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动语境下的变迁与固守:南疆维吾尔族人口流动与族群发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洁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8-33,共6页
新疆南疆地区维吾尔族的人口流动是因贫困而推动的。当前,维吾尔族人口的流动行为在流动意愿、流入区域、流动路径、从业类型等层面显现出多样性的混合特征。流动进程中,维吾尔族流动人口获取收益藉以改善生活,同时城市化与现代化的冲... 新疆南疆地区维吾尔族的人口流动是因贫困而推动的。当前,维吾尔族人口的流动行为在流动意愿、流入区域、流动路径、从业类型等层面显现出多样性的混合特征。流动进程中,维吾尔族流动人口获取收益藉以改善生活,同时城市化与现代化的冲击也让他们于流动的自我调适中在文化、观念层面产生了变化。在此进程中,虽然现代性的力量显而易见,但流动语境下传统的力量同样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疆维吾尔族 人口流动 现代性 传统性 族群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与种族遗传易感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古扎丽努尔.阿不力孜 路玲 +2 位作者 米日古丽.艾乃土 房新志 谌宏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29-632,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南疆维吾尔族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联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equence-specific oligonucleotide,PCR-SSO)法对200例南疆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及20...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南疆维吾尔族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联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equence-specific oligonucleotide,PCR-SSO)法对200例南疆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及200例正常妇女宫颈组织中检测HLA-DRB1的等位基因。结果:1)HLA-DRB1*15在宫颈癌组中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差异,OR>1(χ2=10.890,P=0.001,OR=2.061)。2)HLA-DRB1*08在宫颈癌组中出现的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差异,OR<1(χ2=4.061,P=0.044,OR=0.463)。3)HLA-DRB1的其他等位基因在宫颈癌组及对照组中出现的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LA-DRB1*15可能与维吾尔族妇女对宫颈癌的遗传易感性有关,是维吾尔族妇女对宫颈癌的易感基因;可能是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患病率高的原因之一。而HLA-DRB1*08可能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的保护基因,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易感基因及保护基因的检测可能在高危人群的检测及群体遗传干预工作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南疆维吾尔族 人类白细胞抗原 等位基因多态性 遗传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疆维吾尔族人口流动成因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玉玲 唐道冬 +1 位作者 米热古丽 杨忠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435-438,共4页
本文在新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背景下,以新疆南疆维吾尔族人口流动现状的实地调研为基础,结合新疆统计年鉴数据,应用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从宏观层面及微观层面对南疆维吾尔族人口流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新疆南... 本文在新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背景下,以新疆南疆维吾尔族人口流动现状的实地调研为基础,结合新疆统计年鉴数据,应用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从宏观层面及微观层面对南疆维吾尔族人口流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新疆南疆维吾尔族人口流动过程中存在语言差异大、文化和专业技能水平普遍偏低等问题。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以及促进民族融合、维护民族团结、确保新疆稳定。笔者分别从宏观层和微观层对南疆维吾尔族人口流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疆维吾尔族 人口流动 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乳头瘤病毒及其亚型在新疆南部地区维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的分布 被引量:7
4
作者 古丽娜.库尔班 阿依努尔.买买提 古扎丽努尔.阿不力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05-408,共4页
目的:研究我国宫颈癌高发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族妇女宫颈癌发病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南疆维族宫颈癌新鲜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各40例)进行HPV-C、HPV16、HPV18及HPV6/11的检测。结果:HPV-C... 目的:研究我国宫颈癌高发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族妇女宫颈癌发病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南疆维族宫颈癌新鲜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各40例)进行HPV-C、HPV16、HPV18及HPV6/11的检测。结果:HPV-C、HPV16、HPV18及HPV6/1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7.5%、72.5%、10.0%及0%,在维族对照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0.0%、5.0%、0及7.5%,在HPV-C阳性的宫颈癌中HPV16阳性占82.8%。宫颈癌组织中HPV-C及HPV16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HPV16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腺癌,而HPV18在宫颈腺癌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鳞癌,HPV总感染率及HPV16阳性率在宫颈癌的各临床分期及病理组织分级之间无显著性的差异。结论:HPV感染与我国宫颈癌高发区新疆南部地区维族宫颈癌发病有密切相关.其中HPV16感染在南疆维族妇女宫颈癌发病中起主要的作用,HPV16主要与鳞癌有关,而HPV18与宫颈腺癌有关。HPV-C及HPV16感染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人类乳头瘤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南疆维吾尔族 HPV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