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模式在新生儿胸腔镜食管闭锁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海扣 强强 +2 位作者 周士三 张浩 孙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胸腔镜食管闭锁手术中应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的通气效果及应用安全性。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胸腔镜食管闭锁手术新生儿36例,男22例,女14例,日龄1~4 d,体重1.4~4.5 kg,ASAⅢ或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新生...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胸腔镜食管闭锁手术中应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的通气效果及应用安全性。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胸腔镜食管闭锁手术新生儿36例,男22例,女14例,日龄1~4 d,体重1.4~4.5 kg,ASAⅢ或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新生儿分为两组:PCV-VG模式组(P组)和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组(V组),每组18例。麻醉成功后P组和V组分别使用PCV-VG模式和VCV模式。记录气管插管前、单肺通气前10 min、单肺通气后30 min、单肺通气结束后10 min的MAP、HR、SpO_(2)。记录单肺通气前10 min、单肺通气后30 min、单肺通气结束后10 min的气道平均压(Pmean)、气道峰压(Ppeak)、吸气平台压(Pplat)、肺动态顺应性(Cdyn)、P_(ET)CO_(2)、PaCO_(2)、PaO_(2)和pH。记录术后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结果与V组比较,单肺通气后30 min P组SpO_(2)、Cdyn、PaO_(2)和pH明显升高(P<0.05),Pmean、Ppeak、Pplat明显降低(P<0.05);单肺通气后30 min和单肺通气结束后10 min P组P_(ET)CO_(2)、PaCO_(2)明显降低(P<0.05)。与V组比较,P组术后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和I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在新生儿胸腔镜食管闭锁手术中,与VCV模式比较,使用PCV-VG模式可以降低气道压力,提高肺顺应性,改善术中肺部气体交换,有利于新生儿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闭锁 胸腔镜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 容量控制通气 新生儿 单肺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模式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肥胖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尹秀茹 王键 +1 位作者 梁佐迪 裴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976-1979,共4页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应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肥胖患者悬雍垂腭咽成型术中的临床有效性。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悬雍垂腭咽成型术的OSAS肥胖患者(BMI≥30 kg/m^2)40例,随机分为容量控制通气组(V组,2...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应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肥胖患者悬雍垂腭咽成型术中的临床有效性。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悬雍垂腭咽成型术的OSAS肥胖患者(BMI≥30 kg/m^2)40例,随机分为容量控制通气组(V组,20例)和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组(P组,20例)。记录麻醉诱导未吸氧前(T_0)、气管插管后30 min(T_1)和1 h(T_2)、拔除气管导管后30 min(T_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以及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值,同时计算T_1、T_2时点的气道峰压(P_(peak))、气道阻力(R_(aw))、胸肺顺应性(C_L)、氧合指数(OI)和呼吸指数(RI),观察比较术后恢复情况。结果:2组患者麻醉前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与V组比较,P组在T_1、T_2时PaCO_2、P_(peak)、R_(aw)以及T_1~T_3时RI降低(P<0.05),在T_1、T_2时C_L以及T_1~T_3时PaO_2、OI升高(P<0.05),两组在各时点的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容量控制通气模式相比,PCV-VG能够有效提高OSAS肥胖患者的胸肺顺应性,降低吸气压力和气道阻力,减少肺内分流,有利于改善动脉氧合和气体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肥胖 容量控制通气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 呼吸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模式改善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早期预后 被引量:10
3
作者 范薇 孙勇 +2 位作者 李广明 郑颖 郑翠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89-493,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通气模式下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的呼吸指标、脑组织炎症指标、肺部感染评分,评价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早期预后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急诊行仰卧位脑血肿清除术的TBI患者10... 目的分析不同通气模式下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的呼吸指标、脑组织炎症指标、肺部感染评分,评价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早期预后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急诊行仰卧位脑血肿清除术的TBI患者100例,男55例,女45例,年龄40~65岁,BMI 18~28 kg/m^(2),ASAⅢ或Ⅳ级,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5~12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组(P组)和容量控制通气组(V组),每组50例。P组采用PCV-VG模式,V组采用VCV模式。于机械通气即刻(T 1)、机械通气后60 min(T 2)、手术结束即刻(T 3)采集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记录T 1—T 3时HR、MAP、PaO 2、PaCO 2、肺部动态顺应性(Cdyn)、气道峰压(Ppeak)及气道平台压(Pplat)。于T 1—T 3时采集颈内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纤维胶质酸性蛋白(GFAP)、TNF-α、泛素羧基化水解酶1(UCH-L1)浓度;记录术后3 d和7 d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评估肺部感染情况。结果与T 1时比较,T 2时V组PaO 2、Cdyn明显下降(P<0.05),Ppeak、Pplat明显升高(P<0.05);T 3时两组PaO 2、Cdyn明显下降(P<0.05),Ppeak、Pplat明显升高(P<0.05);T 2、T 3时两组血清GFAP、TNF-α、UCH-L1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与V组比较,T 2、T 3时P组PaO 2、Cdyn明显升高(P<0.05),Ppeak、Pplat明显降低(P<0.05),血清GFAP、TNF-α、UCH-L1浓度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3 d和7 d P组CPIS明显降低(P<0.05)。结论PCV-VG模式可以改善TBI患者呼吸指标,减轻脑组织炎症反应及肺部感染,从而改善患者早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 创伤性脑损伤 呼吸指标 脑组织炎症 肺部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建友 郭宁 +3 位作者 杨大威 王溢鑫 唐苏红 段鲜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20-824,共5页
目的观察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中呼吸力学、肺损伤标志物和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59例,男29例,女30例,年龄18~64岁,BMI 18.5~26.0 kg/m ^(2),ASAⅠ或Ⅱ级。采... 目的观察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中呼吸力学、肺损伤标志物和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59例,男29例,女30例,年龄18~64岁,BMI 18.5~26.0 kg/m ^(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PCV-VG组(P组,n=29)和容量控制通气(VCV)组(V组,n=30)。P组单肺通气(OLV)时使用PCV-VG模式,V组使用VCV模式,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和维持药物一致。记录麻醉诱导前、插管后5 min、OLV后15 min、30 min、术后3 d的PaO_(2),计算氧合指数(OI)、肺内分流率(Qs/Qt)。记录插管后5 min、OLV后15 min、30 min的气道峰压(Ppeak)、肺动态顺应性(Cdyn)、驱动压(DP)。在麻醉诱导前、拔管后测定Clara细胞分泌蛋白-16(CC-16)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记录术后1周内PPCs发生情况。结果与V组比较,OLV后15 min、30 min P组Ppeak和DP明显降低,Cdyn明显升高(P<0.05),术后3 d P组PaO_(2)和OI明显升高(P<0.05),拔管后P组CC-16和IL-6浓度明显降低(P<0.05),术后1周内PPCs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期间,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可降低气道峰压和驱动压,增加肺动态顺应性,改善氧合,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 容量控制通气 胸腔镜手术 肺部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模式用于老年患者术中机械通气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郑剑桥 蒋双 +2 位作者 蒋金秀 冉佳豪 陈果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31-738,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压力控制容量保证模式(PCV-VG)用于老年患者术中机械通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PCV-VG用于老年患者术中机械... 目的系统评价压力控制容量保证模式(PCV-VG)用于老年患者术中机械通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PCV-VG用于老年患者术中机械通气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2年1月3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共计患者749例,PCV-VG组374例,对照组375例。术中机械通气时两组PaO_(2)(MD=5.32 mmHg,95%CI-0.55~11.18,P=0.08)、PaCO_(2)(MD=0.12 mmHg,95%CI-0.18~0.41,P=0.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PCV-VG组术中机械通气时气道峰压(Ppeak)明显下降(MD=-3.40 cmH_(2)O,95%CI-4.69~-2.12,P<0.001),肺动态顺应性(Cdyn)明显升高(MD=3.85 ml/cmH_(2)O,95%CI 2.46~5.25,P<0.001)。术中机械通气时两组MAP(MD=-0.22 mmHg,95%CI-1.45~1.01,P=0.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V-VG用于老年患者术中机械通气时,可以降低老年患者Ppeak、提高Cdyn,但不影响PaO_(2)、PaCO_(2)和M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 老年 机械通气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肺超声评分评估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模式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肺通气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钟海莲 刘余钱 +3 位作者 郝伟 刘洋 录亚鹏 王迎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41-1046,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肺超声评分(LUS)评估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与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通气功能及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80例,男67例,女13例,年龄45~75岁,ASAⅡ... 目的探讨基于肺超声评分(LUS)评估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与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通气功能及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80例,男67例,女13例,年龄45~75岁,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VCV通气模式组(V组)和PCV-VG通气模式组(P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常规麻醉诱导,采用保护性通气策略:V_(T)7 ml/kg,呼气末正压(PEEP)5 cmH_(2)O,FiO_(2)40%。采用床旁肺超声评估患者双侧肺部共12个区域的LUS。记录入室时(T_(0))、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20 min(T_(1))、建立人工气腹后30 min(T_(2))、气管导管拔除后15 min(T_(5))的LUS评分。行血气分析记录PaO_(2)、PaCO_(2)。记录T_(1)、T_(2)、气腹后1 h(T_(3))、手术结束时(T_(4))的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气道平均压(Pmean)、动态肺顺应性(Cdyn)、V_(T)。记录术后3、7 d内PPCs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_(0)时比较,T_(1)、T_(2)、T_(5)时P组整体、前部、外侧、后部、左肺、右肺、上肺及下肺LUS明显降低(P<0.05);T_(2)时V组整体及部分区域(后部、下肺及右肺)LUS明显降低,T_(5)时V组整体及部分区域(外侧、下肺及左肺)LUS明显升高(P<0.05)。与V组比较,T_(1)、T_(2)、T_(5)时P组整体及各区域LUS评分均明显降低,PaO_(2)明显升高,T_(1)、T_(5)时PaCO_(2)明显降低,T_(1)—T_(4)时Ppeak明显降低,Pmean、Cdyn明显升高,T_(4)时Pplat明显降低(P<0.05)。术后3 d内P组PPCs发生率明显低于V组[4例(10%)vs 11例(28%),P<0.05]。结论LUS能够显示手术期间PCV-VG模式和VCV模式下肺通气的非均匀性和体位性变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下,PCV-VG模式明显改善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肺通气及氧合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超声 腹腔镜手术 通气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肺功能锻炼联合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模式对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吴含 钟娜茵 +2 位作者 匡其娟 叶昌盛 魏福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21-826,共6页
目的探究术前肺功能锻炼联合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对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择期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65~80岁,BMI 18~28 kg/m^(2),ASAⅡ... 目的探究术前肺功能锻炼联合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对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择期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65~80岁,BMI 18~28 kg/m^(2),ASAⅡ或Ⅲ级,加泰罗尼亚外科患者呼吸风险评估表(ARISCAT)评分≥26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术前肺功能锻炼+术中PCV-VG组(P组)和术前肺功能锻炼+术中容量控制通气模式(VCV)组(V组),每组30例。患者术前吹气球锻炼肺功能5 d。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P组行PCV-VG模式,V组行VCV模式。记录麻醉诱导后10 min(T_(2))、改变体位前(T_(3))、气腹开始后10 min(T_(4))、40 min(T_(5))、70 min(T_(6))、100 min(T_(7))、结束气腹转水平位后10 min(T_(8))、手术结束前30 min(T_(9))的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肺动态顺应性(Cdyn)及驱动压(DP)。于入院时(T_(0))、T_(5)、T_(8)、PACU拔管后1 h(T_(1)1)、术后第1天(T_(1)2)采集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pH、PaO_(2)、PaCO_(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_(2))。于T_(0)、手术结束(T_(10)时抽取静脉血测定克拉拉细胞分泌蛋白-16(CC-16)、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浓度。记录T_(0)、入手术室(T_(1))、T_(1)1时肺部超声(LUS)评分。记录T_(1)、T_(1)1时肺不张发生情况及术后7 d内PPCs发生情况。结果与V组比较,P组T_(3)—T_(8)时Ppeak、Pplat、DP明显降低、Cdyn明显升高(P<0.05),T_(5)、T_(8)、T_(1)1时A-aDO_(2)明显降低(P<0.05),T_(1)1时PaO_(2)明显升高(P<0.05),T_(1)0时CC-16、IL-6和IL-1β浓度明显降低(P<0.05),T_(1)1时LUS评分及肺不张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7 d内两组PPC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术前肺功能锻炼联合术中VCV模式比较,术前肺功能锻炼联合术中PCV-VG模式可以改善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中及术后肺功能,降低术后肺不张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功能锻炼 机械通气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 肺功能 肺不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触发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功能不会 被引量:1
8
作者 蒙来成 李素宁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74-376,共3页
将1997年7月至2000年12月在本院NICU住院需要机械通气的早产儿共37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旨在评价触发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VC)在新生儿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关键词 触发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 治疗 新生儿 呼吸功能不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控制通气与容量控制通气在胸科手术单肺通气中的比较 被引量:8
9
作者 李晶 徐向辉 +1 位作者 邹小华 常业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771-1773,共3页
目的:比较胸科手术麻醉中单肺通气(OLV)期间采用压力控制通气(PCV)与容量控制通气(VCV)对血流动力学、气道压力以及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择期肺叶切除的成年患者,ASA分级Ⅰ~Ⅱ级,麻醉诱导后插入双腔管,先双肺通气,OLV开始后... 目的:比较胸科手术麻醉中单肺通气(OLV)期间采用压力控制通气(PCV)与容量控制通气(VCV)对血流动力学、气道压力以及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择期肺叶切除的成年患者,ASA分级Ⅰ~Ⅱ级,麻醉诱导后插入双腔管,先双肺通气,OLV开始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n=15)OLV期间采用VCV模式通气,B组(n=15)OLV期间使用PCV模式通气。比较两组各时段的血流动力学、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均压(Pmaw)、动脉血氧分压(PaO2)以及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两组间各时段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和B组OLV期间的Ppeak分别为(28±5)cmH2O和(23±3)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Qs/Qt比B组高[(41.3±9.5)%vs(35.3±8.4)%,P<0.05]。PaO2分别为(27.6±14.5)kPa和(31.1±13.3)k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科手术OLV期间采用PCV模式在降低气道压,减少肺内分流,增加动脉血氧分压等方面优于VCV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气 容量控制 压力控制 呼吸力学 血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喉罩通气时压力控制通气和容量控制通气的比较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锡明 周泓 白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54-155,共2页
目的 比较小儿喉罩通气时压力控制通气(PCV)和容量控制通气(VCV)对气道压力 和喉罩漏气的影响。方法 34例全麻下择期手术的小儿,年龄3~12岁,ASAⅠ~Ⅱ级。静脉麻醉 诱导后置入喉罩。患儿按随机顺序接受VCV和PCV两种通气方式,通气期... 目的 比较小儿喉罩通气时压力控制通气(PCV)和容量控制通气(VCV)对气道压力 和喉罩漏气的影响。方法 34例全麻下择期手术的小儿,年龄3~12岁,ASAⅠ~Ⅱ级。静脉麻醉 诱导后置入喉罩。患儿按随机顺序接受VCV和PCV两种通气方式,通气期间保持相同的呼气末二 氧化碳分压(PETCO2)。结果 PCV时气道峰压和漏气率明显低于VCV(P<0.01)。PCV时2例患 儿气道峰压>20cmH2O,而VCV时有9例患儿气道峰压>20cmH2O(P<0.05)。PETCO2和循环 参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小儿全麻喉罩通气期间,PCV能在较低的气道压力下提供有效的肺通气 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罩通气 压力控制通气 容量控制通气 比较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控制通气与容量控制通气在小儿全麻纤支镜诊疗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振东 王少超 胡卫东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92-893,共2页
目的比较压力控制通气(PCV)与容量控制通气(VCV)在小儿全麻纤支镜诊疗术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纤支镜诊疗术患儿60例,均行喉罩通气,随机分为PCV组和VCV组,每组30例。记录进镜后、治疗中(冷冻、电凝、钳取病理等)、退镜前患儿的吸气VT、... 目的比较压力控制通气(PCV)与容量控制通气(VCV)在小儿全麻纤支镜诊疗术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纤支镜诊疗术患儿60例,均行喉罩通气,随机分为PCV组和VCV组,每组30例。记录进镜后、治疗中(冷冻、电凝、钳取病理等)、退镜前患儿的吸气VT、气道峰压(PIP)、气道平台压(Ppla)、PET CO2,计算漏气率。记录术后恶心、呕吐、胃胀气、低氧血症、喉痉挛、呼吸困难不良反应。结果 PCV组漏气率为(26.4±7.3)%,明显低于VCV组的(33.2±8.5)%(P<0.05);Ppla及PIP明显低于VCV组(P<0.05),其中VCV组12例(40%)患者PIP>25cm H2O,而PCV组6例(20%)(P<0.05)。PCV组恶心和胃胀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VCV组(P<0.05)。结论纤支镜诊疗术小儿全麻喉罩通气期间,压力控制通气可以提供更有效的肺通气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控制通气 容量控制通气 喉罩 纤支镜诊疗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调整容量控制通气在腹腔间隔室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尹江涛 万兵 孙志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77-1481,共5页
目的探讨常规容量控制(VC)通气和压力调整容量控制(PRVC)通气对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患者通气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ICU收治的ACS患者36例,均行机械通气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19例采... 目的探讨常规容量控制(VC)通气和压力调整容量控制(PRVC)通气对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患者通气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ICU收治的ACS患者36例,均行机械通气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19例采用同步间歇指令-容量控制(SIMV-VC)模式,B组17例采用同步间歇指令-压力调整容量控制(SIMV-PRVC)模式,采集两组患者第1天、第3天及第5天血气分析指标、呼吸力学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评分)。结果 A组与B组患者不同时间动脉血氧分压(Pa O2)、氧合指数(Pa O2/Fi O2)、吸气峰压(PIP)、肺静态顺应性(Cst)比较,存在交互作用(P<0.05);A组与B组患者不同时间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 DO2)、气道平均压(Pmean)、气道阻力(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SOFA评分比较,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间Pa O2、Pa CO2、A-a DO2、Pa O2/Fi O2、Pmean、Cst、R、CVP、SOF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PIP、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间Pa O2、Pa CO2、A-a DO2、Pa O2/Fi O2、PIP、Pmean、Cst、R、MAP、CVP、SOF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间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MV-PRVC模式机械通气治疗ACS患者,可明显改善Pa O2、Pa CO2、A-a DO2、Pa O2/Fi O2、Pmean、Cst、R、CVP、SOFA评分,符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内高压 压力调整容量控制 通气 机械 呼吸力学 血气分析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控制和容量控制用于儿童喉罩通气的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锡明 朱明 +1 位作者 周泓 白洁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11期944-944,972,共2页
关键词 喉罩 正压通气 压力控制通气 容量控制通气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站汽轮机调节系统反应堆压力控制模式 被引量:4
14
作者 饶宛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2-15,共4页
绍核电站汽轮机调节系统反应堆压力控制模式的工作原理。根据现场曾出现的异常现象 ,分析了继电器对反应堆压力控制模式的影响 ,认为用计算机软件处理方式取代硬控制的继电逻辑控制是可行和可靠的。
关键词 核电站 汽轮机 调节系统 压力控制 反应堆模式 G模式 接口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endelenburg体位人工气腹对压力控制通气预设气道压改变引起呼吸力学指标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孙树俊 姜艳华 +1 位作者 刘海梅 王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9-211,215,共4页
目的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压力控制通气(PCV)时,Trendelenburg体位、人工气腹下与平卧位、非气腹相比呼吸力学指标随预设气道压变化情况。方法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30例,入室后常规心电监护,气管插管后以容量控制通气(VCV)作为... 目的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压力控制通气(PCV)时,Trendelenburg体位、人工气腹下与平卧位、非气腹相比呼吸力学指标随预设气道压变化情况。方法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30例,入室后常规心电监护,气管插管后以容量控制通气(VCV)作为基础通气方式,5 min后切换为PCV,以此时气道压为人工气腹前预设气道压,之后分别依次减少1 cm H_2O、恢复为预设值、增加1 cm H_2O;人工气腹15 min后气道压作为气腹后预设气道压,之后重复上述过程,每个时间点至少间隔5 min,记录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_2)、潮气量(VT)、动态肺顺应性(Cdyn),其中VT、Cdyn连续记录5个值取平均数,观察患者术后苏醒情况。结果人工气腹、Trendelenburg体位后,患者Cdyn、VT减小(P<0.01),MAP升高(P<0.05);预设气道压改变1 cm H_2O时,ΔVT减小(P<0.05),Cdyn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CV时,Trendelenburg体位、气腹状态下预设气道压每改变1个单位与平卧位、非气腹相比,VT改变明显减小而Cdyn改变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控制通气模式 人工气腹 Trendelenburg体位 肺顺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VC模式在肺叶切除术中单肺通气时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芸 缪长虹 许平波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77-682,共6页
背景与目的:部分拟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术前可能存在明显的通气功能障碍,术中单肺通气时如采用容量控制(volume.controlled,vc)通气模式可能会诱发肺损伤。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essure-regulatedvolumecontrolled,PRVC)通气模式... 背景与目的:部分拟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术前可能存在明显的通气功能障碍,术中单肺通气时如采用容量控制(volume.controlled,vc)通气模式可能会诱发肺损伤。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essure-regulatedvolumecontrolled,PRVC)通气模式是一新型通气模式,可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发生。本研究拟探讨肺叶切除术中单肺通气时应用PRVC模式对患者气道压、氧合指数、肺内炎症指标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ASAⅡ~Ⅲ、术前检查提示肺功能中.重度障碍、择期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VC组和PRVC组,每组20例。单肺通气期间,VC组先采用PRVC模式通气5min,而后转为VC模式通气;而PRVC组则先采用VC模式通气5min,然后再转为PRVC模式通气,直至手术结束。更改模式时不改变呼吸机参数。记录两组患者在不同通气模式下的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肺静态顺应性、血气分析结果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单肺通气结束时,收集患者通气侧肺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fluid,BALF)以及血清学标本,分别测量TNF-α、IL-1β、IL-6和IL-8,记录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与VC模式相比,应用PRVC模式后气道压明显降低(P〈0.01),肺静态顺应性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间术中血气分析结果、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术后肺部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VC组患者BALF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均明显低于VC组(P〈0.05),但两组患者血清学炎症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术前肺功能不佳的拟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术中单肺通气期间采用PRVC通气模式可有效降低气道压、减少肺内炎症因子的分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保护性通气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 容量控制通气模式 肺叶切除术 单肺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患者行腹腔镜手术3种通气模式的比较 被引量:17
17
作者 关雷 李群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444-446,共3页
目的观察肥胖患者行全麻腹腔镜手术时,不同的机械通气模式对病人氧合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行腹部腹腔镜手术的肥胖患者,按手术日期分为3组:容量控制通气(volume control ventilation,VCV)组,压力控制通气(pressure control ventilat... 目的观察肥胖患者行全麻腹腔镜手术时,不同的机械通气模式对病人氧合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行腹部腹腔镜手术的肥胖患者,按手术日期分为3组:容量控制通气(volume control ventilation,VCV)组,压力控制通气(pressure control ventilation,PCV)组,压力控制通气联合呼气末正压通气(pressure control ventilation and positive end expiratorypressure,PCV+PEEP)组,每组20例。分别于手术开始气腹后30min(T1)、气腹后60min(T2)、手术结束后拔气管插管后30min(T3)、拔气管插管后60min(T4),采血测定pH、PCO2、氧合指数、肺内分流率。结果PCV+PEEP组T1时点氧合指数429.35±51.88显著高于VCV组346.15±54.48(q=6.771,P<0.05)和PCV组393.50±58.34(q=2.918,P<0.05),T4时点氧合指数231.87±20.47显著高于VCV组211.50±12.52(q=5.172,P<0.05)和PCV组220.12±18.84(q=2.983,P<0.05)。PCV+PEEP组T1、T2、T3、T4的肺内分流率分别为(10.94±1.40)%、(11.17±1.42)%、(10.24±1.22)%、(9.92±1.09)%显著低于VCV组(12.09±1.41)%、(12.67±1.76)%、(11.64±1.44)%、(11.34±1.38)%(q=3.771,P<0·05;q=4.772,P<0.05;q=4.872,P<0.05;q=4.772,P<0.05)。HR、MAP3组不同时点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行腹腔镜手术时,压力控制通气联合呼气末正压通气可以显著提高肥胖患者的氧合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腹腔镜 容量控制通气 压力控制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通气模式对腹腔镜下Trendelenburg体位患者肺通气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冰洁 李云 +2 位作者 王家友 蒋维维 张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52-856,共5页
目的采用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技术观察容量控制通气(VCV)和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对腹腔镜下Trendelenburg体位患者全麻术中肺通气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下Trendelenburg体位妇科手术患者60例,年龄40~65岁,BMI 18~3... 目的采用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技术观察容量控制通气(VCV)和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对腹腔镜下Trendelenburg体位患者全麻术中肺通气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下Trendelenburg体位妇科手术患者60例,年龄40~65岁,BMI 18~30 kg/m 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VCV模式组(V组)和PCV-VG模式组(P组),每组30例。V组术中采用VCV模式,P组采用PCV-VG模式。记录入室后(T 0)、插管后5 min(T 1)、更改体位(由平卧位更改为Trendelenburg体位)后即刻(T 2)、更改体位后30 min(T 3)、更改体位后60 min(T 4)、更改体位后120 min(T 5)、改平卧位(T 6)时的MAP、HR、通气中心(CoV)、依赖静止区(DSS)、非依赖静止区(NSS)的面积百分比。记录T 1、T 3—T 5时气道峰压(Ppeak)、pH、PaO 2、PaCO 2、氧合指数(OI)。记录术后7 d内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T 0—T 6时两组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V组比较,T 3—T 6时CoV面积百分比明显升高,DSS面积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T 3—T 5时Ppeak明显降低(P<0.05),T 4、T 5时PaO 2、OI明显升高(P<0.05)。两组术后7 d内均无肺部并发症。结论PCV-VG通气模式可明显改善腹腔镜下Trendelenburg体位患者术中肺通气及肺氧合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 Trendelenburg体位 通气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通气模式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呼吸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孙树俊 方波 +2 位作者 王品莹 赵楠溪 王俊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93-697,共5页
目的观察小潮气量容量控制通气(VCV)联合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和压力控制通气(PCV)联合PEEP对老年患者呼吸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腹腔镜直肠、乙状结肠手术患者51例,男25例,女26例,年龄65~80岁,BMI 18~30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 目的观察小潮气量容量控制通气(VCV)联合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和压力控制通气(PCV)联合PEEP对老年患者呼吸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腹腔镜直肠、乙状结肠手术患者51例,男25例,女26例,年龄65~80岁,BMI 18~30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VP组(VCV+PEEP)和PP组(PCV+PEEP),每组25例。气腹期间VP组以VT6 ml/kg+5cmH2O PEEP模式通气,PP组将VT设为6 ml/kg通气3 min后切换为PCV并加用5cmH2O PEEP进行通气。记录气管插管VCV通气5min(T1)、建立人工气腹5 min(T2)、建立人工气腹35min(T3)、建立人工气腹65min(T4)、手术结束(T5)、拔管前(T6)时VT、动态肺顺应性(Cdyn)、RR、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和PETCO2。记录T1、T3、T4和离开PACU(T7)时PaO2、PaCO2,并计算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O2)、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记录术后5d内肺部并发症(PPCs)情况。结果与VP组比较,T2-T4时PP组VT明显升高、Cdyn明显增大(P<0.05),T3-T5时PP组RR明显减慢(P<0.05),T2-T5时PP组Ppeak和Pplat明显降低(P<0.05),T4时PP组PETCO2和PA-aDO2明显降低、PaO2明显升高、RI明显减小、OI明显增大(P<0.05)。术后随访两组患者PP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V联合PEEP通气模式明显降低Ppeak和Pplat、增高VT和增大Cdyn,同时明显改善气腹65min时肺氧合功能,所以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术中应优先考虑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控制通气 容量控制通气 老年患者 腹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通气模式对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出血量和术后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华明 杨佳 +4 位作者 章敏 韩明明 马骏 李启健 谢言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模式对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出血量和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18~64岁,BMI 18.5~24.0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压力控制通气(P...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模式对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出血量和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18~64岁,BMI 18.5~24.0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压力控制通气(PCV)组和容量控制通气(VCV)组,每组30例。PCV组通过调整气道峰压,使术中V T达到理想体重×8 ml,同时调整RR维持P ET CO_(2)35~45 mmHg;V组V T设定为理想体重×8 ml,同时调整RR维持P ET CO_(2)35~45 mmHg。记录麻醉诱导后10 min(T_(0))、气腹后10 min(T_(1))、切肝前10 min(T_(2))、切肝后10 min(T_(3))、气腹结束后10 min(T_(4))吸气峰压(Ppeak)、气道平均压(Pmean)、CVP、PaCO_(2)和氧合指数(PaO_(2)/FiO_(2))。记录术中胶体液用量和出血量,术后24、48和72 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腹腔引流量。结果与T_(0)时比较,T_(1)—T_(3)时两组Ppeak均明显升高(P<0.05);T_(1)—T_(4)时VCV组、T_(3)和T_(4)时PCV组CVP均明显升高(P<0.05)。与VCV组比较,PCV组T_(1)、T_(2)时CVP明显降低(P<0.05),术中胶体液用量和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两组术后24、48和72 h的ALT、AST和腹腔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压力控制通气模式下腹腔镜肝切除术中患者出血量明显减少,可能与术中较低的气道峰压有关,但两种不同通气模式下患者术后肝功能损伤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肝切除术 压力控制通气 容量控制通气 吸气峰压 氧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