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P-gp LRP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刘红 赵晓亮 郎荣刚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85-387,396,共4页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肺耐药蛋白(LRP)在双侧乳腺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预后意义。方法:收集我院1989~2000年收治的原发性双侧乳腺癌45例,同时随机选取单侧乳腺癌病例41例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P-gp与LRP在双侧乳腺...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肺耐药蛋白(LRP)在双侧乳腺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预后意义。方法:收集我院1989~2000年收治的原发性双侧乳腺癌45例,同时随机选取单侧乳腺癌病例41例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P-gp与LRP在双侧乳腺癌第一癌、第二癌及单侧乳腺癌中的表达。结果:1)双侧乳腺癌第一癌、第二癌及单侧乳腺癌中P-gp表达率分别为66.7%、46.7%、26.8%。显示双乳癌第一癌比单侧乳腺癌P-gp表达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双乳癌第一癌、第二癌及单乳癌中LRP表达率分别77.8%、75.6%、52.3%,显示双侧乳腺癌第一癌及第二癌比单侧乳腺癌LRP表达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2)P-gp、LRP表达与双乳癌原发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无关,与临床分期有关。LRP与双侧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3)双侧乳腺癌第二癌P-gp的表达情况与复发转移情况有关,P-gp、LRP的不同表达状态与双乳癌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gp、LRP可能与双侧乳腺癌发病有关,它们有可能成为遴选双侧乳腺癌高危患者的蛋白检测指标和预后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 P-糖蛋白 肺耐药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9例 被引量:3
2
作者 陈飞 孙鹤庆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77-377,共1页
关键词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 乳腺肿瘤 诊断标准 治疗 预后 病因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顾军 于泽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631-633,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发病、治疗和病理类型。结果:原发性双侧乳腺癌11例中因远处转移死亡2例,另9例术后均存活,最长已超过6年。结论: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尽早发现、治疗和... 目的:探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发病、治疗和病理类型。结果:原发性双侧乳腺癌11例中因远处转移死亡2例,另9例术后均存活,最长已超过6年。结论: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尽早发现、治疗和处理得当可改善双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21例临床分析
4
作者 熊秋云 谢春伟 雷秋模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9期1001-1002,共2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 :对我院 1994年 1月~ 2 0 0 0年 6月期间收治的 2 1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 2 1例随访 19例 ,失访2例 ,随访率 90 4%。存... 目的 :探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 :对我院 1994年 1月~ 2 0 0 0年 6月期间收治的 2 1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 2 1例随访 19例 ,失访2例 ,随访率 90 4%。存活 14例 ,死亡 5例。死亡 5例中同时性双侧乳腺癌 1例 ,异时性双侧乳腺癌 4例 ,首发癌年龄均小于 5 0岁 ,其中 3例小于 40岁。 5年内死亡者 2例均为Ⅲ期病例。结论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预后与首发癌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 临床特点 手术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90例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王维娜 陈海霞 +3 位作者 张银华 王翠翠 张焕 蒲红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5,共7页
目的分析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90例BP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并总结其中73例双侧浸润性乳腺癌(bilateral invasive breast cancer,BIBC)... 目的分析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90例BP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并总结其中73例双侧浸润性乳腺癌(bilateral invasive breast cancer,BI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90例BPBC中73例为BIBC,4例为双侧乳腺原位癌,13例为单侧浸润性癌、单侧原位癌,11例患者死亡,均为BIBC组患者。双侧乳腺癌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倾向一致性。BIBC中第一原发癌的临床分期、肿瘤T分期及肿瘤细胞增殖活性高于第二原发癌(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双侧乳腺癌ER阳性是预后相关保护因素,双侧乳腺癌高临床分期是预后危险因素(P<0.05)。结论BPBC中BIBC数量最多,预后最差。双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激素受体表达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ER一致阳性者预后最佳,ER一致阴性者及双侧乳腺癌高临床分期的患者预后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原发乳腺癌 浸润乳腺癌 预后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雌激素与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毅 姜军 +1 位作者 封传悦 范林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3期2080-2082,共3页
目的 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中临床特点与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了解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中雌激素受体 (Es trogan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 (Progestinrecetor ,PR)表达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2 9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ER、PR表达情况 ,分析... 目的 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中临床特点与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了解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中雌激素受体 (Es trogan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 (Progestinrecetor ,PR)表达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2 9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ER、PR表达情况 ,分析其病理学特征及临床特点。结果 双侧乳腺癌发生率为 3 2 %,单侧乳腺癌ER、PR阳性表达分别为 5 3 2 %和 41 2 %,双侧乳腺癌中第一原发癌中ER、PR阳性表达分别为 69%和 5 1%,第二原发癌中分别为 65 %和 48%,浸润性小叶癌在单侧乳腺癌中占 11 6%,在双侧乳腺癌第一、二原发癌中分别占 3 4 4%和 41 3 %,单侧乳腺癌与双侧乳腺癌第一原发癌腋淋巴结状况相似。结论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有较高的ER表达 ,浸润性小叶癌与双原发癌发生有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乳腺癌 ER P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于划分同、异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间隔时间的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昊天 段晶晶 +1 位作者 毛洁飞 曹旭晨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3-195,共3页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指双侧乳腺同时或先后发生独立的癌症病灶,是多发癌的一种类型。根据发病间隔时间的长短又分为同时性双侧乳腺癌(synchro.nous bilateral primary breastcancer,sBPBC)...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指双侧乳腺同时或先后发生独立的癌症病灶,是多发癌的一种类型。根据发病间隔时间的长短又分为同时性双侧乳腺癌(synchro.nous bilateral primary breastcancer,sBPBC)和异时性双侧乳腺癌(metachronous 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mBPBC),但是到底以多长的发病间隔时间为标准进行同、异时性双侧乳腺癌的划分,国内外尚未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乳腺癌 同时 异时 时间间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两癌间隔时间对ER PR HER-2表达一致性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庄新荣 刘红 王彤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77-780,共4页
目的:分析两癌发生间隔时间对双侧原发性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一致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66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v breast cancer,BPBC)患者的病理资料,按... 目的:分析两癌发生间隔时间对双侧原发性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一致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66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v breast cancer,BPBC)患者的病理资料,按照两癌发生的间隔时间进行分组,侧重分析不同组内第一原发癌与第二原发癌ER、PR、HER-2表达的一致性及两癌间隔时间对BPBC预后的影响结果:BPBC第一原发癌与第二原发癌的ER、PR、HER-2表达呈正相关,两癌间隔时间≤12个月的BPBC双侧ER、PR、HER-2表达密切相关(P<0.05),而两癌间隔时间>12个月的BPBC双侧ER、PR、HER-2表达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癌间隔时间≤12个月较>12个月发生者远期生存率低,预后差结论:12个月内发生的BPBC两癌在ER、PR、HER-2表达方面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远期生存率较低,同异时性BPBC以12个月划分更能反映两癌之间的联系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彤 荀培 +2 位作者 李海欣 陈可欣 刘红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3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PBC)发生的危险因素,比较其与单侧乳腺癌(UBC)的预后。方法收集205例BPBC和1677例UB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比较两者在病史背景、临床情况、组织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面的差异。结果 BPBC占同期全部乳腺癌... 目的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PBC)发生的危险因素,比较其与单侧乳腺癌(UBC)的预后。方法收集205例BPBC和1677例UB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比较两者在病史背景、临床情况、组织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面的差异。结果 BPBC占同期全部乳腺癌患者的1.5%;BPBC患者较UBC患者:40岁之前及绝经前发病比例高,初潮年龄早,初产年龄晚,既往乳腺良性疾病史及乳腺癌家族史阳性率高,肿瘤直径>5cm比例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后三者为BPB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乳腺癌患者罹患对侧乳腺癌的风险增加约1.6倍(OR=2.631);二者放疗及内分泌治疗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BPBC远处转移率为20.0%,与UBC(23.1%)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322);UBC的5年、10年生存率为81.4%和72.3%,以第一癌为起点计算生存时间,BPBC5年生存率87.4%,10年生存率80.2%,与UBC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141);以第二癌为起点计算生存时间,BPBC5年生存率80.0%,10年生存率72.4%,与UBC相比亦无显著差异(P=0.437)。结论 BPBC与UBC的预后无显著差异。有乳腺癌家族史、肿瘤直径>5cm、既往乳腺病史及40岁前发病的乳腺癌患者是发生对侧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应格外重视术后对侧乳腺的监测。BPBC的发生与雌激素有密切关系,可能成为预防BPBC的干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原发乳腺癌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合并原发性双侧卵巢癌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尹健 张学慧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4-284,共1页
关键词 同时原发乳腺癌 少见肿瘤 并发症 原发卵巢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1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易铁男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34-734,共1页
关键词 原发乳腺癌 手术治疗 病理诊断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33例临床分析
12
作者 盛宇伟 任建强 +1 位作者 胡蓉 周予民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9期744-746,共3页
关键词 原发乳腺癌 危险因素 诊断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