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分离聚氧聚氮原理性实验装置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喜魁 陈正举 +2 位作者 孟召军 洪广欢 李振强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0-74,共5页
为探索磁化氧氮分离技术在工程上的应用,设计了一种小型带钢毛的高梯度磁场聚氧聚氮原理性实验装置。总结了磁路设计和流路设计的优化设计规律;研究表明磁路优化设计磁极间采用斥力场,会增大磁场梯度;永磁体尺寸与磁场间空隙应保持最佳... 为探索磁化氧氮分离技术在工程上的应用,设计了一种小型带钢毛的高梯度磁场聚氧聚氮原理性实验装置。总结了磁路设计和流路设计的优化设计规律;研究表明磁路优化设计磁极间采用斥力场,会增大磁场梯度;永磁体尺寸与磁场间空隙应保持最佳的函数关系;在磁场空间装有含铬不锈钢毛可扩大磁力范围和增强磁场梯度。流路优化设计氧氮通道截面比例应按空气中氧氮体积比;磁场分离段的气流流动应保持稳定的层流状态,应尽量减少气流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化分离空气 磁路设计 流路设计 聚氧聚氮装置设计 原理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理性和研究性核磁共振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2
2
作者 郑超 陈润锋 周广荣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0-133,137,共5页
实践了原理性和研究性核磁共振实验的教学改革,从推进实验室开放、允许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开展实验等方面,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索的环境和条件,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科学研究训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体上... 实践了原理性和研究性核磁共振实验的教学改革,从推进实验室开放、允许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开展实验等方面,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索的环境和条件,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科学研究训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体上提高了核磁共振实验教学质量以及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实验 实验教学探索 理性实验 研究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原理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杨向明 刘伟凯 +1 位作者 陈林泉 郑凯斌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9-324,共6页
进行了固体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实验研究,并成功进行了点火和燃烧实验,包括固体碳氢燃料超音速燃烧试验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超音速燃烧试验。实验验证了固体燃料在超音速气流中能可靠点火,并保持了火焰的稳定燃烧,获得了固体燃料的... 进行了固体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实验研究,并成功进行了点火和燃烧实验,包括固体碳氢燃料超音速燃烧试验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超音速燃烧试验。实验验证了固体燃料在超音速气流中能可靠点火,并保持了火焰的稳定燃烧,获得了固体燃料的超音速燃烧内弹道特性,同时研究了固体燃料PMMA在超音速气流中的燃烧,分析了其在超燃冲压燃烧室内的退移规律,认为燃料退移速度随时间变化,燃烧趋向于将燃面轮廓变平,区域显示圆柱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燃冲压发动机 固体燃料 超音速燃烧 理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实验数据对RELAP5程序的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于雷 谢海燕 +1 位作者 桂学文 蔡章生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78-684,共7页
利用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1∶10原理性实验台架的稳态实验与启动实验数据,对RELAP5/MOD3.2程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对于本原理性实验系统,RELAP5/MOD3.2程序过低估算了蒸汽流速对蒸汽凝结换热系数的影响,因而,程序中垂直管内的蒸汽凝结换... 利用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1∶10原理性实验台架的稳态实验与启动实验数据,对RELAP5/MOD3.2程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对于本原理性实验系统,RELAP5/MOD3.2程序过低估算了蒸汽流速对蒸汽凝结换热系数的影响,因而,程序中垂直管内的蒸汽凝结换热系数偏小,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偏差大。对RELAP5/MOD3.2程序垂直管内蒸汽凝结换热模型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基本吻合。评价结果表明:采用RELAP5/MOD3.2程序对该类型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进行计算,需对程序中垂直管内的蒸汽凝结换热模型进行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能动余热排出 RELAP5程序 凝结换热 理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热除冰的热力耦合特性及其对冰层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肖春华 林贵平 +1 位作者 桂业伟 肖京平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28,共6页
采用计算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初步研究了电热除冰过程中的热力耦合特性及其对冰层的影响。在电加热条件下,耦合外部气动力载荷的作用,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不同热流密度下表面冰层和蒙皮间界面法向和切向应力的分布,比较了加热/不加热... 采用计算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初步研究了电热除冰过程中的热力耦合特性及其对冰层的影响。在电加热条件下,耦合外部气动力载荷的作用,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不同热流密度下表面冰层和蒙皮间界面法向和切向应力的分布,比较了加热/不加热条件下界面法向和切向应力分布的差别,研究了冰层最大主应力随热流密度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电加热条件下,在表面冰层融化前,热力耦合特性将造成冰层内部应力的显著增加,从而造成冰层局部区域的破裂,加速冰层的破坏。同时,设计的原理性实验结果验证了热力耦合特性对冰层的破坏影响。研究结果对于电热除冰理论和除冰技术的发展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除冰 热力耦合 理性实验 气动力载荷 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利用墨子号实现安全时间传递
6
作者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0-440,共1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闻网2020年5月12日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彭承志、徐飞虎等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QUESS),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量子安全时间传递的原理性实验验证,为未来构建安全的卫星导航系统奠定了基础。相关论文发表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闻网2020年5月12日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彭承志、徐飞虎等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QUESS),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量子安全时间传递的原理性实验验证,为未来构建安全的卫星导航系统奠定了基础。相关论文发表在Nature Physics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新闻网 潘建伟 时间传递 论文发表 卫星导航系统 理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子号” 首次实现量子安全时间传递
7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11,共1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及其同事彭承志、徐飞虎等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量子安全时间传递的原理性实验验证,为未来构建安全的卫星导航系统奠定了基础。该成果于5月11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及其同事彭承志、徐飞虎等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量子安全时间传递的原理性实验验证,为未来构建安全的卫星导航系统奠定了基础。该成果于5月11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物理》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学术期刊 潘建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时间传递 卫星导航系统 量子 理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babilistic analysis of random contact force between geomembrane and granular material 被引量:2
8
作者 姜晓桢 束一鸣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8期3309-3315,共7页
A probabilistic method based on principle of maximum entropy was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randomness of contact force between geomembrane and granular material.The contact force distribution is exponential according to... A probabilistic method based on principle of maximum entropy was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randomness of contact force between geomembrane and granular material.The contact force distribution is exponential according to the proposed method and the grain size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that affects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act force.The proposed method is then verified by a series of laboratory experiments using glass beads and cobbles as granular material and a very thin pressure,indicating that film is firstly used in these experiments which give a reliable method to measure the contact force at each contact poi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MEMBRANE granular material contact force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