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NN-LSTM混合神经网络模型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 被引量:398
1
作者 陆继翔 张琪培 +3 位作者 杨志宏 涂孟夫 陆进军 彭晖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1-137,共7页
为了更好地挖掘海量数据中蕴含的有效信息,提高短期负荷预测精度,针对负荷数据时序性和非线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的混合模型短期负荷预测方法,将海量的历史负荷数据、气象数据、日期信息以... 为了更好地挖掘海量数据中蕴含的有效信息,提高短期负荷预测精度,针对负荷数据时序性和非线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的混合模型短期负荷预测方法,将海量的历史负荷数据、气象数据、日期信息以及峰谷电价数据按时间滑动窗口构造连续特征图作为输入,先采用CNN提取特征向量,将特征向量以时序序列方式构造并作为LSTM网络输入数据,再采用LSTM网络进行短期负荷预测。使用所提方法对江苏省某地区电力负荷数据进行预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所提出的预测方法比传统负荷预测方法、随机森林模型负荷预测模型方法和标准LSTM网络负荷预测方法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负荷预测 卷积神经网络 长短期记忆网络 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网络混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LIF-VMD二次分解的NGO-CNN-LSTM电力负荷短期组合预测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琳 高胜强 +2 位作者 宋煜 卜帅羽 余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583-4597,共15页
针对电力负荷预测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负荷波动变化趋势明显、随机性强,以及预测模型的参数取值不合理导致的精度偏低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ALIF-VMD(adaptive local iterative filtering-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二次分解和北方苍... 针对电力负荷预测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负荷波动变化趋势明显、随机性强,以及预测模型的参数取值不合理导致的精度偏低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ALIF-VMD(adaptive local iterative filtering-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二次分解和北方苍鹰优化算法(northern goshawk optimization, NGO)优化CNN-LSTM(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long short-term memory)的电力负荷组合预测模型,在使用交叉映射收敛方法(convergent cross-mapping, CCM)准确识别电力负荷的关键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创新性地联合使用ALIF、基于NGO的VMD和模糊熵(fuzzy entropy, FE)对原始负荷序列进行组合分解和必要的重组;针对分解和重组后生成的模态分量,结合NGO确定的CNN-LSTM模型最优超参数组合,建立预测精度高、训练时间短、收敛速度快的NGO-CNN-LSTM日前电力负荷组合预测模型。与其他基准模型的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预测精度,可为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预测 序列分解与重组 北方苍鹰算法 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MD-CNN-LSTM混合模型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 被引量:49
3
作者 徐岩 向益锋 马天祥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1-89,共9页
为了更有效地提取电力负荷数据中的潜藏特征与隐藏信息,提高电力负荷预测精度,针对负荷具有较强非线性、非平稳性和时序性特点,提出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 为了更有效地提取电力负荷数据中的潜藏特征与隐藏信息,提高电力负荷预测精度,针对负荷具有较强非线性、非平稳性和时序性特点,提出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term and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LSTM)的混合模型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将海量过往负荷数据、温度和历史电价信息以滑动窗口方式构造串联特征向量作为输入,先利用EMD将数据重构成多个分量,将高、中和低频分量各自叠加组合,再运用CNN提取高、中分量的潜藏特征,减少权值数量,并以特征向量的方式输入LSTM网络进行负荷预测,最后叠加各分量预测结果得到最终负荷预测值。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LSTM模型和EMD-LSTM模型,此模型具有更高的负荷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负荷预测 经验模态分解 卷积神经网络 长短期记忆网络 经验模态分解-卷积网络-长短期记忆网络混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AS-InSAR技术融合CNN-LSTM模型的矿区开采沉陷监测与预测 被引量:8
4
作者 师芸 折夏雨 +3 位作者 张雨欣 王凯 张琨 吴睿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429-3438,共10页
针对传统矿区开采沉陷监测方法耗费人力财力和预测预警模型较少的问题,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短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mall Baseline Subset-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BAS-InSAR)技术和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 针对传统矿区开采沉陷监测方法耗费人力财力和预测预警模型较少的问题,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短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mall Baseline Subset-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BAS-InSAR)技术和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与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相结合的矿区开采沉陷监测预测方法。首先,利用SBAS-InSAR技术对建新煤矿进行矿区开采沉陷监测,获取了该矿区的年平均沉降速率和累计沉降值。用GNSS监测数据与SBAS-InSAR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其拟合效果较好。其次,在此基础上利用CNN-LSTM模型预测后6期沉降数据,其结果与CNN和LSTM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显示,CNN-LSTM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S_(MAE))和均方根误差(S_(RMSE))比单一的CNN和LSTM分别至少降低了44.8%和40.6%,其决定系数均高于98%。最后,进一步预测前6期和中6期沉降数据,验证了CNN-LSTM预测模型在时间上的一致性。因此,SBAS-InSAR融合CNN-LSTM模型在类似矿山开采沉陷监测和预测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短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 开采沉陷 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cnn-lstm)模型 沉降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EMDAN-CNN-BiLSTM混合模型矿区地表沉降预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凯 肖星星 +2 位作者 余永明 贾庆磊 赵思仲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6-163,共8页
为了进一步发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实时监测优势,对时序数据中的潜藏特征与隐藏信息进行深度挖掘,提高地表沉降预测精度,提出基于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的CEEMDA... 为了进一步发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实时监测优势,对时序数据中的潜藏特征与隐藏信息进行深度挖掘,提高地表沉降预测精度,提出基于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的CEEMDAN-CNN-BiLSTM混合地表沉降预测方法:以皖北某大型煤矿开采工作面与工业广场区域为验证对象,对比分析稳定区域和重点监测区域数据形态;然后基于CEEMDAN重构监测站高程数据分量,输入CNN模型提取分量隐含信息;最后构建BiLSTM模型,实现对沉降监测点位数据的短期预测。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CNN和长短期记忆模型,CEEMDAN-CNN-BiLSTM混合模型可有效降低预测误差,其中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的降低范围为40%~90%,而均方根(RMS)误差的降低范围为52%~87%;该模型在时空特征捕捉和泛化能力方面表现性能较好,可为GNSS时间序列短期预测提供更为精准和可靠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预测 自动化监测 时序数据 混合模型 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卷积神经网络(CNN)-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LSTM混合模型的动态手势识别方法 被引量:14
6
作者 谷学静 周自朋 +1 位作者 郭宇承 李晓刚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05-209,共5页
动态手势识别是手势交互的关键技术,针对动态手势数据的时序性和空间不确定性造成识别困难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相结合的动态手势序列识别方法。实验采用数据手套采集动态手势数据,对定义的8种动... 动态手势识别是手势交互的关键技术,针对动态手势数据的时序性和空间不确定性造成识别困难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相结合的动态手势序列识别方法。实验采用数据手套采集动态手势数据,对定义的8种动态手势进行测试,平均识别率达到了92.5%。实验表明,与单纯使用LSTM模型或CNN模型对比,所提模型识别率较高,在虚拟现实界面交互任务中用户体验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人机交互 动态手势识别 卷积神经网络 长短期记忆网络 混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不确定性量化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剩余使用寿命混合预测
7
作者 余晓然 谢长君 +2 位作者 杨扬 朱文超 郭冰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6804-6816,I0016,共14页
老化模型是评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健康状态(state of health,SoH)和剩余使用寿命(remaining useful life,RUL)的关键,然而,其因诸多原因导致的不确定性降低了模型精度和可信度。因此,提出... 老化模型是评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健康状态(state of health,SoH)和剩余使用寿命(remaining useful life,RUL)的关键,然而,其因诸多原因导致的不确定性降低了模型精度和可信度。因此,提出一种模型不确定度和SoH同时量化(model uncertainty and SoH simultaneous quantification,MUSQ)算法,用于指导和修正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long short-term memory,CNN-LSTM)神经网络混合模型的长期预测,构建全新的RUL混合预测框架。采用动态负载循环耐久性实验数据,将该混合预测方法与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自适应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MUSQ算法、LSTM神经网络、CNN-LSTM混合模型等进行对比,该方法具有最优的长期预测性能和RUL估计精度。在负载电流为14.85 A的工况下,该方法累计误差分别降低49.64%、61.33%、30.65%、57.00%和52.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 模型不确定性 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cnn-lstm)神经网络混合模型 剩余使用寿命 混合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和LSTM的机器学习模型在测井岩性识别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凤博 马雪玲 +4 位作者 董珍珍 邹路 王茜 李伟荣 吴磊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103,133,共9页
在油气田勘探和开发中,测井解释是表征储层物性参数和评价油气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岩性识别是测井解释的主要任务。针对用于储层岩性识别的机器学习方法普遍存在参数优化难、训练时间长、容易过拟合等问题,导致测井解释精度低及... 在油气田勘探和开发中,测井解释是表征储层物性参数和评价油气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岩性识别是测井解释的主要任务。针对用于储层岩性识别的机器学习方法普遍存在参数优化难、训练时间长、容易过拟合等问题,导致测井解释精度低及岩性相近易混淆等。本文将卷积神经网络(CNN)有利于特征提取的优点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可考虑测井曲线随深度变化的趋势性信息的优点相结合,提出CNN-LSTM混合神经网络构建测井数据与岩性类别之间的非线性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GA)优化混合神经网络模型的超参数,提高识别效率。基于4069组样本数据评估了该混合模型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相比,CNN-LSTM-GA混合神经网络优化模型有效地克服了储层岩性识别研究中的问题,取得更好的岩性识别效果,对油藏精细描述和储量评价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识别 卷积神经网络 长短期记忆网络 遗传算法 混合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ague软集的海上风电功率区间预测 被引量:1
9
作者 田书欣 朱峰 +2 位作者 杨喜军 符杨 苏向敬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65-1476,I0019,共13页
海上风电输出功率的精准预测是保障海上风电并网系统调度运行的基础。针对海上风电海洋环境高度复杂、随机时空强烈耦合的特征,提出一种基于Vague软集的海上风电输出功率的新型区间预测方法。首先,引入Vague软集概念,提出融合Vague集真... 海上风电输出功率的精准预测是保障海上风电并网系统调度运行的基础。针对海上风电海洋环境高度复杂、随机时空强烈耦合的特征,提出一种基于Vague软集的海上风电输出功率的新型区间预测方法。首先,引入Vague软集概念,提出融合Vague集真隶属度和伪隶属度函数的交错式海上风电功率区间划分方法,实现风电功率数据Vague软区间化。其次,建立基于Vague-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neural network,LSTM)的海上风电功率组合预测模型。通过类Vague软区间转换方法将双隶属度区间概率向量转化为海上风电功率复杂不确定信息下的区间预测结果。然后,从预测准确性、清晰性和兼顾性角度建立预测区间覆盖精度、预测区间宽度和预测综合水平等Vague软区间预测评估指标。最后,以我国东部某海上风电机组实际数据为算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预测模型预测结果可以兼顾预测区间的覆盖精度和清晰度,能够为海上风电不同工况下运行需求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Vague-卷积神经网络(CNN)-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模型 Vague软集 软区间转换 区间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序数据驱动的化工过程风险动态预警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樑 朱君烨 +3 位作者 金龙 雷坚 郭冰 曾家其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491-3501,共11页
对化工过程进行在线监测与动态风险预警是降低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时序预测与模糊数学定量风险评估相结合的预警方法。针对化工过程数据的动态性、时序性、非线性强,且预测周期短等问题,将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 对化工过程进行在线监测与动态风险预警是降低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时序预测与模糊数学定量风险评估相结合的预警方法。针对化工过程数据的动态性、时序性、非线性强,且预测周期短等问题,将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与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模型结合形成深度学习时序预测模型,实现过程参数108 min的超前预测。将该方法应用于合成氨过程,对温度、压力、流量、氢氮比等6个风险参数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预测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其线性回归相关系数及均方根误差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具有非常高的精度。同时利用三角模糊数对时序预测结果进行风险评估,得到时序风险变化曲线,实现了化工过程风险预警。研究对使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实现过程控制和风险预警进行了有益探索,为实现化工过程的超前预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网络(cnn-lstm) 三角模糊数 参数预测 事故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环境中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异常检测方法 被引量:9
11
作者 邱鹏 邓秀慧 霍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31-234,共4页
为了解决复杂环境中异常检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检测方法。首先,通过引入(you only look once,YOLO)检测,将卷积神经网络回归法提取的物体时空特征,输入到长短期记忆模型(LSTM),追踪复杂环境中个体的运动轨迹。然后,评估相... 为了解决复杂环境中异常检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检测方法。首先,通过引入(you only look once,YOLO)检测,将卷积神经网络回归法提取的物体时空特征,输入到长短期记忆模型(LSTM),追踪复杂环境中个体的运动轨迹。然后,评估相邻个体间运动轨迹的依赖性。最后,采用编码-解码框架训练LSTM模型,预测物体未来的运动轨迹;根据物体未来运动轨迹的异常概率,最终完成异常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解决了复杂环境中运动物体间的相互干扰问题;在时间和空间鲁棒性评估上,优于其他轨迹追踪的方法,从而证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循环神经网络 长短期记忆模型 编码-解码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驾驶员的个性化健康导航 被引量:2
12
作者 牟伦田 周朝 +4 位作者 赵艺远 赵鹏飞 Bahareh Nakisa Ramesh Jain 尹宝才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08-519,共12页
为了减少因驾驶员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变化引发的交通事故,实现对驾驶员健康状态的自动监测和实时优化,提出以控制论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的驾驶员健康状态闭环反馈系统框架.首先基于驾驶员日志建立个性化健康模型;然后结合各种传感器实时... 为了减少因驾驶员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变化引发的交通事故,实现对驾驶员健康状态的自动监测和实时优化,提出以控制论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的驾驶员健康状态闭环反馈系统框架.首先基于驾驶员日志建立个性化健康模型;然后结合各种传感器实时采集的驾驶员、车辆和道路环境等多模态数据,对驾驶员当前健康状态进行估计;最后针对预设健康目标,为驾驶员提供可执行的行为建议,实现对驾驶员健康状态的导航优化.在最关键的实时监测环节,提出基于注意力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的多模态融合模型,实现对驾驶员压力、情绪和疲劳3个方面的健康状态估计.在私有数据集和公开数据集上分别开展的实验验证均获得高于90%的检测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和方法可以实时准确监测驾驶员的压力、情绪和疲劳状态,为实现驾驶员的个性化健康导航系统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健康导航 多模态融合 注意力 卷积神经网络 长短期记忆网络 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网络(cnn-ls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