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版纳藤黄原生境土壤养分评价
1
作者 李光禄 陈忠林 +5 位作者 周华泽 万振林 陈妍君 曾诗华 王晓静 施济普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43-49,共7页
为促进版纳藤黄的迁地保护和野外回归,基于版纳藤黄的生存现状,对版纳藤黄进行原生境土壤采集,共收集20份土壤样品,并对有机质(OM)、全氮(TN)、全磷(TP)、全钾(TK)、水解性氮(AN)、有效磷(AP)、有效钾(AK)和pH共8个指标进行测定,使用云... 为促进版纳藤黄的迁地保护和野外回归,基于版纳藤黄的生存现状,对版纳藤黄进行原生境土壤采集,共收集20份土壤样品,并对有机质(OM)、全氮(TN)、全磷(TP)、全钾(TK)、水解性氮(AN)、有效磷(AP)、有效钾(AK)和pH共8个指标进行测定,使用云模型、ANOVA分析和种群间多重比较3种方法对测量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版纳藤黄的生存土壤养分含量较低,富含有机质、全氮以及有效钾,有效磷含量很低,土壤呈现强酸性。ANOVA分析发现TN、TP、TK、AN在种群间存在显著差异,而OM、AP、AK、pH在各种群间无显著差异。对TN、TP、TK、AN 4个因子进行种群间的多重比较,发现TN指标上P5显著高于P3、极显著高于P1和P2,且与P4间差异不显著,P1、P2、P3和P4间差异不显著;TP指标上P4极显著高于P1、P2和P3,且显著高于P5,P1、P2、P3和P5间差异不显著;TK指标上P1显著低于P4,P5极显著高于P1和P2,其余种群间差异不显著;AN指标上P5极显著高于其他种群,且其余种群间无显著性差异。P5基本上和其他种群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后续研究中应重点关注P5的生存状况,同时也需监测P4受到农业活动干扰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纳藤黄 原生 土壤养分 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小种群野生湖北原生境保护建设探讨
2
作者 田金荣 《花卉》 2025年第8期139-141,共3页
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为出发点,钟祥市大口林场极小种群野生湖北梣原生境保护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针对拯救保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及极小种群野生湖北梣原生境保护建设的具体措施进行阐述,为今后更好地保护极小野... 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为出发点,钟祥市大口林场极小种群野生湖北梣原生境保护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针对拯救保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及极小种群野生湖北梣原生境保护建设的具体措施进行阐述,为今后更好地保护极小野生植物积累第一手资料,为持续推进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作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为大范围开展极小野生植物种群保护奠定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种群 野生湖北梣 原生 拯救保护 国有林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物多样性非原生境保护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姚维保 韦景竹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6-19,31,共5页
生物多样性非原生境保护是原生境保护之外的重要途径。国际立法与实践已经明确了非原生境保护必要性与紧迫性。我国受威物种形势严峻,非原生境保护面临着场所较少、资金缺乏等问题。在分析我国非原生境保护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 生物多样性非原生境保护是原生境保护之外的重要途径。国际立法与实践已经明确了非原生境保护必要性与紧迫性。我国受威物种形势严峻,非原生境保护面临着场所较少、资金缺乏等问题。在分析我国非原生境保护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非原生境保护的几点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原生保护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野生稻资源遗传多样性原生境保存 被引量:16
4
作者 陈成斌 《植物遗传资源科学》 CSCD 2002年第3期53-57,共5页
我国野生稻资源丰富,分布地域广阔,由于经济建设用地需要,近年来野生稻原生地遭到严重破坏,野生稻原生境保存已是十分紧迫的事情。本文论述了原生境保存的意义,原生境保存地的选择原则及设想,旨在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加强野生稻资源... 我国野生稻资源丰富,分布地域广阔,由于经济建设用地需要,近年来野生稻原生地遭到严重破坏,野生稻原生境保存已是十分紧迫的事情。本文论述了原生境保存的意义,原生境保存地的选择原则及设想,旨在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加强野生稻资源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稻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原生保存 异生保存 遗传资源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生境下乙酸钠为单一碳源对A^(2)O工艺的影响
5
作者 宗永臣 傅椿惠 +3 位作者 李璐辰 史旭升 王明权 刘乐然 《高原农业》 2024年第3期250-257,296,共9页
以高原生境的A^(2)O工艺为研究对象,结合污水处理中污染物浓度不确定性特点,探究了乙酸钠为单一碳源时A^(2)O工艺的反应规律。研究表明,高原生境下A^(2)O工艺在使用乙酸钠作为单一碳源驯化后,具备一定的污染物降解能力,但其去除效率随... 以高原生境的A^(2)O工艺为研究对象,结合污水处理中污染物浓度不确定性特点,探究了乙酸钠为单一碳源时A^(2)O工艺的反应规律。研究表明,高原生境下A^(2)O工艺在使用乙酸钠作为单一碳源驯化后,具备一定的污染物降解能力,但其去除效率随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说明系统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同时该系统的污染物去除效率远低于平原地区,菌群在门水平及属水平上的主要细菌及相对丰度均与平原地区有显著差异,说明高原特殊生境对A^(2)O工艺的菌群结构有较大影响,进而影响了污染物的处理效率。研究成果能够为高原生境下污水处理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 A^(2)O工艺 乙酸钠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野生稻原生境保护方法研究 被引量:58
6
作者 杨庆文 张万霞 +4 位作者 贺丹霞 陈大洲 戴陆元 陈成斌 黄坤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3-67,共5页
在充分调查我国野生稻种质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野生稻的濒危状况及其致濒因素,制定了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的选点原则,结合江西东乡、广东高州、云南元江和广西武宣等4个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示范点建设及各个保护点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条件... 在充分调查我国野生稻种质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野生稻的濒危状况及其致濒因素,制定了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的选点原则,结合江西东乡、广东高州、云南元江和广西武宣等4个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示范点建设及各个保护点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条件,提出了围墙、围栏、植物篱笆和农民参与性等不同的保护方法,并就原生境保护点的开发性保护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稻 原生保护 保护方法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实践与未来研究方向 被引量:37
7
作者 杨庆文 秦文斌 +3 位作者 张万霞 乔卫华 于寿娜 郭青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共7页
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已成为国内外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截止2011年底,我国利用物理隔离和主流化两种保护方法已建成各类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226个,保护物种52个,分布于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物理隔离保护点154个,保护物... 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已成为国内外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截止2011年底,我国利用物理隔离和主流化两种保护方法已建成各类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226个,保护物种52个,分布于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物理隔离保护点154个,保护物种39个,分布于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主流化保护点72个,保护物种31个,分布于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本文通过对我国已建成的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的调查和分析,比较了物理隔离和主流化两种保护方法的优缺点,总结了两种保护方法建设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的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与对策。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发展趋势,探讨了我国未来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的发展方向和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野生植物 原生保护 物理隔离 主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野生近缘种的原生境保护 被引量:23
8
作者 郑晓明 陈宝雄 +7 位作者 宋玥 李飞 王君瑞 乔卫华 张丽芳 程云连 孙玉芳 杨庆文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03-1109,共7页
作物野生近缘种是作物种质创新和品种改良的天然基因库,全球30%的作物增产得益于野生近缘种在作物育种中的利用。然而,由于生境破坏和污染、资源过度利用、盲目引种和气候变化等导致大量自然群体消失和群体遗传多样性丧失,对作物野生近... 作物野生近缘种是作物种质创新和品种改良的天然基因库,全球30%的作物增产得益于野生近缘种在作物育种中的利用。然而,由于生境破坏和污染、资源过度利用、盲目引种和气候变化等导致大量自然群体消失和群体遗传多样性丧失,对作物野生近缘种的繁衍和进化形成了严重威胁。原生境保护是在自然条件下对作物野生近缘种及其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维持其进化潜力,保护物种与环境互作的进化过程,是保护作物野生近缘种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原生境保护政策和技术手段的基础上总结了作物野生近缘种原生境保护技术路线,综述了国内外对作物野生近缘种的原生境保护进展,并基于中国国情提出了作物野生近缘种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未来作物野生近缘种原生境保护和野生近缘种可持续利用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强调把基因组、表型组和环境因子相关大数据与作物野生近缘种保护、研究和利用紧密结合,为作物野生近缘种的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和信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野生近缘种 原生保护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原生境保护与未保护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比较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家祥 陈友桃 +3 位作者 黄娟 乔卫华 张万霞 杨庆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74-1482,共9页
为了明确我国已建立的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状况及其代表性,利用24对SSR引物对15个原生境保护居群的427份普通野生稻材料和在我国野生稻分布区内按照纬度划分后随机挑选的15个未保护居群的357份普通野生稻材料进行遗传... 为了明确我国已建立的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状况及其代表性,利用24对SSR引物对15个原生境保护居群的427份普通野生稻材料和在我国野生稻分布区内按照纬度划分后随机挑选的15个未保护居群的357份普通野生稻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居群24个位点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Ae)为5.98,平均香农指数(I)为1.90,均大于未保护居群在24个位点的平均Ae(5.85)和I(1.86)值,但保护居群在24个位点的平均预期杂合度(He)为0.79,略小于未保护居群He值(0.80)。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保护居群和随机挑选的未保护居群在24个位点上及居群水平上的Ae、I和He值差异不显著,表明保护居群可以代表我国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状况。保护居群的特有等位变异数(Sa)为40,远大于未保护居群的20,说明保护居群保护了更多的特殊基因,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对应普通野生稻保护居群的地理信息,发现15个保护居群涵盖了我国普通野生稻分布区内所有已知的典型地理类型,表明我国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居群具有典型性。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已建立的15个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的选择是科学合理的。根据对我国普通野生稻遗传结构的分析,建议下一步开展的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建设应以广西南部及广东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原生保护 遗传多样性 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澜沧县陆稻品种资源多样性和原生境保护 被引量:10
10
作者 伍绍云 游承俐 +4 位作者 戴陆园 金建昌 张宗文 Paul Quek 杨家寿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9-43,共5页
云南澜沧县不仅存在丰富的陆稻品种多样性和形态多样性 ,而且也存在陆稻生长环境和栽种管理方法的多样性 ,即山地民族在陆稻栽种方面的土著知识 (indigenousknowledge ,IK)多样性 ,讨论了由传统的刀耕火种生产制度过渡到现代固耕生产方... 云南澜沧县不仅存在丰富的陆稻品种多样性和形态多样性 ,而且也存在陆稻生长环境和栽种管理方法的多样性 ,即山地民族在陆稻栽种方面的土著知识 (indigenousknowledge ,IK)多样性 ,讨论了由传统的刀耕火种生产制度过渡到现代固耕生产方式对陆稻生产及品种资源保存和保护的影响。提出了陆稻资源多样性保护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稻 多样性 原生保护 澜沧县 云南 品种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胀果甘草原生境土壤盐分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际昭 陆嘉惠 +2 位作者 田中平 廖云海 李学禹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1年第1期82-86,共5页
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土样化学测定,分析胀果甘草原生境下土壤盐分的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盐分普遍较高且表聚作用明显,土壤表层0~10 cm土层盐分均值高达32.08 g/kg,属典型的强度盐渍化土;土壤盐分组成中,含阳离子Ca2+、Na+、Mg2+... 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土样化学测定,分析胀果甘草原生境下土壤盐分的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盐分普遍较高且表聚作用明显,土壤表层0~10 cm土层盐分均值高达32.08 g/kg,属典型的强度盐渍化土;土壤盐分组成中,含阳离子Ca2+、Na+、Mg2+、K+和阴离子Cl-、SO24、HCO3-,不含CO32-,土壤盐分的特征因子为Ca2+、C1-、SO42-、Na+,其盐渍类型主要为硫酸盐-氯化物型,重碳酸盐是土壤盐分的次要成分;该生境土壤中在整个垂直剖面上Ca2+的含量丰富,属典型钙质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胀果甘草 土壤盐分 原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大鲵原生境的水质指标测定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学祥 董然然 +1 位作者 唐黎 聂福顺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2期111-113,共3页
为大鲵的养殖及其水源选择提供参考,对贵州省黔南州斗蓬山大鲵原繁殖生境的水样进行水质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贵州大鲵原生境水样呈弱碱性(pH 7.21),总硬度(以CaCO_3计)为134.38mg/L、总碱量(以CaCO_3计)为104.99mg/L,Ca^(2+)、Mg^(2+)... 为大鲵的养殖及其水源选择提供参考,对贵州省黔南州斗蓬山大鲵原繁殖生境的水样进行水质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贵州大鲵原生境水样呈弱碱性(pH 7.21),总硬度(以CaCO_3计)为134.38mg/L、总碱量(以CaCO_3计)为104.99mg/L,Ca^(2+)、Mg^(2+)分别为42.96mg/L和6.58mg/L,Cl^-、SO_4^(2-)和H_2PO_4^-含量分别为0.90mg/L、29.43mg/L和0.00mg/L,NH_4^+为0.00mg/L。依据GB 8537-2008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贵州大鲵原生境水样的限量指标As、Cd、Pb、溴酸盐(以Br-计)的含量均为0.000mg/L,Hg含量<0.000 01mg/L,硝酸盐(以NO_3^-计)、氟化物(以F-计)、化学耗氧量(以O_2计)分别为3.52mg/L、0.12mg/L和0.00mg/L,均达到国家指标;界限指标Zn^(2+)、H_2SiO_3、溶解性总固体分别为0.002 mg/L、6.61mg/L和212.66mg/L,低于国家指标;污染指标亚硝酸盐(以NO_2^-计)含量为0.017mg/L,色度≤5°、浊度为0.06°、煮沸前后无异臭异味、无肉眼可见异物。贵州省黔南州斗蓬山大鲵原繁殖生境的水样优于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 原生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原生境来源野生大豆抗花叶病毒(SMV)综合评价及聚类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爱国 王岩 +3 位作者 孟未来 李兆波 崔晓光 吴禹 《辽宁农业科学》 2020年第1期7-13,共7页
对不同原生境类型的120份野生大豆材料进行了田间抗大豆花叶病毒SMV-1、SMV-3株系的鉴定评价、聚类及性状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120份野生大豆中,对SMV-1表现高抗的材料1份,抗病材料7份,中抗材料22份,中感材料34份,感病材料40份,高感... 对不同原生境类型的120份野生大豆材料进行了田间抗大豆花叶病毒SMV-1、SMV-3株系的鉴定评价、聚类及性状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120份野生大豆中,对SMV-1表现高抗的材料1份,抗病材料7份,中抗材料22份,中感材料34份,感病材料40份,高感材料16份,分别占供试材料的0.8%、5.8%、18.3%、28.3%、33.3%、13.3%;对SMV-3表现抗病材料6份,中抗材料19份,中感材料24份,感病材料30份,高感材料41份,分别占供试材料的5%、15.8%、20%、25%、34.2%,来自沿海地区的材料相对其他来源的材料具有更高的SMV抗性。部分农艺性状与病情指数的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野生大豆对SMV抗性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4,叶大小与抗病性也有一定相关性。聚类分析表明,LVD140004和LYD141046与其他材料亲缘关系较远,且LYD141046具有较高抗病性,与其杂交会有较大杂种优势,并获得抗病后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 野生大豆 大豆花叶病毒病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黄花美冠兰原生境调查及其生长发育规律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吕君展 尹俊梅 杨光穗 《热带农业科学》 2006年第1期15-17,68,共4页
通过对海南黄花美冠兰[Eulophiaflava(Lindley)Hookerf.]原生境状况的调查和引种栽培,研究其生长发育规律,并扼要讨论了黄花美冠兰的开发前景、栽培、繁殖和规模化生产中尚待解决的问题。结果表明:黄花美冠兰不耐低温,是典型的喜温花卉... 通过对海南黄花美冠兰[Eulophiaflava(Lindley)Hookerf.]原生境状况的调查和引种栽培,研究其生长发育规律,并扼要讨论了黄花美冠兰的开发前景、栽培、繁殖和规模化生产中尚待解决的问题。结果表明:黄花美冠兰不耐低温,是典型的喜温花卉;发芽适宜土温26℃左右;开花适温27~33℃;营养生长适温26~31℃,气温低于15℃时,生长停滞,进入休眠;种球贮藏适温20℃左右。黄花美冠兰的童期较长,生长前期不耐强光,成花受芽发育状况、假鳞茎养分贮藏状况和环境条件等多方面的影响,开花需要一定的光照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美冠兰 种质资源 生长发育 原生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野生稻原生境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被引量:5
15
作者 雷驰 刘丽 《作物研究》 2006年第2期187-189,共3页
野生稻原生境保护是生物多样性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深入挖掘野生稻中的有利基因对提高水稻产量,改善稻米品质和生长特性,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对湖南野生稻原生境的状况调查,提出了保护野生稻原生境的对策。
关键词 野生稻 原生保护 湖南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生境野生大豆灰斑病抗性评价与发掘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雪峰 齐宁 +2 位作者 林红 刘广阳 王晓楠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1期1-3,共3页
为丰富大豆抗灰斑病育种基因库,对黑龙江、吉林、河南3个野生大豆保护点内的280份原生境野生大豆资源进行抗灰斑病优异资源鉴定及发掘研究。结果表明:在抗感比例方面,河南桐柏(1:0.75)明显高于吉林龙井(1:1.40)和黑龙江巴彦(1:1.44),而... 为丰富大豆抗灰斑病育种基因库,对黑龙江、吉林、河南3个野生大豆保护点内的280份原生境野生大豆资源进行抗灰斑病优异资源鉴定及发掘研究。结果表明:在抗感比例方面,河南桐柏(1:0.75)明显高于吉林龙井(1:1.40)和黑龙江巴彦(1:1.44),而吉林龙井略高于黑龙江巴彦;鉴定筛选出47份对黑龙江省主要灰斑病菌水平抗性好的野生大豆资源,其中,黑龙江巴彦大豆资源12份,吉林龙井14份,河南桐柏21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 野生大豆 灰斑病 评价 发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南主要野菜资源调查及原生境受威胁情况分析
17
作者 杜家会 郭银萍 +6 位作者 黄蔚 朱顺莲 邹芬 彭延英 冉光鑫 李家锐 李松克 《蔬菜》 2017年第1期34-37,共4页
在走访群众、实地调查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摸清了黔西南地区主要食用的几种野生蔬菜资源的植物学特征、分布范围、主要食用方法及原生境的情况,发现各村寨的野菜资源非常丰富,同时人们的生产活动、化学品的滥用及过度采摘等正在威胁着... 在走访群众、实地调查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摸清了黔西南地区主要食用的几种野生蔬菜资源的植物学特征、分布范围、主要食用方法及原生境的情况,发现各村寨的野菜资源非常丰富,同时人们的生产活动、化学品的滥用及过度采摘等正在威胁着野菜的生存环境,分析各种危害的成因,以期对野生蔬菜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南 野菜 资源 原生 威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布区胀果甘草原生境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倩倩 陆嘉惠 +4 位作者 张洁 徐影 徐可 张迦得 刘登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9780-9795,共16页
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主要分布于新疆、甘肃的荒漠区,是耐盐性最强的药用甘草,在改良盐碱地土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原生境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是揭示种群分布影响因素及盐碱地修复机制的重要依据。从胀果甘草5个主产区采... 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主要分布于新疆、甘肃的荒漠区,是耐盐性最强的药用甘草,在改良盐碱地土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原生境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是揭示种群分布影响因素及盐碱地修复机制的重要依据。从胀果甘草5个主产区采集原生境土壤,测定土壤理化指标,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Spearman、dbRDA等方法开展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特征研究,揭示不同分布区的优势微生物群落特征和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真菌群落中曲霉属(Aspergillus)、地丝霉属(Geomyces)、镰刀菌属(Fusarium)和细菌群落中的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Marinimicrobium、Idiomarina是野生胀果甘草原生境土壤中的优势微生物类群。不同分布区的土壤真菌多样性和丰富度具有显著差异,但土壤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差异不显著;部分分布区土壤中的真菌和细菌种类差异较大。土壤理化因子中,土壤含水量和总含盐量对真菌和细菌的群落分布、丰富度有显著影响。原生境含水量与曲霉属(Aspergillus)、镰刀菌属(Fusarium)、链格孢属(Alternaria)、青霉属(Penicillium)真菌呈显著负相关;与Marinnimicrobium,Idiomarina、Aliifodinibius和需盐杆菌属(Salegentibacter)细菌呈显著正相关,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细菌呈显著负相关。原生境土壤总含盐量,与曲霉属(Aspergillus)、裸子囊菌属(Gymnoascus)、Aporospora真菌呈显著正相关,与镰刀菌属(Fusarium)、丝盖伞属(Inocybe)、硬皮马勃属(Scleroderma)真菌呈显著负相关;总盐含量与Marinimicrobium、Idiomarina、嗜盐单胞菌属(Halomonas)、Aliifodinibius、Salinimicrobium、需盐杆菌属(Salegentibacter)这6种细菌的丰富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细菌呈显著负相关。另外,土壤真菌和细菌的空间分布的异质性也与野生胀果甘草的生境类型和地理环境有关。原生境中丰富度高的嗜盐细菌可能与胀果甘草的盐适应和耐盐机制有密切关系。研究结果为野生胀果甘草的种群恢复、盐碱弃耕地的土壤功能修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胀果甘草 原生 高通量测序 土壤 微生物群落结构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豆梨原生境分布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超 霍宏亮 +5 位作者 田路明 董星光 齐丹 张莹 徐家玉 曹玉芬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1-96,共6页
为了解中国豆梨Pyrus calleryana野生资源的分布现状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更好地保护野生豆梨资源,通过实地调查取样,测定了叶片和果实的形态指标,得到分布于6个省(自治区)的57份豆梨资源的表型性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 为了解中国豆梨Pyrus calleryana野生资源的分布现状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更好地保护野生豆梨资源,通过实地调查取样,测定了叶片和果实的形态指标,得到分布于6个省(自治区)的57份豆梨资源的表型性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环境因子的特点,并分析了表型性状与环境因子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豆梨野生资源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北纬21.03°~31.16°、东经107.28°~119.38°、海拔36~710 m的范围内,广西河池市、广西桂林市、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梧桐山)和江西省赣州市有集中分布区。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纬度、年平均气温、最湿月降水量和最冷月最低温对豆梨的分布影响最大。相关分析表明,叶片长度与纬度、年平均气温和最冷月最低温显著相关;叶柄长度与经度、纬度、年平均气温和最冷月最低温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单果质量与海拔极显著正相关,与最干月降水量和最热月最高温极显著负相关;果实横径和纵径均与海拔显著正相关,均与最干月降水量和最热月最高温显著负相关,果实横径还与经度显著负相关;果形指数与纬度显著正相关,与最干月降水量极显著负相关;果心横径与海拔显著正相关;果心指数与最湿月降水量显著负相关。地理气候因子聚类分析发现,广东省深圳罗湖区梧桐山和广西河池市巴马县的野生豆梨资源分布区的环境因子较为独特,有别于其他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梨 原生 分布 因子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麻黄原生境种子萌发及幼苗存活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玉 郝清玉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04-1314,共11页
木麻黄无法天然更新已严重影响了海南岛木麻黄海防林发挥其永续的防护效能。该文以海口木麻黄海防林为原生境试验基地,采用5因素2水平的因子试验设计方法,共设计36个处理组合,探究木麻黄种子萌发及幼苗存活的影响因素及障碍因子。结果表... 木麻黄无法天然更新已严重影响了海南岛木麻黄海防林发挥其永续的防护效能。该文以海口木麻黄海防林为原生境试验基地,采用5因素2水平的因子试验设计方法,共设计36个处理组合,探究木麻黄种子萌发及幼苗存活的影响因素及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木麻黄种子发芽率最高的处理组合为林窗-不浇水-沙土-保水-盖土(GJ0SBM),发芽率为37.33%,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合(P<0.05);平均株高最高的处理组合为林窗-浇水-红土-不保水-不盖土(GJRB0M0),平均株高为6.43 cm/53 d,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合(P<0.05);存活率最高的组合为林窗-浇水-沙土-保水-盖土(GJSBM),存活率为79.00%/73 d,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合(P<0.05)。(2)林分光照条件和盖土方式是木麻黄种子发芽率及发芽势的影响因素,保水方式对种子发芽速度有显著影响。(3)林分光照条件是影响木麻黄幼苗株高的影响因素。(4)浇水方式是影响木麻黄幼苗存活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综上所述,木麻黄自身无法天然更新的障碍机制不在于种子萌发,而是因为木麻黄幼苗在海南旱季因缺乏必要的水分而无法存活,从而导致其自身无法天然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海防林 原生试验 种子萌发 幼苗存活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