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阳汉画像中人物形式的程式化进程 被引量:1
1
作者 邢鹏飞 顾光辉 《艺术探索》 2010年第4期16-19,共4页
南阳汉画像在艺术表现层面有着很强的程式化特征,其中人物形式是典型代表。文章以人物的艺术表现形式为主要内容,予以社会内容层面的解释,从人物的大小比例程式化、画面空间配置程式化、图形表现视角程式化和表现技法程式化(夸张、变形... 南阳汉画像在艺术表现层面有着很强的程式化特征,其中人物形式是典型代表。文章以人物的艺术表现形式为主要内容,予以社会内容层面的解释,从人物的大小比例程式化、画面空间配置程式化、图形表现视角程式化和表现技法程式化(夸张、变形)等四个方面,分析人物形式的程式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汉画像 人物形式 程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阳汉画像石中的民间类宗教考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姬准 《艺术探索》 2009年第1期41-42,共2页
南阳汉画像石中,有一些与道教密切相关的精神元素:那些为数不少的西王母形象折射出汉代先民对于理想现世生活的深深迷恋;风、雨、雷等天象体现出先民们对天人关系的感性理解和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四方神画像则表达了他们对平安保障的热... 南阳汉画像石中,有一些与道教密切相关的精神元素:那些为数不少的西王母形象折射出汉代先民对于理想现世生活的深深迷恋;风、雨、雷等天象体现出先民们对天人关系的感性理解和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四方神画像则表达了他们对平安保障的热切希冀。它们反映了东汉人们朴拙、滞重但又不乏生机、坚韧的生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汉画像 民间 道教 生命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南阳汉画像石图形中的“势” 被引量:2
3
作者 杨钢 张怡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9年第8期53-55,共3页
南阳汉画像石艺术格调沉雄博大,动态生动活跃,动势气韵不凡。其图形语言中独具魅力的"势"的艺术表现,对现代图形设计语言的表达具有巨大的启迪;对于现代图形设计规律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我们进一步... 南阳汉画像石艺术格调沉雄博大,动态生动活跃,动势气韵不凡。其图形语言中独具魅力的"势"的艺术表现,对现代图形设计语言的表达具有巨大的启迪;对于现代图形设计规律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我们进一步探索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的"共通,共融,共进"具有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汉画像 图形语言 “势” 艺术格调 艺术表现 设计语言 设计规律 现代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教文化与南阳汉画像石艺术浅议 被引量:1
4
作者 袁歆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09年第10期120-122,共3页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产生于东汉中叶,长生、神仙思想是其最核心内容。原始道教酝酿、孕育和创立之时,正是南阳汉代画像石丧葬风俗产生和发展之时。一个时期的艺术是一个时期哲学思想的反映,是特定文化的隐喻与表征。南阳汉代...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产生于东汉中叶,长生、神仙思想是其最核心内容。原始道教酝酿、孕育和创立之时,正是南阳汉代画像石丧葬风俗产生和发展之时。一个时期的艺术是一个时期哲学思想的反映,是特定文化的隐喻与表征。南阳汉代画像石的画面内容、题材、造型和艺术风格都明显受到东汉时期原始道教文化的浸润,所反映出的神仙思想与东汉社会原始道教在民间逐步积累、逐渐兴起有着密切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汉画像 道教文化 艺术风格 汉代画像 神仙思想 原始道教 东汉时期 传统宗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阳汉画像石艺术中的汉代服装样式探微 被引量:1
5
作者 董楚涵 《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 2011年第2期67-69,80,共4页
汉代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杰出的时代,其中蕴藏的深邃而丰厚的服饰文化内涵非常值得现代人去挖掘和品味。作为汉代历史上有着重要地理位置的南阳,曾出土了令世界瞩目的大量汉画像石刻。汉画像是汉代工匠艺人利用传统的石刻艺术对汉代人们... 汉代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杰出的时代,其中蕴藏的深邃而丰厚的服饰文化内涵非常值得现代人去挖掘和品味。作为汉代历史上有着重要地理位置的南阳,曾出土了令世界瞩目的大量汉画像石刻。汉画像是汉代工匠艺人利用传统的石刻艺术对汉代人们的各种生活场景的形象再现,因此汉画像石刻对于全方位了解汉代社会的经济、文化、生活等各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利用南阳汉画像石刻不仅可以分析汉代服装样式特征,为汉代服饰文化研究提供有力佐证,并可为现代服装的创新设计奠定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提供灵感之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汉画像 汉代服装样式 深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服饰文化在南阳汉画像石中的体现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峰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4年第6期51-52,共2页
南阳汉画像石中的人物服饰直观地再现了汉代的服饰艺术,动态地展现出汉代服饰艺术和服饰审美的发展过程。通过对南阳汉画像石中人物服饰的艺术风格、造型款式、服饰制度、审美意识等方面的分析研究,揭示了汉代服饰文化的特点,体现出两... 南阳汉画像石中的人物服饰直观地再现了汉代的服饰艺术,动态地展现出汉代服饰艺术和服饰审美的发展过程。通过对南阳汉画像石中人物服饰的艺术风格、造型款式、服饰制度、审美意识等方面的分析研究,揭示了汉代服饰文化的特点,体现出两汉时期南阳地区高度发达的服饰文化和社会经济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汉画像 服饰文化 服饰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南阳汉画像石艺术的楚文化浪漫情怀 被引量:1
7
作者 魏琪 《美术教育研究》 2014年第7期51-52,共2页
文章以南阳汉画像石艺术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产生的历史背景、艺术表现手法以及体现出的楚文化浪漫情怀展开论述,揭示出南阳汉画像石具有楚文化浪漫主义的表现特征及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南阳汉画像 楚文化 浪漫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南阳汉画像石的造型语言
8
作者 尚勇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69-70,共2页
本文从南阳汉画像石的代表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分析南阳汉画像石的造型语言,揭示南阳汉画像石的艺术创作规律极其重要价值。
关键词 南阳汉画像 造型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阳汉画像石的线条及其运用特点
9
作者 王爽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2年第3期52-54,共3页
南阳出土的汉画像石,画面的物象轮廓和结构多用线条表达处理。以刀为笔,借助于刀法的阴阳锐钝,线条或柔或刚,变化万千,得体适度,充分地表现了物象的神韵。同时,南阳汉画像石的线条在表达手法上注重物象和物象、物象和环境的联系,使得整... 南阳出土的汉画像石,画面的物象轮廓和结构多用线条表达处理。以刀为笔,借助于刀法的阴阳锐钝,线条或柔或刚,变化万千,得体适度,充分地表现了物象的神韵。同时,南阳汉画像石的线条在表达手法上注重物象和物象、物象和环境的联系,使得整个画面和谐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汉画像 线条 表达手法 物象 画面 神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阳汉画像石中的民俗文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万倩如 孙锐 《建筑与文化》 2015年第5期174-175,共2页
南阳汉画像石是我国古代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诠释了我国古代雕刻和绘画艺术的精华。本文深入分析和探讨了南阳汉代画像石的造型特征,全面研究了南阳汉画像石的中记录的民风民俗,并对南阳汉画像石中表现的民风民俗的内涵进行了深入剖析,... 南阳汉画像石是我国古代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诠释了我国古代雕刻和绘画艺术的精华。本文深入分析和探讨了南阳汉代画像石的造型特征,全面研究了南阳汉画像石的中记录的民风民俗,并对南阳汉画像石中表现的民风民俗的内涵进行了深入剖析,为我国古代艺术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汉画像 造型特征 民俗文化 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画像石在公共艺术创作中的应用——以南阳汉画像石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帅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39-42,共4页
汉代画像石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其外在形式和内在精神都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发展。本文从公共艺术的认知出发,结合南阳汉画像石的艺术特色,通过分析真实的案例,对南阳汉画像石的形式和内涵在南阳市公共艺术创作中的应用进行了研... 汉代画像石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其外在形式和内在精神都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发展。本文从公共艺术的认知出发,结合南阳汉画像石的艺术特色,通过分析真实的案例,对南阳汉画像石的形式和内涵在南阳市公共艺术创作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指出南阳汉画像石在公共艺术创作中的应用策略及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艺术 南阳汉画像 精神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南阳汉画像石艺术资源传承的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秀华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3年第1期48-49,共2页
从美学理念.绘画题材和艺术语言等方面来说,南阳的汉代画像石是一笔宝贵的古代艺术资源。是汉代文化的精华。中原地区应认识到古代灿烂文化的价值并加以借鉴,借用当地的艺术资源,形成地域艺术特色。
关键词 南阳汉画像 艺术资源 传承 汉代文化 汉代画像 艺术语言 绘画题材 美学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南阳汉画像石与现代绘画艺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秀华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2年第10期47-49,共3页
汉代画像石是我国古典艺术瑰宝,在艺术长河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不但对古代美术,而且对现代绘画艺术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南阳画像石在汉代画像石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南阳出土的汉画像石风格多样,题材丰富,构图多样,规模巨大,对于... 汉代画像石是我国古典艺术瑰宝,在艺术长河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不但对古代美术,而且对现代绘画艺术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南阳画像石在汉代画像石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南阳出土的汉画像石风格多样,题材丰富,构图多样,规模巨大,对于研究汉代艺术以及后世的艺术都有着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绘画艺术 南阳汉画像 汉代画像 古典艺术 承上启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藏南阳汉画像中的独角神兽考 被引量:6
14
作者 牛天伟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2-94,共3页
关键词 南阳汉画像 鲁迅博物馆 神兽 编辑出版 拓片 纪念馆 收藏 精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阳汉画像石环境艺术表现的本元文化特点
15
作者 黄雅峰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8-130,共3页
南阳汉画像石是集建筑、雕刻、绘画为一体的环境艺术,从画像本身和画像形式 两方面得到表现,它具有鲜明的本元文化特点。
关键词 南阳汉画像 环境艺术 本元文化 画像形式 审美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南阳汉画像石祥瑞图形的美学特征
16
作者 张怡 《电影评介》 2011年第3期78-80,共3页
祥瑞是南阳汉画像石中一个独具特色的题材。南阳汉画像石祥瑞图形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图形的阴阳布局,阴刻与阳刻相结合的手法,气韵生动的线形表达及重"意"轻"象"的意象造型。研究南阳汉画像石祥瑞图形艺术,可以... 祥瑞是南阳汉画像石中一个独具特色的题材。南阳汉画像石祥瑞图形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图形的阴阳布局,阴刻与阳刻相结合的手法,气韵生动的线形表达及重"意"轻"象"的意象造型。研究南阳汉画像石祥瑞图形艺术,可以使我们对其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也为传统祥瑞图形艺术与现代设计的"共通、共融、共进"做出一定的思考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汉画像 祥瑞图形 美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南阳汉画像石中的舞蹈艺术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炳惟 《黄河之声》 2017年第16期112-113,共2页
在中国舞蹈的发展历史中,汉代舞蹈以其飘逸、清灵、夸张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汉代舞蹈的种类繁多,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本文从汉代南阳汉画像石中的舞蹈形态入手,通过对舞蹈形象的直观感受进行分析,并从分类、形式和艺术特征等方面对汉画... 在中国舞蹈的发展历史中,汉代舞蹈以其飘逸、清灵、夸张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汉代舞蹈的种类繁多,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本文从汉代南阳汉画像石中的舞蹈形态入手,通过对舞蹈形象的直观感受进行分析,并从分类、形式和艺术特征等方面对汉画像舞蹈进行解读,最终以南阳汉画像舞蹈的价值与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与运用对汉画像舞蹈进行延伸、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汉画像 画像舞蹈 舞蹈艺术 画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阳汉画像石舞蹈人物造型在汉唐古典舞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悦 《艺术评鉴》 2019年第21期76-77,共2页
汉画像石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而汉画像石中舞蹈人物造型对研究我国汉代舞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汉代舞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本文通过对南阳汉画像石中舞蹈人物造型的研究,对南阳汉代时期舞蹈人物造型的种类、表现形式、风格特征进行分类... 汉画像石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而汉画像石中舞蹈人物造型对研究我国汉代舞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汉代舞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本文通过对南阳汉画像石中舞蹈人物造型的研究,对南阳汉代时期舞蹈人物造型的种类、表现形式、风格特征进行分类,并对如何应用在汉唐古典舞的学习和实践中进行深入分析阐述,并对南阳汉画像舞蹈的价值与发展前景提出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汉画像 画像石舞蹈人物造型 汉唐古典舞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长袖舞的动作特征探析——以南阳汉代画像石砖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沁憶 李敬民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7年第6期63-68,共6页
在南阳地区出土的汉画像石砖中,挑选出23例长袖舞蹈图像,本文将其分为A类(长袖舞类)、B类(组合舞类)两种表演形式。主要对其长袖舞者的动作简化成物理化的线条,从动作整体入手,把简化的肢体(包括头部、中段和四肢)从舞蹈图像中抽取出来... 在南阳地区出土的汉画像石砖中,挑选出23例长袖舞蹈图像,本文将其分为A类(长袖舞类)、B类(组合舞类)两种表演形式。主要对其长袖舞者的动作简化成物理化的线条,从动作整体入手,把简化的肢体(包括头部、中段和四肢)从舞蹈图像中抽取出来,重新描绘在垂直坐标轴里,用N、S、W、E表示四个方向,纵坐标表示躯干位置(头、身体和四肢),横坐标则表示肢体上下分割线,构成坐标轴上的肢体运动趋势和舞蹈体态律动,并在此基础上对南阳出土的汉代画像石砖的长袖舞作整体性分析、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汉画像石砖 长袖舞 动作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阳汉画逐疫升仙画像探析
20
作者 赫德川 《创新科技》 2014年第20期100-101,共2页
南阳汉画中的逐疫升仙画像极具地域性特色,逐疫与升仙既有各自的独立性,又密切相关联,前者为手段,后者是目的.二者共同担负着驱除邪恶、引领升仙的神圣使命,而透过迷信的宗教外表,画像中蕴含着一种对生命永恒的渴望与追求.
关键词 南阳汉画像 逐疫升仙 生命永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