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参与性调查的农户对退耕政策及生态环境的认知与响应 被引量:71
1
作者 连纲 郭旭东 +2 位作者 傅伯杰 王静 何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741-1747,共7页
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PRA)对黄土丘陵区107户农户进行了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并根据研究区内地形等条件将所调查农户分为旱地农户和川水地农户两组,就目前农户对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态度及农户对生态环境的意识及行为的异同进行分析比较... 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PRA)对黄土丘陵区107户农户进行了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并根据研究区内地形等条件将所调查农户分为旱地农户和川水地农户两组,就目前农户对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态度及农户对生态环境的意识及行为的异同进行分析比较。尝试从农户行为角度研究区域发展问题,并基于对农户行为的分析,对区域相关政策制定、实施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等提出相关建议。研究表明:研究区农户对于土地依赖性较大,旱地农户表现尤为突出,大多数农户对于退耕持支持态度。农户进行的相关水土保护措施,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农户经过决策后有意识的自觉行为,而是农户为了保证基本农业生产,采取的相应的对策所产生的效应。在土地管理及水土保护措施方面,除了相关的种植措施外,旱地农户更多倾向于通过工程措施来获取好的回报,而川水地农户更多注重于现有土地质量的管护,来进一步提高现有耕地的质量。农户对于环境重要性的认识较为明确,川水地农户认识要比旱地农户更充分一些。与10a前相比,近80%的农户认为当地的生态环境有所好转,然而近45%的农户在生产活动过程中根本不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两组农户之间差异不大。超过55%的农户认为生态环境恶化首要原因是气候的影响,干旱是关键因子,其次是过度放牧(24.5%)和水土流失(22.5%)等,两组农户对于生态环境恶化原因的认识具有较大的差别,旱地农户认为生态环境的恶化主要原因是干旱和水土流失,而川水地农户认为生态环境的恶化主要原因是干旱和过度放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性农户评估 黄土丘陵区 退耕政策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柑桔和粮食生产中农户行为方式差异及其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熊晓山 刘晓凤 +1 位作者 文泽富 黄森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8,共5页
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PRA),对三峡库区45户桔农和45户粮农进行抽样调查,在种植规模和农户文化素质对柑桔和粮食生产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农业结构调整中小农户种植行为的选择与调控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柑桔单产与种... 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PRA),对三峡库区45户桔农和45户粮农进行抽样调查,在种植规模和农户文化素质对柑桔和粮食生产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农业结构调整中小农户种植行为的选择与调控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柑桔单产与种植规模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R^2=0.8214**)。柑桔单产随种植规模的扩大迅速增加(y=440.53 x+307.64),柑桔种植规模每扩大667 m^2,单产可增加440.53 kg,而粮食单产与种植规模之间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同样,农户文化素质对粮食单产基本上不存在影响,而对柑桔单产存在影响,且随着农户素质的提高,这种影响越来越显著。从种植规模和农户文化素质对柑桔和粮食生产的影响分析可知,相对于粮食生产,柑桔生产是技术含量和经济效益均相对较高的产业,随着三峡库区柑桔产业化的发展和农户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柑桔和粮食间比较效益的差异将使得柑桔种植规模的扩大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作为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单位,农户种植行为的选择与调整是诱发农业结构变动的微观基础,农户种植行为的调控必须以尊重农户意愿为前提,以提高农民的收入为根本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柑桔 粮食 种植效益 农户行为 参与性农户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生态移民迁入区的移民效应评估 被引量:5
3
作者 胡业翠 郑方钰 徐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264-270,共7页
生态移民是新形势下中国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举措,研究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以广西环江县30个典型移民安置屯为例,开展生态移民背景下移民迁入区人地关系研究,将调查农户划分为迁入农户和原驻地农户,通过对比2组农户的现有耕地面积、... 生态移民是新形势下中国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举措,研究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以广西环江县30个典型移民安置屯为例,开展生态移民背景下移民迁入区人地关系研究,将调查农户划分为迁入农户和原驻地农户,通过对比2组农户的现有耕地面积、经济收入以及对移民政策和环境变化的响应等问题,探讨移民迁入区的移民效应和可持续性。研究表明:生态移民工程受到农户的普遍认可与支持,迁入农户占有的耕地资源质量和经济收入较搬迁前有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与农业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但仍需关注迁入区移民较原驻民耕地占有量和经济发展速度偏低、迁入区人口增加对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造成的冲击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 评估 生态 生态移民工程 参与性农户评估 移民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补偿对牧民社会观念的影响--以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为例 被引量:8
4
作者 侯成成 赵雪雁 +3 位作者 赵敏丽 江进德 张丽 李建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50-655,共6页
牧民的生态环境行为受制于牧民的社会观念,全面评估生态补偿对牧民社会观念带来的影响是牧区环境不断改善的必要前提。本研究以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为例,基于多准则模糊分析模型,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对牧民家庭进行调查,并根据分布区... 牧民的生态环境行为受制于牧民的社会观念,全面评估生态补偿对牧民社会观念带来的影响是牧区环境不断改善的必要前提。本研究以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为例,基于多准则模糊分析模型,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对牧民家庭进行调查,并根据分布区域将其分成纯牧区牧户、半牧区牧户和农区牧户,就实施生态补偿后对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内牧民的社会观念变化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生态补偿对牧民的维权意识影响指数为3.53,影响程度较高,但全区仅有41.13%的牧民选择维权,农区要好于纯牧区和半牧区,牧民的维权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2)生态补偿对牧民的监督意识影响指数为4.02,影响程度很高,受牧民文化程度的影响,在半牧区和农区表现较为强烈;(3)牧民对环境变化的关注程度不断加大,生态补偿对牧民的环保意识的影响较为深刻,影响指数为3.95,且3组之间差异不大;(4)生态补偿对牧民参与意识的影响指数为3.94,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优惠政策带来的好处导致半牧区和农区牧民受到更大影响。从整体来看,生态补偿的实施对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牧民的社会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纯牧区牧民具有更好的维权意识,而半牧区和农区牧民则对监督意识、参与意识具有更深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社会观念 牧民 多准则模糊分析模型 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 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