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南极条约体系的法律实施与执行 被引量:9
1
作者 陈力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17年第4期531-544,共14页
以1959年《南极条约》为核心的南极条约体系为缔约国确立了非军事化、南极环境保护、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等宽泛的国际法义务。随着南极条约体系的不断发展,南极人类活动的形式也从早期单一的政府组织的科学考察活动,朝着南极旅游、南... 以1959年《南极条约》为核心的南极条约体系为缔约国确立了非军事化、南极环境保护、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等宽泛的国际法义务。随着南极条约体系的不断发展,南极人类活动的形式也从早期单一的政府组织的科学考察活动,朝着南极旅游、南极渔业以及南极生物资源勘探等多元化的商业活动方向发展。南极条约体系主要通过国际法层面的视察机制,以及敦促缔约国采取必要的国内立法或其他适当措施的形式具体实施和执行其所确立的原则与规则。不过因视察机制缺乏必要的救济措施、属人管辖限制而造成的对非缔约国执法真空,以及因地理位置遥远、气候环境严酷而导致的法律执行不能等问题依然困扰整个南极机制。面对挑战,南极条约体系应通过强化国际执法合作、完善南极视察机制以及加强公民极地教育等综合执法手段加以积极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条约体系 法律实施与执行 视察机制 门户国家管辖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对南极条约体系的影响:基于历史与现实利益的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吴宁铂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49,共12页
从历史到现实,澳大利亚对南极条约体系的影响进程始终与其南极国家利益的关联程度保持一致。20世纪前半叶,竭力巩固“南极主权”基础的澳大利亚对南极治理国际化反应冷淡。但南极局势因冷战日趋紧张复杂时,澳大利亚转而促成1959年《南... 从历史到现实,澳大利亚对南极条约体系的影响进程始终与其南极国家利益的关联程度保持一致。20世纪前半叶,竭力巩固“南极主权”基础的澳大利亚对南极治理国际化反应冷淡。但南极局势因冷战日趋紧张复杂时,澳大利亚转而促成1959年《南极条约》的顺利缔结,以较少的代价继续维系其南极领土主张。在此之后,澳大利亚通过持续完善和发展南极条约体系并抵御其遭遇的外部挑战等手段,为本国南极利益提供现实保障并实现了与国际社会公共利益的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 南极条约体系 马德里议定书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微塑料污染防治的国际法挑战与应对
3
作者 蒋小翼 李佳宁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1,共11页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污染物,已经给南极生态环境、人类健康和气候变化带来了极大的损害与威胁。南极条约体系、《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其执行协定和其他专门性环境条约为防治南极微塑料污染提供了国际法依据。但目前,南极微塑料的污染防治...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污染物,已经给南极生态环境、人类健康和气候变化带来了极大的损害与威胁。南极条约体系、《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其执行协定和其他专门性环境条约为防治南极微塑料污染提供了国际法依据。但目前,南极微塑料的污染防治仍面临针对性南极微塑料污染防治规范供给不足、条约在南极海域的适用存在重叠和争议、部分南极微塑料污染活动处于执法真空、南极微塑料污染责任制度存在缺陷等国际法挑战。为了应对南极微塑料的污染防治困境,应明确现有国际法规则的适用关系,注重发挥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的作用,在南极条约体系中完善并创新污染防治制度,在全球塑料公约框架下探索与构建有效防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微塑料污染 南极条约体系 南极环境保护 国际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条约协商会议的组织结构与运作变迁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婉潞 潘敏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3-104,共12页
2021年是《南极条约》生效60周年。南极条约协商会议是南极国际治理的核心决策机制,独立于联合国系统。60年来,随着世界格局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该协商会议的组织结构与实际运作发生显著变化。以1991年为界,早期南极条约协商会议机制由预... 2021年是《南极条约》生效60周年。南极条约协商会议是南极国际治理的核心决策机制,独立于联合国系统。60年来,随着世界格局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该协商会议的组织结构与实际运作发生显著变化。以1991年为界,早期南极条约协商会议机制由预备会议和协商会议构成。当前,在组织结构方面,南极条约协商国取消了预备会议,增设了环境保护委员会、秘书处以及会间联络组;在实际运作方面,协商会议下设的工作组承担越来越多的重任。通过梳理与归纳历届南极条约协商会议《最终报告》、研究协商会议机制的组织结构与实际运作的变迁,为我国在新的战略环境中更高效地参与南极治理、开展南极外交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条约协商会议 南极治理 南极条约体系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智利南极立法的发展与完善——以第21255号法律为例
5
作者 吴宁铂 杨子阳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4-265,共12页
地理空间的邻近和对南极的领土主张,使得智利一直把南极定义为国家的核心利益之一,并促使智利在南极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智利一直将南极立法视为维护本国南极权益与应对形势变化的重要手段,逐步建立起以“南... 地理空间的邻近和对南极的领土主张,使得智利一直把南极定义为国家的核心利益之一,并促使智利在南极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智利一直将南极立法视为维护本国南极权益与应对形势变化的重要手段,逐步建立起以“南极领土”管理为基本框架,依据国家南极政策目标的调整与南极条约体系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南极法律制度,其中2021年生效的第21255号法律作为与时俱进的典型代表,对我国南极立法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利 南极条约体系 南极治理 南极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环境保护委员会组织结构与运作变迁
6
作者 王婉潞 《极地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7-679,共13页
当前,南极治理决策制定的初步环节逐渐由南极条约体系内部的不同组织与机构完成。作为南极条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极环境保护委员会(Committee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CEP)是依据《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第11条设立... 当前,南极治理决策制定的初步环节逐渐由南极条约体系内部的不同组织与机构完成。作为南极条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极环境保护委员会(Committee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CEP)是依据《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第11条设立的常设机构,不享有独立决策权,其讨论成果最终转化为协商会议通过的措施、决定或决议,如今CEP已成为协商会议“措施”的最大供给者。自1998年成立以来,CEP的组织结构与运作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早期CEP由年度会议和会间非正式小组构成。随着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CEP先后设立两个正式附属小组,分别负责审议南极特别保护区与南极特别管理区的管理计划,以及执行气候变化应对工作计划,并在这两个议题上形成“正式附属小组—CEP—协商会议”的逐级建议结构。基于这种变化,我国不仅要重视CEP会议最新议题,更应该重视闭会期间的工作,特别是培养各层次的专业人才,让他们有机会深入参与CEP各议题的讨论,以全面提升我国南极制度性话语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环境保护委员会(CEP) 环境保护 组织结构与运作 南极条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地区大陆架划界引发的法律制度碰撞 被引量:10
7
作者 朱瑛 薛桂芳 李金蓉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8-327,共10页
自《南极条约》1961年生效以来,南极地区一直处于以《南极条约》为核心的南极条约体系的约束之下。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建立了大陆架制度,要求沿海国应在批准《公约》生效10年内完成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外部界... 自《南极条约》1961年生效以来,南极地区一直处于以《南极条约》为核心的南极条约体系的约束之下。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建立了大陆架制度,要求沿海国应在批准《公约》生效10年内完成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外部界限的划定①。1994年《公约》生效后,澳大利亚、挪威、阿根廷和英国在提交各国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外部界限划界案时,先后对60°S以南地区的外大陆架提出主张要求。通过解读南极洲领土主张国提交的外大陆架划界案和有关大陆架外部界限的初步信息,跟踪研究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审议的有关南极地区的划界案案例,分析沿海国在南极地区的大陆架划界主张的法律依据,进而深入剖析南极条约体系和《公约》两种法律制度在南极地区的矛盾与冲突,并探讨南极地区法律制度的发展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条约体系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大陆架划界 法律制度 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事务“垄断”格局:形成、实证与对策 被引量:14
8
作者 邓贝西 张侠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9-92,共14页
在某一特定机制中,具有共同利益的国家之间形成的利益集团能够使单一国家的制度性权力和话语优势得以提升和放大。在南极条约体系内也存在掌握优势地位和话语主动权的利益集团,即南极事务垄断集团。该集团由美国和历史上对南极提出过领... 在某一特定机制中,具有共同利益的国家之间形成的利益集团能够使单一国家的制度性权力和话语优势得以提升和放大。在南极条约体系内也存在掌握优势地位和话语主动权的利益集团,即南极事务垄断集团。该集团由美国和历史上对南极提出过领土主张的7个国家构成,对南极地区的陆地和海域资源持“封存”立场。南极事务“垄断”格局从垄断集团国家递交南极条约协商会议工作文件的数量、划设保护区域的面积,以及实施视察的次数等实证分析中能够得以印证。本文将系统梳理《南极条约》签订以来在不同历史阶段南极事务“垄断”格局的演变历程,对“垄断”现状展开实证分析,追踪垄断集团的权力来源,评估其对南极政治格局的影响,并结合当下南极政治形势探索性地提出中国在南极事务上避免政治孤立并提升影响力的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地缘政治 垄断集团 南极条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与南极治理:利益考量及政策实践 被引量:3
9
作者 吴军 赵宁宁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5-54,共10页
在全球化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南极治理已然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为保障南极条约体系的权威性、挖掘南极的科研价值、开发利用部分南极资源、维护南极较为原始的生态环境,美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实践推动南极国际治理,有效构建了... 在全球化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南极治理已然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为保障南极条约体系的权威性、挖掘南极的科研价值、开发利用部分南极资源、维护南极较为原始的生态环境,美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实践推动南极国际治理,有效构建了美国在南极治理中的强大国际话语权,进而决定了其有能力影响南极治理的发展趋势及方向。中国在南极地区拥有重要的安全、政治、科研及经济利益,但与美国相比,我国只是南极事务的"后来者",在南极治理中的话语权较为薄弱。因而,美国的南极政策对于我国创造性介入南极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治理 美国 南极条约体系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旅游:现实挑战与法律应对 被引量:10
10
作者 顾婷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5-144,共10页
南极旅游是南极条约体系所不加禁止的合法活动,但是,经过二十年的高速发展,南极旅游正在威胁南极条约体系所致力保护的南极地区的环境、科学等核心价值,并进而影响南极条约体系的运作。由于现存国际法律规范均不足以对其进行有效规范,... 南极旅游是南极条约体系所不加禁止的合法活动,但是,经过二十年的高速发展,南极旅游正在威胁南极条约体系所致力保护的南极地区的环境、科学等核心价值,并进而影响南极条约体系的运作。由于现存国际法律规范均不足以对其进行有效规范,南极条约体系特别是南极条约协商国有责任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现有规范或制定新的规范,以防止不受限制的商业行为影响南极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旅游 南极条约体系 国际法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治理机制的类型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婉潞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7-86,共10页
南极治理中同时存在不同类型的治理机制。研究各领域的治理机制是理解南极治理的基础,且能为解决南极问题提供新思路。根据南极条约协商国是否主导机制的产生与运行,南极治理机制可以分为标准型、独立型、自我规制型。领土主权、科学合... 南极治理中同时存在不同类型的治理机制。研究各领域的治理机制是理解南极治理的基础,且能为解决南极问题提供新思路。根据南极条约协商国是否主导机制的产生与运行,南极治理机制可以分为标准型、独立型、自我规制型。领土主权、科学合作与信息交流、环境保护的治理机制属于标准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的治理机制属于独立型;南极旅游治理机制属于自我规制型。在明晰南极治理机制的基础上,我国可以在具体领域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完善南极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治理 治理机制 南极条约体系 南极条约协商国 南极条约协商会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法框架下中国南极旅游规制的立法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昕畅 邹克渊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26,共10页
国际社会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保护南极生态系统的国际法体系,其中就有专门针对南极旅游活动的规制。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南极保护法律体系。中国的南极立法尚不成熟,2014年6月出台的《南极考察活动... 国际社会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保护南极生态系统的国际法体系,其中就有专门针对南极旅游活动的规制。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南极保护法律体系。中国的南极立法尚不成熟,2014年6月出台的《南极考察活动行政许可管理规定》是中国首部南极立法,但是,该法的适用范围仅仅局限于南极科学考察活动,并不涉及南极旅游。近年来,中国公民赴南极旅游人数不断增加,而缺少相应的立法进行规制和管理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中国亟待出台规制南极旅游的法律法规。本文重点对中国南极旅游立法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海洋法 南极旅游 南极条约体系 中国南极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政府组织对南极环境决策的影响路径与中国因应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惠荣 谢炘池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5-427,共13页
环境治理既是南极国际治理的核心议题,又是各国锚定参与南极事务的关键目标之一。纵观南极环境决策机制,既有南极条约协商会议(ATCM)、南极环境保护委员会(CEP)以及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CAMLR)等南极条约体系制定机构的引领,又... 环境治理既是南极国际治理的核心议题,又是各国锚定参与南极事务的关键目标之一。纵观南极环境决策机制,既有南极条约协商会议(ATCM)、南极环境保护委员会(CEP)以及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CAMLR)等南极条约体系制定机构的引领,又有南极旅游组织者协会(IAATO)等活跃在南极的非政府组织的积极参与。非政府组织以其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和国际性的优势在制定行业规范、供给科学知识、参与议题设置、强化舆论引导等方面发挥了独有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南极环境决策机制的透明化和民主化。作为南极条约协商国,我国在参与南极环境治理时应辩证看待非政府组织所发挥的作用,既要关注其在南极造法进程中的重要贡献,又要警惕非政府组织“政府化”和“唯资本化”倾向对我国造成的扰动。此外,我国要以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为纽带加强同非政府组织在科学层面的合作,同时鼓励并引导国内社会组织参与南极事务,不断提升在南极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国际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条约体系 非政府组织 南极环境决策 南极话语权 中国因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系统在南极的应用、法律规制与中国因应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奕彤 高晓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9-339,共11页
无人机系统在南极地区已经被用于支持科学研究、后勤保障、旅游和新闻报道等活动,并且其应用场景与地理范围呈扩大趋势。相较于有人驾驶的航空器,在南极地区使用无人机具有成本低、灵活度高等优势,但也存在安全和环境风险。以美国、新... 无人机系统在南极地区已经被用于支持科学研究、后勤保障、旅游和新闻报道等活动,并且其应用场景与地理范围呈扩大趋势。相较于有人驾驶的航空器,在南极地区使用无人机具有成本低、灵活度高等优势,但也存在安全和环境风险。以美国、新西兰、德国、波兰、西班牙、澳大利亚和英国为主的南极条约协商国依靠本国在南极的无人机实践和规制经验,推动了南极治理机制下有关无人机的规制进程。无人机系统在南极的应用和法律规制进程仍处于动态发展的阶段,我国应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层面,一方面完善管理机制、建立无人机在南极应用的适航管理体系、鼓励相关产业发展;同时也要立足于本国的实践和规制情况,积极参与乃至引领当前规制南极无人机活动的国际造法进程,提高我国在南极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系统 南极 法律规制 南极条约体系 国际造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南极治理机制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石伟华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0-95,共6页
以《南极条约》为基础而逐步形成的南极条约体系,是南极治理的基本法律机制和制度基础,在既有南极治理机制的规制下,各种行为体之间相互制衡,使南极权力格局达到了基本的平衡,实现了各国南极权利形式上的平等,维持了南极长达半个世纪的... 以《南极条约》为基础而逐步形成的南极条约体系,是南极治理的基本法律机制和制度基础,在既有南极治理机制的规制下,各种行为体之间相互制衡,使南极权力格局达到了基本的平衡,实现了各国南极权利形式上的平等,维持了南极长达半个世纪的和平和科学研究自由的状态。但是随着南极海域非法渔业捕捞活动的猖獗、南极资源开发趋势的明显和南极沿海国大陆架划界案的增多,既有的南极治理机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南极条约体系 治理机制 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保护区制度会否创设新的历史性权利--基于对南极领土主权问题的思考
16
作者 李雪平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9-60,共12页
在南极条约体系内,那些有约束力的措施反复申明南极领土主权问题的原则和规则,以此保护有关国家所坚称的历史性权利。作为对全球气候变化议题的回应,根据《马德里议定书》及其附件五及有关指南建立起来的南极保护区制度变得愈加重要,但... 在南极条约体系内,那些有约束力的措施反复申明南极领土主权问题的原则和规则,以此保护有关国家所坚称的历史性权利。作为对全球气候变化议题的回应,根据《马德里议定书》及其附件五及有关指南建立起来的南极保护区制度变得愈加重要,但南极领土主权声索国和准声索国争相指定南极保护区的行为,凸显这一制度的根本性缺陷及其可能创设的新的历史性权利。面对如此复杂情势,中国需酌情提出南极保护区制度的改革方案,限制或削弱其可能创设的历史性权利对南极领土主权问题的复加性影响,切实保障中国在这一制度下的权利和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保护区制度 南极领土主权 南极条约体系 历史性权利 制度效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政府组织参与南极国际治理的地位与作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怡然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9-93,共15页
以南极条约体系为核心的南极国际治理模式被视为当今国际合作的典范,其中非政府组织是这一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关键力量。经过六十余年的演变,参与南极事务的主要非政府组织逐渐获得南极条约协商会议、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公约委员会及南... 以南极条约体系为核心的南极国际治理模式被视为当今国际合作的典范,其中非政府组织是这一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关键力量。经过六十余年的演变,参与南极事务的主要非政府组织逐渐获得南极条约协商会议、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公约委员会及南极环境保护委员会三个机制的参会权与建议权,并在南极条约体系的立法和法律实施层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立法层面,非政府组织从协助者转变为立法进程的推动者和立法方向的引导者;在法律实施层面,非政府组织发挥了重要的监督功能,部分非政府组织还承担了必要的管理职能。随着南极国际治理领域逐步扩大,非政府组织必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鉴于此,中国应注重厘清非政府组织作为南极国际治理重要参与者的权利与功能,关注其利益与立场,在兼顾中国利益的基础上加强与关键非政府组织的密切合作,实现中国南极话语权的稳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条约体系 非政府组织 国际法地位 中国南极话语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治理新态势与中国应对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婉潞 《国际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5-76,162,163,共24页
全球化、气候变化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凸显了南极治理的固有缺陷。当前,南极治理呈现权力再中心化、治理规则软法化、价值理念冲突加剧等一系列新态势。究其根源,在于南极垄断集团寻求主权优势、南极法律的“模糊性建构”、自由主义理... 全球化、气候变化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凸显了南极治理的固有缺陷。当前,南极治理呈现权力再中心化、治理规则软法化、价值理念冲突加剧等一系列新态势。究其根源,在于南极垄断集团寻求主权优势、南极法律的“模糊性建构”、自由主义理念固有缺陷。这不仅导致南极治理陷入困境,而且为中国的南极参与带来诸多挑战。中国是南极事务的主要参与者与积极建设者,长期以来坚定地维护现行南极治理机制,已成为优化南极治理的重要力量,肩负着维护南极和平与稳定的责任。面对南极治理新态势,中国应避免陷入地缘政治对抗,加强多层次、多领域的南极国际合作,打破南极垄断集团的权力再中心化;加强对南极条约体系的法律研究尤其是软法研究;积极参加南极协商会议工作组与会间联络组,优化中国的南极话语叙事。同时,通过在物质、制度、价值等方面提供全球公共产品,中国积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理念到实践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治理 领土主权 南极条约体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海域矿产资源的法律冲突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3
19
作者 何柳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CSSCI 2020年第6期53-66,I0003,共15页
“南极条约体系”在2048年前禁止任何矿产资源活动,但南极海域因其国际法属性的不明确造成了一些争议问题:是否同时适用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其矿产资源是否享有“国际海底区域”制度规定的“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的法律地位... “南极条约体系”在2048年前禁止任何矿产资源活动,但南极海域因其国际法属性的不明确造成了一些争议问题:是否同时适用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其矿产资源是否享有“国际海底区域”制度规定的“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的法律地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国际海底区域”制度与“南极条约体系”中的《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同时适用于“南极条约区域”内南极海域矿产资源活动,两套制度的法律冲突在规范层面仍未解决。但在实践中,国际社会对南极作为自然保护区地位的普遍共识,决定了在2048年后极有可能继续禁止南极采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南极条约区域 南极条约体系 南极海域 矿产资源 法律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