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密度单粒精播对花生开花动态及结实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梁晓艳 付娆 +6 位作者 李佳佳 衣葵花 唐朝辉 郭峰 王建国 张佳蕾 万书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0-459,共10页
为探讨不同密度单粒精播对花生开花动态及结实特性的影响,以普通大花生品种花育25为材料,在行距相同的条件下设置4个处理,包括单粒播分别为株距9 cm、12 cm和15 cm,折合播种密度分别为27.8万株·hm^(-2)(S9)、20.8万株·hm^(-2)... 为探讨不同密度单粒精播对花生开花动态及结实特性的影响,以普通大花生品种花育25为材料,在行距相同的条件下设置4个处理,包括单粒播分别为株距9 cm、12 cm和15 cm,折合播种密度分别为27.8万株·hm^(-2)(S9)、20.8万株·hm^(-2)(S12)和16.7万株hm-2(S15)3个处理,和双粒播27.8万株·hm^(-2)(D18,穴距18 cm)1个处理,研究不同密度单粒精播对花生开花习性、果针形成、荚果发育动态、结实范围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双粒播相比,不同密度单粒播均可不同程度地促进花生早开花、多开花,增加有效果针数,促进荚果发育,低密度条件下,效果最为显著;从群体指标看,20.8万株·hm^(-2)的单粒精播模式下,花生开花数、有效果针数、结果数最多,荚果体积最大,荚果饱满度高,产量水平最高。不同密度单粒精播改变了花生的结实范围和荚果空间分布,密度降低,结实范围增加,但不同处理荚果干重(95%以上)仍主要分布在半径6.0 cm以内的空间范围内,密度20.8万株·hm^(-2)(株距12.0 cm)的单粒精播条件下,结实范围与半株距接近,更有利于群体间荚果的均匀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单粒精播 密度 开花动态 结实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粒精播对花生干物质累积及根冠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刘俊华 杨吉顺 +8 位作者 吴正锋 郑永美 杨丽玉 张佳蕾 王建国 赵玉成 解晓梅 王黎 万书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21,共9页
为明确花生单粒精播增产机理,大田条件下,以花育22为供试花生品种,以双粒穴播(DS)为对照,研究了单粒精播(SS)对花生干物质积累、叶面积系数、冠层结构和根系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生育前期单株和群体干物质重单粒精播和双粒穴播差... 为明确花生单粒精播增产机理,大田条件下,以花育22为供试花生品种,以双粒穴播(DS)为对照,研究了单粒精播(SS)对花生干物质积累、叶面积系数、冠层结构和根系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生育前期单株和群体干物质重单粒精播和双粒穴播差异不显著,而生育中后期显著高于双粒穴播,结荚期叶面积系数单粒精播显著高于双粒穴播。从结荚期不同冠层结构来看,冠层上、中、下层叶面积系数单粒精播分别比双粒穴播高23.03%、9.34%、86.43%,单株和群体冠层叶片和茎干重单粒精播均显著高于双粒穴播,从冠层不同部位叶片和茎干重占总干重的比例来看,单粒精播冠层下部叶片和茎干重比例高;单株和群体总根干重、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高于双粒穴播,且中下层根系占比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根干重与中下层的叶片干重、下层的茎干重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与双粒播相比,单粒精播花生植株冠层中下部发育健壮且根系大分布深是其增产的重要原因。单粒精播促根扩冠,是花生节本增产的一种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单粒精播 干物质积累 冠层 根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粒花生安花3号单粒精播种植密度探究
3
作者 吕娇艳 王芳 +5 位作者 邢晓宁 王海莉 沈希华 芦连勇 王东彬 华福平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15-19,共5页
为了探究安花3号单粒精播最适合的种植密度,通过5个密度的单粒精播和传统密度双粒穴播(CK)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较低密度(≤27万粒/hm^(2))单粒精播的植株农艺性状与CK没有明显差异,随密度的增加,植株的主茎高和侧枝长随之增加,当密度为... 为了探究安花3号单粒精播最适合的种植密度,通过5个密度的单粒精播和传统密度双粒穴播(CK)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较低密度(≤27万粒/hm^(2))单粒精播的植株农艺性状与CK没有明显差异,随密度的增加,植株的主茎高和侧枝长随之增加,当密度为≥30万粒/hm^(2)时显著高于CK;单粒精播的单株饱果数和单株生产力高于CK,提高幅度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单粒精播的百果重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密度≥33万粒/hm^(2)时显著低于CK;单粒精播的产量随种植密度变化呈抛物线,密度为27~30万粒/hm^(2)时显著高于CK,当密度为30万粒/hm^(2)、株行距为10.0 cm×33.3 cm时,产量和净产值最高。安花3号在安阳地区单粒精播合适的种植密度为27~30万粒/hm^(2),株行距为10.0~11.1 cm×33.3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粒精播 密度 产量 安花3号 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粒精播对花生根系生长、根冠比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1
4
作者 冯烨 郭峰 +3 位作者 李宝龙 孟静静 李新国 万书波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228-2237,共10页
以大粒型花生品种花育22为试验材料,设每公顷19.5万穴(S1)和22.5万穴(S2) 2个单粒播处理,双粒穴播每公顷15万穴处理为对照进行大田试验,对比单粒精播与双粒穴播对花生耕层根系生长动态、根冠比和产量的影响差异。与对照相比,单... 以大粒型花生品种花育22为试验材料,设每公顷19.5万穴(S1)和22.5万穴(S2) 2个单粒播处理,双粒穴播每公顷15万穴处理为对照进行大田试验,对比单粒精播与双粒穴播对花生耕层根系生长动态、根冠比和产量的影响差异。与对照相比,单粒精播S1处理在开花后50~70 d的根系形态指标和干物质积累动态明显改善,耕层根系长度、体积和吸收面积在0.05水平上显著增加,根系干物质积累量(DMA)和积累速率(DMAR)也明显提高;S1和S2处理开花后40~70 d根冠比明显提高,并保证冠层和荚果较高的DMA和DMAR,通过提高单株生产力,实现群体增产,其中S1处理为佳,可在节种35%的前提下,增产7.98%~8.38%,增产效果显著。本研究说明单粒精播可保证花生根系相对较强的生长优势,协调根冠比,壮个体,强群体,充分发挥单株生产潜力,实现花生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粒精播 花生 根系 根冠比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密度单粒精播对花生养分吸收及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44
5
作者 梁晓艳 郭峰 +4 位作者 张佳蕾 李林 孟静静 李新国 万书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93-901,共9页
在大田条件下,以花生大粒品种‘花育22’为试验材料,研究高(S1:27万穴·hm^(-2))、中(S2:22.5万穴·hm^(-2))低(S3:18万穴·hm^(-2))3种密度单粒精播与传统双粒穴播(CK:13.5万穴·hm^(-2))之间花生氮、磷、钾的累积吸... 在大田条件下,以花生大粒品种‘花育22’为试验材料,研究高(S1:27万穴·hm^(-2))、中(S2:22.5万穴·hm^(-2))低(S3:18万穴·hm^(-2))3种密度单粒精播与传统双粒穴播(CK:13.5万穴·hm^(-2))之间花生氮、磷、钾的累积吸收、分配特性及产量的差异,探讨适宜的单粒精播密度及其高产的养分生理基础。结果表明,与CK相比,S1和S2均不同程度提高花生单株及群体氮、磷、钾的累积吸收量;但S1的单株提高幅度小于S2,且在饱果期单株吸收能力迅速下降,群体养分累积吸收量与CK相比无显著变化;S2在整个生育期内都具有较高的单株及群体养分累积吸收量,生育后期效果尤为显著;S3虽然具有较高的单株氮、磷、钾累积吸收量,但群体累积吸收量较低。从养分分配特性看,S2和S3的荚果氮、磷、钾分配系数均显著高于CK,S1与CK之间差异不显著。从荚果产量看,S2产量最高,增产8.1%,其次为S1,增产2.5%,S3产量略有降低。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S2产量显著提高的原因是合理的种植方式及密度改善了花生农艺性状,提高了单株生产力及经济系数。S1由于群体密度较大,单株生产力提高不明显,经济系数较低,所以产量无显著提高。S3虽然单株生产力较高,但群体数量不足,没有达到增产效果。高产田条件下,大粒花生单粒精播密度为22.5万穴·hm^(-2)较为适宜,有利于协调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提高花生养分吸收及营养物质向荚果的分配转移,增加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单粒精播 养分吸收与分配 产量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宜密度单粒精播提高花生碳氮代谢酶活性及荚果产量与籽仁品质 被引量:25
6
作者 梁晓艳 郭峰 +4 位作者 张佳蕾 孟静静 李林 万书波 李新国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6-343,共8页
在大田条件下,以大粒品种花育22(HY22)和小粒品种花育23(HY23)为材料,研究高、中、低不同密度单粒精播对花生叶片碳氮代谢酶活性及荚果产量与籽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双粒播种相比,中、低密度的单粒精播处理显著提高了花生生育... 在大田条件下,以大粒品种花育22(HY22)和小粒品种花育23(HY23)为材料,研究高、中、低不同密度单粒精播对花生叶片碳氮代谢酶活性及荚果产量与籽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双粒播种相比,中、低密度的单粒精播处理显著提高了花生生育后期叶片的碳氮代谢水平。其中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及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而高密度单粒精播处理与对照之间差异不显著。大粒品种HY22和小粒品种HY23,荚果产量均以中密度单粒精播处理(22.5万粒·hm-2和25.5万粒·hm-2)的最高,分别增产8.1%、7.3%。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中密度的单粒精播处理荚果产量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单株结果数、荚果饱满率及果重的提高。另外,大粒品种的中、低密度单粒精播处理同时改善了花生籽仁品质,而小粒品种各处理间籽仁品质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种植密度 单粒精播 碳氮代谢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粒精播对中、高产旱地花生群体质量及养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建国 耿耘 +6 位作者 杨佃卿 郭峰 杨莎 李新国 唐朝辉 张佳蕾 万书波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866-2878,共13页
通过分析中、高产旱地花生不同单粒精播种植密度下个体和群体质量、养分吸收等方面的差异,研究单粒精播增产机制,以确定中、高产旱地适宜的单粒精播密度,为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2018年和2019年在山东平度(PD)选取高产旱地、济... 通过分析中、高产旱地花生不同单粒精播种植密度下个体和群体质量、养分吸收等方面的差异,研究单粒精播增产机制,以确定中、高产旱地适宜的单粒精播密度,为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2018年和2019年在山东平度(PD)选取高产旱地、济阳(JY)选取中产旱地,开展大田试验。设3个单粒精播密度处理,为27.8、23.8和20.8万株hm^(-2),株距分别为9.0 cm、10.5 cm和12.0 cm,编号为SS_(9.0)、SS_(10.5)和SS_(12.0);双粒播种株数27.8万株hm^(-2),株距18 cm,记为DS_(18.0)。结果表明,与双粒播种(DS_(18.0))相比,单粒精播栽培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净光合速率(P_(n))、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 LAI),且LAI峰值较高和持续时间长。单粒精播发挥了单株干物质生产潜力,提高了群体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6.1%~20.7%,实现了干物质的快速积累。对于高产旱地平度,成熟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大小为SS_(12.0)>SS_(9.0)>SS_(10.5)>DS_(18.0),而中产旱地济阳为SS_(9.0)>SS_(12.0)>SS_(10.5)>DS_(18.0);与DS_(18.0)相比,单粒精播栽培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提高5.4%~14.9%。单粒精播栽培促进了单株和群体对N、P、K、Ca的吸收和积累,增加了N和P养分向荚果中分配比例,提高了肥料利用效率。高产旱地中单粒精播栽培通过提高个体生产力,增加单株饱果个数和百果重,实现了群体增产13.6%~19.1%(2018年)和15.5%~23.8%(2019年),适宜单粒精播密度为20.8万株hm^(-2)。中产旱地,单粒精播促进个体健壮和形成高密度的群体优势是实现增产的关键,增幅8.4%~19.4%(2018年)和13.9%~27.8%(2019年),适宜密度为27.8万株hm^(-2)。综上,高产旱地群体质量和养分吸收量均优于中产旱地。单粒精播栽培模式可充分发挥中、高产旱地花生单株生产潜力,促进光合产物积累和养分吸收利用,改善了中、高产旱地花生群体质量,表现为“强源”“畅流”“壮库”,提高了荚果产量和收获指数,实现了花生高产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单粒精播 群体质量 中、高产旱地 养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粒精播对夏直播花生生育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佳蕾 郭峰 +6 位作者 孟静静 杨莎 耿耘 王丽丽 张楠 李新国 万书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82-1490,共9页
为探明单粒精播对夏直播花生的个体发育和群体结构以及产量的影响,以‘花育22号’花生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麦茬夏直播花生单粒精播(SS)和双粒穴播(DS)在相同密度条件下的植株发育动态、叶片生理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 为探明单粒精播对夏直播花生的个体发育和群体结构以及产量的影响,以‘花育22号’花生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麦茬夏直播花生单粒精播(SS)和双粒穴播(DS)在相同密度条件下的植株发育动态、叶片生理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夏直播花生单粒精播在生育前期的主茎高和侧枝长均高于双粒穴播,而在生育后期则低于双粒穴播,但差异不显著。单粒精播在各个生育期的主茎节数、主茎绿叶数、分枝数和叶面积指数均高于双粒穴播,尤其是分枝数差异显著。夏直播花生单粒精播在饱果期和成熟期的叶片SOD、POD、CAT活性和叶绿素含量以及净光合速率均高于双粒穴播,而其MDA含量低于双粒穴播,其中在成熟期除了CAT活性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指标均显著差异。夏直播花生单粒精播的单株饱果数增多,单株果重增加,荚果产量显著高于双粒穴播。夏直播花生荚果产量与单株果重和叶片净光合速率极显著正相关,与经济系数、主茎绿叶数、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夏直 单粒精播 植株性状 生理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粒精播密度对桂花系列花生植株性状、开花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黄志鹏 吴海宁 +7 位作者 蒋菁 贺梁琼 韩柱强 钟瑞春 熊发前 刘菁 唐荣华 唐秀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53-1658,共6页
【目的】分析桂花系列花生品种单粒精播密度对其植株性状、开花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促进广西花生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6-2017年两年对3个桂花系列花生品种(桂花1026、桂花36和桂花836)、3个种植密度(穴距10、15和2... 【目的】分析桂花系列花生品种单粒精播密度对其植株性状、开花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促进广西花生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6-2017年两年对3个桂花系列花生品种(桂花1026、桂花36和桂花836)、3个种植密度(穴距10、15和20 cm)处理进行裂区设计试验,测定不同种植密度下各品种花生的花量、植株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及荚果产量和品质,筛选桂花系列花生优质高产的单粒精播密度。【结果】单株日均有效花量、单株日均后续花量、单株总分枝数、单株有效分枝数、单株结果数和单株生产力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减少;单位面积日均有效花量、经济系数和单位面积生产力总体上呈随着种植密度增大而增加的变化趋势,而单位面积日均后续花量相反;单位面积有效分枝数和荚果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且高密度处理(穴距10 cm)均显著(P<0.05)大于低密度处理(穴距20 cm),其中高密度处理桂花1026、桂花36和桂花836荚果的两年平均增产幅度分别比低密度处理高13.50%、14.59%和17.43%;种植密度对除脂肪含量外的品质指标均具有一定影响。【结论】广西桂花系列花生品种在单粒精播穴距为10 cm条件下,可显著增加其单位面积日均有效花量和单位面积有效分枝数,减少后续无效花量,提升单位面积生产力,从而促进花生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单粒精播 花量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粒精播模式下种植密度对花生群体生态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1
10
作者 赵长星 邵长亮 +2 位作者 王月福 宋传雪 王铭伦 《农学学报》 2013年第2期1-5,共5页
为了阐明单粒精播花生高产栽培原理,以普通型花生品种‘鲁花11号’为研究材料,采用穴播单粒,系统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花生群体生态特征的变化及产量效益,确定了适宜的精播密度。结果表明,花生植株的主茎高度、侧茎长度均呈低密度范围内... 为了阐明单粒精播花生高产栽培原理,以普通型花生品种‘鲁花11号’为研究材料,采用穴播单粒,系统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花生群体生态特征的变化及产量效益,确定了适宜的精播密度。结果表明,花生植株的主茎高度、侧茎长度均呈低密度范围内(13.5~19.5万株/hm2)随密度增加而增加的变化趋势,但主、侧茎节数呈减少趋势。同时,适宜密度单粒精播可增加穴数,改善单株生长环境,植株间相互影响小,有利于塑造丰产株型,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花生单粒精播适宜的种植密度为20万粒(穴)/hm2左右。研究认为,在一定密度范围内,花生单粒精播一方面有节种作用,另一方面又有增产效果,二者结合会带来更大效益,是取得花生高产高效的一项可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单粒精播 种植密度 群体生态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种植技术的重大变革——单粒精播 被引量:36
11
作者 万书波 张佳蕾 张智猛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27-933,F0002,共8页
传统花生种植穴播2粒或多粒,同穴多株之间地下部根系交错,竞争肥水资源,地上部叶片遮挡竞争光热资源,极易出现大小苗,限制花生产量进一步提高。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花生栽培与生理生态创新团队根据竞争排斥原理,建立了花生单粒精播高产栽... 传统花生种植穴播2粒或多粒,同穴多株之间地下部根系交错,竞争肥水资源,地上部叶片遮挡竞争光热资源,极易出现大小苗,限制花生产量进一步提高。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花生栽培与生理生态创新团队根据竞争排斥原理,建立了花生单粒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单粒精播将花生每穴2粒或多粒播种改为每穴1粒,扩大株距,缓解相邻植株间的竞争,个体均匀一致、整齐健壮,更能充分发挥单株生产潜力;单位面积株数减少,群体结构更加合理,提高光合产物向荚果的分配率,通过提高经济系数来提高产量。本文论述了花生单粒精播技术的发展历程、理论与技术突破、发展前景等,并提出了限制大面积推广的技术瓶颈,旨在推动该技术的大面积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单粒精播 发展历程 理论与技术 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粒精播对高产花生株间竞争缓解效应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张佳蕾 郭峰 +6 位作者 苗昊翠 李利民 杨莎 耿耘 孟静静 李新国 万书波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2-58,共7页
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花生传统种植方式双粒穴播的株间竞争作用和变革技术单粒精播对株间竞争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双粒穴播方式的一穴双株之间随生长发育竞争加剧,易分化成强势株和弱势株。强势株的第一侧枝基部10cm节数、分枝数、... 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花生传统种植方式双粒穴播的株间竞争作用和变革技术单粒精播对株间竞争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双粒穴播方式的一穴双株之间随生长发育竞争加剧,易分化成强势株和弱势株。强势株的第一侧枝基部10cm节数、分枝数、单株干物质重和单株荚果重平均分别比弱势株高1.07个、2.25条、11.64g和7.47g。单粒精播植株均匀分布缓解了株间竞争,成熟期的主茎高和侧枝长平均分别比双粒穴播低2.53cm和2.34cm,第一侧枝基部10cm节数、分枝数、叶面积指数、单株荚果重和荚果产量平均分别比双粒穴播高2.14个、0.64条、28.61%、13.65%和12.81%。根据单粒精播相关性状,测算出高产条件下单粒精播适宜主茎高≈平均行距×0.95,或适宜主茎高≈株距×3.65,因此高产花生若株行距较小、密度较大,应提早控制植株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株间竞争 单粒精播 植株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粒精播对花生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佳蕾 张雷 +6 位作者 林英杰 刘颖 王建国 郭峰 唐朝辉 李新国 万书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60-969,共10页
为探究花生单粒精播增产的生物学基础,以普通大花生品种花育25号为试验材料,在杂交池行距一致的条件下设置单粒精播(SS,穴距10cm)、双粒穴播(DS,穴距20cm)和三粒穴播(TS,穴距20cm)三个处理,研究不同播种方式下花生的开花动态和总花量、... 为探究花生单粒精播增产的生物学基础,以普通大花生品种花育25号为试验材料,在杂交池行距一致的条件下设置单粒精播(SS,穴距10cm)、双粒穴播(DS,穴距20cm)和三粒穴播(TS,穴距20cm)三个处理,研究不同播种方式下花生的开花动态和总花量、下针数量和结果数量,以及植株性状和植株干物质重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SS处理开花时间要比DS和TS早1~2d,进入盛花期早2~4d,SS的单株单日开花量最高为11.0朵,且在花期前段的单日花量多,单株总花量达到168.5朵,显著高于DS和TS处理。SS处理单株成针数和入土果针数显著高于DS和TS处理,单位面积总成针数和总入土果针数显著高于DS处理。SS处理的单株结果数尤其是单株饱果数和第一对侧枝结果数均显著高于DS和TS处理,单位面积饱果数增多是其提高产量的主要因素。SS处理的主茎高和侧枝长最小,植株最矮,其次为DS处理,TS的植株高度最大,但SS的分枝数和主茎节数均显著高于DS和TS,利于矮化壮株。SS处理单株叶干重、茎干重和果干重均显著高于DS和TS,单位面积的茎、叶和果干重显著高于DS处理。单粒精播植株均匀分布可降低株间竞争,有利于充分发挥单株生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单粒精播 开花下针 产量构成 群体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的花生单粒精播密度研究 被引量:29
14
作者 郑亚萍 许婷婷 +2 位作者 郑永美 孙奎香 王才斌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2年第2期82-84,共3页
研究了春播和麦套2种种植模式下不同密度单粒精播对花生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精播密度对春播花生花育20号和麦田套种花生花育22号的主茎高、侧枝长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提高,而分枝数、单株结果数、双仁果率和饱果率均随密度... 研究了春播和麦套2种种植模式下不同密度单粒精播对花生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精播密度对春播花生花育20号和麦田套种花生花育22号的主茎高、侧枝长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提高,而分枝数、单株结果数、双仁果率和饱果率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小粒花生花育20号的适宜密度大于大粒花生花育22号,两者适宜密度分别为22.5和21.0万穴.hm-2,比常规双粒穴播分别增产2.2%和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单粒精播 密度 生长发育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花生单粒精播生长发育、光合性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8
15
作者 郭峰 万书波 +3 位作者 王才斌 李新国 徐平丽 张斌 《花生学报》 2008年第4期18-21,39,共5页
大田高产条件下,以大花生花育22号(HY22)和小花生鲁花12号(LH12)为研究材料,采用单粒精播,对其生长发育过程、光合性质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表明:(1)HY22和LH12植株总干物质积累动态均符合S型生长曲线,整个生育期前者干物质积累量均大于... 大田高产条件下,以大花生花育22号(HY22)和小花生鲁花12号(LH12)为研究材料,采用单粒精播,对其生长发育过程、光合性质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表明:(1)HY22和LH12植株总干物质积累动态均符合S型生长曲线,整个生育期前者干物质积累量均大于后者;前者CGR与NAR峰值出现早于后者,LAI与LAD峰值大于后者。(2)HY22叶绿素含量峰值略小于LH12;后者苗期和饱果期透光性强;二者群体光合强度最大出现在结荚期,饱果期差异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单粒精播 生长发育 光合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粒精播对花生活性氧代谢、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8
16
作者 冯烨 李宝龙 +3 位作者 郭峰 孟静静 李新国 万书波 《山东农业科学》 2013年第8期42-46,共5页
以小粒型花生品种花育23号为研究材料,在大田条件下对比研究了单粒精播技术对花生叶片活性氧代谢、群体地上部植株和荚果干物质积累动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粒精播种植可提高SOD、POD和CAT等保护酶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物MDA含量,... 以小粒型花生品种花育23号为研究材料,在大田条件下对比研究了单粒精播技术对花生叶片活性氧代谢、群体地上部植株和荚果干物质积累动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粒精播种植可提高SOD、POD和CAT等保护酶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物MDA含量,且单、双粒种植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花生单粒精播条件下,花生地上部植株和荚果的干物质积累动态相对稳定,干物质积累量和积累速率显著提高;SOD活性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速率显著相关,是影响花生干物质积累动态的主要抗氧化酶。本研究说明,单粒精播可通过影响花生花后活性氧代谢水平,尤其是SOD酶活性,延缓植株衰老进程,改善地上部群体和荚果的干物质积累动态,从而促进荚果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粒精播 花生 干物质积累 活性氧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单粒精播单产11250kg/hm^2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4
17
作者 张佳蕾 郭峰 +4 位作者 李新国 杨佃卿 王兴语 陶寿祥 万书波 《花生学报》 2014年第4期46-49,共4页
2014年,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花生课题组在平度古岘镇、莒南板泉镇、冠县梁堂乡和宁阳葛石镇设置了4块春花生单粒精播高产攻关田,全生育期进行严格规范高产栽培技术管理,成熟期组织专家对各高产试验点进行实收测产,实收面积666.7m2,其中以... 2014年,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花生课题组在平度古岘镇、莒南板泉镇、冠县梁堂乡和宁阳葛石镇设置了4块春花生单粒精播高产攻关田,全生育期进行严格规范高产栽培技术管理,成熟期组织专家对各高产试验点进行实收测产,实收面积666.7m2,其中以莒南板泉镇荚果产量最高,达到752.6kg,创花生高产新纪录,平度、宁阳和冠县试验点的实收产量也分别达到673.8kg、661.6kg和654.3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单粒精播 产量 植株性状 经济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粒精播对花生产量、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吉顺 齐林 +2 位作者 李尚霞 宋文武 樊宏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6期64-67,共4页
以高产大花生品种花育2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密度下单粒精播对花生产量、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粒精播处理产量显著增加,与双粒播种相比,单粒播种处理分别增产12.6%、19.8%、13.0%、11.4%、9.9%和10.0%。百果质量... 以高产大花生品种花育2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密度下单粒精播对花生产量、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粒精播处理产量显著增加,与双粒播种相比,单粒播种处理分别增产12.6%、19.8%、13.0%、11.4%、9.9%和10.0%。百果质量、单株果数和饱果数表现出和产量基本相同的趋势。单粒精播花生单叶光合速率,群体光合速率(CAP),茎、叶和荚果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双粒播种,而群体呼吸速率(CR)表现为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但群体呼吸速率占群体光合速率的比例(CR/TCAP)表现为D1、D2和D3处理显著低于双粒播种,单粒精播处理间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D2处理最低。可见,D2处理有利于减少花生植株呼吸消耗,更有利于花生干物质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单粒精播 产量 光合特性 群体光合速率 群体呼吸速率 干物质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合旱地单粒精播的高产花生品种筛选 被引量:2
19
作者 钟瑞春 唐秀梅 +7 位作者 陆文科 熊发前 韩柱强 李涛 蒋菁 李忠 贺梁琼 唐荣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940-1944,共5页
【目的】评价花生单粒精播对花生产量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适合单粒精播的花生品种。【方法】以适合华南区栽培的珍珠豆型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单粒精播对花生荚果产量、种仁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除桂花22外,其他... 【目的】评价花生单粒精播对花生产量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适合单粒精播的花生品种。【方法】以适合华南区栽培的珍珠豆型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单粒精播对花生荚果产量、种仁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除桂花22外,其他6个参试品种的荚果产量和种仁产量均高于对照桂花17,其中粤油45、桂花1026、汕油162,桂花21、柳花1号的荚果产量比对照增产显著,种仁产量柳花1号和桂花771比对照增产显著;育种目标相近的花生品种间相似度较高;产量性状与农艺性状及农艺性状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或负相关。【结论】单株生产力高的花生品种更适合单粒精播;粤油45可通过单粒精播获得较高的荚果产量,柳花1号、桂花771、桂花1026可通过单粒精播获得较高的种仁产量,其在广西等地有较大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旱地 单粒精播 高产 品种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粒精播对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玉芳 马杰 +2 位作者 肖才升 杨春安 朱春生 《作物研究》 2017年第5期490-493,共4页
为探讨单粒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原理,研究了适宜湖南种植的高产优质花生品种‘湘花2008’不同密度下单粒精播对花生农艺性状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花生出苗率有下降趋势,主茎高、侧枝长在21万株/hm^2下最大,分枝数、结... 为探讨单粒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原理,研究了适宜湖南种植的高产优质花生品种‘湘花2008’不同密度下单粒精播对花生农艺性状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花生出苗率有下降趋势,主茎高、侧枝长在21万株/hm^2下最大,分枝数、结果枝数、叶龄数、单株荚果数均随着密度增加呈下降趋势,单粒精播高密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个体生产力;产量和品质均在18万株/hm^2时表现最佳,且高于常规生产上双粒穴播30万株/hm^2。因此,花生单粒精播在一定程度上可达到减少用种量,提高产量,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是实现花生高产高效的一项切实可行的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栽培 单粒精播 农艺性状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