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侧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姜泳 慈元 +2 位作者 迟晓飞 姚琦 杨茂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34期83-84,共2页
目的分析双侧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Kummell病患者,采用双侧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通过比较手术前后椎体前缘的高度比、局部矢状位Cobb角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36例... 目的分析双侧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Kummell病患者,采用双侧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通过比较手术前后椎体前缘的高度比、局部矢状位Cobb角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36例患者术中无骨水泥不良反应及心、脑血管意外发生,无脊髓、神经损伤。术后24 h、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1.59±0.80)、(1.35±0.61)、(1.24±0.66)分,均小于术前的(5.59±0.8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前缘高度比分别为(88.1±7.3)、(87.8±6.8)、(86.8±6.5)%,均高于术前的(29.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的伤椎矢状位Cobb角均小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能够消除椎体骨折处的微动,提供足够的生物力学支撑,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是治疗Kummell病较好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填充 Kummell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凸畸形的效果观察
2
作者 孟令鑫 石岩 +2 位作者 李斌 张浩然 宋华伟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11期39-42,共4页
目的 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后凸畸形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4年3月接受治疗的114例OVCF后凸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给予骨科... 目的 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后凸畸形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4年3月接受治疗的114例OVCF后凸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给予骨科机器人辅助PVP治疗)和对照组(给予传统X线透视辅助PVP治疗)各57例。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前、术后1 d及术后3个月伤椎前缘高度及伤椎Cobb角、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及术者辐射量均短于或小于对照组(P<0.01)。术后1 d,2组伤椎前缘高度增加,伤椎Cobb角减小,且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大于对照组、伤椎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2组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后1d时减小,伤椎Cobb角较术后1d时增大(P<0.05),但2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组术后1 d及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较术前均降低,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低于术后1 d(P<0.05),但2组各时间点疼痛VAS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28%(7/57)低于对照组的28.07%(1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科机器人辅助PVP在治疗OVCF后凸畸形中展现出良好的临床优势,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及术者辐射量,更好地恢复伤椎前缘高度和Cobb角,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脊柱后凸 机器人 经皮穿刺成形术 手术时间 前缘高度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对比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卢志斌 徐晓辉 万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112-1114,共3页
目的:对比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本院行PVP治疗的70例老年OVCF患者,根据穿刺方法分为单侧组(n=36,单侧穿刺行PVP手术)和双侧组(n=34,双侧穿刺行... 目的:对比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本院行PVP治疗的70例老年OVCF患者,根据穿刺方法分为单侧组(n=36,单侧穿刺行PVP手术)和双侧组(n=34,双侧穿刺行PVP手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情况,在术前、术后3m、6m采用ODI和VAS量表评估两组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并统计并发症情况。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更短、透视次数和骨水泥用量更少(P<0.05)。双侧组术后6mODI、VAS评分低于单侧组(P<0.05)。结论:双侧穿刺行PVP治疗OVCF在缓解疼痛及改善腰椎功能方面更优,但单侧穿刺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透视次数和骨水泥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成形术 经皮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胸腰压缩性骨折 疼痛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分布与穿刺角度的关系 被引量:32
4
作者 王想福 范有福 +2 位作者 石瑞芳 邓强 李中锋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8期704-707,共4页
目的 :探讨胸腰椎压缩骨折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内骨水泥理想分布与穿刺角度的关系。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37例(37椎)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例,年龄65~78岁,平均(71.83&... 目的 :探讨胸腰椎压缩骨折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内骨水泥理想分布与穿刺角度的关系。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37例(37椎)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例,年龄65~78岁,平均(71.83±6.15)岁;女31例,年龄57~89岁,平均(71.06±7.89)岁。37例患者均行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前对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并测量病椎穿刺角度、穿刺点,术中参考术前测量数据进行穿刺,术后对X线片骨水泥分布面积进行计算,分析经皮单侧穿刺在合适的穿刺角度下骨水泥的双侧分布效果,并按照VAS评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胸椎T8-T12穿刺角度28°~33°,平均30.4°;腰椎L1-L5穿刺角度28°~35°,平均31.3°。术后复查X线片正位片双侧骨水泥面积比值为0.97±0.15,双侧弥散面积基本均等,总体趋势为穿刺测面积略大于对侧面积。患者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有显著降低,术后疼痛明显缓解。结论:行单侧穿刺时,掌握适当外展角,使椎体内骨水泥分布达到双侧穿刺效果。通过术前对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确定穿刺角度及进针点,术中参考术前测量数据进行穿刺,单侧穿刺椎体内骨水泥的分布即可达到双侧穿刺分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压缩骨折 经皮体后成形术 骨水泥分布 穿刺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效果比较 被引量:15
5
作者 高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期42-45,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5月于浙江省金华市中医院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单侧组(34...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5月于浙江省金华市中医院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单侧组(34例,41个椎体)和双侧组(34例,42个椎体),分别采用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进行PKP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和骨水泥灌注量及术后椎体压缩率、Cobb's角恢复情况、疼痛缓解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单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骨水泥灌注量[(46.64±9.71)min、(5.14±1.42)m L、(3.24±0.72)m L]均明显少于双侧组[(64.27±12.71)min、(7.29±1.78)m L、(4.38±0.94)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2.37、2.29,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椎体压缩率、Cobb's角和VAS评分[(22.84±4.43)%、(15.31±3.07)°、(2.72±0.49)分、(21.73±4.12)%、(14.87±2.95)°、(2.60±0.45)分]均较术前[(35.82±6.48)%、(24.26±5.17)°、(8.16±1.37)分、(36.07±7.05)%、(23.92±4.97)°、(7.92±4.97)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2.34、4.07、2.41、2.37、4.15,P〈0.05或P〈0.01),且两组患者改善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均未发生神经及脊髓损伤,单侧组和双侧组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5例和3例,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05)。结论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PKP均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两者在缓解腰背部疼痛、恢复椎体高度及Cobb's角上的疗效相当,前者的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和骨水泥灌注量相对较少,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体后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弓根 弓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与双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原旭海 张飞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1期3917-3918,共2页
目的对比单侧与双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温县人民医院就诊的86例OVCF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B两组,各43例。A组行单侧入路PKP治疗,B组行双侧入路... 目的对比单侧与双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温县人民医院就诊的86例OVCF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B两组,各43例。A组行单侧入路PKP治疗,B组行双侧入路PKP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灌注量和术中X线透视次数;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的伤椎椎体压缩率、后凸Cobb角、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骨水泥灌注量少于B组,术中X线透视次数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时的伤椎椎体压缩率、后凸Cobb角、ODI评分和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术前和术后6个月两组伤椎椎体压缩率、后凸Cobb角、ODI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65%)低于B组(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与双侧入路PKP治疗OVCF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单侧入路手术安全性更高,可作为临床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经皮体后成形术 入路 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与双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何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21期3885-3887,共3页
目的分别探讨单侧与双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在夏邑县中医院治疗的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入路方式分为... 目的分别探讨单侧与双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在夏邑县中医院治疗的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入路方式分为单侧组与双侧组,各40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X线透视次数、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与治疗效果(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后凸Cobb角)。结果双侧组X线透视次数与骨水泥用量多于单侧组,手术时间长于单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与术后3 d,两组伤椎前缘相对高度与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单侧与双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均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有效方式,但单侧入路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利于减少X线透视次数与骨水泥用量,促使疾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经皮体后成形术 入路 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田路明 刘建启 +2 位作者 王鹏 荣江 刘玉超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7期58-59,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老年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14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 目的:对比分析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老年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14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进行双侧椎弓根入路;观察组进行单侧椎弓根入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透视曝光次数、骨水泥注射量、住院时间、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单侧椎弓根入路PKP治疗老年新鲜OVCF患者,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手术时间,同时还能有效减少骨水泥的注入量和透视曝光次数,缓解患者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路 弓根入路 经皮体后成形术 新鲜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联合单侧与双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会东 冯树霞 +7 位作者 韩俊成 卢吉高 左永录 孙素改 李萌萌 温成 王希杰 王汉伟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22期32-33,共2页
目的:比较使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联合单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与双侧PV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02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双侧组(51例)和单侧组... 目的:比较使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联合单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与双侧PV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02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双侧组(51例)和单侧组(51例).为单侧组患者使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联合单侧PVP进行治疗,为双侧组患者使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联合双侧PVP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骨折椎体的相关指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分表(JOA)的评分及腰背部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双侧组患者手术持续的时间及术中接受X线照射的时间均明显长于单侧组患者,其术中注入骨水泥的剂量明显大于单侧组患者,术后3个月其ODI低于单侧组患者,其JOA评分明显高于单侧组患者,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骨折椎体的高度、椎体压缩率、手术区域冠状面侧凸Cobb角的度数及腰背部疼痛的VAS评分相比,P>0.05.结论:使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联合单侧PVP与双侧PV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均可有效地促进患者的伤椎复位,缓解其疼痛的程度.与联合双侧PVP相比,使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联合单侧PV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手术持续的时间及患者术中接受X线照射的时间更短,但其肢体功能及腰部功能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成形术 经皮穿刺成形术 弓根螺钉固定术 胸腰骨质疏松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球囊单、双侧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10
作者 朱春勇 曹兵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13期86-86,88,共2页
目的:探讨单球囊单、双侧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50例。单侧组进行单球囊单侧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双侧组进行单球囊双侧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结... 目的:探讨单球囊单、双侧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50例。单侧组进行单球囊单侧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双侧组进行单球囊双侧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X线曝光情况比双侧组少(P<0.05)。结论:单球囊单侧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更适合高龄无法耐受长时间手术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骨水泥注入量和X线曝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球囊 单、扩张经皮体后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鹏程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9期192-193,共2页
目的 :研究采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 目的 :研究采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并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在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椎体前缘的高度、椎体中央的高度、胸椎脊柱的后凸角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使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经皮穿刺球囊扩张体后成形术 胸腰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或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合并脊柱侧凸的脊柱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李穗鸥 杨波 +3 位作者 尹飚 杨富国 王簕 李建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4-248,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或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合并脊柱侧凸的脊柱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采用PVP或PKP治疗合并脊柱侧凸的脊柱压缩性骨折61例(...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或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合并脊柱侧凸的脊柱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采用PVP或PKP治疗合并脊柱侧凸的脊柱压缩性骨折61例(PVP50例,PKP11例)。测量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6个月和最后一次随访时脊柱侧凸Cobb角,以及伤椎最塌陷处的高度。结果骨水泥渗漏17例。61例随访8~12个月,平均9.4月,术前与术后4个时间点脊柱侧凸Cobb角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45.745,P=0.000)。术前脊柱侧凸Cobb角为16.4°±5.5°,显著大于末次随访13.3°±5.5°(P=0.000)、术后6个月13.4°±5.5°(P=0.000)、术后3个月13.9°±5.6°(P=0.000)和术后3 d 14.2°±5.5°(P=0.000)。术前与术后4个时间点椎体最塌陷处高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07.928,P=0.000)。术前最塌陷处椎体高度(1.9±0.6)cm,显著低于末次随访(2.0±0.6)cm(P=0.000)、术后6个月(2.1±0.6)cm(P=0.000)、术后3个月(2.1±0.6)cm(P=0.000)和术后3 d(2.1±0.6)cm(P=0.000)。结论 PVP或PKP治疗合并脊柱侧凸的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可显著改善脊柱侧凸畸形以及伤椎最塌陷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成形术 经皮后凸成形术 脊柱 骨折 脊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穿刺骨水泥锚定椎体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邓立明 黄凯 +3 位作者 史建刚 孙璟川 邓烨 王建波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44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双侧穿刺骨水泥锚定椎体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Kummell病患者21例,均采用双侧穿刺骨水泥锚定椎体成形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2天及术后2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目的探讨双侧穿刺骨水泥锚定椎体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Kummell病患者21例,均采用双侧穿刺骨水泥锚定椎体成形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2天及术后2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通过X线或CT检查测量伤椎椎体高度和Cobb's角。术后定期CT检查,统计术后2年内骨水泥松动或移位情况。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38~63(50. 42±8. 82)min,术中无脊髓、椎前大血管损伤,无骨水泥反应,无肺栓塞等早期并发症发生。骨水泥注入量为4. 8~6. 9(5. 98±0. 73) mL。术中3例出现骨水泥渗漏,渗入椎间盘2例、椎体前侧1例,未出现临床症状,不需处理。与术前比较,术后2天和术后2年患者VAS、ODI、伤椎Cobb's角均明显降低,伤椎椎体高度明显升高(P均<0. 05),但术后2天与术后2年上述指标比较P均> 0. 05。随访2年内,患者均无骨水泥松动或移位及伤椎再骨折等。结论双侧穿刺骨水泥锚定椎体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明显降低骨水泥渗漏和骨水泥松动或移位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mmell病 经皮成形术 穿刺骨水泥锚定技术 高度 Cobb′s角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护理 被引量:12
14
作者 段斌武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1286-1287,共2页
关键词 经皮穿刺 球囊扩张 体后成形术 压缩性骨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苗峰田 孙巧云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8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8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PKP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及椎前缘高...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8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PKP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及椎前缘高度。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植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椎前缘高度为(93.1±6.9)%,高于对照组的(87.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可减少骨质疏松性胸腰骨折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植骨量,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促进伤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球囊扩张体后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胸腰骨折 弓根螺钉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双侧入路PVP对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功能恢复及再发骨折的临床观察
16
作者 黄福兵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2期450-452,共3页
目的:探究单、双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老年胸腰椎骨折功能恢复及再发骨折的临床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病例资料选自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58例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单侧组和双侧组,将行单侧入路PVP术的3... 目的:探究单、双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老年胸腰椎骨折功能恢复及再发骨折的临床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病例资料选自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58例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单侧组和双侧组,将行单侧入路PVP术的30例患者纳入单侧组,将行双侧入路PVP术的28例患者纳入双侧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椎体功能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单侧组患者相较双侧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X线曝光次数上明显更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3m相较术前在椎体前缘高度上明显升高(P<0.05),且单侧组显著高于双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m相较术前在Cobb角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上明显降低(P<0.05),且单侧组相较双侧组上述指标明显更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单侧组与双侧组随访期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行单侧入路PVP术相较双侧入路PVP术应用于老年胸腰椎患者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椎体功能恢复,且再发骨折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路 入路 经皮成形术 老年胸腰骨折 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卢志斌 徐晓辉 万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2318-2320,2407,共4页
目的:对比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本院行PVP治疗的70例老年OVCF患者,根据穿刺方法分为单侧组(n=36,单侧穿刺行PVP手术)和双侧组(n=34,双侧穿刺行... 目的:对比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本院行PVP治疗的70例老年OVCF患者,根据穿刺方法分为单侧组(n=36,单侧穿刺行PVP手术)和双侧组(n=34,双侧穿刺行PVP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在术前、术后3 m、6 m采用ODI和VAS量表评估两组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统计并发症情况。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更短、透视次数和骨水泥用量更少(P<0.05)。双侧组术后6 m ODI、VAS评分低于单侧组(P<0.05)。结论:双侧穿刺行PVP治疗OVCF在缓解疼痛及改善腰椎功能方面更优,但单侧穿刺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透视次数和骨水泥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成形术 经皮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胸腰压缩性骨折 疼痛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于洪魁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6期79-80,共2页
目的:观察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院2007年1月至12月接诊的6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目的:观察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院2007年1月至12月接诊的6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为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为试验组33例患者采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结果:1)试验组患者手术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其植骨量、术中的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2)在术后,两组患者伤椎前部的高度、伤椎中部的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试验组患者伤椎前部的高度、伤椎中部的高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地促进患者伤椎高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球囊扩张体后成形术 骨质疏松 胸腰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双侧穿刺PKP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潘振 王峰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5年第8期1143-1145,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研究,选取65例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根据入院顺序编号,单数行单侧穿刺(33例),双数行双侧穿刺(32例),分别于术前3d和术后1周采... 目的:比较分析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研究,选取65例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根据入院顺序编号,单数行单侧穿刺(33例),双数行双侧穿刺(32例),分别于术前3d和术后1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法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单、双侧穿刺PKP手术的近期临床疗效。结果:全部病例顺利完成,所有患者均能很好耐受手术。2组患者术前3d的VAS评分及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术前3d、术后1周VAS评分、ODI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近期疗效方面相似,但单侧PKP较双侧PKP具有手术时间短、骨水泥注射量少、骨水泥渗漏率低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刺 穿刺 骨质疏松 经皮体后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与双侧椎弓根穿刺PKP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5
20
作者 任国林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第9期1546-1548,共3页
目的比较单、双侧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的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6年8月OVCFs患者76例,均为单节段椎体压缩骨折。所有患者行PKP术治疗,其中36例(36椎)患者采用经双... 目的比较单、双侧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的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6年8月OVCFs患者76例,均为单节段椎体压缩骨折。所有患者行PKP术治疗,其中36例(36椎)患者采用经双侧椎弓根穿刺(双侧组),40例(40椎)患者采用经单侧椎弓根穿刺(单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术前、出院时、术后6个月疼痛模拟视觉评分(VAS),伤椎后凸角度(Cobb角)改善率,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23个月,平均10.7个月。单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体平均骨水泥注入量少于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较术前均得到明显改善,出院及术后6个月时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及术后6月随访时,双侧组cobb角改善率、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率高于单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未出现脊髓神经损伤或压迫,肺栓塞等并发症。单侧组出现伤椎再骨折2例。临近椎体骨折3例,双侧组出现临近椎体骨折3例。结论PKP术治疗OVCFs,术中经单、双侧椎弓根穿刺均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经单侧椎弓根穿刺比双侧操作简便,骨水泥用量少。但经双侧椎弓根穿刺比单侧能更好的恢复伤椎形态,维持伤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经皮囊扩张后凸成形术 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