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材料双悬臂梁试验Ⅰ型分层扩展的三维近场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3
1
作者 姜晓伟 汪海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35-40,共6页
近场动力学(peridynamics, PD)模拟复合材料分层损伤,相较于传统的数值方法有一定优势。双悬臂梁试验(double cantilever beam, DCB)是测量复合材料I型层间断裂韧性 G IC 的标准试验。本文研究了复合材料双悬臂梁试验I型分层扩展过程的... 近场动力学(peridynamics, PD)模拟复合材料分层损伤,相较于传统的数值方法有一定优势。双悬臂梁试验(double cantilever beam, DCB)是测量复合材料I型层间断裂韧性 G IC 的标准试验。本文研究了复合材料双悬臂梁试验I型分层扩展过程的三维近场动力学模拟。计算模型选用了球型域的常规态近场动力学复合材料模型,并引入了基于能量的失效判定准则。结果表明,近场动力学模拟的载荷-位移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得很好,并且模拟结果能够捕捉到DCB试验的“指甲盖形”分层前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比较了I型分层扩展过程的近场动力学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验证了本文采用的复合材料近场动力学模型计算I型分层扩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近场动力学 I型分层扩展 双悬臂梁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ZnO树脂薄膜提升CFRP层合板层间断裂性能研究
2
作者 杜徐玮 牛雪娟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81,共8页
碳纤维/聚合物基复合材料(CFRP)层合板法向刚度远低于面内刚度,当受到面外载荷作用时,极易发生损伤失稳。为了对厚度方向进行增韧,研究了改性纳米ZnO增韧薄膜对CFRP层合板力学性能的影响。首先使用偶联剂对纳米ZnO进行改性,得到改性后... 碳纤维/聚合物基复合材料(CFRP)层合板法向刚度远低于面内刚度,当受到面外载荷作用时,极易发生损伤失稳。为了对厚度方向进行增韧,研究了改性纳米ZnO增韧薄膜对CFRP层合板力学性能的影响。首先使用偶联剂对纳米ZnO进行改性,得到改性后的纳米ZnO,将不同质量分数(0~4wt%)的改性纳米ZnO颗粒在固化剂的作用下混合加入环氧树脂中,在复合材料试件的两个界面之间形成了具有不同层间性能的黏结膜,并将其应用于端部缺口弯曲(ENF)试验和双悬臂梁(DCB)试验。建立了一系列有限元模型,并结合试验数据确定的模型参数对改性纳米ZnO和固化剂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增韧梁(含4wt%改性纳米ZnO和2wt%GEL2-BS),ENF试验和DCB试验的临界载荷分别增加了30.25%和68.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结膜 改性纳米ZnO颗粒 界面增韧 端部缺口弯曲试验 双悬臂梁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静动载试验应变测量新技术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建华 胡大琳 白鹏翔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6-19,共4页
在桥梁静动载试验时,如何减小应变测试中的各种干扰因素,提高检测效率和测量数据的可信度,是长期以来工程师们一直在苦苦探索的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可装配式结构应变测量传感器,成功地应用在了多座桥梁的静动载试验中,有效地解决了桥梁... 在桥梁静动载试验时,如何减小应变测试中的各种干扰因素,提高检测效率和测量数据的可信度,是长期以来工程师们一直在苦苦探索的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可装配式结构应变测量传感器,成功地应用在了多座桥梁的静动载试验中,有效地解决了桥梁静动载试验应变测量时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大幅度提高了现场工作效率和应变测量数据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双悬臂梁结构 桥梁试验 应变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合层合板的Ⅰ型层间断裂韧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王瑞 王广峰 +1 位作者 郭兴峰 张梅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23-1128,共6页
通过缝合的方法改善织物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层间断裂韧性.采用双悬臂梁(DCB)试验测试和研究了缝合层合板的层间断裂韧性与断裂行为.为了评价缝合工艺参数(缝合密度)对层间断裂韧性的影响,用改进的插入型夹具在实测不同缝合工艺层合板... 通过缝合的方法改善织物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层间断裂韧性.采用双悬臂梁(DCB)试验测试和研究了缝合层合板的层间断裂韧性与断裂行为.为了评价缝合工艺参数(缝合密度)对层间断裂韧性的影响,用改进的插入型夹具在实测不同缝合工艺层合板的Ⅰ型层间断裂韧性值(GIC)的基础上,分析和阐明了缝合工艺参数(缝合密度)与GIC间的关系;以提高层合板的平均层间断裂韧性值为目标,以拉伸和弯曲强度为约束条件优化了缝合工艺;采用摄影显微镜对分层断裂面进行了观察,分析和考察了缝合对其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进的插入型夹具可方便地完成缝合层合板的Ⅰ型层间断裂韧性测试;缝合后裂纹不连续扩展,缝合密度对裂纹扩展行为有较大影响;随着缝合密度的增大,层间断裂韧性值增大,但拉伸和弯曲强度降低,缝合密度存在最佳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层合板 缝合工艺参数 双悬臂梁(DCB)试验 Ⅰ型层间断裂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温湿度对泡沫复合材料夹层结构界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霍瑞丽 刘伟庆 +2 位作者 王璐 方园 童忆南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9-43,共5页
复合材料夹层结构是由复合材料作为面板、轻质材料作为芯材而形成的强度高、耐腐性好、可设计性强的高效结构形式。环境温湿度变化时,因面板和芯材的吸湿性能和热膨胀系数不同,界面处易积聚应力而导致剥离破坏。本文研究不同时间的干湿... 复合材料夹层结构是由复合材料作为面板、轻质材料作为芯材而形成的强度高、耐腐性好、可设计性强的高效结构形式。环境温湿度变化时,因面板和芯材的吸湿性能和热膨胀系数不同,界面处易积聚应力而导致剥离破坏。本文研究不同时间的干湿循环老化作用下泡沫复合材料夹层结构及其面板、芯材的吸湿性能,达到吸湿平衡时,芯材的吸湿率是面板的10倍左右;由于双侧面板的约束作用,夹层结构与面板的吸湿率相当。通过双悬臂梁界面剥离拉伸试验研究干湿循环老化构件在25和70℃两种温度环境条件下的界面性能,从试验所得的荷载-位移曲线可以看出:结构的界面强度随老化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温度对老化构件的界面力学性能影响显著,温度越高,界面强度越低,裂纹扩展越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夹层结构 吸湿性能 双悬臂梁试验(DCB) 界面剥离 应变能释放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聚力模型的铝/丁羟胶粘接界面力学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韦震 鞠玉涛 +1 位作者 周清春 韩波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1-246,252,共7页
通过建立双线性内聚力模型,研究了Al/HTPB双悬臂梁形式粘接件的I型断裂行为,并通过数值仿真双悬臂梁载荷-位移曲线与试验曲线相匹配的分部反演数值方法,获得了双线性内聚力模型中的2个重要内聚参数。通过与线弹性断裂力学下经典梁理论... 通过建立双线性内聚力模型,研究了Al/HTPB双悬臂梁形式粘接件的I型断裂行为,并通过数值仿真双悬臂梁载荷-位移曲线与试验曲线相匹配的分部反演数值方法,获得了双线性内聚力模型中的2个重要内聚参数。通过与线弹性断裂力学下经典梁理论方法得到的断裂韧性相比,表明反演获得的参数更加真实地反映了材料的粘接性质,并分析了经典梁理论方法得到的断裂韧性参数不准确的原因。通过Al/HTPB粘接件的单轴拉伸试验,对所建立的内聚力模型及获得的相关参数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所建立的内聚力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粘接件的力学行为,可作为HTPB推进剂进一步的细观力学研究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 HTPB粘接 内聚力模型 I型断裂 双悬臂梁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20铝合金应力腐蚀开裂特征 被引量:9
7
作者 王荣 陈冰川 李光福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88-690,693,共4页
采用断裂力学双悬臂梁(DCB)试样,对高强度7020铝合金的应力腐蚀开裂(SCC)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020铝合金在含Cl-的水溶液中对SCC敏感,板料的Z-X和Z-Y方向有SCC裂纹萌生,裂纹开始萌生的时间较长,扩展速度较慢;温度升高后,裂纹扩展... 采用断裂力学双悬臂梁(DCB)试样,对高强度7020铝合金的应力腐蚀开裂(SCC)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020铝合金在含Cl-的水溶液中对SCC敏感,板料的Z-X和Z-Y方向有SCC裂纹萌生,裂纹开始萌生的时间较长,扩展速度较慢;温度升高后,裂纹扩展速度明显加快。SCC裂纹的特征为水平扩展,表面有呈台阶式不连续扩展和群集现象,开裂面为沿晶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20铝合金 双悬臂梁(DCB)试样 沿晶扩展 应力腐蚀开裂(S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复合材料层间内聚力模型参数反演 被引量:2
8
作者 饶玉文 林仁邦 +1 位作者 杨颜志 严刚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7-292,共6页
内聚力模型在复合材料结构分层损伤评估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准确获得内聚力模型的参数对评估结果有重要影响。对内聚力模型的参数反演进行了研究,通过复合材料双悬臂梁试验获取加载点载荷-位移数据信息,结合对应的有限元正演模型输出构建... 内聚力模型在复合材料结构分层损伤评估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准确获得内聚力模型的参数对评估结果有重要影响。对内聚力模型的参数反演进行了研究,通过复合材料双悬臂梁试验获取加载点载荷-位移数据信息,结合对应的有限元正演模型输出构建目标函数,采用人工蜂群算法优化识别出层间内聚力模型参数。数值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人工蜂群算法较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具有良好的收敛性和寻优能力,并且有一定的抗噪能力,能够在不同测量噪声影响下优化反演出内聚力模型参数值,运用反演参数模拟得到的加载点载荷-位移数据与实际试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聚力模型 参数反演 人工蜂群算法 双悬臂梁试验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相关的粘接界面内聚力模型参数反演识别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弘凡 李达 +2 位作者 夏焕雄 刘检华 敖晓辉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4-19,共6页
胶接装配具有结构简单、质量小、尺寸小、工艺性好等优点,但脱胶破坏等界面失效形式的出现对胶接结构的使用提出了挑战。内聚力模型可以有效表征粘接界面的损伤失效过程,其参数的准确获取对粘接结构的可靠性分析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文... 胶接装配具有结构简单、质量小、尺寸小、工艺性好等优点,但脱胶破坏等界面失效形式的出现对胶接结构的使用提出了挑战。内聚力模型可以有效表征粘接界面的损伤失效过程,其参数的准确获取对粘接结构的可靠性分析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有限元模拟计算和智能优化算法相结合的内聚力模型参数反演识别方法。首先,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获取双悬臂梁试件在拉伸断裂过程中的粘接区域位移场;其次,基于双线性内聚力模型,建立双悬臂梁试件拉伸断裂的有限元模型,并仿真获得双悬臂梁试件粘接界面开裂过程的位移场信息;最后,采用人工鱼群优化算法迭代试算双线性内聚力模型参数,直至有限元仿真的位移场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获取的位移场之间的误差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聚力模型 数字图像相关 参数反演 人工鱼群算法 双悬臂梁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Ⅰ型模式下异型截面Z-pin增强效果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金竹雨 张晓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9-175,共7页
针对单根Z-pin拔出试验以及未增强/Z-pin增强的双悬臂梁(DCB)试验建立了三维有限元仿真模型.在拔出试验的模拟过程中,以静-动摩擦系数模拟Z-pin在基体中的脱胶-拔出过程,以计算所得桥联力作为输入参数,通过连接器模拟Z-pin在层合板中的... 针对单根Z-pin拔出试验以及未增强/Z-pin增强的双悬臂梁(DCB)试验建立了三维有限元仿真模型.在拔出试验的模拟过程中,以静-动摩擦系数模拟Z-pin在基体中的脱胶-拔出过程,以计算所得桥联力作为输入参数,通过连接器模拟Z-pin在层合板中的桥联作用,得到了DCB试验的载荷-位移曲线.同时,将所建模型用于计算异型截面Z-pin的桥联力,以及异型截面Z-pin增强DCB试件的载荷,以定量分析Z-pin截面周长对其增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实验值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型截面Z-pin 桥联力 双悬臂梁试验 摩擦系数 连接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