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损伤破裂砂岩单轴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牛双建 党元恒 +1 位作者 冯文林 杨大方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49-1258,共10页
深部岩体工程处于高应力环境中,开挖破裂后的工程岩体在持续的高地应力作用下具有很强的时间效应,深入研究其峰后蠕变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先采用RMT-150B型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对完整岩样进行单轴峰前屈服、峰后破裂卸载试... 深部岩体工程处于高应力环境中,开挖破裂后的工程岩体在持续的高地应力作用下具有很强的时间效应,深入研究其峰后蠕变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先采用RMT-150B型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对完整岩样进行单轴峰前屈服、峰后破裂卸载试验,制备出具有不同破裂损伤程度的峰前屈服、峰后破裂的损伤岩样;再采用RLW-2000型微机伺服岩石三轴流变仪对其进行单轴蠕变试验,研究其单轴蠕变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损伤岩样波速与完整岩样相比,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损伤岩样各级应力水平下,瞬时应变量均是随着应力水平的增加而逐步增加,且均符合线性函数关系;相同应力水平下,峰后破裂损伤岩样瞬时应变明显大于峰前屈服损伤岩样;各级应力水平下,总体上各蠕变量随着应力水平的增加而逐步提高,且均符合指数函数关系;相同应力水平下,峰后破裂损伤岩样蠕变量明显大于峰前屈服损伤岩样,且随着荷载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两者差异程度增加;损伤岩样各瞬时变形模量随着应力水平的增加均逐步提高,两者之间符合线性函数关系;各应力水平下对应的瞬时变形模量存在明显差异,岩样损伤程度越高,瞬时变形模量越低;各损伤岩样在各级应力水平下,改进的西原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其单轴蠕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岩样 损伤岩样 峰后蠕变 单轴蠕变 蠕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化-冻融耦合作用下大理岩蠕变长期强度
2
作者 赵越 牛心玉 +1 位作者 齐晓磊 华玉涵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8-198,共11页
为合理确定大理岩在水化-冻融耦合作用下的蠕变长期强度σ_(s),以鄂西北地区某露天边坡为研究背景,以酸、中、碱三种溶液环境和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为试验控制因素,首先开展了大理岩单轴压缩试验和单轴压缩蠕变试验,然后采用过渡蠕变法、... 为合理确定大理岩在水化-冻融耦合作用下的蠕变长期强度σ_(s),以鄂西北地区某露天边坡为研究背景,以酸、中、碱三种溶液环境和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为试验控制因素,首先开展了大理岩单轴压缩试验和单轴压缩蠕变试验,然后采用过渡蠕变法、等时应力-应变曲线簇法、稳态蠕变速率-应力关系法、强度-破坏时间关系法求取了大理石长期强度,最后提出了两种新方法——基于应力-应变曲线的长期强度预测方法和改进的稳态蠕变速率-应力关系法,并对各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在同一冻融循环次数下,酸性环境下的瞬时强度和长期强度均最小,碱性次之,中性最大。2)采用过渡蠕变法、等时应力-应变曲线簇法、稳态蠕变速率-应力关系法、基于应力-应变曲线的长期强度预测方法、改进的稳态蠕变速率-应力关系法得到研究区大理岩在不同溶液环境和冻融循环次数下的长期强度平均值分别为46.70、41.21、39.74、43.92、43.67 MPa。3)本文提出的基于应力-应变曲线的长期强度预测方法无需开展耗时较长的蠕变试验,仅通过压缩试验确定的应力-应变曲线便可快速预测岩石长期强度;改进的稳态蠕变速率-应力关系法相比传统方法,杜绝了取拐点方式的较强主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冻融 大理岩 蠕变 长期强度 瞬时强度 单轴压缩试验 单轴压缩蠕变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水沥青混合料单轴静态蠕变试验的离散元仿真 被引量:7
3
作者 王荣 胡昌斌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5-43,共9页
为揭示排水沥青混合料单轴静态蠕变试验的细观力学机制,综合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图像识别技术获取车辙板粗集料及孔隙细观信息,并基于离散元建立单轴静态蠕变试验模型,围绕沥青模量、粘结强度和混合料孔隙率等3个因素... 为揭示排水沥青混合料单轴静态蠕变试验的细观力学机制,综合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图像识别技术获取车辙板粗集料及孔隙细观信息,并基于离散元建立单轴静态蠕变试验模型,围绕沥青模量、粘结强度和混合料孔隙率等3个因素对排水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影响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外荷载作用时间下,模量对永久变形的降幅影响略大于蠕变柔量,模量由1倍提升至5倍,蠕变柔量约降低3.7倍,永久变形降低约4.7倍;模量增大至4倍后,永久变形量和蠕变柔量的降幅趋于平缓;空隙率由18%提升至22%,蠕变柔量和永久变形量均增大约40%,混合料耐久性明显降低,空隙率18%-19%阶段对永久变形和蠕变柔量的增幅较为平缓,19%-22%阶段永久变形和蠕变柔量的增幅增大,且接近线性关系;混合料承载力随粘结强度提高而增大,不同粘结强度(280、300、500 N)对永久变形量和蠕变柔量的影响基本一致,且低粘结强度(250~300 N)对永久变形量和蠕变柔量的影响远大于高粘结强度(300~700 N)。在影响蠕变柔量与永久变形计算值可靠度的3个因素中,按可靠度高低排序依次为:粘结强度、空隙率、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排水沥青混合料 单轴静态蠕变试验 离散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砂浆的单轴拉伸蠕变特性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文进 余梁蜀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145-149,共5页
根据大量单轴拉伸蠕变试验数据,论证和比较沥青砂浆材料的蠕变规律。并应用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到该材料受单轴恒定荷载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可较好地符合粘弹性四元流体模型(即伯格斯模型)和指数模型。从而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供了基本... 根据大量单轴拉伸蠕变试验数据,论证和比较沥青砂浆材料的蠕变规律。并应用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到该材料受单轴恒定荷载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可较好地符合粘弹性四元流体模型(即伯格斯模型)和指数模型。从而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供了基本的单轴拉伸蠕变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砂浆 单轴拉伸蠕变试验 蠕变柔量 应力应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含水页岩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唐建新 腾俊洋 +1 位作者 张闯 刘姝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33-41,共9页
为分析层理和水对页岩的蠕变特性影响,室内制取0°、30°、60°、90°和不含层理5种页岩,每种层理页岩均处理成干燥、自然、不饱水、饱水4种含水状态,对其进行单轴压缩下的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层理角度和含水率... 为分析层理和水对页岩的蠕变特性影响,室内制取0°、30°、60°、90°和不含层理5种页岩,每种层理页岩均处理成干燥、自然、不饱水、饱水4种含水状态,对其进行单轴压缩下的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层理角度和含水率对页岩的蠕变特性均有较大影响。同一含水率下随层理角度的增大,页岩的初始瞬时弹性呈指数式减小,瞬时弹性模量成指数式增加。相同层理角度下,随含水率升高,页岩的初始瞬时弹性应变线性增长,瞬时弹性模量线性下降;(2)采用含有弹性元件、黏性元件及开尔文体的"伯格斯"蠕变模型对页岩的蠕变过程进行描述,并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了反演和验证,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页岩的蠕变特征。根据试验所得层理和水对页岩蠕变变形的影响规律,通过瞬时弹性模量和黏性系数与层理角度和含水率的拟合关系,将蠕变模型中的瞬时弹性模量和黏性系数替换为层理倾角和含水率的函数,构建了能够反映页岩层理和含水率的蠕变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轴蠕变试验 页岩 含水率 层理 蠕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蠕变效应的岩石损伤起始准则 被引量:4
6
作者 卞跃威 夏才初 +1 位作者 肖维民 朱合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7-23,共7页
现有的损伤起始准则多为应力的函数,即在应力空间中某一固定的曲面,得到的损伤起始面为介于初始屈服面与最终破坏面之间的固定曲面。基于现有损伤起始准则假定,考虑了蠕变变形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岩石损伤起始准则。该准则在应力空间中所... 现有的损伤起始准则多为应力的函数,即在应力空间中某一固定的曲面,得到的损伤起始面为介于初始屈服面与最终破坏面之间的固定曲面。基于现有损伤起始准则假定,考虑了蠕变变形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岩石损伤起始准则。该准则在应力空间中所形成的损伤起始面随着蠕变变形的增加而收缩。故此,根据该准则,岩石即使在应力水平低于瞬态损伤起始应力的情况下,也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达到损伤起始点,从而激活损伤过程直至达到最终的破坏状态。考虑蠕变效应的损伤准则可以很好地解释一些蠕变试验(包括常应变率试验、常加载速率试验和常应力蠕变试验等)结果。损伤起始准则中所包含的材料参数可以通过常规三轴试验和单轴蠕变试验很方便地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蠕变 损伤 损伤起始 三轴试验 单轴蠕变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E统计模型的砂岩蠕变试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鹏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8-83,共6页
为分析水溶液对砂岩蠕变特性的影响,利用RLJW-2000岩石流变伺服仪对3种含水率下的砂岩进行了单轴长期力学行为研究,并利用PAC声发射(AE)监测仪对砂岩试验全过程进行声信号采集。试验结果表明:砂岩在长期荷载下,表现出应变硬化特征,有明... 为分析水溶液对砂岩蠕变特性的影响,利用RLJW-2000岩石流变伺服仪对3种含水率下的砂岩进行了单轴长期力学行为研究,并利用PAC声发射(AE)监测仪对砂岩试验全过程进行声信号采集。试验结果表明:砂岩在长期荷载下,表现出应变硬化特征,有明显的蠕变稳态阶段,伴随加载的进行,蠕变速率随之增大;随着含水率的增加,相同应力等级下的蠕变速率随之增大。振铃计数率与蠕变速率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且累计振铃计数-时间曲线与应变-时间曲线两者走势基本相同。在假设试验材料服从Weibull统计分布的前提下,通过AE事件数表示岩石的损伤程度,推导出了基于AE事件点的损伤演化方程,相同应力水平下,高含水率砂岩内部损伤发展较低含水率快。比较蠕变曲线和损伤变量曲线的加速临界时间点,发现基于损伤变量得到的临界时间点相对蠕变加速时间点较为提前,说明利用声发射来预测蠕变破坏时间更为准确,这对于实际工程中的灾害防治工作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蠕变特性 单轴蠕变 振铃计数 事件数 Weibull统计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混凝土结构参数与高温蠕变特性的偏相关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程郅策 纪伦 +2 位作者 周舰航 徐琳琳 谭忆秋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67-172,共6页
分析沥青混凝土结构与高温性能之间的关系,明确与高温特性关系显著的结构参数,能有针对性地通过结构参数控制,在质量控制中实现高温稳定性的保证。选取AC-16、SMA-16两种典型级配中值作为基础级配,调整得到多个试验级配,同时变化沥青用... 分析沥青混凝土结构与高温性能之间的关系,明确与高温特性关系显著的结构参数,能有针对性地通过结构参数控制,在质量控制中实现高温稳定性的保证。选取AC-16、SMA-16两种典型级配中值作为基础级配,调整得到多个试验级配,同时变化沥青用量,实现级配和配比的变化,进行沥青混凝土单轴静载蠕变试验,利用Burgers模型拟合蠕变曲线得到高温抗变形指标。计算各级配混凝土的16个结构参数,对参数进行显著性筛选。分析显著性结构参数与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偏相关关系。分析得出:不同级配其显著性结构参数不同,AC-16结构参数受级配和配合比的影响更大,显著性结构参数数量更多,4.75 mm通过率对结构参数的影响最为显著;对于AC-16和SMA-16的不同级配,结构参数VV、V_(K)均与混合料的抵抗永久变形能力显著相关;VV与抵抗永久变形能力有显著的正的净相关性,而V_K与抵抗永久变形能力有显著的负的净相关性;两种典型级配在受细集料影响时,V_(c)、V_(c/f)与AC沥青混凝土的永久变形能力具有显著的净相关性,与SMA沥青混凝土的瞬时变形能力具有显著的净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凝土 结构参数 单轴蠕变 高温特性 偏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与饱水状态下深部斜长角闪岩蠕变特性 被引量:20
9
作者 张春阳 曹平 +1 位作者 汪亦显 宁果果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87-1595,共9页
通过金川深部斜长角闪岩单轴压缩蠕变实验,选取典型蠕变曲线,发现该岩石黏弹性、黏塑性变形较瞬时变形偏小,卸载后弹性后效不显著。在5.1 MPa轴向应力下,自然状态的岩样近似纯弹性特征。饱水状态下岩样瞬时强度σ′b和长期强度σ′∞总... 通过金川深部斜长角闪岩单轴压缩蠕变实验,选取典型蠕变曲线,发现该岩石黏弹性、黏塑性变形较瞬时变形偏小,卸载后弹性后效不显著。在5.1 MPa轴向应力下,自然状态的岩样近似纯弹性特征。饱水状态下岩样瞬时强度σ′b和长期强度σ′∞总体低于自然状态,且σ′∞已接近深部高地应力,因此,对于深部节理、裂隙很发育的岩体,应特别注意巷道排水,防止围岩因长期强度降低而导致巷道变形和破坏。自然与饱水状态下岩样瞬时弹性应变εme、瞬时塑性应变εmp随应力增大而增加,但增速逐渐放缓,饱水状态下塑性变形更显著;相同应力下,饱水状态岩样蠕变量大于自然状态,应变速率也总体快于自然状态,2种状态的蠕变速率在20~30 h时都逐渐稳定,且速率曲线随应力增大,微裂隙压密,彼此逐渐靠近,岩样处于相对硬化阶段;当轴向应力达到66.3 MPa后,饱水状态蠕变速率有相对加速趋势,速率曲线随应力增大先往左下移动,再朝右上移动,而自然状态蠕变速率曲线总体向右上移动。最后,通过蠕变数据分析,推导γ=ασk型经验方程,对蠕变试验数据进行回归拟合,拟合结果证明该蠕变经验模型的正确性。金川矿区斜长角闪岩蠕变实验研究为分析深部巷道该类围岩流变稳定性及支护方案优化等提供有效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长角闪岩 单轴压缩蠕变实验 长期强度 应变速率 蠕变经验模型 回归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压痕法研究80Au/20Sn焊料蠕变应力指数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国尚 荆洪阳 +2 位作者 徐连勇 魏军 韩永典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3-76,共4页
室温下通过恒加载速率/载荷纳米压痕法对铸态80Au/20Sn焊料进行了测试,得到了压痕试样的载荷—位移曲线.试验表明,加载速率对载荷一位移曲线影响显著,较低的加载速率产生了较大的位移变化;加载阶段,较低的加载速率导致了较大的压痕深度... 室温下通过恒加载速率/载荷纳米压痕法对铸态80Au/20Sn焊料进行了测试,得到了压痕试样的载荷—位移曲线.试验表明,加载速率对载荷一位移曲线影响显著,较低的加载速率产生了较大的位移变化;加载阶段,较低的加载速率导致了较大的压痕深度;载荷保持阶段,压痕深度的变化表明在该阶段发生了蠕变,较高的加载速率导致了较大的蠕变应变率.结果表明,基于压痕做功概念得到的蠕变应力指数与传统单轴拉伸或压缩蠕变测试得到的数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该测试和分析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变应力指数 单轴拉伸蠕变测试 纳米压痕 压痕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实Q_3马兰黄土蠕变规律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朱才辉 李宁 刘俊平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2-399,共8页
为了研究压实Q3马兰黄土的蠕变特性,开展不同压实度、不同含水量下压实土的单轴排水与不排水蠕变试验,得到其轴向应变-应力-时间关系,采用已有的经验模型及H-K、Burgers、M-B元件模型分别描述其蠕变规律并对比分析其适宜性,采用能综合... 为了研究压实Q3马兰黄土的蠕变特性,开展不同压实度、不同含水量下压实土的单轴排水与不排水蠕变试验,得到其轴向应变-应力-时间关系,采用已有的经验模型及H-K、Burgers、M-B元件模型分别描述其蠕变规律并对比分析其适宜性,采用能综合反映蠕变特性参数的等效蠕变模量E(t)来分析不同因素对蠕变规律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Q3马兰黄土的蠕变特性对含水量敏感程度较大,对压实度次之,排水条件对低含水量和低压实度土体的蠕变特性敏感程度较大;采用M-B元件模型能够较准确地描述其瞬时弹性应变、衰减蠕变和稳定粘滞流动三个阶段,通过等效蠕变模量E(t)能够较好地反映不同初始条件下的蠕变效应,得到了E(t)与含水量w和轴向荷载σ0的经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实Q3马兰黄土 单轴压缩蠕变试验 应力-应变-时间关系 含水量 压实度 M-B蠕变模型 等效蠕变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结褐色泥岩非线性加速蠕变西原模型优化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晓燕 刘路路 闫坤伐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1-105,共5页
为研究冻结褐色泥岩加速蠕变特性,以陕西某煤矿主井井筒褐色泥岩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的轴压水平,采用WDT-100冻土试验机分别在-5,-10,-15℃的负温条件下进行了单轴等载荷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低轴压水平下的冻结褐色泥岩蠕变呈现出... 为研究冻结褐色泥岩加速蠕变特性,以陕西某煤矿主井井筒褐色泥岩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的轴压水平,采用WDT-100冻土试验机分别在-5,-10,-15℃的负温条件下进行了单轴等载荷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低轴压水平下的冻结褐色泥岩蠕变呈现出瞬时弹性、减速、稳定3阶段特性,高轴压水平呈现出瞬时弹性、减速、等速、加速4阶段特性,轴压水平因素对冻结褐色泥岩轴向应变增加的影响程度远大于温度因素。基于经典西原模型,串联一个带应变启动的非线性黏滞阻尼器,得到7元件优化西原模型,通过最小二乘法对模型参数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7元件优化西原模型拟合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更适合于描述冻结褐色泥岩非线性加速蠕变特性的变化规律,对深井煤矿冻结褐色泥岩的蠕变破坏预报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褐色泥岩 加速蠕变 优化西原模型 单轴等载荷蠕变试验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作用下橡胶混凝土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琦 徐飞 +2 位作者 郑贺民 侍军浩 张建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261-3268,共8页
橡胶混凝土(concrete with rubber aggregate,RC)具有较高的抗冻融性,但其在各种冻融条件下的长期蠕变行为尚不清楚,势必会影响橡胶混凝土在严寒地区的应用。以RC在冻融循环条件下的蠕变特性为对象,选取C40普通混凝土配比为试验基准,将... 橡胶混凝土(concrete with rubber aggregate,RC)具有较高的抗冻融性,但其在各种冻融条件下的长期蠕变行为尚不清楚,势必会影响橡胶混凝土在严寒地区的应用。以RC在冻融循环条件下的蠕变特性为对象,选取C40普通混凝土配比为试验基准,将等体积、粒径为3~6 mm橡胶颗粒代替中砂质量的10%配制了一种RC,在RC材料经历0、30、60、90、120、150次冻融循环试验后,进行单轴抗压、单轴蠕变、冻融后动弹性模量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等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0次冻融循环条件下的RC,经历30~150次冻融循环作用后其抗压强度分别下降了6.51%~47%,质量损失率分别提高了6%~11.2%。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RC蠕变破坏逐渐达到其临界值应力水平,冻融动弹性模量不断降低。经多次冻融循环后,RC试件蠕变应力低于峰值强度的50%时,判断结构是安全的。超过该临界值时,判别安全标准取决于其应力荷载及冻融循环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混凝土(RC) 冻融循环 抗压强度 单轴蠕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福煤矿不同含水率砂岩蠕变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晓明 姜铭 +3 位作者 王新波 臧金诚 高祥 缪澄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4-636,共13页
为研究深部巷道围岩在地下水作用下的长期蠕变力学特性,采用自主研制的深部软岩五联流变试验系统,开展不同含水率(0%、0.8%、1.6%、2.4%、3.3%)下砂岩吸水软化单轴压缩试验及单轴蠕变试验。通过试验结果研究表明:砂岩的单轴抗压强度、... 为研究深部巷道围岩在地下水作用下的长期蠕变力学特性,采用自主研制的深部软岩五联流变试验系统,开展不同含水率(0%、0.8%、1.6%、2.4%、3.3%)下砂岩吸水软化单轴压缩试验及单轴蠕变试验。通过试验结果研究表明:砂岩的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蠕变破坏应力与含水率呈指数下降关系,蠕变破坏应力与单轴抗压强度的比值在0.76~0.84之间;砂岩衰减蠕变阶段时间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少,随应力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径向应变比轴向应变先进入稳态蠕变阶段,破坏应力下径向应变的加速蠕变阶段开始时间要先于轴向应变;基于稳态蠕变速率曲线确定了砂岩的长期强度,径向稳态蠕变速率确定的值略小于轴向,长期强度与含水率之间满足负指数关系;将蠕变试验中径向应变与轴向应变之比定义为μc,提出了基于μc值的岩石长期强度确定方法且μc值与含水率无关,对于本次砂岩样品可以认为μc值大于0.3时样品会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加速蠕变破坏;随着含水率的增加,样品破坏形态由单斜面剪切破坏逐渐演变至X状共轭斜面剪切破坏。研究结果为地下水作用下巷道长期稳定性分析及巷道蠕变破坏的提前预报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蠕变 单轴压缩蠕变 含水率 径向应变 长期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头压痕蠕变的试验和数值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勇俊 赵彬 岳珠峰 《机械强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54-859,共6页
通过对LY12CZ的平头压痕蠕变和单轴拉伸蠕变行为的比较,主要研究工程材料LY12CZ的压痕蠕变行为。首先对压痕蠕变试验和单轴蠕变试验进行研究,通过试验得出材料蠕变参数及其压痕蠕变参数。其次,通过有限元(fi-nite element method,FEM)... 通过对LY12CZ的平头压痕蠕变和单轴拉伸蠕变行为的比较,主要研究工程材料LY12CZ的压痕蠕变行为。首先对压痕蠕变试验和单轴蠕变试验进行研究,通过试验得出材料蠕变参数及其压痕蠕变参数。其次,通过有限元(fi-nite element method,FEM)分析对压痕蠕变进行模拟,也得出材料的压痕蠕变参数,以上都得出相同温度下由压痕蠕变试验和单轴拉伸蠕变试验得出的应力指数是相等的结论,同时利用转化因子验证压痕蠕变试验和单轴蠕变试验的一致性和等效性,从而证实由压痕蠕变试验描述蠕变是合适的,并且能够确定材料的蠕变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头压痕蠕变 单轴拉伸蠕变 LY12CZ有限元法 蠕变常数 蠕变应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阳既有地基红黏土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瑶丹 沙运斌 +2 位作者 陈筠 高彬 邬忠虎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27-634,共8页
为了准确地掌握喀斯特发育地区岩溶作用对红黏土的结构影响,以及红黏土地基的蠕变特性,以贵州铝厂既有地基红黏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别加载法进行了室内单轴蠕变固结试验和三轴蠕变试验,建立单轴蠕变经验方程以及Singh-Mitchell模型。结... 为了准确地掌握喀斯特发育地区岩溶作用对红黏土的结构影响,以及红黏土地基的蠕变特性,以贵州铝厂既有地基红黏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别加载法进行了室内单轴蠕变固结试验和三轴蠕变试验,建立单轴蠕变经验方程以及Singh-Mitchell模型。结果表明:贵州铝厂红黏土的单向固结有线性规律,表现在t/ε和t存在高度的线性相关性,其单向固结经验方程中的一个参数b可用于预测试样在单向固结下的最终沉降量。所建立的Singh-Mitchell三参数的蠕变模型较好表达了试验土体在25%~100%偏应力水平范围内的应力-应变-时间三者的关系特性。同时,SEM图片表明随着竖向压力不断地增大,单轴固结试验下该红黏土的孔隙面积和微观颗粒数减小,颗粒面积变大,三维孔隙率增加,说明能用孔隙变化的微观规律来反映宏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阳红黏土 蠕变试验 单轴蠕变经验方程 Singh-Mitchell模型 微观分析 三维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级加载条件下深部灰岩蠕应变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肖伟晶 王晓军 +2 位作者 陈辰 卓毓龙 李永欣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5-138,143,共5页
为研究深部灰岩蠕应变特性,采用GDS-VIS三轴流变仪对不同深度试样做分级加载单轴蠕变试验。基于试验结果,计算出灰岩长期强度与瞬时强度之比的均值为0.758,且深度越深比值越小;分析不同深度灰岩在各分级应力水平下轴向蠕应变增量与加载... 为研究深部灰岩蠕应变特性,采用GDS-VIS三轴流变仪对不同深度试样做分级加载单轴蠕变试验。基于试验结果,计算出灰岩长期强度与瞬时强度之比的均值为0.758,且深度越深比值越小;分析不同深度灰岩在各分级应力水平下轴向蠕应变增量与加载级数的变化规律,并将蠕应变增量进行一次累加,得到轴向蠕应变。结果表明:蠕应变增量随级数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剧增的变化规律,且随深度增加,蠕应变增量达到谷底所对应的应力百分比有明显增大趋势;在分级加载过程中,随级数增加,轴向蠕应变先后呈现减速增加、等速增加和加速增加3个发展阶段;当恒载应力百分比为60%~70%时,蠕应变趋于稳定,当超过该范围后,蠕应变加速增加直至发生蠕变破坏。研究得到的这一应力百分比范围可以为识别深部灰岩是否会发生蠕变破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深部灰岩 蠕应变特性 单轴蠕变试验 分级加载 长期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黄土时效变形特性的高填方工后沉降预测 被引量:20
18
作者 葛苗苗 李宁 +2 位作者 郑建国 朱才辉 伯洋洋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262-267,共6页
对压实黄土进行一维固结蠕变试验,分析压实度、含水率及固结应力对黄土次固结特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考虑黄土时效变形特性的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压实黄土次固结系数随着固结压力的增大呈增大趋势,次固结系数在低应力水平下对含水率和压... 对压实黄土进行一维固结蠕变试验,分析压实度、含水率及固结应力对黄土次固结特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考虑黄土时效变形特性的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压实黄土次固结系数随着固结压力的增大呈增大趋势,次固结系数在低应力水平下对含水率和压实度不敏感,在高应力水平下,随含水率提高而增大,随压实度的提高而减小。通过验证发现本文提出的模型能较好地描述黄土高填方工后沉降规律。研究结果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实黄土 单轴固结蠕变试验 次固结系数 时效变形模型 工后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扬大桥北锚碇岩石流变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9
19
作者 赵永辉 何之民 沈明荣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83-586,共4页
为了解润扬长江大桥北锚基础岩石的流变力学特性,针对北锚基础区域的岩样,通过模拟其受力的实际情况,采用岩石双轴流变试验机进行了单轴压缩蠕变试验,并选用广义的Kelvin模型进行了参数拟合分析,掌握了岩石蠕变的基本规律,并获得了粘滞... 为了解润扬长江大桥北锚基础岩石的流变力学特性,针对北锚基础区域的岩样,通过模拟其受力的实际情况,采用岩石双轴流变试验机进行了单轴压缩蠕变试验,并选用广义的Kelvin模型进行了参数拟合分析,掌握了岩石蠕变的基本规律,并获得了粘滞系数等相关的流变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变力学特性 岩石蠕变 蠕变速率 粘滞系数 润扬长江大桥 北锚基础 单轴压缩蠕变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岩的复合黏弹塑性流变模型 被引量:15
20
作者 熊良宵 杨林德 张尧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40-1548,共9页
基于应变软化模型得到塑性元件,将该塑性元件与六元件黏弹性流变模型组合得到适合于硬岩的复合黏弹塑性流变模型。采用FLAC3D所提供的二次开发接口程序,开发复合黏弹塑性流变模型的数值程序,对锦屏二级水电站的绿片岩单轴压缩蠕变试验... 基于应变软化模型得到塑性元件,将该塑性元件与六元件黏弹性流变模型组合得到适合于硬岩的复合黏弹塑性流变模型。采用FLAC3D所提供的二次开发接口程序,开发复合黏弹塑性流变模型的数值程序,对锦屏二级水电站的绿片岩单轴压缩蠕变试验曲线进行拟合,采用拟合得到的参数进行计算以验证接口程序的正确性,并对锦屏二级水电站辅助交通洞进行工程流变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黏弹塑性流变模型具有程序可置入性,采用该模型进行计算时,计算值与理论值完全一致,从而验证了接口程序的正确性;辅助交通洞开挖后,围岩体的最大变形出现在边墙位置,随着时间的增加,边墙位置处围岩体内的位移和最大主应力呈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元件黏弹性流变模型 复合黏弹塑性流变模型 FLAC3D 绿片岩 单轴压缩蠕变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