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胃淋巴瘤治疗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剑 李非 孙家邦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418-420,共3页
关键词 治疗现状 原发性胃淋巴瘤 PGL 组织学类型 霍奇金淋巴 NHL 是非 存在 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辅助诊治原发性胃淋巴瘤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黄神安 钱霞 +3 位作者 张丽华 尚红卫 熊萍 方念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2818-2822,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诊治原发性胃淋巴瘤(PGL)中的作用,以提高PGL的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7月在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诊治的可疑PGL患者16例,记录患者胃镜下病变部位及形态特点、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诊治原发性胃淋巴瘤(PGL)中的作用,以提高PGL的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7月在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诊治的可疑PGL患者16例,记录患者胃镜下病变部位及形态特点、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胃镜下获取标本诊断率、PGL治疗、ESD情况,比较胃镜联合多点深挖掘式活组织检查与ESD诊断正确率。结果 16例患者中,14例行ESD,2例拒绝行ESD后失访;12例确诊为PGL。14例行ESD患者中,1例术中出血较多,未发生术后迟发性出血、术中及术后穿孔。12例确诊为PGL患者中,病变部位≥2个者6例,仅局限于胃体者3例,仅局限于胃窦者2例,仅局限于胃底者1例;胃镜下胃体多发浅表糜烂者4例,多发溃疡、表面附有白色薄苔、有时可见渗血者4例,胃皱襞增大、增粗者2例,黏膜蕈状突出、多孤立存在、隆起表面有糜烂或溃疡者2例;11例HP检测结果为阳性;2例根据胃镜下表现确诊为PGL,5例行胃镜联合多点深挖掘式活组织检查确诊为PGL,11例行ESD后确诊为PGL。ESD诊断正确率高于胃镜联合多点深挖掘式活组织检查(χ~2=6.750,P<0.05)。结论采用ESD辅助诊断PGL,可提高诊断正确率,降低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肿 原发性胃淋巴瘤 镜检查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影像组学对原发性胃淋巴瘤与Borrmann Ⅳ型胃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3
作者 邓娇 谭一雄 +3 位作者 顾潜彪 容鹏飞 王维 刘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7-263,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CT图像的影像组学标签鉴别原发性胃淋巴瘤与Borrmann Ⅳ型胃癌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4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胃淋巴瘤或Borrmann Ⅳ型胃癌且术前进行过腹部CT增强扫描的71例患者... 目的:探讨基于CT图像的影像组学标签鉴别原发性胃淋巴瘤与Borrmann Ⅳ型胃癌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4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胃淋巴瘤或Borrmann Ⅳ型胃癌且术前进行过腹部CT增强扫描的71例患者,其中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28例,Borrmann Ⅳ型胃癌患者43例。采用基于Matlab 2017a软件的特征提取算法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特征筛选以建立CT影像组学标签。通过纳入胃周脂肪浸润、胃壁柔软性、腹部淋巴结及周围脏器转移、腹水、黏膜白线征和病灶厚度等征象,构建CT征象诊断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影像组学标签和CT征象诊断模型的分类性能。结果:从每个患者CT扫描的肿瘤区域中提取32个三维特征,通过降维发现2个特征是最重要的鉴别诊断因子并建立了影像组学标签;CT征象诊断模型由腹水、胃周脂肪浸润、胃壁柔软性及黏膜白线征组成。影像组学标签和CT征象诊断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964和0.867;准确性分别为94.4%和80.2%;敏感性分别为93.0%和74.4%;特异性分别为96.4%和89.3%。经Delong检验,影像组学标签的诊断效能高于CT征象诊断模型(P<0.001)。结论:基于CT图像的影像组学标签能够较准确地鉴别Borrmann Ⅳ型胃癌与原发性胃淋巴瘤,为临床辅助诊断提供有利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RRMANN Ⅳ型 原发性胃淋巴瘤 影像组学 CT征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影像组学对BorrmannⅣ型胃癌与原发性胃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陈钦贤 刘昱 +5 位作者 黄列彬 冯宝 薛慧敏 李昌林 全勇 龙晚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52-860,共9页
【目的】探讨CT影像组学模型鉴别BorrmannⅣ型胃癌与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6月至2018年4月经手术或内镜病理确诊的BorrmannⅣ型胃癌或原发性胃淋巴瘤的病例共186例,其中BorrmannⅣ型胃癌132例,原发性胃淋巴瘤5... 【目的】探讨CT影像组学模型鉴别BorrmannⅣ型胃癌与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6月至2018年4月经手术或内镜病理确诊的BorrmannⅣ型胃癌或原发性胃淋巴瘤的病例共186例,其中BorrmannⅣ型胃癌132例,原发性胃淋巴瘤54例。采用计算机软件对CT动脉期、静脉期图像提取放射组学特征,再选择Lasso 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特征筛选,并建立CT影像组学模型,此外亦筛选CT主观征象构建CT主观征象模型,并同时利用CT主观征象及组学特征构建联合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T主观征象模型、组学模型以及联合模型的性能。【结果】浆膜亮线征、浆膜侧不规则结节状外突两个征象进入了CT主观征象模型,而在组学特征中分别选出9个静脉期特征、8个动脉期特征以及14个动静脉期组合特征与病灶相关,分别构建相应组学模型。鉴别BorrmannⅣ型胃癌与原发性胃淋巴瘤,CT主观征象模型的截断值为0.188时,曲线下面积(AUC)为0.846,敏感性为61.9%,特异性为81.7%,准确性为76.5%;组学模型中的动脉期、静脉期以及动静脉期的截断值分别为-0.315、-0.669和-0.858,AUC分别为0.864、0.955和0.890,敏感性分别为71.4%、95.2%和81.0%,特异性分别为85.0%、88.3%和80.0%,准确性分别为81.5%、90.1%和80.3%;联合模型中的动脉期、静脉期以及动静脉期的截断值分别为0.257、0.556和0.497,AUC分别为0.883、0.956和0.918,敏感性分别为71.4%、90.5%和71.4%,特异性为85.0%、93.3%和90.0%,准确性为81.5%、92.6%和85.2%。经统计检验,模型诊断效能:联合模型>组学模型>CT主观征象模型(P<0.001),CT静脉期图像对于鉴别诊断2种肿瘤效能更好。【结论】基于CT动、静脉期的影像组学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鉴别BorrmannⅣ型胃癌与原发性胃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rrmannⅣ型 原发性胃淋巴瘤 影像组学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例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黄进 钟美佐 +3 位作者 唐友红 卢建红 李晓玲 李桂源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97-1002,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原发性胃淋巴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肿瘤科2005年9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50例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结果: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包括腹痛、上腹部不适、呕吐、黑...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原发性胃淋巴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肿瘤科2005年9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50例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结果: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包括腹痛、上腹部不适、呕吐、黑便、食欲减退、发热、乏力、消瘦等,其中最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50例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中,1例为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49例为B细胞性淋巴瘤,其中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diffuse largeBcelllymphoma,DLBCL)34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lymphoidtissuelymphoma,MALT)13例,DLBCL合并MAIT淋巴瘤2例。50例胃原发淋巴瘤患者中共12例接受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化学治疗。49例DLBCL患者中14例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学治疗,3s例单纯化学治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学治疗患者的2年总生存率优于单纯化学治疗患者(85.7%vs77.1%,P〈0.05)。临床分期Ⅰ-Ⅱ期的患者2年总生存率优于临床分期Ⅲ~Ⅳ期的患者(90.9%VS71.4%,P〈0.05)。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临床表现以消化道症状为主,但无特异性,腹痛是最常见的表现。临床以组织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最常见病理类型为DLBCL。治疗选择以化学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患者预后与临床分期、是否联合美罗华化学治疗相关。治疗后s0例患者的2年总生存率达8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淋巴 症状 病理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与病理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陶金 林颖 +4 位作者 李建忠 陈小良 田虹 郑丰平 吴斌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03-807,共5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GML)的临床与病理学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35例经病理确诊的PGML患者的临床资料与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PGML发病以50岁以上人群为主,占65....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GML)的临床与病理学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35例经病理确诊的PGML患者的临床资料与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PGML发病以50岁以上人群为主,占65.7%,男女比例为1.69∶1。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胃镜和CT表现与胃癌等其他胃部疾病较难鉴别,内镜下多部位深活检可提高诊断阳性率,手术联合化疗治疗可获较满意疗效。【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多属B细胞来源,胃镜检查及活检是术前最有诊断价值的方法,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病人情况进行规范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淋巴 镜检查 病理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
7
作者 孙雄 龚镭 +1 位作者 胥明 唐学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63-126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对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GML)的诊断价值,观察R-CHOP方案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6例PGML患者使用R-CHOP方案化疗,在化疗前后分别行胃镜和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EUS探查肿瘤浸润深度、胃壁厚度和胃周淋巴结转...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对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GML)的诊断价值,观察R-CHOP方案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6例PGML患者使用R-CHOP方案化疗,在化疗前后分别行胃镜和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EUS探查肿瘤浸润深度、胃壁厚度和胃周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26例PGML患者EUS检查诊断符合率84.61%,化疗后EUS检查结果提示浸润深度、胃壁厚度和胃周淋巴结转移情况均明显好转(P<0.05),R-CHOP方案化疗的总有效率为96.2%,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结论:EUS诊断PGML的准确率较高,可用于辅助诊断PGML,并可用于对其化疗后疗效的判断;R-CHOP方案化疗的疗效好,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原发淋巴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胃十二指肠恶性淋巴瘤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姜辉 刘禄明 李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4期310-310,共1页
关键词 原发十二指肠恶淋巴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特点及误诊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施杰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24期2060-2061,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43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术前误诊率高,极易误诊为胃癌,其临床症状与体征不平行,全身状况相对较好,但胃内病变...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43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术前误诊率高,极易误诊为胃癌,其临床症状与体征不平行,全身状况相对较好,但胃内病变相对广泛且呈多中心、多形态改变,虽胃周淋巴结肿大较多但手术切除率较高,化疗疗效优于胃癌。结论提高对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认识。多种检查方法综合运用是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率的关键,因其预后比胃癌相对较好,故应积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淋巴 临床特点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35例的综合治疗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雄 周天敏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90-90,共1页
关键词 原发淋巴 PCL 放射治疗 外科手术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商文忠 童向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2期1358-1358,共1页
关键词 原发淋巴 临床分析 原发淋巴 LYMPHOMA 组织病理检查 临床资料 PGML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
12
作者 杨钟惠 王烈 +2 位作者 邹忠东 王瑜 曹贵松&&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S012-S013,共2页
关键词 原发淋巴 诊断 治疗 PG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23例报告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忠德 张爱峰 +1 位作者 周志伟 王春木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1998年第1期21-23,共3页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lymphoma简称PGL)来源于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是结外恶性淋巴瘤,为一种少见的胃恶性肿瘤。现将1984年8月至1997年12月13年间我院收治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胃恶性淋巴瘤23例,报告于后。
关键词 原发淋巴 BORRMANN 莱西市 淋巴 淋巴 非何杰金 粘膜相关 术前病理 镜检查
全文增补中
多排螺旋CT在T3/T4期胃癌与胃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14
作者 周碧 申玉兰 +2 位作者 吴春根 张文钟 全松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43-547,共5页
目的:分析探讨T3/T4进展期胃癌与胃淋巴瘤的CT增强扫描表现差异,提高胃部肿瘤、特别是进展期胃癌与胃原发性淋巴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6例进展期T3/T4胃癌和23例胃淋巴瘤的增强CT扫描资料。术前均采用多排螺旋CT... 目的:分析探讨T3/T4进展期胃癌与胃淋巴瘤的CT增强扫描表现差异,提高胃部肿瘤、特别是进展期胃癌与胃原发性淋巴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6例进展期T3/T4胃癌和23例胃淋巴瘤的增强CT扫描资料。术前均采用多排螺旋CT平扫加多期增强扫描,图像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后处理,并测量病变区域各期CT值,分析TNM分期以及肿瘤性质,并做统计学研究。结果:胃癌多发生于胃窦部,以溃疡型多见,其中以单发溃疡多见;而原发性胃淋巴瘤多发生于胃体、胃窦区,贲门及胃底比较少见,病变区常伴有多发溃疡或巨大结节。MSCT增强扫描胃癌强化程度高于胃原发性淋巴瘤,进展期胃癌及胃淋巴瘤的CT的三期强化值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术前二者鉴别的准确率为91.3%(63/69)。46例进展期胃癌的CT分期与TNM分期符合率为87.0%(40/46),进展期T3、T4胃癌TNM分期的CT三期强化值中,平扫及动脉期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实质期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SCT能够全面细致地显示胃部病变的位置及范围,多期动态增强能较好地为临床提供诊断及治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分期 家庭原发性胃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42例临床分析
15
作者 卓长华 应敏刚 +2 位作者 梁寒 臧卫东 陈路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797-800,共4页
目的:探讨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7月至2008年5月间42例胃MALT淋巴瘤的病理特征和临床分期等资料,并按治疗方式不同划分为单纯根除Hp组(7例)、单纯手术组(9例)、手术+根除Hp... 目的:探讨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7月至2008年5月间42例胃MALT淋巴瘤的病理特征和临床分期等资料,并按治疗方式不同划分为单纯根除Hp组(7例)、单纯手术组(9例)、手术+根除Hp组(20例)、手术+放、化疗组(6例),对各治疗组随访结果使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率分析,LogRank检验评估各组间的统计学差异。结果:全组患者均接受胃镜检查,确诊率26.2%(11/42),HP染色阳性率70.6%(24/34)。免疫表型分析证实全部为B细胞性淋巴瘤。全组Cotswolds改良Ann Arbor分期:Ⅰ E2期17例,ⅡE1期16例,ⅡE2期6例,ⅢE期2例,Ⅳ期1例。各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3.7%、82.4%及43.0%(P=0.027)。结论:胃MALT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均无明显特异性,故初治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较多病理确诊者可首选根除Hp治疗,疗效与手术无异;晚期患者可在术后选择放、化疗等综合治疗,但远期生存率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 原发淋巴 幽门螺杆菌 免疫表型分析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