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源性动物组织中CSFV和PRRSV双重双色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魏文康 吕殿红 +5 位作者 温肖会 罗胜军 黄忠 周秀蓉 贾春玲 袁洁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20-624,共5页
为建立同时检检测食源性动物组织中猪瘟病毒(CSFV)和猪蓝耳病病毒(PRRSV)的双色荧光定量RT-PCR方法。本研究根据SCFV和PRRSV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和不同荧光标记的TaqMan荧光探针,通过优化反应的体系和扩增条件,建立了能够检测食源... 为建立同时检检测食源性动物组织中猪瘟病毒(CSFV)和猪蓝耳病病毒(PRRSV)的双色荧光定量RT-PCR方法。本研究根据SCFV和PRRSV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和不同荧光标记的TaqMan荧光探针,通过优化反应的体系和扩增条件,建立了能够检测食源性动物组织中SCFV和PRRSV的双重双色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其检测下限为1×102拷贝/μL,而且与其他一些猪病病毒无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该方法重复性和稳定性试验表明其组内和组间的变异系数最高分别为4.2和4.5。对比试验表明,该方法对CSFV和PRRSV检验的敏感性为常规RT-PCR方法的200倍;该方法的建立为食源性动物组织中CSFV和PRRSV提供了有效手段,该方法特异性和敏感性较好,能够应用于临床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动物组织 猪瘟病毒 猪蓝耳病病毒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标准曲线相对定量PCR试验原理与方法 被引量:66
2
作者 徐丽华 刘春雷 +4 位作者 常玉梅 梁利群 刘金亮 高国强 韩启霞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0-75,共6页
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是一种准确有效的核酸定量分析技术,具有易操作、高通量、高敏感性、高特异性、高度自动化和低污染等优点,并随新定量PCR仪及新操作方法的发展而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定量PCR的高敏感性特点使得实验操作严格而繁... 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是一种准确有效的核酸定量分析技术,具有易操作、高通量、高敏感性、高特异性、高度自动化和低污染等优点,并随新定量PCR仪及新操作方法的发展而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定量PCR的高敏感性特点使得实验操作严格而繁琐。阐述了一种改进的相对定量方法——双标准曲线法的试验原理和特点,描述了定量PCR体系的优化方式,探讨了试验误差分析方法及试验操作技巧,并就试验数据的处理方法进行讨论。试验证明,双标准曲线法是一种经济、简单而准确的定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曲线法 相对定量pcr 荧光扩增曲线 试验误差分析 归一化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烟草中外源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盛 谢芝勋 +6 位作者 谢丽基 谢志勤 黄莉 罗思思 邓显文 黄娇玲 刘加波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45-749,共5页
【目的】建立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转基因烟草中外源基因拷贝数的方法,为转基因植物中外源基因拷贝数的检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转基因烟草中外源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的拷贝数,以... 【目的】建立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转基因烟草中外源基因拷贝数的方法,为转基因植物中外源基因拷贝数的检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转基因烟草中外源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的拷贝数,以烟草单拷贝的内源核糖核酸还原酶基因(RNR2)作为内参基因,建立相对定量的双标准曲线法检测转基因烟草中外源基因拷贝数的方法。【结果】构建RNR2基因、GFP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标准曲线,分别为y=-0.2858x+5.6695和y=-0.2826x+2.1048,R2分别为0.9994和0.9989,相关性较高。在检测的5株转基因烟草中GFP基因的拷贝数分别为5、8、19、28和45,非转基因烟草植株的GFP基因拷贝数为0。【结论】建立的转基因烟草中外源基因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等优点,可用于基因工程中对优良转化植株的筛选及外源基因表达量的快速检测和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烟草 标准曲线法 外源基因 拷贝数 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TBK1基因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4
作者 张林 张浪 +3 位作者 周剑光 甘金华 张涛 何力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2年第6期9-14,共6页
TANK结合激酶1(TANK-binding kinase 1,TBK1)基因在天然抗菌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研究该基因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抗病天然免疫中的表达水平,本研究根据已报道的草鱼TBK1基因(ciTBK1)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2对,基于ciTBK1和18... TANK结合激酶1(TANK-binding kinase 1,TBK1)基因在天然抗菌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研究该基因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抗病天然免疫中的表达水平,本研究根据已报道的草鱼TBK1基因(ciTBK1)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2对,基于ciTBK1和18S rRNA双标准曲线建立了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标准曲线Ct(Cycle thrshold)值与模板浓度的对数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均大于0.99),建立的qRT-PCR检测方法能特异地定量检测ciTBK1基因,检测灵敏度可达50拷贝/μL,且组内及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5%。所建立的qRT-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TBK1基因 18S rRNA基因 荧光定量pcr 标准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H法结合定量PCR技术研究双肌臀猪肌肉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文海 邓学梅 +6 位作者 李宁 王少华 赵毅强 杜正霖 张然 吴克亮 吴常信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3-358,共6页
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 成功地构建了双肌臀与非双肌臀大白猪肌肉组织差异表达的消减cDNA文库,获得有效克隆686个. 对整个文库测序分析,共获得587条有效序列. 利用BLAST在线软件与GenBank... 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 成功地构建了双肌臀与非双肌臀大白猪肌肉组织差异表达的消减cDNA文库,获得有效克隆686个. 对整个文库测序分析,共获得587条有效序列. 利用BLAST在线软件与GenBank、GenBank EST和Tigr Porcine EST等数据库进行同源序列比较,发现其中有11个未知新序列,可能代表“双肌臀”大白猪肌肉组织特异表达的新基因. 对文库中所包含的兰尼啶受体基因(RYR1) 、钙依赖性蛋白激酶基因(CAMK2)、人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 基因(IGFBP7),以及695号、882号和480号3个新基因进行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RYR1、CAMK2及IGFBP7基因在双肌臀猪肌肉组织RNA池中的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的非双肌臀猪肌肉组织RNA池中表达量的1.87、1.90和1.85倍;695号、882号和480号3个新的ESTs在双肌臀猪肌肉组织RNA池中的表达量为非双肌臀猪肌肉组织RNA池中表达量的1.48、1.44和1.78倍. 这提示我们,上述基因的上调表达很可能与猪双肌臀性状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作为研究该性状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臀大白猪 抑制性消减杂交 基因差异表达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流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设计 被引量:4
6
作者 翁振宇 闵小平 +2 位作者 王海 卓之豪 葛胜祥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0-136,共7页
设计了一种结合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和自然对流技术的PCR系统.主要介绍该系统的双通道荧光激发与检测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系统中使用光纤作为光路的传输媒介,采用电荷耦合元件(CCD)工业相机采集荧光信号变化,并自行设计电路和软件驱动整套系... 设计了一种结合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和自然对流技术的PCR系统.主要介绍该系统的双通道荧光激发与检测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系统中使用光纤作为光路的传输媒介,采用电荷耦合元件(CCD)工业相机采集荧光信号变化,并自行设计电路和软件驱动整套系统正常运行.最后通过对梯度稀释的巨细胞病毒(CMV)的基因模板进行扩增,展示了该系统可用于快速扩增和实时定量检测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 自然对流pcr 通道 快速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2-酮戊二酸依赖性双加氧酶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文超 王东浩 +1 位作者 王喆之 李翠芹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89-1294,共6页
以商洛紫花丹参为材料,对其转录组序列SRA020132进行Blast分析,采用PCR技术克隆得到丹参2-酮戊二酸依赖性双加氧酶基因Sm2-ODD1,GenBank登录号为JN935923。Sm2-ODD1基因全长1 365bp,包含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cDNA全长1 189bp,读码框951... 以商洛紫花丹参为材料,对其转录组序列SRA020132进行Blast分析,采用PCR技术克隆得到丹参2-酮戊二酸依赖性双加氧酶基因Sm2-ODD1,GenBank登录号为JN935923。Sm2-ODD1基因全长1 365bp,包含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cDNA全长1 189bp,读码框951bp,编码316个氨基酸残基;预测的编码蛋白具有2-酮戊二酸依赖性双加氧酶中结合2-酮戊二酸和亚铁离子的"H-T-D"、"H-X"和"R-Y-S"保守基序以及"果冻状"空间结构。表达分析显示,Sm2-ODD1在丹参各个器官都表达,但表达水平具有组织特异性,在根中表达量最高,在叶中表达量最低;该基因表达明显受到MeJA、GA3和ABA的诱导,可能参与了丹参萜类代谢下游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2-酮戊二酸依赖性加氧酶 基因克隆 表达特性分析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道底泥中四氯双酚A的厌氧降解及硫酸盐还原菌对其降解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刘世诚 李玲玲 +2 位作者 任源 黄志立 张丽君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15-922,共8页
本文采用血清瓶实验研究了贵屿镇练江底泥TCBPA的厌氧降解特性以及该过程中硫酸盐还原菌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不同还原条件下,TCBPA降解效率顺序为:产甲烷环境>硫酸盐还原环境>接种控制,对应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0.0844 d-1、0.0... 本文采用血清瓶实验研究了贵屿镇练江底泥TCBPA的厌氧降解特性以及该过程中硫酸盐还原菌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不同还原条件下,TCBPA降解效率顺序为:产甲烷环境>硫酸盐还原环境>接种控制,对应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0.0844 d-1、0.0694 d-1、0.0561 d-1,半衰期分别为:8.2 d、10.0 d、12.4 d.与接种控制组相比,加入电子供体可加速TCBPA降解,降解速率常数可达0.0722 d-1,半衰期为9.6 d.加入邻苯二甲酸丁酯后,TCBPA降解受到抑制,降解速率常数为0.0491 d-1,半衰期为14.1 d.使用Comparative Ct法进行荧光定量PCR实验,结果表明硫酸盐还原菌在TCBPA降解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氯酚A 厌氧降解 河道底泥 硫酸盐还原菌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谱抗病基因chi和hrpZpsta双价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大豆中的遗传转化 被引量:2
9
作者 卢实 王丕武 +4 位作者 曲静 马建 张卓 吴楠 才源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6-31,共6页
大豆的真菌性病害已经成为了限制大豆产量增长及品质提高的主要原因,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具有广谱性抗病能力的大豆新品种,已成为目前提高大豆抗性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构建了含2种广谱抗病基因chi和hrp Zpsta的双价植物表达载体,... 大豆的真菌性病害已经成为了限制大豆产量增长及品质提高的主要原因,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具有广谱性抗病能力的大豆新品种,已成为目前提高大豆抗性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构建了含2种广谱抗病基因chi和hrp Zpsta的双价植物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技术导入大豆中,获得了能够在转录水平上表达2种外源抗病性基因的转基因大豆。对经抗性筛选得到的阳性苗及后代植株进行PCR检测、Southern杂交、荧光定量PCR检测,共得到T0代阳性植株7株,T1代阳性植株27株。转化植株的基因组在整合外源基因时出现不同情况,chi-hrp Zpsta双价载体分别以单价和双价两种形式随机整合到受体大豆基因组中并且能稳定遗传,同时在转录水平上亦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chi-hrpZpsta价载体 SOUTHERN杂交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哮喘小鼠模型中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1
10
作者 陆爱珍 张瑾 +2 位作者 王立波 张晓波 张明智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1-306,共6页
目的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在哮喘小鼠模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卵白蛋白(OVA)致敏、激发诱导哮喘小鼠模型。分别检测肺组织中IDO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上的表达。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树突状细胞(DCs)在肺组织中的分布和成熟状... 目的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在哮喘小鼠模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卵白蛋白(OVA)致敏、激发诱导哮喘小鼠模型。分别检测肺组织中IDO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上的表达。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树突状细胞(DCs)在肺组织中的分布和成熟状态。结果①OVA诱导和激发的小鼠哮喘模型的症状和肺部炎症病理改变较对照组严重;哮喘组小鼠血清总IgE为(165.50±30.13)ng/ml,对照组为(94.45±28.3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哮喘组小鼠肺部IDO的表达低于对照组。以平均累积光密度为指标检测的小鼠肺组织中IDO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哮喘组为11.38±6.05,对照组为23.62±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肺组织中IDO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哮喘组是对照组的3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小鼠肺组织中CD11c+CD86+细胞主要分布于肺泡壁和小血管周围。以双标阳性细胞平均累积荧光强度为指标检测小鼠肺组织中CD11c+CD86+细胞数量,哮喘组的中位数为9 961.86(7 406.52~12 724.98),对照组为15 974.60(10 006.39~16 17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小鼠肺组织表达IDO低,且成熟树突状细胞减少。提示在哮喘小鼠中,由于成熟的树突状细胞较少,产生IDO偏少,这可能在哮喘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小鼠 吲哚胺2 3-加氧酶 树突状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速离心结合Real-time PCR分离纯化枣疯病植原体DNA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昱圻 郝少东 +3 位作者 王合 陶万强 张志勇 王进忠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5-9,共5页
分离纯化枣疯病植原体基因组DNA,有助于进一步开展对此病原全基因组测序的研究,CTAB法提取枣疯病叶片的总DNA后,采用氯化铯双苯酰亚胺密度梯度离心法从枣树总DNA中富集纯化枣疯病植原体DNA,并通过Real-time PCR方法对分离纯化效果进行... 分离纯化枣疯病植原体基因组DNA,有助于进一步开展对此病原全基因组测序的研究,CTAB法提取枣疯病叶片的总DNA后,采用氯化铯双苯酰亚胺密度梯度离心法从枣树总DNA中富集纯化枣疯病植原体DNA,并通过Real-time PCR方法对分离纯化效果进行定量检测。在此基础上,探索了不同CsCl初始密度对DNA分离效果的影响。在20℃,初始密度为1.650 0g/cm3,经206 000×g下离心23h后,感染枣疯病样品(IS)的离心管中出现2条DNA亮带,正常枣树样品(NS)离心管中只有1条。Real-time PCR检测结果表明NS管中的条带为枣树基因组DNA;IS管中与NS管中相同位置的条带为枣树基因组DNA,另1条带为枣疯病植原体基因组DNA。在保留其他试验条件下,不同CsCl初始密度,会影响DNA条带的位置,也会影响枣疯病植原体DNA与枣树DNA的分离效果,在1.562 2g/cm3的初始浓度下分离效果最好。采用超速离心法可以有效地从感染枣疯病的枣树中分离得到纯的枣疯病植原体DNA,同时利用Real-time PCR法可以实现分离效果的评价,利用此方法分离得到的DNA可用于枣疯病植原体的全基因组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疯病植原体DNA 氯化铯苯酰亚胺密度梯度离心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鲤脑组织低温差异表达候选基因的筛选 被引量:9
12
作者 徐丽华 常玉梅 +3 位作者 刘春雷 梁利群 刘金亮 池炳杰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2-269,共8页
采用双标准曲线相对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以23℃常温对照组和6℃低温待测组的黑龙江鲤脑组织cDNA为模板,以18S rRNA为内参基因,检测26个候选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实验数据经显著性分析发现,有5个候选基因在低温条件下表达量显著上升(P&l... 采用双标准曲线相对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以23℃常温对照组和6℃低温待测组的黑龙江鲤脑组织cDNA为模板,以18S rRNA为内参基因,检测26个候选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实验数据经显著性分析发现,有5个候选基因在低温条件下表达量显著上升(P<0.01),与对照组相比它们的表达量分别上升了2.11倍、13.9倍、2.52倍、7.38倍和1.83倍,基因功能比对结果表明其编码蛋白产物分别是脂肪酸链延伸蛋白、酰基辅酶A脱氢酶、转录起始因子IIB、肌醇-1-磷酸合成酶、血脑屏障HT7抗原;有7个候选基因在低温下表达量分别下降了21.8%、25.9%、16.6%、23.7%、15.8%、16.3%、42.5%,但对照组和待测组差异不显著(P>0.05),基因功能比对发现它们主要参与抑制糖酵解,促进细胞凋亡和干扰神经系统的重塑活动。上述低温下表达量显著上升的5个冷诱导候选基因的获得为今后进行不耐低温鱼类的基因工程育种提供了基因元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组织cDNA 低温 候选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 标准曲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淋巴细胞活化相关的microRNA的筛选、靶分子的预测、构建和鉴定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伟 薛茜 +5 位作者 郭张燕 王涛 温伟红 韩涛 孟艳玲 杨安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51-753,共3页
目的:筛选T细胞活化相关的microRNA并预测其靶分子,通过双荧光素酶实验鉴定这些microRNA的靶分子。方法:利用ExiqonmiRNA基因表达谱芯片,以活化的Jurkat细胞(用CD3抗体和CD28抗体双信号活化)为实验组,未活化Jurkat细胞为对照组,分析了二... 目的:筛选T细胞活化相关的microRNA并预测其靶分子,通过双荧光素酶实验鉴定这些microRNA的靶分子。方法:利用ExiqonmiRNA基因表达谱芯片,以活化的Jurkat细胞(用CD3抗体和CD28抗体双信号活化)为实验组,未活化Jurkat细胞为对照组,分析了二者miRNA表达谱的差异,找出表达水平显著改变的miRNA,并通过实时定量PCR的方法对芯片结果进行验证;构建miRNA的真核表达载体;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NA的靶分子,构建含靶分子3′UTR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分别将miRNA基因真核表达质粒与含有靶分子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共转染HEK293细胞,进行荧光素酶实验来鉴定miRNA的靶分子。结果:ExiqonmiRNA基因表达谱芯片显示:Jurkat细胞活化后,miR-202*、miR-33b、miR-568和miR-576的表达明显下调;实时定量PCR验证结果与芯片结果一致;酶切鉴定与序列测定证实miR-568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利用miRanda软件预测miR-568的靶分子,筛选出与T细胞活化密切相关的分子;双荧光素酶实验显示miR-568对NFAT5有比较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T细胞活化后,miR-202*、miR-33b、miR-568和miR-576表达明显下调;NFAT5可能是miR-568作用的一个靶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miRNA) 实时定量pcr T细胞活化 靶分子 荧光素酶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O与Treg在支气管哮喘小鼠中的相互作用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丽蓉 张劼 罗永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384-1387,共4页
目的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se,IDO)与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之间的相关性及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BALB/c小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哮喘组,每组8只。哮喘组以鸡卵清蛋白(ovalbu... 目的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se,IDO)与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之间的相关性及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BALB/c小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哮喘组,每组8只。哮喘组以鸡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致敏,激发小鼠建立哮喘模型,无创肺功能仪检测气道反应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学分析,ELISA检测BALF中INF-γ、IL-4、IL-10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组织IDO和Foxp3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DO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Treg占CD4+细胞的百分率。结果哮喘组小鼠气道反应性、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及IL-4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INF-γ与IL-10浓度、IDO和Foxp3的mRNA表达、IDO蛋白表达、Treg占CD4+细胞的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与哮喘组IDO与Foxp3的mRNA表达呈正相关(r=0.819,r=0.807,P<0.05),对照组与哮喘组IDO蛋白表达与Treg占CD4+细胞的百分率呈正相关(r=0.783,r=0.765,P<0.05)。结论哮喘小鼠IDO和Foxp3表达降低,Treg数量减少,且IDO蛋白表达与Treg占CD4+细胞的百分率呈正相关,表明IDO与Treg相互调节,打破免疫耐受,诱导哮喘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胺2 3加氧酶 调节性T细胞 支气管哮喘 实时荧光定量pcr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miR-301对化学感受蛋白基因csp9表达的调控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娟娟 王远卓 +3 位作者 魏博帆 邢秋婷 阚云超 乔惠丽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45-1152,共8页
【目的】探索家蚕Bombyx mori miRNAs对化学感受蛋白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以进一步研究miRNAs及其靶基因在昆虫化学识别中的作用。【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和筛选可能作用于家蚕化学感受蛋白CSPs基因家族成员的miRNAs;实时荧光定... 【目的】探索家蚕Bombyx mori miRNAs对化学感受蛋白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以进一步研究miRNAs及其靶基因在昆虫化学识别中的作用。【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和筛选可能作用于家蚕化学感受蛋白CSPs基因家族成员的miRNAs;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预测获得的候选miR-301和其作用的靶基因在家蚕成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构建miR-301预测靶基因3′-UTR的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与合成的miR-301 mimics或阴性对照转染人胚肾细胞HEK293,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中荧光素酶活性变化检测miR-301对其靶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发现,家蚕化学感受蛋白基因csp9是miR-301的预测靶基因,二者的结合位点位于csp9的3′-UTR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miR-301在交配后家蚕雌雄成虫触角和雄成虫头部都显著上调表达,靶基因csp9在对应组织中表达则显著下调。二者共转染HEK293细胞后,双荧光素酶检测结果表明,miR-301可以通过与csp9 3′-UTR的互作,显著抑制上游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表达。【结论】家蚕化学感受蛋白基因csp9是miR-301的靶基因,miR-301通过与靶基因3′-UTR的结合,在翻译水平上抑制csp9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MIRNA 化学感受蛋白 靶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 荧光素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源性oar-miR-10b在绵羊痘病毒感染绵羊睾丸细胞中的动态表达及靶基因的鉴定 被引量:2
16
作者 孔贺磊 吴金恩 +3 位作者 郑亚东 何贵天 李雅婷 丁军涛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2-48,共7页
以绵羊痘病毒(SPPV)感染绵羊睾丸细胞4h后外泌体中miRNAs的高通量测序结果为基础,应用RT-qPCR分析SPPV感染绵羊睾丸细胞4h、24h、48h和72h后外泌体中oar-miR-10b的动态表达;用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鉴定oar-miR-10b的靶基因。结果显示,在S... 以绵羊痘病毒(SPPV)感染绵羊睾丸细胞4h后外泌体中miRNAs的高通量测序结果为基础,应用RT-qPCR分析SPPV感染绵羊睾丸细胞4h、24h、48h和72h后外泌体中oar-miR-10b的动态表达;用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鉴定oar-miR-10b的靶基因。结果显示,在SPPV感染的不同时期,oar-miR-10b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特别是感染后24h的差异表达量为2.15倍;PmirGLO-BCL2L2-WT+oar-miR-10b mimics共转染组与PmirGLO-BCL2L2-WT+miRNA Negative Control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 <0.01),证实BCL2L2为oar-miR-10b的靶基因。结果表明,oar-miR-10b在SPPV感染的不同时期呈差异性表达,其靶基因为BCL2L2,为深入研究oar-miR-10b在SPPV感染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ar-miR-10b BCL2L2 实时荧光定量pcr 荧光素酶报告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VIN3.1互作蛋白BrZAT12在大白菜春化途径中行使功能初探
17
作者 辛晓云 王斌 +6 位作者 赵岫云 张德双 汪维红 余阳俊 苏同兵 于拴仓 张凤兰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0-35,共6页
BrVIN3.1在春化过程中通过调控BrFLC1的表观修饰状态,进而调控其表达控制大白菜花期。本试验以BrVIN3.1(Bra020445)为诱饵,进行酵母cDNA文库筛选,从中筛选到它的互作蛋白BrZAT12(Bra006691);进一步进行酵母双杂一对一验证,证明BrZAT12... BrVIN3.1在春化过程中通过调控BrFLC1的表观修饰状态,进而调控其表达控制大白菜花期。本试验以BrVIN3.1(Bra020445)为诱饵,进行酵母cDNA文库筛选,从中筛选到它的互作蛋白BrZAT12(Bra006691);进一步进行酵母双杂一对一验证,证明BrZAT12能够与BrVIN3.1互作。采用低温处理不同花期的大白菜材料,进行表达模式分析,发现BrZAT12的表达模式在抽薹性状不同的大白菜材料中存在差异,在易抽薹材料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耐抽薹材料,且在耐抽薹材料中变化幅度较小,同时BrZAT12的表达模式与BrVIN3.1相关。推测BrZAT12可能在大白菜春化调控的开花途径中行使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BrVIN3.1 BrZAT12 酵母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极早期蛋白PE38与家蚕SRSF蛋白激酶的相互作用关系验证
18
作者 于洁 陈红丽 +3 位作者 张志林 徐莉 沈中元 唐旭东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8-435,共8页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是家蚕血液型脓病的病原,其极早期蛋白PE38参与病毒的侵染、复制与增殖。通过酵母双杂交和荧光双分子互补(Bi FC)试验证实Bm NPV PE38蛋白和家蚕SRSF蛋白激酶(Bombyx mori SRSF protein kinase 1-like,Bm SR...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是家蚕血液型脓病的病原,其极早期蛋白PE38参与病毒的侵染、复制与增殖。通过酵母双杂交和荧光双分子互补(Bi FC)试验证实Bm NPV PE38蛋白和家蚕SRSF蛋白激酶(Bombyx mori SRSF protein kinase 1-like,Bm SRPK)之间存在互作关系,推测Bm NPV可能是通过影响宿主的前体mRNA组成性和选择性剪接来获得对自身增殖有利的微环境。进一步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分析感染Bm NPV后Bm N细胞中Bm SRPK的表达变化以及正常家蚕5龄第3天幼虫体内Bm SRPK表达的组织特异性,发现感染病毒后Bm N细胞中Bm SRPK的表达量有所增加;Bm SRPK在正常幼虫的精巢、中肠和脂肪体中表达量较高,在血细胞中的表达量最低。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Bm NPV和家蚕宿主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极早期蛋白PE38 家蚕SRSF蛋白激酶(Bm SRPK) 相互作用 酵母杂交 荧光分子互补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PpMADS1的克隆及对类胡萝卜素合成基因的调控研究
19
作者 余凡 秦娟 +5 位作者 柴吉钏 方筱琴 曹士锋 陈伟 施丽愉 杨震峰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57-1564,共8页
为探究桃MADS转录因子基因的序列特征、表达模式及其对类胡萝卜素合成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从桃果实中克隆得到一个MADS-box家族基因,命名为PpMADS1。结果表明,PpMADS1的开放阅读框(ORF)为732 bp,编码243个氨基酸,蛋白具有亲水性,稳定性较... 为探究桃MADS转录因子基因的序列特征、表达模式及其对类胡萝卜素合成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从桃果实中克隆得到一个MADS-box家族基因,命名为PpMADS1。结果表明,PpMADS1的开放阅读框(ORF)为732 bp,编码243个氨基酸,蛋白具有亲水性,稳定性较差,其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要构成元件,且与三级结构相似。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PpMADS1蛋白定位于细胞核。氨基酸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PpMADS1属于MADS-box转录因子AG亚族,与乌梅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PpMADS1基因在芽和叶中几乎不表达,在花和果实中大量表达,黄肉桃品种金丽果实成熟后期PpMADS1表达量显著高于白肉桃品种湖景果实。双荧光素酶试验结果表明,PpMADS1转录因子对PpPSY和PpCHYB启动子具有转录激活作用。因此推测PpMADS1可能通过调控PpPSY和PpCHYB基因表达促进桃果实类胡萝卜素合成。本研究为桃MADS-box转录因子的进一步功能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MADS1转录因子 类胡萝卜素 实时荧光定量pcr 荧光素酶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江牡蛎热休克蛋白70基因对三丁基锡的响应
20
作者 邵中宝 张其中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45-751,共7页
为研究TBT(Tributyltin,三丁基锡)在双壳贝类HSP70s(热休克蛋白70)分子的高表达响应,以近江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为材料,用不同质量浓度(0、10-2、10-1、100、101、102、103ngL)的TBT对近江牡蛎处理不同时间(12... 为研究TBT(Tributyltin,三丁基锡)在双壳贝类HSP70s(热休克蛋白70)分子的高表达响应,以近江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为材料,用不同质量浓度(0、10-2、10-1、100、101、102、103ngL)的TBT对近江牡蛎处理不同时间(12、24、48、96、192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3种器官(消化腺、外套膜和鳃)中HSP70和HSC70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10-1~102ngL的TBT能诱导近江牡蛎HSP70和HSC70基因mR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表达水平均为先升后降,在96 h达到峰值;103ngL的TBT也能诱导近江牡蛎HSP70和HSC70基因显著高表达(P〈0.05),但随着处理时间延长,mRNA表达出现抑制现象.能诱导HSP70和HSC70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P〈0.05)的TBT临界浓度均在10-2~10-1ngL范围内,可见2种基因对TBT的响应灵敏度高且相同,反应强度也没有显著差异(P〉0.05).3种器官对TBT的响应灵敏度也相同,但在消化腺和鳃中的响应强度都极显著(P〈0.01)高于外套膜.研究表明,近江牡蛎HSP70和HSC70基因对极低质量浓度的TBT就有高表达响应,可以作为TBT污染的早期预警指标;近江牡蛎较适宜的指示器官是消化腺和鳃,其次是外套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贝类 HSP70s 有机锡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