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农药印楝素对三叶虫萤幼虫的毒力测定
1
作者 胡兰梅 王丽娜 +3 位作者 钱正敏 曹成全 魏福伦 唐艳龙 《湖北植保》 2025年第1期31-33,共3页
本研究通过喷雾法测定了印楝素对三叶虫萤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印楝素对三叶虫萤的毒力随印楝素稀释倍数增加而显著降低,测试时间内(96 h),50倍稀释液处理组三叶虫萤累计校正死亡率最高,达56.6%,但印楝素2000倍稀释液对三叶虫萤毒力很... 本研究通过喷雾法测定了印楝素对三叶虫萤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印楝素对三叶虫萤的毒力随印楝素稀释倍数增加而显著降低,测试时间内(96 h),50倍稀释液处理组三叶虫萤累计校正死亡率最高,达56.6%,但印楝素2000倍稀释液对三叶虫萤毒力很小,仅有1头幼虫死亡,是对三叶虫萤比较安全的施药浓度。印楝素能在控制农作物害虫的同时对萤火虫等有益生物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虫萤 毒力方程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与印楝素混用对亚洲玉米螟的协同增效作用
2
作者 张云月 张强 +5 位作者 孙嵬 高月波 刘剑 王富刚 李光雪 毛刚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23期16-19,共4页
为了探究植物源农药印楝素与球孢白僵菌的协同关系,评价其对亚洲玉米螟是否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本研究对印楝素与球孢白僵菌的相容性及二者混配对亚洲玉米螟的联合毒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印楝素对球孢白僵菌的孢子萌发、菌丝生长速度以... 为了探究植物源农药印楝素与球孢白僵菌的协同关系,评价其对亚洲玉米螟是否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本研究对印楝素与球孢白僵菌的相容性及二者混配对亚洲玉米螟的联合毒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印楝素对球孢白僵菌的孢子萌发、菌丝生长速度以及产孢量均有抑制作用,但随着药剂浓度的降低抑制程度逐渐较弱,当印楝素浓度≤2mg·L^(-1)时,除孢子萌发受到轻微抑制外,菌丝生长和产孢量不受药剂影响,相容性较好。低剂量的印楝素(≤4.6mg·L^(-1))与球孢白僵菌混配对亚洲玉米螟的联合毒力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其中1.0×10^(6)cfu·mL^(-1)球孢白僵菌与2.3mg·L^(-1)印楝素1∶1复配时共毒系数最大,为325.92,协同增效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亚洲玉米螟 协同增效 无公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3%印楝素乳油防治玉米螟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1
3
作者 黄玲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10期152-154,共3页
为明确0.3%印楝素乳油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采用田间药效试验测定0.3%印楝素乳油750倍液、600倍液和500倍液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及其对玉米的安全性。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防治玉米螟,药效期14天以上,用药后第3天防效50%左右,用药后第... 为明确0.3%印楝素乳油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采用田间药效试验测定0.3%印楝素乳油750倍液、600倍液和500倍液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及其对玉米的安全性。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防治玉米螟,药效期14天以上,用药后第3天防效50%左右,用药后第7天防效60%左右,用药后第14天防效达到70%以上,且该药剂500倍液防治效果更好;试验还证实了0.3%印楝素乳油对玉米生产的安全性。生产中可推荐使用0.3%印楝素乳油500倍液防治玉米螟等玉米害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螟 药效试验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楝素胁迫下草地贪夜蛾幼虫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表达稳定性评价
4
作者 舒本水 黄玉婷 +4 位作者 余萱悦 刘翠婷 谢心怡 沈皓 林进添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21-30,共10页
【目的】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对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评估印楝素胁迫下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E Smith)幼虫候选内参基因在不同样品中的表达稳定性,确定最适内参基因,为后续靶标基因功能分析... 【目的】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对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评估印楝素胁迫下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E Smith)幼虫候选内参基因在不同样品中的表达稳定性,确定最适内参基因,为后续靶标基因功能分析和印楝素分子毒理机制解析提供基础。【方法】选取草地贪夜蛾α-TUB、β-1-TUB、Actin、EF1α、EF2、GAPDH、RPL3和RPL138个候选内参基因,通过ΔCt、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和RefFinder软件对印楝素胁迫下各候选内参基因在草地贪夜蛾幼虫整虫、表皮、中肠、脂肪体和马氏管样品中转录水平表达量的稳定性进行评估,采用GeNorm软件确定最适内参基因数目,最终确定印楝素胁迫下不同样品中最适内参基因组合。【结果】印楝素胁迫下草地贪夜蛾幼虫样品中,ΔCt和Normfinder分析发现α-TUB和β-1-TUB的表达稳定性最高,GeNorm分析发现RPL3和RPL13的表达稳定性最高,BestKeeper分析则是α-TUB和RPL13表达稳定性最高。表皮样品中,β-1-TUB和α-TUB在ΔCt、GeNorm和Normfinder中表达稳定性最高,Actin和β-1-TUB在BestKeeper评估中最稳定。在中肠组织中,ΔCt分析发现EF2和β-1-TUB表达最稳定,GeNorm发现EF1α和RPL3表达最稳定,Normfinder分析发现EF2和β-1-TUB表达最稳定,BestKeeper分析发现RPL13和RPL3表达最稳定。在脂肪体组织中,ΔCt、GeNorm和Normfinder分析下RPL3和EF1α表达稳定性最高,BestKeeper分析则认为RPL13和RPL3稳定性最高。在马氏管组织中,ΔCt分析发现RPL3和EF2表达最稳定,GeNorm评估EF1α和EF2表达最稳定,Normfinder分析发现β-1-TUB和EF2表达最稳定,BestKeeper分析发现RPL13和β-1-TUB表达最稳定。此外,GeNorm软件分析发现各样品中最适内参基因数目均为2个。RefFinder综合分析结果为,α-TUB和β-1-TUB在幼虫和表皮组织样品中表达稳定性最高;EF2和RPL3在幼虫中肠和马氏管组织样品中表达稳定性最高;RPL3和EF1α在脂肪体组织样品中表达稳定性最高。【结论】印楝素胁迫下草地贪夜蛾幼虫和表皮中最适内参基因组合为α-TUB和β-1-TUB;幼虫中肠和马氏管组织样品中最适内参基因组合为EF2和RPL3;脂肪体组织样品中最适内参基因组合为RPL3和EF1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 草地贪夜蛾 内参基因 表达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楝素(Azadirachtin)的全合成获得成功!
5
作者 王明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76-476,共1页
关键词 全合成 化学结构 破坏作用 拒食活性 高等动物 化学家 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印楝种子中印楝素的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杨军 余德顺 +4 位作者 莫彬彬 田弋夫 刘毅 吴成奎 解培惠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13-514,518,共3页
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印楝种子中萃取印楝素,研究了萃取温度、压力和夹带剂对印楝素萃取效果的影响。当萃取温度为35℃、压力为15MPa、甲醇用量为CO2体积的3%时,可将印楝种子中90%以上的印楝素A萃取出来,所得产品印楝素A的质量分数为... 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印楝种子中萃取印楝素,研究了萃取温度、压力和夹带剂对印楝素萃取效果的影响。当萃取温度为35℃、压力为15MPa、甲醇用量为CO2体积的3%时,可将印楝种子中90%以上的印楝素A萃取出来,所得产品印楝素A的质量分数为20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楝素对水稻二化螟的生物活性及控制作用 被引量:20
7
作者 祝树德 高振兴 +3 位作者 金党琴 徐德进 常燕 刘芳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51-556,共6页
系统地研究了印楝素对水稻二化螟的生物活性及作用方式。试验结果表明 ,印楝素乳油对二化螟有胃毒、拒食、忌避、内吸等多种作用方式。 0 .75和 0 .5 0mg/L印楝素乳油处理茭白饲喂 3龄幼虫 ,幼虫分别于 3、6d内全部死亡 ;0 .375、0 .30 ... 系统地研究了印楝素对水稻二化螟的生物活性及作用方式。试验结果表明 ,印楝素乳油对二化螟有胃毒、拒食、忌避、内吸等多种作用方式。 0 .75和 0 .5 0mg/L印楝素乳油处理茭白饲喂 3龄幼虫 ,幼虫分别于 3、6d内全部死亡 ;0 .375、0 .30 0和 0 .2 5 0mg/L印楝素乳油低剂量处理茭白饲喂 3龄幼虫 ,幼虫拒食率分别达 94 .38%、88.74 %、80 .0 7% ;成虫产卵量分别下降 80 .70 %、6 2 .0 5 %、4 0 .86 %。6、3和 2mg/L印楝素乳油处理初孵蚁螟 ,2 4h内死亡率达 10 0 %。印楝素乳油对成虫产卵有显著的忌避作用。稻田喷施 0 .3%印楝素乳油 6 2 .5和 12 5mL/ 6 6 7m2 防治二化螟 ,2 1d保苗效果分别为 88.14 %和 94 .13% ,防治效果分别为 85 .36 %和 90 .76 %。表明印楝素对二化螟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和理想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害虫 二化螟 生物活性 控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源农药印楝素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2
8
作者 徐汉虹 赖多 张志祥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1,共11页
印楝素是目前世界上最优秀的植物源农药,田间登记应用已30多年,对全球作物保护和生态安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回顾了印楝素的发现和印楝在中国引种情况,总结了印楝素结构鉴定与全合成的历程,重点介绍印楝素拒食、抑制昆虫生长发育、... 印楝素是目前世界上最优秀的植物源农药,田间登记应用已30多年,对全球作物保护和生态安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回顾了印楝素的发现和印楝在中国引种情况,总结了印楝素结构鉴定与全合成的历程,重点介绍印楝素拒食、抑制昆虫生长发育、诱导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分子作用机理以及印楝分子生物学、印楝素生物合成研究的最新进展。1983年,赵善欢等成功地将印楝引种中国,随后我国许多学者开展印楝引种与繁育,种植面积曾超过6万hm^2,为我国印楝素杀虫剂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原料保障。1997年印楝素以新化合物结构作为新农药在我国登记,实现了商业化应用,2014年成为农业部推荐使用的低毒低残留农药主要品种,获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我国学者发现了印楝素诱导细胞自噬现象,阐明了印楝素诱导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分子调控机理。随着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控制,印楝素的研究和应用将会越来越深入普及。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明确印楝素的分子靶标,为印楝素的科学使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农药 拒食 抑制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楝素对小菜蛾敏感种群和抗性种群的拒食活性 被引量:3
9
作者 何成兴 尹可锁 +2 位作者 郭志祥 罗雁婕 吴文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5期912-915,共4页
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印楝素(Azadirachtin)对小菜蛾抗性及敏感种群拒食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印楝素对田间抗性及敏感小菜蛾种群均具有较好的拒食作用,且拒食活性随其的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强;相对于抗性种群,印楝素对小菜蛾敏感种群表现了... 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印楝素(Azadirachtin)对小菜蛾抗性及敏感种群拒食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印楝素对田间抗性及敏感小菜蛾种群均具有较好的拒食作用,且拒食活性随其的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强;相对于抗性种群,印楝素对小菜蛾敏感种群表现了更强的拒食活性,其抗性种群拒食中浓度AFC50(1.2591 mg/L)是敏感种群AFC50(0.2567 mg/L)的4.9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azadirachtin) 抗性及敏感种群 拒食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法提取印楝素的研究 被引量:28
10
作者 赵淑英 宋湛谦 +1 位作者 高宏 王秋芬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7-50,共4页
 介绍了一种有效利用微波辅助从印楝(AzadirachtaindicaA.Juss.)种仁中提取印楝素的方法。通过考察辐射时间、溶剂、物料比以及辐射功率等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得出结论为:预处理过的印楝种仁粉末6.65g(相当于印楝种仁10g),以甲醇做溶...  介绍了一种有效利用微波辅助从印楝(AzadirachtaindicaA.Juss.)种仁中提取印楝素的方法。通过考察辐射时间、溶剂、物料比以及辐射功率等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得出结论为:预处理过的印楝种仁粉末6.65g(相当于印楝种仁10g),以甲醇做溶剂、微波功率210W、物料比1∶3(g/mL)、辐射时间为3min×3次,提取率最高。与传统的磁搅拌法相比,该方法不仅工艺简单,而且可以提高产率,缩短提取时间。用高压液相法定量地测定了所提取印楝素的含量,其提取率可达0.5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工艺 微波辅助法 含量测定 杀虫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种印楝国产种子的印楝素含量及杀虫活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27
11
作者 张业光 张兴 赵善欢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1期14-19,共6页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海南省种植的印楝树(Azodirochtia indica A. Juss)上收获的种于中印楝素(Azadirachtin)含量为0.48%,甲醇提取物获得率为16.39%,其中含印楝素2.9%.国产印楝种子提取物对亚洲玉米螟(Oetri...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海南省种植的印楝树(Azodirochtia indica A. Juss)上收获的种于中印楝素(Azadirachtin)含量为0.48%,甲醇提取物获得率为16.39%,其中含印楝素2.9%.国产印楝种子提取物对亚洲玉米螟(Oetri(?)a f(?)colis)和小菜蛾(P(?)tella xylostella)幼虫均有强烈的抑制生长发育作用活性。提取物馏分F_(5-6)(含印楝素0.883%)500ppm饲喂亚洲玉米螟4~5龄幼虫造成100%畸形死亡和变成“永久性幼虫”,113ppm时也有显著效果,2%处理小菜蛾四龄幼虫也使之100%畸形死亡。试验还发现不含印楝素的其它馏分对以上两种害虫也有不同程度的作用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斑米螟 小菜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用于强化有机溶剂提取印楝素 被引量:30
12
作者 王秋芬 宋湛谦 +1 位作者 赵淑英 高宏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5-28,共4页
 研究了用超声波强化有机溶剂提取印楝素的工艺过程,分别考察溶剂、料液比、超声波作用时间、超声波功率对提取率的影响。实验发现,较理想的提取条件为:13.3g印楝种仁粉,料液比1∶2,超声波功率200W;超声波作用时间与溶剂有关,甲醇15mi...  研究了用超声波强化有机溶剂提取印楝素的工艺过程,分别考察溶剂、料液比、超声波作用时间、超声波功率对提取率的影响。实验发现,较理想的提取条件为:13.3g印楝种仁粉,料液比1∶2,超声波功率200W;超声波作用时间与溶剂有关,甲醇15min、乙醇20min、乙酸乙酯10min;3种溶剂较佳提取率分别为0.3786%、0.3658%、0.2462%。提取样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采用外标法测定提取物中印楝素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强化提取与搅拌提取相比,不仅缩短了提取时间,而且提取率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溶剂 超声波提取 植物性杀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楝愈伤组织形成及其印楝素含量测定 被引量:12
13
作者 雷光富 朱西儒 +2 位作者 张云开 张海保 刘卫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67-270,共4页
取印楝(AzadirachtaindicaA.Juss)不同器官作外植体,研究培养基和继代次数对愈伤组织生长及其印楝素(Azadirachtin)生物合成的影响.印楝的不同器官(根、叶、茎及皮)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这些愈伤组织均有合成印楝素的能力.其... 取印楝(AzadirachtaindicaA.Juss)不同器官作外植体,研究培养基和继代次数对愈伤组织生长及其印楝素(Azadirachtin)生物合成的影响.印楝的不同器官(根、叶、茎及皮)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这些愈伤组织均有合成印楝素的能力.其中以叶诱导的愈伤组织生长速率及印楝素含量为最高.含有较低按盐的B5培养基有利于细胞生长,含有较高铵盐的MS培养基有利于印楝素积累,不含铰盐的White培养基对两者均不利.愈伤组织继代2—3代,有利于愈伤组织生长和印楝素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愈伤组织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楝种子中印楝素A的匀浆提取工艺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磊 李家磊 +3 位作者 祖元刚 赵春建 李晓娟 李佳慧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5-67,共3页
采用匀浆提取法从脱脂印楝种子中提取印楝素A,研究了提取过程中不同影响因子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的匀浆提取优化条件为:以乙酸甲酯作为提取溶媒,料液比1∶12,匀浆3min,匀浆提取1次。此法与超声波法、回流法、冷浸提取法相比,具有设... 采用匀浆提取法从脱脂印楝种子中提取印楝素A,研究了提取过程中不同影响因子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的匀浆提取优化条件为:以乙酸甲酯作为提取溶媒,料液比1∶12,匀浆3min,匀浆提取1次。此法与超声波法、回流法、冷浸提取法相比,具有设备和操作简单、提取率高、快速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 匀浆 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楝素、闹羊花素-Ⅲ对斜纹夜蛾的生物活性及作用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49
15
作者 李晓东 陈文奎 胡美英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2期80-85,共6页
本试验通过室内生物测定证实印楝素、闹羊花素-Ⅲ对斜纹夜蛾幼虫具毒杀、拒食、抑制生长发育的活性。放射免疫测定表明印楝素对试虫的蜕皮甾类滴度,促前胸腺激素活性有抑制作用,导致生长发育受阻。本文还对印楝素作用于斜纹夜蛾的机... 本试验通过室内生物测定证实印楝素、闹羊花素-Ⅲ对斜纹夜蛾幼虫具毒杀、拒食、抑制生长发育的活性。放射免疫测定表明印楝素对试虫的蜕皮甾类滴度,促前胸腺激素活性有抑制作用,导致生长发育受阻。本文还对印楝素作用于斜纹夜蛾的机理做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闹羊花-Ⅲ 斜纹夜蛾 蜕皮甾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楝素与鱼藤酮及其复配混剂对斜纹夜蛾的毒效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朱家颖 肖春 +6 位作者 柯贤江 叶敏 袁盛勇 李正跃 杨丽 陆进 朱文禄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15-319,共5页
用印楝素和鱼藤酮及其复配混剂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印楝素和鱼藤酮单剂的毒力作用为一种剂量依赖关系;其复配混剂的触杀最佳配比为2∶6,此时印楝素和鱼藤酮浓度分别为200μg/mL和100μg/mL,共毒系数为423.15;其复... 用印楝素和鱼藤酮及其复配混剂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印楝素和鱼藤酮单剂的毒力作用为一种剂量依赖关系;其复配混剂的触杀最佳配比为2∶6,此时印楝素和鱼藤酮浓度分别为200μg/mL和100μg/mL,共毒系数为423.15;其复配混剂的拒食最佳配比为3∶5,此时AFC50为1.2 mg/L,发育抑制率达90%以上只需35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藤酮 斜纹夜蛾 复配 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楝素含量与种子形态及成熟期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吴疆翀 彭兴民 +1 位作者 郑益兴 张燕平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0-594,共5页
对印楝素含量与种子形态表征及成熟期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种子的长宽比与印楝素含量相关,并且认为它是能反映印楝素含量的主要表征,得出种子长宽比(X)与印楝素含量(Y)的关系为:Y=0.295+0.134X-0.028X2。种子长宽比接近2.39时,种仁的... 对印楝素含量与种子形态表征及成熟期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种子的长宽比与印楝素含量相关,并且认为它是能反映印楝素含量的主要表征,得出种子长宽比(X)与印楝素含量(Y)的关系为:Y=0.295+0.134X-0.028X2。种子长宽比接近2.39时,种仁的印楝素含量出现峰值,可将印楝种子的形态表征作为初步估测印楝素含量的指示参数,而种子的成熟期与印楝素含量无关。在印楝原料林良种优良母树筛选中应尽量选择各个种源中生长良好、结实量大、种子饱满且长宽比接近2.39的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楝素对SL-1的细胞凋亡诱导作用 被引量:16
18
作者 钟国华 水克娟 +3 位作者 吕朝军 贾建文 任太军 胡美英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18-627,共10页
本文以喜树碱(camptothecin)作对比,以二甲基亚砜(DMSO)作对照,系统研究了印楝素(azadirachtin)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离体细胞系(SL-1)的凋亡诱导作用。印楝素0.75μg/mL处理后SL-1细胞后12-72h,倒置显微镜观察可见大量... 本文以喜树碱(camptothecin)作对比,以二甲基亚砜(DMSO)作对照,系统研究了印楝素(azadirachtin)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离体细胞系(SL-1)的凋亡诱导作用。印楝素0.75μg/mL处理后SL-1细胞后12-72h,倒置显微镜观察可见大量细胞皱缩,体积变小,胞膜气泡化,与邻周细胞脱落,胞浆浓缩,胞膜突起,细胞器密集,核染色质浓缩并凝聚在核膜周边,出现大量凋亡小体;AO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细胞核内致密明亮黄绿色荧光和亮绿色或橘黄色的凋亡小体;透射电镜观察可见细胞皱缩、微绒毛消失、染色质浓缩和边缘化、核膜皱缩界限模糊、部分线粒体嵴结构消失和数量明显增加的吞噬泡等细胞凋亡典型形态学特征;TUNEL实验可见大量被标记为小圆形或环形黄绿色或绿色荧光的阳性凋亡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表明,印楝素0.75μg/mL处理后48h凋亡率最高达11.45%,比对照提高381.3倍;而喜树碱以1.72μg/mL处理亦对SL-1具有相似的诱导作用,处理后36h凋亡率最高达到17.42%。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印楝素和喜树碱处理后,SL-1细胞表面没有形成明显的“孔”、“洞”、“门”之类的结构破坏。推测印楝素与喜树碱对SL-1的凋亡信号转导方式和途径不同,导致细胞凋亡时序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碱 SL-1细胞 细胞凋亡诱导 显微形态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楝素对大型溞生存、生长和繁殖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青 李扬 +3 位作者 何芳 张清靖 倪健 邵森林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1-126,共6页
通过急性、慢性毒性试验,研究了质量分数为0.32%的印楝素乳油对大型溞Daphnia magna生存、生长和繁殖的影响。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印楝素对大型溞24 h和48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9、17μg/L,安全浓度为1.12μg/L,属于剧毒物质。慢... 通过急性、慢性毒性试验,研究了质量分数为0.32%的印楝素乳油对大型溞Daphnia magna生存、生长和繁殖的影响。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印楝素对大型溞24 h和48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9、17μg/L,安全浓度为1.12μg/L,属于剧毒物质。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范围内,随着印楝素浓度的增加,大型溞的内禀增长率(rm)、产幼次数、总繁殖量、平均世代周期(T)、净生殖率(R0)和存活时间均呈现降低趋势;低浓度组(0.432、0.768、1.120μg/L)大型溞的rm与对照组(空白对照和丙酮对照)差异不明显(P>0.05),当印楝素浓度升高至1.340、2.400μg/L时,大型溞的rm逐渐下降,从0.347 6 d-1降至最低值0.306 3 d-1;而最高印楝素浓度组(2.400μg/L)大型溞的存活时间、R0、T、产幼次数和总繁殖量均为最低,分别为13.60 d、24.696 1、11.439 9 d、2.47次、26.87个。本研究表明,高浓度印楝素显著缩短了大型溞的存活时间,降低了净生殖率R0、平均世代时间T、产幼次数和总繁殖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溞 毒性 内禀增长率 存活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楝素制剂对小菜蛾毒杀和生长发育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胡美英 赵善欢 +1 位作者 王良川 匡晓伟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4期1-5,共5页
印楝素制剂(MargosanO)对小菜蛾3龄幼虫具有较好的毒杀和生长发育抑制作用。小菜蛾3龄幼虫连续4d饲喂经15mg/L印楝素制剂处理的叶片时,幼虫和蛹死亡率达8412%;化蛹率、羽化率和正常羽化的雌虫生殖力随... 印楝素制剂(MargosanO)对小菜蛾3龄幼虫具有较好的毒杀和生长发育抑制作用。小菜蛾3龄幼虫连续4d饲喂经15mg/L印楝素制剂处理的叶片时,幼虫和蛹死亡率达8412%;化蛹率、羽化率和正常羽化的雌虫生殖力随处理浓度升高而迅速下降;对多种杀虫剂产生抗性的小菜蛾田间品系和敏感品系的毒力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剂 小菜蛾抗性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