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胃肠道功能和肠道炎症反应的变化
1
作者 王志红 杨晨 +4 位作者 韩喜婷 张惠惠 崔金全 黄冬梅 赵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8-411,共4页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EOC)患者胃肠道功能和肠道炎症反应的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3年6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00例EOC患者(EOC组)及200例女性健康对照(NC组)。采用胃肠道症状评估量表(GSRS)、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EOC)患者胃肠道功能和肠道炎症反应的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3年6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00例EOC患者(EOC组)及200例女性健康对照(NC组)。采用胃肠道症状评估量表(GSRS)、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评估胃肠道功能。对EOC组35例及NC组20名健康对照,采用HE染色观察结肠黏膜标本形态学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粪便中炎症相关标志物粪钙卫蛋白(FCP)和粪乳铁蛋白(FLF)水平,分析上述指标与EOC患者FIGO分期的关系。结果:EOC组GSRS评分和IBS-SSS评分分别为(20.45±7.38)、(211.00±67.63)分,均高于NC组[(13.25±4.73)、(147.00±28.55)分,P<0.05]。EOC组患者粪便中FCP、FLF水平分别为238.50(191.08,331.43)、184.93(141.08,256.89)μg/L,均高于NC组[212.20(166.81,245.39)、130.84(78.17,204.76)μg/L,P<0.05]。EOC组结肠黏膜组织可见肠上皮受损,且黏膜固有层内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以单个核细胞为主,表现为非特异炎症,而NC组结肠黏膜组织未见明显病理学异常。EOC患者GSRS评分、IBS-SSS评分、FCP水平、FLF水平与EOC患者FIGO分期呈正相关(r=0.440、0.605、0.379、0.346,P<0.05)。结论:EOC患者出现明显胃肠道功能障碍和肠道炎症,GSRS评分、IBS-SSS评分、肠道炎症相关粪便标志物FCP、FLF可能与EOC的疾病进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卵巢 胃肠症状 粪钙卫蛋白 粪乳铁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口服营养补充依从性护理方案的构建
2
作者 黄玉佳 韩小云 +4 位作者 蒋君芳 王德生 李娇蓉 李红燕 陈卫波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96-100,共5页
目的构建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口服营养补充依从性护理干预方案,为提高胃肠道肿瘤术后口服营养补充依从性提供参考。方法以行为改变轮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回顾与半结构式访谈构建护理干预方案初稿。通过德尔菲法对19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 目的构建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口服营养补充依从性护理干预方案,为提高胃肠道肿瘤术后口服营养补充依从性提供参考。方法以行为改变轮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回顾与半结构式访谈构建护理干预方案初稿。通过德尔菲法对19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确定最终方案。结果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10,各级指标的重要性赋值为4.11~5.00分,最终形成包含3个一级条目、6个二级条目、24个三级条目的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口服营养补充依从性护理干预方案。结论构建的基于行为改变轮理论的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口服营养补充依从性护理干预方案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对于提高患者口服营养补充依从性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口服营养补充 依从 行为改变轮理论 德尔菲法 循证护理 营养护理 护理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角蛋白7与细胞角蛋白20联合检测在鉴别卵巢及胃肠道来源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陈曦 宗志红 +3 位作者 陈说 修银铃 孙凯旋 赵杨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30-532,共3页
目的检测细胞角蛋白7(CK7)与细胞角蛋白20(CK20)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于卵巢胃肠道来源性肿瘤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K7与CK20的表达。结果CK7-/CK20+表达所占比例最高,且在卵巢原发性肿瘤与胃肠道来源... 目的检测细胞角蛋白7(CK7)与细胞角蛋白20(CK20)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于卵巢胃肠道来源性肿瘤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K7与CK20的表达。结果CK7-/CK20+表达所占比例最高,且在卵巢原发性肿瘤与胃肠道来源肿瘤中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K7与CK20联合检测能有效鉴别卵巢原发性肿瘤与胃肠道来源的卵巢转移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胃肠道来源性肿瘤 细胞角蛋白7 细胞角蛋白20 CA125 C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误诊为妇科肿瘤3例报告
4
作者 韩娟 冯志娟 +6 位作者 倪俊 李晨霞 龚萍 许丽梅 王娜娜 邢炜 梁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9-394,共6页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是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生物学行为表现多样[1]。1983年由Mazur最先报道[2],人群发病率为1/10万~2/10万,在胃肠道肿瘤中占1%~3%[3]。由于GISTs起病无特异性的症状、体征,常常被误诊...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是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生物学行为表现多样[1]。1983年由Mazur最先报道[2],人群发病率为1/10万~2/10万,在胃肠道肿瘤中占1%~3%[3]。由于GISTs起病无特异性的症状、体征,常常被误诊和漏诊,尤其是女性患者,多因腹痛、下腹包块首诊于妇科,被误诊为卵巢肿瘤或子宫浆膜下肌瘤,从而延误治疗。我科2019年8月~2023年8月诊治3例GISTs,报道如下,旨在探讨GISTs的疾病特点及误诊原因,从而提高妇科医师对GISTs的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人群发病率 妇科医师 下腹包块 妇科肿瘤 疾病特点 间叶源肿瘤 卵巢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胃肠道癌肝脏和卵巢及子宫颈转移的器官特异性分子病理学机制比较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杨琳 陈颖 +4 位作者 李锦毅 吴东瑛 王艳萍 张素敏 辛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29-233,共5页
对比研究人胃肠道癌倾向于肝脏和卵巢及子宫颈转移的生物学行为特征,探讨其器官特异性转移的分子机理。方法:分别对12例人胃肠道癌肝转移和23例卵巢及子宫颈转移癌进行粘蛋白分泌功能检测,雌/孕激素受体(ER/PgR)和层粘蛋白(LN)及基膜型... 对比研究人胃肠道癌倾向于肝脏和卵巢及子宫颈转移的生物学行为特征,探讨其器官特异性转移的分子机理。方法:分别对12例人胃肠道癌肝转移和23例卵巢及子宫颈转移癌进行粘蛋白分泌功能检测,雌/孕激素受体(ER/PgR)和层粘蛋白(LN)及基膜型纤维粘连蛋白(FN)的免疫组化检测。另对其中26例胃癌及其肝脏、卵巢转移灶进行细胞功能分化分型及转移相关粘附分子(CD44v6)、突变型p53(mp53)蛋白免疫组化检测和DNA倍体分析。结果:胃肠道癌肝转移灶90.0%癌细胞无粘液分泌功能,其LN和基膜型FN阳性率均较相应原发灶降低,且分布极性消失或倒置。胃肠道癌卵巢及子宫颈转移病例全部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粘液分泌功能分化,其ER和PgR阳性率显著高于相应原发灶。胃癌肝转移癌细胞以异倍体为主(75.0%),75.0%病例呈吸收功能分化,癌细胞LN、mp53、CD44v6均高于卵巢转移病例;胃癌卵巢转移癌细胞以二倍体为主,85.7%病例呈吸收-粘液分泌功能双向分化,雌激素依赖性显著强于肝转移癌(P<0.05)。结论:人胃肠道癌向肝脏、卵巢及子宫颈转移具有不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推测“LN-LN受体”连接纽带可能是人胃肠道癌肝脏转移的分子机制之一;“雌激素-雌激素受体”亲和纽带伴粘液分泌功能分化则可能在人胃肠道癌的卵巢及子宫颈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肿瘤转移 肝脏 卵巢 子宫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脏胃肠道间质瘤型间叶源性肿瘤1例 被引量:6
6
作者 陶琨 侯英勇 +1 位作者 袁亚 朱雄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60-461,共2页
关键词 脾脏胃肠间质瘤型间叶源肿瘤 脾脏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钙化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贾旭春 刘坦坦 +1 位作者 储玮 李增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05-1109,共5页
目的 探讨胃肠道钙化性纤维性肿瘤(calcifying fibrous tumor,CF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胃肠道CFT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5例。发病部位... 目的 探讨胃肠道钙化性纤维性肿瘤(calcifying fibrous tumor,CF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胃肠道CFT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5例。发病部位:胃4例、小肠2例、直肠1例。临床表现:发生于胃的患者主要为上腹痛,发生于小肠的1例患者出现肠套叠,其余为体检或手术偶然发现,大体为黏膜下直径0.7-4cm包块。镜下见肿瘤边界清晰,主要由丰富的透明变性的胶原纤维构成,呈漩涡状、束状及席纹状排列,肿瘤细胞呈梭形,无细胞异型性及核分裂象;7例均可见散在分布的砂砾体及多少不一的炎细胞浸润,2例可见营养不良性钙化。免疫表型:瘤细胞vimentin阳性,1例CD34局部阳性,1例可见CD117散在阳性细胞,desmin、DOG1、S-100、SMA、H-caldesmon和ALK均阴性,β-catenin胞核阴性,Ki-67增殖指数1%-3%。7例患者6例无复发,1例失访。结论 CFT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源性良性肿瘤,发生于胃肠道者临床罕见,临床表现及检查无特异性,特征性的组织学形态较易诊断,但需与其他间叶源性疾病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钙化纤维肿瘤 病理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足浴联合有氧运动对胃肠道肿瘤化疗病人癌因性疲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晓庆 段培蓓 +1 位作者 梅思娟 杨丽华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5年第9期3084-3087,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足浴联合有氧运动对病人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江苏省中医院消化肿瘤外科确诊胃肠道肿瘤且化疗的病人100例,将病人随机分为3组,其中对照组30例,试验Ⅰ组36例,试验Ⅱ组34例。对照组给予清水... [目的]探讨中药足浴联合有氧运动对病人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江苏省中医院消化肿瘤外科确诊胃肠道肿瘤且化疗的病人100例,将病人随机分为3组,其中对照组30例,试验Ⅰ组36例,试验Ⅱ组34例。对照组给予清水足浴;试验Ⅰ组给予有氧运动联合清水足浴;试验Ⅱ组给予有氧运动联合中药足浴。干预4周后采用简明疲乏评估量表及生活质量问卷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4周后试验Ⅰ组病人疲乏缓解程度较对照组明显,生活质量评分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Ⅱ组病人疲乏缓解程度较试验Ⅰ组明显,生活质量评分亦明显高于试验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足浴联合有氧运动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化疗病人癌因性疲乏的严重程度,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化疗 癌因疲乏 足浴 有氧运动 疲乏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交界性病变/肿瘤和相关病变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治疗原则 被引量:1
9
作者 杜祥 朱雄增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19-421,共3页
交界性病变 /交界性肿瘤是目前诊断病理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病理和临床医师应正确认识胃肠道的一些交界性病变 /交界性肿瘤及相关病变如胃肠道间质瘤、胃肠道淋巴组织增生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免疫增生性小肠病。
关键词 胃肠 交界病变 交界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注多柔比星骨肿瘤患者预期性胃肠道反应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真真 马燕兰 郑晓缺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13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多柔比星治疗患者预期性胃肠道反应的发生与个体认知能力、心理应激状况及认知行为策略的关系,为制定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以质性研究中的Colaizzi现象学方法为指导,采用面对面、深度访谈的方式,了解恶性骨... 目的探讨多柔比星治疗患者预期性胃肠道反应的发生与个体认知能力、心理应激状况及认知行为策略的关系,为制定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以质性研究中的Colaizzi现象学方法为指导,采用面对面、深度访谈的方式,了解恶性骨肿瘤患者在疾病诊疗过程中的情绪变化及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应对方式等,采取现象学资料7步分析法对谈话内容进行归类总结。结果预期性胃肠道反应患者化疗后胃肠道反应比较严重;且在疾病诊疗过程中,患者心理负担较重,因缺乏癌症及化疗相关知识,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化疗前对不良反应具有较高预期;不同患者的应对方式因其认知能力和心理应激状况而不同。结论条件反射在预期性胃肠道反应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预期性胃肠道反应的发生与输注多柔比星后的高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及患者对多柔比星的厌恶和化疗的恐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柔比星 肿瘤 预期胃肠反应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胃肠道肿瘤癌性腹水对树突状细胞的抑制效应研究
11
作者 雷晓 余佩武 +5 位作者 赵永亮 石彦 饶芸 曾冬竹 吴淼 周立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19-421,共3页
目的对癌性腹水体外抑制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免疫功能的效应进行观察,着重探讨癌性腹水免疫抑制效应与腹水中IL10含量的关系。方法分离10例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癌性腹水上清,检测IL10含量;癌性腹水采用抗IL10中和或直接加... 目的对癌性腹水体外抑制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免疫功能的效应进行观察,着重探讨癌性腹水免疫抑制效应与腹水中IL10含量的关系。方法分离10例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癌性腹水上清,检测IL10含量;癌性腹水采用抗IL10中和或直接加入DC体外培养的系统,观察癌性腹水对DC表面分子表达、细胞凋亡及T淋巴细胞刺激功能的影响。结果癌性腹水较对照IL10含量显著增高,体外对DC有显著抑制作用,能降低DC表面分子表达、抑制DC对T淋巴细胞刺激增殖效应,并显著促进DC凋亡。中和IL10处理显著减低癌性腹水对DC的抑制效应,但对DC凋亡率无明显影响。结论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癌性腹水对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有显著抑制作用,IL10含量增高可能是其抑制效应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白细胞介素10 胃肠肿瘤 腹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帕替尼联合新辅助化疗对晚期卵巢癌的影响——评《卵巢恶性肿瘤诊疗手册》
12
作者 谢心弦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I0003-I0003,共1页
《卵巢恶性肿瘤诊疗手册》由吴大保,BjornNashan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ISBN:9787312049569。本书围绕卵巢恶性肿瘤诊治一体化流程中多学科团队协作的各个环节的标准流程。内容包括:妇瘤组、麻醉组、移植中心组、胃肠道感染... 《卵巢恶性肿瘤诊疗手册》由吴大保,BjornNashan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ISBN:9787312049569。本书围绕卵巢恶性肿瘤诊治一体化流程中多学科团队协作的各个环节的标准流程。内容包括:妇瘤组、麻醉组、移植中心组、胃肠道感染及瘘组、手术室护理组、病房护理组、影像组、药剂科与营养组、遗传咨询组、造瘘护理组制定的具体细节。本书内容翔实,适合妇产科、肿瘤科、麻醉科、药剂科等相关医生和护士阅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晚期卵巢 胃肠感染 药剂科 阿帕替尼 新辅助化疗 病房护理 手术室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13
作者 吴茜 汪夏云 +6 位作者 顾一帆 周杰 马晶晶 汤爱洁 戴秀娟 陈静娟 周姝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27-29,共3页
目的调查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护理人员制订相应护理对策提供参考。方法对329例择期手术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状况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术后24 h内下床活动患者182例(55.32%),128例(38.... 目的调查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护理人员制订相应护理对策提供参考。方法对329例择期手术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状况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术后24 h内下床活动患者182例(55.32%),128例(38.91%)术后第1~2天活动总时长超过1 h。性别和术后导管总数是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水平有待提高,临床护理人员需制订相应的护理对策,帮助其提高下床活动依从性,促进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加速康复外科 早期下床活动 依从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界性胃肠道间质瘤279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亚岚 徐晨 +8 位作者 侯英勇 卢韶华 徐建芳 纪元 侯君 宿杰.阿克苏 曾海英 谭云山 朱雄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74-579,共6页
目的阐述交界性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的特征并重新评估目前广泛应用于GISTs的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NIH)共识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840名患者的病史资料及手术切除标本。结果筛除485例恶性GISTs及76例假定... 目的阐述交界性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的特征并重新评估目前广泛应用于GISTs的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NIH)共识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840名患者的病史资料及手术切除标本。结果筛除485例恶性GISTs及76例假定的良性GISTs,剩余的279例GISTs归为交界性GISTs,其中223例随访1~31年。2例患者局部复发,随后经过单纯手术切除治愈。5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99%和100%。形态学上,交界性GISTs的典型特征为富于细胞、中度异型性、低核分裂活性(<10个/50 HPF)或较大肿瘤体积。依据NIH共识标准,279例中,极低危险度组13例,低危组164例,中危组71例,高危组31例,但各组间的无瘤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0.681)。结论交界性GISTs具有介于良恶性GISTs之间的临床及形态学特征。部分交界性GISTs表现出恶性潜能,需长期随访。NIH共识标准基于肿瘤体积及核分裂象划分的危险度等级并不适用于评估交界性GISTs的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间质瘤 交界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炎性纤维性息肉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彭芳 张功亮 +1 位作者 王建 王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77-1478,共2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炎性纤维性息肉(inflammatory fibroid polyp,IFP)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胃肠道IFP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33~6... 目的探讨胃肠道炎性纤维性息肉(inflammatory fibroid polyp,IFP)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胃肠道IFP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33~64岁,平均51.2岁。肿瘤均发生于胃窦部。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其中1例患者表现为黑便。肿瘤均为单发。镜下形态相似,瘤组织主要位于黏膜及黏膜下层,其中1例黏膜腺上皮轻度异型增生。瘤细胞呈梭形,排列方式以瘤细胞围绕小血管及黏膜腺体形成经典型洋葱皮样结构为主,部分区呈交织状或束状排列,间质内小血管丰富,背景中有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高倍镜下见瘤细胞形态较一致,胞核染色质细腻,可见小核仁,胞质淡染,核分裂象少或无。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34和vimentin胞质强阳性,Ki-67增殖指数1%~3%。4例行内镜下肿物切除术,1例行内镜活检术,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恢复良好,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胃肠道IFP是胃肠道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依靠病理学检查可确诊,极易被误诊为胃肠道间质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纤维息肉 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检查 被引量:2
16
作者 叶泳松 陈棣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2期1320-1322,共3页
关键词 胃肠原发淋巴瘤 影像学检查 肿瘤 肿瘤 影像学表现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64例临床分析
17
作者 张艳玲 梁后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68-668,672,共2页
关键词 原发胃肠淋巴瘤 临床分析 病理 手术治疗 诊断 治疗 胃肠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癌卵巢转移16例临床回顾
18
作者 许卓明 甄作均 陈焕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7期586-587,共2页
目的 :评价胃肠道癌 (胃癌及结直肠癌 )卵巢转移的发病年龄、卵巢转移癌的常见原发部位及治愈性切除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 1989~ 1999年收治的胃肠道癌卵巢转移 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胃肠道癌卵巢转移发生率为 2 37% ,平均发病... 目的 :评价胃肠道癌 (胃癌及结直肠癌 )卵巢转移的发病年龄、卵巢转移癌的常见原发部位及治愈性切除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 1989~ 1999年收治的胃肠道癌卵巢转移 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胃肠道癌卵巢转移发生率为 2 37% ,平均发病年龄为 39 0岁 ,卵巢转移癌 16例原发癌在胃肠道 (84 2 % )。胃肠道癌卵巢转移 16例平均生存期 11个月 ,10例行治愈性切除 ,平均生存期 15个月 ,明显高于 6例非治愈性切除的平均生存期 (4个月 )。结论 :胃肠道癌卵巢转移并不多见 ,其转移率存在较大差异 ,发病年龄多在绝经前 (P <0 0 5 )。胃肠道癌卵巢转移预后不良 ,治愈性切除可明显改善预后。绝经前胃肠道癌行预防性卵巢切除应慎重考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肿瘤转移 外科手术 卵巢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XL2是卵巢性索-间质肿瘤一种敏感和特异性标记物
19
作者 黄文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52-1152,共1页
卵巢性索-间质肿瘤(SCST)相对少见,约占所有卵巢原发性肿瘤的8%。根据细胞来源,SCST可分为5种主要类型。由于SCST形态学变异非常大,有时可有非典型性,
关键词 卵巢索-间质肿瘤 特异标记物 FOXL2 形态学变异 细胞来源 非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例女性生殖道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形态学、免疫表型和分子学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Chiang S Snuderl M +2 位作者 Kojiro-Sanada S 赵芳 魏建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81-1281,共1页
发生在女性生殖道的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临床罕见,正确的分类尚不清楚。作者报道19例女性生殖道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免疫表型和EWSR1基因重排情况。其中发生于卵巢者10例、子宫者8例及会阴者1例。患者年龄12—68岁... 发生在女性生殖道的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临床罕见,正确的分类尚不清楚。作者报道19例女性生殖道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免疫表型和EWSR1基因重排情况。其中发生于卵巢者10例、子宫者8例及会阴者1例。患者年龄12—68岁,发生于卵巢和子宫的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中位年龄分别为20、51岁。15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中可见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包括9例髓母细胞瘤、3例室管膜瘤、2例髓上皮瘤和1例胶质母细胞瘤,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较一致。剩余4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完全由未分化的小圆蓝细胞组成,被归类为尤因肉瘤或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8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与其他类型肿瘤有关,包括5例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2例子宫内膜的低级别内膜样癌和1例子宫癌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生殖 肿瘤形态学 免疫表型 分子学研究 卵巢成熟畸胎瘤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子宫内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