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基于各家见解探讨《伤寒论》第28条病因病机的理解分歧及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实际内涵 |
张康钧
黄贵华
|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
2024 |
0 |
|
2
|
“A不到哪里去”构式研究 |
白新杰
|
《现代语文》
|
2024 |
0 |
|
3
|
略论类时体标记在汉语口语互动中的功能——以“起来”“下去”“来着”为例 |
关越
郭锐
|
《辞书研究》
|
2024 |
0 |
|
4
|
汉语趋向补语"来、去"在维吾尔语中的表达 |
王莉
王小燕
|
《语言与翻译》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5
|
“来/去”语义泛化的过程及诱因 |
左双菊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7
|
|
6
|
“起去”:双音趋向动词语法系统的一个成员 |
邢福义
|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7
|
|
7
|
第三人称叙事视角下“来”“去”选择的约束条件 |
张言军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8
|
趋向补语“过来”“过去”的二语习得释义策略 |
朱京津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6
|
|
9
|
湘方言中的“起去”已经语法化 |
崔振华
|
《汉语学报》
|
2007 |
12
|
|
10
|
“来/去”带宾能力的优先序列考察 |
左双菊
|
《汉语学报》
|
2007 |
8
|
|
11
|
否定义构式“去你的” |
王志英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12
|
“NP+VP+去”歧义结构及其形成条件 |
刘春卉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13
|
空间隐喻与位移事件结构“去VP”中的“去” |
李慧敏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4
|
临汾方言表位移的“来”“去”“走” |
任淑宁
|
《现代语文》
|
2021 |
0 |
|
15
|
话语标记“去你的” |
黄玲玲
|
《宜春学院学报》
|
2015 |
1
|
|
16
|
大同方言的“起去” |
张宝
|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5
|
|
17
|
资阳方言“起去”简析 |
黄中铃
|
《现代语文》
|
2019 |
1
|
|
18
|
东安土话“去了”的主观大量功能及词汇化的语序动因 |
胡乘玲
|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9
|
“NP+V上去+AP”格式句法结构分析 |
贾倩
|
《现代语文》
|
2021 |
0 |
|
20
|
谈“V上去/上来”立足点的主观性 |
权文兰
|
《现代语文》
|
201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