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链式热氧化与槽式碱抛光工艺条件对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影响
1
作者 晏海刚 李宁 +3 位作者 张绳亮 王磊 张仕君 王慧芳 《太阳能》 2024年第8期95-103,共9页
针对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制备工艺中3合1工序的链式热氧化工艺的氧化性能与槽式碱抛光工艺酸洗槽的去氧化能力的工艺窗口及匹配性进行了研究。首先设计实验分别测试链式热氧化工艺条件(包括温度、氧气流量)、槽式碱抛光工艺的酸洗槽液体... 针对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制备工艺中3合1工序的链式热氧化工艺的氧化性能与槽式碱抛光工艺酸洗槽的去氧化能力的工艺窗口及匹配性进行了研究。首先设计实验分别测试链式热氧化工艺条件(包括温度、氧气流量)、槽式碱抛光工艺的酸洗槽液体浓度对扩散后硅片表面掺杂浓度及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影响;再根据初步实验结果对链式热氧化工艺与槽式碱抛光工艺的匹配性进行分析,得到整体3合1工序的优化工艺方案;然后采用电化学微分电容电压(ECV)测试扩散后硅片表面掺杂浓度及结深的变化情况,对研究结果进行了佐证,最终达到提升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3合1工序中的链式热氧化工艺与槽式碱抛光工艺对扩散后硅片表面掺杂浓度及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电性能存在重要影响,优化链式热氧化工艺的温度、氧气流量与槽式碱抛光工艺的酸洗槽液体浓度,提高二者的匹配性,使氧化能力与去氧化能力均达到临界点,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 链式热氧化 槽式碱抛光 酸洗槽液体浓度 掺杂浓度 光电转换效率 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分步制绒工艺研究
2
作者 曹文学 郭望东 +3 位作者 孙敬红 晏海刚 王慧芳 张绳亮 《太阳能》 2024年第12期84-89,共6页
制绒工艺是单晶硅太阳电池制备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对于提升太阳电池的整体电性能至关重要。在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中,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制绒工艺主要依托于氢氧化钠溶液体系。该溶液体系巧妙利用了单晶硅不同晶面间显著的腐蚀差异性特... 制绒工艺是单晶硅太阳电池制备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对于提升太阳电池的整体电性能至关重要。在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中,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制绒工艺主要依托于氢氧化钠溶液体系。该溶液体系巧妙利用了单晶硅不同晶面间显著的腐蚀差异性特点。当与低浓度氢氧化钠溶液接触时,这种腐蚀差异性得以充分发挥,进而驱动单晶硅表面演化出类似“金字塔”结构的微米级绒面形态。提出了不同于常规一步制绒工艺的分步制绒工艺,通过调整制绒槽的连接方式,实现了对绒面的再处理。针对不同制绒工艺对单晶硅片表面参数、微观形貌、膜层厚度及PERC太阳电池电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1)相较于采用常规制绒工艺,采用分步制绒工艺后,单晶硅片表面的绒面高度、反射率均出现了下降,且出绒率有所提升;2)由分步制绒工艺得到的硅片表面“金字塔”结构较为密集,“金字塔”大小较为均匀,优于常规制绒工艺得到的“金字塔”;3)与采用常规制绒工艺后制备得到的PERC太阳电池相比,采用分步制绒工艺后制备得到的PERC太阳电池在光电转换效率、短路电流、填充因子方面均存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硅太阳电池 制绒工艺 分步制绒 绒面优化 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单晶硅太阳电池在低倍聚光条件下应用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苑进社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53-256,共4页
利用常规单晶硅光伏电池 ,在进行输出特性研究的基础上 ,设计研制出带有非对称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光伏发电系统。该系统利用聚光器的有效聚光比随季节的变化 ,使光电池上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全年相对均衡 。
关键词 单晶硅太阳电池 光伏发电 非对称CPC聚光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消熔单晶硅太阳电池理论模拟与实验对照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涛 周春兰 +4 位作者 宋洋 郜志华 段野 李友忠 王文静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49-1153,共5页
采用热动力学的方法建立连续激光消熔单晶硅太阳电池的理论模型,计算简化模型温度场分布的解析解。根据实际中激光消熔单晶硅模型的高度非线性化,使用优化网格步长的Matlab程序,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在合适的时间内计算模拟了过程中非稳态... 采用热动力学的方法建立连续激光消熔单晶硅太阳电池的理论模型,计算简化模型温度场分布的解析解。根据实际中激光消熔单晶硅模型的高度非线性化,使用优化网格步长的Matlab程序,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在合适的时间内计算模拟了过程中非稳态温度场的分布以及消熔深度、消熔宽度和消熔形貌,得到的模拟结果与实验观测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熔 单晶硅太阳电池 理论模拟 实验对照 非线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晶硅太阳电池制备工艺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何京鸿 赵恒利 李雷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26-30,共5页
本文介绍目前晶体硅太阳电池制造工艺,通过实验给出各个工艺流程的工艺参数及可调节范围,说明各环节对太阳电池的贡献及注意问题。提出了通过优化各工艺流程来提高晶体硅太阳电池效率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 单晶硅太阳电池 制备工艺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晶硅太阳电池的温度特性及温度对其影响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丹娟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年第35期54-54,共1页
为提高单晶硅太阳电池的输出性能,加强单晶硅太阳电池的转换功效,这需要人们进一步了解单晶硅太阳电池各方面的特性,抓住对单晶硅太阳电池产生最大影响的因素。经实验测试发现温度是单晶硅太阳电池功效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文章从单晶硅太... 为提高单晶硅太阳电池的输出性能,加强单晶硅太阳电池的转换功效,这需要人们进一步了解单晶硅太阳电池各方面的特性,抓住对单晶硅太阳电池产生最大影响的因素。经实验测试发现温度是单晶硅太阳电池功效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文章从单晶硅太阳电池的温度特性分析入手,进而探究温度对单晶硅太阳电池各方面(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填充因子、转换效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硅太阳电池 温度 开路电压 短路电流 填充因子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方块电阻发射区单晶硅太阳电池的性能优化
7
作者 沈洲 沈鸿烈 +1 位作者 马跃 陈军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4-78,共5页
通过提高发射区的方块电阻和优化发射区的磷杂质浓度纵向分布,制备了性能优良的单晶硅太阳电池。I-V测量分析表明:高表面活性磷杂质浓度浅结发射区太阳电池短路电流密度、开路电压和填充因子分别提高了0.32mA/cm2,1.19mV和0.22%,因此转... 通过提高发射区的方块电阻和优化发射区的磷杂质浓度纵向分布,制备了性能优良的单晶硅太阳电池。I-V测量分析表明:高表面活性磷杂质浓度浅结发射区太阳电池短路电流密度、开路电压和填充因子分别提高了0.32mA/cm2,1.19mV和0.22%,因此转换效率提高了0.22%。内量子效率分析表明:高表面活性磷杂质浓度浅结发射区太阳电池短路电流密度的提高是由于短波光谱响应增强了。SEM分析表明:高表面活性磷杂质浓度浅结发射区太阳电池在发射区硅表面沉积的Ag晶粒分布数量更多、一致性更好,从而更容易收集光生电流传输到Ag栅线,改善了太阳电池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硅太阳电池 磷扩散 高方块电阻发射区 光谱响应 转换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单晶硅太阳电池的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36
8
作者 陈俊帆 赵生盛 +6 位作者 高天 徐玉增 张力 丁毅 张晓丹 赵颖 侯国付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0-116,共7页
晶体硅太阳电池是目前光伏市场的主流产品,其又可分为多晶硅电池和单晶硅(c-Si)电池。目前,多晶硅电池成本较低,市场份额较大,但其效率较低;单晶硅电池成本相对偏高,但其效率更高,市场份额小于多晶硅电池。随着硅材料和硅片切割技术的进... 晶体硅太阳电池是目前光伏市场的主流产品,其又可分为多晶硅电池和单晶硅(c-Si)电池。目前,多晶硅电池成本较低,市场份额较大,但其效率较低;单晶硅电池成本相对偏高,但其效率更高,市场份额小于多晶硅电池。随着硅材料和硅片切割技术的进步,单晶硅片的成本持续下降,且未来市场对高效率的高端光伏产品需求日益增长。因此,高效率的单晶硅电池将受到更多的关注。为进一步提高单晶硅太阳电池的效率,近几年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提高硅片质量来降低体缺陷,寻找新型钝化材料来降低表面和界面缺陷,开发先进的减反技术(新型的绒面陷光结构和材料)以提高光的利用率,引入低电阻金属化技术降低串联电阻,优化PN结制备技术以及器件结构等。2014年至今,单晶硅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得到连续突破。目前,最高效率是日本Kaneka公司创造的26.6%,其他效率达到或者超过25%的晶硅电池包括钝化发射极背面局部场接触(PERL)电池、交叉指式背接触(IBC)电池、硅异质结(SHJ)电池、交叉指式背接触异质结(HBC)电池、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TOPCon)电池、多晶硅氧化物选择钝化接触(POLO)电池等。分析这些典型电池的关键技术可以发现,栅线电极与c-Si的金属-半导体接触复合成为影响电池效率的关键因素。为减小这些复合,一方面通过电池背面局部开孔来减小金属与c-Si直接接触的面积,包括钝化发射极背场点接触(PERC)、PERL、钝化发射极和背面全扩散(PERT)等电池。另一方面则是开发既能够实现优异的表面钝化,同时又无需开孔便可分离与输运载流子的新型载流子选择性钝化接触技术,如SHJ电池、TOPCon电池等。此外,采用交叉指式背接触技术与其他电池结构结合则是最大限度提高光利用率的必然选择,包括IBC电池和HBC电池。本文介绍了当前国际上转化效率达到或超过25%的典型高效单晶硅太阳电池,分别对其器件结构、核心工艺、关键材料等进行了分析,在总结这些高效单晶硅太阳电池各自特点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硅太阳电池 减反技术 新型钝化材料 载流子选择性钝化接触 交叉指式背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晶硅太阳电池技术分析
9
作者 白路 梁宗存 +2 位作者 孙韵琳 沈辉 姜辰明 《建筑电气》 2014年第11期51-56,共6页
简要叙述太阳电池的发展历程及当前的状况,针对目前单晶硅太阳电池研究热点,从单晶硅材料、制绒、扩散、钝化、浆料、印刷、烧结、高效电池的工艺及设备等方面分别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其提高阳光的吸收能和光电转换效能的技术发展做出预测。
关键词 单晶硅太阳电池 制绒 扩散 钝化 浆料 印刷 烧结 高效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晶硅太阳电池在槽式聚光与普通光照条件下伏安特性的对比研究
10
作者 何建华 李明 +4 位作者 王六玲 徐永峰 张兴华 项明 王云峰 《能源工程》 2008年第1期24-27,共4页
为进一步对开发聚光热电联供系统提供依据与指导,在槽式聚光器中,设计了槽式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热电联供测试系统,并在太阳聚光条件下对单晶硅太阳电池进行了伏安特性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普通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在聚光10倍左右的情况下,... 为进一步对开发聚光热电联供系统提供依据与指导,在槽式聚光器中,设计了槽式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热电联供测试系统,并在太阳聚光条件下对单晶硅太阳电池进行了伏安特性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普通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在聚光10倍左右的情况下,开路电压变化不大,开路电流放大了4.1倍左右,伏安特性曲线基本满足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式聚光 单晶硅太阳电池 伏安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电极花样对单晶硅太阳电池机械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中兰 汪雷 +3 位作者 杨德仁 朱鑫 施易展 蒋维楠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5-228,共4页
用三点弯方法研究了3种不同背电极花样的单晶硅太阳电池前后主电极附近以及铝背场和细栅区域的机械性能,初步探讨了背电极花样对断裂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背电极花样对太阳电池的断裂强度有明显影响,通过改进背电极花样能够有效提高太... 用三点弯方法研究了3种不同背电极花样的单晶硅太阳电池前后主电极附近以及铝背场和细栅区域的机械性能,初步探讨了背电极花样对断裂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背电极花样对太阳电池的断裂强度有明显影响,通过改进背电极花样能够有效提高太阳电池的机械性能,降低其破碎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硅太阳电池 背电极花样 机械性能 三点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L结构单晶硅太阳电池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丽萍 王永谦 +6 位作者 钱洪强 陆红艳 陈如龙 杨健 李果华 朱景兵 施正荣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170-2174,共5页
通过采用SiO2/SiNx叠层膜作为背钝化介质层,PECVD沉积掺硼氧化硅结合激光掺杂形成局部背场,依次经过背面溅射铝、低温烧结形成背面电极,电镀形成正面电极制备PERL结构单晶硅太阳电池。对比不同清洗条件对表面钝化的影响,背面电极不同烧... 通过采用SiO2/SiNx叠层膜作为背钝化介质层,PECVD沉积掺硼氧化硅结合激光掺杂形成局部背场,依次经过背面溅射铝、低温烧结形成背面电极,电镀形成正面电极制备PERL结构单晶硅太阳电池。对比不同清洗条件对表面钝化的影响,背面电极不同烧结条件对单晶PERL电池电性能的影响,优化后单晶电池转换效率可达20.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硅太阳电池 背面钝化 激光掺杂 钝化发射极背面局域扩散(PER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开槽对MWT+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彭若莹 席曦 +6 位作者 邵剑波 李少敏 刘桂林 路忠林 徐建华 黄智 张向阳 《太阳能》 2020年第9期38-43,共6页
金属缠绕穿透(MWT)技术和钝化发射极及背接触(PERC)技术叠加应用可获得较高的硅太阳电池转换效率,且可以降低硅材料的损耗,但不同的背面激光开槽工艺会对电池的电性能产生不同影响。在保证同批次单晶硅片的背面开槽率(2.10%)不变时,针对... 金属缠绕穿透(MWT)技术和钝化发射极及背接触(PERC)技术叠加应用可获得较高的硅太阳电池转换效率,且可以降低硅材料的损耗,但不同的背面激光开槽工艺会对电池的电性能产生不同影响。在保证同批次单晶硅片的背面开槽率(2.10%)不变时,针对MWT+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工艺中的背面激光开槽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调节激光功率的大小来改变开槽宽度与开槽线间距的大小,从而探究不同开槽图形对MWT+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电性能的影响;同时在3D显微镜下观察不同开槽宽度时硅片表面的激光光斑质量,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不同开槽宽度时这类电池烧结后局部接触区域的形貌。结果表明,开槽宽度在33~35μm、开槽线间距为0.90±0.05 mm时,MWT+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的电性能及开槽形貌质量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WT PERC 单晶硅太阳电池 背面激光开槽 开槽率 开槽宽度 开槽线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晶硅太阳电池组件的热击穿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剑 汪义川 +3 位作者 李华 周豪浩 温建军 施正荣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90-693,共4页
论述了单晶硅太阳电池组件中存在的热击穿现象,这是不同于组件热斑效应的另一种物理现象,它对组件的寿命可靠性会构成威胁。对引起太阳电池组件热击穿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法。
关键词 单晶硅太阳电池组件 组件寿命 热击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部梳齿状pn结结构对单晶硅太阳电池电学特性的影响
15
作者 余孟尧 王庆康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6-101,共6页
提出梳齿状pn结单晶硅太阳电池,通过计算机TCAD模拟的方法,对单晶硅太阳电池的梳齿状pn结结构对电池内部电流分布和电池效率造成的影响进行模拟分析和理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pn结梳齿状结构对单晶硅太阳电池的电学性能有一定程度上... 提出梳齿状pn结单晶硅太阳电池,通过计算机TCAD模拟的方法,对单晶硅太阳电池的梳齿状pn结结构对电池内部电流分布和电池效率造成的影响进行模拟分析和理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pn结梳齿状结构对单晶硅太阳电池的电学性能有一定程度上的优化,但同时也带来电流集边等非理想效应。在模拟范围内,梳齿宽度为1μm,深度为30μm的梳齿状pn结单晶硅电池拥有更理想的电池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硅太阳电池 电学结构 TCAD模拟 PN结 梳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片表面织构对“SE+PERC”双面单晶硅太阳电池电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守志 王丽婷 +3 位作者 周啸颖 孙航 刘阳 黄国平 《太阳能》 2022年第7期24-33,共10页
在硅片制绒过程,研究了制绒添加剂体积分数、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单晶硅片表面织构的微观形貌、反射率,以及制备的“选择性发射极(SE)+PERC”双面单晶硅太阳电池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目前单晶硅片制绒设备和工艺条件下,当碱液(KOH... 在硅片制绒过程,研究了制绒添加剂体积分数、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单晶硅片表面织构的微观形貌、反射率,以及制备的“选择性发射极(SE)+PERC”双面单晶硅太阳电池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目前单晶硅片制绒设备和工艺条件下,当碱液(KOH)体积分数为2%、制绒添加剂体积分数为0.7%、反应温度为84℃、反应时间为440 s时,制备的单晶硅片表面的金字塔尺寸较小,均匀性强,硅片表面的反射率最低,仅为9.914%,而得到的“SE+PERC”双面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高达22.714%;调整制绒参数,可以有效提高单晶硅片表面织构中金字塔的均匀性,降低硅片表面的反射率,从而提高“SE+PERC”双面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发射极 钝化发射极与背接触 双面单晶硅太阳电池 表面织构 制绒添加剂 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单晶硅太阳电池生产线建设的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海龙 刘贤金 +1 位作者 刘文峰 丁小龙 《太阳能》 2023年第6期9-23,共15页
近些年,中国光伏产业进入存量市场的激烈竞争局面。海外光伏产业链建设需求庞大,应充分利用好自身优势,把握好“走出去”做大增量市场的机会。在分析海外光伏市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PERC、TOPCon、p型IBC、HJT单晶硅太阳电池技术的投... 近些年,中国光伏产业进入存量市场的激烈竞争局面。海外光伏产业链建设需求庞大,应充分利用好自身优势,把握好“走出去”做大增量市场的机会。在分析海外光伏市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PERC、TOPCon、p型IBC、HJT单晶硅太阳电池技术的投资成本进行了拆解,并对采用这4种太阳电池技术路线的海外生产线的建设成本和设备投资回报进行对比;然后通过海外实际项目案例,对海外以PERC和TOPCon单晶硅太阳电池技术为代表的生产线建设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当前阶段,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生产线预留升级p型IBC单晶硅太阳电池技术和TOPCon单晶硅太阳电池技术是目前最适合在海外投资建厂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 单晶硅太阳电池 生产线 设备资本性支出 运营成本 PERC TOPCon p型IBC HJ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参数对“SE+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韦瑶 黄红娜 +2 位作者 刘旭 吕鹏飞 李严明 《太阳能》 2022年第7期59-67,共9页
以添加了选择性发射极(SE)工艺的“SE+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SE激光掺杂处理时的激光功率、激光频率和激光扫描速度这3个参数,研究了不同激光参数对硅片的方阻差值、激光光斑形貌、硅片绒面微观结构,以及“SE+PERC”... 以添加了选择性发射极(SE)工艺的“SE+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SE激光掺杂处理时的激光功率、激光频率和激光扫描速度这3个参数,研究了不同激光参数对硅片的方阻差值、激光光斑形貌、硅片绒面微观结构,以及“SE+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电性能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激光光斑重叠率随着激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激光扫描速度的增大而减小,与激光功率无关;激光功率越大、激光频率越小或激光扫描速度越小,硅片的方阻差值越大,对硅片绒面金字塔结构的损伤越大。因此,“SE+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生产线需结合自身情况,在SE激光掺杂处理时匹配合适的激光功率、激光频率和激光扫描速度等激光参数。研究结果对今后“SE+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生产线选择合适的SE激光参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 选择性发射极 激光参数 激光光斑 绒面微观结构 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注入退火对P型直拉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电性能和抗LID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丽婷 黄国平 +3 位作者 黄惜惜 贾佳 龚琴赟 李菁楠 《太阳能》 2020年第8期41-47,共7页
以p型直拉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电注入退火在不同的电流、时间和温度条件下,电注入退火前、后太阳电池的各项电性能参数的变化,以及经过5 kWh光致衰减(LID)实验后电池电性能参数的变化,实验均采用Halm电学性能测试仪进... 以p型直拉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电注入退火在不同的电流、时间和温度条件下,电注入退火前、后太阳电池的各项电性能参数的变化,以及经过5 kWh光致衰减(LID)实验后电池电性能参数的变化,实验均采用Halm电学性能测试仪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目前的电注入设备条件下,以6.0A的电流在180℃温度下处理35min,最有利于p型直拉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由衰减态向再生态转变;电注入退火后,电池转换效率提升了0.8%;在经过5 kWh LID后,电池的转换效率相对于初始值仅降低了0.71%,证明电注入退火可有效降低p型直拉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的LID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拉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 P型 电注入退火 光致衰减 电性能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工业化生产 被引量:3
20
作者 许开芳 涂洁磊 +1 位作者 陈庭金 汪义川 《太阳能》 2000年第1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单晶硅太阳电池 工业化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