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9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国中小型博物馆社区服务功能拓展启示:藏品、社区和可持续
1
作者 张穆之 《文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4,共6页
本文介绍了英国中小型博物馆的发展背景,并基于在达科勒姆博物馆的实习经历,从藏品、策展及运营管理等方面探讨博物馆面临资源和运营困境时的应对策略。围绕“藏品、社区、可持续”的发展目标,该博物馆开展了系列实践活动,并取得了突出... 本文介绍了英国中小型博物馆的发展背景,并基于在达科勒姆博物馆的实习经历,从藏品、策展及运营管理等方面探讨博物馆面临资源和运营困境时的应对策略。围绕“藏品、社区、可持续”的发展目标,该博物馆开展了系列实践活动,并取得了突出成果,成为英国博物馆拓展社区服务功能的典型案例。本文同时分析了英国中小型博物馆繁荣发展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政策推动以及筹资运营策略,并结合我国中小型博物馆的藏品资源、社会文化背景等实际情况,提出了博物馆管理和教育运营的发展建议,并以此作为我国未来中小型博物馆在扩展社区服务方面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博物 中小型博物 博物馆藏品 博物馆学 社区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藏品管理领域主要问题分析与治理实践——以南京博物院盘库建档项目为例
2
作者 巢臻 王奇志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7,132,133,共11页
新时代博物馆职能转型对藏品管理提出系统性治理需求。藏品管理作为核心业务,其内涵外延随环境变革深度重构,既要破解历史遗留的信息断层问题,又需应对变革过程中的安全与效率挑战。立足综合治理视角,系统剖析藏品管理业务在藏品定义标... 新时代博物馆职能转型对藏品管理提出系统性治理需求。藏品管理作为核心业务,其内涵外延随环境变革深度重构,既要破解历史遗留的信息断层问题,又需应对变革过程中的安全与效率挑战。立足综合治理视角,系统剖析藏品管理业务在藏品定义标准、信息管理、安全监督管理、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痛点,结合南京博物院盘库建档实践及思考,从理念更新、制度完善、流程监管和技术创新四个维度构建多维度协同综合治理框架,为推进博物馆藏品管理的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藏品 藏品管理 博物馆治理 藏品盘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我国博物馆发展特征及博物馆强国建设思考 被引量:6
3
作者 何晓雷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7,131,共13页
博物馆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和产物,是建设、传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载体。新时期以来,我国博物馆在免费开放政策和社会需求带动下,围绕博物馆强国建设目标,规模不断增长,功能日益拓展,服务体系日益健全,供给更加丰富,呈现综合化、特色... 博物馆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和产物,是建设、传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载体。新时期以来,我国博物馆在免费开放政策和社会需求带动下,围绕博物馆强国建设目标,规模不断增长,功能日益拓展,服务体系日益健全,供给更加丰富,呈现综合化、特色化、现代化趋势,社会作用显著增强,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发展进程中,也面临开放压力增大,支撑保障不足,冷热分化不均,国际影响力有待提高等问题和挑战。需要从质量和结构上,夯实巩固发展基础,优化均衡治理体系,加大优质产品供给,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 博物馆治理 博物馆发展特征 博物馆强国 博物馆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上海地区博物馆的现代化转型与发展
4
作者 黄薇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6,132,133,共11页
上海是早期中国博物馆最重要的策源地之一,近代上海地区的博物馆最初由境外来华人士发起,此后得到租界政府、外侨等各方面支持。但是,作为一种舶来品,早期上海的博物馆没有能够真正融入中国本土社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力。民国时期之后,上... 上海是早期中国博物馆最重要的策源地之一,近代上海地区的博物馆最初由境外来华人士发起,此后得到租界政府、外侨等各方面支持。但是,作为一种舶来品,早期上海的博物馆没有能够真正融入中国本土社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力。民国时期之后,上海地区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和转型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除了专业的博物馆,各种古物展览、美术展览亦成为国人公共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随着由国家层面促成的“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等在伦敦成功举办,以及上海市博物馆的竣工和开放,对构成有别于国家博物馆体系的都会博物馆的崛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上海地区的博物馆走出了作为馆藏仓储或古物收藏的偏狭身份,走向更为广泛的公众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 近代上海博物 伦敦艺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DA模型的数字博物馆评论情感体验分析
5
作者 寇瑞冰 易露露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20,共11页
数字信息技术的革新推动了博物馆展陈“由实向虚”的转变,数字博物馆应时而生,为博物馆展陈带来了新形式、新语言、新模态。然而,数字博物馆的观众体验研究却仍处于相对滞后状态。因此,本文以中国十二座数字博物馆为对象。首先,获取其... 数字信息技术的革新推动了博物馆展陈“由实向虚”的转变,数字博物馆应时而生,为博物馆展陈带来了新形式、新语言、新模态。然而,数字博物馆的观众体验研究却仍处于相对滞后状态。因此,本文以中国十二座数字博物馆为对象。首先,获取其在旅游网络平台的评论文本数据。其次,采用Python工具构建LDA主题模型,并通过主题共现网络分析及主题情感分析,得出数字博物馆容易使人产生视觉疲劳、让幼龄儿童感到害怕及容易迷路等问题。最后,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优化设计方案,以期能为数字博物馆的未来发展建设提供有益借鉴,从而提升观众游览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A主题模型 数字博物 博物馆观众 博物馆体验 网络文本分析 PYTHON 优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国博物馆立法演变及对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影响
6
作者 王静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4-100,共7页
1984年,韩国颁布《博物馆法》,旨在规范博物馆运营并促进文化传承,但因注册标准严苛、资金不足等问题,实际效果有限。1991年该法被废除,由《博物馆和美术馆振兴法》取代。新法通过放宽注册、分类管理、税收减免等振兴措施,直接推动了韩... 1984年,韩国颁布《博物馆法》,旨在规范博物馆运营并促进文化传承,但因注册标准严苛、资金不足等问题,实际效果有限。1991年该法被废除,由《博物馆和美术馆振兴法》取代。新法通过放宽注册、分类管理、税收减免等振兴措施,直接推动了韩国博物馆数量的增长,强化了博物馆终身教育职能,促进了博物馆人才专业化发展。随着《博物馆和美术馆振兴法》的修订,博物馆相关扶持政策力度加大,立法目标逐渐多元化,进一步释放了博物馆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 博物 博物馆法》 博物馆和美术馆振兴法》 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物馆集群教研融合的发展趋势与实践策略——以史密森尼学会等知名博物馆集群为例
7
作者 芦季苇 朱雯文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60,共9页
国际博物馆集群正在通过整合教育和研究资源,加快构建以受众为中心的博物馆实践范式。通过梳理博物馆集群教研融合的关键概念和研究趋势,并基于美国史密森尼学会、英国科学博物馆集团、加拿大Ingenium集群、德国莱布尼茨研究博物馆集群... 国际博物馆集群正在通过整合教育和研究资源,加快构建以受众为中心的博物馆实践范式。通过梳理博物馆集群教研融合的关键概念和研究趋势,并基于美国史密森尼学会、英国科学博物馆集团、加拿大Ingenium集群、德国莱布尼茨研究博物馆集群四个代表性案例开展分析,提出当前国际博物馆集群教研融合的实践策略:一是调整顶层战略和组织架构,设立便于资源统筹的专业部门;二是以科研项目驱动教育实践,实现知识生产与传播闭环;三是利用数字化转型契机进一步促进教研融合。基于分析,提出未来博物馆以教研融合促进实践创新和范式转型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博物 博物馆集群 教研融合 博物馆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物馆是什么?——整体观博物馆体系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宋向光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149,共8页
公共博物馆是现代社会的产物。理解博物馆的现象、本质、存在条件及博物馆制度,是博物馆学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本体立场,考察博物馆学基于物、功能和语义等视角对博物馆特性的研究。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基础上,指出博物馆体系是人的有目... 公共博物馆是现代社会的产物。理解博物馆的现象、本质、存在条件及博物馆制度,是博物馆学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本体立场,考察博物馆学基于物、功能和语义等视角对博物馆特性的研究。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基础上,指出博物馆体系是人的有目的活动的方式及与此相关的关系的外部化,博物馆活动是现代社会历史条件下以建构知识和分享知识为目的的人的活动。笔者据此基本认识,讨论博物馆体系本质、博物馆活动、博物馆制度、博物馆思想意志及博物馆体系变革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体系 博物馆活动 博物馆活动主体 博物馆要素 博物馆功能 博物馆语义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物馆展陈设计的交互与体验 被引量:2
9
作者 曹星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63-467,共5页
目的随着博物馆功能从传统的展示模式转向以观众为中心的体验式设计转变,交互设计的应用愈发重要。本文探讨了博物馆展陈中的交互设计如何有效应对现代观众日益增长的参与需求并提升观展体验。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和实际案例研究,提出了“... 目的随着博物馆功能从传统的展示模式转向以观众为中心的体验式设计转变,交互设计的应用愈发重要。本文探讨了博物馆展陈中的交互设计如何有效应对现代观众日益增长的参与需求并提升观展体验。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和实际案例研究,提出了“陌生化”体验、情感驱动的沉浸式设计、游戏化互动设计、技术快速迭代的多元互动,以及社交互动与合作体验等核心策略。通过这些策略,博物馆能够更好地细分观众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工具并通过情感共鸣增强观众的沉浸感和互动性。结论交互设计不仅提升了博物馆展览的多样性和互动性,还为未来博物馆展陈设计提供了系统化的参考路径,拓宽了设计思维,为观众与文化之间的深度互动创造了更多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展陈 交互设计 体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博物馆类型综述 被引量:8
10
作者 黎先耀 张秋英 《中国博物馆》 1985年第4期17-21,共5页
一、划分博物馆类型的目的与意义现在,全世界的博物馆已经发展到大约两三万座。各种各类、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尉为奇观,是世界文明的橱窗,也是人类积累起来的文化金字塔。这许多令人眼花潦乱、叹为观止的博物馆。
关键词 博物馆事业 历史博物 儿童博物 遗址博物 艺术博物 综合性博物 现代博物 英国博物 地质博物 航海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用博物馆学”:史蒂芬·威尔的博物馆学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晗雪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1,共8页
美国博物馆学者史蒂芬·爱德华·威尔,作为新博物馆学运动的杰出代表,以其对博物馆目的、功能和角色的深刻重新定义和思考,备受学界关注。他参与并推动了博物馆从藏品为核心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以服务公众和促进社会发展为目标的... 美国博物馆学者史蒂芬·爱德华·威尔,作为新博物馆学运动的杰出代表,以其对博物馆目的、功能和角色的深刻重新定义和思考,备受学界关注。他参与并推动了博物馆从藏品为核心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以服务公众和促进社会发展为目标的“社会催化剂”,形成了以“实用主义”为核心的博物馆学理论框架。威尔的博物馆学以实用主义为核心,不仅总结了博物馆管理经验并构建了绩效评估模型,还深刻反思了博物馆在转型期的目的和功能,为21世纪博物馆应对挑战、把握机遇提供了智慧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蒂芬·爱德华·威尔 博物馆学 博物馆管理 绩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群化发展模式下的博物馆教研融合之路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娴 朱雯文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62,共10页
博物馆集群化发展是现代城市对公共空间再生产的内在要求,如何在集群框架下进一步整合资源、激活潜能,则是博物馆亟待解决的下一个议题。其中,教育与研究既是博物馆不变的核心功能,又是理顺集群机制的重要抓手,二者的融合将推动博物馆... 博物馆集群化发展是现代城市对公共空间再生产的内在要求,如何在集群框架下进一步整合资源、激活潜能,则是博物馆亟待解决的下一个议题。其中,教育与研究既是博物馆不变的核心功能,又是理顺集群机制的重要抓手,二者的融合将推动博物馆集群实现真正的可持续运转。基于博物馆集群化发展的视角,分析博物馆从空间融合走向教研融合的议题背景和关键内涵,并以上海科技馆等博物馆集群为案例,探讨博物馆如何通过构建教育实践闭环、强化社会人培养目标、实施教育顶层战略,逐步推动教育和研究的深度融合,进而促进博物馆集群的更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 教研融合 博物馆教育 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博物馆集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影旧址博物馆红色影像的跨媒介空间叙事与剧场书写
13
作者 崔亚卓 周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11-120,共10页
长影旧址博物馆为工业遗产活化与红色文化的创造性传播发展提供了双重启示:通过跨媒介的空间叙事重构历史记忆,实现红色影像从“银幕文本”到“物质档案”的藏品转向;以剧场书写激活历史叙事的当代对话。通过NPC导览、博物馆剧场等戏剧... 长影旧址博物馆为工业遗产活化与红色文化的创造性传播发展提供了双重启示:通过跨媒介的空间叙事重构历史记忆,实现红色影像从“银幕文本”到“物质档案”的藏品转向;以剧场书写激活历史叙事的当代对话。通过NPC导览、博物馆剧场等戏剧实践凸显电影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和审美娱乐功能。有必要通过解析长影旧址博物馆的展陈创新样态,探索媒介融合背景下电影博物馆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博物 跨媒介 空间叙事 戏剧导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场景理论的博物馆家具设计研究
14
作者 祝莹 孙月月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8-83,共6页
面对新时代、新形势和新需求,探究场景理论应用于博物馆家具的设计方法。文章从场景理论的视角出发,对博物馆展开实地调研与用户调查,围绕人、活动及场所三要素探讨博物馆家具设计的现状与问题,分析用户对家具的需求与体验,揭示了博物... 面对新时代、新形势和新需求,探究场景理论应用于博物馆家具的设计方法。文章从场景理论的视角出发,对博物馆展开实地调研与用户调查,围绕人、活动及场所三要素探讨博物馆家具设计的现状与问题,分析用户对家具的需求与体验,揭示了博物馆家具在功能、互动性与文化性方面的不足。最后从物境、情境和意境出发,提出场景视角下博物馆家具设计策略,并基于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曾侯乙编钟展开设计实践。将场景理论应用于博物馆家具设计中,丰富了家具的内在文化意义,有利于全方位展现博物馆文化价值,增强博物馆文化的情感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理论 博物 家具设计 曾侯乙编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物民族志:一种人类自我反观的借镜
15
作者 彭兆荣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0,共8页
当代人类面临着两大危机:生态危机、生物多样性危机。造成这两大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以人为本—以人为大—以人为尊”的价值观,这已为人类所认识和承认。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人类与自然万物原本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中华文明更是遵循“天时... 当代人类面临着两大危机:生态危机、生物多样性危机。造成这两大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以人为本—以人为大—以人为尊”的价值观,这已为人类所认识和承认。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人类与自然万物原本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中华文明更是遵循“天时地利人和”的和谐共生价值。人类原始时代曾经普遍存在的“图腾制”,贯彻的正是“生命一体化”原则。从生物的角度看,自然界的生物物种原本也反映共生—合作之原理。从科学—学科的形制来看,以整体性学科进行生态研究也自然而然。可是,当今人类在面对这些危机时,现行越来越细化的学科形制却无力承担这一使命。因此,人类学+博物学的博物民族志便呼之欲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民族志 万物共生 合作物种 和谐共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博物文化:基于具身理论的学校教育生态重构
16
作者 楚江亭 陈凌岳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4,共4页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基于具身理论透视当前学校文化,发现存在教育内容离身、教育方式离身和人际关系离身等突出问题,由此弱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了学业的负担属性,阻碍了减负工作的深入践行。为此,中小...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基于具身理论透视当前学校文化,发现存在教育内容离身、教育方式离身和人际关系离身等突出问题,由此弱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了学业的负担属性,阻碍了减负工作的深入践行。为此,中小学应借鉴包含主体性、情境性和关系性三大具身特征的博物学方法,从重拾博物知识、革新课堂模式和构建学习共同体等方面入手,推动学校文化在知识、课程和师生关系上的具身转变,由此重构学校教育生态,实现学生身心一体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文化 具身理论 减负 博物 学习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异托邦”的生态博物馆:思想缘起与空间实践
17
作者 董建辉 吴楠筝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61,共10页
长期以来,学者们在探讨生态博物馆的理念或实践时,常将其视为乌托邦。这一观点可能导致误解,使人们错误地将其视为博物馆的异类,认为生态博物馆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从而阻碍了其发展。实际上,生态博物馆根植于深远的历史渊源和思想脉络,... 长期以来,学者们在探讨生态博物馆的理念或实践时,常将其视为乌托邦。这一观点可能导致误解,使人们错误地将其视为博物馆的异类,认为生态博物馆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从而阻碍了其发展。实际上,生态博物馆根植于深远的历史渊源和思想脉络,在博物馆学和博物馆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此,可以借鉴福柯对“异托邦”的研究,从思想缘起和空间实践两方面重新审视生态博物馆:一方面,生态博物馆思想的兴起,是对传统博物馆的一种继承和发展,也是对社会思潮的反思与回应;另一方面,其空间实践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功能,在帮助地方居民认识自我并重塑地方感的同时发挥其特有的沟通机能,联结馆舍天地与大千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博物 异托邦 思想缘起 空间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色文化传承的淄博博物馆空间设计探索
18
作者 朱玉茹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I0019-I0019,共1页
博物馆是文化传承与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其空间设计影响着观众的文化体验和文化认同。淄博博物馆依托当地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传承主动融入博物馆建设,以特色空间设计实现了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本文从总体布局、空间氛... 博物馆是文化传承与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其空间设计影响着观众的文化体验和文化认同。淄博博物馆依托当地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传承主动融入博物馆建设,以特色空间设计实现了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本文从总体布局、空间氛围以及展陈设计四个方面,对基于红色文化传承的淄博博物馆空间设计展开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 淄博博物 文化传承 空间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语境下博物馆职业伦理准则内在结构与内容探究——基于三个博物馆伦理准则的文本分析
19
作者 张峥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51,共10页
21世纪以来,博物馆在构建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包容、塑造公民身份、思考集体认同等方面的重要社会作用日益凸显。对博物馆职业伦理准则进行修订与完善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美国博物馆联盟、英国博物馆协会以及国际博物馆协会现行版本的... 21世纪以来,博物馆在构建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包容、塑造公民身份、思考集体认同等方面的重要社会作用日益凸显。对博物馆职业伦理准则进行修订与完善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美国博物馆联盟、英国博物馆协会以及国际博物馆协会现行版本的职业伦理准则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研究价值。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三个伦理准则的制定主体、文本结构、文本内容等维度展开比较分析后发现,三者在内部管理、外部社会关系、藏品管理和业务活动等核心议题上既呈现尊重自然与文化遗产、强调公共利益至上等共性原则,也因文化背景和社会需求差异存在具体侧重。基于此,结合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中国特色博物馆职业伦理体系的构建路径应该是:成立专门机构制定本土化准则、提升从业人员伦理意识、促进公众参与和监督、加大学术研究支持力度,以及深化国际合作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伦理 伦理准则 职业道德 行为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的博物馆“超真实”体验
20
作者 温京博 马宝霞 《文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3-97,共5页
真实性是博物馆体验的来源和基础,但基于实物的观看体验已经不能满足数字时代观众的体验需求。数字时代为博物馆提供了全新的工具和手段,博物馆展览将数字内容与实物展品紧密结合,彻底改变了博物馆的体验方式,为观众提供了超越真实的博... 真实性是博物馆体验的来源和基础,但基于实物的观看体验已经不能满足数字时代观众的体验需求。数字时代为博物馆提供了全新的工具和手段,博物馆展览将数字内容与实物展品紧密结合,彻底改变了博物馆的体验方式,为观众提供了超越真实的博物馆增强式体验,“超真实”体验不仅可以更好地展示文物的历史文脉,还可以更加全面地揭示展品背后的信息,以情境化的设计激发观众内心情感,为观众创建美好而难忘的博物馆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博物馆超真实体验 情境体验 增强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