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1和2在特应性皮炎患儿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1
作者 陈圆丹 高海媚 +4 位作者 许锦华 纪秀外 肖静 陈晓艺 钟连生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7-90,共4页
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A)是一种肿瘤细胞相关抗原,在多种鳞状细胞癌(SCC)中高表达,可作为SCC的血清学及组织学标志物,其血清水平检测常用于SCC的诊断、预后判断、病情监测及疗效评价等[1-3]。近年来,有研究表明SC... 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A)是一种肿瘤细胞相关抗原,在多种鳞状细胞癌(SCC)中高表达,可作为SCC的血清学及组织学标志物,其血清水平检测常用于SCC的诊断、预后判断、病情监测及疗效评价等[1-3]。近年来,有研究表明SCCA,尤其SCCA2可能参与了特应性皮炎(AD)等炎症性皮肤病的发病过程[4]。本研究通过检测AD患儿血清SCCA1和SCCA2的水平,分析和探讨了其与AD病情严重程度、瘙痒严重程度等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皮炎 细胞抗原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颌骨骨内鳞状细胞癌的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郭凌燕 陈芬 +3 位作者 吴平凡 李羽 雷振革 陈林林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32-1136,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颌骨骨内鳞状细胞癌(primary intraoss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PIOSCC)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12~2018年)收治的PIOS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组...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颌骨骨内鳞状细胞癌(primary intraoss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PIOSCC)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12~2018年)收治的PIOS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资料,并进行随访,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该疾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1例PIOSCC患者,平均诊断年龄为53.7岁(41~77岁)。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上颌骨8例,下颌骨13例。在随访期间,2例死于局部复发,5例死于远处转移,总生存率为66.7%。肿瘤大小、颈淋巴结转移和TNM临床分期是影响该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大于4 cm的肿瘤或出现颈淋巴结转移的PIOSCC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内鳞状细胞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相关放射抵抗机制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卢妍蓓 李正娟 +1 位作者 雷蕾 罗晶晶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6-256,共11页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较高。放射治疗是OSCC综合序列治疗的重要手段,对原位肿瘤治疗效果良好,但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较常见,致死率高;其主要原因在于部分肿瘤具有显著的放射抵抗,存活的癌细胞可表...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较高。放射治疗是OSCC综合序列治疗的重要手段,对原位肿瘤治疗效果良好,但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较常见,致死率高;其主要原因在于部分肿瘤具有显著的放射抵抗,存活的癌细胞可表现出增殖、侵袭和迁移增强,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甚至获得癌干细胞表型。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PKB,通常称PI3K/Akt)信号通路及其信号组分广泛参与OSCC发生发展和治疗预后的调控,已被证明与OSCC放射抵抗呈正相关;但其具体调控机制仍待进一步探索。本综述聚焦PI3K信号通路与OSCC的放射抵抗,从癌细胞、癌干细胞和肿瘤微环境三方面总结当前的研究进展,讨论PI3K介导的放射抵抗分子机制,以期为提高OSCC放疗敏感性和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有效的潜在分子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细胞 放射疗法 辐射耐受 磷脂酰肌醇3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宫颈鳞状细胞癌致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
4
作者 郑文豪 柯丹 +1 位作者 刁庆春 冯林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73-375,共3页
报告1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放化疗后使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导致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患者女,58岁。全身多发丘疹1个月。皮肤科检查:全身散在粟米至米粒大红色丘疹,以头面颈为重,下唇见一外生性红色结节,头皮及耳前大部分丘疹融合成片,... 报告1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放化疗后使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导致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患者女,58岁。全身多发丘疹1个月。皮肤科检查:全身散在粟米至米粒大红色丘疹,以头面颈为重,下唇见一外生性红色结节,头皮及耳前大部分丘疹融合成片,呈桑椹样外观。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浅层见分叶状肿瘤细胞团块,并可见较多血管腔,增生的血管及内皮细胞形态较规则,无异形。诊断: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细胞 卡瑞利珠单抗 反应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在原发性颌骨内鳞状细胞癌(PIOSCC)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丁琦 鞠侯雨 +3 位作者 刘杨 郭伟 任国欣 冀洪海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8-102,共5页
目的:探索提高原发性颌骨内鳞状细胞癌(PIOSCC)预后的辅助治疗方法、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纳入54例PIOSCC患者的治疗信息,其中接受新辅助化疗组16例,未接受新辅助化疗组38例。新辅助化疗方案为:N-TP方案(第1天尼妥珠单抗200 mg/次,... 目的:探索提高原发性颌骨内鳞状细胞癌(PIOSCC)预后的辅助治疗方法、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纳入54例PIOSCC患者的治疗信息,其中接受新辅助化疗组16例,未接受新辅助化疗组38例。新辅助化疗方案为:N-TP方案(第1天尼妥珠单抗200 mg/次,1次/周,第2天多西他赛75 mg/m^(2)+顺铂75 mg/m^(2),1次/3周)。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Kaplan-Meier检验进行生存分析评估疗效,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新辅助化疗的客观缓解率(ORR)为43.8%(7/16),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患者比未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患者中位无复发生存期(mRFS)显著延长(20.5月vs 12月,P=0.021),2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无显著性差异(22.5月vs 15月,P=0.200)。区域淋巴转移(P=0.038)、肿瘤最大径≥4 cm(P=0.042)及术后接受放疗/放化疗(P=0.000)为影响PIOSCC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新辅助化疗在PIOSCC的患者中获得了较高的近期缓解率,并在RFS方面获益。新辅助化疗有望成为改善PIOSCC预后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骨内细胞 新辅助化疗 无复发生存期 总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蒂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晚期上颌窦鳞状细胞癌术后缺损2例报道
6
作者 曹弘薇 姜菲菲 +3 位作者 于寒冰 解金晓 阎艾慧 卢利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33-1136,共4页
报道2例晚期上颌窦鳞状细胞癌扩大切除后采用一期带蒂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的病例。2例患者皮瓣均成活,面容恢复满意,随访3年无复发。表明带蒂游离腓骨肌皮瓣可良好重建上颌骨缺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修复晚期上颌窦鳞状细胞癌术后缺损... 报道2例晚期上颌窦鳞状细胞癌扩大切除后采用一期带蒂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的病例。2例患者皮瓣均成活,面容恢复满意,随访3年无复发。表明带蒂游离腓骨肌皮瓣可良好重建上颌骨缺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修复晚期上颌窦鳞状细胞癌术后缺损的理想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蒂游离腓肌皮瓣 上颌窦细胞 修复 上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于泳 刘君 +2 位作者 傅西林 方志沂 只向成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0-183,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少见,占乳腺癌的0.07%~2.00%。我院44年间(1956~2000年)经治疗乳腺癌12836例,其中原发性鳞状细胞癌仅13例,占0.1%。发病年龄39~79岁,中位54岁。全部以乳腺...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少见,占乳腺癌的0.07%~2.00%。我院44年间(1956~2000年)经治疗乳腺癌12836例,其中原发性鳞状细胞癌仅13例,占0.1%。发病年龄39~79岁,中位54岁。全部以乳腺单个肿块为首发症状就诊。根据TNM分期,其中Ⅰ期1例,Ⅱ期7例,Ⅲ期5例。治疗以改良根治术为主,术后辅助放疗及化疗。乳腺鳞状细胞癌归类于浸润性特殊型癌,病理形态特殊,恶性度较低,预后较好。结果:本组13例,5年生存率为75.0%(6/8),10年生存率为66.7%(4/6),优于相同期别的浸润性非特殊型癌。结论:由于其临床表现与一般乳腺癌无特征性差别,确诊需靠组织学诊断,并排除其他类型乳腺癌伴鳞状上皮化生及由皮肤或表皮样囊肿发生的鳞状细胞癌。本组13例镜下观察结果支持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起源于导管上皮鳞状上皮化生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原发细胞 组织发生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涎腺鳞状细胞癌(附4例报告) 被引量:6
8
作者 尉文华 李春智 +1 位作者 代慧珍 王贺忠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7-278,共2页
关键词 原发涎腺细胞 涎腺肿瘤 生物学特 病例报告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27例分析 被引量:21
9
作者 史业辉 钱碧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56-458,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和影响该病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我院1969年至2000年间收治的31例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病例。选取随访资料完整的27例,对患者性别、年龄、肿物直径、颈淋巴结转移与否、术式、有否肉眼肿...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和影响该病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我院1969年至2000年间收治的31例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病例。选取随访资料完整的27例,对患者性别、年龄、肿物直径、颈淋巴结转移与否、术式、有否肉眼肿瘤残余、放疗、化疗情况等参数,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生存率计算采用寿命表法,生存率的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Log-rank生存分布检验。对于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通过变量逐步引入的方法进入COX回归模型,确立影响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发病率低,恶性度高,手术方式和放疗是影响该病预后的因素。结论:对于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患者,建议采取甲状腺癌广泛切除术,术后局部足量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细胞 预后 广泛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原发性鳞状细胞癌1例报告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军 余宏宇 +2 位作者 何金 刘惠敏 徐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8-110,共3页
关键词 原发肝肿瘤 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窦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合并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鳞状细胞癌1例
11
作者 鲁梦婕 吴冬梅 刘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89-891,共3页
患者男性,70岁,因“右面部疼痛6个月余”入院,自述右侧面部间歇性胀痛,放射至同侧头面部。查体双侧下鼻甲稍肿胀,各鼻窦区无明显压痛。鼻咽部CT示右侧上颌窦肿块,窦壁骨质破坏;鼻窦增强MRI示右侧上颌窦内结节伴前壁受累(图1),查体及辅... 患者男性,70岁,因“右面部疼痛6个月余”入院,自述右侧面部间歇性胀痛,放射至同侧头面部。查体双侧下鼻甲稍肿胀,各鼻窦区无明显压痛。鼻咽部CT示右侧上颌窦肿块,窦壁骨质破坏;鼻窦增强MRI示右侧上颌窦内结节伴前壁受累(图1),查体及辅助检查未见局部转移及远处转移。患者无特殊既往史及家族病史,于2020年3月3日接受鼻内镜下鼻腔鼻窦肿瘤切除术并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肿瘤 细胞神经内分泌 内翻乳头 细胞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患者源性口腔鳞状细胞癌类器官的药敏分析与初步临床应用
12
作者 陈霖 陈寅瑜 +3 位作者 李欣然 葛良玉 王守鹏 孟箭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15-721,共7页
目的:基于所建立的患者源性口腔鳞状细胞癌类器官模型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对相应患者制定个性化药物治疗方案,观察其疗效与实验结果的匹配性。方法:本研究将通过活检或根治手术获得新鲜口腔鳞状细胞癌标本建立患者源性类器官模型,依托... 目的:基于所建立的患者源性口腔鳞状细胞癌类器官模型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对相应患者制定个性化药物治疗方案,观察其疗效与实验结果的匹配性。方法:本研究将通过活检或根治手术获得新鲜口腔鳞状细胞癌标本建立患者源性类器官模型,依托此模型对6种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药物(顺铂、紫杉醇、5-FU、西妥昔单抗、阿培利司、Nutlin-3)的敏感性进行测定,并对其中4例活检患者参考实验结果制定个性化用药方案,观察两个疗程后的近期治疗效果。结果:本研究成功建立了10例OSCC类器官(成功率10/12,83.3%),均可稳定传代、扩增达4代以上,且与亲本肿瘤组织表现出高度一致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口腔鳞状细胞癌类器官模型在药敏实验结果中表现出个体化差异,4例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肿瘤控制结果均达到部分缓解标准,与实验结果一致。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患者源性口腔鳞状细胞癌类器官模型高度还原了同源亲本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基于该模型的体外药敏实验与相应患者临床治疗反应一致,为建立个性化口腔鳞状细胞癌精准药物治疗新体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源类器官 口腔细胞 体外药敏实验 精准治疗 临床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原发性鳞状细胞癌8例并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兰智华 马昕 +1 位作者 曾庆彪 文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08-809,共2页
目的探讨肾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生物学行为、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8例肾原发性鳞状细胞癌中HCK、p40与p63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患者平均年龄54.6岁,2例位于左肾,6例位于右肾。光... 目的探讨肾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生物学行为、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8例肾原发性鳞状细胞癌中HCK、p40与p63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患者平均年龄54.6岁,2例位于左肾,6例位于右肾。光镜下可见鳞状细胞癌细胞呈巢、团状分布,侵犯肾间质;其中7例见凝固性坏死;4例见肾门处纤维脂肪组织与淋巴结侵犯。免疫表型:8例HCK、p40与p63均阳性。结论肾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罕见,临床、影像学及大体标本检查易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肿瘤 原发细胞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下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2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瑰琦 蒋文 +1 位作者 佘小伟 彭国栋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期26-26,共1页
颌下腺原发性鳞癌临床上少见,相关报道较少。我们于2008年、2012年各收治1例,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和文献,回顾性分析其特点,报道如下。
关键词 原发细胞 颌下腺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K-ras基因突变和HPV感染的结肠原发性鳞状细胞癌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晶 何妙侠 +3 位作者 冯真 倪灿荣 郑建明 朱明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94-1297,共4页
目的探讨结肠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结肠原发性鳞状细胞癌进行病理形态观察、免疫表型分析、HPV原位杂交检测、K-ras和BRAF基因突变检测。结果镜下见典型鳞状细胞癌特点。免疫表型:HCK、p40阳性,CDX2、MUC2阴性,... 目的探讨结肠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结肠原发性鳞状细胞癌进行病理形态观察、免疫表型分析、HPV原位杂交检测、K-ras和BRAF基因突变检测。结果镜下见典型鳞状细胞癌特点。免疫表型:HCK、p40阳性,CDX2、MUC2阴性,HPV原位杂交检测呈阳性,K-ras基因显示突变,BRAF基因为野生型。结论结肠原发性鳞状细胞癌极为少见,诊断时要严格把握诊断标准,应常规检测HPV及K-ras基因突变以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细胞 原发 K—ras HPV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6例报告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映红 赵文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26-228,共3页
目的:研究乳腺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观察6例乳腺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光镜下对6例乳腺鳞状细胞癌作了描述,在组织病理学特征方面,有3例见到囊肿变化和末端导管鳞状细胞癌改变,并非由肿瘤中心坏死所致。结论:该肿瘤... 目的:研究乳腺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观察6例乳腺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光镜下对6例乳腺鳞状细胞癌作了描述,在组织病理学特征方面,有3例见到囊肿变化和末端导管鳞状细胞癌改变,并非由肿瘤中心坏死所致。结论:该肿瘤可能由导管上皮化生转化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细胞 原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申兴斌 王立平 胡建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364-364,共1页
关键词 原发细胞 肿瘤组织 治疗 病理检查 气管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原发性鳞状细胞癌一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卢浩浩 曾繁静 +2 位作者 韩萍 孔祥泉 冯敢生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15-1415,共1页
关键词 肝脏原发细胞 移动浊音 病例资料 精神萎靡 上腹压痛 进食后 消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连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1985年第1期49-50,共2页
乳腺原发性纯鳞状细胞癌极罕见。28年间(1954-1982)我院经治4,291例乳腺癌中,有鳞癌3例,其中1例经电镜观察证实。本癌来自乳管,与皮肤及先前病变无关,需排除导管癌伴鳞状上皮化生。对本癌特征需进一步积累材料。
关键词 乳腺 原发 乳房 上皮化 浸润导管 细胞 囊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骨中央性鳞状细胞癌(附14例报告)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亚多 崔洲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63-265,共3页
我院1980~1990年治疗下颌骨中央性鳞状细胞癌14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2例,年龄在33~70岁之间,平均52岁,病程平均为9月左右。该肿瘤大多数发生于下颌角区,病员多以牙痛或下唇麻木为临床特征。X线主要表现为... 我院1980~1990年治疗下颌骨中央性鳞状细胞癌14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2例,年龄在33~70岁之间,平均52岁,病程平均为9月左右。该肿瘤大多数发生于下颌角区,病员多以牙痛或下唇麻木为临床特征。X线主要表现为骨松质的溶解、吸收、破坏及牙槽骨破坏。临床上应根据临床特征、X线及组织学征象,对该病作出早期诊断,以便指导临床治疗,提高该病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细胞 下颌 诊断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