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5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频GPS在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中的应用
1
作者 王铁生 李珊珊 吕艺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3-85,共3页
随着GPS静态定位技术逐步用于高精度定位中,研究其解算模型显得越来越重要。双频R8 GNSS GPS接收机在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中的应用表明:在具体应用时除保证有足够的、高精度的已知点外,还要考虑已知控制点所构成的几何图形,同时还应注意起... 随着GPS静态定位技术逐步用于高精度定位中,研究其解算模型显得越来越重要。双频R8 GNSS GPS接收机在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中的应用表明:在具体应用时除保证有足够的、高精度的已知点外,还要考虑已知控制点所构成的几何图形,同时还应注意起算点的匹配问题;采用七参数转换方法可以很好地完成不同坐标系之间的转换,随着双频逐步取代单频,接收机接收数据的稳定性、可靠性越来越好,二者的有机结合,使静态定位的精度越来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频GPS 坐标转换 七参数模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规划问题浅议
2
作者 孙景亮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2年第4期13-15,共3页
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规划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工程总体效益的正常发挥.配套工程规划工作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推进受水区水系网络化建设,贯彻统筹兼顾、因地制宜、适度超前、量力而行、立足当地、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
关键词 南水北调 中线配套工程规划 工程总体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政府特邀咨询张和调研--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
3
作者 马建涛 杨志坤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2012年7月4日至5日.河北省政府特邀咨询张和(右一)带领河北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袁福(中)、河北水务集团主任赵立敏等河北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石家庄、邢台、邯郸就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建设进行调研。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 配套工程 河北省 省政府 调研 咨询 南水北调工程 建设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官山河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及影响因素
4
作者 张乾柱 金可 +2 位作者 吴颐杭 罗袁 卢阳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9-187,203,共10页
官山河流域是丹江口水库的主要河流之一,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分析了官山河流域河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和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不同季节河水补给来源及其氢氧同位素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官山河流域河水丰水期δD和... 官山河流域是丹江口水库的主要河流之一,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分析了官山河流域河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和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不同季节河水补给来源及其氢氧同位素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官山河流域河水丰水期δD和δ^(18)O值相对枯水期偏正,丰水期和枯水期氘盈余值(d-excess)平均值分别为12.59‰和11.30‰。官山河流域河水线方程的斜率和截距与长江流域大气降水线极为类似,表明河水主要受长江流域大气降水补给影响,丰水期同位素组成偏正则主要受到降水与水岩作用的共同影响。流域内河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受多重因素影响,其中,沿程蒸发和高程效应对其影响最为显著。研究成果对官山河流域水文循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同位素组成 补给来源 影响因素 官山河流域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水文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5
作者 许继军 梁雅余 曾子悦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4-41,共8页
围绕林地、绿地、湿地、水域以及地下水生态系统,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为研究对象,融合功能价值法和当量因子法,建立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以行政区进行划分,结合统计数据... 围绕林地、绿地、湿地、水域以及地下水生态系统,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为研究对象,融合功能价值法和当量因子法,建立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以行政区进行划分,结合统计数据和遥感数据,以2014年为基准年,2018年、2020年、2023年为评估年,分别评估了北京、天津、河南11县(市)、河北6县(市)由于工程供水产生的生态效益价值。结果表明:2015—2018年、2019—2020年、2021—2023年各评估时段由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供水累计新增的生态效益分别为448.59、183.28、371.02亿元,其中湿地和水域产生的生态效益占比最大,分别为64.90%、58.98%、46.98%。此外,不同省市单方水创造的生态效益价值不同,各评估时段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单方水创造的生态效益价值比分别为1∶2.10∶4.99∶3.74、1∶1.59∶3.66∶1.95、1∶0.17∶1.26∶1.35。研究成果可为南水北调已建工程以及其他大型跨流域引调水工程的生态效益评估提供案例参考,为中线水源区-受水区横向补偿标准建立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生态效益评价 指标体系 功能价值法 当量因子法 横向补偿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森林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气象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陈龙 方竟 +2 位作者 姜庆虎 任博申 刘峰 《植物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61,共13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以下简称水源地)的固碳能力(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本文利用第二代基于个体树木的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FORCCHN2估算了水源地2002-2020年的森林NEP,并分析了森林NE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以下简称水源地)的固碳能力(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本文利用第二代基于个体树木的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FORCCHN2估算了水源地2002-2020年的森林NEP,并分析了森林NE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02-2020年水源地森林NEP在像元尺度上平均值为308.88~761.22 g C·m^(-2)·a^(-1),辐射和温度变化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水源地森林NEP在19年间呈显著下降趋势,年均降低值为4.41 g C·m^(-2)·a^(-1),且空间变化趋势具有差异性。分析总初级生产力(GPP)、土壤呼吸(SR)、植被呼吸(VR)年际变化趋势及其与气候要素的逐像元相关性,结果表明,区域东部温度上升造成的SR增长速率高于GPP;另外,西北与西南区域太阳辐射的降低导致了该区域GPP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 森林净生态系统生产力 FORCCHN2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水碳足迹演化分析
7
作者 吉静茹 张靖文 +4 位作者 李泽君 贾丹妮 马超 雷晓辉 何立新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0-641,668,共13页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一套引调水工程受水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用水对象水碳足迹量化评估方法,探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后受水区三生水资源利用与碳排放变化情况。研究量化了2015-2022年受水区三生用水的...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一套引调水工程受水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用水对象水碳足迹量化评估方法,探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后受水区三生水资源利用与碳排放变化情况。研究量化了2015-2022年受水区三生用水的水碳足迹,探究水碳足迹的时空演变规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受水区总用水量和碳排放总量呈上升趋势,2022年总用水量和碳排放总量相比2015年分别增长了38.5%和3.4%;受水区生产(包括农业和工业)、生活、生态用水量分别占总用水量的73%(其中农业占比61%、工业占比12%)、15%和12%;农业部门与生态部门发挥碳汇作用,工业部门和居民生活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中线工程供水量与受水区总水足迹和碳足迹均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1与0.714)。研究结果可为认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于受水区三生用水水碳足迹的影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受水区 水足迹 碳足迹 演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供用水特征及驱动因素
8
作者 闫月生 杨晓静 +1 位作者 付平凡 李占玲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6-133,共8页
供用水结构可以反映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程度,研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受水区供用水特征和驱动因素对受水区水资源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受水区12个城市2003~2022年的... 供用水结构可以反映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程度,研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受水区供用水特征和驱动因素对受水区水资源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受水区12个城市2003~2022年的供用水数据,采用M-K检验法、信息熵原理和灰色关联理论,分析了研究区供用水结构变化趋势、用水结构均衡度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在95%置信水平下,受水区地表水源、地下水源以及其他水源供水分别呈现显著上升、显著下降以及显著上升趋势;农业、工业用水均呈不显著下降趋势,而城乡生活环境综合用水则呈显著上升趋势。②12个城市中用水结构信息熵值均值最大的是许昌市和漯河市,均达1.06,用水结构最为均衡;信息熵值增长最快的是鹤壁市,增幅16.4%,减小最快的是郑州市,降幅达34.4%。③在16个用水结构驱动因子中,粮食产量、年降水量、规模以上企业个数3个指标与对应部门用水量的灰色关联度均增大到0.65~1之间,达到高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用水特征 M-K检验 信息熵 灰色关联度 驱动因素 南水北调中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畜禽粪便面源污染特征及替代化肥潜力
9
作者 龚世飞 翟自建 +3 位作者 丁武汉 张振 望甜 李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4-337,共14页
为全面认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及其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分析畜禽粪便资源替代化肥潜力,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49个县(市、区)畜禽养殖量及耕地面积数据为基础,运用畜禽粪便环境风险评价模型,对2022年各县(市、区)... 为全面认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及其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分析畜禽粪便资源替代化肥潜力,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49个县(市、区)畜禽养殖量及耕地面积数据为基础,运用畜禽粪便环境风险评价模型,对2022年各县(市、区)主要畜禽粪便来源结构进行定量分析,估算畜禽粪便资源养分总量及不同区域和畜禽种类有机肥替代化肥潜力。结果表明:水源地主要畜禽粪便总量为1534.024×10^(4) t且分布相对集中,粪便中化学需氧量(COD)的产生量最大(199.416×10^(4) t),其次为总氮(TN,8.600×10^(4) t),总磷的产生量较少(TP,1.767×10^(4) t)。18.37%的县(市、区)存在畜禽粪便污染的环境风险,其中丹凤县处于较严重风险水平,内乡县和茅箭区处于有风险水平,邓州市、丹江口市、郧阳区、旬阳市、山阳县和万源市处于稍有风险水平,其他地区均处于无风险水平。水源地单位耕地面积畜禽粪便耕地负荷量为9.235 t·hm^(-2),警报值为0.308,分级为Ⅰ级,对环境构成污染的威胁为“无”。水源地畜禽粪便等标污染负荷总量为48.165×10^(10) m^(3),且不同地区的来源结构存在差异;TP是畜禽养殖的首要污染物,其等标污染负荷占负荷总量的36.69%;其次为TN,其等标污染负荷比例为35.71%;COD的等标污染负荷比例最小,为27.60%。水源地畜禽养殖污染主要来源于猪和牛,二者对等标污染负荷总量的贡献率分别为47.90%和41.77%。水源地粪肥养分资源总量为21.195×10^(4) t,理论替代化肥潜力为20.67%。不同畜禽粪便养分资源理论替代化肥潜力分别为牛粪便(8.86%)>猪粪便(6.50%)>家禽粪便(3.05%)>羊粪便(2.26%),畜禽粪便氮、磷、钾资源理论替代化肥潜力分别为16.77%、6.89%和42.23%。做好潜在风险区畜禽养殖总量管控,推动不同县域养殖结构调整,实现畜禽粪便替代化肥的资源化利用,对促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养殖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畜禽养殖 环境风险 等标污染负荷 化肥替代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与经验
10
作者 崔艳平 李林 +3 位作者 王海生 戴剑敏 刘学干 潘宣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10期88-91,共4页
陕西省汉江、丹江流域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肩负着“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重要使命。选择陕西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典型生态清洁小流域——镇安县磨石沟、商南县试马河和石泉县杨柳生态清洁小流域进行调查分析,总结了... 陕西省汉江、丹江流域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肩负着“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重要使命。选择陕西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典型生态清洁小流域——镇安县磨石沟、商南县试马河和石泉县杨柳生态清洁小流域进行调查分析,总结了各自的治理模式与经验:镇安县磨石沟生态清洁小流域依托“童话磨石沟”3A级景区,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模式,实现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流域治理与产业建园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农民增收相结合;商南县试马河生态清洁小流域以特色农业为引领,以茶旅融合为统揽,打造集茶园风光、荷塘月色、经典民俗、休闲采摘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创建“小流域+特色产业”综合治理模式;石泉县杨柳生态清洁小流域在传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中融入面源污染防治、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垃圾及污水处理等生态清洁理念和措施,形成了“净化-绿化-美化-园林化”的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清洁小流域 治理模式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水源地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档案管理分析
11
作者 陈斌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4-45,共2页
由于我国国土南北跨度大,且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尤其是水资源分布差异显著,所以在1952年,毛主席在对黄河进行视察时就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这是南水北调伟大构想最初模型,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巨大,建... 由于我国国土南北跨度大,且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尤其是水资源分布差异显著,所以在1952年,毛主席在对黄河进行视察时就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这是南水北调伟大构想最初模型,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巨大,建设周期长,产生的档案资源复杂多样。加强对南水北调工程档案资源的管理,对我国其他工程项目档案的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分布 档案管理 中线工程 南水北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浮游藻类对高锰酸盐指数的影响
12
作者 王超 毕磊 +5 位作者 赵伦 陈希 袁思光 唐文忠 张鋆 张屹哲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4-292,共9页
高锰酸盐指数和藻类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质管理关注的重要指标。渠道监测结果表明,高锰酸盐指数与藻密度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阈值效应。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和藻密度均沿程上升,藻密度每年7-9月达到峰值,与高锰酸盐指数超2 mg/L断面... 高锰酸盐指数和藻类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质管理关注的重要指标。渠道监测结果表明,高锰酸盐指数与藻密度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阈值效应。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和藻密度均沿程上升,藻密度每年7-9月达到峰值,与高锰酸盐指数超2 mg/L断面数量季节变化基本同步;藻密度大于1000万L^(-1)时与高锰酸盐指数相关性增强,藻密度小于等于1000万L^(-1)时相关性减弱。结果表明:藻类生长对数期高锰酸盐指数快速增加,藻类生长稳定期和衰退期藻密度与高锰酸盐指数相关性减弱。总干渠过流时间与藻类的生长周期基本对应,藻类培养试验得到高锰酸盐指数释放率为0.017 mg/106,藻类对渠道高锰酸盐指数增量的平均贡献在50%以上。研究表明浮游藻类是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可为渠道藻类防控阈值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 中线总干渠 高锰酸盐指数 浮游藻类 时空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西黑山沉积物营养盐释放速率
13
作者 蔡晓彤 刘凯 +3 位作者 刘晓波 董飞 黄爱平 白冰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311,共9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分水段、退水闸等缓流区域容易淤积沉积物,存在较大的沉积物营养盐释放风险。选取总干渠的典型缓流区域−西黑山进水闸上游段,采用表层沉积物培养法探明其释放速率,揭示不同环境因子对释放速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分水段、退水闸等缓流区域容易淤积沉积物,存在较大的沉积物营养盐释放风险。选取总干渠的典型缓流区域−西黑山进水闸上游段,采用表层沉积物培养法探明其释放速率,揭示不同环境因子对释放速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西黑山进水闸上游段沉积物污染较为严重,其总氮的污染指数为4.68,总磷的污染指数为0.55,综合污染指数为3.79;西黑山进水闸上游段沉积物总磷、总氮、氨氮、硝氮、高锰酸盐指数的释放速率分别为3.77、119.81、312.53、27.93、135.16 mg/(m^(2)·d);温度越高,则总磷、总氮、氨氮、硝氮、高锰酸盐指数释放速率越大,26℃下沉积物的释放速率为7℃下的2.41~442.04倍;pH中性不利于沉积物污染物的释放,酸性或碱性则均会导致释放速率增加,pH为9的沉积物释放速率为pH为7的1.52~9.33倍。研究成果可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沉积物污染评估提供依据,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营养盐 环境因子 内源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14
作者 沈东亮 史晓刚 +3 位作者 李玉英 周波 王伟 明广辉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3-882,共10页
聚焦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资源价值实现不足的现状,结合区域生态资源特征与管理短板,系统梳理英国在自然资本核算、生物多样性保护、碳汇交易与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的典型做法,提出适用于中线水源区的本土化路径。结果表明:构建统一的... 聚焦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资源价值实现不足的现状,结合区域生态资源特征与管理短板,系统梳理英国在自然资本核算、生物多样性保护、碳汇交易与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的典型做法,提出适用于中线水源区的本土化路径。结果表明:构建统一的生态产品核算框架、培育多元参与的市场机制、健全配套政策与法治保障体系、加大公众与社会组织协同力度是推动生态价值有效转化的关键支撑。研究成果为提升水源区生态产品市场化程度、培育生态经济新动能提供了有针对性的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 生态产品价值 价值核算 价值实现 多元价值转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后汉江中下游水资源配置的稳健博弈研究
15
作者 韩琦 付湘 +1 位作者 张翔 赵小丹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3-199,共7页
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以来汉江中下游径流量大幅减少,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基于水资源配置空间均衡准则,以生活、工业、农业3个用水部门水量分配满意度最大为目标函数,建立了水资源配置稳健博弈模型,分析了中线工程调水前后各... 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以来汉江中下游径流量大幅减少,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基于水资源配置空间均衡准则,以生活、工业、农业3个用水部门水量分配满意度最大为目标函数,建立了水资源配置稳健博弈模型,分析了中线工程调水前后各主体水量分配满意度变化,并将稳健博弈模型与多目标优化模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稳健博弈模型通过降低目标值来提高可靠性,得到的稳健均衡解劣于纳什均衡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后,用水部门整体水量分配满意度下降幅度为9.4%,生活、工业、农业用水部门满意度分别下降4.9%、10.4%、12.9%;需水量最大的农业用水部门水量分配满意度目标值对稳健参数的变化最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配置 稳健博弈优化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汉江中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藻密度变化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16
作者 张鋆 肖新宗 +3 位作者 王超 张屹哲 习刚正 贾海燕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3,57,共8页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人工生态系统,藻类增殖是工程运行管理关注的重点。基于2022年总干渠8个典型断面的水质和浮游藻类的监测数据,使用相关性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究渠道藻密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中...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人工生态系统,藻类增殖是工程运行管理关注的重点。基于2022年总干渠8个典型断面的水质和浮游藻类的监测数据,使用相关性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究渠道藻密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中线总干渠藻密度沿程呈上升趋势,夏季藻密度最高,达1600万个/L;渠道藻密度与NH 3-N(p<0.001)、流量(p<0.001)和高锰酸盐指数(p<0.001)等显著相关;各环境驱动因子对藻密度的影响程度依次为理化因子(0.540)>营养盐因子(0.345)>水文因子(0.227),空间因子和水文因子对藻密度产生间接影响。研究揭示了中线总干渠藻密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和主要影响因子,可为中线工程供水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密度 藻类增殖 驱动因子 相关性分析 结构方程模型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渠道综合糙率变化及其应对策略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永妍 钮新强 +1 位作者 孙卫军 王磊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5,63,共8页
为辨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道过流能力变化,基于2019—2023年总干渠水位、流量等观测资料,构建了渠道综合糙率率定模型,分析了渠道综合糙率的总体规律及其对总干渠过流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总干渠沿线各段渠道的综合糙率存在差异,总体... 为辨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道过流能力变化,基于2019—2023年总干渠水位、流量等观测资料,构建了渠道综合糙率率定模型,分析了渠道综合糙率的总体规律及其对总干渠过流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总干渠沿线各段渠道的综合糙率存在差异,总体呈现上游大于下游的规律,上游段和下游段渠道综合糙率均值分别为0.0168和0.0157;渠道综合糙率可能随运行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大,采取适当的工程维护或改造措施可降低渠道综合糙率;当总干渠输水流量为设计流量时,渠道综合糙率变化导致中线工程漳河倒虹吸上游约456 km范围渠道超设计水位。为保障工程输水安全,提出了系统开展总干渠过流能力制约机理及挖潜措施研究、适时开展总干渠全线加大流量输水试验、建立渠道综合糙率实时预测系统等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糙率 过流能力 输水安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菌群落分析的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微生物污染溯源
18
作者 王永康 李兆欣 +4 位作者 高赛 毕可跃 李垒 张杰 李久义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124,共9页
快速准确锁定饮用水源地微生物污染来源,对于源头控制和污染治理至关重要。以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为研究区域,利用高通量测序以及基于细菌群落分析的微生物溯源技术,系统比较了环境样本与不同潜在污染源样本(包括北京段上游、沉积物、鸟... 快速准确锁定饮用水源地微生物污染来源,对于源头控制和污染治理至关重要。以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为研究区域,利用高通量测序以及基于细菌群落分析的微生物溯源技术,系统比较了环境样本与不同潜在污染源样本(包括北京段上游、沉积物、鸟粪、牛粪、羊粪)的细菌群落,进而预测了北京段水体中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沉积物样本具有最高的微生物多样性水平,所有样本中广泛存在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溯源结果显示:主要微生物污染源为北京段上游水体(平均为80.12%)和北京段水体沉积物(平均为30.02%)。部分样本中检测出鸟粪及牛粪污染,但未检出羊粪污染。因此,在重点关注上游来水水质以及管道中沉积物淤积情况的同时,需加强对北京段水体沉积物中大肠杆菌群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 北京段 微生物群落 微生物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影响因素分析
19
作者 刘信勇 王超 +3 位作者 肖新宗 张鋆 郭芳 张屹哲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30,共7页
高锰酸盐指数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质管理关注的重要指标。基于总干渠沿线30个监测断面2017~2023年的长序列监测数据,分析陶岔来水和藻类沿程增殖对渠道高锰酸盐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在1.4~3.5 mg/L范围内变化,年... 高锰酸盐指数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质管理关注的重要指标。基于总干渠沿线30个监测断面2017~2023年的长序列监测数据,分析陶岔来水和藻类沿程增殖对渠道高锰酸盐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在1.4~3.5 mg/L范围内变化,年度变化较大。陶岔来水的高锰酸盐指数在1.4~2.4 mg/L之间波动,与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显著相关(多元回归标准化系数为0.902,P<0.001)。陶岔输水流量约在70~400 m^(3)/s之间波动,部分高流量伴随来水高锰酸盐指数升高,但与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相关性不显著。渠道平均藻密度季节变化显著,每年7~9月份达到峰值,与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显著相关(多元回归标准化系数为0.168,P<0.01)。陶岔来水本底浓度是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渠道藻类增殖导致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产生一定的沿程增量。当陶岔高锰酸盐指数高于1.8 mg/L时,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超过2 mg/L断面数量很可能达到半数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总干渠的水质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锰酸盐指数 藻类增殖 输水流量 本底浓度 总干渠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黄进 王伟 +1 位作者 田野 郭晓燚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8-156,共9页
为研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环境规制通过水资源利用对区域发展质效的影响,基于2005—2022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1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高... 为研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环境规制通过水资源利用对区域发展质效的影响,基于2005—2022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1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促进效应,该促进效应在不同区域间存在异质性,环境规制的促进作用在用水量小的地区更加显著,而在用水量大的地区,丰富的水资源限制了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在环境规制影响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出显著的中介作用,水资源利用效率中介效应占环境规制总促进效应的比例为13.5%;水资源利用效率在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中具有门槛效应,当水资源利用效率超过4.3后,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经济高质量发展 水资源利用效率 中介效应 门槛效应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