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6篇文章
< 1 2 1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珍稀鱼类多鳞白甲鱼的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发现及遗传多样性评价
1
作者 苟妮娜 靳铁治 +1 位作者 王开锋 杨斌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9-785,共7页
旨在对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多鳞白甲鱼遗传多样性进行评价。采用限制性内切位点相关DNA测序(restriction site-associated DNA sequencing,RAD-seq)技术,从秦岭南北坡两个种群中鉴定出425205个全基因组高置信度群体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 旨在对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多鳞白甲鱼遗传多样性进行评价。采用限制性内切位点相关DNA测序(restriction site-associated DNA sequencing,RAD-seq)技术,从秦岭南北坡两个种群中鉴定出425205个全基因组高置信度群体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秦岭北坡多鳞白甲鱼的期望杂合数、核苷酸多样性和多态性信息含量分别为0.177、0.200和0.145,而秦岭南坡多鳞白甲鱼的期望杂合数、核苷酸多样性和多态性信息含量分别为0.261、0.291和0.212。种群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秦岭南北坡两个多鳞白甲鱼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多鳞白甲鱼 群体遗传学 限制性内切位点相关DNA测序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嫩艾美耳球虫莫能菌素耐药株诱导及单核苷酸多态性杂合度分析
2
作者 方素芳 顾小龙 +2 位作者 郝成宇 关琛 崔平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3-59,共7页
为诱导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对莫能菌素的耐药虫株,并分析其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杂合度(Hp),采用常规药物浓度递增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以0.5 g/kg莫能菌素预混剂为起始浓度对柔嫩艾美耳球虫莫能菌素耐药性进行诱导... 为诱导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对莫能菌素的耐药虫株,并分析其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杂合度(Hp),采用常规药物浓度递增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以0.5 g/kg莫能菌素预混剂为起始浓度对柔嫩艾美耳球虫莫能菌素耐药性进行诱导,以最适抗球虫活性百分率(POAA)、相对卵囊产量(ROP)、病变记分减少率(RLS)和抗球虫指数(ACI)指标综合判定柔嫩艾美耳球虫对莫能菌素的耐药性。将诱导出的耐药株和敏感株(豪顿株)基因组重测序,并进行基因组Hp分析。经过12次传代,获得了柔嫩艾美耳球虫1倍、2倍、4倍和10倍耐药虫株,其中10倍耐药株的POAA为14.3%,ROP为68%,RLS为27%,ACI为107。与参考基因组进行比对,共检测到132691个突变,其中豪顿株共计11085个突变,耐药株共计121606个突变。从SNPindex分布图中可见,豪顿株、1倍和2倍耐药株绝大多数位点基因频率接近0,而在4倍及10倍耐药株中SNP频率显著增加,其中部分位点的基因频率达到1。耐药群体在第6、第12、第14和第15号染色体上检测到低水平Hp,推测其与柔嫩艾美耳球虫对莫能菌素耐药性的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嫩艾美耳球虫 莫能菌素 耐药性 单核苷酸多态性 杂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青海湖地区鼠疫疫源地鼠疫菌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
3
作者 李胜 靳娟 +7 位作者 何建 杨晓艳 柏吉祥 辛有全 张丽 张晓璐 杜文琪 李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92-596,共5页
目的基于鼠疫菌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明确环青海湖地区鼠疫疫源地鼠疫菌分子特征,为该地区鼠疫菌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和溯源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获得环青海湖地区鼠疫自然疫源地84株代表性鼠疫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 目的基于鼠疫菌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明确环青海湖地区鼠疫疫源地鼠疫菌分子特征,为该地区鼠疫菌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和溯源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获得环青海湖地区鼠疫自然疫源地84株代表性鼠疫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以NCBI数据库中的鼠疫菌及假结核耶尔森菌IP32953的全基因组序列为参考,比对2298个SNP位点并进行分析。结果1957—2020年,环青海湖地区鼠疫疫源地分离的84株代表性鼠疫菌株分为1.IN2和3.ANT1两个分支,其中1.IN2分支作为该地区鼠疫菌的特征种群遍及所有疫情流行年代;鼠疫菌SNP地区分布显示除乌兰县外其余5个县的鼠疫菌均位于1.IN2分支中;不同宿主SNP分布显示,除分离自喜马拉雅旱獭和狗体内的2株鼠疫菌位于3.ANT1分支外,其余均位于1.IN2分支中。结论环青海湖地区鼠疫疫源地鼠疫菌的SNP种群结构较为单一,基于鼠疫菌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可以为该地区鼠疫疫情的溯源和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青海湖地区 鼠疫疫源地 鼠疫菌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A基因多态性及其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玫瑰痤疮易感性的相关性
4
作者 尹湘丽 朱权 +2 位作者 李吉 邹义洲 罗奇志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9-330,共12页
目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基因A(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Ⅰ chain-related gene A,MICA)是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因多态性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疾... 目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基因A(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Ⅰ chain-related gene A,MICA)是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因多态性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玫瑰痤疮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与遗传、自身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本研究分析MICA基因多态性及其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与玫瑰痤疮易感性的关系,旨在为玫瑰痤疮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见解。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84例玫瑰痤疮患者(玫瑰痤疮组)外周血DNA样本,另收集223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外周血DNA样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ing-based typing,PCR-SBT)和二代测序(the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分析MICA基因多态性分型,并比较2种分型方法的准确性。比较玫瑰痤疮组与对照组MICA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的差异。对所有MICA多态性分子进行氨基酸聚类分析和SNP位点分析,确定相关连锁SNP位点,并对MICA多态性分子进行分类。比较玫瑰痤疮组与对照组不同分类MICA多态性分子的分布频率差异。结果:玫瑰痤疮患者血生化检测结果以中性粒细胞计数轻度升高为主要特征,淋巴细胞计数无显著变化。PCR-SBT和NGS均能准确地鉴定MICA等位基因分型,其中MICA*010:01、MICA*008:04和MICA*019:01是玫瑰痤疮组最常见的等位基因;玫瑰痤疮组等位基因MICA*002:01、MICA*027分布频率均低于对照组(6.55%vs 18.16%、 1.19%vs 5.38%), MICA*009:01、 MICA*010:01分布频率均高于对照组(7.74%vs 3.36%、 31.55%vs18.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检测到5种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STR)等位基因,其中玫瑰痤疮组MICA-A4、MICA-A9分布频率均低于对照组(16.07%vs 23.32%、7.74%vs 17.26%),MICA-A6分布频率高于对照组(10.12%vs 4.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通过氨基酸序列聚类分析和SNP位点分析发现MICA基因存在6个连锁SNP位点,并据此将MICA多态性分子分为Ⅰ型(C36+M129+K173+G206+W210+S215)和Ⅱ型(Y36+V129+E173+S206+R210+T215)。玫瑰痤疮患者I型MICA多态性分子与玫瑰痤疮易感性密切相关。结论:MICA基因多态性与玫瑰痤疮易感性相关。MICA基因存在6个连锁SNP位点,可据此将MICA多态性分子分为I型和II型,其中I型与玫瑰痤疮发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基因A 人类白细胞抗原 玫瑰痤疮 等位基因 基因多态性 单核苷酸多态性 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 二代测序 短串联重复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在疼痛领域的临床应用
5
作者 傅砚斌 罗宇家 冯智英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4-298,共5页
近年来,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研究为疼痛学领域提供了重要的见解,揭示了基因变异在疼痛疾病易感性、发病机制和药物反应中的关键作用,如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5,10-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 近年来,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研究为疼痛学领域提供了重要的见解,揭示了基因变异在疼痛疾病易感性、发病机制和药物反应中的关键作用,如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5,10-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突变与偏头痛的关联,SCN9A基因变异与小纤维神经病变的关系,以及CYP3A4、CYP2D6、HLA-B*15:02等基因对药物代谢和疗效的影响。然而,当前研究仍面临多基因问题、样本量和种族多样性不足、分子机制解析不充分以及临床转化应用受限等挑战。未来应加强多组学整合和大规模多中心研究,推动精准药物研发,构建疼痛基因数据库和多基因风险评估工具,并促进基因检测的标准化和普及应用,从而实现疼痛的精准诊断与个性化治疗,切实提升病人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SNP在疼痛领域应用的综述,以期为推动疼痛科精准诊断与个体化治疗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个体化治疗 偏头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白王鸽CAPN1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对屠宰性状的影响
6
作者 王维 龙霞 +3 位作者 张依裕 田应平 王小亚 蔡平 《贵州畜牧兽医》 2025年第4期17-20,共4页
为了探究钙蛋白酶11(CAPN11)基因的遗传变异对美国白王鸽屠宰性状的影响,选择美国白王鸽108只,利用PCR与直接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对CAPN1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进行检测,并分析SNPs与屠宰性状的关联性。结果:在美国白王鸽CAPN11基因... 为了探究钙蛋白酶11(CAPN11)基因的遗传变异对美国白王鸽屠宰性状的影响,选择美国白王鸽108只,利用PCR与直接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对CAPN1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进行检测,并分析SNPs与屠宰性状的关联性。结果:在美国白王鸽CAPN11基因中检测到3个SNPs位点,分别是第6外显子上的g.4766 C>T、g.4769 C>T、g.4871 C>T,其中g.4766 C>T位点属于低度多态,g.4769 C>T和g.4871 C>T位点属于中度多态,CAPN11基因的3个突变位点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g.4766 C>T位点发现CC型、CT型2种基因型,g.4769 C>T和g.4871 C>T位点发现CC型、CT型、TT型3种基因型;CAPN11基因的g.4766 C>T位点各基因型对屠宰性状无显著影响,g.4769 C>T位点的各基因型对活体重、放血重有显著影响,g.4871 C>T位点的各基因型对活体重、放血重、屠宰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有显著影响。结论:美国白王鸽CAPN11基因遗传变异影响屠宰性状,CAPN11基因可作为进一步选育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白王鸽 CAPN11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屠宰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活性探针确定单核苷酸多态性相关的拷贝数目变异
7
作者 胡笑梅 周晨 +5 位作者 张品正 陈阳 李佳文 马雨凯 王佳琪 郭志义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95-902,共8页
单核苷酸多态性相关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 CNV)在体外诊断和精准治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其常用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无法区分具有单核苷酸差异的CNV。本研究利用交叉活性探针定... 单核苷酸多态性相关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 CNV)在体外诊断和精准治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其常用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无法区分具有单核苷酸差异的CNV。本研究利用交叉活性探针定性与定量检测具有单核苷酸差异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 CNV)。rs76711854所在以及下游9 514 bp长度片段通过PCR方法扩增获得,其基因型通过一代测序确认。此SNP的定性与定量分别通过探针法的定量PCR和数字PCR方法检测。rs76711854所在的CNV在针对G基因型探针出现分层,并在针对GA不同基因型的探针中均表现出A/G比例2:1。检测长度超过其下游9 kb以及更长的92 kb和203 kb的DNA片段,发现此CNV存在于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中,而子宫内膜癌细胞系中此203 kb范围拷贝数一致。本研究开发出以rs76711854位点的G/A片段为例,通过不同通道交叉定量检测的CNV方法,并推断DU145细胞的此处为多拷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 拷贝数变异 单核苷酸多态性 交叉扩增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EM173、IFNGR1、IFNGR2和IRF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黄辉敏 王蕾 +3 位作者 程丽平 孙勤 王文娟 杨华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9-638,共10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基因刺激物(TMEM173)、干扰素γ受体1(IFNGR1)、干扰素γ受体2(IFNGR2)、干扰素调节因子8(IRF8)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上海市肺科医院收治的286例... 目的:探讨干扰素基因刺激物(TMEM173)、干扰素γ受体1(IFNGR1)、干扰素γ受体2(IFNGR2)、干扰素调节因子8(IRF8)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上海市肺科医院收治的286例肺结核患者(观察组)与同期健康人群484名(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两组人群的外周静脉血进行基因组DNA提取、基因分析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筛选,应用SNPscan TM多重SNP分型技术进行基因分型。采用卡方检验比较这些位点的基因型、等位基因和单倍型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的频率分布差异,分析在显性、隐性和超显性遗传模型下各个SNP位点与结核病易感性的关联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位点的交互作用与结核病易感性的关联。结果:所有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HWE)定律。携带IRF8基因rs8064189位点T等位基因(OR=1.290,95%CI:1.047~1.590,P=0.017)、TT基因型(OR=1.689,95%CI:1.098~2.597,P=0.017)、GT-TT基因型(OR_(显性)=1.231,95%CI:0.999~1.517,P=0.047)和rs8052521位点的CC基因型(OR=1.628,95%CI:1.033~2.565,P=0.035;OR_(隐性)=1.306,95%CI:1.037~1.645,P=0.037),以及该基因CTGAA单倍体型(OR=1.271,95%CI:1.078~1.513,P=0.011)可明显增加结核病的发病风险。携带IFNGR2基因rs9808753位点AG基因型(OR=1.450,95%CI:1.038~2.025,P=0.029)、AA-GG基因型(OR_(超显性)=0.807,95%CI:0.671~0.970,P=0.025)可明显增加结核病发病风险。携带IFNGR1基因TTGG单倍体型(OR=1.160,95%CI:1.014~1.350,P=0.047)可明显增加结核病发病风险。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携带TMEM173基因rs7380824位点CT基因型的个体结核病发病风险提高了1.431倍(OR=1.431,95%CI:1.034~1.979,P=0.031)。未发现其他基因任一位点与结核病易感性的相关性。结论:TMEM173、IFNGR1、IFNGR2、IRF8基因可能为中国人群结核病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基因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疾病遗传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和白细胞介素-17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口腔扁平苔藓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李然 胡月 +3 位作者 张宁 高瑞芳 王翔宇 葛学军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1,共7页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LR)和白细胞介素-17(IL-17)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与口腔扁平苔藓(OL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病例组(OLP组)患者与对照组(未患OLP人群)外周血提取的DNA为研究对象,选取TLR与IL-17上的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分别是T...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LR)和白细胞介素-17(IL-17)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与口腔扁平苔藓(OL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病例组(OLP组)患者与对照组(未患OLP人群)外周血提取的DNA为研究对象,选取TLR与IL-17上的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分别是TLR3中的rs5743312、TLR2中的rs121917864和IL-17A中的5个SNP位点(rs4711998、rs3819024、rs8193036、rs3748067和rs17878530)。采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法进行外周血细胞PCR产物基因多态性检测,并与DNA测序结果比对。统计分析SNP位点与OLP发生的相关性。结果rs5743312(TLR3)、rs3819024(IL-17A)与OLP的发生相关,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5个SNP位点未检测出与OLP相关。结论rs5743312(TLR3)和rs3819024(IL-17A)可能与OLP的易感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 口腔扁平苔藓 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裂伴或不伴腭裂的单核苷酸多态性遗传度 被引量:1
10
作者 薛恩慈 陈曦 +12 位作者 王雪珩 王斯悦 王梦莹 李劲 秦雪英 武轶群 李楠 李静 周治波 朱洪平 吴涛 陈大方 胡永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5-780,共6页
目的:探索非综合征型唇裂伴或不伴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cleft palate, NSCL/P)全基因组常见遗传变异对NSCL/P风险的影响。方法: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数据,以全基因组单... 目的:探索非综合征型唇裂伴或不伴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cleft palate, NSCL/P)全基因组常见遗传变异对NSCL/P风险的影响。方法: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数据,以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遗传度和基因组不同分区SNP遗传度评估基因组上常见变异的效应。对GWAS汇总数据进行质量控制,标准包括数据中无缺失值、弱势等位基因频率≥1%、P值在0~1、SNP正负链明确等。利用连锁不平衡得分回归计算NSCL/P的SNP遗传度,采用分层的连锁不平衡得分回归计算基因组编码区、启动子区、内含子区、增强子区和超级增强子区的分区SNP遗传度,并评估不同分区内的富集度,分析工具为LDSC (v1.0.1)软件。结果:纳入中国人群806个NSCL/P核心家系(2 418人)的GWAS数据,490 593个SNP通过质量控制,被纳入到SNP遗传度的计算中。观测样本中NSCL/P的SNP遗传度为0.55(95%CI:0.28~0.82),由于观测样本患病率较高,按中国人群患病率转换为一般人群后SNP遗传度为0.37(95%CI:0.19~0.55)。SNP遗传度在增强子区的富集度为15.70(P=0.04),在超级增强子区的富集度为3.18(P=0.03)。结论:基因组常见变异有助于解释一部分中国人群NSCL/P目前未被解释的遗传度,同时中国人群NSCL/P的SNP遗传度在增强子分区和超级增强子分区中显著富集,提示该区域中可能存在未被发现的遗传致病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型唇裂伴或不伴腭裂 单核苷酸多态性遗传度 核心家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地区eNOS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绚 武慧韬 +9 位作者 张琦 林桂玲 尹溪语 许文露 王喆 贺梓蔓 刘颖 弥龙 庄燕苹 宫爱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86-991,共6页
目的探讨海南地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及海南省人民医院的海南籍SLE患者(SLE组,n=214)及健康对照者(对照组... 目的探讨海南地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及海南省人民医院的海南籍SLE患者(SLE组,n=214)及健康对照者(对照组,n=214)的血液样本,通过SNaPshot测序技术检测两组eNOS基因rs3918188、rs1799983及rs1007311位点的碱基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eNOS基因上述3个目的位点的基因型、等位基因及基因模型(显性模型、隐性模型、超显性模型)与SLE遗传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采用HaploView4.2软件分析各位点的单倍体与SLE遗传易感性的关系。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s3918188位点中,CC基因型及C等位基因是SLE遗传易感性的危险因素(CCvs.AA:OR=2.449,P<0.05;Cvs.A:OR=2.133,P<0.001)。在rs3918188位点的隐性模型中,与AA+AC基因型携带者比较,CC基因型携带者的SLE发生风险增高(OR=2.774,P<0.001);而在该位点的超显性模型中,与AA+CC基因型携带者比较,AC基因型携带者的SLE发生风险降低(OR=0.385,P<0.001)。此外,在基因型、等位基因型以及3种基因模型中,rs1799983和rs1007311的多态性均与SLE的易感性无明显相关(P>0.05)。单倍型分析显示,eNOS基因的rs1007311和rs1799983位点之间存在强连锁不平衡,但单倍型与SLE的遗传易感性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海南地区eNOS基因rs3918188位点的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可能是SLE的危险因素,而在超显性模型下该位点AC基因型携带者的SLE发生风险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脂蛋白E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心房颤动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霞 张莉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8-344,共7页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PH)并发心房颤动(房颤)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观察性研究。连续纳入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78例老年P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房颤发生情况...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PH)并发心房颤动(房颤)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观察性研究。连续纳入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78例老年P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房颤发生情况,分为房颤组(256例)与非房颤组(422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间差异。通过MassARRAY平台检测患者ApoE基因SNP,分析两组ApoE基因SNP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poE基因SNP位点与老年PH并发房颤的关系。结果房颤组年龄、吸烟史占比、24 h平均收缩压、高血压病程、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左心房内径(LAD)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大于非房颤组(均为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小于非房颤组(P<0.001)。房颤组ApoE基因rs440446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以及rs439401位点AA基因型频率和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非房颤组(均为P<0.05);房颤组ApoE基因rs405509位点GG基因型频率和G等位基因频率低于非房颤组(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24 h平均收缩压、高血压病程、LDL-C、LAD、LVEDD以及ApoE基因rs440446位点A等位基因、rs439401位点AA基因型与A等位基因均是老年PH并发房颤的危险因素(均为P<0.05),ApoE基因rs405509位点G等位基因是其保护因素(P=0.046)。进一步校正混杂因素(年龄、24 h平均收缩压、高血压病程、LDL-C、LAD、LVEDD)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oE基因rs440446位点A等位基因、rs439401位点AA基因型与A等位基因、rs405509位点G等位基因仍是老年PH并发房颤的影响因素(均为P<0.05)。结论ApoE基因rs440446、rs439401、rs405509位点多态性与老年PH患者并发房颤存在关联,对老年PH患者防治房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载脂蛋白E类 高血压 原发性 单核苷酸多态性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许氏平鲉5-HT1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攻击行为表型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葛晓雨 李海霞 +3 位作者 潘玉兰 陈松猛 王佳钰 马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2-779,共8页
以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幼鱼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5-HT1A受体基因在攻击行为调控中的作用。首先,通过注射8-OH-DPAT(特异性5-HT1A受体激动剂)对许氏平鲉幼鱼的攻击行为进行了分析,评估了受体对幼鱼攻击行为的影响;其次,对不同... 以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幼鱼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5-HT1A受体基因在攻击行为调控中的作用。首先,通过注射8-OH-DPAT(特异性5-HT1A受体激动剂)对许氏平鲉幼鱼的攻击行为进行了分析,评估了受体对幼鱼攻击行为的影响;其次,对不同攻击表型的许氏平鲉幼鱼进行了5-HT1A受体基因的多态性位点筛选,以期获得与许氏平鲉攻击行为显著相关的潜在SNP标记。结果显示:(1)8-OH-DPAT处理组幼鱼攻击行为的频率和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攻击潜伏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在5-HT1Aα启动子区域中发现了7个与攻击表型差异显著相关的多态性位点(P<0.05),分别为SNP 1236、SNP 1245、SNP 1260、SNP1301、SNP 1302、SNP 1309和SNP 1330位点;在5-HT1Aβ启动子区域中发现了2个与攻击表型差异显著相关的多态性位点(P<0.05),分别为SNP 892和SNP 1147位点,但在5-HT1A基因CDS编码区并未发现与攻击差异表型显著相关的多态性位点(P>0.05)。综上所述,研究结果证明了5-HT1A受体的激活能够显著抑制许氏平鲉的攻击行为,筛选了与攻击性差异个体相关的5-HT1A受体基因SNP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 攻击行为 5-HT1A基因 许氏平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瘦蛋白受体(OBR)基因外显子9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27
14
作者 顾志良 赵建国 +4 位作者 李辉 孟和 王启贵 王清华 朱大海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9-262,共4页
瘦蛋白受体属于Ⅰ类细胞因子超家族受体 ,其在瘦蛋白的信号转导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本研究根据瘦蛋白受体基因外显子 9的序列设计引物 ,用PCR -SSCP的方法对高脂系 (fatnessline,FL)、低脂系 (leannessline ,LL)、北京油鸡、白耳鸡、石... 瘦蛋白受体属于Ⅰ类细胞因子超家族受体 ,其在瘦蛋白的信号转导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本研究根据瘦蛋白受体基因外显子 9的序列设计引物 ,用PCR -SSCP的方法对高脂系 (fatnessline,FL)、低脂系 (leannessline ,LL)、北京油鸡、白耳鸡、石歧杂、矮小黄鸡、小型黄鸡、惠阳胡须鸡、隐性白羽鸡和海兰蛋鸡等品种 (系 )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并检测到了多态性。对两种纯合子片段克隆和测序 ,结果表明在编码区的 116 7位碱基发生了突变 ,由C突变为A ,但是编码的氨基酸并没有发生改变。经独立性检验 ,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分布与品种有关 ,北京油鸡的AA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 ;高脂系中A基因频率显著高于低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蛋白受体 外显子 单核苷酸多态性 OBR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FSHR基因第10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与双胎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32
15
作者 雷雪芹 陈宏 +3 位作者 袁志发 徐廷生 雷初朝 孙维斌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4-37,共4页
以秦川牛和荷斯坦奶牛的双胎母牛和单胎母牛为实验材料 ,以牛的FSHR基因的第 10个外显子作为标记牛双胎性状的候选基因 ,用SNP法进行了多态检测 .结果发现 ,在秦川牛的双胎母牛中突变率 6 0 % (6 10 ) ,而在单胎母牛中突变率为 2 0 % (... 以秦川牛和荷斯坦奶牛的双胎母牛和单胎母牛为实验材料 ,以牛的FSHR基因的第 10个外显子作为标记牛双胎性状的候选基因 ,用SNP法进行了多态检测 .结果发现 ,在秦川牛的双胎母牛中突变率 6 0 % (6 10 ) ,而在单胎母牛中突变率为 2 0 % (2 10 ) ;在荷斯坦奶牛中 ,双胎母牛突变率为31 2 5 % (5 16 ) ,单胎母牛突变率为 6 6 7% (1 15 ) ;由此可见双胎牛和单胎牛二者之间FSHR基因的第 10个外显子的突变率差异明显 .这表明 ,选择FSHR基因的第 10个外显子有可能作为双胎性状的候选基因 .序列分析发现 ,在FSHR基因的第 15 0 6位碱基发生了突变 (T→C) ,但氨基酸没有发生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SHR基因 第10外显子 单核苷酸多态性 双胎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强直性脊柱炎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陈蕊雯 段世伟 +7 位作者 蔡青 杨波 林懿 陈琦 冯国鄞 韩星海 贺林 孙树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0-124,共5页
目的 :在中国汉族强直性脊柱炎 (AS)患者中 ,检测 TNF- α基因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s)。 方法 :在 1 0 7例 AS患者和 1 1 6名正常对照中 ,用直接测序法和实时动态荧光 PCR结合等位基因特异扩增 ,对 TNF- α基因中的 3个启动子上的 SN... 目的 :在中国汉族强直性脊柱炎 (AS)患者中 ,检测 TNF- α基因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s)。 方法 :在 1 0 7例 AS患者和 1 1 6名正常对照中 ,用直接测序法和实时动态荧光 PCR结合等位基因特异扩增 ,对 TNF- α基因中的 3个启动子上的 SNPs(- 1 0 31 T/ C,- 86 3C/ A,- 85 7C/ T)和 2个内含子上的 SNPs(内含子 1的 +1 2 3C/ T和内含子 3的 +5 1 A/ G)进行基因分型 ,分析单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是否与 AS相关。用单倍型推测软件计算上述位点单倍体型频率的分布 ,分析这些单倍体型是否与 AS的发病有关。 结果 :在 AS患者中 ,TNF- α的 - 85 7T和 - 86 3A的等位基因频率及它们的基因型频率显著性地超过健康对照组 ,经 Bonferroni校正后仍为阳性。对启动子上 3个 SNPs位点的两两和 3个位点组合的单倍体型频率分析表明 ,其在 AS患者和对照组中也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 (P<0 .0 1 )。在 3个位点推测的单倍体型中 ,AS患者增加最显著的是TNF- 1 0 31 T/- 86 3C/- 857T单倍体型。 结论 :TNF-α基因上 2个 SNPs及单倍体型与中国汉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中国 汉族人 强直性脊柱炎 基因 单倍体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方法的新进展 被引量:19
17
作者 赵广荣 扬帆 +2 位作者 元英进 髙秀梅 张军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3-129,共7页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是第三代遗传标记,在基因定位、遗传疾病和人类起源等理论研究中具有重大意义,在抗药性或药物过敏反应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正逐步成为分子诊断、临床检验、新药研发的重要手段。...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是第三代遗传标记,在基因定位、遗传疾病和人类起源等理论研究中具有重大意义,在抗药性或药物过敏反应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正逐步成为分子诊断、临床检验、新药研发的重要手段。文章综述和分析了几种新建立的SNP检测方法,包括基因芯片、分子探针、荧光偏振、荧光共振、质谱和磁性颗粒分析。在生物化学、工程学和分析软件等方面取得突破的基础上,有望建立灵敏准确、简便易行、高通量、低费用的SNP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因芯片 分子探针 荧光偏振 荧光共振 质谱 磁性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脂联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及群体遗传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董飚 龚道清 +4 位作者 孟和 郁建锋 赵旭庭 段修军 顾志良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95-1000,共6页
以昆山麻鸭、樱桃谷鸭、高邮鸭、荆江麻鸭、金定鸭,山麻鸭、龙白鸭和白羽番鸭8个鸭品种为实验材料,根据鸭脂联素基因开放阅读框序列设计5对引物,用PCR-SSCP方法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并对不同品种群体进行群体遗传学分析。结果发现引... 以昆山麻鸭、樱桃谷鸭、高邮鸭、荆江麻鸭、金定鸭,山麻鸭、龙白鸭和白羽番鸭8个鸭品种为实验材料,根据鸭脂联素基因开放阅读框序列设计5对引物,用PCR-SSCP方法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并对不同品种群体进行群体遗传学分析。结果发现引物4扩增片段上共存有7个单碱基突变,第430、457、523处的G-A、A-G、T-C单碱基突变导致第144、153、175个氨基酸分别由丙氨酸(A)变为苏氨酸(T)、异亮氨酸(I)变为缬氨酸(V)、酪氨酸(Y)变为组氨酸(H);而C507T,T540C,C576T和C597T4个单碱基突变为沉默突变。鸭群中表现出AA、AB、AC、BB、BC、CC、DD、DE8种基因型。8种基因型在8个鸭品种间分布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除金定鸭外,其他品种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群体遗传分析表明金定鸭的纯合度最高,高邮鸭最低,其他各群体的纯合度较相近;金定鸭为低度多态,高邮鸭为高度多态,其他品种为中度多态。表明鸭脂联素基因不同品种中具有丰富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可以进一步作为候选基因来分析其与脂肪性状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遗传分析 脂肪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TaPK7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抗旱性的关系 被引量:14
19
作者 张洪映 毛新国 +2 位作者 景蕊莲 谢惠民 昌小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37-1543,共7页
以抗旱性不同的45份六倍体小麦和5份小麦的二倍体近缘种为材料,通过测序检测TaPK7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了TaPK7基因多态性与抗旱性的关系,旨在为发掘利用小麦抗旱基因资源奠定基础。50份材料TaPK7序列总长220448bp,其中有64个SNP和... 以抗旱性不同的45份六倍体小麦和5份小麦的二倍体近缘种为材料,通过测序检测TaPK7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了TaPK7基因多态性与抗旱性的关系,旨在为发掘利用小麦抗旱基因资源奠定基础。50份材料TaPK7序列总长220448bp,其中有64个SNP和9个InDel,二者的频率分别为1SNP/3445bp和1InDel/24494bp。编码区的核苷酸多样性π值小于非编码区,可能是由于编码区承受的选择压力较大。同义突变(Ka)与非同义突变(Ks)比值是0.415,表明该基因受负向选择影响,属于相对保守基因。在编码区检测到16个单核苷酸突变,多存在于抗旱材料中。共检测到21种单倍型,其中5种为强抗旱材料单倍型,2种为干旱极敏感材料单倍型,11种中等抗旱材料单倍型,另外3种单倍型中同时包括抗旱材料和干旱敏感材料,初步揭示了TaPK7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抗旱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aPK7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抗旱性 单倍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技术 被引量:57
20
作者 罗怀容 施鹏 张亚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71-476,共6页
本文在对人类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的概念做简要说明的基础上 ,系统地介绍 14种检测分析SNP的技术和方法的原理、操作要点及其优缺点。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 研究技术 突变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