒病样品,采用DAS-ELISA对7种主要病毒及病毒的相对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辣椒病毒病的总体检出率为59.68%,CMV的检出率最高,为41.11%,存在7种复合侵染类型,复合侵染率为30.83%,优势毒源为CMV和TMV。番茄病毒病的总体检出率为44.64%,TYLCV的检出率最高,为22.84%,存在10种复合侵染类型,复合侵染率为15.57%,优势毒源为TYLCV和CMV。样品相对含量测定显示,在辣椒中CMV的相对含量最高,BBWV的含量最低;在番茄中TYLCV的相对含量最高,BBWV的含量最低;辣椒样品中除CMV含量高于番茄外,其他病毒的含量均低于番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番茄 病毒病 抗体夹心免疫吸附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ISA技术在犬病毒与抗体检测中的应用
9
作者 修福晓 《山东畜牧兽医》 2010年第5期78-79,共2页
ELISA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是以免疫学反应为基础,将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与酶对底物的高效催化作用相结合起来的一种敏感性、特异性较高的试验技术。比较常用的ELISA方法有双抗体夹心法和间接法。ELISA主要用在人、猪、禽等传染病... ELISA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是以免疫学反应为基础,将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与酶对底物的高效催化作用相结合起来的一种敏感性、特异性较高的试验技术。比较常用的ELISA方法有双抗体夹心法和间接法。ELISA主要用在人、猪、禽等传染病的病原及抗体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sa技术 抗体检测 免疫吸附测定 犬病毒 elisa 应用 抗体夹心 高效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检测方法在脱毒马铃薯种薯病毒检测中的应用及检测效果比较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丽 聂峰杰 +5 位作者 张国辉 巩檑 石磊 陈虞超 甘晓燕 宋玉霞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9-124,共6页
为进一步明确适用于脱毒马铃薯种薯的病毒检测方法,为脱毒马铃薯生产提供更为有效和准确的病毒检测技术指导。应用反转录聚合酶联式反应(RT-PCR)、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以及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GICA)3种方法,对脱毒马... 为进一步明确适用于脱毒马铃薯种薯的病毒检测方法,为脱毒马铃薯生产提供更为有效和准确的病毒检测技术指导。应用反转录聚合酶联式反应(RT-PCR)、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以及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GICA)3种方法,对脱毒马铃薯生产中的马铃薯X病毒(PVX)、S病毒(PVS)进行检测,在不同品种及不同繁育等级的种薯中分别比较3种方法的检测效果。结果表明,RT-PCR对马铃薯原原种中的2种病毒检测效果显著优于其他2种方法;3种方法对一级种的2种病毒检测效果无显著差异。RTPCR非常适用于原原种病毒的检测;ELISA方法对原种及一级种大样本抽检更为适用,而GICA因成本高,更适宜一级种小样本的快速抽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转录聚合式反应 抗体夹心免疫吸附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马铃薯 马铃薯X病毒 马铃薯S病毒 病毒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抗p53抗体在喉癌患者中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旋 周建荣 +2 位作者 冯明亮 张耀东 薛莲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24-526,共3页
目的:检测喉癌患者血清中抗p53抗体的阳性率,探讨抗p53抗体在喉癌中的诊断作用。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4组共计99例血清样本中的抗p53抗体,即术前31例,术后第10天样本25例,术后第17天样本23例。术后10 d及17 d样本均来自于术前组术后患... 目的:检测喉癌患者血清中抗p53抗体的阳性率,探讨抗p53抗体在喉癌中的诊断作用。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4组共计99例血清样本中的抗p53抗体,即术前31例,术后第10天样本25例,术后第17天样本23例。术后10 d及17 d样本均来自于术前组术后患者。正常对照组20例。结果:在31例喉癌患者血清中14例高表达抗p53抗体,阳性率为45.2%;在手术治疗后10 d样本中4例高表达抗p53抗体,阳性率为16%;在手术后17 d及正常对照组中,无阳性表达。结论:抗p53抗体不仅可以成为一种新的喉癌标记分子,也可以作为判断喉癌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p53抗体 喉癌 免疫吸附抗体夹心 肿瘤标记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豆激酶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石有斐 李培锋 +3 位作者 李成应 关红 哈斯苏荣 李金莲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4年第2期25-27,共3页
目的,研究纳豆激酶(NK)静脉给药后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结果,纳豆激酶在家兔体内的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为:分布相半衰期T1/2α(min)为(... 目的,研究纳豆激酶(NK)静脉给药后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结果,纳豆激酶在家兔体内的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为:分布相半衰期T1/2α(min)为(21.36±2.081);消除相半衰期T1/2β(min)为(108.9±8.265);中心室分布容积Vd(L)为(0.255±0.022);周边室分布容积V1(L)为(0.089±0.005);药物总清除率CL(L/min)为(0.0018±0.0004);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510(mg/Lmin)为(4300.5±185.2);AUC0-∞(mg/Lmin)为(4413.2±182.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激 家兔 体内药代动力学 抗体夹心免疫吸附 溶血栓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属坏死环斑病毒(PNRSV)新疆巴旦木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CP)片断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殷智婷 韩剑 +3 位作者 周国辉 张祥林 罗明 潘亚南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40-746,共7页
【目的】为了查明新疆巴旦木果树病原病毒的种类,为病毒的分子检测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从巴旦木果树叶片中检测到李属坏死环斑病毒(PNRSV)。以阳性样品的总RNA为模板进行PNRSV外壳蛋白基因(CP)R... 【目的】为了查明新疆巴旦木果树病原病毒的种类,为病毒的分子检测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从巴旦木果树叶片中检测到李属坏死环斑病毒(PNRSV)。以阳性样品的总RNA为模板进行PNRSV外壳蛋白基因(CP)RT-PCR扩增,对预期430 bp大小的4个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结果表明,PNRSV新疆巴旦木分离物CP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世界各地已报道的分离物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分别为80.0%~97.2%和80.1%~94.1%,其中与阿根廷分离物AY217的同源性最高;而与同属03亚组的苹果花叶病毒(ApMV)同源性较低,仅为52.9%~55.4%和45.6%~48.6%。新疆PNRSV各分离物之间CP基因高度同源。序列比对与系统发生树的分析显示,PNRSV新疆巴旦木分离物的株系属于GroupⅠ组。【结论】确定了PNRSV为侵染新疆巴旦木果树的病原病毒。这是PNRSV在新疆发现的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旦木 李属坏死环斑病毒(PNRSV) 抗体夹心免疫吸附(das—elisa) RT—PCR CP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宁夏甜椒上分离的黄瓜花叶病毒CP基因序列分析及亚组鉴定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志勇 夏惠娟 +1 位作者 李兴红 董金皋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9-92,共4页
从宁夏和北京地区甜椒上分离到3个黄瓜花叶病毒分离物(宁夏分离物为CMV-NX1,NX2;北京分离物为CMV-BJ)并保存在普通烟上。从叶片中提取该病毒RNA,经RT-PCR扩增到780bp的全长CP基因的cDNA,PCR产物纯化并测序。2个宁夏分离物(NX1,NX2)核甘... 从宁夏和北京地区甜椒上分离到3个黄瓜花叶病毒分离物(宁夏分离物为CMV-NX1,NX2;北京分离物为CMV-BJ)并保存在普通烟上。从叶片中提取该病毒RNA,经RT-PCR扩增到780bp的全长CP基因的cDNA,PCR产物纯化并测序。2个宁夏分离物(NX1,NX2)核甘酸序列同源性为100%,它们为同一株系。与已报道的部分CMV株系的CP基因序列相比较,表明3个分离物与CMV亚组I同源关系比亚组II更密切,因而3个分离物都属于黄瓜花叶病毒亚组I,通过DAS-ELISA进一步验证它们都属于亚组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椒 黄瓜花叶病毒 外壳蛋白基因 序列分析 抗体夹心免疫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粉中阪崎肠杆菌污染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被引量:9
15
作者 宋春美 朱政辉 +1 位作者 李建武 刘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233-238,共6页
目的:以乳粉中污染的阪崎肠杆菌(Enterobacter sakazakii)为检测目标,开发一种能快速检测其污染的试剂盒。方法:以两株阪崎肠杆菌单克隆抗体分别为包被抗体和检测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优化各个反应条件,制成在... 目的:以乳粉中污染的阪崎肠杆菌(Enterobacter sakazakii)为检测目标,开发一种能快速检测其污染的试剂盒。方法:以两株阪崎肠杆菌单克隆抗体分别为包被抗体和检测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优化各个反应条件,制成在2 h内能发生显色反应的检测试剂盒。结果:包被抗体的最佳工作质量浓度为10?μg/mL,检测抗体的最佳稀释倍数为1∶5 000。试剂盒的检测限为10^4 CFU/mL,在10^4~10^8 CFU/mL范围内OD450 nm值与阪崎肠杆菌浓度的常用对数值呈线性关系。特异性实验中,试剂盒可检出3株阪崎肠杆菌标准菌株,对其他9株食品中常见致病菌的检测均呈阴性。模拟带菌实验中,初始菌浓度为1 CFU/mL的模拟样品经过8 h前增菌后,通过该试剂盒便可检出。该试剂盒的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6%,至少可在室温保存6个月。结论:该双抗体夹心试剂盒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精密度高、稳定性强等优点,可应用于乳粉中阪崎肠杆菌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夹心 免疫吸附试剂盒 灵敏 快速检测 致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F-1、IGFBP-4和PAPPA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的浓度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6
作者 汤敏 潘泓 +3 位作者 黄耀元 吴俊伟 唐诗聪 刘德森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39-445,共7页
背景与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和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4,IGFBP-4)能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妊娠相关血清蛋白A(pregnancy-associ... 背景与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和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4,IGFBP-4)能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妊娠相关血清蛋白A(pregnancy-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A,PAPPA)在IGFBP-4依赖IGF-1调节肿瘤细胞的生长机制中的作用日益受关注。本研究通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血清中IGF-1、IGFBP-4和PAPPA的浓度,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82例NSCLC患者和40名健康体检者血清中IGF-1、IGFBP-4和PAPPA的浓度,3者血清浓度相关性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NSCLC危险程度与3者血清浓度之间关系运用计算优势比(OR)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NSCLC患者血清中IGF-1、IGFBP-4和PAPPA的浓度显著高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1与PAPPA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835,P=0.000),而IGF1与IGFPB-4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612,P=0.000);血清中IGFBP-4与PAPPA的表达量也呈显著负相关(r=-0.673,P=0.000)。NSCLC危险程度随血清中IGF-1(OR=2.28,95%CI:1.25-4.36,P=0.008)和PAPPA(OR=1.64,95%CI:0.89-3.01,P=0.046)的表达水平升高而增加,而高表达IGFBP-4(OR=0.54,95%CI:0.30-1.01,P=0.047)可降低NSCLC危险程度。结论:检测NSCLC患者血清中的IGF-1、IGFBP-4和PAPPA的浓度对肺癌的辅助诊断和生物学行为预测有重要意义;深入研究IGFs的信号转导通路中各因子与NSCLC发生、发展的关系是有意义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 妊娠相关血清蛋白A 免疫吸附抗体夹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号转导与转录因子3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外周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测定的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农文政 马刚 +2 位作者 杜萍 甘精华 黄丽珍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20-923,共4页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与转录因子3(STAT3)及其上游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两者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关系。方法:采用蛋白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15例正常宫颈组织(健康对照组)、40例宫颈癌组织(宫颈癌组)中S...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与转录因子3(STAT3)及其上游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两者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关系。方法:采用蛋白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15例正常宫颈组织(健康对照组)、40例宫颈癌组织(宫颈癌组)中STAT3的表达及其磷酸化STAT3(p-STAT3)情况。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宫颈癌组患者治疗前后和健康对照组血清EGFR的含量。结果:①宫颈癌组织中STAT3表达水平和磷酸化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正常宫颈(P<0.05);②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前、术后血清中EGFR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5;P=0.586;P=0.277);③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术前、术后血清EGFR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1;P=0.022;P=0.039)。治疗后EGFR含量稍有下降,治疗后14天与治疗前1天、治疗后7天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AT3高表达和激活能促进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晚期宫颈癌血清中EGFR测定可能成为宫颈癌的疗效评价及远期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转导与转录因子3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蛋白印记 宫颈癌 抗体夹心免疫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柳金 吴登蜀 +4 位作者 张伸 阎晨华 周宇 张永顶 齐振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9-251,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ilityinterleukinreceptor,sIL 2R)表达水平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ALL)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8例ALL患者初诊、复发未治疗前及...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ilityinterleukinreceptor,sIL 2R)表达水平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ALL)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8例ALL患者初诊、复发未治疗前及第1次完全缓解后sIL 2R表达水平。结果:ALL初诊组和复发组sIL 2R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在ALL缓解组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初诊或复发组患者sIL 2R水平显著高于缓解组;动态观察30例患者发现,治疗有效达到完全缓解时sIL 2R水平明显下降, 而病情复发时患者sIL 2R水平显著上升,sIL 2R水平上升出现在骨髓细胞形态学确诊之前一个月左右。结论:动态检测完全缓解后患者sIL 2R表达水平,有利于ALL复发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复发 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SIL-2R水平 受体表达 抗体夹心免疫吸附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receptor 骨髓细胞形态学 正常对照组 ALL 患者发现 动态观察 完全缓解 病情复发 动态检测 早期诊断 缓解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肿瘤标志物分析灵敏度的分析与确认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慜 佟素香 李一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2期1337-1339,共3页
目的:研究肿瘤标志物糖抗原50(CA50)、糖抗原724(CA724)、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甲胎蛋白(AFP)试剂盒的分析灵敏度,以确认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各肿瘤标志物试剂... 目的:研究肿瘤标志物糖抗原50(CA50)、糖抗原724(CA724)、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甲胎蛋白(AFP)试剂盒的分析灵敏度,以确认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各肿瘤标志物试剂盒的零空白及标准品系列稀释浓度的吸光度“OD”值,并以计算的均值、标准差及变异系数(CV%),求得检测低限(LLD)、生物检测限(BLD)及功能灵敏度(FS),依此确认各试剂盒的最低检测浓度即生物检测限。结果:试剂盒CA50、CA724、NSE、SCC、AFP可定量报告肿瘤标志物的最低浓度依次为:1.75kU/L、0.5kU/L、1.088μg/L、0.625μg/L、0.625μg/L,与厂商提供的略有不同。结论:本研究中的几种肿瘤标志物试剂盒均具备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实际使用中,应以实验室自行建立的生物检测限为主,参考试剂盒的灵敏度来应用。每使用一种新的试剂盒时,均须对分析灵敏度进行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标志物 分析灵敏度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NSE) 免疫吸附试验抗体夹心 生物检测限 临床应用价值 试剂盒 癌相关抗原 功能灵敏度 CA724 鳞状细胞 甲胎蛋白 稀释浓度 变异系数 检测低限 检测浓度 CA50 使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治疗前后血t-PA、PAI-1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晓燕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5-325,共1页
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导致我国新生儿死亡和儿童神经系统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脑缺血缺氧时大脑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造成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继而刺激脑血管微血栓形成,激活纤溶酶原系统,脑血流出现低灌注或过度灌注。研究表明... 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导致我国新生儿死亡和儿童神经系统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脑缺血缺氧时大脑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造成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继而刺激脑血管微血栓形成,激活纤溶酶原系统,脑血流出现低灌注或过度灌注。研究表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参与了上述病理生理过程。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HIE新生儿治疗前后血清中t-PA、PAI一1水平,探讨其在HIE新生儿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PAI-1 新生儿死亡 治疗前后 组织型纤溶原激活物 免疫吸附抗体夹心 纤溶原激活物抑制剂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