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在好气和厌氧条件下的腐解规律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景 陈曦 魏俊岭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59-65,共7页
采用室内模拟培养的方法,研究了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在好气和厌氧条件下的腐解规律。结果表明:在0~3个月的培养时间内,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腐解较快,腐解率达55%以上。在好气培养条件下,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质量减少50%所需要的时间(t_(1/... 采用室内模拟培养的方法,研究了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在好气和厌氧条件下的腐解规律。结果表明:在0~3个月的培养时间内,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腐解较快,腐解率达55%以上。在好气培养条件下,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质量减少50%所需要的时间(t_(1/2))分别为59.2 d和52.9 d,而在厌氧培养条件下的t_(1/2)分别为72.6 d和79.9 d。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在好气培养条件下的碳释放速率常数k(0.61~0.6月^(-1))高于其在厌氧培养条件下的碳释放速率常数k(0.55~0.57月^(-1))。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在好气培养条件下的氮释放速率常数k(0.25~2.36月^(-1))也高于其在厌氧培养条件下的氮释放速率常数k(0.16~2.32月^(-1))。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在好气培养条件下的减少速率高于其在厌氧培养条件下的减少速率。综上所述,好气培养条件有利于作物秸秆降解和营养物质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秸秆 玉米秸秆 腐解特征 好气条件 厌氧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类杂环芳香族有机物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的微生物降解途径 被引量:4
2
作者 王莹莹 叶彩云 +1 位作者 范延臻 顾继东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70-173,共4页
用红树林的底泥通过富集培养得到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能完全矿化吲哚的细菌 ,并对降解过程及中间代谢产物进行了鉴定。此研究中 ,吲哚化合物是培养液中的唯一碳和能量来源 ,而厌氧条件包括有产甲烷和硫酸盐还原。结果表明 ,不论在哪种条... 用红树林的底泥通过富集培养得到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能完全矿化吲哚的细菌 ,并对降解过程及中间代谢产物进行了鉴定。此研究中 ,吲哚化合物是培养液中的唯一碳和能量来源 ,而厌氧条件包括有产甲烷和硫酸盐还原。结果表明 ,不论在哪种条件下 ,吲哚降解过程分二步羰基化反应 ,分别发生在 2和 3位上 ,形成氧化吲哚和靛红。同时 ,1、2或 3位上的甲基替代使 1 甲基吲哚 ,2 甲基吲哚和 3 甲基吲哚的降解受到严重抑制。显然 ,杂环类芳香族化合物的代谢有其共同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类有机物 条件 产甲烷条件 硫酸盐还原条件 杂环芳香族有机物 降解途径 厌氧条件 底泥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条件下剩余污泥中磷及相关指标的释放和变化规律 被引量:4
3
作者 孙连鹏 谭锦欣 +2 位作者 郭五珍 叶挺进 欧伟松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5-299,共5页
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剩余污泥富含大量的氮磷元素,从剩余污泥中回收磷是解决磷资源日益缺乏的一种有效途径。探寻出剩余污泥中磷的释放规律是实现剩余污泥中磷回收的首要前提。因此,以实际污水处理厂污泥为研究对象,建立污泥停留时... 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剩余污泥富含大量的氮磷元素,从剩余污泥中回收磷是解决磷资源日益缺乏的一种有效途径。探寻出剩余污泥中磷的释放规律是实现剩余污泥中磷回收的首要前提。因此,以实际污水处理厂污泥为研究对象,建立污泥停留时间为5d的中试模型系统。通过系统分析5d停留时间的厌氧条件下污泥中污泥浓度、上清液总磷和氨氮浓度的变化情况,为后续的污泥磷回收提供支撑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中试系统污泥停留时间5d的厌氧条件下,剩余污泥微生物衰亡自溶或被分解,胞内物质释放,从而使固态物质转化为液态,污泥中磷及相关的氮等物质得到了较大的释放,污泥上清液总磷和氨氮质量浓度可分别达到100和40 mg·L^-1以上。所释放出的氮磷浓度足以满足鸟粪石回收氮磷方法所需的最低经济性要求,为污泥进行厌氧消化后采用鸟粪石的方法回收释放的氮磷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依据。研究中还发现5d停留时间下, SS和VSS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二者分别减少8.34%和10.14%以上,其中VSS的减少量占SS减少量的65%左右。同时,进入厌氧反应系统的初始污泥浓度对于氮磷的释放有着较大的影响,反应系统的SS在6300~7200 mg·L^-1的条件下,磷和氮的单位质量污泥释放量达到最佳,分别达到单位干污泥0.015和0.006 mg·mg^-1。研究结果为剩余污泥中回收氮磷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厌氧条件 磷释放 氨氮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条件下分解烃的一株Bacillus 91C
4
作者 刘春德 江伯英 +1 位作者 王祖农 王德民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6-38,共3页
从大庆油田生产井中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阳性、产生芽孢的Bacillus 91C。这株菌能够还原硝酸盐,形成结晶糊精,并且接触酶为阳性。 40℃应用Hungate严格厌氧技术,摇床培养(150r/min),菌株Bacillus
关键词 原油 分离 厌氧条件 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厌氧条件下不同pH水稻土氮素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曹竞雄 韦梦 +2 位作者 陈孟次 包秀玲 裘琼芬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82-1189,共8页
氮矿化反应是土壤生态系统氮素循环的重要环节之一,决定了土壤氮素的可利用性。温度和pH是影响氮素矿化的重要环境因子。为研究厌氧条件下温度对不同pH水稻土氮素矿化的影响,本文以两种不同pH的水稻土为试验对象,在厌氧条件下,设置15℃... 氮矿化反应是土壤生态系统氮素循环的重要环节之一,决定了土壤氮素的可利用性。温度和pH是影响氮素矿化的重要环境因子。为研究厌氧条件下温度对不同pH水稻土氮素矿化的影响,本文以两种不同pH的水稻土为试验对象,在厌氧条件下,设置15℃、25℃、37℃和50℃4个温度,结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式和有效积温式研究温度对土壤氮素矿化势、矿化速率、矿化程度和矿化势/全氮等矿化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土壤氮素矿化势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15-37℃范围内,两种土壤的矿化速率以及矿化程度均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同种温度下两土壤差异不显著。但在37-5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两种pH土壤矿化速率以及矿化程度有增大也有减小,差异达1%显著水平。说明在高温范围内,不同pH土壤氮素矿化对温度的响应有很大差异。4个温度下,矿化势/全氮的值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说明有机氮的品质随温度升高而提高。通过温度与矿化参数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在15-37℃范围内,各矿化参数与温度均呈正相关,且相关性极显著(P〈0.01);但37-50℃时,各矿化参数与温度相关性均较小,有的为负相关。本试验测定各培养周期的pH,发现在培养过程中,两种土壤pH波动不大,对土壤氮矿化的变化无影响。结果表明,厌氧条件下,尽管中、低温时不同pH水稻土氮素矿化对温度有相似的响应,但高温时不同pH土壤的氮素矿化显著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矿化 一级动力方程式 有效积温式 厌氧条件 土壤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条件下贮叶过程烟叶化学成分变化
6
作者 谷超林 崔龙吉 狄晓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7期319-320,共2页
[目的]探索保障贮叶过程烟叶品质稳定的方法,研究厌氧条件下烟叶贮存过程中烟叶部分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试验模拟了卷烟生产过程的贮叶条件(环境温度28 ~ 30℃,环境相对湿度60%~65%),并为贮叶提供了厌氧环境,贮存72 h(一般卷... [目的]探索保障贮叶过程烟叶品质稳定的方法,研究厌氧条件下烟叶贮存过程中烟叶部分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试验模拟了卷烟生产过程的贮叶条件(环境温度28 ~ 30℃,环境相对湿度60%~65%),并为贮叶提供了厌氧环境,贮存72 h(一般卷烟生产活动的极限贮存时间)后检测烟叶中部分对烟叶品质有重要影响的化学成分——总糖、还原糖、总氮、烟碱等常规化学成分,以及茄酮、β-二氢大马酮、巨豆三烯酮等致香成分和部分有机酸含量并与空白样进行对比.[结果]试验表明,厌氧条件下贮叶72 h,烟叶中常规化学成分、中性致香成分无明显变化,有机酸含量有较显著变化.[结论]厌氧条件有利于贮叶过程中烟草品质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条件 贮叶 烟叶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曝氧和厌氧污水聚合物溶液粘度差异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24
7
作者 姜维东 张可 +1 位作者 徐新霞 卢祥国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9-71,共3页
针对大庆杏南油田曝氧污水配制聚合物溶液过程中遇到的粘度差异问题,通过建立含有99.999%氮气的厌氧实验环境,研究了空气曝氧后和完全厌氧条件下污水聚合物溶液粘度差异原因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在不同温度、不同相对... 针对大庆杏南油田曝氧污水配制聚合物溶液过程中遇到的粘度差异问题,通过建立含有99.999%氮气的厌氧实验环境,研究了空气曝氧后和完全厌氧条件下污水聚合物溶液粘度差异原因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在不同温度、不同相对分子质量条件下,曝氧污水配制的聚合物溶液的粘度高于厌氧污水配制的聚合物溶液的粘度;曝氧污水配制的聚合物溶液的抗剪切能力高于厌氧污水配制的聚合物溶液;厌氧蒸馏水配制的聚合物溶液的粘度最高,保留效果较好;污水聚合物溶液曝氧量在7mg/L左右时曝氧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溶液 厌氧条件 粘度差异 影响因素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莱伯氏菌非厌氧发酵产1,3-丙二醇 被引量:2
8
作者 范骜 夏黎明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1-494,共4页
针对1,3-丙二醇发酵通常需要在完全密闭并充满氮气的环境下进行,且工艺操作复杂、生产成本偏高等问题,采用经过耐氧驯化的克莱伯氏菌ZU-05菌株,在非厌氧条件下利用甘油发酵生产1,3-丙二醇,并对主要发酵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摇瓶试验结果... 针对1,3-丙二醇发酵通常需要在完全密闭并充满氮气的环境下进行,且工艺操作复杂、生产成本偏高等问题,采用经过耐氧驯化的克莱伯氏菌ZU-05菌株,在非厌氧条件下利用甘油发酵生产1,3-丙二醇,并对主要发酵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摇瓶试验结果表明,在体积接种量10%,甘油20 g/L,玉米浆6 g/L,葡萄糖8 g/L,pH值6.7,37℃的非厌氧发酵条件下,甘油利用率为95%,1,3-丙二醇转化率可达51%.该研究结果对于简化1,3-丙二醇的发酵工艺、提高经济效益、促进该项技术的产业化进程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丙二醇 甘油 厌氧条件 发酵 生物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种湿地植物的生长状况及泌氧能力 被引量:31
9
作者 林剑华 杨扬 +1 位作者 李丽 麦晓蓓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42-1048,共7页
湿地植物是人工湿地的核心部分,筛选优良的植物种类,将有利于充分发挥湿地植物的功能,提高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能力.分析4种须根型植物香蒲(Typha orientalis)、美人蕉(Canna indica)、灯芯草(Juncus effusus)、纸莎草(Cyperus papyrus)... 湿地植物是人工湿地的核心部分,筛选优良的植物种类,将有利于充分发挥湿地植物的功能,提高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能力.分析4种须根型植物香蒲(Typha orientalis)、美人蕉(Canna indica)、灯芯草(Juncus effusus)、纸莎草(Cyperus papyrus)和4种根茎型植物菖蒲(Acorus calamus)、再力花(Thalia dealbata)、芦竹(Arundo donax)、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在厌氧、水培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及根系泌氧特性;比较它们的根和茎叶生物量、相对生长速率(RGR)、根长、根孔隙度和泌氧量(率)等生理生态特性.结果表明,8种湿地植物在厌氧条件下生长状况良好;其中,须根型植物的生物量、RGR和泌氧能力均显著优于根茎型植物.在相同光照条件下,灯芯草的泌氧率最大,为192.62μmol O2/(d·g(DWroot)),而黄菖蒲的根系泌氧率最小,仅为68.81μmol O2/(d·g(DWroot)).各植物根系泌氧率大小为:灯芯草>纸莎草>香蒲>美人蕉>菖蒲>再力花>芦竹>黄菖蒲.方差分析显示:植物根系泌氧率与根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植物泌氧量与RGR、各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根茎比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植物 须根型 根茎型 厌氧条件 生长状况 根系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氧降解对垃圾土沉降影响试验及沉降模型 被引量:3
10
作者 金佳旭 丁前绅 +3 位作者 刘磊 威巍 张雄 张柴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16-422,共7页
好氧降解作用对垃圾土沉降变形特性的定量评价是预测和评估好氧降解稳定化的重要基础。以武汉市典型生活垃圾组成配比人工制作的垃圾土为样本,开展了不同通风条件下垃圾土沉降特性试验,分析了好氧通风频率对沉降变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 好氧降解作用对垃圾土沉降变形特性的定量评价是预测和评估好氧降解稳定化的重要基础。以武汉市典型生活垃圾组成配比人工制作的垃圾土为样本,开展了不同通风条件下垃圾土沉降特性试验,分析了好氧通风频率对沉降变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厌氧条件沉降速率趋于稳定后,好氧通风可显著提高垃圾土的沉降速率;上、中、下3层垃圾在高通风频率下垃圾土沉降比低通风频率下沉降效率分别提高了145%、150%、100%;建立了厌氧-好氧联合型沉降模型,通过与试验监测得到的沉降值对比,初步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研究结果为好氧通风过程中垃圾土沉降稳定性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土 厌氧条件 条件 沉降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氧化事件”是子虚乌有的吗?
11
作者 耿春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32-1232,共1页
十亿多年前在大气厌氧条件下,地球早期的居民是单细胞生物.在24亿年前,光合作用产生了游离氧,使得生命能够朝着复杂、活动的有机体、最终造就人类的方向进化.这是同位素分析想说明的一个故事,平息了几十年的争论:氧气什么时候占... 十亿多年前在大气厌氧条件下,地球早期的居民是单细胞生物.在24亿年前,光合作用产生了游离氧,使得生命能够朝着复杂、活动的有机体、最终造就人类的方向进化.这是同位素分析想说明的一个故事,平息了几十年的争论:氧气什么时候占据上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 单细胞生物 同位素分析 厌氧条件 光合作用 游离 有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生物除磷的机理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吴光学 管运涛 +1 位作者 蒋展鹏 师绍琪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59-262,共4页
主要论述了以乙酸盐及葡萄糖作为基质的强化生物除磷的相关机理模型。当以乙酸盐为底物时 ,重点需要明确导致工艺中微生物代谢模式差异的原因及厌氧条件下还原力供给方式的问题 ;当以葡萄糖为底物时 ,主要需要解决厌氧条件下供能方式以... 主要论述了以乙酸盐及葡萄糖作为基质的强化生物除磷的相关机理模型。当以乙酸盐为底物时 ,重点需要明确导致工艺中微生物代谢模式差异的原因及厌氧条件下还原力供给方式的问题 ;当以葡萄糖为底物时 ,主要需要解决厌氧条件下供能方式以及各种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某些抑制条件 (如供氧不足 )可能会促进强化生物除磷效果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除磷 乙酸盐 厌氧条件 供能方式 微生物种类 机理模型 驯化 研究进展 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歧杆菌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回复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莉滟 黄勇 张德纯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4-26,共3页
进行了双歧杆菌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回复相关技术研究 ,为其基因操作及相关研究提供技术基础。采用浓度分别为 1 ,5 ,1 0mg/LMutanolysin(变溶菌素 )对长双歧杆菌进行脱壁处理 ,以探讨其原生质体形成与时间和酶浓度的关系 ,然后选用较适宜... 进行了双歧杆菌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回复相关技术研究 ,为其基因操作及相关研究提供技术基础。采用浓度分别为 1 ,5 ,1 0mg/LMutanolysin(变溶菌素 )对长双歧杆菌进行脱壁处理 ,以探讨其原生质体形成与时间和酶浓度的关系 ,然后选用较适宜的酶浓度 ( 5mg/LMutanolysin)制备其原生质体 ,并将其倾入自制的双层再生培养基上 ,观察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培养时的回复生长情况。结果表明 ,长双歧杆菌的细胞壁对Mu tanolysin较为敏感 ,用浓度为 5mg/L的Mutanolysin处理长双歧杆菌 40min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即可见90 %的原生质体形成 ,当Mutanolysin浓度为 1 0mg/L时 ,只需 2 5min其原生质体形成率就达此值。制备的长双歧杆菌原生质体倾入自制的双层再生培养基中 ,在厌氧条件下能很好地回复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原生质体 培养基 浓度 厌氧条件 再生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除硫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4
作者 郝晓地 戴吉 魏丽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44-853,共10页
现今含硫废水、废气的处理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使得技术发展缓慢。以往通常采用物化方法,这种处理方式不仅投资量大,而且对含硫有害物质的去除并不彻底,而生物方法与物化方法相比,在投资和环保效益方面都有相当积极的作用。文章从硫... 现今含硫废水、废气的处理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使得技术发展缓慢。以往通常采用物化方法,这种处理方式不仅投资量大,而且对含硫有害物质的去除并不彻底,而生物方法与物化方法相比,在投资和环保效益方面都有相当积极的作用。文章从硫的生物循环入手,分别介绍了生物除硫的机理和影响因素;描述了下水道中的生物硫循环,提出抑制其中H2S气体释放的经验模型及具体措施。在对厌氧消化系统中硫酸盐还原菌的研究中发现:ρ(COD)/ρ(SO42-)比、碳源、pH值等各影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厌氧消化系统中硫酸盐还原菌、产甲烷菌和产酸菌三者之间的抑制及共生关系;无论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变化,只要底物中含有一定量的硫酸根,它们必然共同存在于厌氧系统中,并产生硫化氢气体,造成污染。在反硫化细菌的研究中得出:当污水中同时含有硫化物和硝酸根,缺氧条件下,必然产生反硝化除硫的生物代谢过程。利用这一过程,不但能够在无需碳源的条件下有效去除硝酸根,节约的碳源可以用于消化产能;而且能够减少游离硫化氢的排放,或直接以含硫化氢的废气作为硫源。而抑制下水道中硫化氢气体释放的主要手段包括:降低水的紊流程度,增加入流污水的碱度,向下水道内充氧,改善通风环境。文章最后结合理论,介绍了部分用于含硫污水、尾气的生物除硫工艺,并提出了日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除硫 硫酸盐还原菌 反硝化除硫 燃烧尾气脱硫 “下水道污水在好/厌氧条件下的转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异养微生物还原浸出深海多金属结核 被引量:7
15
作者 杜竹玮 李浩然 《有色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5-48,共4页
用分离海底沉积物样品得到的嗜酸异养微生物,还原浸出深海多金属结核中的MnO2 。反应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厌氧条件下锰还原速度、还原率高于好氧条件。Mn还原率在72h达98%以上。微生物利用MnO2 作为代谢呼吸链最终电子受体,传递氧化有机... 用分离海底沉积物样品得到的嗜酸异养微生物,还原浸出深海多金属结核中的MnO2 。反应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厌氧条件下锰还原速度、还原率高于好氧条件。Mn还原率在72h达98%以上。微生物利用MnO2 作为代谢呼吸链最终电子受体,传递氧化有机物产生的电子,还原溶浸MnO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 电子受体 厌氧条件 微生物利用 MNO2 有机物 酸性条件 嗜酸 代谢 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河水库底泥磷的释放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文奇 刘娜 +1 位作者 周怀东 杨云龙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04-108,共5页
本文研究了洋河水库底泥中磷的释放规律。通过调整上覆水的DO、pH、温度等条件,在室内进行静态模拟试验,得到了如下结果:厌氧条件促进底泥无机磷的释放,好氧条件抑制底泥磷的释放,同时还可吸收水体中的磷;弱酸性或弱碱性上覆水条件均促... 本文研究了洋河水库底泥中磷的释放规律。通过调整上覆水的DO、pH、温度等条件,在室内进行静态模拟试验,得到了如下结果:厌氧条件促进底泥无机磷的释放,好氧条件抑制底泥磷的释放,同时还可吸收水体中的磷;弱酸性或弱碱性上覆水条件均促进底泥中磷的释放;随着温度的升高,底泥中无机磷的释放量也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河水库 底泥 释放 厌氧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青贮剂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乃锋 刁其玉 +4 位作者 王吉峰 田广 张社平 安福刚 刘宝东 《中国奶牛》 2005年第6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微生物青贮剂 生产性能 奶牛 青贮饲料 青饲料 世界范围 冬春季节 营养特性 厌氧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玉米秸秆青贮技术 被引量:10
18
作者 黄玉富 严斌昌 《甘肃畜牧兽医》 2007年第6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秸秆青贮技术 甜玉米 玉米秸秆青贮 农作物秸秆 厌氧条件 发酵作用 营养丰富 长期贮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青贮饲料的加工调制技术 被引量:5
19
作者 邱波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8年第11期94-95,共2页
玉米青贮饲料是指在厌氧条件下经过乳酸菌发酵调制而成的青绿多汁饲料。青贮饲料具有很多优点,可归纳成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玉米青贮过程养分的损失低于用同样原料调制干草的损失。其次,玉米秸秆经青贮后,可以很好地保持饲料青绿时... 玉米青贮饲料是指在厌氧条件下经过乳酸菌发酵调制而成的青绿多汁饲料。青贮饲料具有很多优点,可归纳成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玉米青贮过程养分的损失低于用同样原料调制干草的损失。其次,玉米秸秆经青贮后,可以很好地保持饲料青绿时期的鲜嫩汁液,质地柔软,并且具有酸甜清香味,从而提高了适口性。第三,玉米青贮饲料能刺激奶牛的食欲,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肠道蠕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青贮饲料 加工调制技术 青绿多汁饲料 乳酸菌发酵 厌氧条件 玉米秸秆 适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肥在蔬菜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翠英 《蔬菜》 2010年第2期22-23,共2页
沼肥是人畜粪便、生活污水、农业废弃物等有机物在厌氧条件下,经微生物发酵产生沼气后的剩余物。沼肥营养成分全面,缓速兼备,肥效稳定,成本低廉,既可作追肥,又可作基肥。用沼肥种植蔬菜可以减少化肥用量,显著提高蔬菜品质,降低... 沼肥是人畜粪便、生活污水、农业废弃物等有机物在厌氧条件下,经微生物发酵产生沼气后的剩余物。沼肥营养成分全面,缓速兼备,肥效稳定,成本低廉,既可作追肥,又可作基肥。用沼肥种植蔬菜可以减少化肥用量,显著提高蔬菜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实现高产优质和保护生态平衡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生产 沼肥 应用 农业废弃物 微生物发酵 生活污水 厌氧条件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