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度训练对小鼠NK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李骁君 王广峰 +1 位作者 余俊明 李海冰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30-31,共2页
为研究过度训练对NK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活性的影响并探索其机制 ,以小鼠游泳运动模拟过度训练 ,采用NK细胞免疫组化染色试验测定NK细胞毒活性 ;采用碳粒廓清实验 (CarbonClearance)测定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结果显示 :过度训练会... 为研究过度训练对NK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活性的影响并探索其机制 ,以小鼠游泳运动模拟过度训练 ,采用NK细胞免疫组化染色试验测定NK细胞毒活性 ;采用碳粒廓清实验 (CarbonClearance)测定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结果显示 :过度训练会引起NK细胞活性大幅度下降 ,对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产生抑制作用 ,提示过度训练可能会造成免疫机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吞噬细胞 NK细胞活性 过度训练 小鼠 活性 碳粒廓清 免疫组化染色 游泳运动 探索 系统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荟多糖对单核吞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周淑兰 曹国文 +4 位作者 付利芝 张素辉 陈春林 徐登蜂 李成军 《甘肃畜牧兽医》 2008年第3期13-14,共2页
精制芦荟多糖以不同剂量连续多次给小白鼠后腿肌肉注射后,观测其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情况。结果表明,高剂量(每只每天4 mg)芦荟多糖能明显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P<0.01),而低剂量组(每只每天2 mg)对小鼠腹腔巨... 精制芦荟多糖以不同剂量连续多次给小白鼠后腿肌肉注射后,观测其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情况。结果表明,高剂量(每只每天4 mg)芦荟多糖能明显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P<0.01),而低剂量组(每只每天2 mg)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没有影响。表明芦荟多糖能明显提高单核吞噬细胞的功能,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同时也对雄性的睾丸等生殖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川 白鼠 单核吞噬细胞 免疫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单核吞噬细胞应答鼠伤寒沙门氏菌的体外研究
3
作者 李铁民 徐浩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 为了探讨鼠伤寒沙门氏菌对人类的致病机理以及机体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防御机制。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的人单核吞噬细胞 ,测定鼠伤寒沙门氏菌在PMA分化的THP - 1细胞中的存活率以及诱导该细胞产生TNF -α和IL -12的量。结果 鼠伤... 目的 为了探讨鼠伤寒沙门氏菌对人类的致病机理以及机体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防御机制。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的人单核吞噬细胞 ,测定鼠伤寒沙门氏菌在PMA分化的THP - 1细胞中的存活率以及诱导该细胞产生TNF -α和IL -12的量。结果 鼠伤寒沙门氏菌在人类单核吞噬细胞中的存活数量远远低于伤寒沙门氏菌的存活数量。鼠伤寒沙门氏菌和伤寒沙门氏菌同样可以诱导人类单核吞噬细胞产生TNF -α和IL - 12 ,然而 ,随着时间延长 ,鼠伤寒沙门氏菌诱导产生TNF-α和IL - 12的量明显低于伤寒沙门氏菌的诱导产生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研究 人类单核吞噬细胞 鼠伤寒沙门氏菌 胞内存活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对单核吞噬细胞防御功能的调节作用
4
作者 肖尚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1年第3期238-240,共3页
单核吞噬细胞(Mo—Mφ))除具有吞噬功能外,还能分泌许多不同生物活性物质,如溶酶体酶、α巨球蛋白,纤溶酶原激活剂、前列腺素、一些补体成分、
关键词 干扰素 单核吞噬细胞 防御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与牙周炎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黄月华 唐晓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8-532,共5页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是宿主防御系统的成员之一,在维持机体的免疫稳定、免疫防御和免疫监视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牙周炎为累及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性、破坏性疾病,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在防御牙周炎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就单核...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是宿主防御系统的成员之一,在维持机体的免疫稳定、免疫防御和免疫监视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牙周炎为累及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性、破坏性疾病,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在防御牙周炎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就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与牙周炎的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 牙周炎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吞噬细胞和血浆纤维结合蛋白在大鼠多器官衰竭中的作用
6
作者 王祖禄 崔致贤 +1 位作者 牟善初 苏慧慈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569-572,共4页
本研究通过持续低血流灌注造成大鼠多器官衰竭(MOF)模型,观察MOF时大鼠肝、肾、肺等器官的功能(GPT、Cr、PaO_2、pH)改变,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吞噬指数的改变及血浆纤维结合蛋白(Fn)的改变,旨在探讨大鼠MOF时单核吞噬细胞和血浆Fn的变... 本研究通过持续低血流灌注造成大鼠多器官衰竭(MOF)模型,观察MOF时大鼠肝、肾、肺等器官的功能(GPT、Cr、PaO_2、pH)改变,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吞噬指数的改变及血浆纤维结合蛋白(Fn)的改变,旨在探讨大鼠MOF时单核吞噬细胞和血浆Fn的变化和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吞噬指数和血浆Fn在MOF时显著降低(P<0.01),且与MOF的程度相平行。提示单核吞噬细胞和血浆Fn可能在MOF的病理生理改变上起着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衰竭 单核细胞 吞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吞噬指数测定与某些皮肤病意义的探讨
7
作者 符梅 黄肇川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17-119,共3页
关键词 单核细胞吞噬 指数 皮肤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耶尔森菌抵抗宿主免疫并诱导吞噬细胞凋亡机制研究
8
作者 梁俊容 景怀琦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46-750,共5页
人类先天性免疫系统在防御细菌病原体损害时依赖于巨噬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嗜中性粒细胞PMNs)的协调作用。单核吞噬细胞(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能产生炎性细胞因子,并能通过MHCⅡ类分子提呈抗原给CD4’T细胞从而通过... 人类先天性免疫系统在防御细菌病原体损害时依赖于巨噬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嗜中性粒细胞PMNs)的协调作用。单核吞噬细胞(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能产生炎性细胞因子,并能通过MHCⅡ类分子提呈抗原给CD4’T细胞从而通过特异性免疫清除病原体口]。然而细菌为了能在宿主细胞中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吞噬细胞 细胞凋亡机制 宿主免疫 耶尔森菌 细菌病原体 先天性免疫系统 MHCⅡ类分子 嗜中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巨噬细胞起源及发育分化的特征与分子调控 被引量:13
9
作者 赵阳 赵勇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6-132,共7页
自从1982年Mechnikoff第一次命名了巨噬细胞,有关巨噬细胞起源、发育和分化的研究讨论一直持续不断.早在1924年,Aschoff提出了关于网状内皮系统的概念,并包括和网状细胞、网状内皮组织一起作为此系统成员的巨噬细胞.相比较此理论而言,La... 自从1982年Mechnikoff第一次命名了巨噬细胞,有关巨噬细胞起源、发育和分化的研究讨论一直持续不断.早在1924年,Aschoff提出了关于网状内皮系统的概念,并包括和网状细胞、网状内皮组织一起作为此系统成员的巨噬细胞.相比较此理论而言,Langevoort等提出了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ononuclear phagocyte system, MPS)并支持所有巨噬细胞,包括在炎症位点和正常稳定状态下定居在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均是由单核细胞衍生而来[1].基于此观点,巨噬细胞被认为是MPS系统中寿命短、不分裂的终末细胞[2].本综述将主要讨论巨噬细胞的起源、发育、分化、成熟及相关调控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巨噬细胞 发育分化 分子调控 细胞起源 网状内皮系统 单核细胞衍生 内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氨酸酶Ⅰ及诱生性一氧化氮合酶在巨噬细胞中的分子表达调控 被引量:8
10
作者 朱琳楠 侯玉柱 赵勇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48-753,共6页
关键词 诱生性一氧化氮合酶 巨噬细胞 表达调控 精氨酸酶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分子 单核细胞 组织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转染技术建立巨噬细胞传代株
11
作者 丁桂凤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86年第4期281-284,共4页
本文报告应用转染技术建立巨噬细胞传代株,探讨应用不同来源的DNA获得具有不同功能特性的巨噬细胞株,应用SV40DNA、C-myc基因,U937DNA和胰岛素基因已获得7株细胞,经鉴定它们均有巨噬细胞的特性,即可分泌胶元酶、溶菌酶,其中有30—40%... 本文报告应用转染技术建立巨噬细胞传代株,探讨应用不同来源的DNA获得具有不同功能特性的巨噬细胞株,应用SV40DNA、C-myc基因,U937DNA和胰岛素基因已获得7株细胞,经鉴定它们均有巨噬细胞的特性,即可分泌胶元酶、溶菌酶,其中有30—40%的细胞带有Fc受体,并有经Fc受体介导的吞噬功能。细胞株内细胞功能各异是因为细胞株尚未克隆化。从本试验结果看不仅经转染方法可获得巨噬细胞株,而且有可能经此法获得B或T淋巴细胞传代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转染方法 红血球 绵羊 DNA 细胞表面 吞噬细胞 细胞 受体介导 单核细胞因子 转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胺酶促进HIV-1感染的巨噬细胞生成神经毒性谷氨酸
12
作者 谢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634-1634,共1页
关键词 HIV-1感染 巨噬细胞介导 谷氨酰胺酶 神经毒性 谷氨酸 细胞生成 神经功能障碍 单核吞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榴果皮煎剂对蛋仔公鸡免疫机能的影响
13
作者 周孟清 刘震 《林业科技》 2012年第5期41-43,共3页
在蛋仔公鸡饮水中添加石榴皮煎提剂后,石榴果皮煎剂能够显著提高免疫器官指数和单核吞噬细胞吞噬指数,并且以1%的添加水平效果最好。
关键词 石榴皮 蛋仔公鸡 免疫器官指数 单核吞噬细胞吞噬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酚对铅中毒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季 严春临 +4 位作者 侯勇 王树 张丹参 薛贵平 董晓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96-700,共5页
目的研究大黄酚对铅中毒小鼠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连续8 d腹腔注射7 mg·kg-1醋酸铅造成铅中毒小鼠模型,大黄酚治疗14 d后检测脾脏和胸腺指数、白细胞计数、巨噬细胞吞噬功能、T、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 目的研究大黄酚对铅中毒小鼠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连续8 d腹腔注射7 mg·kg-1醋酸铅造成铅中毒小鼠模型,大黄酚治疗14 d后检测脾脏和胸腺指数、白细胞计数、巨噬细胞吞噬功能、T、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铅中毒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结果连续8 d腹腔注射7 mg·kg-1醋酸铅造成铅中毒小鼠免疫能力下降,大黄酚可明显提高铅中毒小鼠的免疫能力,主要表现为连续腹腔注射大黄酚14 d治疗后,可不同程度改善铅中毒小鼠生长速度,明显提高铅中毒小鼠脏器指数和白细胞计数(P<0.05或P<0.01);大黄酚治疗组(1.0、10.0 mg·kg-1)可明显提高铅中毒小鼠B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T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P<0.01),大黄酚治疗组(1.0、10.0 mg·kg-1)可明显提高铅中毒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和NK细胞杀伤力(P<0.01),与溶媒组相比铅中毒模型组小鼠血清中IFN-γ、IL-2、IL-4和IL-10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大黄酚治疗组(1.0,10.0 mg·kg-1)小鼠血清中IFN-γ、IL-2、IL-4和IL-10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大黄酚治疗组(0.1 mg·kg-1)小鼠血清中IFN-γ、IL-2、IL-4含量未见明显变化(P>0.05),仅IL-10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大黄酚可提高铅中毒小鼠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酚 铅中毒 免疫功能 NK细胞 淋巴细胞增殖能力 吞噬细胞 脏器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微生物群对宿主免疫系统发育和功能的调节 被引量:23
15
作者 石春卫 陈毅秋 +2 位作者 胡静涛 杨桂连 王春凤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36-1540,共5页
动物肠道共生着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微生物群,主要是细菌,也包含真菌、酵母菌、病毒和古细菌,这些微生物群构成一个微生态系统,在维持肠道稳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免疫系统必须不断监测胃肠道病原体的存在。肠道微生物群调节免疫系统... 动物肠道共生着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微生物群,主要是细菌,也包含真菌、酵母菌、病毒和古细菌,这些微生物群构成一个微生态系统,在维持肠道稳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免疫系统必须不断监测胃肠道病原体的存在。肠道微生物群调节免疫系统保持互利关系,但维持体内平衡的机制尚未完全了解。细胞和分子水平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免疫系统 肠道病原体 微生物群 系统发育 宿主免疫 肠上皮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 微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奶仔猪铁过负荷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天有 钟华 +2 位作者 赵恒章 王相如 尚伟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4620-4621,4624,共3页
采用冰冻切片、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对铁过负荷断奶仔猪的淋巴结、脾脏、肝脏等重要器官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猪饲料中添加过量的补铁剂可造成猪的铁过负荷,过剩的铁以铁血黄素的形式,广泛沉积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细胞和肝... 采用冰冻切片、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对铁过负荷断奶仔猪的淋巴结、脾脏、肝脏等重要器官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猪饲料中添加过量的补铁剂可造成猪的铁过负荷,过剩的铁以铁血黄素的形式,广泛沉积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细胞和肝窦及脾窦的内皮细胞,从而使这些细胞呈现Perlps染色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奶仔猪 铁过负荷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含铁血黄素颗粒 普鲁氏兰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枝莲多糖的抗肿瘤作用及其调节免疫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3
17
作者 宋高臣 于英君 王喜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1年第4期641-643,共3页
目的:研究半枝莲多糖抗肿瘤作用及其免疫学机制。方法:采用移植性H22肝癌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半枝莲多糖组、猪苓多糖组。连续给药10d后,测定其抑瘤率、胸腺指数和脾指数,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IL-2的含量;小鼠碳粒廓清法测定单核... 目的:研究半枝莲多糖抗肿瘤作用及其免疫学机制。方法:采用移植性H22肝癌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半枝莲多糖组、猪苓多糖组。连续给药10d后,测定其抑瘤率、胸腺指数和脾指数,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IL-2的含量;小鼠碳粒廓清法测定单核吞噬细胞功能,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半枝莲多糖可明显抑制小鼠HepA瘤,抑瘤率可达34.35%,并且能够提高荷瘤小鼠免疫器官重量、血清IL-2的活性及增强单核吞噬细胞功能。结论:半枝莲多糖有明显抗肿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枝莲多糖 抗肿瘤 抑瘤率 单核吞噬细胞功能I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仔猪铁中毒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俊伟 张海棠 +2 位作者 司红英 余燕 王天有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7-139,共3页
铁是动物的重要营养物质,它的缺少或过多,在临床上均可引起不同的疾病。采用冰冻切片、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对临床送诊病仔猪的淋巴结、脾脏、肝脏、肺脏和肾脏等器官进行了解剖病理学和组织病理学的观察与研究。仔猪铁中毒时,大... 铁是动物的重要营养物质,它的缺少或过多,在临床上均可引起不同的疾病。采用冰冻切片、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对临床送诊病仔猪的淋巴结、脾脏、肝脏、肺脏和肾脏等器官进行了解剖病理学和组织病理学的观察与研究。仔猪铁中毒时,大量的铁以含铁血黄素的形式,广泛沉积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和一些重要器官的毛细血管内皮中,使脾脏、肝脏、肺脏、肾脏和全身的淋巴结发生组织损伤。结果表明,过量的补铁可造成仔猪的铁中毒,过剩的铁可以造成仔猪免疫系统和肝脏、肺脏和肾脏等器官的严重损伤,使机体免疫机能下降,并导致仔猪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猪 铁中毒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含铁血黄素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仔猪补铁与铁过负荷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天有 刘俊伟 +2 位作者 王学良 王新华 张创 《养猪》 2007年第6期15-16,共2页
缺铁性贫血是新生仔猪的一种常见病,通常都要进行人工补铁。对临床上20头20~40日龄病仔猪进行补铁调查发现,肌肉注射补铁150mg(Fe)/头的6头仔猪没有铁的异位沉积现象;肌肉注射300mg(Fe)/头的10头仔猪,在次级淋巴器官均出现铁的异位沉... 缺铁性贫血是新生仔猪的一种常见病,通常都要进行人工补铁。对临床上20头20~40日龄病仔猪进行补铁调查发现,肌肉注射补铁150mg(Fe)/头的6头仔猪没有铁的异位沉积现象;肌肉注射300mg(Fe)/头的10头仔猪,在次级淋巴器官均出现铁的异位沉积;4日龄肌肉注射300mg(Fe)/头、15日龄时第2次肌肉注射300mg(Fe)/头的4头仔猪,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细胞和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都具有严重的铁异位沉积。过量使用铁制剂,过多的铁在机体可发生异位沉积,造成许多重要器官和组织的损伤;其中以免疫系统受损最为严重,从而导致机体的免疫机能下降,甚至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猪 补铁 铁过负荷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7在人慢性根尖周病中免疫调节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娟 沈苏倩 +2 位作者 梁泽梓 林绮蕾 黄世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28-732,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根尖周病组织中IL-27在免疫细胞上的表达情况,探讨IL-27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60例自愿参与的受试者按根尖周病分类标准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20例,根尖周肉芽肿组20例,根尖周囊肿组20例。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 目的:观察慢性根尖周病组织中IL-27在免疫细胞上的表达情况,探讨IL-27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60例自愿参与的受试者按根尖周病分类标准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20例,根尖周肉芽肿组20例,根尖周囊肿组20例。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学变化;免疫荧光双染色法(double immunofluorescence,DIF),荧光显微镜及共聚焦显微镜下分别观察IL-27-tryptase(肥大细胞标记蛋白)、IL-27-CD14(单核吞噬细胞标记蛋白)、IL-27-CD31(内皮细胞标记蛋白)双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根尖周病组中3种双阳性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囊肿组的IL-27-tryptase双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肉芽肿组(P<0.01);肉芽肿组与囊肿组的IL-27-CD14、IL-27-CD31双阳性细胞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IL-27在人慢性根尖周组织肥大细胞(Mast cells,MCs)、单核吞噬细胞(Mononuclear phagocyte cells,MPs)、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等免疫细胞上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IL-27-tryptase双阳性细胞可能在慢性根尖周病的致病机制,尤其在根尖周囊肿的纤维组织形成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根尖周病 细胞介素-27 肥大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