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灌水水平下一膜两年覆盖间作农田耗水特征及经济效益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赵财 柴强 +3 位作者 冯福学 殷文 胡发龙 周文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44-752,共9页
以河西走廊区主导间作模式玉米|豌豆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在高(7 200 m3·hm-2)、中(6 450 m3·hm-2)、低(5 700 m3·hm-2)3种灌水水平下,研究了一膜两年覆盖、秋免耕春覆膜和传统耕作覆膜对间作群体耗水量和棵间蒸发的影响... 以河西走廊区主导间作模式玉米|豌豆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在高(7 200 m3·hm-2)、中(6 450 m3·hm-2)、低(5 700 m3·hm-2)3种灌水水平下,研究了一膜两年覆盖、秋免耕春覆膜和传统耕作覆膜对间作群体耗水量和棵间蒸发的影响,以期为间作种植模式的优化耕作措施、地膜再利用、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灌水水平对间作群体生育期棵间蒸发量存在显著影响,随灌水水平的提高棵间蒸发量增大;但在相同灌水水平下不同覆膜方式间差异不明显,且互作效应不显著;不同处理豌豆收获前、后,间作农田棵间蒸发在玉米带和豌豆带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处理收获前、后豌豆带棵间蒸发量平均值较玉米带分别高68.51%和69.30%;豌豆带是造成间作农田系统蒸发耗水大的主要因素,占地60%的玉米带棵间蒸发量只占农田蒸发总量的44.47%,而占地仅为40%的豌豆带蒸发量却占55.53%;玉米间作豌豆农田棵间蒸发主要发生在豌豆收获以后,豌豆收获前的棵间蒸发仅占总蒸发量的26.98%。一膜两年覆盖可显著提高单方水效益,不同灌水处理平均值较秋免耕春覆膜和传统耕作覆膜方式分别提高7.39%和31.33%,且在中等灌水条件下一膜两年覆盖的单方水效益最高,达2.51元·m-3。研究结果表明相同灌水水平下一膜两年覆盖玉米带抑制农田棵间蒸发、减少水分无效损失的效果与传统覆膜方式相当;农田棵间蒸发量、耗水结构(E/ET)与灌水水平间呈正相关关系;在中等灌水水平下一膜两年覆盖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膜两年覆盖 玉米||豌豆间作 单方水效益 棵间蒸发量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旱地多熟模式水分供需平衡特征与水分生产效益 被引量:5
2
作者 张佳运 马淑梅 +4 位作者 余常兵 王淑彬 魏亚凤 杨文钰 王小春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891-2907,共17页
长江流域年内降雨分布不均,季节性干旱问题严重,构建以避旱减灾为主体的多熟间套作种植模式是实现本区域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根本途径。本研究于2016—2020年在长江流域(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江苏等5个地区)进行旱地多熟模式水分利用... 长江流域年内降雨分布不均,季节性干旱问题严重,构建以避旱减灾为主体的多熟间套作种植模式是实现本区域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根本途径。本研究于2016—2020年在长江流域(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江苏等5个地区)进行旱地多熟模式水分利用特征评比试验,分别设置为四川:小麦-夏玉米(C1)、小麦-夏玉米‖夏大豆(C2)、饲草油菜-春玉米/夏大豆(C3)、马铃薯-春玉米/夏大豆(C4);湖北:油菜-夏玉米‖夏大豆(B1)、饲草油菜-春玉米‖春大豆(B2)、马铃薯/春玉米/夏大豆(B3);湖南:油菜-夏玉米‖夏大豆(N1)、饲草油菜-春玉米/夏大豆(N2)、饲草油菜-春玉米‖春大豆-秋大豆(N3);江西:马铃薯/春玉米/夏大豆(X1)、油菜-夏玉米‖夏大豆(X2)、黑麦草-春玉米/夏大豆(X3)、黑麦草-春玉米‖春大豆(X4);江苏:小麦-鲜食玉米/鲜食玉米(S1)、小麦-鲜食玉米/鲜食大豆(S2)、鲜食蚕豆/鲜食玉米-鲜食玉米(S3)、鲜食蚕豆/鲜食玉米-鲜食大豆(S4)。应用AquaCrop模型比较了不同种植模式的水分供需平衡特征、折谷总产量和单方水效益。4年结果表明,四川C4的水分满足率较C1、C2和C3平均分别增加5.28%、2.91%和6.00%,折谷总产量分别显著增加71.2%、49.3%和25.6%,单方水效益分别增加329.29%、123.42%和45.52%;湖北B3的水分满足率较B1和B2平均分别增加3.99%和3.51%,折谷总产量分别显著增加36.8%和25.8%,单方水效益分别增加295.60%和69.01%;湖南N2的水分满足率较N1和N3平均分别增加9.08%和2.93%,单方水效益分别增加58.47%和183.33%;江西X1的水分满足率较X2、X3和X4平均分别增加7.94%、6.70%和4.05%,折谷总产量分别显著增加112.4%、152.5%和116.8%,单方水效益分别增加70.13%、15.49%和46.53%;江苏S4的水分满足率较S1、S2和S3平均分别增加8.93%、5.85%和2.96%,折谷总产量分别显著增加35.4%、17.5%和12.6%,单方水效益分别增加60.25%、14.93%和45.56%。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和江苏分别种植马铃薯-春玉米/夏大豆、马铃薯/春玉米/夏大豆、饲草油菜-春玉米/夏大豆、马铃薯/春玉米/夏大豆和鲜食蚕豆-鲜食玉米/鲜食大豆等种植模式,有利于改善水分供需平衡特征,提高折谷总产量和单方水效益。长江流域旱地应根据不同的降雨条件选择适宜的多熟间套作种植模式,以实现避旱减灾和水资源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多熟模式 分供需平衡 单方水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拉尔垦区农业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坤 王文丽 《河北农业科学》 2009年第10期102-103,109,共3页
随着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阿拉尔垦区可利用水资源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可用水量与用水矛盾日益突出。根据阿拉尔垦区目前农业水资源基本情况及利用现状,通过对垦区历年斗门引水量、渠道防渗、主要作物的灌溉定额、单方水效... 随着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阿拉尔垦区可利用水资源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可用水量与用水矛盾日益突出。根据阿拉尔垦区目前农业水资源基本情况及利用现状,通过对垦区历年斗门引水量、渠道防渗、主要作物的灌溉定额、单方水效益等实际情况的调研分析,指出了目前阿拉尔垦区农业用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尔垦区 农业资源 灌溉定额 单方水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