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去泛素化酶圆柱瘤蛋白截短体质粒的构建及其对胃癌细胞表型的调控研究
1
作者 那迪娜·帕尔哈提 张鹏善 +2 位作者 徐亦天 陈赟琪 黄陈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年第9期1149-1160,共12页
目的·构建去泛素化酶圆柱瘤蛋白(cylindromatosis,CYLD)截短体质粒,初步分析CYLD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收集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基因型-组织表达数据库(Genotype-Tissue Expression,G... 目的·构建去泛素化酶圆柱瘤蛋白(cylindromatosis,CYLD)截短体质粒,初步分析CYLD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收集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基因型-组织表达数据库(Genotype-Tissue Expression,GTEx)及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中CYLD在胃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表达数据,以及与胃癌患者总生存期的相关性数据;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CYLD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与胃癌细胞系中CYLD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根据CYLD基因序列及结构特点,设计引物,构建其截短体真核表达质粒,琼脂糖凝胶电泳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及鉴定其表达情况,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观察定位。在AGS细胞中敲低CYLD并且在敲低后分别回补CYLD野生型、酶失活突变型及截短体,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CYLD野生型、酶失活突变型及截短体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去泛素化实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YLD野生型、酶失活突变型及截短体与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α亚基(calcium/calmodulin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Ⅱα,CAMK2A)的相互结合能力、CAMK2A去泛素化修饰水平及STAT3、p-STAT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胃正常组织中CYLD含量显著高于胃癌组织,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中CYLD含量显著高于胃癌细胞系,高表达CYLD的胃癌患者预后较好。人CYLD截短体质粒构建成功,CYLD野生型、酶失活突变型以及3个截短体主要定位在细胞质的细胞中。敲低CYLD,AGS细胞增殖能力得到显著增强。而在敲低后分别回补CYLD野生型、酶失活突变型及截短体的细胞中,敲低CYLD后过表达CYLD野生型以及CAP3和USP区段能够显著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此外,CYLD能够与蛋白激酶CAMK2A相互结合并介导CAMK2A的K63去泛素化修饰,并且抑制CAMK2A对STAT3蛋白的磷酸化修饰。结论·成功构建人CYLD截短体真核表达质粒,CYLD野生型以及CAP3和USP区段显著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泛素 胃癌 圆柱蛋白(CYLD) 截短体 增殖 CAMK2A STAT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素连接酶和去泛素化酶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研究
2
作者 王语晴 侯志涛 +2 位作者 李松哲 郝志华 陈晶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7-433,共7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有毒蛋白质聚集和相关神经变性为特征的多因素疾病。AD以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beta,Aβ)和Tau蛋白的病理性沉积为特征,Aβ和Tau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进一步诱导神经炎症、线粒体自噬...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有毒蛋白质聚集和相关神经变性为特征的多因素疾病。AD以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beta,Aβ)和Tau蛋白的病理性沉积为特征,Aβ和Tau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进一步诱导神经炎症、线粒体自噬障碍和内质网应激,加剧突触损伤及神经元死亡。神经元细胞对蛋白质错误折叠特别敏感,引起这些病理特征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相关蛋白生成与降解的失衡。泛素/26S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26S proteasome system,UPS)能够识别神经系统中错误折叠或损伤的蛋白质,是真核细胞内蛋白质降解的主要途径之一。在UPS中,泛素化水平受到泛素连接酶(ubiquitin ligases,E3s)和去泛素化酶(deubiquitylases,DUBs)共同严格调控。该文综述了E3s和DUBs酶在A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以期为AD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TAU蛋白 泛素 泛素连接 去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泛素化酶OTUD3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侯丹 余丹 +2 位作者 杨国帅 胡裕洁 李鸿鑫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41-1352,共12页
去泛素化酶含OTU结构域蛋白3(OTU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OTUD3)是非常重要的去泛素化酶,在多种疾病模型中存在明显的表达差异。在不同细胞中,OTUD3参与调控凋亡、炎症反应、细胞周期、增殖和侵袭等生物学功能。OTUD3通过调节多... 去泛素化酶含OTU结构域蛋白3(OTU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OTUD3)是非常重要的去泛素化酶,在多种疾病模型中存在明显的表达差异。在不同细胞中,OTUD3参与调控凋亡、炎症反应、细胞周期、增殖和侵袭等生物学功能。OTUD3通过调节多种关键底物蛋白的去泛素化,在先天性抗病毒免疫、神经发育、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肿瘤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OTUD3在乳腺癌、食管癌、结肠癌、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发挥抑癌作用,但在肝癌和肺癌中发挥促癌作用。作为恶性肿瘤的生物标志物,OTUD3在预测、诊断和判断预后方面起重要作用。OTUD3在大部分疾病中的相关分子机制研究仍不够深入,研究OTUD3的调控机制对于深入了解其在免疫和疾病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以OTUD3为靶标的药物研发将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泛素 泛素-蛋白体系统 含OTU结构域蛋白3 神经退行性疾病 先天性抗病毒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泛素化修饰在衰老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徐林慧 李鹏飞 +4 位作者 吴苗苗 康丽华 季敏 俞莹 管怀进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43-1155,共13页
去泛素化修饰是由去泛素化酶(DUBs)介导的一类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其主要机制是DUBs与泛素化靶蛋白相互作用,切割或去除靶蛋白的泛素链,进而恢复蛋白的表达水平和功能活性。本文系统性地综述了去泛素化修饰在衰老相关疾病中的最新... 去泛素化修饰是由去泛素化酶(DUBs)介导的一类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其主要机制是DUBs与泛素化靶蛋白相互作用,切割或去除靶蛋白的泛素链,进而恢复蛋白的表达水平和功能活性。本文系统性地综述了去泛素化修饰在衰老相关疾病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涵盖了DUBs的种类、DUBs在细胞衰老中的作用,以及不同机制对衰老相关疾病的调控,并总结了针对DUBs小分子药物开发以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本文表明,随着机体的衰老,蛋白更新功能减慢、氧化损伤等因素导致泛素化蛋白累积等,进而细胞出现功能障碍。DUBs通过调节衰老细胞的蛋白质稳态、线粒体功能、细胞周期等机制,在衰老相关疾病中发挥重要且复杂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衰老相关疾病 去泛素修饰 去泛素 蛋白质质量控制 线粒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63冠状病毒木瓜样蛋白酶去泛素化酶活性和对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调节作用 被引量:8
5
作者 孙莉 杨宇东 +3 位作者 刘殿波 邢雅玲 陈晓娟 陈忠斌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71-880,共10页
引起人类呼吸道感染的冠状病毒已多达5种.冠状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决定了其致病性和免疫特性.冠状病毒感染后宿主会立即启动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而人类冠状病毒往往会编码特定蛋白逃逸或抑制宿主的天然免疫反应.NL63冠状病毒是一种新型... 引起人类呼吸道感染的冠状病毒已多达5种.冠状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决定了其致病性和免疫特性.冠状病毒感染后宿主会立即启动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而人类冠状病毒往往会编码特定蛋白逃逸或抑制宿主的天然免疫反应.NL63冠状病毒是一种新型人类冠状病毒,其非结构蛋白nsp3编码2个木瓜样蛋白酶(PLP)核心结构域PLP1和PLP2.前期研究发现,人类冠状病毒PLP2是一种病毒编码的去泛素化酶(DUB),但是对其DUB特性和功能还不清楚.研究发现,NL63冠状病毒PLP1和PLP2两个核心结构域中只有PLP2具有DUB活性,而且,PLP2的DUB活性对K48和K63连接的多聚泛素化修饰不表现明显特异性.同时,蛋白酶活性催化位点C1678和H1836突变后对其DUB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而蛋白酶活性催化位点D1849突变后对DUB活性无影响.其次,PLP2而非PLP1核心结构域能够明显抑制仙台病毒和重要信号蛋白(RIG-I、ERIS/STING/MITA)激活的干扰素表达,表明PLP2是一种冠状病毒编码的干扰素拮抗剂,而且PLP2的干扰素拮抗作用不完全依赖其蛋白酶活性.机制研究表明,PLP2能够与干扰素表达通路中的重要调节蛋白RIG-I和ERIS发生相互作用,通过对RIG-I和ERIS的去泛素化负调控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此外,PLP2除利用DUB活性抑制干扰素表达外,很可能存在不依赖自身催化活性的其他组分共同抑制干扰素的产生.以上研究对阐明人类新发冠状病毒免疫和致病机理以及抗病毒药物研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NL63 木瓜样蛋白 去泛素 干扰素拮抗剂 ERIS/S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H2A去泛素化酶MYSM1抑制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 被引量:2
6
作者 霍毅 陈功金 +5 位作者 申彦彦 李柄毅 李玉芳 席文锦 杨安钢 王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54-1657,共4页
目的研究组蛋白H2A去泛素化酶Myb样SWIRM和MPN结构域1(MYSM1)对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吞噬、抗原提呈、炎性细胞因子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分离小鼠的骨髓细胞,在体外联合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 目的研究组蛋白H2A去泛素化酶Myb样SWIRM和MPN结构域1(MYSM1)对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吞噬、抗原提呈、炎性细胞因子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分离小鼠的骨髓细胞,在体外联合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骨髓细胞分化为DC,利用小干涉RNA(siRNA)下调MYSM1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微球实验检测BMDC的吞噬功能、流式细胞术检测BMDC的抗原提呈功能、实时定量PCR检测BMDC的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表达变化,探讨MYSM1下调后DC在固有免疫应答中的作用。结果下调MYSM1的表达后,BMDC的吞噬功能无显著变化,抗原提呈功能增强,IL-6、TNF-α的表达增强。结论 MYSM1在固有免疫应答中可以抑制BMDC的抗原提呈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分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H2A去泛素 Myb样SWIRM和MPN结构域1(MYSM1) 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 固有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泛素化酶在肾细胞癌中的作用
7
作者 罗霞 金晓锋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6-299,共24页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成人肾脏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对控制蛋白质水平和调节生理病理过程至关重要。去泛素化酶(deubiquitinases,DUBs)是UPS的关键成分,特别是从靶蛋...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成人肾脏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对控制蛋白质水平和调节生理病理过程至关重要。去泛素化酶(deubiquitinases,DUBs)是UPS的关键成分,特别是从靶蛋白中去除泛素链,通过严格调节正常生理学中泛素化和去泛素化之间的平衡,对蛋白质稳态和质量控制显示出至关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功能异常的DUBs与RCC的进展和转移有关。根据底物的不同,一些DUB可能会抑制RCC,而另一些则促进。本文综述了RCC相关DUB的最新研究进展,描述了其分类、功能作用,总结了DUB在RCC中的作用和作用机制,并讨论了靶向DUBs用于癌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泛素-蛋白体系统 去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泛素化修饰OGG1对中波紫外线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损伤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李鹏飞 陈晓娟 +3 位作者 孙诚浩 张文怡 吴安然 管怀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探索E3泛素连接酶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介导的碱基切除修复蛋白8-氧代鸟嘌呤-DNA糖基化酶(OGG1)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发生过程中的泛素化降解机制。方法采用免疫沉淀实验检测OGG1的泛素化修饰及其与SKP2的结合能力。采用中波... 目的探索E3泛素连接酶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介导的碱基切除修复蛋白8-氧代鸟嘌呤-DNA糖基化酶(OGG1)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发生过程中的泛素化降解机制。方法采用免疫沉淀实验检测OGG1的泛素化修饰及其与SKP2的结合能力。采用中波紫外线(UVB)照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株SRA01/04构建细胞氧化损伤模型。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和过表达模型细胞中SKP2的蛋白表达。通过转染SKP2质粒,增加SKP2的表达并观察细胞中OGG1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OGG1蛋白存在泛素化修饰。UbiBrowser软件预测能与OGG1结合的潜在E3泛素连接酶,并通过免疫沉淀实验证明SKP2与OGG1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在氧化损伤环境下,SRA01/04细胞中SKP2蛋白表达出现先下降后逐渐升高的趋势,其中UVB照射10 min时SKP2表达下降最为显著。对照组、转染空载质粒组和转染SKP2过表达质粒组SRA01/04细胞中SKP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40±0.007、0.920±0.008和1.330±0.020,与转染空载质粒组相比,转染SKP2过表达质粒组细胞中SKP2蛋白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空白对照组、UVB组、UVB+转染空载质粒组和UVB+转染SKP2过表达质粒组细胞中OGG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5±0.01、5.05±0.16、5.20±0.07和3.83±0.10;与UVB+转染空载质粒组相比,UVB+转染SKP2过表达质粒组SRA01/04细胞中OGG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3泛素连接酶SKP2能够促进OGG1发生泛素化降解,导致晶状体上皮细胞内部损伤性DNA的累积,从而导致ARC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泛素修饰 8-氧代鸟嘌呤-DNA糖基 S期激相关蛋白2 中波紫外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泛素化酶USP29调控CBX6蛋白质稳定性 被引量:3
9
作者 陈茂鹤 陈肖霞 +2 位作者 黄文洋 陈睿 林韩斌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74-1481,共8页
多梳家族(polycomb group,PcG)是一类控制细胞命运和胚胎发育的转录抑制因子,主要以转录抑制复合物(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PRC)的形式发挥功能。染色体盒蛋白质同源物6(chromobox protein homolog 6,CBX6)是PRC1的核心蛋白质亚... 多梳家族(polycomb group,PcG)是一类控制细胞命运和胚胎发育的转录抑制因子,主要以转录抑制复合物(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PRC)的形式发挥功能。染色体盒蛋白质同源物6(chromobox protein homolog 6,CBX6)是PRC1的核心蛋白质亚基之一,在基因表达调控、细胞更新分化、肿瘤发生发展和干细胞干性维持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发现,CBX6通过泛素-蛋白酶体依赖性途径降解,接着利用包含92个去泛素化酶(deubiquitinating enzyme,DUB)基因表达文库进行筛选,发现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9(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USP29)能够明显地稳定CBX6的蛋白质水平并延长其半衰期(P<0.05);免疫沉淀结果发现,CBX6通过其C-端结构域与USP29发生相互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USP29通过去泛素化CBX6调控CBX6蛋白质稳定性,且这个过程依赖于USP29本身去泛素化酶活性。细胞增殖结果还发现,USP29能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P<0.0001)。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筛选发现,USP29能够通过去泛素化CBX6来稳定CBX6蛋白质水平,且USP29能够抑制MCF7细胞增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盒蛋白质同源物6 泛素特异性蛋白29 去泛素 蛋白质稳定性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泛素化酶USP13与抑癌蛋白Merlin的相互作用
10
作者 徐静 王星 陈大虎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2-136,共5页
神经纤维瘤病Ⅱ型为遗传性疾病,NF2基因是重要的抑癌基因,其编码的Merlin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Merlin蛋白可以被泛素化修饰,但对其去泛素化过程的研究却鲜有报道。该研究采用免疫共沉淀(Co-IP)及免疫印迹(WB)方法... 神经纤维瘤病Ⅱ型为遗传性疾病,NF2基因是重要的抑癌基因,其编码的Merlin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Merlin蛋白可以被泛素化修饰,但对其去泛素化过程的研究却鲜有报道。该研究采用免疫共沉淀(Co-IP)及免疫印迹(WB)方法研究去泛素化酶USP13与抑癌蛋白Merlin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抑癌蛋白Merlin与去泛素化酶USP13之间具有相互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抑癌蛋白Merlin与去泛素化酶USP13之间的关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癌蛋白Merlin 去泛素USP13 免疫共沉淀 蛋白质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泛素化酶的研究及其进展 被引量:18
11
作者 王素霞 刘媛 +1 位作者 吴慧娟 张志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34-737,共4页
关键词 泛素-蛋白体途径 去泛素 蛋白调节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素连接酶和去泛素化酶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贾凤菊 傅琳 +3 位作者 焦倩 杜希恂 陈曦 姜宏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5-807,共13页
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特异性损伤和α突触核蛋白聚集的分子机制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蛋白质异常聚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功能障碍引起的。... 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特异性损伤和α突触核蛋白聚集的分子机制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蛋白质异常聚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功能障碍引起的。蛋白质泛素化由一系列泛素化酶级联反应促进,并受去泛素化酶(deubiquitylases,DUBs)的反向调节。泛素化和去泛素化过程异常导致蛋白质异常聚集和包涵体形成,进而损伤神经元。近来研究报道,蛋白质的泛素化和去泛素化修饰在P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E3泛素连接酶促进蛋白质的泛素化,有利于α突触核蛋白的清除、促进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存活、维持线粒体的功能等。DUBs可以去掉底物蛋白质的泛素化修饰,抑制α突触核蛋白的降解,调控线粒体的功能和神经元内铁的稳态。本文以E3泛素连接酶和DUBs为切入点,综述了蛋白质泛素化和去泛素化修饰参与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E3泛素连接 去泛素 泛素-蛋白体系统 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冠状病毒PLpro蛋白酶对泛素样分子的DUB活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晓娟 杨宇东 +3 位作者 孙莉 胡日查 邢雅玲 陈忠斌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64-670,共7页
SARS冠状病毒基因组中非结构基因nsp3编码的木瓜样蛋白酶(PLpro)在病毒基因组复制及逃避宿主天然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研发抗病毒药物的重要靶标.SARS冠状病毒PLpro是一种病毒编码的去泛素化酶(DUB).为深入研究SARS冠状病毒PLpro对泛... SARS冠状病毒基因组中非结构基因nsp3编码的木瓜样蛋白酶(PLpro)在病毒基因组复制及逃避宿主天然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研发抗病毒药物的重要靶标.SARS冠状病毒PLpro是一种病毒编码的去泛素化酶(DUB).为深入研究SARS冠状病毒PLpro对泛素样分子(ubiquitin-likeprotein,UBL)的DUB特性,本研究构建缺失PLpro N末端泛素样结构域(Ubl)和下游跨膜结构域(TM)的PLpro构建体(constructs),并构建3种缺失蛋白酶催化活性的突变体,检测PLpro对泛素样分子干扰素刺激基因15(ISG15)及SUMO-1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PLpro和PLpro-TM在细胞内具有很强的去ISG(DeISGylation)活性;缺失PLpro N末端泛素样结构域(Ubl)对PLpro的去ISG15活性没有影响;对PLpro蛋白酶活性位点C1651和H1812突变后,PLpro-TM的去ISG15活性消失,而对D1826位点突变后不影响此活性.PLpro不具有去SUMO(DeSUMOylation)活性,而PLpro-TM具有一定的去SUMO活性;PLpro催化活性相关的3个关键氨基酸残基Cys-His-Asp突变后对去SUMO活性有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提示,SARS PLpro除了具有DUB的活性,还具有体内去ISG活性和去SUMO活性;PLpro蛋白酶活性与其去ISG活性之间有一定相关性;PLpro去SUMO-1活性具有TM依赖性.SARS冠状病毒PLpro对泛素样分子作用特性的研究为阐明病毒逃避宿主天然免疫机制和开发新型抗病毒药物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冠状病毒 木瓜样蛋白(PLpro) 去泛素 干扰素刺激基因15(ISG15) SUMO-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MO及SUMO化修饰蛋白在恶性胶质瘤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齐玲 王玮瑶 +8 位作者 郑中华 张以忠 赵丽微 钟秀宏 赵东海 杨淑艳 杨宁江 任旷 于洪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观察小泛素化相关修饰蛋白质类(SUMO)及SUMO化修饰蛋白在恶性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阐明SUMO化与恶性胶质瘤发生的关系。方法:人脑正常组织和恶性胶质瘤组织样品分别作为正常对照组和恶性胶质瘤组,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SUMO1、SUMO... 目的:观察小泛素化相关修饰蛋白质类(SUMO)及SUMO化修饰蛋白在恶性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阐明SUMO化与恶性胶质瘤发生的关系。方法:人脑正常组织和恶性胶质瘤组织样品分别作为正常对照组和恶性胶质瘤组,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SUMO1、SUMO2、SUMO活化酶(Aos1和Uba2)、SUMO结合酶(UBC9)和SUMO连接酶(PIAS1、PIAS2、PIAS3和Pc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恶性胶质瘤组织中SUMO1、SUMO2、Aos1、UBC9和PIAS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Uba2、PIAS1和PIAS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SUMO及SUMO化修饰蛋白可能对恶性胶质瘤的发生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相关修饰蛋白质类 恶性胶质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泛素化酶抑制剂Au(PPh3)PT对胃癌细胞活力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培全 黄擎天 +1 位作者 龙惠丹 李小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去泛素化酶抑制剂Au(PPh3)PT对胃癌细胞的毒性作用及机制。方法MTS方法检测Au(PPh3)PT对胃癌细胞MGC⁃803和SGC⁃7901活力的影响;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或流式细胞术检测Au(PPh3)PT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方法分析Au(PPh3... 目的探讨去泛素化酶抑制剂Au(PPh3)PT对胃癌细胞的毒性作用及机制。方法MTS方法检测Au(PPh3)PT对胃癌细胞MGC⁃803和SGC⁃7901活力的影响;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或流式细胞术检测Au(PPh3)PT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方法分析Au(PPh3)PT对凋亡相关蛋白及泛素化蛋白的影响。结果Au(PPh3)PT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的活力,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1.0μmol/L和1.5μmol/L的Au(PPh3)PT作用24 h,胃癌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Au(PPh3)PT引起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8、caspase⁃9前体减少,活化带增多及PARP切割带出现,诱导胃癌细胞总的及K48⁃链接的泛素化蛋白聚集增多。结论Au(PPh3)PT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的活力及诱导其凋亡,作用机制与caspase系统激活和蛋白酶体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泛素抑制剂 Au(PPh3)PT 胃癌细胞 凋亡 蛋白体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泛素化位点突变载体的构建及其功能位泛素化位点的鉴定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琴 林春霖 +5 位作者 程志彬 何若凡 林鹏航 陈辉 叶建新 朱广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51-558,共8页
目的:预测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基因上的泛素化位点,并构建泛素化位点突变质粒,探讨突变质粒对人结直肠癌HCT116和SW480细胞中核因子κB(NF-κB)和激活蛋白1(AP-1)相对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UbPred、UbiSite和BDM... 目的:预测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基因上的泛素化位点,并构建泛素化位点突变质粒,探讨突变质粒对人结直肠癌HCT116和SW480细胞中核因子κB(NF-κB)和激活蛋白1(AP-1)相对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UbPred、UbiSite和BDM-PUB软件预测TRAF6基因的泛素化位点,采用CE Design V1.04软件设计突变引物,采用突变试剂盒进行定点突变,采用PCR法扩增获得突变后的目的片段,扩增产物经Dpnl酶消化,去除甲基化模板质粒,消化产物在ExnaseⅡ催化作用下发生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化至DH5α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对重组质粒进行DNA测序。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转染突变质粒后HCT116和SW480细胞中NF-κB和AP-1相对荧光素酶活性。结果:经过DNA测序,泛素化突变位点已经成功突变,泛素化突变质粒构建成功。与TRAF6野生型基因比较,转染第124、319和331位突变质粒后,结直肠癌HCT116和SW480细胞中NF-κB和AP-1相对荧光素酶活性降低(P<0.05或P<0.01),其中转染第124位突变质粒后,结直肠癌HCT116和SW480细胞中NF-κB和AP-1相对荧光素酶活性降低最明显(P<0.01)。结论:成功构建人TRAF6基因的泛素化突变质粒,TRAF6的第124位氨基酸是其最重要的泛素化位点,可能影响下游信号通路中NF-κB和AP-1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 突变质粒构建 泛素 荧光素报告系统 核因子κB 激活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神经母细胞瘤的磷酸化膜蛋白质组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侯春彦 马俊锋 +3 位作者 陶定银 张丽华 梁振 张玉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51-856,共6页
针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系的磷酸化膜蛋白质组,发展了基于多酶酶解法结合杂化硅胶基质固定化钛离子亲和色谱(Ti 4+-IMAC)整体柱富集的分析策略。该方法通过对细胞裂解液进行超速离心,以及1 mol/LNaCl和0.1 mol/L Na2CO3顺序清洗... 针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系的磷酸化膜蛋白质组,发展了基于多酶酶解法结合杂化硅胶基质固定化钛离子亲和色谱(Ti 4+-IMAC)整体柱富集的分析策略。该方法通过对细胞裂解液进行超速离心,以及1 mol/LNaCl和0.1 mol/L Na2CO3顺序清洗,获得膜蛋白质组分。所提取的蛋白质分别经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平行酶解,产生的肽段经Ti 4+-IMAC整体柱选择性富集磷酸肽后,采用纳升级反相液相色谱分离和质谱鉴定,成功鉴定到43个磷酸化蛋白质,其中有14个定位于膜上。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策略开展SH-SY5Y细胞系磷酸化膜蛋白质组学分析有望加速对该肿瘤的研究和相关潜在标记物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神经母细胞 磷酸肽富集 蛋白 固定钛离子亲和色谱 有机-无机杂硅胶整体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泛素化酶活性的调控 被引量:5
18
作者 梁超超 程梦华 刘石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8-44,共7页
泛素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在细胞生命活动的各个方面发挥作用。泛素化修饰是可逆的过程,去泛素化酶通过催化去除底物蛋白质上的泛素从而逆转该过程。去泛素化酶是一类数量众多的蛋白水解酶家族,近年来不断有新的去... 泛素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在细胞生命活动的各个方面发挥作用。泛素化修饰是可逆的过程,去泛素化酶通过催化去除底物蛋白质上的泛素从而逆转该过程。去泛素化酶是一类数量众多的蛋白水解酶家族,近年来不断有新的去泛素化酶被发现和报道。鉴于其在细胞功能中的重要作用,去泛素化酶活性受到严格的调控。目前的研究表明,影响去泛素化酶活性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从转录水平的调控、翻译后修饰、蛋白质定位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等调控方式进行论述,以期为研究和利用去泛素化酶治疗疾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泛素 活性调控 翻译后修饰 蛋白质定位 蛋白质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泛素酶OTUD7B调控肿瘤微环境和肿瘤进程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林丹丹 申阳 +1 位作者 解欣 史建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10-1715,共6页
泛素化(ubiquitination)是一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过程,泛素(ubiquitin)以共价连接的方式形成多聚泛素链并结合到靶蛋白赖氨酸(lysine,K)残基上,该过程由泛素激活酶(ubiquitin-activating enzymes,UBE,E1)、泛素结合酶(ubiquitin-conjugat... 泛素化(ubiquitination)是一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过程,泛素(ubiquitin)以共价连接的方式形成多聚泛素链并结合到靶蛋白赖氨酸(lysine,K)残基上,该过程由泛素激活酶(ubiquitin-activating enzymes,UBE,E1)、泛素结合酶(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s,UCE,E2)和泛素连接酶(ubiquitin ligases,E3)顺序激活[1]。经典的泛素化调节方式是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介导蛋白质降解而实现对靶蛋白含量的精确调控[2-3]。随着人们对泛素化认识的不断深入,除了UPS介导的蛋白质降解和更新外,泛素化还可通过非降解机制调节细胞功能,如K63-和M1 (Met1)-多聚泛素链可形成细胞内反应的平台,参与激酶活化和细胞内信号转导[4-5]。泛素化是一个可逆的动态过程,受到E3和脱泛素酶(deubiquitinase,DUB)的共同调节[6]。OTUD7B(OTU domain-containing 7B)是一种多功能脱泛素酶,介导K11-、K48-和K63-多聚泛素链解离,在生长发育、免疫应答和恶性肿瘤等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 激活 微环境 分子机制 UBIQUITIN 调控 泛素-蛋白体系统 蛋白质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5稳定着色性干皮病F蛋白并促进DNA链间交联损伤修复 被引量:3
20
作者 耿瑞 赵美美 王嘉东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09-516,共8页
着色性干皮病F蛋白(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F,XPF)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蛋白(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group 1,ERCC1)组成一种结构特异性的核酸内切酶(XPFERCC1)复合物,参与DNA链间交联(interstrand crosslink,ICL... 着色性干皮病F蛋白(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F,XPF)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蛋白(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group 1,ERCC1)组成一种结构特异性的核酸内切酶(XPFERCC1)复合物,参与DNA链间交联(interstrand crosslink,ICL)损伤修复。其中,XPF蛋白的去泛素化修饰对DNA损伤修复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工作主要研究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5 (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 15,USP15)对XPF的稳定性及ICL修复的影响。本研究通过蛋白质质谱和Western印迹法分析发现,XPF蛋白与USP15存在相互作用,进而使XPF蛋白去泛素化修饰;采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USP15基因敲除的He La细胞株(USP15 KO)并进行Western印迹分析,结果显示,敲除组XPF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 001)。克隆形成试验显示,在ICL诱导剂顺铂(cisplatin,DDP)和丝裂霉素C (mitomycin,MMC)的作用下,USP15基因敲除的HeLa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P<0. 01)。本研究表明,去泛素化酶USP15是一种重要的DNA修复调节因子,该酶通过稳定XPF蛋白促进由XPF-ERCC1介导的ICL修复。本研究为改善ICL诱导剂类抗癌药物的耐药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特异性蛋白USP15 核酸内切XPF-ERCC1 去泛素修饰 链间交联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