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为探索乳腺癌根治术后三维适形照射技术(3D-CRT)与容积旋转调强技术(VMAT)的剂量学差异,文中比较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3D-CRT及VMAT的放疗计划剂量学数据,探索乳腺癌患者术后个体化的临床放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9年...目的为探索乳腺癌根治术后三维适形照射技术(3D-CRT)与容积旋转调强技术(VMAT)的剂量学差异,文中比较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3D-CRT及VMAT的放疗计划剂量学数据,探索乳腺癌患者术后个体化的临床放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9年2月河北省人民医院肿瘤科77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辅助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放疗技术的不同分为3D-CRT组(n=54)与VMAT组(n=23)。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分析评价放疗临床靶区的剂量参数[包括适形指数、均匀度、95%的处方剂量包含的体积(V95%)、100%的处方剂量包含的体积(V100%)、110%的处方剂量包含的体积(V110%)等],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参数(包括患侧肺平均剂量、V5、V10、V20、V30、V40,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的平均剂量等)。结果VMAT组V110%较3D-CRT组明显降低[(7.18±6.36)%vs(12.14±14.03)%],适形指数升高(0.66±0.09 vs 0.62±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MAT组患侧肺平均剂量[(1114.34±233.71)cGy]低于3D-CRT组[(1308.42±276.49)cGy],V5、V10亦降低(P<0.05),健侧乳腺平均剂量高于3D-CRT组(P<0.05)。VMAT组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的V5[(76.97±11.81)%]较3D-CRT组[(63.49±17.49)%]明显升高(P=0.028)。结论VMAT技术能有效降低患侧肺平均剂量及低剂量区的剂量,但3D-CRT技术更降低心脏低剂量区的剂量。对于存在肺部疾病的患者推荐VMAT技术,对于心脏功能异常的患者推荐3D-CRT技术。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断层径照(TOMODirect,TD)治疗局部中晚期下咽癌的剂量学特性及其肿瘤控制概率(tumor control probability,TCP),评估TD治疗局部中晚期下咽癌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26例局部中晚期下咽癌患者,分别采用螺旋断层(TOMOHelica...目的:分析断层径照(TOMODirect,TD)治疗局部中晚期下咽癌的剂量学特性及其肿瘤控制概率(tumor control probability,TCP),评估TD治疗局部中晚期下咽癌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26例局部中晚期下咽癌患者,分别采用螺旋断层(TOMOHelical,TH)和TD设计放疗计划。采用配对t检验对比分析2组计划的靶区包络质量、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OAR)保护、计划执行效率及TCP。结果:TD和TH治疗计划的各项指标均满足临床要求。与TH相比,TD计划中PTV1的靶区适形指数略差(P=0.009),平均剂量增大0.48%(P=0.010)。TH和TD计划中SIB和PTV2的各参数剂量差异不大,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TD中除脊髓的最大剂量较TH计划增加3.64%(P=0.044),以及身体的V5 Gy和V10 Gy分别降低3.98%(P=0.002)和3.46%(P=0.002)之外,2种计划中其他危及器官的剂量均差异不大,且无统计学差异(P>0.05)。TD比TH的机器跳数减少8.04%(P=0.000),但治疗时间却增加54.08 s(P=0.000)。TD和TH的TCP均值分别为94.74%和94.71%,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D可以取得与TH相接近的靶区包络质量和危及器官受量,降低了低剂量区的范围,虽治疗时间有所延长,但降低了机器跳数,且平均肿瘤控制概率接近。TD可能是治疗局部中晚期下咽癌的一种优选放疗方式,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为探索乳腺癌根治术后三维适形照射技术(3D-CRT)与容积旋转调强技术(VMAT)的剂量学差异,文中比较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3D-CRT及VMAT的放疗计划剂量学数据,探索乳腺癌患者术后个体化的临床放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9年2月河北省人民医院肿瘤科77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辅助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放疗技术的不同分为3D-CRT组(n=54)与VMAT组(n=23)。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分析评价放疗临床靶区的剂量参数[包括适形指数、均匀度、95%的处方剂量包含的体积(V95%)、100%的处方剂量包含的体积(V100%)、110%的处方剂量包含的体积(V110%)等],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参数(包括患侧肺平均剂量、V5、V10、V20、V30、V40,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的平均剂量等)。结果VMAT组V110%较3D-CRT组明显降低[(7.18±6.36)%vs(12.14±14.03)%],适形指数升高(0.66±0.09 vs 0.62±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MAT组患侧肺平均剂量[(1114.34±233.71)cGy]低于3D-CRT组[(1308.42±276.49)cGy],V5、V10亦降低(P<0.05),健侧乳腺平均剂量高于3D-CRT组(P<0.05)。VMAT组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的V5[(76.97±11.81)%]较3D-CRT组[(63.49±17.49)%]明显升高(P=0.028)。结论VMAT技术能有效降低患侧肺平均剂量及低剂量区的剂量,但3D-CRT技术更降低心脏低剂量区的剂量。对于存在肺部疾病的患者推荐VMAT技术,对于心脏功能异常的患者推荐3D-CRT技术。
文摘目的:分析断层径照(TOMODirect,TD)治疗局部中晚期下咽癌的剂量学特性及其肿瘤控制概率(tumor control probability,TCP),评估TD治疗局部中晚期下咽癌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26例局部中晚期下咽癌患者,分别采用螺旋断层(TOMOHelical,TH)和TD设计放疗计划。采用配对t检验对比分析2组计划的靶区包络质量、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OAR)保护、计划执行效率及TCP。结果:TD和TH治疗计划的各项指标均满足临床要求。与TH相比,TD计划中PTV1的靶区适形指数略差(P=0.009),平均剂量增大0.48%(P=0.010)。TH和TD计划中SIB和PTV2的各参数剂量差异不大,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TD中除脊髓的最大剂量较TH计划增加3.64%(P=0.044),以及身体的V5 Gy和V10 Gy分别降低3.98%(P=0.002)和3.46%(P=0.002)之外,2种计划中其他危及器官的剂量均差异不大,且无统计学差异(P>0.05)。TD比TH的机器跳数减少8.04%(P=0.000),但治疗时间却增加54.08 s(P=0.000)。TD和TH的TCP均值分别为94.74%和94.71%,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D可以取得与TH相接近的靶区包络质量和危及器官受量,降低了低剂量区的范围,虽治疗时间有所延长,但降低了机器跳数,且平均肿瘤控制概率接近。TD可能是治疗局部中晚期下咽癌的一种优选放疗方式,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