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脑暂时性缺血诱导c-fos原癌基因蛋白(FOS)在大鼠脑内的表达 被引量:7
1
作者 罗丕福 谢瑶 +2 位作者 姚志彬 陈以慈 邝国璧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1-80,共10页
用免疫组化(ABC)方法,普查了血管阻塞后全脑暂时性缺血刺激所诱导的c-fos原癌基因蛋白(FOS)在大鼠全脑各部的表达,观察了其分布、时间发展过程和变化。脑缺血再循环后15分钟至72小时内,在脑的各级水平的多数核团和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FO... 用免疫组化(ABC)方法,普查了血管阻塞后全脑暂时性缺血刺激所诱导的c-fos原癌基因蛋白(FOS)在大鼠全脑各部的表达,观察了其分布、时间发展过程和变化。脑缺血再循环后15分钟至72小时内,在脑的各级水平的多数核团和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FOS表达。在不同的部位和功能区,FOS表达出现的时间、达到高峰时间和消退时间不同,表达的细胞多少和强度也不相同。在各脑室的室管膜细胞、触液神经元和下丘脑(特别是视上核和室旁核)最先出现,并呈现一过性的FOS快速表达。海马的FOS表达在2h后出现、主要局限在齿状回、下托和CA_4、CA_3区。在边缘系统和嗅脑的扣带皮质、梨状皮质、杏仁、隔核和内侧缰核、嗅球外颗粒层和僧帽层以及前嗅核呈现高水平的持久表达。缺血后2~48h内,新皮质Ⅱ—Ⅵ层诱导出广泛的高水平表达。丘脑、基底核、中脑的FOS表达则出现较晚且分布稀疏。FOS在脑干的表达因不同核团而异。本文结果提示:全脑暂时性缺血刺激后,脑内不同部位、不同核团和功能区激活FOS表达的机制不同,其功能意义也可能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人藻酸注射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后c-fos原癌基因蛋白在脑内的表达 被引量:6
2
作者 包新民 舒斯云 +1 位作者 张运周 周光斗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43-350,共8页
为研究纹状体边缘区与脑内其他和学习记忆等功能有关结构间的关系,将海人藻酸注射于大鼠纹状体边缘区,观察c-fos原癌基因蛋白(FOS)在脑内的表达。海人藻酸注射4h后,脑内有少量FOS表达.海人藻酸注射6h后,脑内FOS表达增至最高峰.... 为研究纹状体边缘区与脑内其他和学习记忆等功能有关结构间的关系,将海人藻酸注射于大鼠纹状体边缘区,观察c-fos原癌基因蛋白(FOS)在脑内的表达。海人藻酸注射4h后,脑内有少量FOS表达.海人藻酸注射6h后,脑内FOS表达增至最高峰.在嗅脑、基底前脑、海马、杏仁核,大脑皮质以及丘脑的中线核和网状核中有大量密集的FOS表达。另外,在纹状体、Meynert基底核、脚内核、丘脑底核、黑质外侧都及其背外侧区可见较多FOS表达.在视前区、丘脑下部外侧区、外侧缰核和中脑中央灰质等部位可见少量FOS表达。海人藻酸注射纹状体边缘区后18~24h,上述各部位的阳住表达逐渐减少,齿状回的表达消失.海人藻酸注射后48h,脑内各部位的FOS阳性反应均消失。本研究结果提示:纹状体边缘区和脑内与学习记忆功能有关的结构间有密切的功能联系,但边缘区在脑学习记忆功能中的地位以及与脑中其他学习记忆有关结构间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状边缘区 学习记忆 基因蛋白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os原癌基因与蛋白及其在法医病理学上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孟云 徐小虎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79-180,共2页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心肌受到缺血性损伤后,早期绝大部分基因表达及总的蛋白合成被明显抑制,而某些在正常状态很少表达或不表达的基因却在不同程度上得以表达。随着分子生物学在心血管研究领域中的广泛应用,许多研究证实立即早期反应基因(...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心肌受到缺血性损伤后,早期绝大部分基因表达及总的蛋白合成被明显抑制,而某些在正常状态很少表达或不表达的基因却在不同程度上得以表达。随着分子生物学在心血管研究领域中的广泛应用,许多研究证实立即早期反应基因(immediate early gene,IGE)的表达与心肌缺血再灌流损伤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os 基因 蛋白 法医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注射U0126对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内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宋雪松 李国华 +2 位作者 佟丹梅 曹君利 杜宝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6-348,364,共4页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U 0 12 6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痛行为及脊髓背角内原癌基因c- fos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大鼠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中采用von Frey纤维丝和热痛刺激仪测定大鼠机械性缩爪潜伏期和热痛缩爪潜伏期,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U 0 12 6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痛行为及脊髓背角内原癌基因c- fos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大鼠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中采用von Frey纤维丝和热痛刺激仪测定大鼠机械性缩爪潜伏期和热痛缩爪潜伏期,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脊髓背角内原癌基因c- fos表达的变化。结果:CCI大鼠同侧脊髓背角浅层内Fos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多,鞘内应用U 0 12 6能够明显减少背角神经元中Fos表达,同时伴有大鼠痛行为的改善。结论:细胞外调节激酶信号通路在脊髓背角浅层的激活参与神经病理性痛的形成与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丝分裂素激活蛋白酶类 神经痛 痛觉过敏 脊髓 基因蛋白c—f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和氧化修饰型LDL、VLDL及HDL对培养人动脉平滑肌细胞原癌基因fos及myc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汪浩川 刘秉文 付明德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5年第3期304-310,共7页
动脉平滑肌细胞(SMC)是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中的主要细胞,它的增殖在AS形成过程中极其重要。脂蛋白和氧化修饰型脂蛋白对SMC增殖的影响以及SMC增殖与原癌基因异常表达的关系是当前AS发病机制研究的热点之一。我们... 动脉平滑肌细胞(SMC)是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中的主要细胞,它的增殖在AS形成过程中极其重要。脂蛋白和氧化修饰型脂蛋白对SMC增殖的影响以及SMC增殖与原癌基因异常表达的关系是当前AS发病机制研究的热点之一。我们在建立人主动脉SMC体外培养方法的基础上,观察了LDL,VLDL及HDL和相应的氧化修饰型脂蛋白对培养人SMCfos,myc,erb-B原癌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①HDL对SMCfos,myc基因表达无影响;②LDL和VLDL有使这些基因表达增加的趋势,但与对照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③OX-VLDL,OX-VLDL和OX-HDL有使SMCfos,myc基因表达显著增强的作用(P<0.01),且其作用较相应的天然脂蛋白大(P<0.01).上述结果说明:LDL,VLDL,OX-LDL,OX-VLDL和0X-HDL的致AS作用可能与刺激SMCfos和myc癌基因表达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细胞 基因 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烟对原癌基因c-fos在骨组织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文和 刘忠厚 +6 位作者 陈鹏 曹锡文 陈家玉 郭志文 胡伟文 李杨 王福剑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1期819-823,共5页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fos在吸烟诱导骨质疏松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吸烟和不吸烟健康成年志愿者各20名,分为吸烟组和非吸烟组,吸烟组患者为每天吸烟20支以上,烟龄不少于10年;非吸烟组患者为不吸烟或每天吸烟不超过1支。各取约1...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fos在吸烟诱导骨质疏松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吸烟和不吸烟健康成年志愿者各20名,分为吸烟组和非吸烟组,吸烟组患者为每天吸烟20支以上,烟龄不少于10年;非吸烟组患者为不吸烟或每天吸烟不超过1支。各取约1克髂骨松质骨,提取其总RNA和总蛋白,通过RT-PCR测定c-fos mRNA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ting测定Fos蛋白表达;通过免疫沉淀法测定Fos蛋白磷酸化程度。结果吸烟组c-fos mRNA表达高于非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吸烟组Fos值高于非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吸烟可以导致人骨组织c-fos基因与Fos蛋白表达增加,提示原癌基因c-fos与吸烟诱导骨质疏松关系密切,可能c-fos表达增高与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基因c—l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癌基因c-fos在口腔正畸学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颖 胡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6期613-615,共3页
原癌基因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大量研究发现原癌基因c—fos及其蛋白产物不仅参与细胞的正常生长分化过程,而且也参与细胞内信息传递过程和细胞的能量代谢过程,在生命活动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在医学中已经有了广泛的研... 原癌基因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大量研究发现原癌基因c—fos及其蛋白产物不仅参与细胞的正常生长分化过程,而且也参与细胞内信息传递过程和细胞的能量代谢过程,在生命活动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在医学中已经有了广泛的研究,近几年在口腔学科中的研究也取得了初步进展。其中口腔正畸治疗是一种利用炎症过程所介导的牙移动而改善功能和美观的独特治疗手段,在改变功能和美观的同时正畸力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细胞性过程,如牙齿移动过程中牙槽骨改建、牙根吸收及疼痛等。原癌基因c—fos也参与了这些细胞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c-fos 口腔正畸学 细胞内信息传递 口腔正畸治疗 牙槽骨改建 分化过程 蛋白产物 代谢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荣昌猪C-Fos原癌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8
作者 卢梅 孙波 +3 位作者 李建 肖榕 李靖 郑小波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3-35,38,共4页
为获取荣昌猪原癌基因C-Fos的基因序列及对该基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利用,采集荣昌猪睾丸,提取总RNA,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获得荣昌猪C-Fos基因,TA克隆后测序。结果表明,获得的荣昌猪C-Fos基因全长为1143bp,编码氨基酸381个... 为获取荣昌猪原癌基因C-Fos的基因序列及对该基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利用,采集荣昌猪睾丸,提取总RNA,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获得荣昌猪C-Fos基因,TA克隆后测序。结果表明,获得的荣昌猪C-Fos基因全长为1143bp,编码氨基酸381个。将荣昌猪与GenBank中野猪,马,牛,羊,家猫,大熊猫,人,黑猩猩,猕猴,大鼠,小鼠,兔C-Fos基因进行同源性比较,比对结果显示,荣昌猪与野猪的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9.48%,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9.47%,与其他物种则存在较大种属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荣昌猪 基因 c—f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癌基因蛋白质C-erbB-2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王丽萍 陈东 +3 位作者 陈爱军 王晓明 张俊格 张元德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77-479,共3页
目的 :检测原癌基因蛋白质 C- erb B- 2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对 1 1 1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石蜡切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乳腺良恶性病变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 C- erb B- 2阳性率为 31 .3% ,与乳腺纤... 目的 :检测原癌基因蛋白质 C- erb B- 2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对 1 1 1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石蜡切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乳腺良恶性病变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 C- erb B- 2阳性率为 31 .3% ,与乳腺纤维腺病和纤维腺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 ) ,乳腺癌 C- erb B- 2的阳性率为 74.3% ,与良性病变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 ) ;乳腺癌 C- erb B- 2表达与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呈正比 ( P<0 .0 5 ) ,与激素受体 ( ER、PR)水平及 5年生存期呈反比( P<0 .0 5 ) ,与淋巴结是否转移无关。结论 :C- erb B- 2表达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容易癌变 ,C- erb B- 2过度表达的乳腺癌组织分化差、生存期短、预后不好。C- erb 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良恶性病变 乳腺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 蛋白 c-ERBB-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高系家族成员胃蛋白酶原C基因多态性及其诊断意义的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袁媛 董明 +8 位作者 何安光 张荫昌 张宝庚 金春莲 路平 邢承忠 王选杰 刘言厚 吕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56-357,共2页
采用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在胃癌高发区庄河检出的19例胃癌高系家族成员胃蛋白酶原C基因多态性,发现三种常见片段及一种稀有片段。对其中4例携带稀有片段的受检者进行了胃镜追踪观察,2.5年后发现1例早期胃癌... 采用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在胃癌高发区庄河检出的19例胃癌高系家族成员胃蛋白酶原C基因多态性,发现三种常见片段及一种稀有片段。对其中4例携带稀有片段的受检者进行了胃镜追踪观察,2.5年后发现1例早期胃癌。本文对此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蛋白c 基因多态性 高系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喘敷灵巴布剂对哮喘大鼠气道上皮癌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万力生 朱锦善 +3 位作者 王霞灵 鲁艳芳 范红霞 邱静宇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9期1671-1672,共2页
目的:探讨喘敷灵巴布剂对大鼠气道平滑肌上皮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随机分组,应用卵蛋白腹腔注射及雾化吸入制作大鼠哮喘模型,应用RT-PCR观察气道平滑肌上皮c-fosmRNA表达状况。结果:RT-PCR检测显示造模组与正... 目的:探讨喘敷灵巴布剂对大鼠气道平滑肌上皮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随机分组,应用卵蛋白腹腔注射及雾化吸入制作大鼠哮喘模型,应用RT-PCR观察气道平滑肌上皮c-fosmRNA表达状况。结果:RT-PCR检测显示造模组与正常组、中药组及地塞米松组比较,c-fos的蛋白表达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各治疗组无明显性差异(P>0.01)。结论:喘敷灵巴布剂可能通过下调原癌基因c-fos表达来抑制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哮喘 c—fos基因 喘敷灵巴布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et原癌基因编码蛋白与HGF生物学作用的多态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树华 贺福初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78-279,共2页
c-met原癌基因编码蛋白与HGF生物学作用的多态性郭树华,贺福初(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北京100850)关键词c-met原癌基因蛋白,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肝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c-met原癌基因编码蛋白与HGF生物学作用的多态性郭树华,贺福初(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北京100850)关键词c-met原癌基因蛋白,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肝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growthfac-tor,H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蛋白 肝细胞 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性细胞核抗原、C-fos和Bax蛋白在人胚胎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学红 张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7-522,共6页
目的:探讨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CNA)、C-fos和Bax蛋白在人胚胎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的分布特征.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第2~4个月胎龄段共16份人胚胎舌组织内PCNA、C-fos和Bax蛋白的表达,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第2个月胚龄时,C-fo... 目的:探讨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CNA)、C-fos和Bax蛋白在人胚胎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的分布特征.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第2~4个月胎龄段共16份人胚胎舌组织内PCNA、C-fos和Bax蛋白的表达,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第2个月胚龄时,C-fos蛋白在人胚舌组织内未见明显阳性细胞表达分布,PCNA蛋白在人胚舌上皮组织层部分细胞和舌肌组织和纤维组织内少数细胞呈阳性表达.第3个月胎龄时,PCNA和C-fos蛋白在舌上皮组织细胞阳性表达数量最多,舌肌组织和纤维组织内有部分细胞呈阳性表达.第4个月胎龄舌肌组织和纤维组织内PCNA蛋白阳性表达数量增高,C-fos蛋白阳性表达未见明显变化.Bax蛋白仅在第3个月胎龄时呈弱阳性表达.结论:PCNA、C-fos参与调控人胚胎舌组织细胞的分化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 哺乳动物 增殖细胞核抗 基因蛋白c-fos BcL-2相关X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鹿生茸期原癌基因c-myc、fos的表达调控
14
作者 韩春梅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为对马鹿生茸期原癌基因c—myc、fos进行深入研究,探索表达调控机理。分别于2009年3月份和7月份到31团塔里木马鹿原种场采集不同生产水平茸鹿DNA样本300头,并完成提取及分析、鉴定工作;采集生长期分别为30天和60天鹿茸样本16个。
关键词 塔里木马鹿 c-myc 基因 生茸期 fos 表达调控 NA样本 调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和川芎嗪对肾缺血再灌注时c-Fos、Bcl-2、I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祝海洲 詹自力 +1 位作者 何卫阳 苟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93-895,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 (IR)损伤不同时间c -Fos、Bcl- 2、ICAM - 1蛋白的表达及地塞米松(Dex )和川芎嗪 (TMPz )对其影响。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内及Dex、TMPz干预后c-Fos、Bcl- 2、ICAM - 1蛋白... 目的 :探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 (IR)损伤不同时间c -Fos、Bcl- 2、ICAM - 1蛋白的表达及地塞米松(Dex )和川芎嗪 (TMPz )对其影响。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内及Dex、TMPz干预后c-Fos、Bcl- 2、ICAM - 1蛋白表达的分布及强度变化。结果 :c -Fos蛋白分布于近曲小管、远曲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的细胞核、细胞浆内 ,再灌注后 1h表达明显增强 ,3h达高峰 ,6h锐减。Bcl- 2蛋白主要分布于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浆 ,再灌注后 1h表达明显增强 ,6h达高峰 ,2 4h仍有较强表达。ICAM - 1蛋白分布在肾血管、肾小管等部位 ,其中以肾血管为著 ,其表达增强于再灌注后 1h ,直到 2 4h表达仍有增强。Dex +TMPz +IR组 ,Dex +IR及TMPz+IR组c-Fos、ICAM - 1蛋白表达明显低于IR组 (P <0 .0 1) ,Bcl- 2表达则明显高于IR组 (P <0 .0 1)。结论 :地塞米松和川芎嗪可能通过诱导Bcl- 2蛋白的合成 ,下调c-Fos、ICAM - 1蛋白的合成 ,减轻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原癌基因蛋白c—fos 地塞米松 川芎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癌基因C-erbB-2蛋白和PCNA在乳腺导管浸润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16
作者 王丽萍 陈东 +4 位作者 陈爱军 张元德 张俊格 王晓明 申丽娟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476-478,共3页
目的 :检测原癌基因 C- erb B- 2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乳腺导管浸润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对石蜡切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C- erb B- 2和 PCNA在乳腺导管浸润癌中阳性率为 74.3%和 68.6% ,二者表达与癌组织大小及... 目的 :检测原癌基因 C- erb B- 2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乳腺导管浸润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对石蜡切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C- erb B- 2和 PCNA在乳腺导管浸润癌中阳性率为 74.3%和 68.6% ,二者表达与癌组织大小及分化程度呈正相关 (P<0 .0 5) ,与年龄、雌激素受体水平和生存期呈负相关 (P<0 .0 5)。与淋巴结有无转移无关 (P>0 .0 5)。结论 :C- erb B- 2和 PCNA过表达者预后不好、生存期短 ,尤其二者同时表达者预后更差。C- erb B- 2和 PCNA可作为判定乳腺导管浸润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浸润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蛋白c-erbB-2 增殖细胞核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及胃癌患者胃蛋白酶原C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袁媛 董明 +5 位作者 何安光 张荫昌 张宝庚 金春莲 路平 邢承忠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33-235,共3页
以PGC301为探针,对10例胃癌组织及11例正常人体组织基因组DNA中胃蛋白酶原C基因的EcoRI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作了观察分析。发现在正常人体有三种常见等位片段,分别为20kb、5.7kb及3.6kb;一种稀有... 以PGC301为探针,对10例胃癌组织及11例正常人体组织基因组DNA中胃蛋白酶原C基因的EcoRI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作了观察分析。发现在正常人体有三种常见等位片段,分别为20kb、5.7kb及3.6kb;一种稀有片段,3.5kb。在胃癌患者,未发现与正常人体不同的等位片段。但是,稀有片段及稀有杂交带型的出现频率高于正常组。这一结果对深入探讨胃蛋白酶原C基因稀有片段及稀有杂交带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蛋白c 基因表达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花素对高糖环境肾系膜细胞c-fos、c-jun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7
18
作者 蒋涛 高妍 熊祖应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03-506,共4页
目的 观察高葡萄糖环境中 ,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灯盏花素对肾小球系膜细胞 (GMC)c fos、c jun蛋白表达和Ⅳ型胶原 (C Ⅳ )合成的影响 ,探索糖尿病肾病防治的新途径。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GMC ,分别置于正常葡萄糖 (对照组 )、高葡萄糖 ... 目的 观察高葡萄糖环境中 ,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灯盏花素对肾小球系膜细胞 (GMC)c fos、c jun蛋白表达和Ⅳ型胶原 (C Ⅳ )合成的影响 ,探索糖尿病肾病防治的新途径。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GMC ,分别置于正常葡萄糖 (对照组 )、高葡萄糖 (高糖组 )和高葡萄糖加灯盏花素 (高糖加灯盏花素组 )环境中 ,观察干预 2 4h、4 8h和 1wk后GMCc fos、c jun蛋白表达、C Ⅳ合成和PKC活性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高糖组干预 2 4h后c fos、c jun蛋白表达同时明显增高 ,4 8h后c fos开始下降 ,而c jun 1wk后仍保持高水平 ,高糖组C Ⅳ合成 1wk后增加 ,各观察时点PKC活性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而高糖加灯盏花素组各时点c fos、c jun蛋白表达、C Ⅳ合成和PKC活性均低于高糖组。结论 高葡萄糖可促使GMC中c fos、c jun蛋白表达和C Ⅳ合成增加 ,此可能为PKC活化所介导 ,灯盏花素可通过抑制PKC活化而有效阻止高葡萄糖引起的上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 肾系膜细胞 葡萄糖 基因 蛋白激酶c Ⅳ型胶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并BRAF^(V600E)突变及原癌基因重排蛋白表达与其侵袭性的关系 被引量:10
19
作者 孟超 高洁 +2 位作者 梁军 梁智勇 林岩松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探讨BRAFV600E突变及原癌基因重排(RET)蛋白表达并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侵袭性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PTC患者术后病理,分别用RT-PCR检测BRAFV600E突变,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RET表达情况。分析BRAFV600E突变合并RET表达组(n=24)和B... 目的探讨BRAFV600E突变及原癌基因重排(RET)蛋白表达并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侵袭性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PTC患者术后病理,分别用RT-PCR检测BRAFV600E突变,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RET表达情况。分析BRAFV600E突变合并RET表达组(n=24)和BRAFV600E单突变或RET单表达组(n=19)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 BRAFV600E突变率、RET表达率分别为76%(38/50)、56%(28/50),存在BRAFV600E突变合并RET表达者占48%(24/50)。与BRAFV600E突变合并RET表达组比较,BRAFV600E单突变或RET单表达组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差,且甲状腺癌评分系统评分较高(P=0.011,P=0.022)。结论 BRAFV600E突变并存RET表达时提示PTC肿瘤组织分化差、更易出现实体亚型等侵袭性较高的病理亚型,有可能增加肿瘤相关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FV600E突变 基因重排蛋白表达 甲状腺乳头状 侵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制剂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热休克蛋白、C-F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孙琳 刘爱芬 +3 位作者 李义召 陈立云 王晓云 韩恩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427-2430,共4页
目的:研究银杏叶制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热休克蛋白(HSP)、C-FOS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机制。方法:采用改良LONGA法复制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56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及银杏叶制剂预处理组... 目的:研究银杏叶制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热休克蛋白(HSP)、C-FOS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机制。方法:采用改良LONGA法复制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56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及银杏叶制剂预处理组。银杏组大鼠在实验前灌服银杏制剂2 ML,1日3次,连用5 D。应用HSP70及 C-FOS免疫组化染色、C-FOS MRNA原位杂交、原位细胞凋亡及HE染色等方法观察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点(1 H、6 H、12 H、24 H、3 D、7 D)两者的变化,并对其阳性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银杏制剂预处理组各时段神经细胞缺血程度明显轻于未处理组、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未处理组,HSP70及C-FOS表达的阳性细胞数则明显多于未处理组 (P<0.01)。脑缺血再灌注组1 H时C-FOS即有表达,6 H达高峰,后逐渐下降。再灌注6 H组HSPT0在缺血侧皮质及基底节开始表达,24 H达高峰。再灌注6 H细胞凋亡最显著。结论:银杏制剂可能通过诱导HSP70及C-FOS的表达, 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热休克蛋白质70 基因 c—fos 二裂银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