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54篇文章
< 1 2 1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四光20世纪初期中国南北地质对比观及其史学意义
1
作者 关成尧 吴芳 +3 位作者 赵国春 袁四化 白相东 刘晓燕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0-923,共14页
本文以李四光硕士论文(1918)和在此基础上发表的《中国地势变迁小史》(1922)文章为主要背景,总结李四光20世纪20~30年代在中国南北方地质对比方面提出的主要观点。研究认为,李四光早期应用传统地质学“比较学研究法”对中国古地势和构... 本文以李四光硕士论文(1918)和在此基础上发表的《中国地势变迁小史》(1922)文章为主要背景,总结李四光20世纪20~30年代在中国南北方地质对比方面提出的主要观点。研究认为,李四光早期应用传统地质学“比较学研究法”对中国古地势和构造古地理方面的研究大致包含以下思想:中国地质对比的“南北差异论”、中国地层旋回对比的“北简南繁论”、中国“南北大陆的跷跷板运动观”、“西北复杂性”论断及北方地质的“东西差异论”、华北及陕西地区“大域切割(改造)论”与“大域(建造)相联一贯论”、“四川古陆说”、“川—湖—下扬子构造沉积区”等思想要素,同时还提出南北方存在“南北两大气候区”论断,潜在的“中国北方古气候一体论”等观点。文章进一步阐述李四光中国南北方地质对比观在中国地质学学科史方面的意义。研究发现,李四光的成果早于Grabau的著作,是早期中国学者在中国地质研究及构造古地理方面的重要成就,在中国主要构造单位划分方面的“单元五分”思想为黄汲清《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的产生做出了先导性储备;李四光所提的“南方大陆”概念早于Grabau“华夏古陆”概念。中国地质的构造单元划分经过Willis and Blackwelder、李四光、Grabau、黄汲清的研究而逐渐清晰起来。李四光在中国地质南北对比中还提出了“多岛海”概念,“多岛海”的提出早于许靖华和潘桂棠的著作。李四光将前述差异性放在统一的欧亚非大陆群体系之下,深化了Suess的“古地中海”概念,并将“古地中海”划分为“北部(带)”和“南部(带)”,被后世发展为“古亚洲洋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李四光是中国最早进行气候分区和古生物分区的第一人,也是系统论述中国构造古地理的第一位华人学者,并建立了中国较为系统的构造古地理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四光 中国地质 学科史 南北对比 构造古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吉隆沟南北向构造及其工程地质安全制约
2
作者 刘函 孙先锋 +4 位作者 郭镜 张士贞 苟正彬 李俊 王保弟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9-1164,共16页
【研究目的】吉隆沟将是未来西藏穿越喜马拉雅山脉重大工程建设的重要区段,但是对该区基础地质特征认识较为薄弱,特别是对南北向构造的认识不足可能造成潜在的工程建设风险。【研究方法】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节理统计、音频大地电磁... 【研究目的】吉隆沟将是未来西藏穿越喜马拉雅山脉重大工程建设的重要区段,但是对该区基础地质特征认识较为薄弱,特别是对南北向构造的认识不足可能造成潜在的工程建设风险。【研究方法】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节理统计、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地热调查及U系测年方法系统刻画吉隆沟南北向断层与节理构造特征,分析与南北向构造相关的主要工程地质风险。【研究结果】吉隆沟南北向断层普遍规模较小,少数切穿高喜马拉雅带,同时还是吉隆盆地的控盆断层。吉隆盆地的形成及沉积演化受控于其东界与内部4条南北向正断层,盆地东界断层附近震积岩及内部大量同沉积断层指示盆地具间歇性活动特征。南北向节理呈区域透入性分布,应力分析显示受控于与南北向裂谷相似的应力场。【结论】吉隆沟南北向构造潜在的工程地质风险源包括全新世活动性及其对区域地热和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控制作用。提出南北向构造是吉隆沟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地质安全风险评价的重点关注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隆盆地 南北向构造 工程地质风险 地质调查工程 吉隆沟 喜马拉雅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隋炀帝重用南人与南北朝臣之倾轧
3
作者 王永平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8-137,共10页
隋炀帝着力调整朝廷中枢执政群体之地域结构,谋求统一王朝的适度开放。具体表现在用人方面,拔擢南来文武人士,以之执掌中枢,主导军政,形成了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第一个规模甚大、影响显著的南人军政群体。炀帝如此,与其个人经历及社会文化... 隋炀帝着力调整朝廷中枢执政群体之地域结构,谋求统一王朝的适度开放。具体表现在用人方面,拔擢南来文武人士,以之执掌中枢,主导军政,形成了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第一个规模甚大、影响显著的南人军政群体。炀帝如此,与其个人经历及社会文化观念的变化相关,体现出中古南方地域社会的长足发展,预示着中国历史的变动趋势。南人“参掌朝政”,普遍“巧于附会”,揣摩炀帝旨意以投机,表现出佞幸化特征;其武将则积极支持炀帝征战,竞相效命立功。作为新兴地域军政群体,南人沦为炀帝专断之附庸,对当时局势颇多危害。南人势力崛起过程中,凭借炀帝之恩幸,开拓仕途,竞逐利益,对以关陇勋贵为代表的旧统治群体造成冲击,引发了激烈的冲突与对抗,最终导致“江都之难”过程中南北势力相残的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炀帝 南人 佞幸化 关陇势力 南北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中后期《长生殿·惊变》南北曲唱腔的流变——从《九宫大成》到《遏云阁曲谱》
4
作者 鲍开恺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78,共8页
《长生殿·惊变》是一出文律兼美、经久不衰的名剧。自作品问世至清末,这一出戏的南北曲唱腔屡经艺人改动、文人校订与舞台检验,在《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吟香堂曲谱》《纳书楹曲谱》《遏云阁曲谱》等代表性宫谱中留下了唱腔沿革... 《长生殿·惊变》是一出文律兼美、经久不衰的名剧。自作品问世至清末,这一出戏的南北曲唱腔屡经艺人改动、文人校订与舞台检验,在《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吟香堂曲谱》《纳书楹曲谱》《遏云阁曲谱》等代表性宫谱中留下了唱腔沿革与流变的痕迹。其中,【粉蝶儿】、【斗鹌鹑】等曲通过调整工尺达到降调效果,【石榴花】变更了主腔形式,【扑灯蛾】二支则由南曲演变为北曲。清代中后期《长生殿·惊变》南北曲唱腔的流变,反映了昆曲雅俗观念在时代潮流冲击下的顺势而变,体现了“清宫”与“戏宫”的交流、互补与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生殿·惊变》 宫谱 昆曲 南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租调制及其地权逻辑:阶级阶层关系视角下魏晋南北朝赋税制度研究
5
作者 郑雄飞 刘婕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6-195,共10页
作为封建政权的基础性制度安排,赋税制度是官府获得财政收入和维护统治秩序的关键渠道,更是调节阶级阶层关系甚至缓和社会矛盾的重要机制。税制安排与土地制度紧密相关,都折射特定时期的阶级阶层结构和民生诉求。魏晋南北朝的赋税制度... 作为封建政权的基础性制度安排,赋税制度是官府获得财政收入和维护统治秩序的关键渠道,更是调节阶级阶层关系甚至缓和社会矛盾的重要机制。税制安排与土地制度紧密相关,都折射特定时期的阶级阶层结构和民生诉求。魏晋南北朝的赋税制度实行租调制,以田租和户调为主要形态且逐渐由按亩、按户征收转变为计丁征课,其间蕴含着阶级阶层关系和地权关系逻辑,也体现了封建王朝和士族门阀之间的竞合关系。屯田制、占田课田制和均田制等土地制度改革本质上是地权结构的调整,通过“授民以田”推动劳动力与土地结合以恢复和发展生产,既有助于培育税基税源,也部分缓和了阶级阶层矛盾冲突。然而,由于“门阀政治”突出,政权频繁更替且战乱不断,杂税杂徭丛生,加上土地兼并问题严重,农民生计持续恶化,阶级内外矛盾加剧,土地赋税制度难以为继。以古鉴今,赋税制度不仅是调和阶级阶层关系的工具,更应是减轻民众负担的现实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租调制 赋税制度 阶级阶层关系 魏晋南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复祚的《南北词广韵选》和曲韵论
6
作者 俞为民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4,共7页
徐复祚的《南北词广韵选》丰富和完善了沈璟的《南词韵选》,增收了北曲和散曲,为作家填词作曲提供了用韵规范和借鉴。徐复祚也主张以中州韵作为南曲的标准曲韵,他的《南北词广韵选》也以《中原音韵》确立的十九个韵部为准来设置韵部。... 徐复祚的《南北词广韵选》丰富和完善了沈璟的《南词韵选》,增收了北曲和散曲,为作家填词作曲提供了用韵规范和借鉴。徐复祚也主张以中州韵作为南曲的标准曲韵,他的《南北词广韵选》也以《中原音韵》确立的十九个韵部为准来设置韵部。在对范曲的评点中,他提出要分清曲韵、诗韵、词韵,不能相叶,主张不能因韵绌辞、因律害义,指出了南曲曲韵的特征,对曲韵的韵位作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复祚 曲韵论 南北词广韵选》 《南词韵选》 中州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北地震带强震前时变重力水平梯度时空趋势分析
7
作者 于飞 吴桂桔 郝洪涛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2-622,共11页
南北地震带是中国强震频发区之一,分析该区域重力场时空变化趋势对理解强震机理、构造变形具有重要意义。引入二维水平梯度分析方法,基于2016年9月—2021年9月所获取的5期时变重力数据,计算南北地震带时变水平梯度值,结合研究区地震信... 南北地震带是中国强震频发区之一,分析该区域重力场时空变化趋势对理解强震机理、构造变形具有重要意义。引入二维水平梯度分析方法,基于2016年9月—2021年9月所获取的5期时变重力数据,计算南北地震带时变水平梯度值,结合研究区地震信息和地质构造资料,分析2017年以来研究区M S≥5.0震中区域地震震前时变水平梯度与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M S≥5.3地震震中区域震前时变水平梯度特征与震级呈正相关;M S≥6.0地震震中区域震前时变水平梯度高值带逐渐沿块体边界、大型断裂展布,极大值大于1.7μGal/km,区域标准差大于0.4μGal/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地震带 时变重力场 二维水平梯度 中强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北朝墓志集成》语词校释
8
作者 周永研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74,共1页
王连龙《南北朝墓志集成》(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对1468方南北朝墓志进行了系统整理。该书的出版极大地推动南北朝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语言文字等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我们在利用该书的过程中,发现其文字释读偶有疏误,兹就其... 王连龙《南北朝墓志集成》(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对1468方南北朝墓志进行了系统整理。该书的出版极大地推动南北朝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语言文字等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我们在利用该书的过程中,发现其文字释读偶有疏误,兹就其中两方墓志提出校理意见,以求教于王先生及诸位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连龙 南北朝墓志 集成 语词校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朝羁北文士与南北文学融合
9
作者 孙雅洁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7-216,共10页
南北朝时期政治格局分裂对峙,部分南朝文人由于战争及出使等原因被迫羁留北土。由南入北的空间变化导致这些羁北文士主体身份意识的焦虑,在自我确证的过程中呈现出摇摆不安的倾向。从前期对流人逐臣传统的认同和接受,到反思和对自我身... 南北朝时期政治格局分裂对峙,部分南朝文人由于战争及出使等原因被迫羁留北土。由南入北的空间变化导致这些羁北文士主体身份意识的焦虑,在自我确证的过程中呈现出摇摆不安的倾向。从前期对流人逐臣传统的认同和接受,到反思和对自我身份的重新构建,他们的身份意识经历了一个否认、怀疑和再确认的过程。羁北文士对南北文学融合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一方面对文学地理进行了扩张,将北地风物纳入书写范畴;另一方面对文学风气进行了转化,在将南方精巧雕琢文气注入北方的同时,也吸收了北方文学的刚健骨力;同时文本内部空间跨度也在南与北、精神与肉身、原乡与异乡的拉扯和追问中和作者对历史的审视中得到了扩展和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羁北文士 南北 文学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地方戏发展南北失衡原因探析
10
作者 赵兴勤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5,共11页
江苏地方戏的发展曾存在比较明显的失衡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北强南弱之势。文章从四个层面剖析原因:一是地理因素与文化政策。相较于苏南,苏北的民间戏曲一直在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下生长,各种戏班在乡镇较为活跃。二是风俗人情与就业... 江苏地方戏的发展曾存在比较明显的失衡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北强南弱之势。文章从四个层面剖析原因:一是地理因素与文化政策。相较于苏南,苏北的民间戏曲一直在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下生长,各种戏班在乡镇较为活跃。二是风俗人情与就业途径。苏北较苏南经济欠发达,就业面窄,投师学戏是旧时穷苦之家孩子的一条重要出路。三是生存空间与艺术走向。大量身怀绝技的艺人为了谋发展,“漂”至京、沪等地,使萌芽于当地的小戏弱化和边缘化。这种情况在苏南更加普遍。四是水陆交通与语言差异。运河水运的衰落导致扬州、淮安等地的戏曲风光不再。交通区位优势和铁路的便利使各路艺人聚拢徐州,加速了地方戏艺术的流播。通过总结历史经验,地方戏的传承发展应把握三条原则:必须尊重本剧种的个性;必须始终具备地方色彩;必须避免趋同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地方戏 南北失衡 北强南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魏晋南北朝文学演进中的地图影响
11
作者 丁涵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8,共12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中取法、援用和咏写地图的特出时代现象,顺应了汉末以降史学及其附属的地理学不断成长的学术发展态势。地图作为其时史部地理类文献中主要且特殊之一种,融时间与空间、图像与文字、技术与艺术于一炉,不唯与历史地理学密... 魏晋南北朝文学中取法、援用和咏写地图的特出时代现象,顺应了汉末以降史学及其附属的地理学不断成长的学术发展态势。地图作为其时史部地理类文献中主要且特殊之一种,融时间与空间、图像与文字、技术与艺术于一炉,不唯与历史地理学密不可分,同时也与都邑、山水、行旅等诸多文学题材息息相关。这一时段内,有关文学展示出的地图影响特点表现在:首先,地图绘制的理念、元素、方法,不时渗入文学作品的书写模式、内容形态、语言体制中;其次,地图承载着的真确、精博的图文资料,屡屡构成文学创作的知识来源和校核依据,催生了一股崇真尚实的文风潜流。在技术和工具层面之外,地图蕴含的美学属性和象征寓意,还能唤起文人的阅读想象力,故此将地图用于审美和隐喻思维的表达,丰富和增进了文学的表现力。上述因地图之制作、观览与想象所造成的三重影响,使其在汉唐之间的文学演进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 史部地理类文献 地图影响下的文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南北两山绿化树种现状及优化提升建议——以九州台大景区为例
12
作者 王学军 严兴隆 《甘肃林业》 2025年第4期23-25,共3页
兰州市南北两山绿化对扩大城市绿量、建设森林城市、提升城市品位,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兰西城市群建设”和“强省会”等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南北两山的重要组成部分--九州台大景区绿化树种(植物)现状... 兰州市南北两山绿化对扩大城市绿量、建设森林城市、提升城市品位,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兰西城市群建设”和“强省会”等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南北两山的重要组成部分--九州台大景区绿化树种(植物)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绿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树种(植物)配置的建议,为两山绿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市 南北两山 九州台大景区 绿化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南北差距的历史演变与趋势研判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学良 沈扬扬 +1 位作者 李实 崔兆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9,205,共15页
近年来,我国南北差距快速扩大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分析可得数据发现,2021—2022年南北差距扭转了过去快速扩大的势头,南北差距的绝对水平和相对占比都有所下降。从行业看,工业和房地产业的差距缩小是南北差距缩小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我国南北差距快速扩大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分析可得数据发现,2021—2022年南北差距扭转了过去快速扩大的势头,南北差距的绝对水平和相对占比都有所下降。从行业看,工业和房地产业的差距缩小是南北差距缩小的主要原因;从部门看,政府财政收入、企业利润的南北差距都有所缩小,但居民收入的差距并没有缩小。结合国内外整体经济形势、省份经济表现等,我国已充分认识到南北差距扩大问题并采取措施应对,加之新冠疫情、俄乌冲突、国际通货膨胀特别是能源价格上涨、房地产市场波动等多重因素叠加,使得2021年以来南北差距有所缩小。但影响因素是短期性的,南北差距的长期趋势仍有待观察。南北差距扩大是我国区域发展格局出现的重大问题,应对南北差距扩大问题需有新思路,要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尊重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的客观规律,为重点开发地区、生态脆弱地区、能源资源地区等制定差异化开发政策,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困难地区提供有效转移支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差距 东西差距 二维分解 区域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陆海新通道旅游产业提质增效研究——以我国中西部南北绿色经济带构建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临龙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8,共8页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以“交通强国战略”和“两山理论”为引导,对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南北绿色经济带旅游效益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实践案例说明:“交通格局解决旅游格局”带来旅游人气、“交通+文旅”融合发展提升旅游...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以“交通强国战略”和“两山理论”为引导,对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南北绿色经济带旅游效益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实践案例说明:“交通格局解决旅游格局”带来旅游人气、“交通+文旅”融合发展提升旅游效益、“交通旅游双城化”提升旅游消费水平、“交通旅游原生态”诱发旅游井喷,并且从旅游双城化、独立旅游交通、交通连接线、交通旅游市场运营等影响方面进行反思,对西部陆海新通道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第一,以“交通强国战略”,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构建;第二,以都市圈的交通优势,实施旅游城市“双城化”;第三,以旅游城市交通网络,实现旅游市场与资源对接;第四,以城乡旅游交通连接线,塑造旅游文化形象标识语,以期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旅游产业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陆海新通道 南北绿色经济带 旅游产业 提质增效 交通强国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类编南北经验医方大成》论元代南北医学融合
15
作者 范家伟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78,166,共10页
元代孙允贤撰《医方大成》,之后经熊彦明增补而成《类编南北经验医方大成》。对于南宋金元经历一百五十多年分裂后南北医学文化重新融合的问题,过去学者多集中于金元北方医学南传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南方医者接受金元北方医学理论后对《... 元代孙允贤撰《医方大成》,之后经熊彦明增补而成《类编南北经验医方大成》。对于南宋金元经历一百五十多年分裂后南北医学文化重新融合的问题,过去学者多集中于金元北方医学南传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南方医者接受金元北方医学理论后对《局方》的批判,此为一个方面。《类编南北经验医方大成》所引方书,提供另一方面的了解,南方医者将南北医方融合一书之中,代表南方医者在接受金元北方医学传统时,也同时传承南宋以来南方医学传统。尽管金元医学四大家医学影响往后医学发展极为深远,但是南宋以来南方医学传统仍然在元明两代保存其活力,此却为学者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编南北经验医方大成》 孙允贤 熊彦明 元代医学 南北医学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北佛教文学不同论——以宋辽对峙时期为例
16
作者 李舜臣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9-176,共8页
中国佛教文学存在南北差异。以10至12世纪北宋与辽为例,这种差异大抵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北方佛教文学长于散文,南方则以诗偈见称;二、北方偏重于表现民间群体的宗教信仰,南方则偏重于传达个体的修行感悟和宗教思想;三、北方总体呈现出... 中国佛教文学存在南北差异。以10至12世纪北宋与辽为例,这种差异大抵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北方佛教文学长于散文,南方则以诗偈见称;二、北方偏重于表现民间群体的宗教信仰,南方则偏重于传达个体的修行感悟和宗教思想;三、北方总体呈现出清华、质实的风格,南方则更显清丽、灵动。南北佛教文学都是佛教精神烛照下的文学书写,二者本同而末异,很多时段甚至还呈现出融合、会通之势。但是,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从空间维度建构南北佛教文学谱系,有助于改变百年佛教文学研究中“重南轻北”的倾向,使众多佛教文献在各自所属的谱系中重新焕发其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佛教文学 差异 文学谱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北地区差异的要素分解与政策启示
17
作者 吴利学 《区域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99,共8页
21世纪以来,中国南北地区差异日益扩大,各增长要素作用差异明显。利用发展核算基础上的地区差异分解框架和1978—2022年中国省级地区数据,研究全要素生产率、物质资本、劳动投入对南北地区经济差异的影响,结果发现,南北地区总产出差异... 21世纪以来,中国南北地区差异日益扩大,各增长要素作用差异明显。利用发展核算基础上的地区差异分解框架和1978—2022年中国省级地区数据,研究全要素生产率、物质资本、劳动投入对南北地区经济差异的影响,结果发现,南北地区总产出差异总体上呈现出持续扩大的趋势,但劳均产出近十多年来变化不大,劳动力和资本流入成为南方地区总产出更快增长的重要因素;全要素生产率差异一直是影响南北差异的重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将会主导未来的区域差异趋势;物质资本差异受区域政策影响比较突出,但政策效果需要多方面协调考虑。要素分解对于缩小中国南北差异的政策启示在于,各地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加快国际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从而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地区差异 发展核算 要素贡献分解 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北经济分化的再考察——经济均分线移动与增速贡献分解的双重视角 被引量:4
18
作者 罗津 孙雅慧 李悦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74,共24页
文章从南北方经济差距视角探究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表现、特征与成因。文章提出“南北经济均分线”反映南北差距动态变化,发现均分线大致在南京—上海一带徘徊,但其位置在2000—2013年缓慢北移、2013年后则迅速南移,进一步分析发现当... 文章从南北方经济差距视角探究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表现、特征与成因。文章提出“南北经济均分线”反映南北差距动态变化,发现均分线大致在南京—上海一带徘徊,但其位置在2000—2013年缓慢北移、2013年后则迅速南移,进一步分析发现当前南北方经济差距已超过东西部经济差距且尚无收敛趋势,已经成为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来源,因此必须深入探寻南北经济差距在2013年后出现趋势转折的原因。从区域-产业归因角度而言,文章创新性地提出增速贡献分解模型将南北经济总差距在产业和区域层面进行分解。发现南北经济差距在区域维度表现为“东北失速-失速现象扩散-区域经济分化”的发展规律,在产业维度表现为“工业失速为主-各行业普遍失速”的演化特征。为说明上述现象的产生原因,文章构造包含要素投入、技术进步、地域差距、产业结构和对外贸易五大驱动因素的经济增长框架,对南北方分别进行门槛分析,结果表明北方地区经济增长模式在2014年发生转折,转折点后北方产生投资增速下降、劳动力外流、人力资本弹性降低、地域不平衡性增大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可能是南北差距的主要诱因。最后,文章针对上述复杂因素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经济分化 经济均分线 增速贡献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增长压力下“能耗双控”政策会加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南北分化吗?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哲 白雪洁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9,94,共19页
严格的环境规制会倒逼北方地区通过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缩小南北差距,还是诱发了经济增长压力下地方政府的保增长动机,反向加剧了南北方地区的绿色发展差距?文章使用地级市数据细化分析精度,并以2011年制定的“能耗双控”政策为冲击,... 严格的环境规制会倒逼北方地区通过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缩小南北差距,还是诱发了经济增长压力下地方政府的保增长动机,反向加剧了南北方地区的绿色发展差距?文章使用地级市数据细化分析精度,并以2011年制定的“能耗双控”政策为冲击,使用双重差分法探究了“一刀切”式的环境规制政策对于区域协调发展与绿色转型的影响。文章研究发现,“能耗双控”政策实施后,南北方地区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差距显著扩大,并且经济增长压力的上升会进一步加剧这种分化趋势,不利于区域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文章从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两个视角进行了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政策实施后,产业结构高级化、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和绿色创新的分化是导致南北方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经济增长压力的存在会通过放大南北方地区在产业结构与技术进步方面的差异,引致南北方地区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文章的研究结论为“双碳”目标下环境规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经验证据,基于不同地区差异化的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制定因地制宜的发展政策,更有利于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和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耗双控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增长压力 南北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视域下南北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于泳莲 邢文利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128,F0003,共9页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区域协调发展对于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具有重大意义,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区域协调发展对于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具有重大意义,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支撑,能从根本上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然而由于地理区位、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南北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越来越严重,致使发展成果无法惠及全体人民。本文基于共同富裕视角,在系统梳理区域协调发展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南北区域协调发展对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探寻南北区域发展不协调的表现及成因,并提出共同富裕视域下南北区域协调发展的策略选择。本文的分析对于促进南北区域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统筹区域发展,着力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区域经济 南北区域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