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6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女性生殖系统淋巴瘤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顾凯月 任颖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5-198,共4页
原发性女性生殖系统淋巴瘤(primary female genital system lymphoma, PFGSL)属于结外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可发生于卵巢、子宫颈、外阴等部位。PFGSL多为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原发性女性生殖系统淋巴瘤(primary female genital system lymphoma, PFGSL)属于结外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可发生于卵巢、子宫颈、外阴等部位。PFGSL多为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ohoma, DLBCL)较多见。PFGSL与生殖系统其他恶性肿瘤较难鉴别,易误诊。确诊依赖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检查,该文现就PFGSL近年的诊断及治疗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生殖系统 淋巴 原发性女性生殖系统淋巴瘤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女性生殖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两例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张天宇 秦丽 +3 位作者 曹冬焱 杨佳欣 刘毅 王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4-318,共5页
原发性女性生殖系统淋巴瘤(PFGSL)是较为罕见的结外淋巴瘤,患者常首诊于妇科,目前诊治缺乏统一规范。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对淋巴瘤的分类进行了更新,但未针对PFGSL进行详细阐述。绝大多数PFGSL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原发性女性生殖系统淋巴瘤(PFGSL)是较为罕见的结外淋巴瘤,患者常首诊于妇科,目前诊治缺乏统一规范。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对淋巴瘤的分类进行了更新,但未针对PFGSL进行详细阐述。绝大多数PFGSL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较常见于卵巢和宫颈,另有子宫体、阴道及外阴等罕见部位的个案报道。本文报道的2例女性生殖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分别来源于子宫体和卵巢,通过总结患者的诊治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为临床医师对罕见病的识别及诊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生殖系统 非霍奇金淋巴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WI对鉴别幕上孤立性脑转移瘤和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影像组学模型的增量价值
3
作者 马泽宇 阎静 +2 位作者 张振宇 刘献志 周金桥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探究DWI对常规MRI影像组学模型鉴别幕上孤立性脑转移瘤(BM)和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效能的增量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22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开颅肿瘤切除术或立体定向活检术并经术后病理诊断... 目的:探究DWI对常规MRI影像组学模型鉴别幕上孤立性脑转移瘤(BM)和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效能的增量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22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开颅肿瘤切除术或立体定向活检术并经术后病理诊断确诊为BM(115例)和PCNSL(77例)的患者。按7∶3的比例将患者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从每个患者的多参数MRI(T1WI、T1c、T2WI、FLAIR和ADC)中提取特征,并经过特征标准化筛选后,使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模型。同时,基于常规MRI(T1WI、T1c、T2WI和FLAIR)筛选出的特征构建常规影像组学模型。使用AUC评价各模型,并用Delong分析进行比较。另外3位独立的影像科医师在参考模型输出结果前后进行两次诊断,并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多参数影像组学模型训练集、验证集AUC(95%CI)分别为0.948(0.906~0.990)、0.923(0.859~0.986);常规影像组学模型则为0.898(0.845~0.951)、0.855(0.765~0.945)。多参数影像组学模型的分类性能优于常规影像组学模型(P<0.05)。在参考了多参数影像学模型的输出结果后,3位医师诊断的准确率分别由90.8%、87.7%、83.1%提高为98.5%、93.8%、89.2%。结论:引入DWI的多参数影像组学模型对BM和PCNSL具有较高的鉴别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脑转移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T2 FLAIR对增强T1WI鉴别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与胶质母细胞瘤的增量价值研究
4
作者 梁泓中 周庆陆 +4 位作者 陈夏宜 郭睿 张学梅 肖运平 覃滢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9,共6页
目的:探讨增强T2 FLAIR对增强T1WI鉴别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和胶质母细胞瘤(GBM)的增量价值。方法:分析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PCNSL及48例GBM患者术前增强T1WI、增强T2 FLAIR图像。比较PCNSL组和GBM组在增强T1WI、增强T... 目的:探讨增强T2 FLAIR对增强T1WI鉴别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和胶质母细胞瘤(GBM)的增量价值。方法:分析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PCNSL及48例GBM患者术前增强T1WI、增强T2 FLAIR图像。比较PCNSL组和GBM组在增强T1WI、增强T2 FLAIR上强化特征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单独使用和联合使用增强T1WI、增强T2FLAIR强化特征鉴别PCNSL和GBM的诊断效能。结果:2组在增强T1WI的强化比例和强化均匀度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增强T2 FLAIR的边缘强化和中心强化上也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使用增强T1WI强化特征和增强T2 FLAIR强化特征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显著高于单独使用增强T1WI强化特征、增强T2 FLAIR强化特征的AUC值(P<0.05)。结论:增强T2 FLAIR对增强T1WI鉴别PCNSL和GBM有一定增量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 胶质母细胞 磁共振成像 对比剂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缓解后全身复发1例
5
作者 沈艺雯 吴楠 +1 位作者 徐以轩 吴剑秋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7-108,共2页
患者男性,53岁。2019年8月出现视物不清。头颅MRI提示双侧丘脑、右侧脑室体部及左侧小脑绒球多发占位,见图1。2019年9月患者在当地医院接受第三脑室后部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结合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结果:CD79a(3+)、... 患者男性,53岁。2019年8月出现视物不清。头颅MRI提示双侧丘脑、右侧脑室体部及左侧小脑绒球多发占位,见图1。2019年9月患者在当地医院接受第三脑室后部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结合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结果:CD79a(3+)、CD20(3+)、C-MYC(30%肿瘤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 复发 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 结外非霍奇金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女性生殖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2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黄绍艳 王慧玉 +4 位作者 杜晓琴 姜丽 付欣 田菁 郝权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804-807,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女性生殖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primary female genital system lymphoma,PFGSL)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76年1月~2006年8月收治的25例原发性女性生殖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 目的:探讨原发性女性生殖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primary female genital system lymphoma,PFGSL)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76年1月~2006年8月收治的25例原发性女性生殖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分期、恶性程度、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25例PFGSL患者平均年龄41.2岁,病变部位分别位于卵巢(11例)、宫颈(7例)、子宫(5例)和外阴(2例)。其中B细胞来源22例,T细胞来源1例,来源不明2例。按照国际工作分类(IWF),PFGSL低、中度恶性占78.3%,高度恶性占21.7%。按AnnArbor分期,ⅠE期8例(32.0%),ⅡE和ⅣE期各6例(24.0%),ⅢE期5例(20%)。治疗方法采用手术和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采用手术+放疗+化疗3例,手术+化疗18例,放疗+化疗2例,单纯手术2例。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MST)25个月,5年生存率32.0%。研究发现原发部位、临床分期及IWF不同,其生存期差异有显著性。原发于卵巢者预后最差,晚期(ⅢE,ⅣE)、高度恶性的病例预后明显差于早期(IE,ⅡE)、低度恶性的病例。结论:PFGSL临床症状不典型,预后较差,治疗方法应采用手术及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原发部位、临床分期及IWF是预后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 女性生殖系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女性生殖系统恶性淋巴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邹姮 傅璟 胡丽娜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39-341,共3页
原发女性生殖系统恶性淋巴瘤少见,多发于中年女性,其中以非霍奇金淋巴瘤多见,属结外型淋巴瘤。该病发病率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与生殖系统其他恶性肿瘤很难鉴别,特别是术前,因此临床上易误诊。近年来,恶性淋巴瘤发病率显著上升,其早... 原发女性生殖系统恶性淋巴瘤少见,多发于中年女性,其中以非霍奇金淋巴瘤多见,属结外型淋巴瘤。该病发病率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与生殖系统其他恶性肿瘤很难鉴别,特别是术前,因此临床上易误诊。近年来,恶性淋巴瘤发病率显著上升,其早期诊断与治疗方式都有了明显改进,现就原发女性生殖系统恶性淋巴瘤近年来的诊断及治疗等研究做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生殖系统 淋巴 非霍奇金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床-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影像组学的胶质母细胞瘤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无创鉴别模型构建及验证
8
作者 宋婷婷 洪士强 +3 位作者 祝贺 郑蕾 吴昌顺 冯虹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1-49,72,共10页
目的针对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影像学鉴别难题,探讨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对两者术前无创性鉴别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173例经病理或诊断... 目的针对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影像学鉴别难题,探讨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对两者术前无创性鉴别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173例经病理或诊断性放疗确诊的颅内占位患者病例(GBM 118例,PCNSL 55例),按7∶3随机分为训练集(n=121)与验证集(n=52)。收集术前临床数据(血清学指标、影像学表现)及多模态MRI序列[对比增强T1加权成像(contrast-enhanced T1-weighted imaging,CE-T1WI)、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 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T2-FLAIR)序列、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b=1000 s/mm^(2))、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勾画肿瘤核心区(排除瘤周水肿)作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通过Z-score标准化后,联合Mann-Whitney U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算法筛选关键特征,采用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分类器及10折交叉验证法建模并验证。建立临床模型、4个单一序列影像组学模型、多模态影像组学模型及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比较以上各个模型预测效能,选出最佳模型。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评估模型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AUC差异,校准曲线评价模型拟合能力,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临床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AUC分别为0.83(95%CI:0.76~0.90)和0.74(95%CI:0.61~0.87)。影像组学模型中,多模态的T1+ADC+T2+DWI Model表现最佳,训练集和验证集AUC分别为0.93(95%CI:0.88~0.98)和0.84(95%CI:0.72~0.96)。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进一步提升诊断效能,训练集AUC 0.94(95%CI:0.90~0.98)(准确度90.2%,敏感度96.7%),验证集AUC 0.85(95%CI:0.74~0.96)(准确度88.6%,敏感度83.3%),其预测准确性及临床净获益均显著优于单一模型。结论临床-多模态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可精准区分GBM与PCNSL,其无创性诊断效能为术前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有望减少活检需求并优化诊疗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 临床特征 影像组学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伴骨髓克隆性B细胞16例并文献复习
9
作者 凌玉楠 马晶晶 +5 位作者 林之光 马燕 李情 康惠 张梦雪 陈波斌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8,共8页
目的总结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伴骨髓克隆性B细胞患者的临床特征、诊疗经过及预后,探究其对临床诊治产生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经骨髓流式判... 目的总结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伴骨髓克隆性B细胞患者的临床特征、诊疗经过及预后,探究其对临床诊治产生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经骨髓流式判定骨髓存在克隆性B细胞的PCNSL患者。收集这些患者的辅助检查资料,包括血常规、生化常规、骨髓穿刺及活检、头颅MR增强、全身PET-CT等检查结果,随访患者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共纳入223名初诊PCNSL患者,有187例完成骨髓穿刺及活检评估,通过流式细胞术发现有16例(8.56%)患者骨髓存在克隆性B细胞;2例骨髓活检示B淋巴瘤累及骨髓;所有患者均接受大剂量甲氨蝶呤为基础的化疗方案。16位骨髓存在克隆性B细胞的患者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11.1个月;171位骨髓正常患者组的中位PFS为12.6个月。两组中位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NSL伴骨髓克隆性B细胞患者临床特征无特异性,骨髓流式细胞术显示克隆性B细胞。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方案对其有效。骨髓克隆性B细胞的存在对于PCNSL患者PFS无影响。PCNSL患者骨髓中克隆性B细胞的出现可能由于单克隆B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瘤累及骨髓及存在共同前体细胞等。疑诊PCNSL患者的初始评估中应进行骨髓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PCNSL) 骨髓克隆B细胞 共同前体细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生殖系统淋巴瘤样病变15例临床病理分析
10
作者 韩铭 王璐 +1 位作者 王哲 马世荣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23-1326,共4页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系统淋巴瘤样病变(lymphoma-like lesions,LL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分析其与轻链限制性或IgH基因重排的关系。方法收集15例LLL,观察其临床表现及形态学特征,使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T淋巴细胞标志物、免疫球蛋白...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系统淋巴瘤样病变(lymphoma-like lesions,LL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分析其与轻链限制性或IgH基因重排的关系。方法收集15例LLL,观察其临床表现及形态学特征,使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T淋巴细胞标志物、免疫球蛋白轻链的表达,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IgH基因重排情况,并随访预后。结果15例LLL患者平均年龄42.5岁(24~66岁),13例发生于子宫颈,1例子宫内膜,1例外阴。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为阴道不规则出血及分泌物增多最为常见。妇科检查以息肉样增生为主。镜下见浅表黏膜散在分布的免疫母细胞样大细胞与小淋巴样细胞混合性增生,个别病例显示成熟浆细胞弥漫成片分布。免疫表型:大细胞不同程度表达CD20、CD30,小细胞表达B、T细胞及浆细胞标志物,其中4例检测出κ轻链限制性表达,2例检出单克隆性IgH基因重排。11例患者平均随访56.3个月(22~73个月),除1例患者死于其他疾病外,其余均未进展为淋巴瘤。结论淋巴瘤样病变是一种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性病变,具有特征性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及临床表现,可出现单克隆性IgH基因重排及轻链限制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生殖道病变 旺炽反应淋巴样增生 淋巴样病变 轻链限制 IGH基因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女性生殖系统淋巴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田明 苗劲蔚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4-199,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女性生殖系统淋巴瘤(primary female genital system lymphoma,PFGSL)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诊断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初诊8例PFGSL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原发性女性生殖系统淋巴瘤(primary female genital system lymphoma,PFGSL)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诊断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初诊8例PFGS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结果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4.3±12.6)岁,其中原发于卵巢4例,宫体2例,宫颈1例,外阴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绝经后阴道出血、腹胀、腹水及盆腔肿物。病理类型均为B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免疫组织化学中CD20均呈阳性,Ki67较高。II EA期患者4例,IV A期患者3例,IV B期患者1例。6例患者依据手术后病理诊断,2例患者行肿物活检诊断;5例患者接受了以CHOP方案为主的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其中1例进行了自体干细胞移植。1例失访,2例死亡,5例生存(其中4例无瘤生存)。结论PFGSL发病率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与原发妇科恶性肿瘤容易混淆。当肿物呈乳白色细腻样或反复抽取腹水无法找到癌细胞时需警惕PFGSL。活检或手术切除肿物可获得病理明确诊断,CHOP为主的化疗方案是其主要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生殖系统淋巴 非霍奇金淋巴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肺淋巴瘤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12
作者 冯友繁 张媛媛 +8 位作者 魏小芳 张启科 赵丽 梁小芹 伏媛 刘菲 赵阳阳 黄秀娟 李青芬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7-392,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PPL)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收集甘肃省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7例PPL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及其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7例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56(29-73)岁;男性8例,女性9例...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PPL)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收集甘肃省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7例PPL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及其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7例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56(29-73)岁;男性8例,女性9例;按照Ann Arbor临床分期,Ⅰ-Ⅱ期患者9例,Ⅲ-Ⅳ期患者8例;IPI评分0-2分的患者14例,3-4分的患者3例。17例患者首诊时均有症状,首发症状大多为咳嗽,6例患者有B症状。17例患者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8例,MALT淋巴瘤5例,灰区淋巴瘤(GZL)1例,霍奇金淋巴瘤(HL)3例。17例患者中,15例接受化疗,其中3例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3例接受放疗,2例未治疗。中位接受化疗疗程数为6(2-8)疗程。评估近期疗效,12例患者达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年龄、病理亚型、性别、分期、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与完全缓解率均无相关性(P>0.05),IPI评分与近期完全缓解率有相关性(P<0.05)。中位随访31(2-102)个月,12例CR患者中1例因感染新冠死亡,其余均存活;3例未达CR的患者中,1例疾病进展后死亡,另2例存活;2例未治疗的患者中,1例于确诊1年后死亡。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及总生存(OS)时间均为31(2-102)个月。结论:PPL发病率低,且该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极易漏诊及误诊,病理亚型以MALT淋巴瘤及DLBCL为主,治疗以联合化疗为主,IPI评分与疗效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淋巴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皮肤侵袭性亲表皮CD8^(+)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析
13
作者 程平 关军 +1 位作者 冯燕 程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7-783,共7页
目的:报告1例原发皮肤侵袭性亲表皮CD8^(+)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CD8^(+)PCAECTL)患者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案及预后,以加强对该罕见类型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例CD8^(+)PCAECTL患者的临床表现、诊疗经过及预后。结果:... 目的:报告1例原发皮肤侵袭性亲表皮CD8^(+)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CD8^(+)PCAECTL)患者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案及预后,以加强对该罕见类型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例CD8^(+)PCAECTL患者的临床表现、诊疗经过及预后。结果:患者为42岁女性,以鼻面部及背部皮肤浸润性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经病损皮肤组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及影像学等检查,确诊CD8^(+)PCAECTL,T3aN_(0)M_(0)期。予以CHOP/HD-MTX(甲氨蝶呤,6g/m^(2))方案交替化疗,4周期后评估达到完全缓解;DHAP方案(顺铂100mg/m^(2),d1+阿糖胞苷2g/m^(2),q12h,d2+地塞米松40mg/d,d1-4)化疗后以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成功采集到足够数量的CD34+细胞。以BEAM方案进行预处理,然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巩固治疗。AHSCT后随访20个月,仍处于无病生存状态。结论:CD8^(+)PCAECTL临床极为罕见,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以亲表皮的CD8^(+)细胞毒性T细胞增生及侵袭性临床过程为主要特征。目前最佳治疗方案仍无统一标准,预后很差,诱导化疗缓解后行AHSCT巩固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生存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皮肤侵袭亲表皮CD8^(+)细胞毒T细胞淋巴 化疗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7例原发女性生殖系统淋巴瘤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任玉兰 林洁 +1 位作者 常彬 王华英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02-1007,共6页
背景与目的:原发女性生殖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primary female genital system lymphoma,PFGSL)是女性生殖系统少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低,临床报道较少。探讨PFGSL的临床特征、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于复... 背景与目的:原发女性生殖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primary female genital system lymphoma,PFGSL)是女性生殖系统少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低,临床报道较少。探讨PFGSL的临床特征、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57例PFGSL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57例患者均符合PFGSL诊断标准,其中单一治疗组33例,综合治疗组24例。中位随访时间37.5个月(2.0~85.0个月)。病灶位于宫颈的40例(70.2%)、卵巢13例(22.8%)、子宫3例(5.3%)、阴道1例(1.8%)。按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低危组36例(63.2%),中危组21例(36.8%)。按淋巴瘤分期标准,ⅠE期36例(63.2%),ⅡE期19例(33.3%),ⅢE期2例(3.5%)。病理学类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患者有42例(73.7%)。结果:57例患者中,复发14例,复发率为24.6%(14/57),其中12例位于单一治疗组,2例位于综合治疗组。其中复发位于中枢神经系统者4例,眼1例;局部复发者4例,全身多处转移者5例。57例患者的3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为82%,5年OS率为78%;3年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率为77%,5年DFS率为71%。单一治疗组复发率为36.4%(12/33),3年OS率为72%,5年O率为64%;3年DFS率为67%,5年DFS率为57%。综合治疗组复发率仅为8.3%(2/24),3、5年OS率为95%;3、5年DFS率为为91%。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OS率及DFS率均与治疗方式明显相关(P<0.05)。结论:原发女性生殖系统淋巴瘤发病率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极易造成误诊,妇科医师应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并参考放化疗科医师意见进行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女性生殖系统淋巴 综合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于女性生殖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肖会廷(综述) 王珂(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30-534,共5页
原发于女性生殖系统淋巴瘤(primary lymphoma of female genital tract,PLFGT)发病较为罕见,病因尚未明确。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可无症状,因无意发现盆腔肿块就诊,或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如腹部不适、腹痛、腹胀、阴道出血或排液等,可伴... 原发于女性生殖系统淋巴瘤(primary lymphoma of female genital tract,PLFGT)发病较为罕见,病因尚未明确。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可无症状,因无意发现盆腔肿块就诊,或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如腹部不适、腹痛、腹胀、阴道出血或排液等,可伴有B症状。结合影像学特征可提示PLFGT可能。病理形态学为确诊该病的关键,还需借助免疫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术等来进一步明确诊断及分型。PLFGT以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最为常见,除需与继发性生殖道淋巴瘤相鉴别外,还要与原发于女性生殖系统的其他恶性肿瘤相鉴别。目前治疗尚无统一标准,借鉴NHL的治疗原则,对于PLFGT患者,建议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R-CHOP方案的应用明显提高了B细胞NHL患者的生存率。但化疗作为PLFGT的首选及标准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并按照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进行预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生殖系统 非霍奇金淋巴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MRI联合表观弥散系数在肝原发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与肝细胞癌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16
作者 谢俊诗 李晓明 +1 位作者 牟勇 陈繁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2053-2060,共8页
目的探究增强MRI影像特征联合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肝原发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纳入1997... 目的探究增强MRI影像特征联合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肝原发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纳入1997年1月至2025年5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经病理证实的10例肝原发性MALT淋巴瘤患者和20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增强MRI图像,主要包括肿瘤数目、形态、信号特征、强化方式以及有无血管漂浮征,同时在ADC图测量ADC值,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采用Firth回归分析筛选肝原发性MALT淋巴瘤的独立预测因素。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诊断效能。结果肝原发性MALT淋巴瘤组与HCC组对比,女性发病率更高(P=0.026),多数患者AFP<8 ng/mL(P<0.001),T2WI信号较低(P=0.001),ADC值更低(P<0.001),病灶多呈持续强化(P<0.001),更易出现血管漂浮征(P=0.008)。单因素Firth回归分析显示,性别(95%CI:1.36~52.10,P=0.020)、T2WI信号(95%CI:3.89~5121.00,P<0.001)、AFP(95%CI:0~0.21,P<0.001)、ADC值(95%CI:0~0.21,P<0.001)、动态强化方式(95%CI:0~0.23,P<0.001)、血管漂浮征(95%CI:0~0.40,P=0.004)是诊断肝原发性MALT淋巴瘤的预测因素。多因素Firth回归分析显示,ADC值(95%CI:0.00~0.62,P=0.006)、AFP(95%CI:0~0.05,P=0.01)和动态强化方式(95%CI:0~0.39,P=0.005)是诊断肝原发性MALT的独立预测因素。ADC值诊断肝原发性MALT淋巴瘤的AUC为0.96(敏感性为0.8,特异性为1.0);AFP诊断肝原发性MALT淋巴瘤的AUC为0.85(敏感性为1.0,特异性为0.7);动态强化方式诊断肝原发性MALT淋巴瘤的AUC为0.85(敏感性为0.8,特异性为0.9)。结论动态强化方式与ADC值可作为肝原发性MALT淋巴瘤与HCC的鉴别标志,为临床术前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 增强磁共振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联合血常规检测在多发性脑胶质瘤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姜华 张丽敏 +7 位作者 王丹 韩平 孙越红 李玉文 张晨曦 姜文灿 李虓 赵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864-1868,1873,共6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CSF)和血常规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多发性脑胶质瘤(MCG)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2017年1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62例MCG患者和56例PCNSL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脑脊液(CSF)和血常规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多发性脑胶质瘤(MCG)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2017年1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62例MCG患者和56例PCNSL患者临床资料、CSF及血常规检测指标,并分析有意义指标单独及联合应用鉴别诊断MCG与PCNSL的临床价值。结果MCG组CSF细胞总数、CSF白细胞数、CSF蛋白(CSF:pro)、乳酸、血常规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水平显著高于PCNSL组(P<0.05);PCNSL组CSF糖(CSF:Glu)、CSF氯(CSF:cl)、血常规淋巴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显著高于MCG组(P<0.05)。CSF细胞总数、CSF白细胞、CSF:pro、乳酸、血常规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鉴别诊断MCG和PCNSL的AUC为:0.900、0.899、0.797、0.867、0.828、0.772;灵敏度为:72.4%、77.6%、63.8%、67.2%、72.4%、82.8%;特异度为:97.1%、100.0%、88.2%、91.2%、88.2%、64.7%。此外,CSF细胞总数、CSF白细胞、CSF:pro、血常规中性粒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指标联合检测鉴别诊断MCG和PCNSL的AUC为0.919,敏感度和特异度为77.6%和100.0%。结论脑脊液学指标CSF细胞总数、CSF白细胞、CSF:pro及血常规指标中性粒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联合检测鉴别诊断MCG和PCNSL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脑胶质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 脑脊液 血常规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生殖系统原发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卢沭雄 王璇 +4 位作者 周晓蝶 吴楠 王建军 王海 石群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05-509,共5页
目的 探讨女性生殖系统原发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5例原发于女性生殖道PNET的临床资料,应用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采用荧光原位杂交... 目的 探讨女性生殖系统原发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5例原发于女性生殖道PNET的临床资料,应用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FISH)检测EWSR基因易位。结果 5例患者年龄25~79岁,其中发生于子宫2例,卵巢、外阴、阴道各1例。5例PNET肿瘤大小不等,结节状,呈圆形或者椭圆形,境界清。肿瘤实质切面灰白、灰红色,质嫩,呈鱼肉样,可见出血、坏死。镜下:肿瘤组织呈片状、条索状分布,瘤细胞体积小,大小较一致,圆形或卵圆形,细胞界限不清,胞质少,核圆形,染色质呈粗颗粒状,核分裂象多见,脉管内可见癌栓。免疫表型:CD99均阳性(5/5),vimentin均阳性(3/3),Syn阳性(4/5);其中3例检测有EWSR易位信号。随访:2例术后约1年复发死亡,1例无病生存,2例失访。结论 PNET原发于女性生殖系统罕见,在镜下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符合可以诊断,结合EWS-FLI-1融合基因可用于PNET确诊。早期明确诊断、合理的综合治疗,可使部分患者获得较好预后。由于该肿瘤恶性程度高、易早期发生转移,其长期生存率低,总体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 原发 女性生殖系统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yD88L265P及CD79B基因突变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预后的影响
19
作者 蒋皓云 金祺祺 +3 位作者 张丽田 李翠翠 岳宁宁 吴重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3,共7页
目的探究MyD88L265P及CD79B基因突变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8月-2020年11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经开颅手术或立体定位活检术确诊的18例免疫功能正常(无HIV感染及免疫抑制药服用病史)的PCNSL患... 目的探究MyD88L265P及CD79B基因突变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8月-2020年11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经开颅手术或立体定位活检术确诊的18例免疫功能正常(无HIV感染及免疫抑制药服用病史)的PCNSL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一代基因测序技术检测18例PCNSL患者肿瘤组织中MyD88L265P和CD79B基因突变情况。针对可能与PCNSL首次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相关的指标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8例PCNSL肿瘤组织MyD88L265P突变率为38.9%,CD79B突变率为33.3%,MyD88L265P/CD79B共突变率为27.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灶多发、病灶深部受累、肿瘤组织CD79B突变患者的PFS时间更短(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灶深部受累(HR=0.135,95%CI 0.023~0.799,P<0.05)、肿瘤组织CD79B突变(HR=0.149,95%CI 0.028~0.800,P<0.05)是PCNSL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组PCNSL患者肿瘤组织MyD88L265P、CD79B突变频率较高,这两种基因突变尤其是CD79B突变可能与PCNSL不良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 MyD88L265P突变 CD79B突变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31例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9
20
作者 付丽 陈力 +7 位作者 魏娜 黄达永 沈晶 王晶石 王旖旎 崔华 杨凌志 王昭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61-1065,共5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其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患者收集31例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生存和预后。结... 目的: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其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患者收集31例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生存和预后。结果:患者发病中位年龄52岁,男女比例近1∶1;首发症状以头痛、头晕、肢体麻木为多见。常见发病部位为顶、额、颞叶和胼胝体;行手术切除25例,手术活检6例,其中立体定向活检术3例;病理类型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生发中心型6例,非生发中心型25例。综合治疗为化疗后序贯放疗,共计17例,另单纯化疗3例,单纯放疗8例,支持治疗3例。患者中位随访24个月。1年、3年和5年OS分别为80.6%、55.1%和36.4%。综合治疗组OS时间显著长于单纯放疗组,是否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对OS无显著影响。预后分析显示,ECOG PS≥2分和血清LDH异常为不良预后因素。结论:PCNSL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目前尚无最佳治疗方案,综合治疗组患者中位OS时间显著长于单纯放疗组。发病时ECOG PS≥2分和血清LDH异常为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 弥漫大B细胞淋巴 综合治疗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