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乳头状癌并BRAF^(V600E)突变及原癌基因重排蛋白表达与其侵袭性的关系 被引量:10
1
作者 孟超 高洁 +2 位作者 梁军 梁智勇 林岩松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探讨BRAFV600E突变及原癌基因重排(RET)蛋白表达并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侵袭性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PTC患者术后病理,分别用RT-PCR检测BRAFV600E突变,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RET表达情况。分析BRAFV600E突变合并RET表达组(n=24)和B... 目的探讨BRAFV600E突变及原癌基因重排(RET)蛋白表达并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侵袭性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PTC患者术后病理,分别用RT-PCR检测BRAFV600E突变,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RET表达情况。分析BRAFV600E突变合并RET表达组(n=24)和BRAFV600E单突变或RET单表达组(n=19)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 BRAFV600E突变率、RET表达率分别为76%(38/50)、56%(28/50),存在BRAFV600E突变合并RET表达者占48%(24/50)。与BRAFV600E突变合并RET表达组比较,BRAFV600E单突变或RET单表达组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差,且甲状腺癌评分系统评分较高(P=0.011,P=0.022)。结论 BRAFV600E突变并存RET表达时提示PTC肿瘤组织分化差、更易出现实体亚型等侵袭性较高的病理亚型,有可能增加肿瘤相关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FV600E突变 基因重排蛋白表达 甲状腺乳头状 侵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脑暂时性缺血诱导c-fos原癌基因蛋白(FOS)在大鼠脑内的表达 被引量:7
2
作者 罗丕福 谢瑶 +2 位作者 姚志彬 陈以慈 邝国璧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1-80,共10页
用免疫组化(ABC)方法,普查了血管阻塞后全脑暂时性缺血刺激所诱导的c-fos原癌基因蛋白(FOS)在大鼠全脑各部的表达,观察了其分布、时间发展过程和变化。脑缺血再循环后15分钟至72小时内,在脑的各级水平的多数核团和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FO... 用免疫组化(ABC)方法,普查了血管阻塞后全脑暂时性缺血刺激所诱导的c-fos原癌基因蛋白(FOS)在大鼠全脑各部的表达,观察了其分布、时间发展过程和变化。脑缺血再循环后15分钟至72小时内,在脑的各级水平的多数核团和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FOS表达。在不同的部位和功能区,FOS表达出现的时间、达到高峰时间和消退时间不同,表达的细胞多少和强度也不相同。在各脑室的室管膜细胞、触液神经元和下丘脑(特别是视上核和室旁核)最先出现,并呈现一过性的FOS快速表达。海马的FOS表达在2h后出现、主要局限在齿状回、下托和CA_4、CA_3区。在边缘系统和嗅脑的扣带皮质、梨状皮质、杏仁、隔核和内侧缰核、嗅球外颗粒层和僧帽层以及前嗅核呈现高水平的持久表达。缺血后2~48h内,新皮质Ⅱ—Ⅵ层诱导出广泛的高水平表达。丘脑、基底核、中脑的FOS表达则出现较晚且分布稀疏。FOS在脑干的表达因不同核团而异。本文结果提示:全脑暂时性缺血刺激后,脑内不同部位、不同核团和功能区激活FOS表达的机制不同,其功能意义也可能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胶原蛋白基因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5
3
作者 赵俊杰 雷艳霞 +4 位作者 康丽丽 赵晶 李亚清 刘晓庆 任春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3-445,477,共4页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黏膜组织中Ⅰ型胶原蛋白(COL1A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经胃镜取材,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组织中COL1A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COL1A1m...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黏膜组织中Ⅰ型胶原蛋白(COL1A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经胃镜取材,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组织中COL1A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COL1A1mRNA在正常组和反流性食管炎阴性组食管黏膜中呈低表达(0.154±0.119,0.152±0.105),在Barrett食管与食管腺癌食管黏膜中呈明显的高表达(0.396±0.170,0.726±0.561)。并且在从正常→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COL1A1mRNA的表达呈现渐进性增强,并与病期有关。结论 COL1A1基因的异常表达与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OL1A1mRNA的表达水平可用作监测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早期发生及干预治疗效果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BARRETT食管 食管腺 Ⅰ型胶蛋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癌基因蛋白质C-erbB-2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丽萍 陈东 +3 位作者 陈爱军 王晓明 张俊格 张元德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77-479,共3页
目的 :检测原癌基因蛋白质 C- erb B- 2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对 1 1 1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石蜡切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乳腺良恶性病变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 C- erb B- 2阳性率为 31 .3% ,与乳腺纤... 目的 :检测原癌基因蛋白质 C- erb B- 2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对 1 1 1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石蜡切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乳腺良恶性病变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 C- erb B- 2阳性率为 31 .3% ,与乳腺纤维腺病和纤维腺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 ) ,乳腺癌 C- erb B- 2的阳性率为 74.3% ,与良性病变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 ) ;乳腺癌 C- erb B- 2表达与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呈正比 ( P<0 .0 5 ) ,与激素受体 ( ER、PR)水平及 5年生存期呈反比( P<0 .0 5 ) ,与淋巴结是否转移无关。结论 :C- erb B- 2表达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容易癌变 ,C- erb B- 2过度表达的乳腺癌组织分化差、生存期短、预后不好。C- erb 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良恶性病变 乳腺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 蛋白 C-ERBB-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人藻酸注射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后c-fos原癌基因蛋白在脑内的表达 被引量:6
5
作者 包新民 舒斯云 +1 位作者 张运周 周光斗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43-350,共8页
为研究纹状体边缘区与脑内其他和学习记忆等功能有关结构间的关系,将海人藻酸注射于大鼠纹状体边缘区,观察c-fos原癌基因蛋白(FOS)在脑内的表达。海人藻酸注射4h后,脑内有少量FOS表达.海人藻酸注射6h后,脑内FOS表达增至最高峰.... 为研究纹状体边缘区与脑内其他和学习记忆等功能有关结构间的关系,将海人藻酸注射于大鼠纹状体边缘区,观察c-fos原癌基因蛋白(FOS)在脑内的表达。海人藻酸注射4h后,脑内有少量FOS表达.海人藻酸注射6h后,脑内FOS表达增至最高峰.在嗅脑、基底前脑、海马、杏仁核,大脑皮质以及丘脑的中线核和网状核中有大量密集的FOS表达。另外,在纹状体、Meynert基底核、脚内核、丘脑底核、黑质外侧都及其背外侧区可见较多FOS表达.在视前区、丘脑下部外侧区、外侧缰核和中脑中央灰质等部位可见少量FOS表达。海人藻酸注射纹状体边缘区后18~24h,上述各部位的阳住表达逐渐减少,齿状回的表达消失.海人藻酸注射后48h,脑内各部位的FOS阳性反应均消失。本研究结果提示:纹状体边缘区和脑内与学习记忆功能有关的结构间有密切的功能联系,但边缘区在脑学习记忆功能中的地位以及与脑中其他学习记忆有关结构间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状边缘区 学习记忆 基因蛋白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癌基因HER2/neu表达产物p185蛋白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晓华 秦慧莲 何球藻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91-194,共4页
用表达p185蛋白HER2/neu转基因3T3-HER2/neu细胞裂解物免疫Balb/c小鼠,经3次免疫后,免疫小鼠脾细胞对表达p185蛋白的3T3-HER2/neu细胞呈现较强的增殖反应(平均刺激指数分别为SI=... 用表达p185蛋白HER2/neu转基因3T3-HER2/neu细胞裂解物免疫Balb/c小鼠,经3次免疫后,免疫小鼠脾细胞对表达p185蛋白的3T3-HER2/neu细胞呈现较强的增殖反应(平均刺激指数分别为SI=3.15±1.88),而对未转染HER2/neu基因的3T3细胞的应答较弱(SI=1.14±0.97)。并检测到1号免疫鼠脾细胞对3T3-HER2/neu细胞有特异杀伤作用。免疫鼠血清中出现高水平的抗p185抗体(OD均值=1.02±0.16),较正常对照组(OD均值=0.36±0.10)有显著差异(P<0.001),表明HER2/neu表达产物p185蛋白具有免疫原性,用于免疫小鼠可诱导出对p185蛋白的特异免疫应答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免疫 基因 HER2/NEU P185蛋白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et原癌基因编码蛋白与HGF生物学作用的多态性 被引量:1
7
作者 郭树华 贺福初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78-279,共2页
c-met原癌基因编码蛋白与HGF生物学作用的多态性郭树华,贺福初(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北京100850)关键词c-met原癌基因蛋白,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肝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c-met原癌基因编码蛋白与HGF生物学作用的多态性郭树华,贺福初(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北京100850)关键词c-met原癌基因蛋白,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肝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growthfac-tor,H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蛋白 肝细胞 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os原癌基因与蛋白及其在法医病理学上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马孟云 徐小虎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79-180,共2页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心肌受到缺血性损伤后,早期绝大部分基因表达及总的蛋白合成被明显抑制,而某些在正常状态很少表达或不表达的基因却在不同程度上得以表达。随着分子生物学在心血管研究领域中的广泛应用,许多研究证实立即早期反应基因(...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心肌受到缺血性损伤后,早期绝大部分基因表达及总的蛋白合成被明显抑制,而某些在正常状态很少表达或不表达的基因却在不同程度上得以表达。随着分子生物学在心血管研究领域中的广泛应用,许多研究证实立即早期反应基因(immediate early gene,IGE)的表达与心肌缺血再灌流损伤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OS 基因 蛋白 法医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c-kit原癌蛋白在多伊棺头蟋胚后精子发生中的表达和定位
9
作者 奚耕思 欧阳霞辉 +1 位作者 王雪峰 何慧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9-543,共5页
为了了解类c-kit原癌蛋白在多伊棺头蟋Loxoblemmus doenitzi Stein胚后精子发生中的表达、定位及可能的调控作用,采用常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处于减数分裂中期Ⅰ至末期Ⅱ的初级精母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类c-kit原癌... 为了了解类c-kit原癌蛋白在多伊棺头蟋Loxoblemmus doenitzi Stein胚后精子发生中的表达、定位及可能的调控作用,采用常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处于减数分裂中期Ⅰ至末期Ⅱ的初级精母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类c-kit原癌蛋白阳性颗粒;精巢或受精囊内成熟精子头部也具有类c-kit原癌蛋白阳性颗粒。结果反映了类c-kit蛋白对于维持动物精子发生过程中减数分裂、精子成熟及受精能力具有特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伊棺头蟋 c-kit蛋白 表达 精子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泛素化蛋白酶1基因的表达与肝癌细胞株侵袭转移的关系
10
作者 刘延 李湘竑 杨定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9-313,共5页
目的:研究类泛素化蛋白酶-1(sentrin-specific protease-1,SENP-1)基因在不同侵袭潜能肝细胞肝癌细胞株及人永生化肝细胞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肝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关系。方法:使用RT-PCR、Real-time 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 目的:研究类泛素化蛋白酶-1(sentrin-specific protease-1,SENP-1)基因在不同侵袭潜能肝细胞肝癌细胞株及人永生化肝细胞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肝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关系。方法:使用RT-PCR、Real-time 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方法对肝癌细胞株MHCC97L(低侵袭性)、MHCC97H和HCCLM3(高侵袭性)、SMMC-7721和HepG2(无明显侵袭性)SENP-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以人永生化肝细胞株HL-7702为对照,分析SENP-1的表达与肝癌细胞株侵袭转移能力的关系。结果:RT-PCR和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SENP-1 mRNA(F=5.658;P=0.042)和蛋白(F=88.909,P=0.000)在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随着肝癌细胞株侵袭潜能的增高而增高;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5种肝癌细胞株SENP-1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人永生化肝细胞株;免疫荧光法观察发现,SENP-1蛋白在肝癌细胞株内主要为胞质表达,部分胞核表达。结论:SENP-1基因在肝癌细胞株中的高表达可能具有促进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化蛋白酶-1基因 肝细胞 侵袭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癌基因C-erbB-2蛋白和PCNA在乳腺导管浸润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11
作者 王丽萍 陈东 +4 位作者 陈爱军 张元德 张俊格 王晓明 申丽娟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476-478,共3页
目的 :检测原癌基因 C- erb B- 2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乳腺导管浸润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对石蜡切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C- erb B- 2和 PCNA在乳腺导管浸润癌中阳性率为 74.3%和 68.6% ,二者表达与癌组织大小及... 目的 :检测原癌基因 C- erb B- 2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乳腺导管浸润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对石蜡切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C- erb B- 2和 PCNA在乳腺导管浸润癌中阳性率为 74.3%和 68.6% ,二者表达与癌组织大小及分化程度呈正相关 (P<0 .0 5) ,与年龄、雌激素受体水平和生存期呈负相关 (P<0 .0 5)。与淋巴结有无转移无关 (P>0 .0 5)。结论 :C- erb B- 2和 PCNA过表达者预后不好、生存期短 ,尤其二者同时表达者预后更差。C- erb B- 2和 PCNA可作为判定乳腺导管浸润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浸润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蛋白C-erbB-2 增殖细胞核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载脂蛋白E基因结构和代谢与神经系统疾病 被引量:6
12
作者 董晶晶 吉维忠 吴世政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559-560,共2页
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是一种大部分产生于肝脏,在其他组织和器官(如脑、肾、脾及性腺等)合成,有299个氨基酸,并且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蛋白质。近年来,由于apoE在调节血脂代谢上的重要作用,从而在心脑血管病的发病中占有... 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是一种大部分产生于肝脏,在其他组织和器官(如脑、肾、脾及性腺等)合成,有299个氨基酸,并且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蛋白质。近年来,由于apoE在调节血脂代谢上的重要作用,从而在心脑血管病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总结了当前对人类apoE高分辨结构的研究,以及通过这些结构在血脂代谢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讨apoE与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 代谢 神经系统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 等位基因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品种(系)类胡萝卜素代谢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邓昌哲 姚慧 +2 位作者 安飞飞 李开绵 陈松笔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55-563,共9页
以白心木薯华南6068、华南9号、紫叶黄心木薯BGM019和粉红木薯Mirasol为材料,探究木薯块根膨大期和成熟期与类胡萝卜素代谢通路相关的14个基因和4种蛋白质表达水平变化。用HPLC检测块根β-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分别用qRT-PCR和Western b... 以白心木薯华南6068、华南9号、紫叶黄心木薯BGM019和粉红木薯Mirasol为材料,探究木薯块根膨大期和成熟期与类胡萝卜素代谢通路相关的14个基因和4种蛋白质表达水平变化。用HPLC检测块根β-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分别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对类胡萝卜素代谢通路相关基因和蛋白酶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以华南6068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华南9号和紫叶黄心木薯BGM019成熟期中的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关键基因PSY2、LCYB基因显著高于膨大期,而降解相关的关键基因CCD1、NCED3在成熟期的表达量显著低于膨大期(P<0.05)。粉红木薯Mirasol成熟期中PSY2、LCYB的显著下调与CCD1、NCED3的显著上调(P<0.05)是造成β-胡萝卜素含量差异的原因之一。通过分析不同木薯品种(系)在膨大期和成熟期块根类胡萝卜素代谢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有助于解析β-胡萝卜素积累的分子机理。此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HSP70虽然和块根类胡萝卜素代谢途径没有直接关联,但它们在木薯膨大期和成熟期块根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块根 β-胡萝卜素含量 胡萝卜素代谢通路 基因表达 蛋白质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瘤中原癌基因转酮醇酶1和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贾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792-2794,共3页
目的:检测胶质瘤中原癌基因转酮醇酶1(TKTL1)和组织蛋白酶D(Cath-D)的表达,观察二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4例胶质瘤患者术后存档的蜡块组织及临床组织作为观察组,选择脑出血患者出血灶周围正常的脑组织80例作为对照... 目的:检测胶质瘤中原癌基因转酮醇酶1(TKTL1)和组织蛋白酶D(Cath-D)的表达,观察二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4例胶质瘤患者术后存档的蜡块组织及临床组织作为观察组,选择脑出血患者出血灶周围正常的脑组织8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检测2组中TKTL1和Cath-D的表达,观察二者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观察组TKTL1和Cath-D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TKTL1和Cath-D的表达与肿瘤的最大直径、Ki67增殖指数及分级相关。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TKTL1与Cath-D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胶质瘤中TKTL1和Cath-D高表达,对病变进展有一定促进作用,二者与肿瘤的生长、增殖及血管密度相关。但是TKTL1与Cath-D之间无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基因转酮醇酶1 组织蛋白酶D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注射U0126对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内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宋雪松 李国华 +2 位作者 佟丹梅 曹君利 杜宝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6-348,364,共4页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U 0 12 6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痛行为及脊髓背角内原癌基因c- fos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大鼠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中采用von Frey纤维丝和热痛刺激仪测定大鼠机械性缩爪潜伏期和热痛缩爪潜伏期,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U 0 12 6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痛行为及脊髓背角内原癌基因c- fos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大鼠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中采用von Frey纤维丝和热痛刺激仪测定大鼠机械性缩爪潜伏期和热痛缩爪潜伏期,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脊髓背角内原癌基因c- fos表达的变化。结果:CCI大鼠同侧脊髓背角浅层内Fos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多,鞘内应用U 0 12 6能够明显减少背角神经元中Fos表达,同时伴有大鼠痛行为的改善。结论:细胞外调节激酶信号通路在脊髓背角浅层的激活参与神经病理性痛的形成与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丝分裂素激活蛋白 神经痛 痛觉过敏 脊髓 基因蛋白质c—f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癌基因蛋白产物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天星 罗尧生 +2 位作者 杨正中 刘伟 张会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5期437-439,I059,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癌变的机理。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于石蜡切片对43例甲状腺癌、17例腺瘤、19例瘤旁甲状腺组织进行了c-erbB-2、p21、p53、Bcl-2、c-myc、p16癌基因产物的检测。结果:癌组织...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癌变的机理。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于石蜡切片对43例甲状腺癌、17例腺瘤、19例瘤旁甲状腺组织进行了c-erbB-2、p21、p53、Bcl-2、c-myc、p16癌基因产物的检测。结果: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1种或1种以上基因产物表达与腺瘤及瘤旁组织间均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c-erbB-2、p21表达随癌组织分化程度增高而增高。p53表达随癌组织分化程度增高而减少,与c-erbB-2间呈负相关(P<0.05)。在淋巴结转移病例中c-erbB-2阳性率增高明显(P<0.05)。结论:6种癌基因均分别参与了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癌变的发生可由多种基因相互作用所致。c-erbB-2、p21可能在甲状腺癌尤其是乳头状癌的癌变中起重要作用。癌基因产物检测为临床病理诊断、基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基因 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T原癌基因C634R突变合并G691S、R982C多态性致多发内分泌腺瘤病2A型的家系研究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平 杨国庆 +4 位作者 谷伟军 金楠 巴建明 母义明 窦京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8-312,共5页
目的对一个多发内分泌腺瘤病2A型(MEN2A)家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RET原癌基因突变情况进行分析。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相关临床资料,提取1名先证者及10名家系成员的外周血基因组DNA,对RET基因所有外显子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 目的对一个多发内分泌腺瘤病2A型(MEN2A)家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RET原癌基因突变情况进行分析。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相关临床资料,提取1名先证者及10名家系成员的外周血基因组DNA,对RET基因所有外显子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家系中3位已发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同,但其RET原癌基因均同时存在3个错义突变,分别是位于11号外显子的C634R、G691S和位于18号外显子的R982C,而家系中其他成员则不存在上述突变。结论当C634R与G691S、R982C多态性同时存在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与单纯C634R突变一致的RET蛋白功能异常激活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内分泌瘤病 髓样 基因蛋白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尖杉酯碱对HL-60细胞凋亡及原癌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程 曹丽芝 +1 位作者 万恂恂 程腊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7-107,119,共2页
目的 :探讨三尖杉酯碱对急性白血病治疗作用的机制。方法 :用细胞培养、DNA片断凝胶电泳、Westernblot和cDNA阵列杂交等方法检测三尖杉酯碱对HL - 60白血病细胞凋亡及原癌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三尖杉酯碱使HL - 60细胞BCL - 2蛋白表... 目的 :探讨三尖杉酯碱对急性白血病治疗作用的机制。方法 :用细胞培养、DNA片断凝胶电泳、Westernblot和cDNA阵列杂交等方法检测三尖杉酯碱对HL - 60白血病细胞凋亡及原癌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三尖杉酯碱使HL - 60细胞BCL - 2蛋白表达明显较低、c -myc表达较弱、而p15表达较强。结论 :三尖杉酯碱抑制HL - 60细胞增殖、诱导其分化和凋亡 ,其机制可能与三尖杉酯碱下调原癌基因BCL - 2和c-myc、上调抑癌基因p15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尖杉酯碱 白血病 凋亡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手术切缘Nusap1基因蛋白表达与早期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猛 杨定华 +8 位作者 刘萧 刘延 梁鉴坤 何华 钟克波 林梁 陶国贵 张弛 周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37-938,F0003,共3页
目的检测Nusap1基因蛋白在肝癌手术切缘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早期复发的关系。方法选择常规病理学检查手术切缘为阴性的原发性肝癌标本61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手术切缘Nusap1基因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肝癌手术切缘中Nusap1蛋白表达阳性... 目的检测Nusap1基因蛋白在肝癌手术切缘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早期复发的关系。方法选择常规病理学检查手术切缘为阴性的原发性肝癌标本61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手术切缘Nusap1基因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肝癌手术切缘中Nusap1蛋白表达阳性有21例,其中15例术后早期复发(71.4%);阴性40例,术后仅12例出现早期复发(30%);阳性组术后早期复发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肝癌手术切缘中Nusap1蛋白表达与术后早期复发明显相关,可预测肝癌术后早期复发高危患者及指导术后辅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病理学 蛋白质Nusap1 基因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rasp21及C-myc癌基因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洁 李华仁 +1 位作者 张锦 权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09-1011,共3页
目的通过对胃癌标本中p53、rasp21及Cmyc癌基因蛋白的表达分析,探讨其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60例胃癌标本中p53、rasp21及Cmyc的表达及分布。结果p53、rasp21及Cmyc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51.7%、40.0%、66.7%... 目的通过对胃癌标本中p53、rasp21及Cmyc癌基因蛋白的表达分析,探讨其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60例胃癌标本中p53、rasp21及Cmyc的表达及分布。结果p53、rasp21及Cmyc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51.7%、40.0%、66.7%;胃癌旁正常黏膜上皮的阳性率分别为1.6%、13.3%、15.0%,与肿瘤区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rasp21及Cmyc在肿瘤区与肿瘤移行区、癌旁正常黏膜区染色强度比较有差异(P<0.05)。p53及Cmyc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即分化越差,其阳性表达越高。结论p53、rasp21及Cmyc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53及Cmyc在肿瘤分化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基因蛋白c-myc 蛋白质P53 蛋白质P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