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辐射传输方程中的平均单次散射反照率的计算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春平 吴健 +3 位作者 万敏 冷杰 付娴娴 贺秀兰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5-46,共2页
根据米耶理论,对均匀系中单粒子平均单次散射反照率的计算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反照率与粒子尺度因子以及复折射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粒子尺度因子x较小时,反照率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当x再继续增大时,反照率出现了"波动&quo... 根据米耶理论,对均匀系中单粒子平均单次散射反照率的计算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反照率与粒子尺度因子以及复折射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粒子尺度因子x较小时,反照率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当x再继续增大时,反照率出现了"波动",总体呈现出减小的趋势,最终趋于0.5。利用米耶理论和van de hulst近似,还分别计算0.4~0.5μm和8~12μm光谱范围内气溶胶粒子的反照率,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除了波长为3μm的邻域外,随着波长的增大,反照率逐渐减小,但是利用van de hulst近似所计算的结果在8~12μm光谱范围内有较大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次散射反照率 单粒子 气溶胶 米耶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测数据的太湖上空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饶加旺 马荣华 段洪涛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4-287,共4页
基于AERONET太湖站2005年9月-2010年9月的太阳分光光度计实测数据,分析太湖上空单次散射反照率(SSA)随时间变化特征以及频率分布特征.结果表明,SSA的月均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为8月的0.95±0.03和12月的0.87±0.03.季... 基于AERONET太湖站2005年9月-2010年9月的太阳分光光度计实测数据,分析太湖上空单次散射反照率(SSA)随时间变化特征以及频率分布特征.结果表明,SSA的月均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为8月的0.95±0.03和12月的0.87±0.03.季节均值的最大值为夏季的0.94±0.03,最小值为冬季的0.88±0.04;SSA的年均值为0.90.从频率分布来看,SSA的最高频率分布区间为0.9~0.92.分析表明,太湖上空存在中度吸收型的气溶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单次散射反照率 实测数据 湖泊水色遥感 CE-3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气溶胶柱单次散射反照率特性研究
3
作者 张小林 许梦婕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2-256,共5页
利用OMI卫星资料2006-2017年的483.5 nm波长的气溶胶柱单次散射反照率日均数据,分析了整层大气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在长三角地区的时空分布特征,特别是其年际、月、季节变化特征.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大气气溶胶柱单次散射反照率越靠近海... 利用OMI卫星资料2006-2017年的483.5 nm波长的气溶胶柱单次散射反照率日均数据,分析了整层大气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在长三角地区的时空分布特征,特别是其年际、月、季节变化特征.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大气气溶胶柱单次散射反照率越靠近海洋越大,而越靠近内陆越小.日均气溶胶柱单次散射反照率在0.881~0.971范围内变化,多年的平均值为0.939±0.024,最大分布概率出现在0.965~0.970区间,其值约为25%.长三角地区大气气溶胶柱单次散射反照率的年平均值集中于0.938~0.940之间,年际变化很小,变化值小于1%;月均柱单次散射反照率在6、8、9月有最大值,其值为0.968,而在2月有最小值,其值为0.915;季节平均单次散射反照率在夏季最大,其值为0.968,而在冬季最小,其值为0.9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单次散射反照率 长江三角洲地区 时空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掖地区气溶胶吸收和散射特性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曹贤洁 张镭 +4 位作者 李霞 史晋森 徐记亮 黄建平 张武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46-1253,共8页
兰州大学与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美国马里兰大学、美国能源部等研究机构于2008年4-6月进行了中美沙尘暴联合观测试验,观测点设在张掖国家气候观象台、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和SACOL景泰移动观测点。利用颗粒物烟... 兰州大学与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美国马里兰大学、美国能源部等研究机构于2008年4-6月进行了中美沙尘暴联合观测试验,观测点设在张掖国家气候观象台、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和SACOL景泰移动观测点。利用颗粒物烟尘吸收光度计和TSI积分浑浊度仪资料分析了张掖地区气溶胶吸收和散射特性。结果表明:气溶胶吸收系数、总散射和后向散射系数日变化趋势一致,基本呈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08:00和22:00,夜间的值较白天偏大;气溶胶吸收系数、总散射和后向散射系数的月平均值在4月最大、5月次之、6月最小;450,550和700 nm波段的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主要集中在0.7-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掖地区 气溶胶 散射系数 吸收系数 单次散射反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6μm激光气溶胶凝聚粒子散射特性 被引量:8
5
作者 黄朝军 吴振森 刘亚锋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353-2357,共5页
气溶胶是大气电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气溶胶粒子严重影响1.06μm激光的传输特性。单次散射反照率和不对称因子是研究气溶胶中激光传输特性的一个重要参量。基于CCA模型,模拟了由64个球形原始微粒凝聚而成的四种取向气溶胶凝聚粒子。... 气溶胶是大气电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气溶胶粒子严重影响1.06μm激光的传输特性。单次散射反照率和不对称因子是研究气溶胶中激光传输特性的一个重要参量。基于CCA模型,模拟了由64个球形原始微粒凝聚而成的四种取向气溶胶凝聚粒子。利用离散偶极子近似方法,数值计算了1.06μm激光入射情况下四种形状气溶胶凝聚粒子的单次散射反照率和不对称因子随入射角变化的值;并分析了尺寸参数对单次散射反照率和不对称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相同数目原始微粒的气溶胶凝聚粒子,其单次散射反照率和不对称因子明显依赖于入射光的入射角度和气溶胶凝聚粒子的形状;对于不同尺寸参数的气溶胶凝聚粒子,其单次散射反照率和不对称因子随尺寸参数的增大而增大,当尺寸参数大于3时,气溶胶凝聚粒子的散射主要集中于前向散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凝聚粒子 散射特性 单次散射反照率 不对称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城区春季大气气溶胶消光特性研究 被引量:40
6
作者 姚青 韩素芹 +1 位作者 蔡子颖 张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95-802,共8页
利用天津大气边界层观测站2011年4月1日~5月10日气溶胶散射系数、吸收系数、PM2.5质量浓度、大气能见度和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气溶胶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的变化特征,以及气溶胶消光系数与PM2.5质量浓度和大气能见度的关系,并对两种... 利用天津大气边界层观测站2011年4月1日~5月10日气溶胶散射系数、吸收系数、PM2.5质量浓度、大气能见度和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气溶胶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的变化特征,以及气溶胶消光系数与PM2.5质量浓度和大气能见度的关系,并对两种方法计算的消光系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天津城区气溶胶散射系数为369.93 Mm-1,对大气消光贡献为86.7%,气溶胶吸收系数为36.32Mm-1,对大气消光贡献为8.5%,单次散射反照率为0.91;气溶胶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的日变化特征具有明显的双峰结构,对应于早晚交通高峰;不同天气类型下其日分布特征存在较大差异,霾日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最高,沙尘日和降水日次之,晴日最低;气溶胶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与PM2.5质量浓度呈线性正相关,与大气能见度呈指数负相关,观测期间气溶胶质量散射效率均值为2.95m2/g;采用Koschmieder’s公式反算能见度获得的大气消光系数,与通过测量气溶胶散射系数、气溶胶吸收系数、气体散射系数和气体吸收系数等分量加和获得的消光系数相比一致性较好,高相对湿度天气下能见度反算值高于各系数加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散射系数 吸收系数 能见度 单次散射反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地区矿物尘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的初步模拟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吴涧 符淙斌 +2 位作者 蒋维楣 刘红年 赵润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50-1260,共11页
为研究东亚地区矿物尘气溶胶的直接辐射效应,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中加入起尘方案、建立矿物尘气溶胶输送模式,并将其辐射过程加入区域气候模式的辐射方案.通过对2001年3月~2002年3月的模拟发现:中国西北和蒙古国年平均地表起尘率在1μ... 为研究东亚地区矿物尘气溶胶的直接辐射效应,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中加入起尘方案、建立矿物尘气溶胶输送模式,并将其辐射过程加入区域气候模式的辐射方案.通过对2001年3月~2002年3月的模拟发现:中国西北和蒙古国年平均地表起尘率在1μg/(m2·s)以上,最大达到90μg/(m2·s)是东亚地区最主要的矿物尘气溶胶源地;东亚地区矿物尘气溶胶柱含量最大值达5g/m2,出现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和秦岭地区;气溶胶大气顶直接辐射强迫基本呈现大陆上为正、海洋上正负均有的分布特征,区域平均辐射强迫在春夏秋冬分别为1.08,0.88,0.37,0.40W/m2,短波辐射强迫在陆上为正、海上正负均有,长波辐射强迫均为正值;四季的地表辐射强迫分别为-5.64,-2.25,-1.37,-1.87W/m2;辐射强迫数值对矿物尘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的变化较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尘气溶胶 直接辐射强迫 区域气候模式 单次散射反照率 数值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甸子秋冬季雾霾期间气溶胶光学特性 被引量:89
8
作者 颜鹏 刘桂清 +5 位作者 周秀骥 王京丽 汤洁 刘强 王振发 周怀刚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7-265,共9页
通过对2004年秋冬季(9—12月)4次雾霾天气过程在京、津背景地区——北京上甸子大气本底污染监测站观测的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分析,发现该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受天气过程的影响很大。4次雾霾影响时段,平均气溶胶散射系数σ_(sca)、吸收... 通过对2004年秋冬季(9—12月)4次雾霾天气过程在京、津背景地区——北京上甸子大气本底污染监测站观测的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分析,发现该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受天气过程的影响很大。4次雾霾影响时段,平均气溶胶散射系数σ_(sca)、吸收系数σ_(abs)和单次散射反照率ω都远高于雾霾过后清洁时段的数值,其中气溶胶ω在雾霾影响时段为0.94~0.97,雾霾后为0.84~0.86,平均减小了0.1左右,表明雾霾天气有利于气溶胶的累积和生成。相比于光吸收性气溶胶,雾霾天气对光散射性气溶胶的增加更为有利,反映了二次气溶胶的产生及其对消光的贡献可能有较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过程 气溶胶散射、吸收特性 单次散射反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城市气溶胶物理光学特性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杨红龙 李磊 +3 位作者 杨溯 卢超 陈星登 刘爱明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27-1434,共6页
气溶胶是影响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的重要因子.在深圳地区展开气溶胶观测实验,可以获得可靠的光学物理特征,进而有助于准确评估气溶胶在新型超极城市区域的气像和环境效应.本文利用2010年12月至2011年8月太阳光度计、黑碳和浊度计等气溶... 气溶胶是影响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的重要因子.在深圳地区展开气溶胶观测实验,可以获得可靠的光学物理特征,进而有助于准确评估气溶胶在新型超极城市区域的气像和环境效应.本文利用2010年12月至2011年8月太阳光度计、黑碳和浊度计等气溶胶观测资料,分析了新型超级城市深圳地区的气溶胶物理光学特性.深圳地区气溶胶呈明显季节变化,冬、春季由于城市污染性气溶胶的影响,气溶胶光学厚度和Angstrom波长指数都较大,夏季受海盐气溶胶的影响,光学厚度较小,Angstrom波长指数也较小.光学厚度与Angstrom波长指数对比表明城市综合性污染是引起深圳气溶胶高光学厚度的主要原因.深圳地区气溶胶的散射系数、吸收系数的平均值(标准偏差)分别为178.7×10-6 m-1(126.6×10-6 m-1)和32.5×10-6 m-1(18.1×10-6 m-1),均低于珠三角腹地多年观测平均值的二分之一和国内其他大型城市观测值.而单次散射反照率为0.81,与珠三角其他地区得到的结果接近.此外,气溶胶吸收、散射和单次散射反照率呈明显日变化,可能主要受大气边界层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特性 光学厚度 单次散射反照率 散射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北岸气溶胶光学特性长期变化特征 被引量:8
10
作者 韩亚芳 吴立新 +1 位作者 白杨 秦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492-2503,共12页
利用太湖北岸地基太阳光度计(CE-318)2005年9月~2016年4月的观测数据,以及多年气象观测资料,对太湖北岸气溶胶年际尺度、季节尺度及逐月的光学特性、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揭示太湖北岸:1)AOD年均值呈逐渐降低趋势,但累年(2... 利用太湖北岸地基太阳光度计(CE-318)2005年9月~2016年4月的观测数据,以及多年气象观测资料,对太湖北岸气溶胶年际尺度、季节尺度及逐月的光学特性、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揭示太湖北岸:1)AOD年均值呈逐渐降低趋势,但累年(2005~2016)均值高达0.776,2005~2012年累年均值为0.842,较全国同一时期AOD均值高63%;2)AOD四季变化分明,夏季(0.920)最高、冬季(0.689)最低、春季(0.788)与秋季(0.788)相近;3)气溶胶α指数逐年增大,年增幅约0.013,表明太湖地区大气污染物颗粒平均粒径逐年减小,非自然源比重持续增加;4)气溶胶α指数季均值为秋季>冬季>夏季>春季,依次为1.320、1.232、1.164、1.098;5)体积谱四季均呈双峰结构,夏冬两季积聚模态粒子与粗模态粒子的体积浓度接近,春季以粗模态粒子为主,秋季以积聚模态粒子为主,6)气溶胶SSA季均值各年四季变化特征相似,累年总体季均值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依次为0.933、0.917、0.900、0.882,但年均值自2007年起呈逐年缓增趋势,年增幅约0.006,表明太湖地区气溶胶粒子的散射能力在逐年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光学厚度 Angstrom波长指数 体积谱 单次散射反照率 变化特征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测高光谱数据的矿物含量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亚军 王钦军 +3 位作者 陈玉 胡芳 徐茹 蔺启忠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00-1704,共5页
针对利用线性模型提取矿物含量精度较低的问题,以波长范围为350-2 500nm的岩石光谱为数据源,基于光谱匹配方法进行矿物识别,应用简化的Hapke模型将岩石样品反射率转换为单次反照率,利用线性模型分解单次反照率进行含量提取,并通过分段... 针对利用线性模型提取矿物含量精度较低的问题,以波长范围为350-2 500nm的岩石光谱为数据源,基于光谱匹配方法进行矿物识别,应用简化的Hapke模型将岩石样品反射率转换为单次反照率,利用线性模型分解单次反照率进行含量提取,并通过分段滤波及建立区域光谱库的方法提高识别精度,建立了一种基于实测光谱数据的矿物含量提取方法。通过对包古图V号岩体光谱数据的分析,与X射线衍射结果相比,该方法对长石类矿物的识别精度为100%,含量提取精度为80.5%;对粘土类蚀变矿物的识别精度为92.2%,含量提取的精度为92.36%。该方法将矿物学共生关系加入到矿物识别方法中,保证了结果的可靠性;提出了分段滤波的预处理思路,避免了滤波算法对光谱波形及吸收特征的影响,并且据有较好的去噪效果;应用Hapke模型进行实测的岩石光谱解混,能避免复杂的光谱非线性分解计算,从理论上提高矿物含量提取的精度和计算的效率。该方法对快速分析蚀变信息等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矿物含量 Hapke模型 单次散射反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ERONET和SKYNET网观测的中国北方地区气溶胶光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高中明 闭建荣 黄建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93-1307,共15页
利用AERONET和SKYNET两个国际气溶胶网站提供的2.0等级气溶胶数据产品,分析了中国北方地区榆中、北京、香河、榆林、敦煌和蒙古国达兰扎达嘎德6站气溶胶光学特征的日变化规律和季节变化特征,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受... 利用AERONET和SKYNET两个国际气溶胶网站提供的2.0等级气溶胶数据产品,分析了中国北方地区榆中、北京、香河、榆林、敦煌和蒙古国达兰扎达嘎德6站气溶胶光学特征的日变化规律和季节变化特征,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受沙尘天气的影响,中国北方地区和蒙古国各测站春季气溶胶光学厚度均出现了较高值,而波长指数则出现了最低季节平均值,气溶胶粗、细粒子的体积谱分布也表现出明显的特征差异。此外,由于受局地人类活动的影响,各测站气溶胶光学参数也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即在夏季相对湿润的环境下,北京和香河站受当地城市污染气溶胶吸湿增长的影响,其气溶胶光学厚度比其他季节都大,同时该地区夏季单次散射反照率也出现了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光学厚度 波长指数 体积谱分布 单次散射反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及微物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徐记亮 张镭 吕达仁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68-1675,共8页
利用2005年9月-2008年6月AERONET太湖站的Level 2.0数据,分析了该地区光学厚度随波长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双对数坐标中太湖光学厚度随波长变化的曲线并非直线,可用二次多项式拟合,气溶胶粒子符合对数正态谱分布。单次散射反照率SSA... 利用2005年9月-2008年6月AERONET太湖站的Level 2.0数据,分析了该地区光学厚度随波长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双对数坐标中太湖光学厚度随波长变化的曲线并非直线,可用二次多项式拟合,气溶胶粒子符合对数正态谱分布。单次散射反照率SSA的变化表明,冬季SSA值较小;春季SSA随波长增大而增大,8、9月SSA随波长增大而减小。2005年9月—2006年11月太湖站粒子谱和粒子体积浓度变化表明,春季粗粒子体积浓度约是细粒子的2倍~2.5倍;总粒子体积浓度受粗粒子影响出现峰值;夏末及初秋细粒子的体积浓度要明显大于粗粒子的。春季粒径<3μm的粗粒子增加量比粒径>3μm的粗粒子增加量要大,因而粗粒子有效半径减小。最后分析了2006年4月16~18日北方沙尘天气对太湖地区气溶胶微物理参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地区 AERONET 光学厚度 单次散射反照率 有效半径 粒子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顶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遥感估算 被引量:7
14
作者 肖钟湧 江洪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99-807,共9页
利用MODIS和OMI卫星遥感数据估算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顶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了大气顶辐射强迫和气溶胶光学厚度(AOT)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R和RMSE分别为0.89和5.50.大气顶辐射强迫的区域月平均变化范围... 利用MODIS和OMI卫星遥感数据估算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顶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了大气顶辐射强迫和气溶胶光学厚度(AOT)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R和RMSE分别为0.89和5.50.大气顶辐射强迫的区域月平均变化范围大约在-10--70W/m2之间,一年中最大值(-53.97±6.14W/m2)和AOT一样出现在6月,最小值(-16.41±2.10W/m2)出现在12月.4个季节的大小依次是:夏季(-44.30±9.09W/m2)>春季(-42.00±7.83W/m2)>秋季(-28.02±6.32W/m2)>冬季(-20.40±5.00W/m2).在6月,大气顶气溶胶辐射强迫空间差异最明显,在太湖沿岸的城市地区,如上海、杭州,辐射强迫可达-70W/m2,而在千岛湖地区大约为-10W/m2.在12月,空间差异最小,北部城市地区大约为-20 W/m2;南部地区大约为-10 W/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直接辐射强迫 MODIS OMI 地表反照率 单次散射反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大气气溶胶体积谱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阎逢旗 宋怀荣 +1 位作者 郭祺 吴东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2-116,共5页
本文利用AERONET的气溶胶月平均数据,分析了北京市大气气溶胶体积谱的季节性变化,并对气溶胶体积谱与光学厚度、Angstrom指数、小颗粒比例以及单次散射反照率的关系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春季北京市气溶胶体积谱中粗模态粒子占的比... 本文利用AERONET的气溶胶月平均数据,分析了北京市大气气溶胶体积谱的季节性变化,并对气溶胶体积谱与光学厚度、Angstrom指数、小颗粒比例以及单次散射反照率的关系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春季北京市气溶胶体积谱中粗模态粒子占的比重较大,峰值半径约为3μm;在夏季北京市气溶胶体积谱中细模态粒子占的比重较大,峰值半径约为0.25μm;影响粗模态峰值异常增大的主要因素是沙尘,影响细模态峰值异常增大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湿度;在吸收性粒子浓度较低情况下,细模态粒子占主导地位时,单次散射反照率随波长的增大而减小,粗模态粒子占主导地位时,单次散射反照率率波长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体积谱 光学厚度 Angstrom波长指数 小颗粒比例 单次散射反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市气溶胶消光特性及其对灰霾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杨康 刘红年 +2 位作者 朱焱 王学远 林惠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48-854,共7页
为研究气溶胶消光特性对城市灰霾特征及形成的影响机制,采用2010年1月─2013年12月4 a的苏州市逐时散射系数、能见度、颗粒物质量浓度以及风速、风向、气温、气压、相对湿度等数据,对该市气溶胶散射系数、消光特性及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 为研究气溶胶消光特性对城市灰霾特征及形成的影响机制,采用2010年1月─2013年12月4 a的苏州市逐时散射系数、能见度、颗粒物质量浓度以及风速、风向、气温、气压、相对湿度等数据,对该市气溶胶散射系数、消光特性及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苏州市气溶胶散射系数为(301.1±251.3)Mm^-1,日变化呈双峰型,早高峰出现在07:00─08:00,晚高峰出现在20:00─21:00;其年内变化呈夏季低、冬季高.气溶胶散射系数与ρ(PM2.5)的相关系数为0.77,高于与ρ(PM1)和ρ(PM10)的相关性,PM2.5散射效率为6.08 m^2/g.气溶胶散射系数受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的影响:风速〈4 m/s时,气溶胶散射系数下降迅速;风速在4-6 m/s时,气溶胶散射系数随风速下降缓慢.苏州市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平均值为0.84,散射消光比平均值为0.79,说明该地区气溶胶消光以散射性气溶胶为主.气溶胶散射消光、气溶胶吸收消光、空气分子散射消光、NO2吸收消光分别占大气消光的82.33%、13.63%、2.72%和1.32%.研究表明,对气溶胶散射消光贡献最大的非吸收性PM2.5是苏州市能见度下降、灰霾增加的最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系数 消光系数 单次散射反照率 散射消光比 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及辐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衣娜娜 张镭 +2 位作者 刘卫平 田鹏飞 董祝雷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09-420,共12页
利用SACOL(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2006~2012年AERONET(全球气溶胶自动监测网)level 2.0和太阳短波辐射计资料,分析了中国西北地区气溶胶的光学特性与辐射影响。利用辐射传输模式SBDART(平面平行大气辐射传输模式)检验TOA(大... 利用SACOL(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2006~2012年AERONET(全球气溶胶自动监测网)level 2.0和太阳短波辐射计资料,分析了中国西北地区气溶胶的光学特性与辐射影响。利用辐射传输模式SBDART(平面平行大气辐射传输模式)检验TOA(大气层顶)处辐射强迫为正的原因。BOA(地表)、TOA、Atmosphere(大气)的辐射强迫年均值分别是-59.43 W m^(-2)、-17.03 W m^(-2)、42.40 W m^(-2),AOD(光学厚度,550nm)年均值0.37,α(波段的波长指数,440~675 nm)年均值0.91,变化趋势与AOD位相相反,当AOD为0.3~2.2时,α很小(0.0~0.2),表明粒子尺度很大。SSA(单次散射反照率,675 nm)年均值0.93,g(不对称因子,675 nm)年均值0.68,复折射指数(675 nm)实部年均值1.48,虚部0.007。复折射指数实部的年变化趋势与AOD一致,虚部与AOD反位相,所以西北地区多为粗模态散射性气溶胶。气溶胶对大气的加热率最大值出现在0~2km,随高度递减。冬、夏半年在地表加热率分别是2.6 K d^(-1)和0.6 K d^(-1);季节变化中,冬季、秋季、春季和夏季,在地表的加热率依次是2.5 K d^(-1)、1.4 K d^(-1)、1.2 K d^(-1)和0.2 K d^(-1),主要因为秋季气溶胶的吸收性大于春季。地表反照率和SSA对TOA正辐射强迫贡献率分别是22.5%和7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强迫 SBDART模式 地表反照率 SSA(单次散射反照率) 加热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apke模型多角度孔雀石光谱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程寅益 周可法 +2 位作者 王金林 王珊珊 崔世超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3-298,共6页
岩矿的光谱特征是利用遥感手段识别岩矿的理论基础,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多角度观测为岩矿的遥感精确识别提供了新的思路。选取孔雀石粉末的多角度光谱特征作为研究对象,利用Hapke模型对孔雀石的多角度光谱特征进行精确描述,以确定... 岩矿的光谱特征是利用遥感手段识别岩矿的理论基础,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多角度观测为岩矿的遥感精确识别提供了新的思路。选取孔雀石粉末的多角度光谱特征作为研究对象,利用Hapke模型对孔雀石的多角度光谱特征进行精确描述,以确定孔雀石的单次散射反照率的多角度光谱特征。研究表明,光源天顶角和传感器观测天顶角之间的关系对于孔雀石的单次散射反照率有着重要影响,样本的单次散射反照率标准差与其光谱之间整体体现负相关关系。根据这一结论,比较样品单位波长内各角度二向反射率和单次散射反照率标准差,二向反射率受到影响作用较小,故可以利用多角度条件下单次散射反照率波谱特征提高对孔雀石的遥感识别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pke模型 平均单次散射反照率 多角度 光谱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沙尘天气期间气溶胶光学特性分析
19
作者 赵松林 邓梅 +4 位作者 赵辉 廖柏林 王雪琦 李瑶 苏仲铭 《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第2期80-83,共4页
利用全球地基气溶胶观测网(AERONET)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2001—2013年沙尘天气期间气溶胶的光学特性。结果表明,北京沙尘天气期间受沙尘粒子的影响,气溶胶光学厚度值(AOD)较大,且随波长增大而减小,在波长440 nm处平均值约为1.2;气溶胶An... 利用全球地基气溶胶观测网(AERONET)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2001—2013年沙尘天气期间气溶胶的光学特性。结果表明,北京沙尘天气期间受沙尘粒子的影响,气溶胶光学厚度值(AOD)较大,且随波长增大而减小,在波长440 nm处平均值约为1.2;气溶胶Angstrom波长指数97.62%都聚集在0.7以下,说明北京沙尘天气期间粒子较大;沙尘天气期间单次散射反照率随波长增加而增加,平均值约为0.93;复折射指数实部在波长675 nm处最大,平均约为1.55,虚部在440 nm处最大,平均值达到0.006;总的不对称因子平均值约为0.72;北京地区沙尘天气期间气溶胶粒子谱型呈双峰分布,且以粗模态粒子为主,其峰值随光学厚度的增大而增大,粗模态粒子的峰值半径平均约为2.6μm。这些参数对于深入研究沙尘气溶胶的辐射效应和气候效应都是必不可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气溶胶 光学厚度 Angstrom波长指数 单次散射反照率 复折射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