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占城稻质疑
被引量:
16
1
作者
游修龄
《农业考古》
1983年第1期25-32,共8页
占城稻是北宋时从占城国(Champa,也作占婆)间接引入中国栽培的一个水稻品种名称。占城稻自从引入中国后,史不绝书,一直成为宋元历史(特别是经济史)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因为稻米是中国人的主粮,宋元经济史凡涉及农业、人口、粮食关系的,...
占城稻是北宋时从占城国(Champa,也作占婆)间接引入中国栽培的一个水稻品种名称。占城稻自从引入中国后,史不绝书,一直成为宋元历史(特别是经济史)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因为稻米是中国人的主粮,宋元经济史凡涉及农业、人口、粮食关系的,必提到占城稻,把占城稻的推广及其所起作用给予非常突出的评价,笔者在翻检有关占城稻的文献时,发现存在许多矛盾甚至谬误,特写为本文,以供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占城稻
早稻品种
新品种
金城
水稻品种
地方志
文献
经济史
生育期
引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占城稻的传入及其对晋江的影响略考
2
作者
吴远鹏
《农业考古》
2017年第3期41-45,共5页
本文通过福建省、泉州、晋江现存地方志的有关记载,考证外来优良水稻品种——占城稻的传入问题,并以《宋史》及北宋笔记体野史《湘山野录》的相关记载加以印证;同时分析占城稻的传入和推广,给古代晋江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
本文通过福建省、泉州、晋江现存地方志的有关记载,考证外来优良水稻品种——占城稻的传入问题,并以《宋史》及北宋笔记体野史《湘山野录》的相关记载加以印证;同时分析占城稻的传入和推广,给古代晋江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晋江
占城稻
传入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宋代的双季稻
被引量:
15
3
作者
曾雄生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5-268,共14页
宋代虽然有早稻和晚稻的名称 ,却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双季稻 ,但这并不能否定宋代有双季稻的存在。宋代存在再生、间作和连作三种形式的双季稻。再生稻 ,又名再熟稻、稻孙、二稻、传稻、孕稻、魏撩、再撩、再生禾、女禾等 ,分布于两浙、...
宋代虽然有早稻和晚稻的名称 ,却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双季稻 ,但这并不能否定宋代有双季稻的存在。宋代存在再生、间作和连作三种形式的双季稻。再生稻 ,又名再熟稻、稻孙、二稻、传稻、孕稻、魏撩、再撩、再生禾、女禾等 ,分布于两浙、淮南、江南、福建和湖北等地。间作稻 ,又名寄生 ,主要分布在浙东一带。连作稻 ,在宋代虽然没有专门的名称 ,但却出现了许多连作稻的品种 ,如江苏的乌口稻、浙江的乌和第二遍、江西的黄穋禾、福建的和献台、岭南的月禾等等。另外 ,在宋代的稻品种中 ,还发现了有些品种既当早稻又充晚稻的现象 ,也应是双季连作的结果。宋代的连作双季稻分布虽广 ,但由于品种不佳、产量不高、季节和劳动力的矛盾、放牧的需要、肥水条件的限制、投入产出率低等等原因 ,双季稻总的种植面积并不大 ,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如同凤毛麟角。宋代的双季稻大多都是在原有的品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与当时引进的早熟而耐旱的品种占城稻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双季稻
早稻
晚稻
间作稻
占城稻
稻作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宋代的水稻生产
被引量:
5
4
作者
游修龄
《中国水稻科学》
CAS
1986年第1期35-41,共7页
宋代(公元10~13世纪)是中国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朝代,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无论是天文、数学、地学、兵器、造船、印刷术、医药、建筑、纺织、冶金、瓷器等领域或行业,都有可观的成就。农业生产也不例外,特别是水稻的生产...
宋代(公元10~13世纪)是中国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朝代,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无论是天文、数学、地学、兵器、造船、印刷术、医药、建筑、纺织、冶金、瓷器等领域或行业,都有可观的成就。农业生产也不例外,特别是水稻的生产(以及蚕桑)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超过北方的粟麦,使水稻的生产从此更为巩固和进一步得以发展。稻米历来是中国南方的主粮,自唐朝以后又负担起向北方供应漕粮的重担,特别是江苏、浙江、江西、安徽四省。唐末经历了五代十国的几十年封建割据局面,战乱频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地区
水稻栽培
水稻科学
种稻
稻作
劝农文
水田
真宗
《耕织图》
秧田
稻田
占城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历史上的黄穋稻
被引量:
11
5
作者
曾雄生
《农业考古》
1998年第1期292-307,3,共16页
中国历史上的黄■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曾雄生引言:一个尚不为人所重视的水稻品种黄■稻,是一个水稻品种的名称。按其读音,它虽然在《齐民要术》中即己出现,但只是到了宋元以后才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说起宋元时期的水稻品...
中国历史上的黄■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曾雄生引言:一个尚不为人所重视的水稻品种黄■稻,是一个水稻品种的名称。按其读音,它虽然在《齐民要术》中即己出现,但只是到了宋元以后才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说起宋元时期的水稻品种,知名度最高的恐怕莫过于占城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品种
占城稻
生育期
中国历史
明清时期
《王祯农书》
宋元时期
《齐民要术》
水稻播种期
圩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外农作物的传入和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
24
6
作者
闵宗殿
《古今农业》
1991年第1期1-11,共11页
在我国现有的农作物中(大田作物、果树和蔬菜),约有四十多种是来自国外的,其中约二分之一又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这些作物传入我国后,不但是增加了我国作物的种类,同时对于我国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我国现有的农作物中(大田作物、果树和蔬菜),约有四十多种是来自国外的,其中约二分之一又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这些作物传入我国后,不但是增加了我国作物的种类,同时对于我国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关于海上丝绸之路,国内外的学者曾作过多方面的研究,但系统论述海外作物的传入及其对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影响的论著,尚不多见。本文意在这个问题上作点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农业生产
劳费尔
占城稻
波斯国
花生种子
番茄种子
酉阳
王象晋
贸易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潮州金城稻考
被引量:
3
7
作者
黄桂
《农业考古》
1999年第1期46-51,共6页
关键词
《三阳志》
金城山
潮州
占城稻
《永乐大典》
再生稻
中华书局
韩江流域
四库全书
点校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海南稻作历史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
2
8
作者
陈光良
《农业考古》
2003年第1期89-93,共5页
关键词
稻作历史
海南岛
栽培稻
起源地
水利建设
占城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种子科技发展历程述略
被引量:
2
9
作者
杨直民
《古今农业》
2001年第1期50-55,共6页
农业生产中,种子被称为不可取代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在范围广阔的种植业中,种子包括供繁殖的营养体,是在人力调控作用影响下,一个世代据以萌发、生长、发育繁衍,世世代代据以绵延、演进、传递或增减遗传信息的生命体。农作物种子的新...
农业生产中,种子被称为不可取代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在范围广阔的种植业中,种子包括供繁殖的营养体,是在人力调控作用影响下,一个世代据以萌发、生长、发育繁衍,世世代代据以绵延、演进、传递或增减遗传信息的生命体。农作物种子的新陈、真伪、良莠、粗精,直接影响到农业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优劣。我国历史悠久,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在作物品种、种类、引种、选种育种、种子处理使用、种子检验、种子管理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历程
种子科技
种子处理
水稻品种
《齐民要术》
作物品种
种子技术
公元前
马铃薯
占城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宋代早稻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
2
10
作者
罗振江
《古今农业》
2021年第1期26-36,共11页
早稻在宋代发展迅速,学界对此研究颇多,但亦有若干问题尚未完全阐明,本文主要就宋代早稻的内涵、分布状况及何时兴起这三个问题进行探讨,以廓清认识。研究认为,宋代早稻大致涵盖现代的早稻及早、中熟中稻。南宋时,早稻以江东、江西、浙...
早稻在宋代发展迅速,学界对此研究颇多,但亦有若干问题尚未完全阐明,本文主要就宋代早稻的内涵、分布状况及何时兴起这三个问题进行探讨,以廓清认识。研究认为,宋代早稻大致涵盖现代的早稻及早、中熟中稻。南宋时,早稻以江东、江西、浙东、荆湖南部占比最高,福建、广南、淮南次之,而浙西、荆湖北部及川峡四路较低。在长江流域,早稻的兴起始于唐末,或与占城稻的传入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早稻
占城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古代再生稻试探
被引量:
1
11
作者
王宁霞
《古今农业》
1996年第4期32-39,共8页
再生稻,指早稻或中稻收获后,根茎上的休眠芽萌发、一岁再熟者。中国再生稻的栽培有悠久的历史。早在西晋时,就有专门栽培的再生稻的品种“盖下白”。以后,一直到明清时期,史书上关于再生稻的记载没有间断过,特别是明清时期的方志,记载...
再生稻,指早稻或中稻收获后,根茎上的休眠芽萌发、一岁再熟者。中国再生稻的栽培有悠久的历史。早在西晋时,就有专门栽培的再生稻的品种“盖下白”。以后,一直到明清时期,史书上关于再生稻的记载没有间断过,特别是明清时期的方志,记载比较详细。 对再生稻历史作专门研究的文章不多。大多是在研究双季稻、复种历史等文章中附带地提及。郭文韬先生在《略论中国再生稻的历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占城稻
长江流域
中国古代
早稻品种
水稻品种
晚稻
明清时期
间作稻
种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清时期湖南谷仓地位的形成
12
作者
蒋建平
《经济科学》
1982年第2期57-62,56,共7页
(一)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粮食贸易,尤其是米谷贸易,也发展到了空前规模。米谷这一大宗商品,把南至两广,北至京津,东至台湾,西至云贵川的广大地区,紧密联结起来,形成了几乎具有全国规模的庞大市场.影响之巨,足以危及封建王朝的...
(一)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粮食贸易,尤其是米谷贸易,也发展到了空前规模。米谷这一大宗商品,把南至两广,北至京津,东至台湾,西至云贵川的广大地区,紧密联结起来,形成了几乎具有全国规模的庞大市场.影响之巨,足以危及封建王朝的统治。而在如此重要的粮食贸易中,令人注目的是湖南的突出地位。她与四川、江西同为当时全国最重要的米谷供应地,号称"谷仓"。尤其是在有清一代的近三百年内,湖南几乎每年都有大量米谷运销外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湖南人
洞庭湖区
粮食贸易
江西
谷仓
占城稻
耕地面积
突出地位
积极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宋代的农业推广
13
作者
李成贵
冯光明
《古今农业》
1991年第2期16-18,共3页
农业技术推广是将农业生产中先进的、实用的技术,按一定方向扩散、普及、应用的过程。它是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就已出现的一种社会活动。传说中的尧舜时期,农官后稷已开始“教民稼穑”,树艺五谷,这里“教”便具有农业技术推广的含义。西汉...
农业技术推广是将农业生产中先进的、实用的技术,按一定方向扩散、普及、应用的过程。它是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就已出现的一种社会活动。传说中的尧舜时期,农官后稷已开始“教民稼穑”,树艺五谷,这里“教”便具有农业技术推广的含义。西汉时,搜粟都尉赵过在关中作农业技术改革,并推广新技术,他改“漫田法”为“代田法”,推广耧和耦犁等新农具,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宋代,农业推广活动空前活跃,其规模之大,渠道之多,内容之丰富,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代,在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史上显得非常突出。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此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推广
农业技术改革
农业生产
搜粟都尉
赵过
耦犁
农官
劝农文
占城稻
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玉田县:胭脂稻原产地
14
作者
王滨
《黑龙江粮食》
2016年第4期40-42,共3页
有一种稻米,它出身高贵,外形典雅,周身红润,营养富足,更能"回锅三次而不糜,每次蒸煮长一分"。想必,即使整天与锅碗瓢盆打交道的家庭主妇,也难以辨识这一神秘的稻米吧?这就是充满传奇色彩的"胭脂稻"。胭脂稻亦称胭脂米,原产于河北...
有一种稻米,它出身高贵,外形典雅,周身红润,营养富足,更能"回锅三次而不糜,每次蒸煮长一分"。想必,即使整天与锅碗瓢盆打交道的家庭主妇,也难以辨识这一神秘的稻米吧?这就是充满传奇色彩的"胭脂稻"。胭脂稻亦称胭脂米,原产于河北省玉田县,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栽培历史。这种稻米不仅名字好听,其颜色也如同名字一样好看。普通大米通常为白色,而胭脂稻把金黄色的稻壳脱去以后,米粒顿时呈现出粉红色,外面有一层红色的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胭脂稻
胭脂米
水稻栽培
贾母
康熙时期
占城稻
微量元素硒
自由基清除能力
食味
正白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占城稻质疑
被引量:
16
1
作者
游修龄
机构
浙江农业大学
出处
《农业考古》
1983年第1期25-32,共8页
文摘
占城稻是北宋时从占城国(Champa,也作占婆)间接引入中国栽培的一个水稻品种名称。占城稻自从引入中国后,史不绝书,一直成为宋元历史(特别是经济史)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因为稻米是中国人的主粮,宋元经济史凡涉及农业、人口、粮食关系的,必提到占城稻,把占城稻的推广及其所起作用给予非常突出的评价,笔者在翻检有关占城稻的文献时,发现存在许多矛盾甚至谬误,特写为本文,以供讨论。
关键词
占城稻
早稻品种
新品种
金城
水稻品种
地方志
文献
经济史
生育期
引种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占城稻的传入及其对晋江的影响略考
2
作者
吴远鹏
机构
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历史文化中心
出处
《农业考古》
2017年第3期41-45,共5页
文摘
本文通过福建省、泉州、晋江现存地方志的有关记载,考证外来优良水稻品种——占城稻的传入问题,并以《宋史》及北宋笔记体野史《湘山野录》的相关记载加以印证;同时分析占城稻的传入和推广,给古代晋江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重大影响。
关键词
福建晋江
占城稻
传入
影响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宋代的双季稻
被引量:
15
3
作者
曾雄生
机构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出处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5-268,共14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1999- 2 0 0 1年导向课题"宋代稻作史研究"之一部分。
文摘
宋代虽然有早稻和晚稻的名称 ,却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双季稻 ,但这并不能否定宋代有双季稻的存在。宋代存在再生、间作和连作三种形式的双季稻。再生稻 ,又名再熟稻、稻孙、二稻、传稻、孕稻、魏撩、再撩、再生禾、女禾等 ,分布于两浙、淮南、江南、福建和湖北等地。间作稻 ,又名寄生 ,主要分布在浙东一带。连作稻 ,在宋代虽然没有专门的名称 ,但却出现了许多连作稻的品种 ,如江苏的乌口稻、浙江的乌和第二遍、江西的黄穋禾、福建的和献台、岭南的月禾等等。另外 ,在宋代的稻品种中 ,还发现了有些品种既当早稻又充晚稻的现象 ,也应是双季连作的结果。宋代的连作双季稻分布虽广 ,但由于品种不佳、产量不高、季节和劳动力的矛盾、放牧的需要、肥水条件的限制、投入产出率低等等原因 ,双季稻总的种植面积并不大 ,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如同凤毛麟角。宋代的双季稻大多都是在原有的品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与当时引进的早熟而耐旱的品种占城稻关系不大。
关键词
宋代
双季稻
早稻
晚稻
间作稻
占城稻
稻作史
Keywords
Song Dynasty, double-rice, early rice, late rice, intercropping rice, Champa rice
分类号
S511.4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宋代的水稻生产
被引量:
5
4
作者
游修龄
机构
浙江农业大学
出处
《中国水稻科学》
CAS
1986年第1期35-41,共7页
文摘
宋代(公元10~13世纪)是中国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朝代,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无论是天文、数学、地学、兵器、造船、印刷术、医药、建筑、纺织、冶金、瓷器等领域或行业,都有可观的成就。农业生产也不例外,特别是水稻的生产(以及蚕桑)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超过北方的粟麦,使水稻的生产从此更为巩固和进一步得以发展。稻米历来是中国南方的主粮,自唐朝以后又负担起向北方供应漕粮的重担,特别是江苏、浙江、江西、安徽四省。唐末经历了五代十国的几十年封建割据局面,战乱频仍。
关键词
太湖地区
水稻栽培
水稻科学
种稻
稻作
劝农文
水田
真宗
《耕织图》
秧田
稻田
占城稻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历史上的黄穋稻
被引量:
11
5
作者
曾雄生
机构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出处
《农业考古》
1998年第1期292-307,3,共16页
文摘
中国历史上的黄■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曾雄生引言:一个尚不为人所重视的水稻品种黄■稻,是一个水稻品种的名称。按其读音,它虽然在《齐民要术》中即己出现,但只是到了宋元以后才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说起宋元时期的水稻品种,知名度最高的恐怕莫过于占城稻。...
关键词
水稻品种
占城稻
生育期
中国历史
明清时期
《王祯农书》
宋元时期
《齐民要术》
水稻播种期
圩田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外农作物的传入和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
24
6
作者
闵宗殿
机构
中国农业博物馆
出处
《古今农业》
1991年第1期1-11,共11页
文摘
在我国现有的农作物中(大田作物、果树和蔬菜),约有四十多种是来自国外的,其中约二分之一又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这些作物传入我国后,不但是增加了我国作物的种类,同时对于我国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关于海上丝绸之路,国内外的学者曾作过多方面的研究,但系统论述海外作物的传入及其对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影响的论著,尚不多见。本文意在这个问题上作点探讨。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农业生产
劳费尔
占城稻
波斯国
花生种子
番茄种子
酉阳
王象晋
贸易通道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潮州金城稻考
被引量:
3
7
作者
黄桂
机构
厦门大学历史系
出处
《农业考古》
1999年第1期46-51,共6页
关键词
《三阳志》
金城山
潮州
占城稻
《永乐大典》
再生稻
中华书局
韩江流域
四库全书
点校本
分类号
S-09 [农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海南稻作历史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
2
8
作者
陈光良
机构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历史系
出处
《农业考古》
2003年第1期89-93,共5页
关键词
稻作历史
海南岛
栽培稻
起源地
水利建设
占城稻
分类号
S511-09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种子科技发展历程述略
被引量:
2
9
作者
杨直民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
出处
《古今农业》
2001年第1期50-55,共6页
文摘
农业生产中,种子被称为不可取代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在范围广阔的种植业中,种子包括供繁殖的营养体,是在人力调控作用影响下,一个世代据以萌发、生长、发育繁衍,世世代代据以绵延、演进、传递或增减遗传信息的生命体。农作物种子的新陈、真伪、良莠、粗精,直接影响到农业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优劣。我国历史悠久,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在作物品种、种类、引种、选种育种、种子处理使用、种子检验、种子管理等领域。
关键词
发展历程
种子科技
种子处理
水稻品种
《齐民要术》
作物品种
种子技术
公元前
马铃薯
占城稻
分类号
S339 [农业科学—作物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宋代早稻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
2
10
作者
罗振江
机构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古今农业》
2021年第1期26-36,共11页
文摘
早稻在宋代发展迅速,学界对此研究颇多,但亦有若干问题尚未完全阐明,本文主要就宋代早稻的内涵、分布状况及何时兴起这三个问题进行探讨,以廓清认识。研究认为,宋代早稻大致涵盖现代的早稻及早、中熟中稻。南宋时,早稻以江东、江西、浙东、荆湖南部占比最高,福建、广南、淮南次之,而浙西、荆湖北部及川峡四路较低。在长江流域,早稻的兴起始于唐末,或与占城稻的传入有关。
关键词
宋代
早稻
占城稻
Keywords
Song Dynasty
Early rice
Champa rice
分类号
K244 [历史地理—中国史]
S511.31-09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古代再生稻试探
被引量:
1
11
作者
王宁霞
机构
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
出处
《古今农业》
1996年第4期32-39,共8页
文摘
再生稻,指早稻或中稻收获后,根茎上的休眠芽萌发、一岁再熟者。中国再生稻的栽培有悠久的历史。早在西晋时,就有专门栽培的再生稻的品种“盖下白”。以后,一直到明清时期,史书上关于再生稻的记载没有间断过,特别是明清时期的方志,记载比较详细。 对再生稻历史作专门研究的文章不多。大多是在研究双季稻、复种历史等文章中附带地提及。郭文韬先生在《略论中国再生稻的历史发展》
关键词
再生稻
占城稻
长江流域
中国古代
早稻品种
水稻品种
晚稻
明清时期
间作稻
种植技术
分类号
S511-09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清时期湖南谷仓地位的形成
12
作者
蒋建平
机构
北京大学经济系
出处
《经济科学》
1982年第2期57-62,56,共7页
文摘
(一)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粮食贸易,尤其是米谷贸易,也发展到了空前规模。米谷这一大宗商品,把南至两广,北至京津,东至台湾,西至云贵川的广大地区,紧密联结起来,形成了几乎具有全国规模的庞大市场.影响之巨,足以危及封建王朝的统治。而在如此重要的粮食贸易中,令人注目的是湖南的突出地位。她与四川、江西同为当时全国最重要的米谷供应地,号称"谷仓"。尤其是在有清一代的近三百年内,湖南几乎每年都有大量米谷运销外省。
关键词
明清时期
湖南人
洞庭湖区
粮食贸易
江西
谷仓
占城稻
耕地面积
突出地位
积极作用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宋代的农业推广
13
作者
李成贵
冯光明
机构
河北省农业大学
出处
《古今农业》
1991年第2期16-18,共3页
文摘
农业技术推广是将农业生产中先进的、实用的技术,按一定方向扩散、普及、应用的过程。它是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就已出现的一种社会活动。传说中的尧舜时期,农官后稷已开始“教民稼穑”,树艺五谷,这里“教”便具有农业技术推广的含义。西汉时,搜粟都尉赵过在关中作农业技术改革,并推广新技术,他改“漫田法”为“代田法”,推广耧和耦犁等新农具,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宋代,农业推广活动空前活跃,其规模之大,渠道之多,内容之丰富,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代,在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史上显得非常突出。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此进行论述。
关键词
农业推广
农业技术改革
农业生产
搜粟都尉
赵过
耦犁
农官
劝农文
占城稻
田法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玉田县:胭脂稻原产地
14
作者
王滨
出处
《黑龙江粮食》
2016年第4期40-42,共3页
文摘
有一种稻米,它出身高贵,外形典雅,周身红润,营养富足,更能"回锅三次而不糜,每次蒸煮长一分"。想必,即使整天与锅碗瓢盆打交道的家庭主妇,也难以辨识这一神秘的稻米吧?这就是充满传奇色彩的"胭脂稻"。胭脂稻亦称胭脂米,原产于河北省玉田县,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栽培历史。这种稻米不仅名字好听,其颜色也如同名字一样好看。普通大米通常为白色,而胭脂稻把金黄色的稻壳脱去以后,米粒顿时呈现出粉红色,外面有一层红色的皮,
关键词
胭脂稻
胭脂米
水稻栽培
贾母
康熙时期
占城稻
微量元素硒
自由基清除能力
食味
正白旗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占城稻质疑
游修龄
《农业考古》
1983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占城稻的传入及其对晋江的影响略考
吴远鹏
《农业考古》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宋代的双季稻
曾雄生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宋代的水稻生产
游修龄
《中国水稻科学》
CAS
1986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中国历史上的黄穋稻
曾雄生
《农业考古》
1998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海外农作物的传入和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闵宗殿
《古今农业》
1991
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潮州金城稻考
黄桂
《农业考古》
199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试论海南稻作历史的几个问题
陈光良
《农业考古》
200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我国种子科技发展历程述略
杨直民
《古今农业》
200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宋代早稻若干问题探讨
罗振江
《古今农业》
202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中国古代再生稻试探
王宁霞
《古今农业》
199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明清时期湖南谷仓地位的形成
蒋建平
《经济科学》
198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宋代的农业推广
李成贵
冯光明
《古今农业》
199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玉田县:胭脂稻原产地
王滨
《黑龙江粮食》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