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电视胸腔镜同期治疗双侧原发性自发性气胸 被引量:9
1
作者 吴伟彬 廖洪映 +1 位作者 韦正超 谷力加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4期162-164,共3页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同期治疗双侧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可行性、效果和手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我科11例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同期治疗双侧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同期治疗双侧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可行性、效果和手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我科11例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同期治疗双侧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108.7±20.3)min,术后住院天数为(7.4±1.7)d,无术中及术后死亡病例,1例出现复张性肺水肿。术后随访6~36个月,1例术后1月出现左侧气胸复发。【结论】VATS同期治疗BPSP是安全、有效的,避免了第二次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手术 同期手术 双侧原发性自发性气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双侧肾上腺大结节增生与肾上腺皮质醇分泌腺瘤的临床特征比较
2
作者 李冰 杨明秀 +15 位作者 许怀瑾 王竞萱 吴清正 王雅静 李一君 陈康 程愈 倪奇 尹雅琪 臧丽 郭清华 巴建明 谷伟军 窦京涛 吕朝晖 母义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79-785,共7页
目的比较分析原发性双侧肾上腺大结节增生(PBMAH)与肾上腺皮质醇分泌腺瘤(CPA)的临床特征,提高对两种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24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诊断的85例PBMAH患者(PBMAH组)和195例CPA患者(CPA... 目的比较分析原发性双侧肾上腺大结节增生(PBMAH)与肾上腺皮质醇分泌腺瘤(CPA)的临床特征,提高对两种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24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诊断的85例PBMAH患者(PBMAH组)和195例CPA患者(CPA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合并症、生化指标、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ACTH-F)水平、肾上腺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情况。结果(1)一般特征:与CPA组比较,PBMAH组患者诊断时年龄较大,男性占比较高。(2)临床特征:与CPA组比较,PBMAH组病程较长,亚临床库欣综合征(CS)的比例较高,合并高血压、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比例更高,且血钾水平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激素水平:PBMAH组与CPA组均表现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ACTH-F)节律紊乱,皮质醇水平升高、ACTH被抑制。与PBMAH组比较,CPA组患者皮质醇自主分泌能力较强,表现为血清F_(0:00)、F_(16:00)及24h尿游离皮质醇(24h UFC)水平升高,血清ACTH_(8:00)及ACTH_(16:00)水平较低;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LDDST)后,CPA组的ACTH和血皮质醇的抑制率较低,血皮质醇和24h UFC反常升高的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BMAH较CPA病程长,且合并代谢紊乱的比例高,大多表现为亚临床CS;CPA的皮质醇自主分泌能力较强,LDDST后皮质醇不易被抑制,皮质醇及24h UFC反常升高的现象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欣综合征 原发肾上腺大结节增生 肾上腺皮质醇分泌腺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青年单侧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同期行双侧手术 被引量:2
3
作者 刘胜中 曾富春 +2 位作者 薛洋 耕噶 丛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5期402-404,共3页
目的探讨中青年单侧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同期行双侧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03年3月~2008年12月,413例中青年单侧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经腋下小切口(limited axillary thoracotomy,LAT)或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 目的探讨中青年单侧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同期行双侧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03年3月~2008年12月,413例中青年单侧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经腋下小切口(limited axillary thoracotomy,LAT)或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同期行双侧肺大疱切除及胸膜固定术。结果术中见所有患者双侧均存在肺大疱,且大部分对称存在。手术时间(106.3±48.4)min,术中出血量(30.7±19.5)ml。术后保留胸腔引流管时间(3.5±1.2)d,住院时间(4.7±3.3)d。287例(69.5%)随访(21.5±9.3)月,无气胸复发。结论中青年单侧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往往双侧肺叶都有相对称的肺大疱病变存在,主要位于上叶尖段,同期行双侧肺大疱切除术可根治双侧肺大疱病变,并能有效预防气胸复发和对侧发生气胸,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自发性气胸 中青年 腋下小切口 电视胸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同期手术治疗双侧自发性气胸(附8例报告)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晓军 张严 +1 位作者 佟倜 仇金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17-717,共1页
1资料与方法2005年3月2009年5月本科采用电视胸腔镜同期手术治疗8例双侧同时或先后发作的自发性气胸患者,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15~19岁.平均16.9岁.双侧同时发作4例,其余4例一侧发作气胸,另侧以前曾发生过气胸。体质量指数均小... 1资料与方法2005年3月2009年5月本科采用电视胸腔镜同期手术治疗8例双侧同时或先后发作的自发性气胸患者,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15~19岁.平均16.9岁.双侧同时发作4例,其余4例一侧发作气胸,另侧以前曾发生过气胸。体质量指数均小于20,平均为17.06,均无其他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 电视胸腔镜 手术治疗 2009年 体质量指数 发作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疗效 被引量:24
5
作者 郑常龙 符永玫 +1 位作者 周伟雄 张永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909-1911,共3页
目的:评价在急诊科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急诊科留观的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中心静脉导管接水封瓶闭式引流组(水封瓶组,n=39)和中心静脉导管接... 目的:评价在急诊科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急诊科留观的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中心静脉导管接水封瓶闭式引流组(水封瓶组,n=39)和中心静脉导管接负压瓶闭式引流组(负压瓶组,n=41)。比较两组治疗的有效率、肺复张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治疗费用、并发症等指标。电话随访2年内患者复发情况并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负压瓶组治疗有效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0.2%、26.8%、14.6%)与水封瓶组(分别为92.3%、23.1%、15.4%)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负压瓶组肺复张时间、平均留院时间、平均治疗费用[分别为(33.4±8.5)h、(38.7±10.1)h、(1 047.5±98.7)元]均明显低于水封瓶组[分别为(49.5±10.3)h、(56.2±12.6)h、(1 356.3±109.6)元](均P<0.05)。结论:在急诊科使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疗效满意,中心静脉导管接负压瓶治疗更能缩短疗程,降低治疗费用,适合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自发性气胸 中心静脉导管 负压引流瓶 胸腔闭式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日间手术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翔宇 韩敬泉 +5 位作者 刘成 曹守强 赵桂彬 张凯 董庆 崔健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 探讨日间手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可行性。方法2012年4月~2014年5月对22例原发性自发性气胸行胸腔硬膜外麻醉(thoracicepidural anesthesia,TEA)下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thoracoscopicsurgery,VATS),内镜... 目的 探讨日间手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可行性。方法2012年4月~2014年5月对22例原发性自发性气胸行胸腔硬膜外麻醉(thoracicepidural anesthesia,TEA)下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thoracoscopicsurgery,VATS),内镜切割缝合器切除肺大疱,术后当晚患者符合出院标准立即出院。结果22例手术顺利。15例完成日间手术。术后并发症2例:肺膨胀不全伴轻度皮下气肿1例,手术切口血肿1例。22例术后随访2~30个月,平均14个月,气胸无复发,无手术相关的再次入院。结论原发性自发性气胸以日间手术方式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自发性气胸 胸腔硬膜外麻醉 日间手术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54例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晓晖 张明哲 +6 位作者 冯流辉 鲍关友 刘早阳 高珂 李海林 陈坚 马小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345-346,共2页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对原发性自发性气胸 (PSP)的肺大泡分型 ,手术方法 ,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方法 对 2 0 0 0年 3月至 2 0 0 2年 2月 5 4例PSP进行VATS治疗。 结果  5 4例PSP均由肺大泡破裂所致 ,镜下将肺大泡分为 3型 ,窄基底型 ,...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对原发性自发性气胸 (PSP)的肺大泡分型 ,手术方法 ,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方法 对 2 0 0 0年 3月至 2 0 0 2年 2月 5 4例PSP进行VATS治疗。 结果  5 4例PSP均由肺大泡破裂所致 ,镜下将肺大泡分为 3型 ,窄基底型 ,宽基底型 ,弥漫混合型。其中伴有血气胸 6例 ,术中出血 2例 ,改行辅助小切口手术 (VAMT) ,术后出血 1例 ,术后肺膨胀不全 3例 ,术后早期再发气胸 2例。随访 5 4例无复发。 结论 VATS治疗PSP创伤小疗效可靠 ,胸腔镜下肺大泡分型对胸腔镜下处理肺大泡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 手术治疗 原发 自发性气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血气胸 被引量:8
8
作者 赵桂彬 崔键 +3 位作者 张凯 闫宇博 董庆 张翔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7期623-624,629,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原发性自发性血气胸(primary spontaneous hemopneumofhorax,PSHP)的价值。方法2000年6月~2009年3月行VATS治疗33例PSUP。活动性出血23例,出... 目的探讨早期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原发性自发性血气胸(primary spontaneous hemopneumofhorax,PSHP)的价值。方法2000年6月~2009年3月行VATS治疗33例PSUP。活动性出血23例,出血由撕裂粘连带血管及迷走动脉分支引起,用吸引器和卵圆钳清除积血及血块;粘连创面渗血用电凝止血,粘连带血管出血用内镜下生物夹夹闭;肺大疱采用结扎或Endo—GIA切除。结果33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97—120min,平均105min。术中清除积血量717—1275ml,平均964ml。住院3—7d,平均5d。术后并发症1例,因肺不张二次手术。无中转开胸,无围手术期死亡。33例随访27~49个月,平均37个月,无气胸或血气胸复发。结论PSHP常可危及生命,应积极早期行VATS治疗PSH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自发性气胸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治疗全肺不张型原发性自发性气胸 被引量:3
9
作者 赵桂彬 张凯 +4 位作者 董庆 辛衍忠 张翔宇 闫宇博 崔键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6期501-503,共3页
目的评价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全肺不张型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rimary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PSP)的价值。方法 2002年4月~2008年5月,对38例全肺不张型PSP均行VATS。用内镜切割缝合器(Endo... 目的评价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全肺不张型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rimary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PSP)的价值。方法 2002年4月~2008年5月,对38例全肺不张型PSP均行VATS。用内镜切割缝合器(Endo-GIA)切除肺大疱(6例)或丝线结扎(32例)。结果 37例手术顺利,因胸腔粘连呈蔓状中转小切口手术1例。手术时间45~256min,(115±31)min。术中出血量30~300ml,(110±95)ml。术后并发症2例(1例术后锁骨下动脉分支小血管出血,1例脓胸,均再次VATS手术),无围术期死亡。38例术后随访2~85个月,(43.2±16.1)月,气胸无复发。结论全肺不张型PSP应积极行VATS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手术 原发自发性气胸 肺大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双侧肾上腺皮质大结节增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苏政伟 黄庆明 +1 位作者 汤汉 易贤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42-948,共7页
原发性双侧肾上腺大结节增生(primary bilateral macronodular adrenal hyperplasia,PBMAH)是内源性库欣综合征的罕见病因。PBMAH的患者中,表现为典型的双侧肾上腺增生和(或)典型的皮质醇增多症的情况较为罕见,其临床特征为双侧肾上腺... 原发性双侧肾上腺大结节增生(primary bilateral macronodular adrenal hyperplasia,PBMAH)是内源性库欣综合征的罕见病因。PBMAH的患者中,表现为典型的双侧肾上腺增生和(或)典型的皮质醇增多症的情况较为罕见,其临床特征为双侧肾上腺良性大结节样增生伴不同程度的皮质醇增多。多数患者为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且以轻度皮质醇分泌障碍患者较为常见。近年来,对PBMAH的病理生理学和遗传学研究取得了进展,PBMAH的发生机制涉及多种基因异常,多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并存在家族聚集现象。然而,PBMAH的发病机制未明确,对其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的认识尚未统一,临床上依旧存在较多误诊和漏诊的情况。本文对国内外关于PBMAH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其定义、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分子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旨在加深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和关注,提高诊断准确率,并为PBMAH的分子诊断研究和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肾上腺皮质大结节增生 库欣综合征 肾上腺偶发瘤 家族遗传疾病 常染色体显遗传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廓径线比值与男性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勇 徐家行 +2 位作者 余俊杰 赵轲 陈宝钧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胸廓径线比值与男性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SP)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本科收治男性PSP患者44名,对照组为同年龄段体检健康男性30名。采集胸部CT影像数据,用Mimics Medical 20.0软件完成肺与胸廓的三维重建... 目的探讨胸廓径线比值与男性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SP)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本科收治男性PSP患者44名,对照组为同年龄段体检健康男性30名。采集胸部CT影像数据,用Mimics Medical 20.0软件完成肺与胸廓的三维重建,计算肺高度H;在胸骨柄第1肋软骨、胸骨角、隆突、胸骨体末端、剑突末端共5个层面分别测量胸廓最大横径T(内壁左右两侧最大距离),前后径D(所在平面的胸骨与脊柱间垂直距离)。比较两组间扁平指数(flat index,FI=T/D),狭长指数(slim index,SI=H/D),上下径与横径比值(height transverse ratio,HTR=H/T)。对有显著性差异的数值进行PSP发生的相关性分析,对最大相关因素做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间各径线比值有显著差异。按年龄段分层比较发现,PSP发生的最大相关因素为SI5(剑突末端层面),R=0.682,R^2=0.465,P<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计算SI5与PSP发生的关系,发现其预测准确率为82.40%,OR值为276.49,95%可信区间是21.20~3606.67,P<0.01。结论剑突末端平面的SI是PSP发生的最大相关因素。相较胸廓扁平程度,胸廓狭长程度与PSP具有更大相关性。剑突区域胸廓前后径偏小可能是PSP致病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自发性气胸 胸廓径线比值 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90例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维娜 陈海霞 +3 位作者 张银华 王翠翠 张焕 蒲红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5,共7页
目的分析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90例BP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并总结其中73例双侧浸润性乳腺癌(bilateral invasive breast cancer,BIBC)... 目的分析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90例BP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并总结其中73例双侧浸润性乳腺癌(bilateral invasive breast cancer,BI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90例BPBC中73例为BIBC,4例为双侧乳腺原位癌,13例为单侧浸润性癌、单侧原位癌,11例患者死亡,均为BIBC组患者。双侧乳腺癌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倾向一致性。BIBC中第一原发癌的临床分期、肿瘤T分期及肿瘤细胞增殖活性高于第二原发癌(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双侧乳腺癌ER阳性是预后相关保护因素,双侧乳腺癌高临床分期是预后危险因素(P<0.05)。结论BPBC中BIBC数量最多,预后最差。双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激素受体表达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ER一致阳性者预后最佳,ER一致阴性者及双侧乳腺癌高临床分期的患者预后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原发乳腺癌 浸润乳腺癌 预后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微球囊压迫治疗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岩峰 马逸 +4 位作者 黄海韬 邹建军 王斌 李付勇 王全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02-504,共3页
目的评价采用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PMC)技术治疗双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探讨一侧行PMC术后对侧PMC术的手术时机。方法对从2000年12月至2009年8月采用PMC技术治疗的74例双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 目的评价采用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PMC)技术治疗双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探讨一侧行PMC术后对侧PMC术的手术时机。方法对从2000年12月至2009年8月采用PMC技术治疗的74例双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后疼痛完全消失判定手术成功率,根据患者一侧手术后咀嚼肌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选择对侧手术时机。结果对74例患者共行145次手术(包括3例患者术后单侧疼痛症状复发行第2次手术治疗)。术后即刻成功率为96.5%。随访1~7年,平均2.9年,疼痛复发率为2.1%。74例患者中行双侧手术者68例,其中57例在单侧进行PMC治疗后1~3个月内行对侧PMC术。结论 PMC技术是治疗双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其中单侧进行PMC治疗后,可在术后1~3个月进行对侧的PMC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三叉神经痛 球囊压迫 手术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雌激素与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毅 姜军 +1 位作者 封传悦 范林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3期2080-2082,共3页
目的 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中临床特点与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了解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中雌激素受体 (Es trogan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 (Progestinrecetor ,PR)表达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2 9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ER、PR表达情况 ,分析... 目的 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中临床特点与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了解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中雌激素受体 (Es trogan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 (Progestinrecetor ,PR)表达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2 9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ER、PR表达情况 ,分析其病理学特征及临床特点。结果 双侧乳腺癌发生率为 3 2 %,单侧乳腺癌ER、PR阳性表达分别为 5 3 2 %和 41 2 %,双侧乳腺癌中第一原发癌中ER、PR阳性表达分别为 69%和 5 1%,第二原发癌中分别为 65 %和 48%,浸润性小叶癌在单侧乳腺癌中占 11 6%,在双侧乳腺癌第一、二原发癌中分别占 3 4 4%和 41 3 %,单侧乳腺癌与双侧乳腺癌第一原发癌腋淋巴结状况相似。结论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有较高的ER表达 ,浸润性小叶癌与双原发癌发生有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乳腺癌 ER P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于划分同、异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间隔时间的探讨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昊天 段晶晶 +1 位作者 毛洁飞 曹旭晨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3-195,共3页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指双侧乳腺同时或先后发生独立的癌症病灶,是多发癌的一种类型。根据发病间隔时间的长短又分为同时性双侧乳腺癌(synchro.nous bilateral primary breastcancer,sBPBC)...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指双侧乳腺同时或先后发生独立的癌症病灶,是多发癌的一种类型。根据发病间隔时间的长短又分为同时性双侧乳腺癌(synchro.nous bilateral primary breastcancer,sBPBC)和异时性双侧乳腺癌(metachronous 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mBPBC),但是到底以多长的发病间隔时间为标准进行同、异时性双侧乳腺癌的划分,国内外尚未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乳腺癌 同时 异时 时间间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两癌间隔时间对ER PR HER-2表达一致性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庄新荣 刘红 王彤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77-780,共4页
目的:分析两癌发生间隔时间对双侧原发性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一致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66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v breast cancer,BPBC)患者的病理资料,按... 目的:分析两癌发生间隔时间对双侧原发性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一致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66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v breast cancer,BPBC)患者的病理资料,按照两癌发生的间隔时间进行分组,侧重分析不同组内第一原发癌与第二原发癌ER、PR、HER-2表达的一致性及两癌间隔时间对BPBC预后的影响结果:BPBC第一原发癌与第二原发癌的ER、PR、HER-2表达呈正相关,两癌间隔时间≤12个月的BPBC双侧ER、PR、HER-2表达密切相关(P<0.05),而两癌间隔时间>12个月的BPBC双侧ER、PR、HER-2表达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癌间隔时间≤12个月较>12个月发生者远期生存率低,预后差结论:12个月内发生的BPBC两癌在ER、PR、HER-2表达方面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远期生存率较低,同异时性BPBC以12个月划分更能反映两癌之间的联系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P-gp LRP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红 赵晓亮 郎荣刚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85-387,396,共4页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肺耐药蛋白(LRP)在双侧乳腺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预后意义。方法:收集我院1989~2000年收治的原发性双侧乳腺癌45例,同时随机选取单侧乳腺癌病例41例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P-gp与LRP在双侧乳腺...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肺耐药蛋白(LRP)在双侧乳腺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预后意义。方法:收集我院1989~2000年收治的原发性双侧乳腺癌45例,同时随机选取单侧乳腺癌病例41例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P-gp与LRP在双侧乳腺癌第一癌、第二癌及单侧乳腺癌中的表达。结果:1)双侧乳腺癌第一癌、第二癌及单侧乳腺癌中P-gp表达率分别为66.7%、46.7%、26.8%。显示双乳癌第一癌比单侧乳腺癌P-gp表达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双乳癌第一癌、第二癌及单乳癌中LRP表达率分别77.8%、75.6%、52.3%,显示双侧乳腺癌第一癌及第二癌比单侧乳腺癌LRP表达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2)P-gp、LRP表达与双乳癌原发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无关,与临床分期有关。LRP与双侧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3)双侧乳腺癌第二癌P-gp的表达情况与复发转移情况有关,P-gp、LRP的不同表达状态与双乳癌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gp、LRP可能与双侧乳腺癌发病有关,它们有可能成为遴选双侧乳腺癌高危患者的蛋白检测指标和预后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乳腺癌 P-糖蛋白 肺耐药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顾军 于泽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631-633,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发病、治疗和病理类型。结果:原发性双侧乳腺癌11例中因远处转移死亡2例,另9例术后均存活,最长已超过6年。结论: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尽早发现、治疗和... 目的:探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发病、治疗和病理类型。结果:原发性双侧乳腺癌11例中因远处转移死亡2例,另9例术后均存活,最长已超过6年。结论: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尽早发现、治疗和处理得当可改善双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并复发性双侧巨大卵巢囊肿1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燕明 王燕 +2 位作者 侯洁 张伶俐 吴维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6-237,共2页
1病例报告 患者,27岁,因月经不规则6年,B超检查发现双侧卵巢囊肿8天,于2016年4月19日入我院。患者13岁月经初潮,近6年月经不规则,周期40~60天,经期8~10天,量中,无痛经,末次月经2016年2月23日。2016年4月11日本院B超检查提示:双侧附件... 1病例报告 患者,27岁,因月经不规则6年,B超检查发现双侧卵巢囊肿8天,于2016年4月19日入我院。患者13岁月经初潮,近6年月经不规则,周期40~60天,经期8~10天,量中,无痛经,末次月经2016年2月23日。2016年4月11日本院B超检查提示:双侧附件多房性囊性肿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卵巢囊肿 月经不规则 肿块 月经初潮 附件 甲减患者 原发甲减 末次月经 卵巢 左甲状腺素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彤 荀培 +2 位作者 李海欣 陈可欣 刘红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3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PBC)发生的危险因素,比较其与单侧乳腺癌(UBC)的预后。方法收集205例BPBC和1677例UB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比较两者在病史背景、临床情况、组织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面的差异。结果 BPBC占同期全部乳腺癌... 目的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PBC)发生的危险因素,比较其与单侧乳腺癌(UBC)的预后。方法收集205例BPBC和1677例UB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比较两者在病史背景、临床情况、组织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面的差异。结果 BPBC占同期全部乳腺癌患者的1.5%;BPBC患者较UBC患者:40岁之前及绝经前发病比例高,初潮年龄早,初产年龄晚,既往乳腺良性疾病史及乳腺癌家族史阳性率高,肿瘤直径>5cm比例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后三者为BPB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乳腺癌患者罹患对侧乳腺癌的风险增加约1.6倍(OR=2.631);二者放疗及内分泌治疗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BPBC远处转移率为20.0%,与UBC(23.1%)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322);UBC的5年、10年生存率为81.4%和72.3%,以第一癌为起点计算生存时间,BPBC5年生存率87.4%,10年生存率80.2%,与UBC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141);以第二癌为起点计算生存时间,BPBC5年生存率80.0%,10年生存率72.4%,与UBC相比亦无显著差异(P=0.437)。结论 BPBC与UBC的预后无显著差异。有乳腺癌家族史、肿瘤直径>5cm、既往乳腺病史及40岁前发病的乳腺癌患者是发生对侧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应格外重视术后对侧乳腺的监测。BPBC的发生与雌激素有密切关系,可能成为预防BPBC的干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原发乳腺癌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