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误诊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谭蔚锋 冉荣征 +8 位作者 杨昊玉 刘随意 罗祥基 刘辰 易滨 沈锋 张柏和 姜小清 吴孟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1-415,共5页
目的总结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要点,分析常见的误诊原因。方法回顾18年内收治的392例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归纳该病易误诊的疾病类型,分析术前临床误诊的主要原因。按照不同时期进行分组:前期(1993... 目的总结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要点,分析常见的误诊原因。方法回顾18年内收治的392例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归纳该病易误诊的疾病类型,分析术前临床误诊的主要原因。按照不同时期进行分组:前期(1993至2001年)128例,后期(2002至2011年)264例,比较不同时期误诊率的差异以及误诊疾病类型的变化,总结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要点。结果总体术前临床误诊率为16.6%(65/392),后期术前临床误诊率(9.8%,26/264)低于前期(30.5%,39/128)(P<0.001)。后期ERCP/MRCP的检查率(91.7%,242/264)高于前期[67.9%(87/128),P<0.001]。ERCP/MRCP的误诊率为5.5%(18/329),低于肝脏B超[26.8%(105/392),P<0.001]及肝脏CT/MRI[25.0%(98/392),P<0.001]。常易误诊的疾病包括:肝癌伴肝门部胆管压迫(4.1%,16/392),肝门部胆管腺瘤/癌(4.3%,17/392),远端胆管腺瘤/癌(包括壶腹部腺瘤/癌)(2.3%,9/392),胆管内黏液状腺瘤/癌(1.0%,4/392),转移性肝癌伴胆管癌栓(1.0%,4/392),胆管结石(3.8%,15/392)。前、后期误诊为肝癌伴肝门部胆管压迫分别为9.4%(12/128)和1.5%(4/264),误诊为胆管结石分别为7.8%(10/128)和1.9%(5/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提高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临床特征的认识水平,合理应用影像学检查手段,加强与相似疾病的鉴别,可有效降低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 误诊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宁雪坚 于洪波 +1 位作者 冯献斌 斯韬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196-2198,共3页
目的评价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方法 33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大体肿瘤靶区包括癌栓原发灶和癌栓,使90%的等剂量曲线覆盖PTV,分割剂量2Gy,5次/周,照射总量36~60Gy,观察疗效,并对... 目的评价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方法 33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大体肿瘤靶区包括癌栓原发灶和癌栓,使90%的等剂量曲线覆盖PTV,分割剂量2Gy,5次/周,照射总量36~60Gy,观察疗效,并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原发灶治疗有效率(CR+PR)为60.6%(20/33),癌栓治疗有效率(CR+PR)为69.7%(23/33)。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1.54%、23.74%、7.91%,中位生存时间为12.6个月。经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分析,发现肿瘤数目、Child-Pugh肝硬化分级对生存率的影响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有较好的疗效,肿瘤数目、Child-Pugh肝硬化分级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门静脉癌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伴门脉系癌栓31例超声诊断 被引量:1
3
作者 穆庆霞 胡淑芳 胡建群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33-233,共1页
关键词 肝肿瘤 门静脉癌 原发肝癌 超声波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行介入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海鹰 周娜 +1 位作者 范晓文 张洁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24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行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0月在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过程。结果介入治疗后有2例患者发生上消化道...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行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0月在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过程。结果介入治疗后有2例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1例患者经内镜止血治疗后出血终止,恢复良好顺利出院;1例患者终止止血治疗后死亡。28例患者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7.2~39.8℃,经对症处理后25例患者于1周内缓解,3例患者2周内缓解。25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下降,3d内均缓解。结论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行介入治疗后,除介入常规护理外,应重视患者主诉,对剧烈恶心呕吐者,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与护理,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巩膜的颜色及肝功能指标,防止肝功能衰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门静脉癌 肝动脉塞化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疗效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怡 许明芳 +1 位作者 熊艳丽 杨雪琴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87-1090,共4页
目的:探讨体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PVTT)的临床疗效。方法:在64例经CT/MR证实伴有PVTT的肝癌患者中,28例未接受任何治疗,36例针对癌栓行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疗,以50%~70%等剂量曲线覆... 目的:探讨体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PVTT)的临床疗效。方法:在64例经CT/MR证实伴有PVTT的肝癌患者中,28例未接受任何治疗,36例针对癌栓行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疗,以50%~70%等剂量曲线覆盖靶区边缘,分割照射剂量3~5 Gy/次,5次/周,共治疗10次,总照射剂量30~50 Gy。并随访观察其近期疗效及生存率。结果:伽玛刀治疗组癌栓治疗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63.9%,其中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9例(25%),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14例(38.9%),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6例(16.7%),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7例(19.4%)。患者1年生存率为36.1%,2年生存率为8.3%,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而未治疗组病灶稳定3例(10.7%),进展25例(89.3%),1年和2年生存率均为0,中位生存期为3个月。结论:伽玛刀治疗原发性肝癌伴PVTT安全有效、毒副反应轻,能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门脉癌 伽玛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动脉灌注化疗联合^(125)I粒子条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7
6
作者 吴林霖 颜志平 +5 位作者 张雯 刘清欣 瞿旭东 刘凌晓 王小林 罗剑钧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76-780,共5页
目的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腔内植入125I粒子条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广泛癌栓的疗效。方法对72例接受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2例(A组)在门静脉内植入125I粒子条,同时行TACE治疗肝... 目的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腔内植入125I粒子条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广泛癌栓的疗效。方法对72例接受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2例(A组)在门静脉内植入125I粒子条,同时行TACE治疗肝脏原发灶;40例(B组)仅行TACE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门脉癌栓情况、生存期及相关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对治疗前后各测量值的改变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时间。结果门静脉内植入125I粒子条的技术成功率为100%,无严重相关不良事件发生。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10 d(A组)及141 d(B组),P=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门静脉内植入125I粒子条能显著延长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广泛癌栓患者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肝动脉化疗 腔内植入 ^125I粒子条 门静脉 广泛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经肝穿刺注射碘油化疗药物治疗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跃伟 娜仁图戈 +1 位作者 高飞 李响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9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引导下经皮注射碘油化疗药物乳剂治疗原发性肝癌并发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患者,以21G注射针经皮经肝穿刺进入门静脉癌栓内,在超声监视下缓慢注射吡柔比星与超液化碘化油乳剂。结果21例患者前后... 目的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引导下经皮注射碘油化疗药物乳剂治疗原发性肝癌并发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患者,以21G注射针经皮经肝穿刺进入门静脉癌栓内,在超声监视下缓慢注射吡柔比星与超液化碘化油乳剂。结果21例患者前后共接受56次序贯治疗。治疗2~3次后15例患者癌栓缩小,其内可见条状静脉血流通过,有效率为71.43%。结论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癌栓序贯注射碘油化疗药物乳剂是原发性肝癌并发门静脉癌栓的有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门静脉癌 化疗 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的DSA表现 被引量:10
8
作者 戚跃勇 刘卫金 +2 位作者 邹利光 陈垦 刘仕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101-1103,共3页
目的 评价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表现特点 ,并探讨其造影的方法与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994年 3月至 2 0 0 1年 6月期间的 72例门静脉癌栓患者的肠系膜上动脉造影 ,腹腔动脉造影及肝动脉造影资料。结果 ... 目的 评价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表现特点 ,并探讨其造影的方法与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994年 3月至 2 0 0 1年 6月期间的 72例门静脉癌栓患者的肠系膜上动脉造影 ,腹腔动脉造影及肝动脉造影资料。结果 门静脉主干发生癌栓 2 2例 ,右支癌栓 12例 ,左支癌栓 10例 ,主干和右支受累者 14例 ,主干和左支受累者 6例 ,主干和左右支均有癌栓者 8例。DSA表现有门静脉充盈缺损、线样征和门静脉海绵样变等。结论 动脉性门脉造影的DSA检查对显示和诊断门静脉癌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门静脉充盈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门静脉癌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门脉癌栓螺旋CT双期扫描诊断价值 被引量:8
9
作者 王炳良 乔乃春 +1 位作者 张名忠 陈来荣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门静脉癌栓(TTPV)患者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观察门静脉癌栓在CT上的表现。结果36例TTPV患者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时均显示出门静脉内癌栓及相关的阳性征象,表现为...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门静脉癌栓(TTPV)患者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观察门静脉癌栓在CT上的表现。结果36例TTPV患者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时均显示出门静脉内癌栓及相关的阳性征象,表现为门静脉扩张、门静脉腔内充盈缺损及"门静脉铸型",门静脉周围可见网状供血动脉。36例中,门静脉主干合并右支癌栓12例,门静脉主干合并左支癌栓8例,主干和左右支均有癌栓者9例,单纯右支癌栓4例,单纯左支癌栓3例。结论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是诊断门静脉癌栓的有效方法,可以完整地提供门静脉癌栓的全部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门静脉 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肝穿刺门静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 被引量:11
10
作者 崔林 吴兴军 +6 位作者 余扬群 张志胜 路逵 刘建军 薛存珍 刘兴祥 柯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81-382,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门静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的临床价值。方法:不能手术的伴门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45例,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20例以TACE+PVE治疗,25例以单纯TACE治疗作为对照组,分别统计AFP的变化、门静脉癌栓缩小/消...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门静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的临床价值。方法:不能手术的伴门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45例,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20例以TACE+PVE治疗,25例以单纯TACE治疗作为对照组,分别统计AFP的变化、门静脉癌栓缩小/消失的有效率以及1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AFP的变化:研究组(730±190)、(515±395)μg/L,对照组(752±183)、(710±213)μg/L,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门静脉癌栓缩小/消失率13/20(65%)、8/25(32%)(P<0.05);1年生存率15/20(75%)、12/25(48%)(P<0.05);两组均未见与治疗相关的严重副作用发生。结论:经皮肝穿刺门静脉化疗栓塞是治疗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门静脉癌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蝥素联合介入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1
作者 武振明 刘琪 齐秀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774-2776,共3页
目的对原发性中晚期肝癌应用介入化疗栓塞加斑蝥素灌注,手术后静脉联合应用斑蝥素治疗以及单纯介入化疗栓塞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将82例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介入化疗栓塞加斑蝥素灌注联合治疗(治疗组)以及... 目的对原发性中晚期肝癌应用介入化疗栓塞加斑蝥素灌注,手术后静脉联合应用斑蝥素治疗以及单纯介入化疗栓塞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将82例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介入化疗栓塞加斑蝥素灌注联合治疗(治疗组)以及单纯介入栓塞治疗(对照组),术后随访3年,比较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5.6%(CR+PR+SD),中位生存期13.1个月,18个月生存率41.5%,24个月生存率为29.3%。对照组总有效率48.7%,中位生存期8.8个月,18个月生存率24.4%,24个月生存率为17.7%。治疗组疗效显著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斑蝥素联合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对肝脏肿瘤有明显抑制作用,对门静脉瘤栓有协同治疗作用,同时抑制肿瘤新生血管,提高生活质量,延长中位生存期,提高近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介入治疗 化疗 斑蝥素 门静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DSA表现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2
作者 申鹏 陈勇 +2 位作者 李彦豪 何晓峰 曾庆乐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811-813,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DSA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肝动脉造影、下腔静脉造影的影象表现和介入治疗方法。结果6例肝动脉造影见肝动脉和肝静脉间有较大的动-静脉分流和肝...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DSA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肝动脉造影、下腔静脉造影的影象表现和介入治疗方法。结果6例肝动脉造影见肝动脉和肝静脉间有较大的动-静脉分流和肝静脉癌栓,下腔静脉内可见充盈缺损,下腔静脉癌栓见较明显的“条纹征”;4例右心房内可见实质性肿块,并与下腔静脉癌栓相连,2例可见较明显的“条纹征”。4例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癌栓内碘油散在沉积,癌栓缩小;5例合并下腔静脉癌栓和血液回流受阻患者,经内支架治疗后明显改善。结论原发性肝癌下腔静脉癌栓主要由肝动脉供血,CT、MRI和DSA对其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肝TACE术和下腔静脉内支架置放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下腔静脉 DSA表现 介入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任海涛 李任飞 王月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65-968,共4页
近年来,随着以肝功能损害程度、肿瘤直径大小和其他相关因素为背景的肝癌各种治疗方法出现,治疗效果评价也逐渐转向以循证医学的模式。目前临床对于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方法较多,然而单一治疗方法效果较差,中位生存期较低,合理的... 近年来,随着以肝功能损害程度、肿瘤直径大小和其他相关因素为背景的肝癌各种治疗方法出现,治疗效果评价也逐渐转向以循证医学的模式。目前临床对于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方法较多,然而单一治疗方法效果较差,中位生存期较低,合理的治疗原则一直尚未建立。本文通过综述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最新治疗进展,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门静脉癌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同时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断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燕 王汛 +2 位作者 陶溢潮 刘继章 胡剑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0期1055-1056,共2页
关键词 二维超声 门静脉癌 并发症 彩色多普勒超声 原发肝癌 门静脉海绵样变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3
15
作者 汤地 梁力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10期835-837,共3页
关键词 肝癌 原发 合并症 门静脉癌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液体蛋白芯片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研究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形成相关标志物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长煜 王小林 +6 位作者 龚高全 程洁敏 陈颐 刘凌晓 李国平 王成刚 施东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9-463,共5页
目的应用液体蛋白质芯片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研究肝癌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形成相关标志物,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采取非PVTT和PVTT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患者血清各20例,采用磁珠分离系统纯化、... 目的应用液体蛋白质芯片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研究肝癌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形成相关标志物,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采取非PVTT和PVTT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患者血清各20例,采用磁珠分离系统纯化、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 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分析及ClinProTools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其血清蛋白表达谱,通过神经网络算法(statistical neural networks,SNN)建立图谱诊断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经数据对比分析找到39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质荷比(m/z)峰(P<0.05),从中筛选出最具划分能力的8个质荷比峰(m/z=4 420.43、4 055.19、2 988.80、4 091.46、4 072.24、6 935.04、4 109.53和5 321.17),并以此建立HCC的PVTT诊断模型,模型识别率达到97.5%,而预测率达到92.73%。非PVTT组和PVTT组的准确性分别为100%和95%。结论筛选得到的蛋白可能成为原发性肝癌PVTT的相关标志物,诊断模型可能对预测PVTT的形成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门静脉癌 液体蛋白芯片飞行时间质谱 蛋白质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伴反复低血糖昏迷 被引量:6
17
作者 孙菁 沈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811-812,共2页
肝癌伴低血糖症是原发性肝癌伴癌综合征症侯群之一, 对以低血糖昏迷为首发症状而就诊的年轻患者, 在鉴别诊断时应考虑到此病存在的可能。肝癌伴低血糖昏迷, 表明肝脏功能衰竭严重, 病死率极高, 应引起高度重视。本刊特邀请中国人民解放... 肝癌伴低血糖症是原发性肝癌伴癌综合征症侯群之一, 对以低血糖昏迷为首发症状而就诊的年轻患者, 在鉴别诊断时应考虑到此病存在的可能。肝癌伴低血糖昏迷, 表明肝脏功能衰竭严重, 病死率极高, 应引起高度重视。本刊特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急诊科主任沈洪教授对本栏目的病例进行分析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反复低血糖昏迷 中国人民解放军 肝脏功能衰竭 癌综合征 低血糖症 年轻患者 首发症状 鉴别诊断 医院急诊 症侯群 病死率 科主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胆道癌栓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
18
作者 赵希学 丁磊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4-236,共3页
目的 探讨合并胆道癌栓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胜利油田中心医院自1992年 10月至 2 0 0 2年 10月手术治疗的 2 80例肝癌患者 ,其中 11例合并有胆道癌栓的患者均行外科治疗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合并胆道癌... 目的 探讨合并胆道癌栓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胜利油田中心医院自1992年 10月至 2 0 0 2年 10月手术治疗的 2 80例肝癌患者 ,其中 11例合并有胆道癌栓的患者均行外科治疗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合并胆道癌栓的患者占同期肝癌患者的 3 9% (11/2 80 ) ,患者术前诊断率为 5 4 5 % (6 /11)。手术分别采取局部切除或肝段切除加胆总管切开取栓“T”管引流术及其它相应的姑息性治疗措施。中位生存时间为 14个月左右 ,最长已达 4 2个月。结论 合并胆道癌栓的肝癌并非都是晚期表现 ,如及早地诊断及外科治疗能改善胆道癌栓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并症 胆道癌 原发肝癌 外科治疗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VKA-Ⅱ在原发性肝癌及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秀 管世鹤 +4 位作者 陈礼文 杨凯 张浩 汪静 王兆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71-1475,共5页
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在原发性肝癌(HCC)及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中的诊断价值。收集56例初诊肝癌患者、32例慢性肝病患者和30例体检健康者外周血清。采用Kruskal-Wallis H 检验比较PIVKA-Ⅱ在各组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HCC... 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在原发性肝癌(HCC)及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中的诊断价值。收集56例初诊肝癌患者、32例慢性肝病患者和30例体检健康者外周血清。采用Kruskal-Wallis H 检验比较PIVKA-Ⅱ在各组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HCC病理特征的关联;绘制ROC曲线分析其对HCC及PVTT诊断效能;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PVTT危险因素分析。HCC患者血清中PIVKA-Ⅱ和AFP均高于慢性肝病和健康者(PIVKA-Ⅱ: U =137.0、187.0,AFP: U =323.0、125.0, P <0.01),且PIVKA-Ⅱ在健康对照组和慢性肝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PIVKA-Ⅱ诊断HC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和特异度均高于AFP,两指标联合检测的特异度高于单项检测。PIVKA-Ⅱ辅助诊断AFP阴性肝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2,95% CI : 0.789~0.945,当cut-off值为45.88 mAu/ml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95%和100%。血清PIVKA-Ⅱ水平与肿瘤大小、结节数目、重度MVI有关联( P <0.01)。PVTT患者血清中PIVKA-Ⅱ、AF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均高于HCC未合并PVTT( U =221.0、185.0、187.0, P <0.05),PIVKA-Ⅱ诊断PVTT特异度(91.43%)均高于AFP和VEGFA, PIVKA-Ⅱ( OR =2.997, 95% CI :1.217~7.381, P =0.017)是PVTT独立预测因子。血清PIVKA-Ⅱ对HCC及合并PVTT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门静脉癌 异常凝血酶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瘤栓介入治疗 被引量:1
20
作者 秦家琨 赵惠利 +1 位作者 黄琳 张志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4期238-238,共1页
关键词 原发肝癌 门静脉瘤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