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6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移植术后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表达率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文强 苏磊 +3 位作者 刘志锋 邱俊铭 郭振辉 霍枫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2251-2253,共3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表达率的变化及其在感染监测和判断临床预后方面的作用。方法:65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分为非感染组、感染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比较两组间CD14+单核细胞HL...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表达率的变化及其在感染监测和判断临床预后方面的作用。方法:65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分为非感染组、感染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比较两组间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的差别。同时按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分布将患者分为HLA-DR≥40%(A组)、21%~39%(B组)、HLA-DR≤20%(C组),比较3组间临床预后的差别。结果:感染组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为(25.6±9.2)%,比非感染组的(61.3±18.2)%明显减少(P<0.05)。B、C两组在ICU停留时间、术后至出院时间与A组比较明显延长(P<0.05),以C组延长更为显著(P<0.01),B、C两组比较差异则无显著性。A、B、C3组在感染率和病死率之间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是监测肝移植术后感染及判断临床预后的良好指标,特别是针对高危或可疑感染的术后患者,动态的CD14+单核细胞HLA-DR监测对病情判断和治疗调整均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HLA-dr抗原 单核细胞 抗原 CD14+ 临床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型及其表面抗原和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特征的研究
2
作者 李萌 王旭 +3 位作者 闫喜惠 郑亮亮 宋玉国 包学英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92-2097,共6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型变化规律,研究各亚型单核细胞表面抗原表达强度和血浆相关细胞因子含量变化特征,阐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38例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型百分率和各亚型单核细胞...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型变化规律,研究各亚型单核细胞表面抗原表达强度和血浆相关细胞因子含量变化特征,阐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38例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型百分率和各亚型单核细胞表面标志物(HLA-DR、CD64、CD11b)平均荧光强度(MFI),与40例健康对照组(HV组)比较,进行差异性统计学分析。流式荧光微球技术检测血浆5种细胞因子(IL-2、IL-6、IL-10、TNF-α和IFN-γ)含量;线性相关分析确定RA患者单核细胞亚型百分率及其表面标志物MFI与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相关性。对RA患者进行疾病活动度28(DAS28)评分,研究其与单核细胞亚型百分率和血浆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A患者经典型单核细胞百分率明显减少(P<0.05),中间型单核细胞和非经典型单核细胞百分率明显增多(P<0.01)。RA组单核细胞各亚型HLA-DR表达(MFI)均明显高于HV组(P<0.05或P<0.01);RA组中间型单核细胞和非经典型单核细胞CD64表达(MFI)明显高于HV组(P<0.01或P<0.001);RA组中间型单核细胞CD11b表达(MFI)明显高于HV组(P<0.001)。RA组中间型单核细胞百分率与IL-6、TNF-α和IFN-γ含量呈正相关(P<0.01);中间型单核细胞HLA-DR表达(MFI)与TNF-α含量呈正相关(P<0.05);非经典型单核细胞CD64表达(MFI)与IL-2和IL-10含量呈正相关(P<0.05)。RA组DAS28评分与中间型单核细胞百分率呈正相关(P<0.001);DAS28评分与血浆IL-6、TNF-α含量呈正相关(P<0.01)。结论:中间型单核细胞及其表面抗原的特征性表达与RA发生密切相关,通过分泌相关细胞因子触发相关炎症。单核细胞亚型检测可成为RA新的实验诊断指标;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型及血浆IL-6和TNF-α有助于指导RA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单核细胞亚型 细胞表面抗原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I类白细胞抗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在非洲猪瘟病毒感染机制研究中的初步应用
3
作者 王可欣 Weldu Tesfagaber +7 位作者 王婉 尹丽 孔惠 张振江 李芳 高彩霞 步志高 赵东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5,共6页
猪I类白细胞抗原(SLA I)是机体内至关重要的免疫相关蛋白,是启动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免疫应答的核心分子。在机体内,SLA I负责将内源性抗原肽递呈至细胞膜表面,由CD8+T细胞识别,启动机体适应性免疫应答。为了制备SLA I的单克隆抗体... 猪I类白细胞抗原(SLA I)是机体内至关重要的免疫相关蛋白,是启动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免疫应答的核心分子。在机体内,SLA I负责将内源性抗原肽递呈至细胞膜表面,由CD8+T细胞识别,启动机体适应性免疫应答。为了制备SLA I的单克隆抗体(MAb),本研究将SLA I-1*04:01等位基因胞外区序列与麦芽糖结合蛋白(MBP)序列连接,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获得可溶性重组蛋白MBP-SLA I。经亲和层析纯化后,采用MBP-SLA I免疫BALB/c小鼠3次,采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抗体水平,对血清抗体效价在1:10 000以上的小鼠进一步冲击免疫后,分离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采用ELISA方法筛选阳性的杂交瘤细胞进行3次克隆纯化,最终筛选得到稳定分泌SLA I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MAb-1A11。经ELISA检测纯化后的MAb-1A11效价可达1:3 200,经小鼠MAb抗体亚类鉴定试剂盒鉴定其重链为IgG2b,轻链为κ。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该抗体的特异性,结果显示,MAb-1A11能够识别猪肺泡巨噬细胞(PAM)表达的内源性SLA I,在42 ku处出特异性条带,而对HEK293T细胞中表达的同源物人白细胞抗原无交叉识别作用。利用MAb-1A11为一抗,采用western blot进一步检测非洲猪瘟病毒(ASFV)HLJ/18-6GD株感染的PAM中SLA I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随着ASFV感染时间的延长,SLA I表达水平出现轻微下降。本研究制备了SLA I的MAb,并初步将其应用于ASFV感染机制的研究中,为深入了解SLA I所受调控的机制提供了可靠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抗原I 单克隆抗体 WESTERNBLOT 非洲猪瘟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白细胞分化抗原32B的原核表达与单克隆抗体制备
4
作者 赵治钤 郑丹阳 +1 位作者 赵谜 穆杨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2-38,共7页
为制备猪白细胞分化抗原32B(CD32B)的单克隆抗体(mAb),以猪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克隆猪CD32B基因,将不含信号肽编码序列的猪CD32B胞外区基因片段插入pET-28a(+)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用大肠埃希氏菌表达系统表达猪C... 为制备猪白细胞分化抗原32B(CD32B)的单克隆抗体(mAb),以猪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克隆猪CD32B基因,将不含信号肽编码序列的猪CD32B胞外区基因片段插入pET-28a(+)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用大肠埃希氏菌表达系统表达猪CD32B重组蛋白,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表达的目的蛋白后大量表达并用镍柱纯化。用纯化的猪CD32B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采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猪CD32B的mAb,并对获得的mAb进行鉴定。结果获得了全长894 bp的猪CD32B基因和537 bp的截短基因,构建的重组质粒pET-28a-pCD32B转入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过IPTG诱导,获得了约25 ku的猪CD32B重组蛋白,多轮亚克隆筛选后获得了1株能稳定分泌猪CD32B mAb的杂交瘤细胞3E12,该mAb重链为IgG 2a,轻链为κ型,不仅能与原核表达的猪CD32B重组蛋白结合,IFA结果显示该mAb也能与HEK 293T细胞表达的全长猪CD32B结合,为探究CD32B在猪免疫抑制性疾病中的作用积累了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分化抗原32B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细胞融合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观遗传抑制β2-微球蛋白超级增强子下调人类白细胞抗原构建通用型间充质干细胞
5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30,共1页
2024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良渚实验室柳华、欧阳宏伟教授团队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邹晓晖研究员团队在《自然·生物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发表题为“Downregulating human leucocyte antigens on mesench... 2024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良渚实验室柳华、欧阳宏伟教授团队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邹晓晖研究员团队在《自然·生物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发表题为“Downregulating human leucocyte antigens on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by epigenetically repressing a β2-microglobulin super-enhancer”的论文(DOI:10.1038/s41551-024-01264-w)。研究人员基于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序、RNA测序和CRISPR干扰,在人间充质干细胞(MSC)的β2-微球蛋白(B2M)基因附近发现一个精准调控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表达的促炎因子响应型超级增强子(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大学医学院 人类白细胞抗原 间充质干细胞 促炎因子 染色质免疫沉淀 表观遗传 增强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0和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脑梗死合并肺炎的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吴莹姣 姜波涛 +3 位作者 谭红 张艺博 彭旭 陈婵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5-517,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及其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脑梗死住院期间并发肺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4年5月长沙市第一医院神内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脑梗死并发肺炎患者220...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及其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脑梗死住院期间并发肺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4年5月长沙市第一医院神内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脑梗死并发肺炎患者220例,根据肺炎严重程度分为重症组64例和轻症组156例;收集患者住院期间临床资料;检测血清IL-10与ApoE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IL-10-1082G/A、ApoE基因多态性。结果 重症组血清IL-10、ApoE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P<0.01)。血清IL-10、ApoE对急性脑梗死住院期间合并重症肺炎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别为0.694、0.752,二元logistic回归拟合联合预测的AUC为0.893,明显高于单一指标(P<0.05)。2组IL-10-1082G/A基因型(GG/GA/AA)和等位基因(G、A)频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G等位基因发生重症感染的风险升高(OR=3.351,95%CI:1.885~5.955,P=0.000)。2组Apo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IL-10、ApoE水平对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并发重症肺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且IL-10-1082G/A基因多态性与肺炎病情程度密切相关,携带G等位基因患者发生重症肺炎的风险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医疗相关肺炎 白细胞介素10 载脂蛋白E类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的变化对卒中相关性感染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张道培 闫福岭 +4 位作者 徐海清 朱奕昕 袁宝玉 尹琰 卢航青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1期509-512,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的变化及其对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卒中相关性感染(SAI)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入选发病24h内收入NICU的急性卒中患者53例,记录其入院第1、2和3天的NIHSS评分;以同期神经内科普...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的变化及其对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卒中相关性感染(SAI)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入选发病24h内收入NICU的急性卒中患者53例,记录其入院第1、2和3天的NIHSS评分;以同期神经内科普通病房住院的头晕患者39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病后1周内是否发生感染,将卒中患者分为感染组24例和非感染组29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入院第1、2、4、6和14天单核细胞HLA-DR的表达;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HLA-DR表达对SAI的预测价值。结果卒中组入院第1天HLA-DR表达即下降,之后逐渐上升,至第14天仍低于对照组(P<0.001)。卒中组中的感染组患者病后第4天HLA-DR降至最低,为(49±16)%,之后逐渐上升,第14天上升至(60±21)%,仍低于卒中组中的非感染组的(77±9)%(P=0.004);非感染组病后第2天HLA-DR亦降至最低(58±17)%,之后逐渐上升,第14天上升至(77±9)%。以第2天单核细胞HLA-DR表达低于57%为临界点,其对卒中SAI的发生有预测价值(敏感性83%,特异性83%,ROC曲线下面积为0.907,P<0.001)。卒中组入院第1天和第2天NIHSS评分与相同时间点HLA-DR表达均呈负相关(第1天:r=-0.442,P=0.001;第2天:r=-0.424,P=0.002)。结论卒中患者急性期单核细胞HLA-DR表达下降,HLA-DR表达的下降对SAI的发生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单核细胞 HLA-dr抗原 感染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的表达 被引量:3
8
作者 姜俊 陈宜刚 +2 位作者 叶军 陈亚宝 甘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54-1056,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的变化。方法57例SLE患者,其中稳定期患者18例,活动期患者39例(中度活动组28例,重度活动组11例);另选正常对照组23例。应用双色荧光抗体标记流式细...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的变化。方法57例SLE患者,其中稳定期患者18例,活动期患者39例(中度活动组28例,重度活动组11例);另选正常对照组23例。应用双色荧光抗体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HLA-DR表达的阳性百分率及荧光强度。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稳定期和活动期SLE组外周血淋巴细胞HLA-DR表达的阳性率和荧光强度均显著升高(P<0.001),而单核细胞HLA-DR表达的阳性率和荧光强度均显著降低(P<0.001);②活动期SLE组与稳定期SLE组比较,淋巴细胞HLA-DR阳性百分率和荧光强度均显著升高(P<0.001),而单核细胞HLA-DR的阳性百分率和荧光强度均显著降低(P<0.001);③活动期SLE重度组与中度组比较,淋巴细胞HLA-DR阳性百分率和荧光强度均显著升高(P<0.001),单核细胞HLA-DR的阳性百分率和荧光强度均显著降低(P<0.001)。结论淋巴细胞HLA-DR表达的增高和单核细胞HLA-DR表达的降低与SLE的发病和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人类白细胞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清甲状腺素和单核细胞人白细胞抗原DR表达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吴军 张源源 +5 位作者 冯德光 徐丞 熊日成 俞宙 郭振辉 苏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清甲状腺素水平与单核细胞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的变化,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125例住院的老年脓毒症非甲状腺疾病患者按照2001年国际脓毒症定义讨论公报分为非重症脓毒症组(在后面均简称脓毒症组,n=86... 目的探讨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清甲状腺素水平与单核细胞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的变化,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125例住院的老年脓毒症非甲状腺疾病患者按照2001年国际脓毒症定义讨论公报分为非重症脓毒症组(在后面均简称脓毒症组,n=86)、重症脓毒症组(n=39),另设3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的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面HLA-DR分子的表达,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别。结果与对照组及脓毒症组比较,重症脓毒症组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水平均明显减低(P<0.05),促甲状腺素(TSH)无显著变化(P>0.05),HLA-DR表达显著减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T3、T4、FT3、FT4、TSH水平也明显减低(P<0.05),HLA-DR也显著减低(P<0.05);其中重症脓毒症死亡组(放弃治疗或死亡)T3、T4、FT3、FT4水平及HLA-DR的表达明显低于存活组(转入普通病房)(P<0.05)。结论老年脓毒症患者随脓毒症病情的加重,血清甲状腺素水平与HLA-DR表达的变化呈明显下降趋势,联合二者可较好反映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脓毒症 甲状腺激素 单核细胞人白细胞抗原-D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基因多态性与HBV携带的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帅莉 杨帅 +7 位作者 叶峻杰 杨景成 付晓野 许彬 刘红伟 周律 康细林 高静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37-1040,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云南省昆明市延安医院健康体检者静脉血样本50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二对半,根据HBV二对半检测结果分为HB...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云南省昆明市延安医院健康体检者静脉血样本50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二对半,根据HBV二对半检测结果分为HBV携带组和既往感染组以及健康对照组3组,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with 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PCR-SSP)基因分型技术检测HLA-A抗原的基因型,将HBV携带组和健康对照组以及HBV既往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的HLA-A基因多态性的分布频率进行比较。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HLA-A2阳性数占比47.49%,等位基因频率数占比31.29%;健康对照组基因分布频率总体与中华骨髓库发布的中国常见及确认的HLA-A等位基因表一致。HBV携带组HLA-A2阳性数占比63.04%,等位基因频率数占比42.23%,携带者的HLA-A2阳性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既往感染组HLA-A2阳性数占比56.14%,等位基因频率数占比35.97%,既往感染组的HLA-A2阳性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LA-A2基因可能是慢性乙型肝炎HBV携带者的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基因多态性 HLA-A2 乙型肝炎病毒(HB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蕊 郭宗伟 +1 位作者 张效云 肖漓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4-178,共5页
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属于非经典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b(MHCⅠb)类分子,包括膜结合型和可溶性HLA-G两种形式,通过相应受体调节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是形成母胎耐受、肿瘤免疫逃逸的重要免疫学机制之一。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在肺癌中... 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属于非经典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b(MHCⅠb)类分子,包括膜结合型和可溶性HLA-G两种形式,通过相应受体调节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是形成母胎耐受、肿瘤免疫逃逸的重要免疫学机制之一。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在肺癌中占比最高且预后差,研究发现HLA-G的基因多态性及表达水平与NSCL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提示HLA-G可作为NSCLC早期诊断、亚型区分、治疗及预后等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具有辅助诊断依据的临床价值,对其机制的深入研究更可能提供NSCLC诊疗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 HLA-G多态性 非小细胞肺癌(NSCLC) 免疫逃逸 生物标志物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联合Wells评分对产褥期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凝血、血小板功能及炎症指标的相关性
12
作者 肖飞 张丽珍 +1 位作者 李萍 刘晓娟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35,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CD40 ligand,CD40L)联合Wells评分对产褥期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凝血、血小板功能及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23年7月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CD40 ligand,CD40L)联合Wells评分对产褥期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凝血、血小板功能及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23年7月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7例产褥期DV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DVT组。选取同期在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健康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基本资料、血清CD40L、Wells评分及凝血、血小板功能及炎症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CD40L、Wells评分对产褥期DVT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比于对照组,DVT组血清CD40L、Wells评分、凝血指标[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小板功能指标[血小板黏附率(platelet adhesion rate,PAdT)、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PAgT)、P选择素(P-selection)]、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β、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更高(P<0.05),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活化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更低(P<0.05)。经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D-D、FIB、PAdT、PAgT、P-selection、IL-6、IL-1β、hs-CRP与产褥期VTE患者血清CD40L、Well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APTT、PT与血清CD40L、Wells评分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CD40L联合Wells评分诊断产褥期DVT的AUC、敏感度均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P<0.05)。结论血清CD40L联合Wells评分可提高产褥期DVT的诊断效能,有利于疾病的早期确诊,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 WELLS评分 产褥期深静脉血栓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膜表面HLA-Ⅱ类抗原、白细胞介素2受体和铁传递蛋白受体的表达
13
作者 毛正宽 金之欣 +5 位作者 邵丙扬 冯新为 龚非力 徐勇 熊平 史良如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581-584,共4页
本文作者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了10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膜表面HLA-DR、DQ、DP抗原、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铁传递蛋白受体(TfR)的表达。术中应用了相应的单克隆抗体和FITC标记的第二抗体。结果表明,IDDM患... 本文作者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了10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膜表面HLA-DR、DQ、DP抗原、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铁传递蛋白受体(TfR)的表达。术中应用了相应的单克隆抗体和FITC标记的第二抗体。结果表明,IDDM患者单核细胞膜表面HLADQ抗原、IL-2R和TfR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HLA-DR、DP抗原的表达在IDDM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推测HLA-DQ、IL-2R和TfR的异常表达在IDDM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单核细胞 抗原 白细胞介素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T细胞计数及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率在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被引量:8
14
作者 伍松柏 何峻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3148-3152,共5页
目的探讨CD4^(+)T细胞计数及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率在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109例老年脓毒症患者,分为死亡组(33例)、存活组(76例),比较两组免疫功能指标,如CD3^(+)T细胞计数、CD4^(+)T细胞计数、CD4^(+)/CD8^(... 目的探讨CD4^(+)T细胞计数及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率在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109例老年脓毒症患者,分为死亡组(33例)、存活组(76例),比较两组免疫功能指标,如CD3^(+)T细胞计数、CD4^(+)T细胞计数、CD4^(+)/CD8^(+)T细胞比值及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表达率的差异并进行影响90 d内死亡因素的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分析潜在指标预测90 d内死亡结局的准确性。结果死亡组治疗第1天及第7天CD3^(+)T细胞计数、CD4^(+)T细胞计数、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表达率均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入院后第1天CD4^(+)T细胞计数及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率并不是脓毒症9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治疗第7天时CD4^(+)T细胞计数及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率是9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能够有效预测90 d死亡风险。CD4^(+)T细胞计数(AUC=0.847,95%CI:0.774~0.920)的预测最佳截断值为197.0 cells/μL,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率(AUC=0.898,95%CI:0.829~0.966)预测最佳截断值为40.5%。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率的准确性高于CD4^(+)T细胞计数,CD4^(+)T细胞计数联合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率(AUC=0.928,95%CI:0.883~0.974)预测特异性高于单个参数。结论老年脓毒症患者治疗第7天时CD4^(+)T细胞计数及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率是9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均为90 d死亡的有效预测指标,CD4^(+)T细胞计数及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率可以作为改善脓毒症预后的早期干预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老年 CD4+T细胞计数 单核细胞人白细胞抗原⁃DR表达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表达IL-7/CCL19的新抗原反应性T细胞对小鼠肺癌的抗肿瘤研究
15
作者 吴迪 李晨辉 +5 位作者 汪艳 何正强 金常娥 郭敏 陈荣昌 周承志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04-513,共10页
背景与目的新抗原反应性T细胞(neoantigen reactive T cell,NRT)具有抑制表达特异性新抗原的肿瘤生长的能力。然而,由于免疫浸润困难和肿瘤微环境的抑制,NRT在实体瘤中的治疗效果有限。本研究针对小鼠肺癌细胞设计出可以同时表达白细胞... 背景与目的新抗原反应性T细胞(neoantigen reactive T cell,NRT)具有抑制表达特异性新抗原的肿瘤生长的能力。然而,由于免疫浸润困难和肿瘤微环境的抑制,NRT在实体瘤中的治疗效果有限。本研究针对小鼠肺癌细胞设计出可以同时表达白细胞介素7(interleukin 7,IL-7)和趋化因子19(chemokine C-C motif ligand 19,CCL19)的NRT细胞(7×19 NRT),并对7×19 NRT细胞和常规NRT细胞的抗肿瘤效果差异进行了评估。方法针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Lewis lung carcinoma,LLC)进行了新一代测序和新抗原预测,制备了RNA疫苗,培养了NRT细胞,构建了编码IL-7和CCL19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导NRT细胞并成功表达IL-7和CCL19,成功获得了7×19 NRT,并在小鼠体内外对其抗肿瘤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7×19 NRT细胞通过分泌IL-7和CCL19显著增强T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在小鼠肺癌中实现了显著的抑瘤作用,延长了小鼠的生存期。经7×19 NRT治疗后,T细胞浸润肿瘤组织及肿瘤组织坏死显著增加。此外,7×19 NRT治疗与常规NRT治疗均安全。结论通过IL-7和CCL19的表达,NRT细胞的抗实体瘤能力显著增强,这是一种对NRT安全有效的基因修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白细胞介素7 趋化因子19 肺肿瘤 抗原反应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滤过的血小板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和人类白细胞抗原同种免疫反应的Meta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袁强 陈雪 +5 位作者 成岚 周昌华 傅雪梅 李幼平 王乃红 王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2-420,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白细胞滤过的血小板与标准血小板输注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PTR)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同种免疫反应的效果。方法电子检索Medline数据库、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和CBM收录的白细胞滤过血小板与标准血小板输注的随机或... 目的系统评价白细胞滤过的血小板与标准血小板输注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PTR)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同种免疫反应的效果。方法电子检索Medline数据库、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和CBM收录的白细胞滤过血小板与标准血小板输注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截至2009年12月31日),对预防PTR和HLA同种免疫反应的效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558篇文献,最终纳入7篇英文研究。Meta分析显示,白细胞滤过的血小板预防PTR的效果优于标准血小板[RR=0.59,95%CI(0.42,0.82),P=0.002],且发生HLA同种免疫反应的风险低于标准血小板输注[RR=0.49,95%CI(0.33,0.74),P=0.0006]。HLA同种免疫反应的风险差异在急性髓细胞样白血病患者中有统计学意义[RR=0.42,95%CI(0.32,0.56),P<0.00001],而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由于样本量有限,尚未发现统计学意义[RR=0.50,95%CI(0.10,2.41),P=0.39]。结论现有研究证据显示输注白细胞滤过的血小板可减少PTR和HLA同种免疫反应的发生,预防效果优于标准血小板。但因纳入研究数量较少、样本量小、方法学质量不高,尚需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证实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滤过 血小板输注无效 人类白细胞抗原同种免疫反应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白细胞Ⅱ类抗原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7
作者 周波 王林云 +1 位作者 谈永松 张似青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11-614,共4页
本文对SLAⅡ类基因的染色体图谱定位、分子结构、基因分型及其多态性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重点介绍了SLAⅡ类基因的RFLP基因分型及其多态性研究。猪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抗原基因座位存在不同程度的等位基因多态性。RFLP技术是一... 本文对SLAⅡ类基因的染色体图谱定位、分子结构、基因分型及其多态性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重点介绍了SLAⅡ类基因的RFLP基因分型及其多态性研究。猪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抗原基因座位存在不同程度的等位基因多态性。RFLP技术是一种简便而快捷的SLAⅡ类等位基因分型方法。SLAⅡ类基因的多态性和抗原肽结合位点密切相关,这些位点能结合处理过的抗原,然后递呈给T细胞。另外,在编码β1链的SLA DRB1基因和SLA DQB基因中有4个富含GC序列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Ⅱ类抗原基因 多态性 R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人白细胞抗原和/或人血小板抗原基因配型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成岚 陈雪 +5 位作者 袁强 周昌华 傅雪梅 李幼平 王乃红 王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1-76,共6页
血小板输注是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疾病所致出血的重要手段,但多次输注血小板后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的情况日益突出。研究显示,血液病及肿瘤患者PTR发生率达7%-34%^[1-3],血小... 血小板输注是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疾病所致出血的重要手段,但多次输注血小板后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的情况日益突出。研究显示,血液病及肿瘤患者PTR发生率达7%-34%^[1-3],血小板减少患者多次输血后门R发生率为30%-70%^[4]。阳R不仅延误病情,加重患者负担,也造成了血小板资源的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白细胞抗原 人血小板抗原 基因配型 血小板输注无效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白细胞抗原与鼻咽癌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9
作者 汤敏中 蔡永林 +1 位作者 郑裕明 曾毅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05-1512,共8页
鼻咽癌是一种多因素影响的复杂性疾病,其发病具有显著的地理分布差异。Epstein-Barr(EB)病毒感染与鼻咽癌发病密切相关已得到公认,但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在鼻咽癌的发病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在鼻咽癌的遗传相关因素中,位于6号染色体上具有... 鼻咽癌是一种多因素影响的复杂性疾病,其发病具有显著的地理分布差异。Epstein-Barr(EB)病毒感染与鼻咽癌发病密切相关已得到公认,但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在鼻咽癌的发病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在鼻咽癌的遗传相关因素中,位于6号染色体上具有高度多态性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与鼻咽癌发病风险相关在多个研究组中被报道。随着DNA测序技术的发展,高分辨基因分型技术的应用,HLA新等位基因数目呈指数级的上升,更多的HLA全基因序列被研究者所报道。近年来,等位基因关联性分析、微卫星连锁不平衡分析及全基因组关联性分析的研究结果均证实了6号染色体HLA区域与鼻咽癌具有显著关联。为了进一步探讨遗传相关性因子HLA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文章着重综述了HLA与鼻咽癌相关性研究的最新进展,为鼻咽癌HLA相关性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人类白细胞抗原 多态性 相关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7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单核巨噬细胞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朱静和 钱雷 +2 位作者 蒋凤 谢迎弟 于建秀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73-875,共3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37对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单核巨噬细胞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5月滨海县人民医院就诊的AS患者96例为AS组和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收集受试者一般临床资料,检测血清...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37对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单核巨噬细胞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5月滨海县人民医院就诊的AS患者96例为AS组和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收集受试者一般临床资料,检测血清IL-37和Lp-PLA2水平。2组均随机选择7例,分离培养外周血单核细胞,将对照组来源细胞分为空白1组(A组)、氧化型LDL(ox-LDL)组(B组)及IL-37+ox-LDL组(C组),将AS组来源细胞分为空白2组(D组)、AS+ox-LDL组(E组)及AS+IL-37+ox-LDL组(F组),检测各组单核细胞凋亡率和单核细胞中Lp-PLA2 mRNA水平。结果对照组与AS组性别、年龄及HDL-C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AS组体质量指数、单核细胞、TC、TG、LDL-C及血清Lp-PLA2和Lp-PLA2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AS组血清IL-37和IL-37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1±0.92)ng/L vs(5.04±1.03)ng/L,4.25±2.11 vs 5.28±1.88,P<0.01]。IL-37+ox-LDL刺激培养外周血单核细胞48 h后,B组较A组,E组较D组单核细胞凋亡率及Lp-PLA2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C组较B组,F组较E组单核细胞凋亡率及Lp-PLA2 mRNA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37对ox-LDL诱导的单核/巨噬细胞Lp-PLA2表达可能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类 动脉粥样硬化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单核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