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与高质量发展效应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姚毓春 夏宇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77,共20页
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是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2014—2021年全国620个县域的数据,详细测度中国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并实证检验其高质量发展效应。研究发现... 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是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2014—2021年全国620个县域的数据,详细测度中国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并实证检验其高质量发展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但各区域间存在一定差异。县域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有助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并通过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和农村产业融合两条渠道实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和农业产业比重相对较大的地区,县域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强。由县域城乡要素双向流动驱动产生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共同富裕促进效应、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提升效应和生态环境改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城乡融合发展 指标体系 高质量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增活力:县域城乡融合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径探索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天军 李卓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2,共10页
在新发展阶段,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的重要途径。作为城乡融合发展重要节点与基本单元的县域,既连接着城市,又服务着乡村,因而以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对增进农村发展活力具有重要推动... 在新发展阶段,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的重要途径。作为城乡融合发展重要节点与基本单元的县域,既连接着城市,又服务着乡村,因而以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对增进农村发展活力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研究认为,我国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已经取得重要进展,但仍面临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较慢、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保障机制不完善和城乡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不均衡的现实挑战。从理论上讲,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在要求、基本路径和重要支撑,因而在实践中应从优化县域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提升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快县域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构建“县—乡—村”融合治理体系等四个方面加快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增活力 县域城乡融合 新型城镇化 乡村全面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长城市群耕地利用转型与县域城乡融合耦合协调的时空演进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潘子纯 田蓬鹏 +2 位作者 马鹏超 马林燕 朱玉春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8-239,共12页
耕地利用转型与县域城乡融合是彼此协同的有机体,揭示二者耦合协调的时空演进及驱动因素对于促进耕地高效利用和县域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2011—2021年哈长城市群63县(县级市)的统计数据,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 耕地利用转型与县域城乡融合是彼此协同的有机体,揭示二者耦合协调的时空演进及驱动因素对于促进耕地高效利用和县域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2011—2021年哈长城市群63县(县级市)的统计数据,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测算耕地利用转型指数、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在分析耦合协调度时空演进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空间统计、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二者耦合协调度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11—2021年哈长城市群耕地利用转型与县域城乡融合的耦合协调度呈上升态势,并在空间上显现出均衡演化的格局。此外,从耦合协调度的分类来看,中度协调区域数量仍然较少,仅占比31.746%,高度协调区域则未能出现,表明二者的耦合协调度仍有待提升。2)2011—2021年哈长城市群耕地利用转型与县域城乡融合耦合协调度的全局Moran’s I显著为正,且数值集中在区间[0.184,0.385]内,呈现出明显的空间正相关特征。局部地区也已形成空间分化,高高集聚区呈北移趋势,主要分布在松原、绥化、齐齐哈尔等地,低低集聚区的分布较为稳定,位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3)哈长城市群耕地利用转型与县域城乡融合的耦合协调度受到自然环境、市场条件、政府因素等的综合影响。其中,坡度、财政分权对耦合协调度影响的直接效应及间接效应均为负,人均GDP、产业高级化指数、农业机械化水平的直接效应及间接效应均为正。最后,从把握耕地利用转型与县域城乡融合的耦合机制、探索耦合协调度提升的差异化路径、关注影响耦合协调度提升的具体因素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转型 县域城乡融合 耦合协调度 时空演进 驱动因素 哈长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城乡融合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径与效应研究
4
作者 李靖 张晖 韩青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共10页
推进以县域为载体的城乡融合,对于促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实现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的准自然实验,探究县域城乡融合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县域城乡融合能... 推进以县域为载体的城乡融合,对于促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实现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的准自然实验,探究县域城乡融合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县域城乡融合能带动试点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的比例为1.5%。县域城乡融合通过促进劳动力流动、农作物规模经营与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农民收入增长。同时,在东部、高经济发展水平以及高财政能力水平的地区,县域城乡融合的农民增收效应更为显著。据此,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后续政策的实施需要更偏向于消除城乡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性障碍、推动农村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健全的农产品城乡流通体系,稳定农民收入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城乡融合 农民收入增长 乡村振兴 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视阈下县域城乡融合体系的乡镇建设短板与对策
5
作者 王岳龙 蒋漱清 《智库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127,共6页
[目的/意义]县域是推进城乡融合的重要切入点,但当前在县–乡–村三级系统中处于中间层次的乡镇发展相对虚化,成为影响我国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加快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需要以乡镇为中心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的基... [目的/意义]县域是推进城乡融合的重要切入点,但当前在县–乡–村三级系统中处于中间层次的乡镇发展相对虚化,成为影响我国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加快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需要以乡镇为中心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单元。[方法/过程]本文基于对江苏部分城市的调研,从系统论视角,分析以乡镇为中心打造城乡融合发展基本单元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结果/结论]新时期需进一步强化乡镇建设,打造镇域城乡融合发展单元,加快健全镇村体系、建设镇域公共服务体系、镇域产业体系,推动县–乡–村三级有机系统的形成,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城乡融合发展,为加快优化县域城乡体系结构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城乡融合 乡镇 乡村振兴 系统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县域城乡高质量融合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笑菡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35,共6页
伴随数字技术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数字经济有助于推动城乡要素资源高效流动,已成为县域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关键引擎。文章基于2011—2023年我国2703个县域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基准回归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模型,深入探究... 伴随数字技术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数字经济有助于推动城乡要素资源高效流动,已成为县域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关键引擎。文章基于2011—2023年我国2703个县域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基准回归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模型,深入探究数字经济对县域城乡高质量融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县域城乡高质量融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采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和财政支持力度较高地区的县域城乡高质量融合的促进作用更明显。空间溢出效应的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赋能本地区和邻近地区县域城乡高质量融合。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间接驱动县域城乡高质量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县域城乡高质量融合 产业结构升级 科技创新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县域城乡融合发展问题研究
7
作者 李志鸿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7-109,共3页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县域城乡融合是促进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发展的关键环节。现阶段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已经取得一定进展,具备一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基础。为进一步提高县域城乡融合水平,促进县域整体高质量发展,应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县域城乡融合是促进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发展的关键环节。现阶段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已经取得一定进展,具备一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基础。为进一步提高县域城乡融合水平,促进县域整体高质量发展,应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推动城乡产业一体化,凝聚县域城乡融合优势;立足县域的特殊优势,搭建城乡融合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城乡融合 中国式现代化 要素流动 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赋能县域城乡融合发展:逻辑理路、现实梗阻与实践路向 被引量:6
8
作者 陈景红 李国权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67-73,共7页
职业教育与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共同逻辑基点,职业教育依托技能人才培养、科教融汇发展、公共服务供给、教化育人实践和开放合作办学等赋能县域城乡要素流动、产业融合、社会公平、文化交融与治理协同。在加快构建新发展... 职业教育与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共同逻辑基点,职业教育依托技能人才培养、科教融汇发展、公共服务供给、教化育人实践和开放合作办学等赋能县域城乡要素流动、产业融合、社会公平、文化交融与治理协同。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下,发挥职业教育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中的赋能作用,需要聚焦当前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文化传播、开放合作领域的现实梗阻,以育人体系完善、科教融汇深化、资源配置优化、文化场域构建、开放格局打造为路向,推动县域城乡人才、产业、服务、文化和治理的多维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县域城乡融合发展 要素流动 产业支撑 治理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与路径趋向——基于“要素-结构-功能”的系统分析框架 被引量:9
9
作者 张瑞芳 孙迎联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91,共10页
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关涉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全局,是共同富裕的关键节点,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基于“要素-结构-功能”的系统分析框架,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是以县域为抓手,以城乡要素资源为切入点,以结构为动力点,以功能为落脚... 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关涉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全局,是共同富裕的关键节点,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基于“要素-结构-功能”的系统分析框架,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是以县域为抓手,以城乡要素资源为切入点,以结构为动力点,以功能为落脚点的整体性、开放性、异质性进程。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有着深层的内在逻辑,发挥县域劳动力、土地、资本、科技要素双向流动是逻辑基础;统筹多层次资源要素嵌入产业、文化、生态、治理结构是逻辑展开;耦合宜居、宜业、和美、和谐、韧性功能显现是逻辑归宿。因而,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趋向需畅通要素流动,挖掘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资源禀赋;完善结构适配,优化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运行态势;助推功能显现,铸就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集成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城乡融合 系统论 要素-结构-功能 内在逻辑 路径趋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素流动何以推动县域城乡融合:经验观察与逻辑诠释——以佛山市南海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例 被引量:30
10
作者 袁方成 周韦龙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74,共12页
在以“人”为核心的发展理念驱动下,县域城乡融合格局存续和演化的根源与要素流动紧密关联,要素流动、对接与组合构成其基础动力与逻辑起点。本文以佛山市南海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观察样本,将其置于“要素-结构-功能”框架下诠释要素... 在以“人”为核心的发展理念驱动下,县域城乡融合格局存续和演化的根源与要素流动紧密关联,要素流动、对接与组合构成其基础动力与逻辑起点。本文以佛山市南海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观察样本,将其置于“要素-结构-功能”框架下诠释要素流动与县域城乡融合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县域城乡融合是以土地要素为核心撬动城乡“人”与“业”的复杂动态过程。在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前置情境下,通过建立全周期利益平衡机制与强化政治任务特性促进资本要素流动与组合,借助土地空间整治与土地开发权的再配置推动形成农民非农化的就业结构。进一步立足城乡投资和就业结构变化,通过“工业上楼”与差异性的市民化策略强化城乡系统福利供给能力,最终形成县域城乡融合的整体局面。据此,在“大国大城”基础上推进“大国小城”战略,坚持“在集聚中走向融合”的发展取向,通过充分而全面的要素流动、结构转型与功能整合,整体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县域城乡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要素流动 城乡关系 县域城乡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整体框架及推进路径 被引量:26
11
作者 袁方成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49,共6页
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既是加快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动县域新型城镇化迈向更高质量的均衡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本质上是以人口、土地和资本等要素为主体支撑以及相互作用,包含城乡空间... 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既是加快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动县域新型城镇化迈向更高质量的均衡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本质上是以人口、土地和资本等要素为主体支撑以及相互作用,包含城乡空间系统、经济系统、体制系统和社会系统互联互通、互补互融的综合过程。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要立足整体范畴、联系两大地域、聚焦关键要素、围绕现实任务,不断推动城乡要素在县域空间内流动集聚并实现融合发展,进而形成相辅相融、功能互补、共生共融的县域发展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城乡融合 要素流动 城乡关系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典型县域城乡非农就业指数测度研究
12
作者 周永伟 刘睿 +2 位作者 郑达燕 王子安 戴鹏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6-1036,共11页
非农就业是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保障,也是乡村产业兴旺发展的重要内容。该领域已有相应研究,但在就业岗位与人口的定量关系、城乡多级分异特征、产业驱动机制等方面仍需完善。采用手机信令数据、POI信息点及大数据分析方法,定量识别城乡... 非农就业是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保障,也是乡村产业兴旺发展的重要内容。该领域已有相应研究,但在就业岗位与人口的定量关系、城乡多级分异特征、产业驱动机制等方面仍需完善。采用手机信令数据、POI信息点及大数据分析方法,定量识别城乡多级空间,构建非农就业指数算法。以重庆典型县域为例,定量测度城乡多级空间非农就业岗位与常住人口的空间匹配关系。结果表明:(1)非农就业指数能够可靠表征非农就业岗位供给与常住人口的空间匹配关系;(2)非农就业指数存在城乡多级分异特征,表现为场镇>城乡结合部>城市核心>乡村;(3)非农就业指数对影响因子的响应程度存在城乡多级界限,其中城市核心响应程度最强,乡村响应程度最低;(4)工业园与景区的布局对邻近区域的非农就业存在正向驱动,助力区域形成:就业环境再改善-生活环境再改善的内生双循环驱动模式,推动城乡空间正向重构。结论为引导县域城乡非农产业发展与人口空间适配,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农就业 空间匹配 非农就业指数 城乡多级空间 县域城乡非农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功能定位与实践向路——基于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思考
13
作者 姜金豆 吴文旭 《乡村论丛》 2024年第1期32-39,共8页
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诠释了县域城乡发展差别的产生根源,揭示了县域城乡发展的历史规律,明晰了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任务,为推动中国特色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南。在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视域下,县域是... 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诠释了县域城乡发展差别的产生根源,揭示了县域城乡发展的历史规律,明晰了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任务,为推动中国特色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南。在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视域下,县域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切入要点,具备强化城乡公共管理共鉴的“试验区”、促进城乡经济生活互惠的“激活器”、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均等化的“前沿地”、加速城乡文化旅游相通的“交流所”和推动城乡生态环境俱荣的“共同体”五大功能定位。在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政策实践中,必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保城乡居民享有平等发展权益;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衔接,弥合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差距;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培育发展增收致富新型经营模式;健全城乡社会治理体系与能力,提升农村社会稳定性及农民生活质量;注重城乡环境资源的协调保护,为县域城乡融合提供可持续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县域城乡融合 功能定位 实践向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14
作者 杨少垒 谢江林 杜煜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12期12-15,共4页
以县域为切入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对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四川在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四川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模式,应立足... 以县域为切入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对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四川在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四川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模式,应立足于具体实践,坚持市场力量与政府作用、统筹推进与分类实现以及制度创新与技术进步相结合的总体思路,并从健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机制、建立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机制、构建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机制、完善公共产品持续供给机制等方面制定针对性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县域城乡融合发展 总体思路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视域下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莱西市为例 被引量:24
15
作者 马光川 林聚任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2-49,共8页
我国县域空间单元在实现全面乡村振兴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已受到高度重视。在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切入点得到了极大关注。从空间视角通过对国家城乡融合... 我国县域空间单元在实现全面乡村振兴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已受到高度重视。在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切入点得到了极大关注。从空间视角通过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青岛莱西市县域案例研究,旨在探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实践与经验。研究发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需把城乡空间整合置于更大的空间尺度和层面才会得到更深入认识和理解;在抽离化和再嵌入两种重要的空间整合机制及“空间冲撞”作用下,莱西市县域城乡空间格局正在发生重构。其城乡空间重构表现出的基本变化趋势是:由空间分隔走向整合,由空间分散化走向集中化,由空间同质化走向差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城乡融合 乡村振兴 空间冲撞 抽离化机制 再嵌入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背景下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21
16
作者 周慧 刘杨 周加来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4-52,共9页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统筹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契合共同富裕发展与分配的双重属性,当前,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都处于探索期,文章首先梳理了县域城乡发展的理论共识、分歧与疑问,进而提出县域城乡融...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统筹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契合共同富裕发展与分配的双重属性,当前,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都处于探索期,文章首先梳理了县域城乡发展的理论共识、分歧与疑问,进而提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性问题,揭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从遵循梯度发展原则、走产城融合道路、建立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加强县域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四个方面,阐述统筹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进路。文章将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为推动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县域城乡融合 梯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县域城乡关联度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贺清云 刘艳霞 刘司梦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2-94,F0003,共4页
构建城乡关联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长株潭城市群县域城乡关联度进行了横向与纵向对比分析.将12县市分为城乡关联度水平较高、一般与较低3种类型,其分布呈现出北高南低、向心聚集的空间结构形态;近5年来长株潭城市群县域... 构建城乡关联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长株潭城市群县域城乡关联度进行了横向与纵向对比分析.将12县市分为城乡关联度水平较高、一般与较低3种类型,其分布呈现出北高南低、向心聚集的空间结构形态;近5年来长株潭城市群县域城乡关联度水平处于稳定上升状态,乡村发展则呈现波动降低的特点.从乡村、城市、城乡协调角度提出了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县域城乡关联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株潭城市群 县域城乡关联度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城乡融合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爱君 宋李毅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38,共2页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实现由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是我国当前的重点任务。县镇具有同时连接城乡的重要功能,和谐的城乡关系能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城乡融合对乡村生态振兴有重要推动作用。通过研究县域城乡融合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条...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实现由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是我国当前的重点任务。县镇具有同时连接城乡的重要功能,和谐的城乡关系能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城乡融合对乡村生态振兴有重要推动作用。通过研究县域城乡融合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条件及县域城乡产业、地域及社会融合对乡村生态振兴的推动作用,提出县域城乡融合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路径,为我国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城乡融合 乡村生态振兴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绿洲地区县域城乡总体规划特色研究——以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树森 杨军 陈曦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41-44,共4页
绿洲地区城乡发展具有水资源指向性、生态环境脆弱性和交通干线依托性的特点。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环境特点,策勒县城乡规划在镇域和镇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增加绿洲规划层次,着重对绿洲生态、用地及交通布局进行安排;通过分析绿洲生态条... 绿洲地区城乡发展具有水资源指向性、生态环境脆弱性和交通干线依托性的特点。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环境特点,策勒县城乡规划在镇域和镇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增加绿洲规划层次,着重对绿洲生态、用地及交通布局进行安排;通过分析绿洲生态条件,确定绿洲人口与产业规模;调整土地利用格局,完善绿洲沙漠防护林体系;保留绿洲原有空间肌理,建立集约的城镇建设用地模式,降低重大基础设施对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地区 县域城乡总体规划 新疆 策勒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空间”透视:数字经济赋能县域城乡融合的时空效应——基于2703个县域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永奇 单德朋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5-114,共10页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与着力推进城乡融合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现实问题。县域已经成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场景。基于2010至2020年2703个县域数据,以数字福利经济学为内在机理展开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时间上看,...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与着力推进城乡融合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现实问题。县域已经成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场景。基于2010至2020年2703个县域数据,以数字福利经济学为内在机理展开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时间上看,数字经济可以显著促进县域城乡融合。第二,影响机制表明,数字经济虽然能够扭转资本要素配置扭曲。但在新发展阶段,劳动力要素配置的重要表现返乡创业,却对数字经济赋能县域城乡融合造成了阻滞作用。第三,空间上看,数字经济与县域城乡融合的关系呈现“倒U型”。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域表现更好,释放内需潜力更强。数字经济推动“流空间”的虚实相生中,尽管数字经济所创造的数字福利覆盖了多数县域,但同时也因新的要素配置扭曲,导致了新一轮数字鸿沟的产生与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县域城乡融合 返乡创业 流空间 要素配置扭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