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堵水到治水:1949年干部南下与皖南新区水患治理 被引量:1
1
作者 左方敏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5-142,共8页
1949年一支近4000人规模的华北南下干部纵队挺进皖南,从事接管和建政施政工作。由于初到皖南,他们对新区的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不熟悉不了解,加之当地干部缺少执政领导经验,面对水患存在认识和估计不足,导致治水工作的被动。但对比国民... 1949年一支近4000人规模的华北南下干部纵队挺进皖南,从事接管和建政施政工作。由于初到皖南,他们对新区的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不熟悉不了解,加之当地干部缺少执政领导经验,面对水患存在认识和估计不足,导致治水工作的被动。但对比国民党统治期间治水的“有名无实”,南下干部则坚持以人民至上,主动总结反思,提出生产救灾和生产备荒是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的口号,制定了“民办官助及生产救灾”的修圩复堤方案,构建四级治水组织保障体系,宣传报道治水事迹和模范,接续实施修圩复堤工程,实现了从被动堵水到主动治水的转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执政治水的不同,从而赢得民心民意,进一步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同时,治水过程也是南下干部融入皖南新区、融入人民群众,树立执政权威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堵水 治水 南下干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与新生:黄家围子文化南下渗透及其影响
2
作者 高云逸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69,共7页
公元前第六千纪,嫩江流域以附加堆纹陶器为特征的黄家围子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文章认为该文化西南向直抵西拉木伦河以北,助力了西梁文化的形成;南向挺进东辽河流域,促进了盘山遗存的出现;东南向深入西流松花江上游,推动了大青川遗存... 公元前第六千纪,嫩江流域以附加堆纹陶器为特征的黄家围子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文章认为该文化西南向直抵西拉木伦河以北,助力了西梁文化的形成;南向挺进东辽河流域,促进了盘山遗存的出现;东南向深入西流松花江上游,推动了大青川遗存的产生。黄家围子文化的强势南下,促成了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第一次大范围的南北文化交流,并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文化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嫩江流域 黄家围子文化 南下影响 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放战争时期山东解放区南下干部动员工作研究——以华东南下干部纵队组建为中心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志鹏 李健魁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103,共14页
华东南下干部纵队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和华东局为接管新解放区而从山东解放区抽调干部组建而成,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南下干部队伍。山东解放区既要保证原有工作正常进行,又要为干部南下做准备。在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山东解放区通过... 华东南下干部纵队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和华东局为接管新解放区而从山东解放区抽调干部组建而成,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南下干部队伍。山东解放区既要保证原有工作正常进行,又要为干部南下做准备。在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山东解放区通过调整地方干部政策为动员工作提供基础保障,并从打通南下干部思想和解决实际问题两个方面着手,消除传统乡土社会秩序对于动员工作的影响。这种南下动员机制在华东南下干部纵队到达新区后依然发挥着作用,并为之后西南服务团等南下干部动员工作提供了经验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东局 山东解放区 政治动员 干部南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49年华北解放区南下干部集中整训之研究
4
作者 代雅洁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2,共8页
抽调大批干部南下是中共中央为夺取全国胜利而制定的重大战略决策,华北解放区的干部南下工作则构成全国“南下”战略中的关键性环节。在南下干部的动员、抽调等工作完成之后,华北解放区下辖各区的南下干部分别在石家庄、武安、菏泽、威... 抽调大批干部南下是中共中央为夺取全国胜利而制定的重大战略决策,华北解放区的干部南下工作则构成全国“南下”战略中的关键性环节。在南下干部的动员、抽调等工作完成之后,华北解放区下辖各区的南下干部分别在石家庄、武安、菏泽、威县、开平和正定等地开展了为期一个月左右的集中整训。此次集中整训目标明确,兼顾思想性与实用性,为南下干部适应从北方到南方、从老区到新区、从乡村到城市的工作实践转移奠定了基础。华北解放区南下干部集中整训过程中的组织整编、学习教育和军事训练,亦暗含着中国共产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常规与运动相融合的干部生成与养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下干部 集中整训 华北解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南下”与“南下干部”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及当代价值 被引量:15
5
作者 丁龙嘉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4-80,共7页
"南下"是中共在全国解放战争中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实现了社会由半殖民地半封建向新民主主义、中共由革命党向执政党、中共工作重点由乡村向城市的三大转变。在此期间形成的"南下干部"群体,既有来自不同区域、出自... "南下"是中共在全国解放战争中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实现了社会由半殖民地半封建向新民主主义、中共由革命党向执政党、中共工作重点由乡村向城市的三大转变。在此期间形成的"南下干部"群体,既有来自不同区域、出自不同行业和层级、具有不同文化水平的相异点,亦有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江北地区去向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江南地区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相同点。"南下"与"南下干部"是新中国奠基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其的历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下 南下干部 历史研究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评南昌起义军南下广东的决策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松茂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2期53-55,共3页
南昌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不能归之于南下广东的决策。起义失败的真正原因是南下途中的领导错误造成的:即政治上的错误、军事上的错误、组织上的错误。
关键词 重评 南昌起义军 南下广东 决策 领导错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下战略与南下干部的历史贡献——兼论弘扬南下精神的时代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唐传喜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2-26,共5页
南下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南下干部特指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随军南下的北方老解放区干部。历史证明,南下迅速解决了江南新解放区的干部缺乏问题,推进了人民革命事业的顺利发展,对解放初期的广大江南地区恢复国民经... 南下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南下干部特指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随军南下的北方老解放区干部。历史证明,南下迅速解决了江南新解放区的干部缺乏问题,推进了人民革命事业的顺利发展,对解放初期的广大江南地区恢复国民经济、顺利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发挥了重要作用。南下干部在发动群众、剿匪锄霸、土地改革、发展生产、筹粮支前、民主建政等方面都作出了巨大贡献。南下是中国历史转折时期的重要事件,对于当前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而实现中华民族新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下 南下干部 历史贡献 时代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文报刊、南下文人与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嬗变——从五四到抗战 被引量:2
8
作者 郭惠芬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9-109,共11页
中国现代文学与东南亚华文文学均与华文报刊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五四至抗战时期,中国现代文艺运动伴随着中国和东南亚文化传媒的交流、两地人员的往来而跨界传播、影响到东南亚地区。在以中国南下文人为主体的东南亚华文报刊编辑的传播... 中国现代文学与东南亚华文文学均与华文报刊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五四至抗战时期,中国现代文艺运动伴随着中国和东南亚文化传媒的交流、两地人员的往来而跨界传播、影响到东南亚地区。在以中国南下文人为主体的东南亚华文报刊编辑的传播和倡导下,东南亚华文文艺界依托华文报刊这一重要的文学载体和传播媒介,使东南亚华文文学实现了从旧体文学向白话新文学的现代转型,并先后推动了东南亚新兴文学(革命文学)、南洋色彩文学和抗战救亡文学运动,促进了现代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发展壮大,由此联结起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紧密的历史文化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至抗战 华文报刊 南下文人 东南亚华文文学 传播与嬗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麦粟种植的南下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马华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029-6030,共2页
通过查阅历史文献,考察了两宋时期麦栗等粮食作物种植南移的状况,并探究了其原因:一是两宋政府的重视;二是地方官吏的认真推广;三是水利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两宋 麦粟 种植 南下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弦索南下和剧唱海盐诸腔的衰落
10
作者 黄振林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7-161,共5页
本文在明代北南戏曲声腔碰撞和交流的大背景下,就弦索在"清唱"和"剧唱"两种"曲唱"形式中的作用进行了认真分析。重点探讨弦索南下给南戏声腔带来的影响和变化。指出剧唱海盐腔一直保持鼓板伴奏的品格,不... 本文在明代北南戏曲声腔碰撞和交流的大背景下,就弦索在"清唱"和"剧唱"两种"曲唱"形式中的作用进行了认真分析。重点探讨弦索南下给南戏声腔带来的影响和变化。指出剧唱海盐腔一直保持鼓板伴奏的品格,不入弦索,最后失去在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地位,逐步走向衰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弦索 南下 鼓板 海盐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解放区南下干部与南方新区征粮实践研究(1948—1950年) 被引量:4
11
作者 代雅洁 杨豪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1-118,共8页
革故鼎新之际,南方新区的征粮任务异常沉重,资源禀赋、历史传统、南北差异、政权更替等因素共同制约着征粮实践的如期开展。面对湖南、贵州、皖南等地征粮之困境,以华北解放区南下干部为核心的中共政权采取了务实的态度,利用自身优势,... 革故鼎新之际,南方新区的征粮任务异常沉重,资源禀赋、历史传统、南北差异、政权更替等因素共同制约着征粮实践的如期开展。面对湖南、贵州、皖南等地征粮之困境,以华北解放区南下干部为核心的中共政权采取了务实的态度,利用自身优势,整合老区治理经验,积极融入南方新区,顺利完成征粮任务,初步解决了传统税收体系中的中介掮客、偷税漏税等固有弊病,使中共政权深度嵌入了南方新区的基层社会,实现了革命从老区到新区、从北方到南方的“区域”流动。革命促进了南下干部的“区域”流动,而南下干部则加速了革命的“区域”流动,这两种“区域”流动机制互为表里、相互作用,共同主导着革命实践向更高层次、更深程度的历史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下干部 征粮实践 华北解放区 南方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下北上之影人大迁徙与家国情怀 被引量:2
12
作者 吕少勇 魏媛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8-10,共3页
自电影进入中国市场后,中国影人出现过两拨大规模的迁徙:一拨是1945年后上海影人三次南下前往香港继续拍片;一拨是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2003年签署CEPA协议后,香港影人北上谋求新发展。在不同的时代环境下,影片类型不同,但两地的文化同... 自电影进入中国市场后,中国影人出现过两拨大规模的迁徙:一拨是1945年后上海影人三次南下前往香港继续拍片;一拨是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2003年签署CEPA协议后,香港影人北上谋求新发展。在不同的时代环境下,影片类型不同,但两地的文化同根性使得历史题材片在传播导演观念时更能使观众产生文化认同感。本文分析两代影人在拍摄历史题材片时在转战南北前后的风格变化以及关于"家国情怀"的叙事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题材 影人大迁徙 内地与香港电影 南下北上 家国情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下干部研究综述 被引量:13
13
作者 何志明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8-126,共9页
所谓“南下干部”,系指解放战争期间,中共中央为了顺利接管广大南方新区而派出的干部队伍。这些以北方人为主的南下干部群体进入新区参加接管与建政工作,不仅保证了新旧政权的平稳过渡,而且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扎根当地,推动了南北... 所谓“南下干部”,系指解放战争期间,中共中央为了顺利接管广大南方新区而派出的干部队伍。这些以北方人为主的南下干部群体进入新区参加接管与建政工作,不仅保证了新旧政权的平稳过渡,而且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扎根当地,推动了南北融合和文化交流,为该地区的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此,有论者甚至将“南下”的地位与长征并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下干部 综述 解放战争期间 干部队伍 中共中央 干部群体 文化交流 南北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挺进皖南:1949年干部南下与政权接管 被引量:8
14
作者 左方敏 姚宏志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8-117,共10页
1949年干部南下是中共中央为了接管和巩固长江以南新解放区政权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其中,挺进皖南是干部南下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相对于沪宁杭而言,学界对干部挺进皖南的研究几近空白。本文通过查阅、梳理相关档案材料,初步考... 1949年干部南下是中共中央为了接管和巩固长江以南新解放区政权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其中,挺进皖南是干部南下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相对于沪宁杭而言,学界对干部挺进皖南的研究几近空白。本文通过查阅、梳理相关档案材料,初步考察了挺进皖南的干部来源、规模、分配任用等情况,揭示了他们在解放初期皖南政权接管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9年 挺进皖南 干部南下 政权接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调与任用:解放初期入浙南下干部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包晨岚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0-224,共5页
南下干部是解放战争后期中共进军南方国统区过程中,为解决干部缺乏问题从北方大量抽调干部而产生的群体。南下干部相比浙江地方干部,由中央选调,并在南下后成为浙江党政军机构各层级权力的中心,对浙江在解放后的经济和政治都有着深远的... 南下干部是解放战争后期中共进军南方国统区过程中,为解决干部缺乏问题从北方大量抽调干部而产生的群体。南下干部相比浙江地方干部,由中央选调,并在南下后成为浙江党政军机构各层级权力的中心,对浙江在解放后的经济和政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分析入浙南下干部的选调与任用可了解山东干部在被动员南下时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以及组织动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可由此出发考察中共对南下干部的调配与政权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下干部 浙江 选调 任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建立初期入闽南下干部的婚姻与情感
16
作者 焦帅帅 张侃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2-168,共7页
婚姻和家庭是影响南下干部扎根福建的重要因素。新中国建立初期,党组织为了稳住南下干部安心工作,改变南下之初限制家属南下以及暂缓离婚的要求,灵活性、人性化与原则性相结合,通过家属南下、离婚重组、自由恋爱、组织介绍等举措解决干... 婚姻和家庭是影响南下干部扎根福建的重要因素。新中国建立初期,党组织为了稳住南下干部安心工作,改变南下之初限制家属南下以及暂缓离婚的要求,灵活性、人性化与原则性相结合,通过家属南下、离婚重组、自由恋爱、组织介绍等举措解决干部婚姻,反映出特殊历史境遇下的情感与革命、个体与群体互动的复杂面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南下干部 婚姻 情感 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初期广东的南下大军挂帅问题再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坤睿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4-100,共7页
南下干部进入广东担任领导职位的历程与大部分南方新区不同。解放初期,中央对粤籍干部采取较为放手的态度。在这一时期,本地干部与粤籍南下干部主导着粤政。1951年5月起,非粤籍南下大军开始在广东大规模挂帅,这一进程直到1952年夏后方... 南下干部进入广东担任领导职位的历程与大部分南方新区不同。解放初期,中央对粤籍干部采取较为放手的态度。在这一时期,本地干部与粤籍南下干部主导着粤政。1951年5月起,非粤籍南下大军开始在广东大规模挂帅,这一进程直到1952年夏后方告完成。从解放直到1952年夏,华南分局曾多次请求中南局调配干部,但往往只有在中央领导人亲自关注广东的干部情况时,才有大量干部调往广东。南下大军大规模挂帅并非源于派系争端,大军挂帅进程的迟缓也无法归责于粤籍干部的抵制,能调配的干部不足这一实际问题是上级长期未能推动南下大军进驻广东的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下干部 大军干部 本地干部 新解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路军南下支队转战湖南述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勇 罗玉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7-182,共6页
中共中央为在南方有一个巩固的战略基地,配合全国各抗日战场对日反攻作战,以及为应付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可能发动的内战做准备,派遣了以王震、王首道为负责人的南下支队从延安远赴湖南。南下支队试图建立湘粤赣根据地,但是遭到了国民党军... 中共中央为在南方有一个巩固的战略基地,配合全国各抗日战场对日反攻作战,以及为应付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可能发动的内战做准备,派遣了以王震、王首道为负责人的南下支队从延安远赴湖南。南下支队试图建立湘粤赣根据地,但是遭到了国民党军队的疯狂阻挠和围攻,且该支队在湘北活动时间过长,兵力不足,孤军深入,而东江抗日纵队接应部队行动迟缓,没有及时抵达接应地点,导致该支队在湖南转战半年后最终北返。虽然八路军的南下支队没有直接实现最初的战略目标,但仍然起到了一些正面作用,主要是:积极恢复和发展各地党组织,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宣传、发动、组织群众抗日;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袭扰日军后方,牵制了部分日军力量,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日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路军 南下支队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南下工程——中俄合作开发伊尔库次克—萨哈油气区的设想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国玉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3-14,共2页
所谓'油气南下工程',是指将俄罗斯东部的油气开发供应到中国以及日本、韩国等国家.当今世界上只有两个油气最丰富的地区,一个是中近东,另一个是俄罗斯.据2000年资料,中近东石油探明剩余可采储量66亿吨(大大偏低),天然气探明剩... 所谓'油气南下工程',是指将俄罗斯东部的油气开发供应到中国以及日本、韩国等国家.当今世界上只有两个油气最丰富的地区,一个是中近东,另一个是俄罗斯.据2000年资料,中近东石油探明剩余可采储量66亿吨(大大偏低),天然气探明剩余可采储量4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149万亿立方米的34%.2000年中近东生产石油10.7亿吨,占世界33.5亿吨的30%;俄罗斯生产石油3.1亿吨,占世界各国第二位,生产天然气5842亿立方米,占世界首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南下工程 中俄合作 设想 优势互补 伊尔库次克-萨哈油气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下干部历史贡献理论研讨会”征文启事
20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I0007-I0007,共1页
对南下干部历史贡献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是一项具有原创性、开拓性的课题,是填补党史研究空白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山东省档案局、山东省档案馆... 对南下干部历史贡献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是一项具有原创性、开拓性的课题,是填补党史研究空白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山东省档案局、山东省档案馆拟于2012年3月举办“南下干部历史贡献理论研讨会”,欢迎宣传、组织、党史、社科联系统、各大高校的专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贡献 南下干部 征文启事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山东省档案馆 六中全会精神 党史研究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