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究双层光谱探测器CT在鉴别可切除胰腺导管腺癌与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方面的价值
1
作者 刘伟 解添淞 +2 位作者 陈雷 张泽华 周正荣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3,共7页
背景与目的: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与肿块型慢性胰腺炎(mass-forming chronic pancreatitis,MFCP)的准确鉴别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双层光谱探测器计算机体层成像(dual-layer spectral detector computedt... 背景与目的: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与肿块型慢性胰腺炎(mass-forming chronic pancreatitis,MFCP)的准确鉴别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双层光谱探测器计算机体层成像(dual-layer spectral detector computedtomography,DLCT)在胰腺方面的应用已有一定的探索。本研究旨在探究DLCT在鉴别可切除PDAC与MFCP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1日—2023年5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33例可切除PDAC和19例MFCP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术前行DLCT增强扫描,扫描期相包括动脉期(arterial phase,AP)、实质期(parenchymal phase,PP)和静脉期(venous phase,VP)。计算DLCT定量指标,包括衰变强化分数(attenuation enhancement fraction,AEF)、病灶胰腺实质比(lesion to parenchyma ratio,LPR)、碘强化分数(iodine enhancement fraction,IEF)。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二元逻辑回归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进行效能评价。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PDAC与MFCP之间,AEF_AP/PP、LPR_(40)_VP、IEF_PP/VP、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及双管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R_(40)_VP与IEF_PP/VP构成的融合模型具有最佳的鉴别效能,优于CA19-9、双管征及AEF_AP/PP(P<0.05),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41,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73%,准确度为79%。结论:DLCT在鉴别可切除PDAC与MFCP方面具有一定潜能,光谱定量参数可以弥补CA19-9、常规CT在鉴别可切除PDAC与MFCP方面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腺癌 肿块型慢性胰腺炎 双层光谱探测器计算机体层成像 常规计算机体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光谱探测器CT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2
作者 任海燕 甄艳华 郑加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55-1558,共4页
双层光谱探测器CT从探测器角度进行技术革新,实现同时、同源、同向和同步能量分离扫描,可降低噪声、优化图像质量,提高病灶检出率,抑制伪影,具有定量定性分析物质、降低辐射剂量和减少对比剂用量等优势,临床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对双层光... 双层光谱探测器CT从探测器角度进行技术革新,实现同时、同源、同向和同步能量分离扫描,可降低噪声、优化图像质量,提高病灶检出率,抑制伪影,具有定量定性分析物质、降低辐射剂量和减少对比剂用量等优势,临床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对双层光谱探测器CT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双层光谱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探测器光谱CT在肿瘤疾病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崔百强 马娅琼 +2 位作者 王文娜 柏启州 苟云久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04-909,共6页
双层探测器光谱CT基于能谱CT探测器,采用立体结构式设计,上下两层分布有不同的晶体闪烁物质,可根据不同组织对光子能量吸收系数的差异来区分组织,在图像窗宽与窗位不变的情况下,无需增加辐射剂量便可获得虚拟单能量图像(VMI),且低能VMI... 双层探测器光谱CT基于能谱CT探测器,采用立体结构式设计,上下两层分布有不同的晶体闪烁物质,可根据不同组织对光子能量吸收系数的差异来区分组织,在图像窗宽与窗位不变的情况下,无需增加辐射剂量便可获得虚拟单能量图像(VMI),且低能VMI可以有效的提高对比剂的对比度,这对区分肿瘤与正常组织有重要价值。因此,本文就光谱CT成像在肿瘤分期、鉴别诊断、热消融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光谱CT临床应用及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光谱探测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探测器光谱CT虚拟单能量图像在胰腺导管腺癌术前评估中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琰昭 常蕊 +4 位作者 王晴柔 朱乃懿 李若坤 柴维敏 严福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23-1328,共6页
目的·探讨研究双层探测器光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虚拟单能量图像(virtual monoenergetic image,VMI)在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术前评估中的最佳成像能级及应用价值。方法... 目的·探讨研究双层探测器光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虚拟单能量图像(virtual monoenergetic image,VMI)在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术前评估中的最佳成像能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19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双层探测器光谱CT上行胰腺动态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DAC的60例患者影像资料。扫描完成后均行胰腺实质期、门静脉期常规120千伏峰值(kilovolt peak,kVp)混合能量图像(polyenergetic image,PI)以及40、50、60和70 keV VMI重建。测量PI以及40、50、60和70 keV VMI中病灶、正常胰腺实质、胰周动静脉及腹壁脂肪的CT值,以腹壁脂肪CT值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为图像噪声值,计算病灶-胰腺实质(caner-pancreas,CA-P)、胰周动脉-病灶(artery-caner,_(A-CA))、胰周静脉-病灶(vein-caner,_(V-CA))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采用配对t检验与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期相及不同重建图像中CT值、CNR和图像噪声的差异,并采用Bonferroni法进行组内两两比较。基于病灶-胰腺实质对比度、病灶边界清晰度、图像总体质量对各组图像进行主观评分,采用Wilcoxon检验与Friedman检验进行不同期相及不同重建图像组间对比。结果·胰腺实质期各组图像中CNR_(CA-P),及病灶-胰腺实质对比度、病灶边界清晰度主观评分优于门静脉期(均P<0.05)。不同能级VMI中,CNR_(CA-P)、CNR_(A-CA)、CNR_(V-CA)随着能级的降低而明显升高,而图像噪声随着能级降低轻度升高(均P=0.000)。VMI_(40 keV)图像中CNR_(CA-P)、CNR_(A-CA)、CNR_(V-CA)值最高,而图像噪声仍低于PI(均P=0.000)。VMI_(40 keV)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不低于PI。结论·双层探测器光谱CT VMI_(40 keV)能够明显提高PDAC病灶-胰腺实质、胰周血管-病灶对比噪声比,且拥有较高图像质量,能够优化PDAC成像与术前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腺癌 双层探测器光谱CT 虚拟单能量图像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探测器光谱CT在肺原发恶性肿瘤、肺慢性炎症及肺结核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5
作者 郑小霞 马娅琼 +4 位作者 熊晟原 陈杏彪 郑文霞 崔雅琼 黄刚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33-1143,共11页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DLCT)参数和常规CT征象在肺原发恶性肿瘤、肺慢性炎症及肺结核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6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行DLCT胸部增强扫描并获得病理结果的345例肺部疾病患者,按照病理结果分为...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DLCT)参数和常规CT征象在肺原发恶性肿瘤、肺慢性炎症及肺结核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6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行DLCT胸部增强扫描并获得病理结果的345例肺部疾病患者,按照病理结果分为肺原发恶性肿瘤组(n=187)、肺慢性炎症组(n=101)与肺结核组(n=57)。回顾性分析三组病变的常规CT征象并测量其DLCT参数,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建立常规CT征象诊断模型、DLCT参数诊断模型及联合诊断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模型的诊断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各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三组病变的常规CT征象包括病灶距胸膜距离(P=0.009)、形态(P<0.001)、密度(P=0.001)、与肺组织分界(P=0.001),以及有无分叶(P<0.001)、液化坏死(P=0.003)、血管集束征(P<0.001)、晕征(P=0.003)、卫星灶(P=0.045)、胸腔积液(P=0.002)、纵隔淋巴结大(P<0.001),DLCT参数包括动脉期(AP)及静脉期(VP)有效原子序数(Z_(eff))、碘密度(IC)、标准化碘密度(NIC)、能谱曲线斜率(λ_(HU))、动脉强化分数(AEF)(P<0.001)均存在明显差异。在肺原发恶性肿瘤和慢性炎症的鉴别诊断中,病灶与肺组织分界(P=0.009)、分叶(P<0.001)、液化坏死(P<0.001)、晕征(P=0.025)、纵隔淋巴结大(P<0.001)、λ_(HU)-AP(P=0.037)和λ_(HU)-VP(P=0.029)为独立影响因素;在原发恶性肿瘤和肺结核的鉴别诊断中,病灶形态(P=0.019)、血管集束征(P=0.009)、卫星灶(P=0.006)、胸腔积液(P=0.001)、AEF(P=0.041)、λ_(HU)-AP(P=0.038)及λ_(HU)-VP(P<0.001)为独立影响因素;在慢性炎症和肺结核的鉴别诊断中,胸腔积液(P=0.002)、纵隔淋巴结大(P<0.001)、NIC-VP(P=0.001)、Z_(eff)-VP(P=0.043)、λ_(HU)-AP(P=0.015)及λ_(HU)-VP(P=0.023)为独立影响因素。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鉴别肺原发恶性肿瘤与肺慢性炎症、肺原发恶性肿瘤与肺结核、肺慢性炎症与肺结核时,常规CT征象诊断模型的AUC分别为0.827、0.770及0.753,DLCT参数诊断模型的AUC分别为0.905、0.909及0.824,常规CT征象和DLCT参数联合诊断模型的AUC分别为0.929、0.942、0.889。结论DLCT参数联合常规CT征象可提高肺原发恶性肿瘤、肺慢性炎症及肺结核的鉴别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鉴别 双层探测器光谱CT 体层摄影技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探测器光谱CT冠状动脉成像虚拟单能级图像与常规图像质量比较 被引量:13
6
作者 陆璐 盛茂 +5 位作者 李若梅 赵子健 袁虎 张继 钱银锋 李小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35-340,共6页
目的 比较双层探测器光谱CT虚拟单能级冠状动脉血管图像与常规扫描图像的质量,优化冠状动脉的CT图像质量。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2—6月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行双层探测器光谱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图像100例。以10 keV为间隔,... 目的 比较双层探测器光谱CT虚拟单能级冠状动脉血管图像与常规扫描图像的质量,优化冠状动脉的CT图像质量。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2—6月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行双层探测器光谱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图像100例。以10 keV为间隔,将光谱数据重建出40~150 keV虚拟单能级图像。分别在主动脉根部(AO)、左前降支(LAD)中段、左回旋支(LCX)中段及右冠状动脉(RCA)中段选取感兴趣区,测量冠状动脉的CT值及噪声,比较虚拟单能级图像和常规图像冠状动脉的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图像噪声,分析LAD、LCX、RCA虚拟单能级图像的SNR、CNR与keV的相关性,以及主观评分一致性。结果 40 keV、50 keV虚拟单能级图像AO、LAD、LCX和RCA的CT值明显高于常规图像(H=723、660、480、641,P<0.01)。图像噪声在40 keV时最大,但与常规图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5,P>0.05),40~70 keV图像噪声逐渐下降,70 keV之后图像噪声保持稳定(H=192,P<0.01)。LAD、LCX、RCA虚拟单能级图像的SNR、CNR与ke V能级呈负相关(r=-0.864、-0.843、-0.856,-0.816、-0.782、-0.826,P均<0.01),40 keV、50 keV虚拟单能级图像LAD、LCX和RCA的SNR及CNR明显高于常规图像(H=564、489、542、480、551、499,P<0.01)。主观评分显示40 keV、50 keV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常规图像(H=1 944,P<0.01)。结论 双层探测器光谱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40 keV、50 keV虚拟单能级图像显示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明显高于常规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双层探测器光谱CT 虚拟单能量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探测器光谱CT对纯磨玻璃结节肺腺癌侵袭程度的鉴别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敏 韩丽珠 +3 位作者 马菊香 李琪 王化 叶兆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727-733,共7页
目的:探究双层探测器光谱CT对表现为肺纯磨玻璃结节(pure ground-glass nodule,pGGN)的微浸润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和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IA)的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 目的:探究双层探测器光谱CT对表现为肺纯磨玻璃结节(pure ground-glass nodule,pGGN)的微浸润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和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IA)的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9年8月至2021年6月术前行双层探测器光谱CT胸部增强扫描,CT上表现为pGGN,且术后病理证实为MIA和IA的101例(103枚pGGN)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将pGGN分为MIA组(n=47)和IA组(n=56)。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两组间定量参数和CT征象的差异,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独立预测因子,并建立预测IA的模型。以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和独立预测因子诊断效能,诊断效能比较采用DeLong检验。结果:与MIA组相比,IA组形状多表现为不规则(P=0.034),且更易出现胸膜牵拉征(P=0.005)、空气支气管征(P=0.001)及血管异常征(P<0.001)。IA组结节大小(P<0.001)、常规120 kVp图像的CT值(CT_(120 kVp),P=0.001)及40~200 keV单能量图像的CT值(CT_(40~200 keV),P≤0.003)均高于MIA组,而有效原子序数(effective atomic number,Eff-Z)低于MIA组(P=0.018)。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结节大小(OR=1.435,95%CI:1.204~1.709,P<0.001)和CT_(200 keV)(OR=1.011,95%CI:1.005~1.016,P<0.001)是预测IA的独立因子。ROC曲线分析显示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最大,达到0.855,灵敏度为0.661,特异度为0.957,且AUC显著高于结节大小(P=0.046)和CT200 keV(P=0.002)。结论:双层探测器光谱CT对鉴别表现为pGGN的MIA和IA具有重要价值,经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的预测模型有较好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磨玻璃结节 双层探测器光谱CT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CT显示左结肠动脉的最佳虚拟单能量 被引量:4
8
作者 陈海静 李青青 +3 位作者 赵卫 胡继红 吴岩 杨亚英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8-392,共5页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显示左结肠动脉(LCA)的最佳虚拟单能量,旨在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前评估LCA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行腹部CT血管成像(CTA)扫描的10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将动脉期原始图像重组成混合能量图像以及基于...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显示左结肠动脉(LCA)的最佳虚拟单能量,旨在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前评估LCA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行腹部CT血管成像(CTA)扫描的10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将动脉期原始图像重组成混合能量图像以及基于能谱的间隔10 keV的40~70 keV的单能量图像。对5组图像LCA的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噪声以及图像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40~70 keV组单能量图像LCA的CT值、噪声、CNR、SNR随着能级的升高呈递减趋势。常规混合能量图像组及40~70 keV单能量图像组两两比较,各组间CT值、SNR、CNR、噪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 keV组图像LCA的CT值、CNR、SNR均高于其他组,噪声低于常规混合能量图像组。两名影像科医师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的一致性良好(0.40≤Kappa值<0.75),各组间图像主观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40 keV组图像主观评分最高,40~70 keV组单能量图像质量均高于常规混合能量图像。结论:40 keV为显示LCA的最佳虚拟单能量,显示血管清晰、边缘锐利,能更清晰显示LCA及其解剖变异,利于外科医生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探测器光谱CT 左结肠动脉 虚拟单能量图像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光谱CT减少骨科金属植入物伪影 被引量:1
9
作者 贾蒙 王梦悦 +2 位作者 李越 纪执琳 邹月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6-391,共6页
目的:评估双层探测器光谱CT虚拟单能量图像(virtual monoenergetic image,VMI)联合去金属伪影算法(orthopedic metal artifact reduction algorithm,O-MAR)对于减少骨科金属植入物伪影的价值。方法:共纳入44例检查部位包含骨科金属植入... 目的:评估双层探测器光谱CT虚拟单能量图像(virtual monoenergetic image,VMI)联合去金属伪影算法(orthopedic metal artifact reduction algorithm,O-MAR)对于减少骨科金属植入物伪影的价值。方法:共纳入44例检查部位包含骨科金属植入物行光谱CT检查的患者。重建传统滤波图像(conventional image,CI)、O-MAR图像、VMI和VMI+O-MAR(100~200 keV,增量为10 keV)。在每组图像高密度、低密度伪影区和脂肪组织内勾画感兴趣区,测量CT值、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计算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和伪影指数(artifact index,AI),进行统计分析。由一名放射科医师根据5分法对金属植入物周围骨质和肌肉软组织情况进行两次主观评价。结果:与CI相比,O-MAR、100~200 keV VMI和VMI+O-MAR在高密度伪影区内,AI降低(P<0.05);而低密度伪影区SNR升高、AI降低(P<0.05)。相同能级下,两种伪影区内VMI+O-MAR的AI均低于VMI(P<0.05)。100~200 keV VMI+O-MAR主观评分均高于VMI图像;在140~160 keV时,两种图像评分均≥3分,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结论:双层探测器光谱CT VMI+O-MAR可有效减轻骨科金属植入物伪影,推荐使用140~160 keV的VMI+O-MAR算法重建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探测器光谱CT 虚拟单能量 金属伪影 去金属伪影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模型迭代重建联合去金属伪影算法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周美玉 胡继红 +3 位作者 赵卫 杨美英 马帅 王滔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23-928,共6页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全模型迭代重建(IMR)联合去金属伪影算法(O-MAR)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例TIPS联合弹簧圈栓塞术后行CT复查的患者,扫描图像采用iDose^(4)(A组)、IMR(B组)、iDose^(4...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全模型迭代重建(IMR)联合去金属伪影算法(O-MAR)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例TIPS联合弹簧圈栓塞术后行CT复查的患者,扫描图像采用iDose^(4)(A组)、IMR(B组)、iDose^(4)+O-MAR(C组)、IMR+O-MAR(D组)重建,选取门静脉期伪影最重层面,在最明显的低密度和高密度伪影区域、竖脊肌、金属植入物附近受伪影影响最大肝实质区域、门静脉主干绘制感兴趣区(ROI),比较四组图像的CT值偏差(ΔHU)、标准差(SD)、高密度伪影指数(AI)、低密度AI以及门静脉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进行图像伪影及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D两组图像高密度AI、低密度AI、均显著低于A组和B组;B、D两组竖脊肌噪声值SD明显低于A组和C组,而门静脉SNR、CNR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主观评价分析显示,D组图像伪影评分显著高于A组和B组,图像质量评分显著优于A组和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IMR+O-MAR的联合重建能够明显减轻TIPS术后弹簧圈伪影、降低噪声、提高组织CT值测量准确性,改善整体图像质量,对TIPS联合弹簧圈栓塞术后患者随访具有重要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探测器光谱CT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去金属伪影算法 全模型迭代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