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8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北豹种群分布研究
1
作者 王姣 《山西林业》 2024年第S02期18-19,共2页
为进一步掌握历山保护区华北豹种群数量、分布区域、生存状况,2022年-2023年对其进行了调查监测。结果表明,历山保护区华北豹个体数量在13只左右,活动于海拔700m~2200m之间。
关键词 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华北豹 种群及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牛科昆虫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晴晴 张佳欣 +1 位作者 谢广林 王文凯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6,共8页
为了解我国山西省南部地区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牛科昆虫的发生现状、种群结构及分布状况,在保护区4个片区内(下川片区、李圪塔片区、历山片区和大河片区)选取4种生境类型(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疏林灌丛带、灌丛农垦带),进行... 为了解我国山西省南部地区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牛科昆虫的发生现状、种群结构及分布状况,在保护区4个片区内(下川片区、李圪塔片区、历山片区和大河片区)选取4种生境类型(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疏林灌丛带、灌丛农垦带),进行天牛科昆虫多样性调查。结果显示:该保护区天牛昆虫隶属于6亚科81属120种,分别占中国已知属种的12.16%和3.05%,其中天牛亚科的物种数和花天牛亚科的个体数最多,并发现56个山西省新纪录种。从属种比值系数来看,单种属占比较多,该保护区天牛科昆虫属内以单种为主。多样性分析表明:历山片区的丰富度指数最高;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李圪塔片区>大河片区>历山片区>下川片区;优势度指数表现为下川片区>历山片区>大河片区>李圪塔片区。疏林灌丛带的丰富度指数最高;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灌丛农垦带>疏林灌丛带>针阔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优势度指数表现为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疏林灌丛带>灌丛农垦带。区系分布格局以古北-东洋界共有种为主要特征,占本地区总种数的84.17%;在我国昆虫地理区划中的分布共有30个分布型,以华北区和华中区为主体,并与西南区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山自然保护区 天牛科 省新纪录 生物多样性 动物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辽东栎群落生物多样性调查 被引量:5
3
作者 郎彩琴 《山西林业》 2022年第1期26-27,共2页
在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定10块样地对辽东栎群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辽东栎林多为阔叶混交林,且属于建群种,其它优势种包括千金榆、五角枫、连翘、苔草等,群落盖度为75%~95%。
关键词 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辽乐栎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 被引量:2
4
作者 郎彩琴 《山西林业》 2023年第4期54-55,共2页
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山西省野生动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通过对该区域野生动物资源及栖息地类型调查,分析了野生动物受到威胁的因素,并提出了进一步的保护对策。
关键词 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野生动物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宋慧 《防护林科技》 2019年第8期21-22,共2页
基于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4年、2017年林业小班数据,采用转移矩阵方法对该保护区2014—2017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类结构稳定,以林地为主;保护区内与人类活动相关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较小,主... 基于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4年、2017年林业小班数据,采用转移矩阵方法对该保护区2014—2017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类结构稳定,以林地为主;保护区内与人类活动相关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较小,主要分布于实验区;研究时间段内保护区发生变化区域面积为269hm^2,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1.12%;保护区2014—2017年林地面积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土地利用 时空变化 转移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创新自然保护机制 构建绿色生态屏障
6
《山西林业》 2021年第5期I0004-I0004,共1页
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3年12月,1988年5月晋升为国家级,是以保护暖温带森林植被和勺鸡、猕猴、大鲵等珍稀野生动物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位于山西省南部、中条山脉东段,地处运城、晋城、临汾3市的垣曲、... 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3年12月,1988年5月晋升为国家级,是以保护暖温带森林植被和勺鸡、猕猴、大鲵等珍稀野生动物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位于山西省南部、中条山脉东段,地处运城、晋城、临汾3市的垣曲、阳城、沁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类型 珍稀野生动物 山西省南部 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绿色生态屏障 勺鸡 大鲵 暖温带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想在追求中升华──记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所所长樊龙锁
7
作者 曹家庭 潘文军 《山西林业》 1998年第3期25-27,共3页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建设 历山自然保护区 历山保护区 机关大院 思想工作 标本馆 馆藏标本 职工群众 职工子女顶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
8
作者 汤军强 王修华 +2 位作者 范龙 杨帆 祁冬霞 《甘肃林业》 2025年第1期15-18,共4页
一、保护区基本情况1998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原尕海和则岔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合并晋升为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1月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机构挂牌运行。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 一、保护区基本情况1998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原尕海和则岔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合并晋升为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1月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机构挂牌运行。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境内,位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交汇处,地跨黄河和长江两大水系,也是黄河最大支流洮河的发源地之一和长江水系白龙江的发源地。2011年9月被确认为国际重要湿地,是甘肃省首块国际重要湿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重要湿地 省级自然保护区 长江水系 尕海 陇南山地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跨黄河 碌曲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洲象监测与食源地建设现状及优化建议
9
作者 罗婷婷 董玉林 苏启照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3期66-68,共3页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直是国内外生态学家和野生动物保护者关注的焦点。保护区内珍稀濒危物种众多,其中亚洲象最引人注目。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展与自然环境的变迁,亚洲象的生存空间与食物来源在减少,人象冲突愈发严重。为了更好地...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直是国内外生态学家和野生动物保护者关注的焦点。保护区内珍稀濒危物种众多,其中亚洲象最引人注目。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展与自然环境的变迁,亚洲象的生存空间与食物来源在减少,人象冲突愈发严重。为了更好地保护亚洲象,缓解人象矛盾,需要加强对亚洲象的监测保护,并对其食源地建设情况进行重点关注。该文首先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亚洲象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接着探讨了保护区内亚洲象监测与食源地建设现状,最后提出了亚洲象监测与食源地建设的优化建议,以期强化保护区内亚洲象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监测 食源地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现状问题及对策
10
作者 雷吉琴 范嘉 +1 位作者 符义宏 王永才 《南方农业》 2025年第5期233-239,共7页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丰富,不仅拥有代表性的亚热带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亚高山沼泽化草甸湿地生态系统,还是世界筇竹的集中分布中心,全国唯一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天然野生毛竹遗传种质资源基地,同时也是天...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丰富,不仅拥有代表性的亚热带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亚高山沼泽化草甸湿地生态系统,还是世界筇竹的集中分布中心,全国唯一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天然野生毛竹遗传种质资源基地,同时也是天麻的原生标本模式产地。保护区内有大量的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是天然的物种基因库,在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其独特的动植物资源不仅是自然的瑰宝,也为森林资源管理带来了特殊的责任与挑战。通过介绍乌蒙山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现状,剖析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以确保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使生态系统更加稳定,生物多样性持续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森林资源 管护现状 对策 云南乌蒙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体系建设现状及防控对策
11
作者 刘毅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3期135-137,共3页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成为森林防火的重要区域。然而,宣传教育不到位、基础设施不足、信息化水平较低等因素给防火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该文对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体系建设现状进行...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成为森林防火的重要区域。然而,宣传教育不到位、基础设施不足、信息化水平较低等因素给防火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该文对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体系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控对策,旨在保障该区域的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防火 体系建设 防控对策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探析
12
作者 邓彦 蔡磊 +2 位作者 李海波 赵勤 张娇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6期212-216,220,共6页
保护地自然资源丰富,是开展自然教育的理想场所。自然保护地实施自然教育是发挥其多种功能的重要形式。以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介绍了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阐述了其自然教育资源发展背景及条件,分析了其实... 保护地自然资源丰富,是开展自然教育的理想场所。自然保护地实施自然教育是发挥其多种功能的重要形式。以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介绍了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阐述了其自然教育资源发展背景及条件,分析了其实施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了建议,以期为促进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自然教育 高质量发展 贵州铜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苗木培育及营造技术要点
13
作者 郝小军 《南方农业》 2025年第4期190-192,共3页
苗木培育与造林是林业建设的关键环节。为给甘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木种苗培育提供参考,简要分析树种选择,从苗圃地处理、育苗方式、苗期管理等方面论述苗木培育技术,从造林地选择、造林地整地、植苗造林、抚育管理等方面论述造... 苗木培育与造林是林业建设的关键环节。为给甘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木种苗培育提供参考,简要分析树种选择,从苗圃地处理、育苗方式、苗期管理等方面论述苗木培育技术,从造林地选择、造林地整地、植苗造林、抚育管理等方面论述造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木培育 造林技术 甘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对策探讨
14
作者 全军年 《南方农业》 2025年第2期169-171,共3页
森林资源管护作为一项长期、繁杂且至关重要的系统工程,与森林资源质量、林业经济发展水平等密切相关。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甘肃省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工作面临一些挑战。为提升该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质量,从强化森林资... 森林资源管护作为一项长期、繁杂且至关重要的系统工程,与森林资源质量、林业经济发展水平等密切相关。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甘肃省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工作面临一些挑战。为提升该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质量,从强化森林资源管护知识宣传、组建专业的森林资源管护团队、完善森林资源管护制度、加大投入力度等角度提出优化森林资源管护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森林管护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管护对策
15
作者 陶逢怡 《南方农业》 2025年第6期202-204,共3页
生态公益林在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方面作用显著。为促进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健康、可持续发展,论述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总结生态公益林管护的意义,分析该区域生态公益林管护存在的资金投入不足、管护队伍素质参差不... 生态公益林在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方面作用显著。为促进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健康、可持续发展,论述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总结生态公益林管护的意义,分析该区域生态公益林管护存在的资金投入不足、管护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破坏行为时有发生、监测技术和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管护队伍建设、强化执法监管、提高监测技术和信息化水平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生态公益林 管护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存在的环境风险及应对策略
16
作者 戴正先 田晓岚 +1 位作者 罗康 熊玲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4期60-62,共3页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和技术规范,指导自然保护区的工程项目建设、环保督察整改、整合优化等工作,同时也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取...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和技术规范,指导自然保护区的工程项目建设、环保督察整改、整合优化等工作,同时也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在管理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该文针对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环境现状及其建设中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建设 环境风险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调查规划探讨
17
作者 李涵子 《南方农业》 2025年第6期229-231,共3页
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因此做好林业调查规划工作对于促进保护区林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为推动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保护及林业发展,在阐述开展林业调查规划主要作用的基础上,提出设计科学的调查... 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因此做好林业调查规划工作对于促进保护区林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为推动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保护及林业发展,在阐述开展林业调查规划主要作用的基础上,提出设计科学的调查指标与方法、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建立数据管理与共享机制及实施长期监测与评估等林业调查规划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资源保护 林业调查规划 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调查
18
作者 刘永强 《山西林业》 2025年第1期20-21,共2页
对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发现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11种省级重点保护植物和特有树种青毛杨等重点保护植物,这些植物均受到不同威胁,并提出保护对策。
关键词 山西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野生植物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长宁竹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竹类资源生态教育价值评价
19
作者 朱家佳 陈绪言 +3 位作者 吴亚勇 郝国歉 刘春秀 付绿倩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5年第1期64-74,共11页
自然保护区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发挥生态产品价值,彰显生态社会效益的重要平台。为探索自然保护区竹生态文化特定价值的发展空间,推动社会生态文明观的形成,通过实地调查与层次分析法,以四川长宁竹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实验区,对保... 自然保护区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发挥生态产品价值,彰显生态社会效益的重要平台。为探索自然保护区竹生态文化特定价值的发展空间,推动社会生态文明观的形成,通过实地调查与层次分析法,以四川长宁竹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实验区,对保护区竹类资源生态教育价值进行评价。研究表明:(1)基于生态教育目的与竹类植物人文内涵及景观形态,按专家评定从观赏价值、文化科普价值和应用价值3个方面确定12个3级指标,构建自然保护区竹类资源生态教育价值评价体系。(2)评价的约束层权重分别为观赏价值0.4183、文化科普价值0.3692、应用价值0.2125。(3)利用层次分析法筛选评价了56种竹类植物,并将开发利用等级划分为4种级别,Ⅰ级有11种竹种,利用价值高;Ⅱ级有17种竹种,利用价值较高;Ⅲ级有13种竹种,利用价值较低;Ⅳ级有15种竹种,开发利用价值低。(4)据该体系下评分结果选择Ⅰ级、Ⅱ级竹种从“空间营造、文化普及、产业发展”三方面进行应用探讨,提出可贯穿运用种群模式:“箬叶竹⁃孝顺竹⁃绿槽毛竹”,并依此探索跨学科模式下的竹类生态教育方案,以求向西南地区竹类自然保护地生态教育资源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长宁竹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竹类资源评价 生态教育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珙桐林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燕 王平 +2 位作者 孟月 李伟 尹正吉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251,共9页
【目的】探究国家Ⅰ级珍稀濒危植物珙桐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揭示珙桐林生态系统养分元素状况和生长限制因子。【方法】在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段设置4个样地,编号分别为Ⅰ、Ⅱ、Ⅲ、Ⅳ,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等方法... 【目的】探究国家Ⅰ级珍稀濒危植物珙桐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揭示珙桐林生态系统养分元素状况和生长限制因子。【方法】在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段设置4个样地,编号分别为Ⅰ、Ⅱ、Ⅲ、Ⅳ,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等方法研究珙桐林叶片-凋落物-土壤3种组分C、N、P含量及其比值的差异性、相关性,用冗余分析方法探究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响应因子。【结果】珙桐叶片C、N、P平均含量分别为520.97、22.73、1.43 g/kg,凋落物C、N、P平均含量分别为459.87、10.96、1.35 g/kg,土壤C、N、P平均含量分别为74.81、7.94、0.79 g/kg,叶片、凋落物、土壤C、N、P平均含量表现为叶片>凋落物>土壤。不同样地同一组分间土壤C、N、P含量差异显著,表现为Ⅳ>Ⅲ>Ⅱ>Ⅰ(Ⅰ:58.47±1.88、5.73±0.41、0.06±0.02 g/kg;Ⅱ:64.45±2.29、6.82±0.19、0.61±0.08 g/kg;Ⅲ:75.94±1.32、7.88±0.16、1.11±0.06 g/kg;Ⅳ:100.39±1.24、11.32±0.25、1.36±0.10 g/kg),叶片、凋落物差异不显著;同一样地不同组分间C含量差异显著,表现为叶片>凋落物>土壤,N、P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同样地同一组分、同一样地不同组分间C∶N、C∶P、N∶P存在显著差异。叶片、凋落物、土壤C、N、P含量及比值间相关性显著;海拔、非毛管孔隙度和坡度、毛管孔隙度、粉砂粒含量是影响土壤养分含量的关键环境因子。【结论】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珙桐林不同海拔样地间土壤C、N、P含量及其比值存在显著差异,叶片、凋落物差异不明显,根据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表明样地Ⅳ珙桐生长受P元素限制,海拔、非毛管孔隙度、坡度、毛管孔隙度、粉砂粒含量是影响珙桐林土壤养分循环的关键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珙桐 生态化学计量 叶片-枯落物-土壤 环境因子 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