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防止纱线重叠的卷绕比确定方法 被引量:4
1
作者 谢卫东 王春光 +2 位作者 彭晓东 魏群义 姚远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8-62,共5页
纱线卷绕中,不当的卷绕参数会导致纱线间距过小以致重叠,造成容纱量低、卷绕振动、退绕断头及混纱等问题。采用几何及数学方法,分析了纱线排布规律及其与卷绕比的关系,发现适宜的卷绕比可以实现纱线规律性的错开排布,进而有效防止纱线... 纱线卷绕中,不当的卷绕参数会导致纱线间距过小以致重叠,造成容纱量低、卷绕振动、退绕断头及混纱等问题。采用几何及数学方法,分析了纱线排布规律及其与卷绕比的关系,发现适宜的卷绕比可以实现纱线规律性的错开排布,进而有效防止纱线间距过小而产生重叠。提出了适应不同工艺要求的卷绕比确定方法,分析了卷绕过程中纱线夹角及最小纱线间距的细微变化及其对卷绕比选取的影响,给出了优化卷绕比防止纱线重叠的完整方法并进行了示例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纱线 纱线重叠 卷绕比 排线器 纱线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止异向纱线重叠的卷绕比动态调节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谢卫东 王春光 +4 位作者 任冬友 孟建国 周乐云 彭晓东 魏群义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0-43,共4页
纱线卷绕中,适宜的卷绕比可以有效防止纱线间距过小所导致的重叠,但在卷绕过程中异向纱线夹角会随着纱筒直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可引发纱线重叠及塌边等缺陷。为此,采用数学方法分析卷绕比与纱线夹角的微变关系,发现等差式降低卷绕比可... 纱线卷绕中,适宜的卷绕比可以有效防止纱线间距过小所导致的重叠,但在卷绕过程中异向纱线夹角会随着纱筒直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可引发纱线重叠及塌边等缺陷。为此,采用数学方法分析卷绕比与纱线夹角的微变关系,发现等差式降低卷绕比可以避免纱线夹角持续减小,同时保证了最小纱线间距适度增大且不影响纱线的排布规律。认为动态调节卷绕比可削弱纱线夹角减小幅度。同时,对防止纱线重叠、提高纱筒容纱量的新方法进行了示例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纱线 纱线重叠 卷绕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二维Kalman解卷绕与Φ-OTDR协同的水声多目标探测(特邀)
3
作者 吴金懿 王照勇 +9 位作者 刘依凡 陈义赐 陈柏琦 宋菲菲 李璇 皮浩洋 叶青 高侃 蔡海文 瞿荣辉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5-325,共11页
水下多类型目标探测在海洋安全、海上救援、海洋生态保护和渔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这项工作中,将基于频率分集的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计(Φ-OTDR)系统与悬浮布设的声敏缆相结合,检测和分析了多类型目标的水声信号。创新性地引入... 水下多类型目标探测在海洋安全、海上救援、海洋生态保护和渔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这项工作中,将基于频率分集的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计(Φ-OTDR)系统与悬浮布设的声敏缆相结合,检测和分析了多类型目标的水声信号。创新性地引入了时空二维Kalman算法,充分利用Φ-OTDR探测数据的时间域和空间域的二维连续性,突破了相位卷绕特性对动态范围与系统重复频率的限制,确保了多类型目标信息的高保真探测。进一步地,通过非消声水池实验验证了时空二维Kalman算法的可行性,并分析了遥控潜水器(ROV)、仿生鱼和模拟潜水员等多类型目标的频谱特性。实验结果表明,ROV为连续信号,频率范围为200~1700 Hz,频谱图中存在等频率间隔排列(24 Hz)的线谱;仿生鱼的信号间隔为0.5 s,对应仿生鱼的鱼尾摆动周期,频率范围为1500~1700 Hz;模拟潜水员信号间隔为0.25 s,对应氧气瓶气泡喷吐周期,频率范围为150~400 Hz。该技术为多类型水声目标探测和鉴别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有望推动水下目标探测与海洋监测的发展,拓展Φ-OTDR的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计 水下多类型目标探测 时空二维Kalma n算法 相位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根带状弹簧卷绕与松脱分析
4
作者 刘丰源 吴明儿 项平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共8页
当带状弹簧以卷绕伸展的形式应用于空间可展结构时,常出现松脱问题,因此提出了一种多根带状弹簧卷绕松脱模型:将松脱后的卷绕段分为外部阿基米德螺线状的膨胀区与内部半圆弧状的过渡区,建立应变能解析模型。根据最小势能原理求解了稳定... 当带状弹簧以卷绕伸展的形式应用于空间可展结构时,常出现松脱问题,因此提出了一种多根带状弹簧卷绕松脱模型:将松脱后的卷绕段分为外部阿基米德螺线状的膨胀区与内部半圆弧状的过渡区,建立应变能解析模型。根据最小势能原理求解了稳定松脱内径与稳定松脱形态,推导了临界中心体半径、稳定端部力与临界端部力。用ABAQUS软件建立多根带状弹簧卷绕松脱的有限元模型,将稳定松脱内径、稳定松脱形态、临界中心体半径与临界端部力的数值分析结果与理论模型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并通过试验验证了稳定松脱形态与稳定松脱内径,证明了理论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弹簧 多根 松脱形态 端部力 临界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卷绕机装配车间的无线信号聚类分层定位方法
5
作者 丁司懿 童辉辉 +1 位作者 毛新华 张洁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2-222,共11页
为解决卷绕机装配车间这种复杂环境中难以高效准确定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无线网络(WiFi)的分层定位方法。通过分析装配车间无线网络环境的特点及其特定的定位需求,并结合卷绕机装配车间内的无线网络定位的特点,开发了一种结合XGBoost分... 为解决卷绕机装配车间这种复杂环境中难以高效准确定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无线网络(WiFi)的分层定位方法。通过分析装配车间无线网络环境的特点及其特定的定位需求,并结合卷绕机装配车间内的无线网络定位的特点,开发了一种结合XGBoost分类模型算法、K-means聚类算法和加权K最近邻(WKNN)算法的无线网络分层定位方法。同时,依据装配车间的特点与需求对定位区域进行有效划分并初步构建指纹库,根据装配车间内WiFi信号的特点,使用K-means聚类算法分割并更新指纹库;然后利用XGBoost分类模型算法确定子区域实现粗定位,再用WKNN算法精确定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定位精度上比传统WKNN算法提高了143.82%,平均定位时间减少了约20%;这些改进有效提升了卷绕机装配车间中无线网络定位的准确性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装配车间 无线网络 分层定位方法 XGBoost分类模型 K-MEANS聚类算法 加权K最近邻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变压器铁心卷绕张力控制技术研究
6
作者 乔健 李浩 +1 位作者 杨景卫 乔建毅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4-682,698,共10页
针对非晶带材在铁心卷绕成型过程中因卷绕张力不均匀而产生的撕裂、折叠等问题,提出了基于谐波平衡法的卷绕张力控制方案。首先,根据铁心的外形特点,构建了铁心卷绕的动态模型,并利用麦克劳林级数与傅里叶级数对模型进行简化;然后,采用... 针对非晶带材在铁心卷绕成型过程中因卷绕张力不均匀而产生的撕裂、折叠等问题,提出了基于谐波平衡法的卷绕张力控制方案。首先,根据铁心的外形特点,构建了铁心卷绕的动态模型,并利用麦克劳林级数与傅里叶级数对模型进行简化;然后,采用谐波平衡法控制送带速度无滞后跟踪卷绕速度,从而实现对卷绕张力的控制。仿真和实物测试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案能实现送带速度在有限次谐波内无差跟踪卷绕速度,使卷绕张力稳定在设定值,同时具有良好的抗扰动性能,对非晶变压器铁心的恒张力立体卷绕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变压器铁心 张力控制 谐波平衡法 无差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连续卷绕输送系统的伺服驱动复合控制方法研究
7
作者 董文超 李扬 +1 位作者 吴森洪 罗万青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0-115,共6页
针对短距离的柔性基材输送系统在非连续进给工况下,提出了一种由放卷和收卷伺服电机组成的双电机卷绕传动结构,其中拉料牵引作用由收卷电机来提供,从而撤销了独立的牵引电机。在该传动结构下,由于收卷伺服电机负载转动惯量和负载扰动转... 针对短距离的柔性基材输送系统在非连续进给工况下,提出了一种由放卷和收卷伺服电机组成的双电机卷绕传动结构,其中拉料牵引作用由收卷电机来提供,从而撤销了独立的牵引电机。在该传动结构下,由于收卷伺服电机负载转动惯量和负载扰动转矩逐渐变大,从而引起了速度稳态误差大、响应慢、到位整定时间长等问题。因此,提出了一种结合串联二阶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的速度-加速度前馈控制、速度环自校正PI控制及扰动观测器的自适应复合控制方法。实验设备的运行数据表明,速度环自校正PI控制有效降低了由于收卷轴转动惯量变化对速度环控制性能的影响;前馈控制能够有效降低加减速过程中的速度稳态误差,提升了系统的跟踪性能;对负载转矩进行观测并补偿,减小了扰动造成的速度跟踪误差,并缩短了位置整定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连续 前馈控制 自校正PI控制 扰动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激励幅值慢变的卷绕头转子系统动力学建模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东强 史卫士 +2 位作者 于贺春 董学武 姜海芹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0-239,共10页
卷绕头转子系统结构之间的耦合振动和时频变激励使振动问题十分复杂,为了更准确地研究其动力学特性,根据转子动力学理论,使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考虑多盘质量慢变的卷绕头非线性转子系统整机动力学模型,运用Newmark-β数值积分方法对其动... 卷绕头转子系统结构之间的耦合振动和时频变激励使振动问题十分复杂,为了更准确地研究其动力学特性,根据转子动力学理论,使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考虑多盘质量慢变的卷绕头非线性转子系统整机动力学模型,运用Newmark-β数值积分方法对其动力学特性求解,得到仅存在初始不平衡量以及卷装不良带来的激励频率、幅值慢变下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通过分析轴心轨迹、时域波形和幅频特性曲线等结果,发现卷绕头转子系统对因卷装不良引起的激励幅值慢变较为敏感,出现新的频率成分。进一步对比分析了不同节点处的振动频谱,其结果可为卷绕头转子系统动力学设计和故障识别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转子系统 质量慢变 时频分析 有限元模型 激励幅值慢变 动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电池智能卷绕技术 被引量:3
9
作者 柯奥 阳如坤 吴学科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6-1187,共12页
在卷绕电芯质量的把控中,极耳对齐精度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影响因素,涉及多个工序的质量。为了解决电芯多极耳对齐精度差的问题,本文通过建立极耳位置模型,采用边缘闭环控制算法,对影响对齐精度的各项参数进行检测、矫正和控制闭环,为现有... 在卷绕电芯质量的把控中,极耳对齐精度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影响因素,涉及多个工序的质量。为了解决电芯多极耳对齐精度差的问题,本文通过建立极耳位置模型,采用边缘闭环控制算法,对影响对齐精度的各项参数进行检测、矫正和控制闭环,为现有控制技术提供理论参考数据,实现极耳对齐精度的有效控制。同时,极耳位置模型可反映各项参数对极耳位置的影响方式以及极耳错位的表现方式,以便于研发人员理解各项参数对极耳错位的影响程度以及修正极耳错位的方式,并将其表现在控制方法中。仿真分析与实际控制工况的结合结果表明,所采取的控制方法对改善极耳位置有着较高的适应性,且模型也能准确反映出极耳位置的变化趋势。此外,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实现智能卷绕整体闭环的逻辑方法,进而优化整个卷绕工艺中的控制闭环,对最终实现卷绕工艺的质量闭环,提高电池性能质量以及生产效率的目标,有着重大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池 极耳错位 智能 边缘闭环 整体闭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Miner线性累计损伤的卷绕头疲劳寿命预测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曦 刘金涛 +1 位作者 王基月 范锐冰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8-313,共6页
纺织机卷绕头长期振动会产生零件损伤,这种振动损伤会形成线性积累,当前方法对卷绕头的疲劳损伤以固定阈值为主,未考虑损伤积累问题,所以难以准确预测卷绕头的疲劳寿命。因此提出基于Miner线性累计损伤的纺织机卷绕头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纺织机卷绕头长期振动会产生零件损伤,这种振动损伤会形成线性积累,当前方法对卷绕头的疲劳损伤以固定阈值为主,未考虑损伤积累问题,所以难以准确预测卷绕头的疲劳寿命。因此提出基于Miner线性累计损伤的纺织机卷绕头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分析纺织卷绕头的主要结构,并从轴段单元、刚性盘、机匣、支承部件四方面出发,构建卷绕头整体的动力学方程。构建振动方程明确卷绕头的振动受力,结合Miner线性累计损伤理论,构建高速卷绕头的疲劳寿命预测函数,完成纺织机卷绕头疲劳寿命的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这种估计方法的疲劳强度损失值与实际值更为接近,振动位移分析结果更加精准,且疲劳寿命预测误差降低,平均误差仅为1.4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er线性累计损伤 纺织机 疲劳寿命预测 轴段单元 动力学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合金卷绕定子铁心振动噪声的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吴胜男 唐任远 +3 位作者 韩雪岩 佟文明 张哲 陈健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21,共9页
建立考虑磁致伸缩效应的非晶合金卷绕定子铁心的磁-机械耦合数学模型。采用非晶合金定子铁心模态实验对卷绕结构铁心弹性模量进行修正的方法,研究非晶合金定子铁心卷绕结构对振动的影响。应用三维有限元法计算定子铁心的磁场分布、形变... 建立考虑磁致伸缩效应的非晶合金卷绕定子铁心的磁-机械耦合数学模型。采用非晶合金定子铁心模态实验对卷绕结构铁心弹性模量进行修正的方法,研究非晶合金定子铁心卷绕结构对振动的影响。应用三维有限元法计算定子铁心的磁场分布、形变和振动加速度;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定子铁心周围声场分布。提出非晶合金卷绕定子铁心振动噪声测试方法,通过实验验证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同时完成了不同供电频率下不同磁通密度时定子铁心振动噪声的测试,总结定子铁心振动和噪声的影响规律。得出定子铁心振动加速度随磁通密度平方呈正比和定子铁心噪声随磁通密度呈对数函数规律变化的结论,确定了曲线拟合公式和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合金 磁致伸缩 铁心 磁机械耦合 振动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密络筒机新型卷绕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范伟鹏 胡旭东 《现代纺织技术》 2013年第4期19-22,共4页
为提高络纱筒子的质量,提高后序加工的生产效率,介绍了一种适用于现代新型精密络筒机的纱线卷装技术———分级精密卷绕。文中对分级精密卷绕工艺的参数进行理论计算及对单锭控制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加工后的筒子在理论上具有卷装密度... 为提高络纱筒子的质量,提高后序加工的生产效率,介绍了一种适用于现代新型精密络筒机的纱线卷装技术———分级精密卷绕。文中对分级精密卷绕工艺的参数进行理论计算及对单锭控制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加工后的筒子在理论上具有卷装密度均匀,无重叠现象,退绕性能良好的特点。该卷绕方式集随机卷绕与精密卷绕的优点于一身,配合使用伺服电机做导丝机构代替槽筒的新型精密络筒机的卷装最大直径可达250mm,导丝速度650次/min,络纱速度可达1 000m/min。成品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和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精密 卷绕比 纱线重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鲁棒滑模观测器的多电机卷绕系统故障检测和隔离 被引量:18
13
作者 楚晓艳 年晓红 刘静静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95-804,共10页
针对多电机卷绕系统故障检测和隔离问题,提出了基于滑模观测器的鲁棒故障检测和隔离策略.首先,考虑到多电机卷绕系统运行环境变化引起的摩擦系数、杨式模量、半径和转动惯量等参数的不确定性,通过引入非线性未知输入干扰对系统不确定参... 针对多电机卷绕系统故障检测和隔离问题,提出了基于滑模观测器的鲁棒故障检测和隔离策略.首先,考虑到多电机卷绕系统运行环境变化引起的摩擦系数、杨式模量、半径和转动惯量等参数的不确定性,通过引入非线性未知输入干扰对系统不确定参数进行描述,将多电机卷绕系统转化为包含执行器故障的一般不确定非线性系统;其次,构造鲁棒滑模观测器并用作故障检测观测器,通过滑模控制来抑制未知输入干扰,使观测器具有鲁棒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多观测器故障隔离的思想,提出了可以同时对多个执行器故障进行检测和隔离的方法;然后,根据李雅普诺夫理论得到使观测器系统指数收敛的充分条件,同时给出了观测器增益的求解方法;最后,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鲁棒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电机系统 滑模观测器 故障检测 故障隔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电机卷绕系统的状态反馈鲁棒控制——LMI方法 被引量:7
14
作者 侯海良 年晓红 +1 位作者 彭智 王忠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1-118,共8页
针对具有强耦合、不确定性和非线性的三电机卷绕系统,提出一种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inear matrix inequality,LMI)的全局鲁棒控制方法。首先,在三电机卷绕系统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系统的稳态控制输入和参考速度的计算方法,得... 针对具有强耦合、不确定性和非线性的三电机卷绕系统,提出一种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inear matrix inequality,LMI)的全局鲁棒控制方法。首先,在三电机卷绕系统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系统的稳态控制输入和参考速度的计算方法,得到了系统的动态误差模型。接着,考虑到卷绕过程中存在的参数不确定和时变性,引入区间矩阵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根据Lyapunov稳定性理论得到了使闭环系统鲁棒渐近稳定的LMI充分条件。最后,以实验室搭建的三电机卷绕系统为例进行了仿真和平台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出的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 线性矩阵不等式 状态反馈 区间变量 鲁棒渐近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卷筒单层卷绕与多层卷绕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悦 张仲鹏 +1 位作者 申士林 顾斌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5,共2页
焊接卷筒是大型起重机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它是直接影响起重机卷绕装置如起升机构、变幅机构、牵引机构等工作特性及其制造成本的关键零部件,其设计和制造一直倍受起重机行业的技术人员关注在分析传统卷筒壁厚设计的基础上,... 焊接卷筒是大型起重机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它是直接影响起重机卷绕装置如起升机构、变幅机构、牵引机构等工作特性及其制造成本的关键零部件,其设计和制造一直倍受起重机行业的技术人员关注在分析传统卷筒壁厚设计的基础上,对起重机卷筒进行了有限元分析。以起重机实际应用的卷筒为例进行计算,基于ANSYS分别对单层和多层卷绕的卷筒进行了有限元优化设计,发现常规的理论设计比较保守,在安全的基础上,对卷筒壁厚,直径,长度,挡边,卷筒毂位置等各方面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有效地减轻了卷筒的重量。在结构方面特别对于大吨位起重机多层卷绕比单层卷绕更能实现卷筒的轻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重机 有限元优化 多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折线式多层卷绕钢丝绳失效机理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胡志辉 胡勇 +1 位作者 胡吉全 杨建国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3195-3199,共5页
以6×36 P.WS-IWRC面接触钢丝绳为研究对象,在自制的多层卷绕钢丝绳磨损试验装置上开展了双折线式多层卷绕钢丝绳损伤与失效行为试验研究,探索了双折线式多层卷绕钢丝绳损伤失效机理。结果表明,双折线式多层卷绕过程中钢丝绳间相互... 以6×36 P.WS-IWRC面接触钢丝绳为研究对象,在自制的多层卷绕钢丝绳磨损试验装置上开展了双折线式多层卷绕钢丝绳损伤与失效行为试验研究,探索了双折线式多层卷绕钢丝绳损伤失效机理。结果表明,双折线式多层卷绕过程中钢丝绳间相互挤压与摩擦滑动引起的外层钢丝磨损与塑性变形是导致钢丝绳外层丝断裂失效的主要原因;钢丝绳承受的损伤大小与其在卷筒上的卷绕位置密切相关,呈"斜楔"式排列的卷筒跃层爬升段及相邻区域钢丝绳卷绕过程承受的损伤最为严重。钢丝绳外层钢丝断裂机理分析表明,外层钢丝断裂行为与钢丝表面塑性流动层内形成的白层组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丝绳 双折线式多层 失效机理 断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络筒机数控卷绕装置控制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德平 李秀真 +1 位作者 伍非 田建林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1-34,共4页
通过对数控卷绕特点的讨论 ,提出实现数控卷绕的方法 ,着重研究用 MCS- 51单片机构成的数控卷绕装置控制系统 ,并介绍其硬件电路结构和软件设计原理。
关键词 络筒机 数控装置 卷绕比 控制系统 电路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绕式超级电容器封装单元结构对其热行为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岩松 郑美娜 +1 位作者 石云飞 刘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4762-4769,共8页
超级电容器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效应会使其在短时间内温度迅速升高,从而影响其电气性能。影响热生成率最主要的3个因素是结构、材料和运行环境,该文中针对卷绕式超级电容器的结构特点,研究了其封装单元结构对热行为的影响。文中首先... 超级电容器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效应会使其在短时间内温度迅速升高,从而影响其电气性能。影响热生成率最主要的3个因素是结构、材料和运行环境,该文中针对卷绕式超级电容器的结构特点,研究了其封装单元结构对热行为的影响。文中首先建立了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模型,通过欧姆定律、电荷守恒、质量守恒、焦耳热生成率对其运行过程进行控制和求解。而后建立了超级电容器的热模型,对其产热、散热过程进行分析。然后在以上基础上实现了电化学–热耦合。为便于研究,定义了极限循环次数的概念,即超级电容器在循环充放电过程中达到温度极限(允许最大温度)343.15K时的循环次数。最后借助有限元法,对不同封装单元结构(包括封装单元数量和单元尺寸)的超级电容器进行循环充放电瞬态求解,研究其所能承受的极限循环充放电次数,为超级电容器单体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新思路。研究表明,大电流运行环境下,封装单元数量、单元尺寸对温度场的影响很小,综合考虑环境温度时其影响也很小;小电流运行环境下,封装单元数量、单元尺寸对温度场的影响较大,并且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影响也随之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式超级电容器 封装单元结构 电化学–热耦合 有限元法 热行为 极限循环次数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纤高速卷绕机锭轴传动控制方法的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魏建 汤以范 +2 位作者 刘平 姚黎明 哈兰涛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9-62,共4页
通过对化纤长丝高速卷绕机锭轴传动方式的原理分析和研究 ,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几种实用的锭轴传动数学模型及其控制方法 ,为在生产过程中灵活实施并确保恒线速卷绕 ,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有效手段 。
关键词 化纤长丝 锭轴 接触辊 机电一体化 数学模型 控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模型CAD/CAE集成的卷绕锭轴结构参数优化 被引量:6
20
作者 孙翠莲 孔越 +2 位作者 张林鍹 肖田元 王冕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622-2626,共5页
高速卷绕头是化纤长丝纺丝机的重要单元机,国内之前研究相对较少。采用虚拟产品开发技术进行高速卷绕头新产品开发的技术创新,提高卷绕头产品开发效率。与同类研究类似,在高速卷绕头产品的虚拟开发过程中,集成CAD/CAE系统存在若干技术... 高速卷绕头是化纤长丝纺丝机的重要单元机,国内之前研究相对较少。采用虚拟产品开发技术进行高速卷绕头新产品开发的技术创新,提高卷绕头产品开发效率。与同类研究类似,在高速卷绕头产品的虚拟开发过程中,集成CAD/CAE系统存在若干技术瓶颈。基于CAD/CAE系统集成方法的对比分析,建立了主模型CAD/CAE集成框架,并在该框架下进行了高速卷绕头锭轴结构参数优化设计,其优化设计的动力性能分析结果验证了基于主模型CAD/CAE集成框架进行高速卷绕锭轴部件虚拟开发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模型 高速锭轴 结构参数优化 虚拟产品开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